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校規「禁止飲料店加冰」…竟是因這原因 學生全傻眼:因噎廢食
炎炎夏日來上一杯冰涼飲品,瞬間會覺得通體舒暢,不過大陸山東一間學校的校規,竟是規定「學校飲品店的所有飲料禁止加冰」,據悉是一名同學喝了加冰的飲料,喝了後受涼拉肚子而投訴,才出現了這樣的規定,讓其他學生相當傻眼。綜合陸媒報導,山東一所大學出現了一條相當奇葩的校規,規定學校飲品店的所有飲料禁止加冰,據悉是一名同學在學校的飲品店裡,買了一杯冷飲,結果導致受涼拉肚子,一氣之下打電話投訴,結果學校就直接給所有飲品店發了通知,禁止加冰,否則的話店面將會被關停。學校通知一出,校內飲料店也只能和同學們解釋,並停止加冰的服務,不少學生得知後相當傻眼,認為這種規定根本就是「因噎廢食」,甚至有不少網友調侃,還好是吃冰拉肚子,要是喝水嗆到了,學校還不得關停所有飲品店?工作人員也證實確實接到了反映該問題的電話,目前已經回饋相關職能部門進行調查處理。

業務繁重!新北市為降低輔導師生比 將擴編教師
新北市國小、國中、高中平均每位輔導老師需服務約450名學生,業務負擔繁重。市議員黃淑君指出,孩子們在求學環境中遇到困難時,最先求助的就是學校輔導老師,呼籲教育局檢討輔導量能,降低師生比,讓孩子第一時間能得到最好的照顧。教育局表示,111學年度已額外增加19名兼輔教師,未來會視需求持續擴編。黃淑君表示,新北市高中職輔導老師平均約服務324人、國中輔導老師平均約服務405人、國小輔導老師平均服務649人,每位老師需要協助學生皆破百人,負擔極大。然而近3年校園霸凌通報案件高達530件,但是成案僅有130件,比例不到3成,霸凌不僅只是身體上的傷害,言語上霸凌造成的「心傷」,更需要被重視。黃淑君說,國內普遍對心理諮商存有誤解,誤以為尋求心理諮商就是心理上有疾病,為了怕被貼上標籤,導致孩子們心理受創時,也不敢尋求協助。她呼籲教育局,除了積極檢討校內輔導量能,也讓有「心傷」的孩子第一時間受到照顧,身體生病時可以請病假,心理生病了也可以請「心理假」,使心理諮商不再汙名化。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長劉耿良表示,心理健康及生理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假的推廣可從公部門帶頭示範,比照現行生理假的概念,不用證明、不扣考績,一個月有一天的使用額度,意在讓第一線服務的勞工朋友,適時給自己的心放一天假,好好放鬆。教育局表示,輔導教師是依中央法規聘用,依學校規模設置,師生比依輔導教師數與班級學生均數推估,全國師生比應為一致。新北市為擴充學校輔導人力,111學年度首創增置兼輔教師19人,目前公立國中小共聘任408名專輔教師及256名兼輔教師、高中職聘任120名專輔教師。另對「心理假」部分,國中小學生身心發展尚需師長、家長協助關懷請假,有請假需求,可依請假規定辦理,高中職學生經監護人同意即可循規定請假,以維護學生心理健康。

學生在宿舍偷玩手機! 班導以「手機泡水」懲罰:家長同意
事出必有因!大陸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明雅學校的一名班導師,日前爆出要求班內的20多名學生,將手機扔進講桌上方裝滿水的臉盆。對此,該師出面強調,已事先徵得學生家長的同意。而他之所以會命令學生做出此舉,其實是因為他們違反校規,偷帶手機到學生宿舍使用。此前陸網一段以「老師要求學生上交手機泡水裡」為標題的影片引發爭議,畫面可以看到教室內的學生紛紛走上前,將手機扔進擺在講桌上方的一盆水中,讓許多網友見狀直呼「其實收了就好,沒必要損壞」,也有人質疑這樣是否矯枉過正。對此,該師事後回應,由於學校對學生使用手機管得比較嚴,在做出此舉前已徵得學生家長的同意,更有家長直言,摔碎孩子的手機也沒差,但他覺得當面摔手機影響觀感,才決定以泡水的方式處理。另據陸媒《沸點視頻》報導,原來是該班9年級的20多名學生違反校規在先,不光偷帶手機到學生宿舍,還因為頻頻使用手機到深夜,影響了日常的作息,被班導師得知後隨即通報家長,雙方經過協商才決定以手機泡水作為處罰。至於目前校方已獲悉此事,除了對該師嚴肅批評,也積極和學生家長協商賠償事宜。針對學生的手機被班導師命令泡水一事,校方給出回應了。(圖/翻攝自微博/沸點視頻)

台灣學生聯合會指控高餐大侵害學生基本權 校方:入學通知書已載明
