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WANT
search
  • 最新
  • 社會
    • 社會首頁
    • 時事
    • 直擊
    • 調查
  • 娛樂
    • 娛樂首頁
    • 即時
    • 大條
    • 專題
    • 人物
  • 財經
    • 財經首頁
    • 熱線
    • 人物
    • 專欄
  • 政治
    • 政治首頁
    • 焦點
    • 人物
    • 評論
  • 漂亮
    • 漂亮首頁
    • 美容
    • 時尚
    • 精品
  • 生活
    • 生活首頁
    • 綜合
    • 汽車
    • 美旅
    • 3C
    • 健康
    • 寵物
    • 運勢
    • 運動
  • 國際
    • 國際首頁
    • 最新
    • 大陸
  • 影音
CTWANT App icon

安裝我們的 CTWANT APP 體驗更好的服務,接收更快的即時資訊。

iPhone

ios icon 立即安裝

Android

android icon 立即安裝
⊗ 清除
  • 全部
  • 社會
  • 娛樂
  • 財經
  • 政治
  • 漂亮
  • 生活
  • 國際

alt

CPI恐衝破4% 主計總處「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創10年來新高」

主計總處日前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3.39%,創近10年來新高,民眾已感受到萬物皆漲的通膨壓力;俄烏戰爭下,國際能源價格飆漲,經濟部這次擬放手讓電價調漲,無疑對通膨是雪上加霜,學者估今年通膨高點將落在第3季,CPI恐有衝破4%的可能性。主計總處官員表示,若電價上漲8%,對我國CPI的「直接」影響是推升約0.1個百分點;由於電價漲,將衝擊各產業的生產成本,也會帶動外食費上漲,官員表示,將待經濟部電價上漲方案出爐後,才會評估對各產業的影響,並依模型細算「間接」影響;電價上漲對CPI的直接、間接影響加總後,就能算出整體衝擊了。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電價上漲對經濟成長率、企業經營成本以及家庭經濟等,都會造成影響,整個層面是很大的。以民眾切身相關的家庭經濟為例,股市都跌到「萬五」保衛戰,很多投資人大幅虧損、融資斷頭,現在又面臨央行升息、房貸支出增加的壓力,若連電費支出都要上漲,等於收入減少、支出增加,將排擠家庭外出聚餐、消費的意願,進而影響我國內需消費的表現。主計總處5月27日大幅上修全年CPI至2.67%,上修幅度達0.74個百分點;學者表示,油電雙漲、俄烏戰火未歇,即使政府減免貨物稅、營業稅等方式來穩定物價,但新台幣貶值,黃豆、玉米、小麥、金屬等進口成本壓力推動下,控制力道有限,主計總處對全年CPI預測數據,還有上調空間。面對通膨升溫,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表示,通膨已變成結構性問題,這就像火燒起來,野火燎原了,不是光靠「灑水」就能讓火滅掉,各國政府及央行只能使盡手段,想辦法讓通膨降溫。蔡明忠表示,最好的狀況是,已如野火燎原般的通膨,能夠在各國政府通力合作下得到控制,但最不樂見的是,通膨會使全球經濟陷入衰退,雖然通膨還是比通縮好,但這種已成燎原之勢的通膨,對經濟傷害是巨大的。

publish-icon 06月24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聯準會1994年以來最強升息幅度壓垮股市! 加劇美銀行業融資壓力

為了應對5月超乎預期的通膨數據,美國聯準會(Fed)近日宣布升息3碼(0.75%),違背了當初只升息2碼(0.5%)的承諾,激進的貨幣緊縮政策讓市場陷入「經濟衰退已無可避免」的恐慌心理,利率的大幅調升也使銀行業漸漸浮現融資壓力。國泰期貨表示,隨著聯準會大幅升息,美國的抵押貸款利率上升到5.78%,達到2008年11月以來最高水準,而且短短1周從5.23%上升55個基點,是近35年以來最大單周升幅。Fed近日一口氣升息3碼,為1994年以來最強力升幅,聯準會希望藉此冷卻美國房地產、加密貨幣和股票市場的投機行為,抑制經濟活動,藉此壓低需求使通膨回落,但貨幣正常化政策實行過快的風險就是,美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國泰期貨表示,即使美國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強調,升息目的不在於引爆經濟衰退,但由於聯準會此時的主要目標是打擊通膨,而非繼續讓美國股市和房市保持量化寬鬆(QE)時期的強勁表現,導致近期種種經濟數據均呈現衰退走勢,就連紐約聯準銀行最新經濟模型也預測,美國實現GDP在未來2年均正成長的軟著陸機率只有10%,而硬著陸的機率卻高達80%。Fed則預期,美國經濟今年將衰退0.6%,明年會再萎縮0.5%,且預料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仍將處於高位,直到明年才有可能趨緩。經濟學家表示,相較於3月,最新預測之所以如此悲觀,與美國因俄烏戰爭帶來的大宗商品價格飆升而使5月通膨數據超乎預期有關,Fed為此採取更激進的量化緊縮政策也讓 VIX恐慌指數狂飆。紐約Fed前總裁William Dudley日前便表示,雖然他認為美國經濟短期內不會出現衰退,但硬著陸機率還是遠遠大於軟著陸,時間點可能會發生在2023年或 2024年,且通膨越高、持續時間越長,就更會加劇硬著陸風險。

