疫情時代中,豪宅價格不畏政府打房,奪下2021年全台十大豪宅排行榜一、二名的「元利信義聯勤」、「首席公館」,已觸碰前央行總裁彭淮南防線每坪300萬元,就連分居三至五名的「松濤苑」、「仁愛帝寶」及「西華富邦」,也紛向防線靠近。據屋比房屋彙整2021年全台十大豪宅排行榜,排名第三的是位於北市博愛特區植物園旁的「松濤苑」,由潤泰集團打造樓高12層豪宅,總戶數僅20戶,去年4月2樓戶以每坪單價250萬元、總價4.7億元成交,根據謄本顯示,買方為地址登記在台中西屯的黃先生,雖為社區最低單價紀錄,仍在去年實價登錄豪宅榜上名列第三。北市植物園旁的豪宅「松濤苑」雖非傳統豪宅區,但在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以每坪260萬元買下頂樓戶為自家社區「定錨」後,去年再以每坪單價250萬元的成交,擠進全台十大豪宅排行榜列居第三。(圖/報系資料庫)由於北市植物園總面積占地約8.2公頃,被稱為「台北市都市之肺」,彷彿就像社區後花園,還具有遼闊的綠蔭景觀,讓「松濤苑」曾名列蘇富比國際物業所選出的全球5大夢幻豪宅之一。2013年剛推出時,由自家人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以總價8.75億元、每坪260萬元買下頂樓戶,被視為社區「定錨價」,大咖還包括華威創投的資深合夥人張志成。高掛第四名的則是「仁愛帝寶」,去年8月12樓戶以每坪約237.4萬元、總價4億元轉手,而該戶原屋主居然是宏福國際公司,負責人張聰淵在富比士2021台灣富豪榜中,以138億美元打敗鴻海郭台銘、富邦蔡明忠、旺旺蔡衍明等家族,奪下台灣新首富,鞋業起家的他又有「神秘鞋王」稱號。不過台灣首富的這筆買賣並無賺頭,張聰淵於2014年以4.47億元購入該戶,持有7年出脫卻賠售近4800萬元。屋齡16年的「仁愛帝寶」屬資深豪宅,累積多年的含金量,知名住戶包括頂新集團魏家、前副總統連戰家族、藝人小S、宏泰集團創辦人林堉璘四子林鴻璋夫婦和投資大咖劉媽媽等,被外界稱為「帝寶幫」。宏福集團旗下華利實業2020年底在深圳A股上市後,董事長張聰淵就被列入富比士2021台灣富豪榜首,去年還賣出位於帝寶的豪宅,每坪237.4萬元的交易名列去年豪宅成交第四名。(圖/報系資料庫、翻攝自網路)2021全台豪宅排行第五名「西華富邦」,11月一口氣成交40樓2戶,總價共6.8億元、單價233萬元,2戶均無貸款,買家都是蔡姓自然人,戶籍地登記在仁愛路三段的富邦集團大樓中,推測應為富邦集團蔡氏家族成員購入。「西華富邦」高樓層坐擁大直水岸景觀,還享有一旁萬豪酒店私人管家頂級服務,住戶除富邦蔡家,還包括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與夫人張淑芬、「水龍頭大王」路達集團董事長吳材攀家族、和泰興董事長蘇一仲家族、萬豪酒店劉家、印尼紡織大王宋良浩的孫子宋大江、三發地產董事長鍾俊榮及王記汽車王家,且多以現金無貸款購入,甚至持有多戶。「西華富邦」近年頻頻傳出成交消息,去年除了富邦蔡家捧場自家建案,新鄰居還有上市公司窗簾大廠億豐綜合工業大股東莊錫榮兄弟以3.4億元購入36樓,東方高爾夫集團潘家則以4.6億元現金買進5樓,顯見富豪群聚效應。根據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統計,「西華富邦」2021年總銷約45億,僅次「信義聯勤one park」位居第二,不過全年交易筆數達15筆,居交易量冠軍。「西華富邦」不僅房價昂貴,住戶身價更是高貴,裡頭富豪的含金量絕對是豪宅圈中數一數二。
