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正亮指一國兩制難免令人想起港澳 兩岸可先朝一中下兩區方向思考
2024總統大選,兩岸論述不僅成為各政黨總統候選人的攻防焦點,也備受國際矚目,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日前出訪美國,美方智庫學者最好奇的也是他的兩岸政策。而中國時報社論也針對「現狀是不是一國兩制?」向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及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提問。前立委郭正亮則認為,其實兩岸是「一國兩區」,也就是台灣地區、大陸地區,如果講到「一國兩制」會令人聯想到「港澳的一國兩制」現況,但郭認為,兩岸目前要談的,其實是如何回到「一中」的定位,並承認在一中之下有兩個管轄區,而連這一點,目前都還未做到。郭正亮今天在中天新聞「大新聞大爆卦」節目中指出,兩岸關係事實上就像是「一國兩區」,中華民國的憲法是一國兩區,但重點是「一國兩制」已經有港澳版本,現在提一國兩制,難免會連結到現有港澳的制度,包括非常明確的中央地方權力關係限制、駐軍、(香港)沒有終審權,使用「一國兩制」這個字,會使人循現有的(港澳)版本去思考,這無法去阻止,但若對岸強調「台灣版的一國兩制」,問題就會回到這個版本的實質內容是什麼?還是回到原來的問題。郭正亮認為,其實他會將「一國兩制」用「一國兩『治』」取代,因為對中華民國而言,強調的是有兩個管轄區「台灣地區、大陸地區」,至於「一國」要用什麼名詞,兩岸見解不同。事實上,一國兩制已經是統一的治理方案,但目前的兩岸狀況,還沒有到這種程度,現在要談的是,應該如何先回到「一中」的定位,進而承認有兩個管轄區,但連這一點目前都還沒做到。郭正亮並表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最賴皮之處,就是明明是「陸委會對國台辦、海基會對海協會」,但這樣怎麼能說台灣已完全獨立?若台灣完全獨立,兩岸關係為何不交給「外交部」處理?這就是到現在還在繼續說謊,太假了,不敢宣佈獨立、卻還繼續用「陸委會」處理。用前總統馬英九的說法就是「互不否認治權」,治權就是台灣地區、大陸地區,前立委蔡正元就表示,兩岸是中華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政府,但大陸顯然不認為這叫統一、這樣還不夠統,這就牽涉到一中的實體化程度。郭正亮續指,兩岸之間現況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兩個政府,互不否定管轄權,沒有上位組織。但中國大陸就認為兩岸統一就要有上位架構,但可以讓上位架構僅有非常小的象徵意義,達成「最小化的統一」,也許會有共同旗幟等,不過目前也還沒有討論到這種程度,另外還有很多事項要落實,包括大陸最新版的對台白皮書就提到要派駐軍隊,這一點台灣不可能同意,或是常設兩岸秘書處等等。同台的前立委蔡正元指出,鄧小平時代就說不派軍隊(在台灣),但因為近幾年台灣去中國化、民進黨推台獨化,才讓中國大陸將派駐軍隊加上去,這是互相的,是否要讓這種「惡性螺旋」繼續旋轉下去,大家應該要想清楚再說。針對兩岸論述,侯友宜認同「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附加了「反對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作為但書;柯文哲雖也不認同一國兩制但論述更有彈性,柯指出,若一國兩制意味著香港模式,在台灣一定沒有市場。不過,目前多數國民黨選將傾向支持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希望能夠藉此與陸方擴大交流,增進兩岸和平,也全力防範綠營再繼續抹黑九二共識、影響選情,並傷害兩岸關係。

陸對台貿易壁壘調查2,455項物品 三三會林伯豐籲「政府盡快釐清及談判」
