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WANT shop_ctwant_logo
search loading
  • 最新
  • 社會
    • 社會首頁
    • 時事
    • 直擊
    • 調查
  • 娛樂
    • 娛樂首頁
    • 即時
    • 大條
    • 專題
    • 人物
  • 財經
    • 財經首頁
    • 熱線
    • 人物
    • 專欄
  • 政治
    • 政治首頁
    • 焦點
    • 人物
    • 評論
  • 漂亮
    • 漂亮首頁
    • 美容
    • 時尚
    • 精品
  • 生活
    • 生活首頁
    • 綜合
    • 美旅
    • 3C
    • 品味
    • 健康
    • 星座
    • 運動
  • 國際
    • 國際首頁
    • 最新
    • 大陸
  • 影音
⊗ 清除
  • 全部
  • 社會
  • 娛樂
  • 財經
  • 政治
  • 漂亮
  • 生活
  • 國際

alt

猝死時機點1/清晨4點心臟最脆弱 醫:8成患者都在晚上爆發!

近來爆發許多名人猝逝的震驚事件,例如高以翔、黃鴻升,以及近日不幸辭世的王應傑之子王怡中,背後的元凶正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最近連日低溫風險更大,醫師私下透露,某醫院急診室光是一天就高達5人因心肌梗塞猝死。年僅三十六歲的藝人黃鴻升,因心臟主動脈剝離而逝世,讓人格外感受到心臟疾病的嚴重性。(圖/林勝發攝)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科主治醫師蘇彥伯說,「研究顯示,每年的10月到隔年1月,爆發心臟病的比例會增加將近3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氣溫變化。」例如近日就曾在24小時內氣溫驟降15度,不禁讓專家直呼考驗人體健康。「在冷颼颼的冬夜中,最可怕的時間是清晨4點左右!」蘇彥伯說,這些日子有不少患者因心肌梗塞緊急送急診,共同點都在清晨4點左右發作,關鍵就在於交感神經突然亢奮,造成心臟過大的負擔。心臟科醫師蘇彥伯表示,天氣變冷時,心臟病發作的機率也會大幅增加,每年10月到隔年1月,患者人數會增加3成。(圖/醫師蘇彥伯提供)蘇彥伯說,清晨4點左右剛好是容易清醒的時機點,此時人體由較為放鬆的副交感神經轉變成興奮的交感神經主導,會造成血管收縮、心跳加快,心臟負擔就會突然大幅增加,萬一下床吹到冷風,心臟病恐怕瞬間便引爆。「這真的不是危言聳聽!」中醫大新竹附醫內科部部長暨心臟血管科主任林圀宏說,曾有一名派出所副局長值班時,半夜3~4點電話突然響起,副局長驚醒之後離開被窩去接電話,竟突然感到胸背劇烈疼痛,就醫才發現是心臟主動脈剝離。日前寒流來襲,有急診室一晚就接到5位因心臟病猝死的病患。(圖/報系資料庫)林圀宏說,情緒緊張、離開被窩幾秒鐘,竟然就引發心臟疾病。「因為睡覺時身體缺乏水份,血液會較為濃稠,再加上身體沒有活動,本來就容易造成血栓,萬一又突然起身、溫度變化過大,心臟就容易出狀況。」因此夜晚是心臟病的好發時段,林圀宏說大約8成案例都是在這時候發作,建議半夜若要離開被窩,要放慢動作,最好先坐在床邊一會兒、添加衣物保暖後再下床,也不宜使用暖氣讓臥室的溫度過高,以免血液更加濃稠增加風險。(圖/陳家欣繪)

publish-icon 01月05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猝死時機點2/你適合跑馬拉松嗎? 最好先做2檢查才安全