台灣學生聯合會指高雄餐旅大學長年侵害學生各項基本權利,包括服裝儀容、宿舍門禁晚點名。高餐大表示,考量觀光餐旅及航空業皆有其服儀專業素養規定,秉持與產業規格、國際教育對接,且在招生簡章及入學通知書皆有載明相關規定,學生入學前皆已知悉。台灣學生聯合會發文指,「服儀、宿舍晚點名、勞作教育,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荒謬校規踐踏學權」。依照「學生服儀禮節輔導實施辦法」,學生入校必須穿著校服,否則予以處分。儀容部分,高餐規定不得染非自然髮色之顏色,否則須回復處理;男生頭髮不可過長(前不蓋眼、不留鬢角、側不過耳、後不過衣領);甚至規定男生不可留鬍子。另外,還規定日間部大一學生強制住宿,且不分年級,學期中退宿將記過處分,晚上會進行集合點名,且實施夜間門禁宵禁;如需外宿則有限次數,必須主動提出申請。同時高餐實施勞作教育,一、二年級學生須於一周內若干日的早上06:40進行晨掃。若違反以上規定皆以校內獎懲辦法議處。呼籲立委與各界關注高餐現況,《大學法》亦應儘速啟動修法。針對質疑,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表示,於招生簡章及入學通知書,對相關規定皆有載明,學生入學前皆已知悉,各校皆有其秉持的教育理念及文化養成因素,望外界以開放、尊重態度看待。高餐大表示,事實上,本校學生於校內非專業課程期間已開放學生可以休閒服混搭,而服儀、宿舍相關規定也不斷與同學溝通,並朝更人性化管理調整。考量住宿同學安全,於周日至周四晚間2300進行點名,學生若有需要可請假。校方強調,考量觀光餐旅及航空業皆有其服儀專業素養規定,以2023年獲得QS世界大學「餐旅及休閒管理領域 (Hospitality & Leisure Management) 」學科評比前三名的瑞士旅館管理大學(Swiss Hotel Management School SHMS),以及世界上第一所酒店管理學院一洛桑酒店管理學院 (Université de Lausanne UNIL) 也有制服規範。秉持與產業規格、國際教育對接校準的高餐大,今年也榮獲QS全球排名第38,亞洲排名第5,均是秉持專業信念,不斷超越進步的成果。

校園安全拉緊報!金門國中生帶刀上學 嬉鬧中噴血家長心驚驚
民風純樸的金門地區昨(10)日驚傳一起校園流血案件!某國中2年級學生攜帶彈簧刀上學,課間拿出刀具與同學把玩,在借給同學嬉鬧時不慎遭對方劃傷自己眉間險傷眼睛,當場血流滿面嚇壞其他同學,校方獲報緊急將傷者送醫治療已無大礙,雙方家長也於事後合解無意提告,但消息傳出後其他家長是嚇得心驚膽顫,大罵學校鬆散的管理怎能放心讓孩子繼續上學。縣府教育處今日上午緊急說明案發原委與經過,帶刀上學的學生後續將依校規懲處。(圖/中國時報于家麒攝)針對這起校安意外,縣府教育處也於今(11)日上午緊急說明,督學李心馨表示,該案發生於昨日上午轄內某國中,一名國二學生攜帶彈簧刀到校,於下課時間與同學一起把玩、砍樹,於嬉戲過程中遭到同學不慎劃傷臉部,校方雖於當下第一時間先行緊急止血處理送醫、通知家長,但遲至下午接近5時才進行校安通報。李心馨也指出,受傷的學生被刀劃傷眼睛與眉毛之間的眼皮部分,險些傷到眼睛,經急診室醫師診斷傷口不大,為了幫助傷口癒合仍縫一針。處理好傷口後即由家長接回家休息。事後失手傷人之學生家長親自到受傷學生家中慰問,校方表示雙方家長於溝通後對於意外之發生皆能理解,因此不予追究。教育處督學李心馨表示,事後失手傷人之學生家長親自到受傷學生家中慰問,雙方家長也於溝通後不予追究。(圖/中國時報于家麒攝)李心馨補充說明,該案發生後學校即對師生進行宣導,再次重申切勿攜帶刀械等危險物品或違禁品進入校園,後續將持續關注受傷學生之恢復情形,並針對問題行為進行輔導;至於帶刀上學的學生後續將依校規懲處。教育處表示,為了維護校園師生安全,已多次宣導要求學校除了第一時間將傷員送醫外,也務必依校安事件處理原則與該處共同協助處理。教育處也強調將持續加強宣導、關懷學生恢復情形。不過消息傳出後,地區部分家長痛批現在的學校與教育政策太過鬆散,不僅很多國高中生一出校門就大喇喇的點菸抽起來,現在還發生學生帶刀上學的誇張案例,怎能放心的讓自己的孩子繼續上學呢?萬一真的發生類似國外的校園喋血案件誰該負責?呼籲相關單位應嚴謹的檢討校安問題,不要出了事再來道歉補救,一切就都為時已晚。

減輕學生壓力…台灣4大學設「心理假」 上班族哀號:老闆什麼時候跟進?