為了打炒房,小英政府祭出限貸令後,7月又有「房地合一2.0」及「實價登錄2.0」上路,然而「現金買豪宅」的市場卻不受影響。本刊統計,2020年至今,以現金購入豪宅的成交案件已超過26筆(今年以來至少成交5筆),總金額逾88億元。其中,代理南韓現代汽車的「王記汽車」王家、打造全台最大廢棄物處理王國的「可寧衛」楊家,以及「東方高爾夫集團」的潘家,就一共掏出近30億元搶買豪宅!81歲的王記汽車創辦人王公威擅長多角化經營,事業橫跨電力公司、汽車代理、房地產投資,如今事業大多已交給第二代經營。(圖/報系資料庫)面對持續上漲的房價,小英政府除了在去年底頒布法人第1戶限貸6成、自然人第3戶以上限貸6成的「無寬限期限貸令」,今年7月又將實施「房地合一2.0」及「實價登錄2.0」,還醞釀祭出「囤房稅」;不過,「現金買豪宅」的市場絲毫不受影響,甚至持續燒滾滾。究竟現金買豪宅的市況有多熱?本刊調查,去年至今的現金購置豪宅交易紀錄中,自然人及法人名義持有的交易幾乎各占一半,其中,「王記汽車」及其子公司「德產汽車」,在去年8月共買下4戶台北大直豪宅「西華富邦」,每戶以總價2.2億元至2.4億元成交,合計砸近9.2億元。西華富邦的住戶,除了王記汽車創辦人王公威,還有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水龍頭大王吳材攀家族與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等名人。(圖/張祐銘攝)成立於1972年的王記汽車,8年後成為南韓「現代汽車」總代理,接著又成立德產汽車。81歲的創辦人王公威神祕低調,早年投資台中地產起家,據傳握有北市多筆精華土地。善於多角化經營的他,事業版圖橫跨電力能源、機車製造和觀光飯店等,擁有「長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摩特動力工業」及 「開泰豐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位房產專家指出,近年香港掀起資金逃命潮,加上台商鮭魚返鄉等,促使房地產成為超級富豪的新型保險箱,現金買房不但快速又隱密,更有助於財務調度。(續)
小英政府祭出限貸令後,7月又有「房地合一2.0」及「實價登錄2.0」上路,然而「現金買豪宅」的市場卻不受影響。本刊統計,2020年至今,以現金購入豪宅的成交案件已超過26筆(今年以來至少成交5筆),總金額逾88億元。除了「王記汽車」王家以近10億購入「西華富邦」豪宅4戶,大手筆現金買房的還有窗簾大王「億豐綜合工業」的莊姓大股東及「東方高爾夫集團」潘家。西華富邦去年成交頻頻,每戶要價2億元起跳。(圖/報系資料庫)「西華富邦」自7年前完工以來,一直是豪宅市場關注指標。今年2月間,「億寶投資」以3.4億元購入36樓,該公司負責人莊錫榮與兄弟莊錫欽,為上市公司窗簾大廠「億豐綜合工業」持股17%的大股東。此外,今年1月間,「艾德蒙海外股份有限公司」(艾德蒙)以4.6億元現金買進「西華富邦」5樓,不只如此,艾德蒙去年底還以約4.5億元現金,購入號稱「全台最貴豪宅」的豪宅「信義聯勤」一戶。位於台北市大安區的「信義聯勤」,一層2戶,艾德蒙買下26樓的其中一戶,另一戶也在同月以現金成交,買家姓潘。巧的是,「東方高爾夫集團」總裁潘方仁、潘仲光父子同為艾德蒙大股東及董監事,合理推測潘家分別以公司和個人名義,包辦「信義聯勤」的26樓,等同2個月內豪砸約13.6億元現金買豪宅。東方高爾夫集團總裁潘方仁(右)早年在台經營艾德蒙顯示器,1989年赴大陸成立冠捷科技,並在香港、新加坡兩地上市。近來可能因境外資金專法,也跟著將境外資金匯回台灣投資。(圖/報系資料庫)「信義聯勤」可說是超級富豪的「第一大保險箱」,去年「信義聯勤」的9筆交易中,高達8筆以現金支付,除了潘家,高雄岡山楊家也用現金入主。多位房產專家指出,近年香港掀起資金逃命潮,加上台商鮭魚返鄉等,促使房地產成為超級富豪的新型保險箱,現金買房不但快速又隱密,更有助於財務調度。(續)