國光客運副董事長王應傑的兒子王怡中去年12/17於運動時突然心肌梗塞,25日仍因心臟衰竭死亡,享年39歲,由於王怡中平時有運動習慣,再加上家族無心臟病史,因此讓親友們格外震驚不捨,王應傑受訪時曾感嘆:「只能說遇到了!」王家友人也直呼,不知「明天」與「意外」哪個會先報到?心臟負責人體的血液循環,每分每秒都在運作,如果已經有相關危險因子如肥胖、三高疾病等,一有閃失就容易導致心臟「當機」因而導致猝死,例如劇烈運動就可能瞬間導致心肌缺氧導致猝死。「很多人自認平時都有運動習慣,所以不可能突發心臟病,這是錯誤的觀念。」中醫大新竹附醫內科部部長暨心臟血管科主任林圀宏說,門診有太多運動健將在如常運動時突發心臟病的例子,主要分成兩個原因。內科醫師林圀宏提醒,若有相關心血管疾病風險,要特別小心任何「用力」的時刻,因此要避免便祕的問題。(圖/醫師林圀宏提供)第一是超過負荷。「雖然平時有運動習慣,但可能本來就已經超過體能負荷,所以某一次身體狀況不佳時,就可能引發心臟病風險。」其次是心臟有狀況而不自知,林圀宏說許多運動健將從沒想過自己健康有異狀,直到心臟病發作才知道心臟血管堵了2~3條。「這些人平時運動、沒有三高或家族史,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有心臟病。」林圀宏建議可在健檢時增加運動心電圖或斷層掃描,才能揪出潛在的心臟危險因子,先確定生理機能一切正常之後,再循序漸進增加運動強度,而且只要身體感到不適,就要休息,千萬不要逞強運動。近年非常流行重量訓練,但若有心臟疾病而不自知,就可能爆發心血管風險,建議先進行運動心電圖等檢查,確認無虞才健身。(圖/報系資料庫)

publish-icon 01月05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猝死時機點3/重訓便秘恐引爆心臟地雷 泡湯水療禁忌千萬別做

近年很受歡迎的重量訓練,中醫大新竹附醫內科部部長暨心臟血管科主任林圀宏提醒,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尤其若有心血管危險因子,最好要加以避免。「因為用力也會增加心臟負擔,或可能導致血管瘤破裂而猝死。」內科醫師林圀宏提醒,若有相關心血管疾病風險,要特別小心任何「用力」的時刻,因此要避免便祕的問題。(圖/醫師林圀宏提供)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科主治醫師蘇彥伯補充,就算是一般人也同樣有風險,例如心肌較為肥厚,瞬間用力就可能導致休克,或是有心律不整但不自知,也可能因此被誘發,例如常見的「馬上風」就是這樣的狀況。如果已經心臟病發作,更要避免任何「用力」時刻。林圀宏透露,自己曾在加護病房看過不少因便秘再次發作心臟病的患者,「所以我一定會開軟便劑給心臟病患,減少發生機率。」國外研究發現,民眾常在假期狂歡飲酒,導致假日後暴增心臟病發案例。(圖/報系資料庫)另外,假日症候群也是常見的心臟病發時刻。「國外研究發現,每當節日過後的上班日,總會有較多心臟病患求診,因此命名為『假日症候群』。」林圀宏說,主要是因為狂歡時容易飲酒過度,會直接影響心臟運作,再加上可能熬夜,身體過度疲累也容易導致病發。至於冬天最熱門的泡湯,長時間泡在高溫的水中,如果不多補充水分,會使血液濃稠增加血栓風險,若是冷熱水池交替泡湯,更可能直接引發心律不整、心肌梗塞,建議三高疾病患者都要避免。還有許多人喜歡泡湯同時進行水療,強力水柱噴灑在身體上當作按摩,林圀宏提醒若衝擊到頸動脈可能會造成血管剝離、或是瞬間造成心跳變慢導致昏迷,所以一定要避開脖子這個部位。許多人冬天時熱愛泡湯,但要避免交替浸泡冷熱水池,同時應多補充水分,以免血液過於濃稠,增加心臟病風險。(圖/本刊資料庫)(禁止酒駕 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 飲酒過量害人害己)

publish-icon 01月05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王應傑之子猝逝」運動健將仍爆心臟病 醫:關鍵原因是這個!