為了讓學生減輕心理壓力,國立中山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成功大學與實踐大學等4所學校陸續開設「心理假」,依各校規定每學期可請3到5日不等,且不用檢附請假證明,盼能照顧到學生的心理狀況。對此,網友們有兩極看法,有人認為這個方法可以照顧好學生心理健康,但也有人認為這是讓學生合法翹課,不少上班族看到此做法也紛紛哀號表示,上班族更需要心理假。由於台灣學生經常傳出面臨心理壓力,嚴重甚至發生輕生或自殘等情況,因此國立中山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成功大學與實踐大學等4所學校陸續開設「心理假」,學生不需要檢附請假證明,依各校規定,每學期最多可請3到5日不等的心理假。消息曝光後,網友有2派看法,有人認為身體感冒會請病假,心理生病也應該好好休息,可以請心理假是好事;但也有人認為,這種不需要檢附證明的假別,就是給學生們合法翹課的理由,甚至有人留言「現在小孩越來越脆弱,無法當兵又容易崩潰」、「草莓族笑而不語」。不少上班族看到消息後,認為他們比學生更需要「心理假」,希望老闆可以良心發現跟進,「上班族才需要吧?至少1個月1次心理調適假並且支付薪水,因為工作不只壓力大,隨便不去上班還會被扣薪」、「敲碗老闆哪天良心發現」、「上班族何時會跟進」。

違規訂外食挨罰「舉牌洗門風」 松山高中學生會連署呼籲「開放外食」
台北市松山高中數名學生前陣子因訂餐未依規定填寫外食單,遭校方處罰在校門口「不寫外食單,別來讀松山」、「不寫外食單,愛校做到翻」等標語,猶如古代洗門風處分,此舉引發社會關注,北市教育局調查後認為校方管教不當。松山高中學生會隨後發起連署,呼籲學校全面開放外食。松山高中學生會表示,儘管學校已開放學生訂購外食,但現行的訂購程序過於繁瑣,需要經過導師、衛生組長、校安中心等多個單位的簽名,這使得許多學生不願填寫外食單,寧願違規訂購外食或不惜翻牆出去購買外食。學生會呼籲學校檢討現行制度,並開放外食。學生會在109學年度就曾提出開放外食的提案,並提出相關的配套措施,但校方最終沒有實行。學生會表示,根據教育部的建議,校方應當循民主程序,取得師生共識後納入學校規範。目前全校約2100名學生,已有近千人響應,數量還在增加中。學生會也呼籲校方不要再敷衍了事,應該重視學生的聲音。校長陳清誥表示,學校尊重學生的意見,但是學校需要考量安全因素,「最怕出問題,家長就來怪學校」。他補充,學校會透過民主程序討論學生會的提案,並將邀集親師生一起討論。此外,學校也會參考其他開放外食的學校的做法,並強調學校仍然要保護學生的用餐安全。

小學兒違反髮禁被剃頭 暴怒父闖校把老師剪成地中海!