三三企業交流會今日舉行例會,針對陸對台貿易壁壘調查 ,理事長林伯豐表示,一旦商務部調查結果確定,將對台灣出口產生影響;希望政府應盡速盤點、釐清相關內容並與陸展開談判,萬一不幸工業產品、農產品如遭受大陸的低價競爭,則在能源、人才、稅等其他方面給予協助補助。林伯豐指出,有關大陸商務部將就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展開貿易壁壘調查,涉及2,455項物品,包括農產品、礦物及化工產品、紡織品等,一旦商務部調查結果確定,將對台灣出口產生影響。三三會認為,兩岸均為WTO的會員,大陸此項調查雖符合WTO的規範,但對台灣影響甚鉅,政府應盡速盤點、釐清相關內容,積極研擬因應對策,並與陸方展開談判。林伯豐建議,台灣的工業產品、農產品如遭受大陸的低價競爭,政府提出因應方案,包括提供電價及土地優惠,給予人才培育的補助,另應減免營所稅、營業稅以及貨物稅。林伯豐表示,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2022年第3次「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報告」,台灣投資環境風險評比全球第14。台灣是外向型經濟體,擴大出口市場及吸引外商來台投資是台灣經濟持續成長的動力,針對台外商對台灣投資環境的憂慮,提出5項建議:首先確保供電穩定:應重新檢討2025年能源配比,保留核能為基載電力,核能發電占比至少30%,核二、核三除役後,應運用新一代的核電技術興建新核電廠。比爾蓋茲與日本合作新一代反應爐投資10億美元,於2030年興建345MW的核電廠。確保供水無虞,推動再生水廠、回收水處理廠、興建海淡廠,積極開發伏流水;利用水庫低水位時期,進行水庫清淤;自來水管線改用FRP新式複合材料,改善自來水管線漏水率;運用AI人工智慧數位科技,推動農業用水管線化。確保人力充沛及培養人才:重新啟動技職教育的推廣,加強產學合作教育,並補助現職勞工進修第二、第三專長。應同步鬆綁移工政策,建議從40%提高至45%,。修正「就業服務法」第52條第4項規定,延長外籍移工在台工作年限,從12年延長至少至14年。確保土地取得,應公開全台工業用地閒置情形,建立原價買回閒置用地機制,輔導民間閒置土地、公有土地等優惠釋出,積極進行產業用地開發與更新,持續推動工業區土地租金優惠調整措施。確保台灣安全:政府應以具體實際行動來緩和兩岸關係,主動釋出善意,理性選擇「共識與和平」。重啟海基會與海協會的溝通聯繫機制,推動兩岸正常商務活動及直航航點。

批綠營求戰藍營畏戰 柯文哲:民眾黨不求戰不畏戰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近期積極備戰2024總統大選,近期展開訪美之旅。柯文哲今(16)日赴哈佛大學參加座談會時表示,民眾黨主張「不求戰不畏戰」,不像國民黨畏戰、民進黨求戰。柯文哲指出,民眾黨主張兩岸必須對話,以減少誤解與擦槍走火的「不求戰不畏戰」,與民進黨的求戰和國民黨的畏戰不同。柯文哲表示,年輕人必須理解備戰,因為要能戰才能不畏戰,除了提升國防預算外,人民也應盡服役義務,國家安全是一定要付出代價的。柯文哲指出,5個互相原則包含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與互相諒解。而「互相諒解」是重中之重,兩岸之間必須對話,才能減少誤解與擦槍走火。若兩邊完全不對話,「飛機飛來飛去,遲早按鈕會按下去。」所以應重新開啟海基會與海協會的對話平台,進行協商與合作,因為兩岸還有一些需要共同處理的問題,例如全球性氣候變遷等,可以先從沒有爭議的地方開始談起。柯文哲指出,台灣若要不畏戰,就一定要備戰,因為要能戰才能不畏戰。不過即使台灣能戰,也絕對不會主動挑釁,「反觀民進黨就是求戰,國民黨就是畏戰」,這也是民眾黨跟其他兩黨最大的不同點。柯文哲指出,國防要準備,打仗除了倚靠武器外,更重要的是先決準備,因為台灣畢竟無法獨立對抗中國大陸大陸,所以要與周邊國家形成聯盟。柯文哲表示,人若沒電還能活,但沒水的話,城市便會崩潰,所以自己過去擔任台北市長時就挖了72個戰備井,還設計一套APP,只要空襲警報一響就能知道最近的防空洞位置。柯文哲表示,沒有做準備就喊抗中保台是不行的。台灣需要備戰的信心,而信心要從小地方出發。

「九二共識」=「一國兩制」?國台辦批蔡政府混淆視聽