國光客運副董事長王應傑的兒子王怡中12/17於運動時突然心肌梗塞,25日仍因心臟衰竭死亡,享年39歲。王應傑受訪表示,兒子向來身體非常健康,平常也很愛運動,還曾參加鐵人三項,卻仍不幸猝逝,感嘆「遇到了也沒辦法。」據了解,王怡中是因為要準備馬拉松,所以當天一早就去練跑,卻突然心肌梗塞暈倒送進台大醫院,王家友人私下透露,親友們都相當震驚,因為王怡中正值壯年,加上家族沒有心臟病史,沒想到竟會發生憾事,實在難以想像「明天」、「意外」哪個會先來。12/17當天氣溫偏低,事實上冬天一向是心臟病的好發季節,尤其是寒流來襲時更加明顯,中醫大新竹附醫內科部部長暨心臟血管科主任林圀宏說,心血管存在各式各樣的風險,平時有運動習慣,並不代表就不會在運動時突發心臟病,因為運動本身就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如果當天氣溫過低、或是身體狀況不佳,就算是沒有心血管風險的人,依舊可能突然引發心臟病而猝逝。「更何況許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心臟有問題!」林圀宏說,曾有一位50多歲的男性,平時熱愛運動,時常從南投竹山騎自行車到杉林溪,身體相當健壯,但某一次卻突然在騎車時昏倒,幸運的是後來幸運獲救,才知道心臟竟有3條血管阻塞,患者自己也相當驚訝,因為平時根本沒有任何症狀,運動時也不會感到氣喘吁吁,沒想到心臟竟有問題。林圀宏建議運動一定要循序漸進,千萬不要「越級打怪」,尤其近來因為疫情關係,許多人不能出國,於是便在國內挑戰爬山,一下子過多的身體負擔,對心臟來說非常危險,建議要考量天氣、自身健康狀況,再進行運動。

publish-icon 12月28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肚子「噗通噗通」有心跳!她嚇壞求診:心臟掉下去 醫:恐致死

肚子怎麼會有心跳聲?新竹一名83歲阿嬤日前感覺肚子「噗通噗通」的,就和心跳的感覺一樣,嚇得她急忙到醫院求診。醫生替她檢查後表示阿嬤罹患「腹主動脈瘤」,有破裂致死的危機,緊急替她手術治療。(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阿嬤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求診時,緊張對醫生說:「我的心臟掉到肚子!」內科部長林圀宏仔細檢查後,確認阿嬤的病是腹主動脈瘤,而且尺寸非常巨大,足足有6×6×7公分。林圀宏表示,一般大於5公分以上的腹主動脈瘤,恐有破裂致死的危機,必須靠手術處理。(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林圀宏找來心臟團隊一同為阿嬤開刀,最終阿嬤只住院3天就順利出院!原來醫院替她進行的是「主動脈套膜支架放置手術」,只開了兩個半公分大小的微創傷口就順利完成。傳統手術需要打開腹腔,不僅會造成大範圍的傷口,年紀大的病患也需要更久的恢復期,但阿嬤經最新設備和手術治療,很快就恢復正常生活,也終於讓親友都放心了。(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據《ETtoday》報導,會診的心臟外科主任翁啟峰表示,入腹腔的主動脈部份就是「腹主動脈」,當血管退化或感染、發炎時,血管壁變形就會形成腹主動脈瘤,會跟著心臟一起跳動,阿嬤才會以為心臟掉到肚子裡。翁啟峰提醒,有高血壓、高血脂、感染及發炎或家族史,以及有吸菸、年紀超過65歲者,都是高危險群,若有相關症狀應該要立刻就醫。