印尼一所州立學校近日發生爭議事件,一名不滿「髮型不符校規」而被剃頭的父親,闖進校園並當眾剃去老師的頭髮報復,遭剪成地中海的老師照片曝光後,掀起正反意見論戰。據《KOMPAS》報導,在哥倫打洛省帕古亞曼(Paguyaman)某所小學執教的27歲老師烏蘭(Ulan Hadji),因為一名男學生多次違反校規,「頭髮太長」且未改善,直接在校園剪去學生頭髮,因此遭到學生父親當眾剃髮報復。男童父親9日闖進學校並在教室找到烏蘭,接著就當所有學生的面,把烏蘭的頭髮剃成小型的地中海圓禿。更讓外界詫異的是,最先曝光烏蘭禿頭照的不是其本人或是男童父親,而是一名網友,該名網友事後還被指控在爆料文章中,夾帶錯誤的「老師道歉聲明」,遭質疑在帶風向。事件引發輿論討論後,印尼「青年和體育教育辦公室基礎教育發展」負責人阿里安頓(Ariyanton Tahiju)指出,已和學生家長聯繫並告知剪髮是為維持教育與學校紀律,如此侮辱性行為已貶低老師尊嚴,可能遭到對方提告。

19大專校院受少子化衝擊 註冊率低於淹水線
教育部昨公布111學年各大專校院新生註冊率,19校未達6成的「淹水線」,是去年7校的2.7倍,其中高苑科大註冊率僅24.51%,全國最低。值得注意的是,國立台東專科學校註冊率僅47.29%,是唯一未達6成的公立學校。110學年僅7校註冊率低於6成,111學年暴增到19所,在少子化衝擊下,未來會有更多私校面臨生存困境。111學年註冊率未達6成的學校,除國立台東專科學校外;私立大學(含宗教延修學院)有6所,包括文化、大葉、真理、長榮、明道及南神神學院。另私立技專有12校的註冊率未達6成,包括嘉南藥理大學、高苑科大、聖約翰科大、遠東科大、中華科大、吳鳳科大、修平科大、華夏科大、宏國德霖科大、東方設計大學、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及慈惠醫專。私立科大校院協進會理事長、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表示,面對少子化,許多大學不甘願、不認輸、不願做出改變,導致招生愈來愈困難。要將註冊率提高,現在就要開始縮小學校規模,還要努力招收境外生,這樣才有生路。大學招不到學生,可寄存(主動調減)招生名額,以後如有需要,再拿出來用。教育部表示,一般大學校院111學年主動寄存招生名額共計10校327名,112學年則是22校4449名,一口氣暴增為13.6倍;至於技專校院111學年核定35校寄存名額總計為2492名,112學年則是36校寄存4443名,成長78%。教育部公布111學年度大專校院新生註冊率,其中以高苑科技大學註冊率僅24.51%為最低,其次為東方設計大學26.30%。高苑科大說,由於無良董事會造成被教育部列管國際生,111年度約有700至800個國際生沒辦法進來,加上這陣子的風風雨雨造成國內生減少,校方已找到3億元資金,將改組董事會,未來新金主進駐後,解除教育部專案列管,春季可增加400名、新學期9月可增加700名國際生,國內生約守住400至500名,註冊率將回復到65%至70%。東方設計大學校長蔡匡忠回應,該校是全台唯一以設計類科為主的科技大學,未來仍會在此領域持續深耕,並強化辦學特色。註冊率僅47.29%,也是唯一未達6成的公立學校,國立台東專科學校低調不回應。據了解,該校去年及前年註冊率均偏低,學校當時指出,面臨少子化及人口外流,只能多推銷學校吸引外地生就讀。

成年下修18歲衝擊學校? 教育部回這些事還是要通知家長