行政院長陳建仁、陸委會副主委李麗珍近日先後表示,「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一國兩制」;大陸對「九二共識」的定義是」同屬一中、謀求統一、接受「一國兩制」」,台灣人民沒辦法接受,呼籲大陸在不設政治前提下溝通。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今天(24日)發布答記者問稱,兩者概念有明顯區別,民進黨一些政客一再張冠李戴、混淆視聽。朱鳳蓮表示,「九二共識」是1992年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受權達成的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性質,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朱鳳蓮表示,「一國兩制」是國家統一後的制度安排。「一國兩制」的提出遠早於「九二共識」。在台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和感情。朱鳳蓮指出,「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是有明顯區別的兩個概念,民進黨一些政客卻一再張冠李戴、混淆視聽,企圖欺騙台灣輿論、誤導廣大台灣同胞,為其否認「九二共識」、破壞兩岸關係尋找藉口、開脫責任。

星雲法師圓寂 藍委籲政府專案許可陸方人士來台弔唁
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星雲大師圓寂,佛光山將在本月13日舉行圓寂頌讚典禮。立院國民黨團今天舉行記者會,呼籲政府遵照蔡總統國慶和元旦談話,落實恢復兩岸人民健康有序交流之宣示,儘速專案許可陸方人士能來台弔唁星雲法師。黨團書記長謝衣鳯指出,蔡總統近幾年元旦、國慶談話有一致性,都希望兩岸人民能在疫情之恢復健康有序的交流,維持台海和平穩定,舒緩兩岸緊張情勢,建議政府應藉由這次機會,儘速協助讓兩岸民眾都能共同弔唁星雲法師。藍委費鴻泰說,星雲法師在中國大陸有家人和信眾,都想到台灣弔唁星雲,蔡總統曾被星雲法師以「媽祖婆」稱呼,媒體也說總統會到佛光山去弔唁,盼蔡總統讓世界各地尊敬星雲的團體、個人能在短時間內到台灣,不要因為複雜程序而受阻。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說,原本大陸人士來台,是依照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但蔡政府目前已全面關閉陸方人士來台,要讓陸方人士來台弔唁星雲,唯一可能就是專案許可,專案核准過去也有類似案例,例如2018年海基會前董事長江丙坤過世,陸委會就專案核准已退休的海協會前會長陳雲林來台弔唁。他因此呼籲政府,應考量人道主義,落實蔡總統「疫後讓兩岸人民恢復健康有序交流」之宣示,專案核准星雲法師在中國大陸的家人和信眾能來台弔唁。另外,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昨晚也在臉書上說,她甫結束訪陸行程回到台灣,就驚聞星雲大師圓寂令人悲痛的消息,法師過往與她互動的回憶也驟然浮現眼前,心中充滿了悲傷與不捨,呼籲陸委會能夠給予專案協助,讓陸籍的信眾朋友們能如願來台弔唁,送大師最後一程。

夏立言向陸方傳達不滿軍演 國民黨市長參選人這樣看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昨晚與中國海協會長張志軍餐敘,國民黨發布新聞稿指出,夏立言席間傳達台灣民眾對軍演的不滿及憂慮,不過,根據陸方隨後發出新聞稿顯示,張志軍表示,軍演是打擊台獨及外來干涉的正義之舉。對此,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今天在受訪時指出,夏立言已對陸方清楚表達台灣民眾對對岸軍演的想法,兩岸間還有包括農產品檢疫、出進口,共同打擊犯罪等問題需要務實溝通,國民黨是在野黨,願替民眾發聲,只要堅持捍衛中華民國主權、保護民眾利益,清楚表達立場,有利於兩岸真務實、有意義的溝通,該做的事還是要做。夏立言訪陸,向張志軍傳達對軍演不滿及憂慮,藍營六都市長參選人蔣萬安、柯志恩及侯友宜都認為,民眾期盼兩岸和平,國民黨身為在野黨,只要堅持主權對等,該講的話還是要講。(圖/黃鵬杰攝、報系資料照)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柯志恩被問到夏、張二人會晤時也認為,國民黨目前就是在野黨,夏及國民黨雖已經沒有任何官方身份,但願意充分反映台灣人民感受及心聲,至於大陸官方會如何回應,這就不是國民黨能控制的事。更何況張志軍代表的事大陸海峽會,其實也不太有大陸官方色彩。她也呼籲蔡英文總統領導的執政黨,應在如何確保兩岸和平穩定、保護台灣民眾福祉,提出態度與手段。新北市長侯友宜則在受訪時指出,維護和平與區域穩定,是人民最優先的目標,希望各方面都要用平等尊嚴,釋出更多的善意,如何維護兩岸和平,才是民眾最關切的事。