小英政府祭出限貸令後,7月又有「房地合一2.0」及「實價登錄2.0」上路,然而「現金買豪宅」的市場卻不受影響。本刊統計,2020年至今,以現金購入豪宅的成交案件已超過26筆(今年以來至少成交5筆),總金額逾88億元。其中,去年「信義聯勤」的9筆交易中,高達8筆以現金支付,更出現不少「打包」整層的交易。「信義聯勤」可說是超級富豪的「第一大保險箱」,去年6月間,「喬治楊股份有限公司」(喬治楊)以3.7億元現金,購入信義聯勤10樓一戶,經查,「喬治楊」負責人為上市公司「可寧衛股份有限公司」(可寧衛)的總經理、高雄楊家第三代楊永發。「可寧衛」為全台最大事業廢棄物處理廠,董事長楊慶祥的兒子楊永發,傳出以現金買下「信義聯勤」10樓戶。(圖/報系資料庫)岡山楊家第一代從事殯葬業,第二代打造全台最大廢棄物處理王國,成立上市公司「可寧衛」,客戶包括台積電、友達、日月光及群創等。楊永發以「喬治楊」名義買進「信義聯勤」10樓戶,經查同層另一戶在2018年間以3.6億元售出時,買主也姓楊,推測楊家極可能豪砸7.3億元先後購入10樓2戶。此外,「信義聯勤」18及26樓也有「被打包」現象,去年4月間,鄭姓自然人以8億元現金買下18樓的2戶,26樓則是「東方高爾夫集團」總裁潘方仁、潘仲光父子去年12月以「艾德蒙海外股份有限公司」(艾德蒙)公司名義及個人名義打包整層。大筆包下豪宅的還有,今年1月甫設立的「家三寶」公司,2月間即以3.2億元現金,買進位於台北市士林區的豪宅「天母御莊」,該公司負責人秦玉瓏為大陸騰訊集團台籍高級副總裁林璟驊的妻子;經查,該公司營業項目為不動產投資,很可能是為置產而成立。2月以3.2億元現金買進「天母御莊」(左)的法人「家三寶」,負責人秦玉瓏與丈夫、大陸騰訊集團(中)高級副總裁林璟驊皆為台灣人(右)。(圖/報系資料庫、台灣房屋提供、中新社)針對現金買豪宅的風潮,美商ERA易而安不動產副總經理邱宏吉觀察,主要是因為陸美貿易戰、台版肥咖條款CRS、境外資金匯回條例與港版國安法,推升了一波波的資金浪潮。他坦言,手上案件有不少台商與外資用現金交易,而且大多是在台設立公司後,再用公司名義購買不動產。(續)
本刊統計,2020年至今,以現金購入豪宅的成交案件已超過26筆(今年以來至少成交5筆),總金額逾88億元。針對現金買豪宅的風潮,美商ERA易而安不動產副總經理邱宏吉觀察,主要是因為陸美貿易戰、台版肥咖條款CRS、境外資金匯回條例與港版國安法,推升了一波波的資金浪潮。「目前現金大咖買家也搶買廠房和土地,尤其是台商。我碰過台商將越南的資金匯回台灣後,豪氣地以2億元現金買下位於新北土城的廠房。」他坦言,手上案件有不少台商、港資、外資用現金交易,因為有能力,就不需要看銀行臉色,而且大多是在台設立公司後,再用公司名義購買不動產。「現在超級富豪著眼的,都不是短期投資,而是希望把資金挪到安全國家,避免資產被凍結的風險,稅率多少已不是考量的重點。」邱宏吉舉例,香港的高資產族群,在政治環境下擔心資產難保,紛紛利用各種方式將資金轉移到英、美、加、澳洲與新加坡等地,也有部分來到台灣;即使「房地合一2.0」調高法人與外資出售不動產的稅率,恐怕對現況也沒有太大影響。法人囤房與短期交易明顯,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祭出一波波打炒房措施,將貸款成數降低,但打不到以現金買房不貸款的高資產族群。(圖/周志龍攝)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以來,個人持有房產未滿10年者,出售時須課稅20%至45%,法人則不論持有多久,出售時一律課以營利事業所得稅20%。而即將上路的「房地合一2.0」,規定法人和個人在售屋時,課以相同稅率,未滿2年就出售,一律重課45%,持有2年至10年者,則課徵35%。「政府推動『房地合一2.0』,就是要讓法人與個人的稅率一致。」德安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偕德彰接著話鋒一轉,「其實很多富豪用公司名義置產,主要是為了財富傳承,把資產與公司綁在一起,不讓下一代輕易出售。其次才是相關費用能列報支出,達到節稅目的。」(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