《民法》成年年齡將從明年1月1日起自20歲下修為 18歲,但現行教育法規及各校規定仍要求成年學生不上第8節、請假要家長同意,產生衝突。教育部今天表示,若學校基於學生輔導管教需求及涉及學生權益相關事項,仍有通知成年學生家長之必要性。依「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第16點規定,學校應對學生及監護權人公開學校所訂之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校規、有關學生權益之法令規定、權利救濟途徑等相關資訊,監護權人對於學校相關事項有不同意見時,得向教師或學校提出意見。教育部指出,雖然成年年齡下降至18歲,但學校基於基於學生輔導管教需求及涉及學生權益相關事項仍有通知成年學生家長之必要性,透過親師溝通,以保障學生學習權益。另現行「高級中等學校課業輔導實施要點第6點」規定,學生不上第8節要家長同意。教育部表示,為因應《民法》所定成年年齡自明年1月1日起調整為滿18歲,已邀請學校行政代表、教師與家長團體及學生代表開會討論研修相關規定。許多學校的請假規定中,會要求學生請假也要經家長簽名同意。教育部說,現行「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評量辦法」,僅於第21條第2項規定學校應將學生之獎懲,通知學生之家長或監護人,並無明定應將學業成績評量之結果通知學生家長。有關學校訂定學生獎懲規定,教育部說,如屬學生記大功或大過以上之獎懲事件,依「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獎懲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辦法」第17條規定,學校應作成獎懲事件評議決定書通知受獎懲學生及其父母或監護人,主要意旨為提供在學學生申訴救濟途徑,及適時提供相關輔導資源。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秘書長、新北市新莊高中校長謝金城說,《民法》下修成年年齡後,高中校園可能面臨高三生是成年人、高一及高二則是未成年的狀況,如果要用不同標準來管理他們,那會遭遇非常大的困擾。他認為,教育部有必要將相關規定理清楚,學校才不會無所適從。《民法》將成年年齡下修至18歲後,高中生請假或上第8節課,需不需要家長同意?謝金城說,學生請假未被家長知道,他們沒到學校、若在外面出事,家長最後還是會對學校問責。因此,他認為,成年高中生請假或不想上第8節課,都應該讓家長知道,也是保護學生的安全。

專訪 我的2022 宋偉恩(上)/今年給自己重新開始的一個機會
宋偉恩形容自己的2022年:「內心非常富足,可是不會到全然開心,因為有點跳脫原本的舒適圈了,原本的舒適圈過得還不錯,可是選擇要離開原本的環境,或是離開原本的選擇,就會變得有一點痛苦。」上半年宋偉恩有很多戲劇作品推出,忙在大家面前,下半年還是忙,但似乎曝光量減低了不少,因為正在執行一項重要的計畫,為了完成那段修練的旅程,他推掉不少戲的邀約,怕耽誤對方、怕心有餘力不足……。(圖/莊立人攝)「我其實有經歷過那種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可是真的沒有心力的那種經驗,這次討論結果就是『沒有關係』,他們也好好地讓我去繼續把我的演技磨練,但不敢說會有多少立即的成效,只是就是希望自己可以再重新必成一片土壤,然後讓老師啊、前輩們播種在我這片土壤裡面,只是這朵花會多快的綻放,不知道,那我給自己這個機會,重新開始的一個機會。」宋偉恩不是一個擅於做決定的人,知道即將會有一個禮拜的假期,看著網站想訂機票,手指把網站開了又關關了又開,就是一個想太多的人,怕真的決定出國了,又有什麼機會找上門,該推掉?還是該捨棄機票錢?乾脆不要想了,就這樣擺著吧,面對選擇的時候,宋偉恩常這樣在自己的心裡天人交戰,如果沒有面臨選擇,他倒是很肯定「我可以很清楚知道我要往這邊走,我要選這個,可是如果今天有兩個太相似,然後可能各有好壞的選擇出現的時候,我就會覺得怎麼辦?」 (圖/莊立人攝)該怎麼對付這種個性?宋偉恩有兩個方法,一個是算命求助命理,他連人類圖都算過,一個是有可以在背後推他、或是一句話打醒他的人,(最好是火象星座,這又跟星座命理扯上邊了),宋偉恩談到自己的經紀人,個性不一樣、很多衝撞,靠著衝撞做出決定,經紀人提了ABCD各種選項,宋偉恩一個個反駁,最終找出答案,「通常都是經紀人提了A我才開始想A……你要我從一片空白開始去思考ABCD,其實我也做不到,所以我覺得經紀人跟身邊的人,大家都會在助長我去思考不同的事情,因為我沒有辦法自己去很全盤的想出這些事情。