兩岸敏感之際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今飛廈門訪問
共軍進行環台軍演後,兩岸對立氣氛更甚以往。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則在今(10)日率團訪問福建、廣東及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台商與台生。福建台商頗為期盼地說,「兩岸關係低迷了這麼久,總是要破冰」。陸委會昨日則表達此時不宜前往,呼籲國民黨考量暫緩前往。夏立言等人今日赴大陸,首站抵達福建廈門,先進行7+3隔離。10天後才開始拜會行程,預計將在國民黨全代會前一天,亦即8月27日結束行程返台。國民黨指出,夏立言此次訪陸行程是早有規劃,由國民黨主動安排,最重要是要關心所有在大陸工作、求學和生活的台灣同胞,瞭解他們的需求和問題,同時傳達台灣農漁民、中小企業目前所遭遇的困難和心聲。夏立言預訂在21日拜訪廈門台商協會後,當日下午赴廣州白雲機場,並接續廣州、深圳與東莞三地行程。23到25日前往浙江、江蘇、上海等地,皆以拜訪當地台商為主,至26日再從上海搭機返回廈門,並於27日返台。夏立言在馬英九總統任內擔任陸委會主委,依據兩岸條例等規定,夏立言已超過赴大陸應經審查許可的5年管制期限,但赴陸仍須向陸委會申報。昨晚媒體報導夏立言「可能」會見大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大陸海協會會長張志軍等中共涉台部門主管。國民黨說,絕無所謂「訪問北京」、「會見大官」情事,國民黨一定捍衛台灣民眾的安全與福祉、維護兩岸及區域和平。國民黨強調,蔡英文總統日前也說對兩岸建設性對話抱持開放態度,國內9大工商團體日前也籲請兩岸當局應以民生經濟為重,避免衝突,夏立言此行就是為關心在陸台灣民眾民生福祉、為台灣發聲,不會談及任何政治性議題。據熟悉行程的福建台商表示,夏立言每次都有透過視訊參加海峽論壇,這次來訪是關心台商在大陸發展狀況。至於大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或海協會長張志軍是否南下與夏立言會面,目前未知。陸委會表示,中共連日攻台軍演,此時絕非我政黨等人士赴陸交流妥當時機,政府雖已沒有權限禁止其赴陸,但陸委會勸阻國民黨不要前往。

民團批買BNT疫苗受阻要他切腹 楊志良爆粗口回應
經濟民主連合智庫今開記者會,稱要當阿中部長的後盾,抨擊上海復星醫藥以其擁有「大中華區代理權」為由,阻撓台灣取得BNT疫苗,並直指藍營執政時代簽訂的《海協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將台灣綁進大中華區,要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切腹自殺。對此楊志良今早回嗆「去他X的蛋」,直言該團體胡扯,若不是該協議,新冠肺炎疫情之初,台灣就不可能派專家到武漢查訪。該智庫召集人賴中強今早痛批,《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是楊志良簽的。基於該協議,上海復星醫藥可以在台灣申請臨床試驗,藥品上市資格的證明,台灣也被綁進「大中華區」。他痛批此次BNT疫苗被攔阻,始作俑者是開放陸資的前總統馬英九,更表示楊志良應該切腹以謝國人。對此,楊志良表示,《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並非他簽的,而是海協會、海基會前的。當時他赴日內瓦開會,與當時的大陸衛生部部長陳竺開會,雙方認為人民的生命、健康最重要,交換了意見。回台後,大陸也派副部長黃潔夫赴台,在台大校友會館討論合作,把《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的內容送到海基會、海協會。對於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要楊志良切腹,楊志良回嗆「去他X的蛋,根本是胡扯,是他要切腹,不是我要切腹」。他表示,老百姓的健康、生命最重要,管他是大陸人、台灣人,最重要的是防疫,所以大陸要提供台灣防疫的資料。剛發生疫情的時候,台灣就根據《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派了2個專家到大陸的武漢去,這個協議是為了華人的生命和健康著想才簽訂的。