publish-icon 06月18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醫師不舉!打羽球炫技傷右肩 超音波精準導引注射解除疼痛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內科部長林圀宏醫師平常喜歡打羽毛球和慢跑,在網路學了幾招高難度動作,和朋友打羽球,沒有熱身,展現新學的招數,沒想到隔日起床後發現右肩疼痛發炎,右手無法平舉,開車無法觸及方向盤,無法正常活動,嚴重影響隔天看診與執行手術,求診復健科主任賴宇亮醫師,經超音波精準定位及疼痛注射後,林圀宏醫師於受傷24小時後,疼痛完全解除,三天後完全恢復可正常看診。經過復健科醫師賴宇亮以超音波精準定位及疼痛注射後,林圀宏醫師於受傷24小時後,疼痛完全解除,三天後完全恢復可正常看診。(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提供)賴宇亮也提到,一名年約50歲的吳姓患者,因發生意外,造成左膝前十字韌帶部份撕裂,經過至少三個月的民俗和藥物治療,疼痛與酸軟無力的情況,絲毫沒有改善。經評估診斷,以高濃度葡萄糖增生療法治療。患者表示:「經過兩次治療,已經改善約八成,明顯好轉。」。賴宇亮表示,運動傷害是指直接造成的肌肉及骨骼系統傷害。根據臨床觀察發現,常見的運動傷害,包括抽筋、扭傷、拉傷、挫傷、骨折等。建議運動前一定要熱身,適度放鬆緊繃的肌肉,增加柔軟度及張力。另外,動作避免太猛、太急,運動後也要適度地冰敷與休息。賴宇亮指出,超音波導引注射應用廣泛,舉凡上肢肩、肘、腕與指關節,下肢髖、膝、與踝關節,軀幹部分的脊椎與全身軟組織皆有明顯的幫助,例如肌腱發炎、肩關節沾黏(五十肩)、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肌肉或肌腱與韌帶撕裂傷、腕隧道症候群、板機指、足與踝扭挫傷、足底筋膜炎、下背痛,梨狀肌症候群等,在超音波精準定位輔助下,以高濃度葡萄糖增生或再生療法治療 (Prolotherapy and Regenerative Injection Therapy)之疼痛注射,皆能迎「針」而解。

publish-icon 06月10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清明疑染疫!49歲男嚴重肺浸潤 「7~8位醫護急搶救」妻直呼「恩人」

一位49歲男性清明連假時曾到人潮聚集處掃墓,沒想到後來開始出現感冒症狀,因此到一般診所就醫,吃了一個禮拜的藥不見好轉,還陸續出現胸悶、盜汗、氣喘等症狀,因此趕緊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掛急診。經過x光檢查,發現男子竟有嚴重肺水腫、肺浸潤,而且心臟變得肥大,症狀與新冠肺炎極為相似,再加上清明連假的接觸史新冠肺炎症狀相當類似,於是院方立即進行篩檢。但由於男子出現嚴重心肺症狀,雖然篩檢結果尚未出爐,院方為了把握搶救黃金時間救人,心導管室主任陳業鵬和團隊穿著全套防護衣緊急搶救病患。陳業鵬指出,患者送到急診時,心電圖顯示心跳高達每分鐘130下,心跳波形變寬,可能出現致命性的心律不整,所以趕緊將患者送至負壓隔離病房,醫護人員並穿全套防護衣,以「放主動脈汽球幫浦手術」治療,加上內科部部長林圀宏、感染科主任張凱音、胸腔內科主任梁信杰、胸腔內科醫師沈宜成和腸胃科醫師鄧冠宇以及護理師全程待命,經過一個多小時搶救治療,患者終於生命跡象穩定,在加護病房治療約一個禮拜後轉入普通病房,已經平安出院。病患妻子因此特別寫感謝卡片給院方,提到「新冠肺炎結果出爐前,您竟然願意冒可能染疫的風險為外子施行幫浦手術,您的敬業和仁心,我們由衷敬佩。」 也說「當我回神,我看見了7~8位穿著隔離衣的醫師和護理人員,辛苦您們了!」,也在卡片中直呼陳業鵬醫師是「恩人」。 陳業鵬說,自己上一次穿著隔離衣治療是17年前SARS期間,17年後再度穿隔離衣,當然心裡會掙扎,「但是遇到了,為了病人,還是義無反顧。」他笑說,「自己也和家人主動隔離兩個禮拜。」幸好這位患者經過二次採檢皆為陰性,所有醫護人員才終於鬆一口氣,也可以與家人團聚。病患康復後,妻子特別親手製作感謝卡片給醫護人員,並直呼醫師「恩人」。(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提供)陳業鵬醫師(最中)說,自己上一次穿著隔離衣治療是17年前SARS期間,17年後再度穿隔離衣,當然心裡相當掙扎,「但是遇到了,為了病人,還是義無反顧。」(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提供)

publish-icon 05月11日, 2020 繼續閱讀
First
Last
置頂
ctwant-logo
  • 關於CTWANT
  • 聯繫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fire icon 發燒熱搜
  • facebook-icon Facebook
  • facebook-icon Youtube
  • facebook-icon Telegram

© 2020 The CTWANT Company

本網站所刊載內容著作權屬王道旺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或經授權使用,他人非經授權不許轉載、重製、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