面對自己「想很多」這個事情,工作太忙的時候沒辦法去想,等閒下來、或是事情結束過後,宋偉恩才會去回想那段經歷、挑自己的毛病,不只對自己標準高,對別人也是,但不管如何,做了決定就是自己的選擇,可能還是會捏大腿,但那是「懊惱」,不會「後悔」。「沒有到那麼後悔的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我也不確定我自己如果有辦法讓我重新選擇的話,我會選更好的,我也不確定啊,我沒有選的那個或許其實是更糟的。」(圖/莊立人攝)「我覺得自己喜歡選擇的個性沒有什麼不好,身邊有另外一種就是想什麼就直接做的那種,可是有時候我就覺得有點太衝動了,所以我覺得我這種多方思考的思維,對現階段的我來說可能還可以接受,也是還不錯的事情,就是思考上可能會比較縝密一點。」下半年其實宋偉恩有拍了一部戲,但還沒有正式曝光,所以外界看來他的電視作品真的不多,算算推掉了3檔戲的邀約,也有大規模大製作的、也有劇本不錯的,但要跑得大老遠拍攝,想了很多,最終決定還是放棄,專心做自己下定決心要完成的計畫吧,畢竟自己當初還沒準備好,不會那麼患得患失,如果準備好了還把機會放走,「想很多」的宋偉恩可就不會輕易放過自己了。(圖/莊立人攝)宋偉恩生日:12月20日2015年參與首部電視作品《料理高校生》,2018年演出《翻牆的記憶》入圍第53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新進演員獎,曾參與兩季《俗女養成記》、《違反校規的跳投》、《我和我的鋼四壁》等戲劇演出。2020年演出舞台劇《莎姆雷特》及《歡迎光臨主廚之家》等。2022年12月23日起演出舞台劇《Felicità婚禮事務所》,請洽口袋售票( https://www.tikipoki.com.tw/)服裝FENDI幾何圖形毛衣/47,000元、FENDI尼龍材質長褲/38,500元、FENDI造型馬毛踝靴/47,000元、FENDI鍊條造型毛帽/19,800元、FENDIBaguette造型手套/23,500元

總統論文案23日宣判 彭文正律師罵法官混蛋
媒體人彭文正提出確認蔡英文總統博士論文不存在之訴,蔡的律師昨拿出1983年蔡的論文「原稿」供調查,這其實就是2019年總統府記者會提出的版本。彭的律師認為,這只是草稿不是裝訂成冊、取得博士學位的正版論文。法官諭知全案辯結,12月23日宣判。法官張詠惠昨勘驗論文原稿並作成紀錄,「這本從1982年開始撰寫的博士論文,是用黑色外盒裝著,且年代久遠有破損,前4頁是沒有編號,分別是蔡英文寫給父母、師長及目錄」、「論文第一大部分紙張泛黃且有立可白修改過」、「每頁都是單張、用打字機撰寫」。但張靜說,一本提交給學校的博士論文一定是裝訂成冊,但他看到的只是草稿,不是博士口試後審查合格的版本,意義不大,且博士論文應有版權頁、裝訂及編號。蔡的律師連元龍解釋,當年蔡就是依學校規定,交這個論文原稿,且當時只有打字機,只能用立可白修改錯的部分,他還提出北檢透過外交管道得到的校方回函,證明原稿就是蔡的博士論文。張靜質疑,1983年還沒有立可白,所以這原稿是假的,不過旁聽民眾提醒他,其實修正液可能1951年就已在市面上使用。彭文正在辯論終結前以視訊表示,若法官不願給機會傳證人,那就隨便法官怎麼判;這3年他就是要找一個真相,沒有論文、就沒有學位;蔡的律師則表示,蔡的論文真實性,有數十個證據可證明。連兩天的辯論程序、共逾6小時審理後,張詠惠諭知12月23日宣判便轉身離席,張靜氣得拍桌數次,痛罵混蛋法官,旁聽也有人說法官很離譜、司法沒公信力,甚至指著蔡的律師罵。步出法庭後,張靜馬上到法院遞狀,要在本案的民事訴訟中,增加對張詠惠求償165萬元。

教室變格鬥場!台南某職校1學生被圍毆影片瘋傳 網友:以為電影現場