GDP連番超車!27年過去 大陸是台灣23.5倍
1990年代台商大舉西進後,帶動大陸經濟騰飛。對比兩岸GDP變化,1992年時,大陸雖大,但GDP總額不過是台灣的2倍多,但隨後兩岸經濟天平開始位移,2019年時,大陸GDP已是台灣的23.5倍。真的體現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巨大變化。兩岸GDP差距擴大兩岸除了經濟總量差距不斷擴大外,大陸部分經濟大省的GDP也陸續趕超台灣。去年5月23日,海協會長張志軍出席全國兩會福建團時公開表示,2019年福建省GDP達到4.23兆元(人民幣,下同)首次超越台灣。而福建GDP在大陸各省排名第8。上海台商為此語重心長地表示,台灣要跟大陸進行各層面談判,應該建立在實力對等或盡量對等情形下,當台灣GDP表現被大陸各省追趕過去,經濟實力滯後,「就沒有這麼重要了,說話底氣自然也減弱」;他認為,在如今疫情對全球的衝擊未消除的情況下,發展經濟、不鎖國才是台灣的根本出路。加入WTO 沿海大省崛起台灣經濟發展腳步較早,而大陸遲至1990年代才開始真正發展起來,1990年台灣GDP總量約1700億美元,同年大陸約3878億美元,換算一個台灣就約當大陸43.8%的經濟產值。隨後伴隨台商西進與全球資金湧入,大陸飛速發展讓雙方經濟總體量逐漸產生變化。1992年台商首次大舉西進時,大陸GDP總額僅大約是台灣2倍,至2000年已提升至4.1倍,2019年更達到台灣的23.5倍之多。雖然兩岸的土地面積、人口等條件相差巨大,不能完全類比。但實際已不僅是大陸GDP總量與台灣拉開距離,從2000年大陸加入WTO後,沿海經濟大省加速崛起,台灣近十多年來也被逐一超越。首先在GDP總量上超越台灣的是廣東。回顧1990年的廣東GDP為188億美元、約占台灣11%,但發展至2007年卻成為首個超越台灣的省分;以2019年廣東省GDP的1.52兆美元來看,已是台灣2.4倍。湘滬GDP逼近台灣在廣東之後,江蘇、山東兩省GDP也在2008年超車台灣,隨後,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的GDP陸續超越台灣。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表現,但由於大陸經濟快速復甦,加上今年被看好GDP成長反彈力道大,也讓後續幾個省市GDP加速追趕上台灣。以2019年的GDP數據來看,緊逼在台灣之後的省市包含湖南(5754.2億美元)、上海(5523億美元)。

李登輝病逝/「啞彈說」害死中共少將 「兩國論」引台海動盪
前總統李登輝已於7月30日病逝,他推動台灣民主化,有其歷史定位,但在台海「導彈危機」過程中,也因為李登輝一句話,讓台灣布建在中共內部的情報網破功,導致共軍少將劉連昆慘遭處死。其後,李登輝的「特殊國與國關係」論述,也讓台海局勢一陣緊繃。李登輝接任總統後,曾積極處理兩岸事務,並派出密使穿梭台海。最有名即為蘇志誠和鄭淑敏,成功促成「辜汪會談」,確立兩岸以「海基會」和「海協會」往來的體制,為兩岸交流帶來一大進展。李登輝也在1990年成立「國家統一委員會」,1991年通過《國家統一綱領》,1993年任內有了首次「辜汪會談」,簽署四項協議,兩岸往來逐步正常化。但在1994年,李登輝的發言卻開始轉向,並在與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的對談中,表達了「國民黨是外來政權」及「生為台灣人的悲哀」等思想,相關發言被認為是台灣主體、本土意識的表現。1995年李登輝以訪問母校康乃爾大學為由,前往美國進行為期6天的私人訪問,這也是我國元首首次訪問美國,並在康乃爾大學發表《民之所欲,長在我心》演說,其中提到台灣已實現「主權在民」,並宣布「明年春天,中華民國的選民更將首次直接選舉總統、副總統。」1996年,台灣第一次民選總統前,中共在台海實行軍演,這一次「導彈危機」後,李登輝雖然成功當選中華民國首任民選總統,但其過程中,李登輝一句中共軍演發射的是「啞彈、空包彈」,讓台灣布建在中共內部的情報網,立即破功。被台灣吸收的中共少將劉連昆遭到處死,連帶有數十名人員遭判刑入獄。1998年,李登輝接受德國《明鏡週刊》專訪,強調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適用「一國兩制」;進一步於1999年,接受《德國之聲》專訪,首度提出兩岸的「特殊國與國關係」,也就是俗稱的「兩國論」,引發國際關注,台海局勢瞬間緊繃。針對李登輝的「特殊國與國關係」論述,中共政府當然強烈批判,並停止海協、海基兩會交流對話機制,局勢一觸即發;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非常擔憂「特殊國與國關係」論述會誘使中國對台動武,並在李登輝發言隔天,透過時任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致電我國駐美代表處。最後是由李登輝接見卜睿哲時,向美方說明大陸政策並沒有任何改變,藉此平息美方疑慮。值得一提的,李登輝的「特殊國與國關係」論述,對台灣、兩岸關係影響深遠,其中起草人之一包含現任總統蔡英文。

旺報社評》互釋善意讓兩岸關係重開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解除「小小明」回家禁令,允許2歲以下持我國居留證陸配子女入境,2歲以上仍暫不開放。陸生方面,指揮中心繼之前開放19個國家地區境外生入境後,宣布約3533名應屆畢業陸生可入境,但仍有4千多名陸生不得其門而入。過去幾個月,「小明」有家回不得、陸生返校受阻,一直是兩岸關係低迷癥結原因之一,至今仍不能完全解決。「小明」回家問題涉及家庭人倫,不僅國民黨多所呼籲,希望蔡政府以人道為先,許多民團、泛綠人士也從人權角度出發,主張讓「小明」趕快回台,但疫情指揮中心始終以防疫須嚴謹為由拒絕。最後還是海基會前董事長、民進黨大老洪奇昌四處奔走,指揮中心才同意小幅解禁。政府目前只同意2歲以下「小小明」返台,仍有2千多位「小明」不能回家。根據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透露,100多位符合資格的「小小明」,至今只有一人回來,足見「小明」回家路的艱險困難。民進黨解禁雷聲大,雨點小,不僅讓台灣的人權形象繼續受傷,對風雨飄搖的兩岸關係也不會有正面作用。誠如洪奇昌董事長所言,小明是我們的家人,也是我們的同胞,社會應該自信地張開雙臂歡迎家人回家。尤其政府已對10多個國家的商務旅客放寬來台與居家檢疫條件,更沒有理由獨薄「小明」。政府既然在防疫與經貿的考量下,對商務旅客有衡平裁量空間,自然也可以找到「小明」的人權與防疫兩全之策,端看政府為與不為。陸生問題也值得重視,在19個已開放入境國家地區中,6個國家地區的新冠肺炎增加數高於大陸,顯見不全面開放陸生入台,並非全然出於防疫考量。陳菊即將出任監察院長及國家人權委員會主委,「守護人權」是民進黨提名陳菊擔任監察院長的理由。面對小明議題,陳菊自應本於人權委員會守護人權的職權,從人權角度改變政府以防疫為理由剝奪小明和陸生應有的權利。人權不能雙標,若台灣自甘服膺「反中」的政治正確,未來還有什麼立場和大陸談民主、自由、法治、人權。其次,從兩岸關係當前的嚴峻程度來看,開放小明及陸生返台,將有助於緩解台海緊張關係,避免更加步入危局當中。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日前警示,台灣政治生態正發生不利於兩岸和平發展的新變化,兩岸關係存在多種風險,情勢嚴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聲稱,大陸在南海的海權聲索完全不合理,譴責北京用「強權即公理」的恐嚇手段破壞東南亞國家的主權,美中關係將更愈惡化,南海危機愈加升高。作為南海利益相關方,當美中衝突,我國不可避免將陷入其中,尤其我國在南海的主權聲索範圍基本與陸方一致。倘若美中繼續在南海議題碰撞,屆時如何應對,便將是蔡政府第二任兩岸關係的重大考驗。綜觀來說,無論是從人權或兩岸關係緩解角度,全面讓小明回家、陸生返校,都有利於兩方面問題的解決,不只可以讓2千個家庭破鏡重圓、7千多名陸生統統回到校園,也能避免兩岸敵意螺旋繼續上升,尤其考量川普可能為年底大選的選舉利益,做出短期的強硬姿態,或是製造局部危機,兩岸關係宜盡量緩和。相互釋出善意,努力讓兩岸關係重開機,海峽才能避戰維和。民進黨一貫否定ECFA的價值,如今卻希望大陸不要終止,台灣6月對大陸出口比重創下45%新紀錄,其中以高科技產品為主,既顯示台灣對大陸依存度提高,更證明大陸高科技產業離不開台灣,這是台灣的真正價值,也是民進黨無法否認的事實。蔡總統第二任期若要有所作為,為台灣人民帶來更多幸福,就必須頂住獨派壓力,從全面開放小明與陸生返台開始,創造綠紅間更多的善意,進而累積互信,有了互信就容易恢復正常的交流與溝通,讓兩岸關係慢慢正常化。

紡織淘汰賽5/大者恆大!品牌訂單靠攏 寒冬拖愈久恐現倒閉潮