台南市某間職業學校傳出校園霸凌,社群網路30日流傳一段影片,畫面中多位學生在教室圍毆一位學生,有人用腳踹,還有人拿起木棍,甚至桌子、椅子狂K,讓教室成了格鬥場。校方表示,學生起衝突原因還在了解,打架的學生將依校規處置,最重祭出一支大過處分。台南某間職業學校今天傳出校園霸凌,大約6、7位學生群起圍毆一名學生,被打的學生抱頭倒在地上,一旁勸架的學生也被擋住,現場包含圍觀者,有達10多位名學生,影片被人傳上網路,引來網友議論,還有人留言「以為來到電影現場」。校方說,被打的學生是一年級生,其傷勢情形和事件發生原因還在了解中。

麻吉換人做1/傳為小事兄弟情破裂 宋偉恩取關吳念軒
宋偉恩與吳念軒曾是超級好麻吉的關係,總是愛公開相互提及對方對自己有多重要,不過一年前卻被粉絲發現兩人早已取關,而且早就沒有再同框過,好兄弟之情似乎破裂。時報周刊CTWANT日前也補捉到合作同部戲又共同赴日宣傳的宋偉恩和石承鎬,交情好到住同一棟,卻刻意一前一後搭乘不同計程返家,電梯抵達的樓層也相同,讓人對他們保護這段好友誼到如此的地步感到不解。宋偉恩跟吳念軒當年都是「華流之星」出道,是演藝圈出名的超級好朋友,但本刊近來接獲消息,指這段同甘共苦的兄弟情其實早就已經決裂。本刊發現這對哥倆好IG並無互相追蹤,還有粉絲抓包他們是在年初就已取消關注,據傳,本來就常吵架鬥嘴的他們,還是因為造型資源的小事,而埋下尷尬心結。一個長期關注宋偉恩和吳念軒互動的IG,有眼尖粉絲去年十月發現兩人早已取消關注。(圖/取自IG)宋偉恩曾形容兩人間的感情是「同甘苦、共患難的革命情感,是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磨難跟障礙累積起來的」,兩人參加第一屆華流之星,一起培訓一年多出道,現在都屬同家經紀公司「怡佳娛樂」,中間一路扶持,互訴心事,成為表演路上堅強的依靠,在出道之初經濟不穩定時,也互相給予支援。宋偉恩曾說自己最珍貴的寶藏就是吳念軒,但如今兩人已漸行漸遠。(圖/取自IG)宋偉恩曾感念吳念軒,在他經濟不穩定時,暖心買手機給他,私下還會幫他爭取工作機會,「有時候他(吳念軒)試鏡的時候,會偷偷跟casting或是導演說『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要不要請他來試鏡』」,兩人也見過彼此家長,宋偉恩還會喊吳念軒媽媽為「乾媽」,感情好到到連對方家人都很熟。 感情雖然好,據悉其實兩人也非常會為了一些小事吵架冷戰,本刊接獲兩人鬧翻消息後,查看宋偉恩、吳念軒的IG,發現吳念軒唯獨關注一個帳號,正是他為2月剛養的愛犬「Takila」,而宋偉恩追蹤人數逾400人,卻不見昔日對他慷慨解囊的吳念軒。而身為華流之星發展最好的他們,曾一起出席第二屆活動,今年的華流之星第三屆,這對曾經的哥倆好卻不再同台宣傳。宋偉恩前一年曾與吳念軒一同出席第二屆華流之星,今年兩人並未同台。(圖/怡佳娛樂提供)有一個專門記錄2人互動的粉絲專頁,眼尖的粉絲留言:「可以問一下他們怎麼了嗎?為什麼取關了?吵架了嗎?」而留言時間顯示在2021年10月,代表宋、吳兩人關係生變已不是一兩天的事,而該社群的管理員則回應自己僅是粉專,無權過問偶像私生活,「但可以的話當然是希望他們彼此都要好好的!」出身自華流之星的吳念軒,今年五月出席第三屆活動。(圖/怡佳娛樂提供)兩人因為相熟的革命情感,在對方面前都毫不遮掩展現出真實的情緒,過去就時不時為了小事吵架,據本刊了解的消息,他們這次吵架的主因,是兩人一起工作時,疑似是宋偉恩對於吳念軒能有更多品牌資源感到不愉快,長期累積下的尷尬,讓工作愈來愈忙的兩人,逐漸淡出彼此的生活。宋偉恩(右二)和吳念軒(右三)因合作《翻牆的記憶》結緣,之後又在《違反校規的跳投》二度合作,有著一同打拚的革命情感。(圖/報系資料照)對於宋偉恩與吳念軒是否友誼轉淡甚至取關,兩人的經紀人黃毓棠表示:「應該是只有念軒取關,而且是因為之前他比較沉澱自己,所以取消了對所有藝人的關注,但他們兩個還是好友,沒有鬧翻,也沒有搶品牌資源的事、今年華流之星他們沒同台,也是兩個人挑有空的時間來出席,並非刻意不同台,這次偉恩去日本宣傳還有拍照給念軒,我們明天(11/9)會約吃飯,再拍照給大家看好了,請大家放心。」至於宋偉恩與石承鎬的關係,黃毓棠也說:「就我所知石承鎬家住宜蘭,偉恩有房子就讓石承鎬來同住當室友,不過有沒有收點房租就不清楚了。」