在紡織業界浸淫近三十年的強哥,語重心長地表示,「大廠或許撐得過去,但目前越南等地已開始裁員,甚至業內預測,這波紡織寒冬會持續到明年中,到時會有超過一半的紡織、染整、成衣廠倒閉。」近三年來,全台紡織、染整及成衣廠已關掉三百五十五家,目前共五千七百多家。為此,「紡織拓展會」祕書長黃偉基日前對小英政府提出三大訴求,第一是希望對放無薪假的工廠,給予三個月基本薪資補助;其次是免徵一年企業所得稅、房屋稅、地價稅;另外是融資信用保證上限,從八○%拉高至九五%,且不僅限小企業,營收億元的大廠也能納入。紡織拓展會祕書長黃偉基表示,希望政府在稅收、薪資與融資3方面幫助紡織產業紓困。(圖/報系資料照)紡織業困境的重中之重,還有九月十二日將滿十周年的ECFA是否會生變。「大陸的紡織業幾乎都是台灣紡織業帶過去的,台灣已無技術優勢,目前利潤大多抓在三至四%,一旦ECFA中斷,光是關稅成本就足以讓台灣紡織業消失。」強哥說。ECFA自二○一○年簽訂後,台灣輸往大陸的紡織品等關稅從二○%降為零關稅,這十年來省了約二千二百億元的關稅,受益頗豐。因此,今年ECFA若無法順利達成協議,有業者形容將是「滅命之災」。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左)與前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右)2010年簽署的ECFA,今年9月恐生變。(圖/報系資料照)「棣邁產業顧問公司」總經理何耀仁觀察,目前紡織業遇到最大的難題,就是正常的商業活動沒有恢復,他直白地說:「大部分紡織和成衣業台商的致命傷,在於命脈多掌握在他人手中,如果能加速轉型,或朝電商的方向前進,或許衝擊能降低許多。」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表示,紡織類股之前處於利空,亮點要看下一季。(圖/讀者提供)利空出盡 可望反彈「紡織產業對防疫無太大助益,因此之前處於利空,亮點要看下一季,現在看好反彈回升。」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表示,「5月底個股因籌碼資金戰補漲,但復原速度慢,呈現震盪拉起後往下休整。」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則說,「上半年因消化庫存、品牌供應量減少,導致訂單能見度低,但受到資金行情利多影響,紡織類股已走出3月時的谷底,股價逐漸調整。」黃文清與蔡明翰都點出,「未來紡織業將『大者恆大』,品牌訂單有挪往紡織大廠的現象,(大廠)下半年的業績可望大幅成長。」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指出,紡織類股價已走出3月時的谷底。(圖/報系資料照)

府方批兩岸溝通過去都黨對黨?國民黨反擊綠營怎不終止ECFA
媒體報導,有總統府不具名官員指稱,國民黨執政時,繞過政府與國民授權,兩岸溝通均為「黨對黨」,矮化了台灣主權,更無法讓人民信賴,國民黨今日鄭重駁斥,該項說法刻意汙名化當時兩岸交流官方機制及我方從事之公務與海基會人員,更是漠視國民黨捍衛中華民國安全與主權的決心,國民黨要求總統府不應該匿名放話,將兩岸當前陷入僵局的責任推給前朝政府,因為若照民進黨政府觀點,連2010年當時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都是「黨對黨」決策與協商,不符民主機制,那麼民進黨政府應快快終止ECFA。國民黨強調,馬英九政府時期,無論海基會與對岸海協會的交流協商,或者官方業務溝通的渠道,均在法律授權、國會監督、民意支持的前提下逐一進行。總統府官員的說法是抹煞海基會、陸委會等事務官員致力於維繫兩岸良性互動、增加彼此互信的努力與成果,令人感到遺憾!國民黨認為,若照民進黨政府觀點,連2010年當時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都是「黨對黨」決策與協商,不符民主機制,那麼,請民進黨政府立即終止ECFA。國民黨因此呼籲民進黨政府與其顛倒是非,胡亂指責國民黨執政時期對於兩岸和平協商的貢獻,還不如亟思如何處理惡化至此的兩岸關係,唯有維繫台海的和平安全,才是台灣人民之福。

【趁疫打劫4】挖深海床成國安破口 陳柏惟:製造潛艦伏擊區
為了加強防疫期間的海上查緝勤務,同時強化海防,行政院海洋委員會日前在「紓困1.0」方案中,編列逾一億一千萬元預算,如今卻仍有大陸業者侵門踏戶越界盜取海砂,讓許多立委無法認同。立委林為洲批評,「預算編列的目的與執行現況完全不符,有無落實執法,必須深刻檢討。」立委陳柏惟則指出,盜砂船大幅度挖深海床,恐有計畫地製造潛艦伏擊區、改變海底地貌,成為伏擊我方海軍與海運的有利條件。林為洲表示,2009年4月26日,海基會與海協會在大陸南京簽訂《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啟動兩岸司法互助,但自總統蔡英文執政以來,兩岸互動即陷入冰點,無法合作打擊犯罪行為,「現在如果我方要求陸方強力遏阻採砂船越界盜砂,恐怕只會落得『已讀不回』。」因此,林為洲要求法務部與海委會必須硬起來,更要比照防疫一般,層層不漏地防止任何想要侵入破壞我國經濟海域資源的船隻,強化稽查能量與偵辦效率,給予非法者即時恫嚇。雖然世界各國都在疫情中,但保家衛國我們絕不會有一絲片刻的懈怠。立委陳柏惟指盜砂船大幅度挖深海床,可能製造潛艦伏擊區或改變海底地貌,成伏擊我方海軍與海運的有利條件。(圖/鄭清元攝)陳柏惟也指出國防隱憂:「這些大陸盜砂船大幅度挖深海床,甚至可能有計畫地製造潛艦伏擊區、改變海底地貌,成為伏擊我方海軍與海運的有利條件。」他認為,針對盜採海砂的行為,《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的罰則太低,而且台灣海峽中間的淺海地區「台灣淺堆」範圍太大,執法不易,未來應修法提高罰則,並加強海巡艦隊執法能量,及早發現入侵船隻,以「警察權和司法手段」有效反制,要防堵中國船東不懼我國法律,繼續大搖大擺的犯罪。對於大陸業者跨越海峽中線盜砂一事,海巡署祕書室專委蔡宗憲表示,有關大陸違法採砂船的取締,已於「台灣淺堆海洋生態即刻救援」記者會中說明,不再回覆;此外,海巡署因每年油料和維修保養費用不足,加上防疫勤務增加,所以才申請編列紓困預算,目前預算執行狀況一切正常。

國民黨討論修正九二共識 洪秀柱:換了必死無疑
國民黨改革委員會正在討論是否修正「九二共識」,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表示,若要賦予「九二共識」新的定義或換一個名義,「那就準死無疑」。有關民進黨政府對滯留湖北的台灣民眾註記黑名單,洪秀柱也表示,政府是否也該註記雙重國籍人士在緊急狀況時不得出境,以免他們在兩岸發生衝突時,可以拍拍屁股走人。至於「台灣制憲基金會」今赴中選會送交「制憲公投」提案書,洪秀柱說,獨派喊公投常常後來就縮回去了,國民黨已是立法院少數,沒法當剎車皮,索性讓他們放膽去做,到時候做不成,再請他們解釋原因,民眾自然就會明白。洪秀柱下午出席國民黨革實院記者會,提到國民黨中心思想時,就意有所指稱,國民黨主席主持中常會,都要面對孫中山遺像朗誦總理遺囑,內容中的「求中國之自由平等」,中國就是指中華民國,範圍涵蓋整個中國,絕不是只有台澎金馬,「朗誦孫中山遺囑不是唱歌複誦,而是要想起背後的真正意義。」對於國民黨正檢討兩岸路線。洪秀柱先是感嘆稱,「不曉得我們的看法還有用嗎?」如果大家都知道「九二共識」的內容是什麼,就很好解決了,「但如果要賦予九二共識新的定義、換名字,還是要從外套到裡面都換掉,那就準死無疑」。她說,「九二共識」的內容跟憲法一致,都是「一個中國」原則、未來謀求統一,白紙黑字寫在海基會、海協會往來函件中。只是我方附帶「一個中國的涵義各有認知不同」,所以才有「各表」,對岸則認為先不牽涉政治涵義,留待以後政治協商。洪秀柱強調,應該依照憲法的道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謀求統一,兩岸分治不分裂,台灣不搞台獨。過去選舉她主張提倡的兩岸和平協議,不是投降協議,兩岸可以坐下來談,不管是參加國際組織,「一國兩制」、「一國多制」、「一國多體制」,這才是解決兩岸僵局最好的辦法。但在這邊她講歸講,「對一個睡著、假裝叫不醒的人講是沒用的」,可是千萬不要賠上2300萬人民的生命以及現在的安定生活。洪秀柱表示,其實兩岸關係說難很難、說容易也很簡單,可惜今天政府錯過在這次疫情過程中,能打破兩岸僵局、最好遞橄欖枝的時期,反而雪上加霜地破壞兩岸關係、製造仇恨跟對立,不讓湖北台商及其子女回來,還註記他們的身分。她嗆說,蔡政府是否現在也開始對有美國、日本國籍的雙重國籍人士註記,當兩岸發生緊急狀況時,這些人就不得出境,大家一起安危與共,而不要只是口口聲聲亂喊一通,到時候兩岸發生衝突、擦槍走火,引發戰爭,這些人就拍拍屁股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