背水戰竹北1/搶失去母雞的民眾黨票 林為洲:非「藍白合」操作
國民黨竹北市長候選人、立委林為洲上個周末發文批評資策會執行長卓政宏「領兼職費」涉嫌偽造文書,更痛批卓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不請自來,只是為了攻擊民眾黨新竹市長候選人高虹安。林為洲雖非首次替高虹安仗義直言,但日前民眾黨新竹縣議員和竹北市民代表候選人相繼拜訪林為洲,「藍白合」的氛圍相當濃厚。竹北市的人口截至今年九月有20萬7822人,占新竹縣全縣人口(57萬8495)超過1/3,不僅是新竹縣人口成長幅度最大的行政區,也是全國五年來人口增加最多、成長率最高的縣轄市。林為洲這次面對的對手,包括曾選過縣長、立委的民進黨候選人鄭朝方;現任竹北無黨籍市長何淦銘的接班人、竹北市公所主秘郭漢章;原以民眾黨參選的林冠年因酒駕肇事遭開除黨籍,改以無黨籍參選,民眾黨在竹北頓失市長母雞。新竹地方政壇人士分析,林為洲在竹北市長「四方戰」中雖有優勢,但面對黨內外的挑戰,有必須大勝的壓力,光靠藍綠對決的基本盤已經不夠,因此積極爭取「討厭民進黨」的選票。2020年立委選舉中,林為洲在竹北市獲得9435票、另一位國民黨籍立委林思銘則是23438票,兩人共得到32873票;反觀民進黨的周江杰與鄭朝方雖然在新竹縣的一、二選區(竹北市分跨兩選區)都落敗,但分別選區內的竹北市部分拿到了9464票與27357票,共獲36821票,還比國民黨兩位立委在當地的得票數高;上周又有網紅出示民調,指出鄭朝方以36.07%的支持率勝過林為洲的31.36%,因此林不敢大意,積極開拓票源。民進黨竹北市長候選人鄭朝方雖出身政治家族,但形象清新,獲得不少年輕選民支持。圖為賴清德副總統他站台造勢。(圖/報系資料照) 「我們自己做過民調,跟其他人有一定的差距,目前選情審慎樂觀。」林為洲說,競選團隊日前做過民調,自己仍大幅領先其他候選人,但選舉本就不能大意。他說,竹北的選民有六成是科技人,投票行為很理性,候選人要直接面對選民,所以認為市政有問題的地方,要研究透徹後提出明確的主張,才能說服民眾,這也是他所擅長並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也因此他會針對不同的議題,與不分黨派的縣議員、市代候選人展開對話。林為洲強調,他與高虹安及其他民眾黨候選人的互動,並不是外界所謂的「藍白合」政治操作。他坦言,在林冠年遭民眾黨取消提名後,民眾黨支持者的投票意向受到各方的注目,每位市長候選人都會想要吸收這處票源;而他自己與各黨派候選人的合作針對對方的專長就議題合作,例如與資訊科學博士背景的藍營新竹縣議員吳旭智,針對參選政見「E化竹北、專案管理」;跟民眾黨的議員候選人陳立基、竹北市代候選人游雅婷談學校規劃、托育,都是同樣的情況。國民黨竹北市長候選人林為洲(中)與民眾黨市民代表候選人游雅婷(左)和楊朝凱共推竹北市國中小教育政策方案。(圖/報系資料照)「竹北有很多居民在新竹工作,高虹安的聲勢的確會影響竹北市的選情。」陳立基分析說,台灣人現在逐工作而居,竹北鄰近新竹的高科技園區,這些在園區工作的人能量很高,收入也相當可觀,有能力在竹北買房子,因為要適用比較低的自用宅稅率,所以會把戶籍遷到當地,在竹北估計有1萬5千到2萬這樣的「游離票」選民。陳立基說,這些「游離票」會在選前二個星期研究選舉公報,如果看到想投的人,就會安排行程,於星期六早上投完票之後,再開車回台北、台中或是高雄;如果沒有什麼想投的人選,可能星期五晚上就啟程離開竹北了。他分析,這次竹北市長選舉雖是多方拉鋸,但主要還是藍綠兩位侯選人,最後誰能勝出,這些「游離票」中間選民應該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