publish-icon 06月21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貴到吃不下 台灣食物通膨率高居亞洲第二

高通膨全球肆虐,台灣根本躲不開,民眾抱怨一般物價直直漲,只有官方數據看起來沒事。外銀經濟研究部門把亞洲各國相關數據攤開來比較,食物類占消費者物價指數比重排名亞洲倒數第四的台灣,這一年來的食物通膨率卻高居亞洲第二!央行臉書在6/16傍晚後被臉友灌爆,因為當天央行理事會決議升息半碼、調整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及核心CPI年增率預測值分別為2.83%及2.42% ,有臉友直接嗆「我們都知道,生活的通膨早就不只2、3%,只升半碼是準備迎接更高的通膨?」,「這樣調是要讓台幣續貶、民生物資繼續狂飆囉?!」此波的高通膨原因之一,來自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大宗商品、糧食價格大漲,歐美國家通膨率創下數十年記錄,相對起來亞洲通膨率比較不嚴重,但所有外銀經濟研究部門都發現,亞洲通膨最大壓力來自食物類別,因為在各國CPI一籃子中的占比較大。且需注意的是,根據歷史經驗,食物通膨不太可能很快緩解,估計會成為亞洲經濟動能更大的擔憂。澳盛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團隊最新報告顯示,食物類在CPI一籃子的占比,各國排序上以印度的45.9%最高,泰國的40.4%,排第二,台灣24.8%排名亞洲倒數第四,高於中國大陸、新加坡、韓國;這一年來食物類的通膨率變動,最高是印度的7.8%,台灣以7.4%居次,相對上中國大陸、越南僅2.3%、1.3%。依據主計總處統計的CPI七大類指數中,5月以食物類年漲7.4%變動影響最大,主計總處分析,主要因蛋類及肉類受飼養成本提高影響,蛋類價格上漲27.98%,創41個月來新高;肉類價格上漲7.88%,創87個月來新高;蔬菜受天候不佳及上年低基數影響,價格上漲22.12%,外食費上漲5.8%,創163個月來新高。外銀據此建議,各國除了央行升息,政策制定者應使用行政措施,以應對食品的高通膨,尤其現在存在多種原因導致全球糧食短缺加劇,短期內食品通膨不可能緩解,民以食為天的道理下,持續的高額支出勢必會排擠更多的耐久財消費,阻礙疫後經濟來自內需支持的復甦動能。

publish-icon 06月20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背1000萬房貸遇升息…專家幫試算多繳2萬 警告:今年還有2次

央行昨(16日)宣布調升政策利率半碼(0.125%),房貸族首當其衝,資深房地產專欄作家便發文試算,如果以房貸1000萬,分20年期償還,升息後每月要多繳1724元,一年就必須多繳20688元;貼文還提醒,最近打算購屋的首購族與換屋族,要做好全性的風險評估,因為接下來「還有2次升息機會」。曾擔任房地產資深編輯、現為地產部落客的黃敏婷(Ting)和黃竹君(Sam),在其臉書粉絲專頁「地產秘密客Ting & Sam」發文,替大家試算升息之後房貸族要多繳多少錢?貼文以房貸1000萬元,分20年償還為例,16日升息半碼,房貸利率來到1.685%,每月平均攤還49110元,一年要繳589320元;與去年最低房貸利率1.31%相比,今年二度升息後,背1000萬房貸,每月會多支出1724元,一年就增加了20688元支出。貼文也指出,通膨壓力持續升溫,主計總處剛公布的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為3.39%,不但連3個月突破3%以上還創下9年多來最大漲幅,「升息腳步未停歇,宣告低利率時代正式結束?」該篇文章最後提醒,最近有打算買房的首購族和換屋族,必須做好全面的風險評估,尤其是購買預售屋的民眾特別需要注意,因為接下來在9月、12月央行理監事會議,「今年還有2次升息機會,提醒房貸族要特別留意,必須謹慎評估好自身的還款能力」。

publish-icon 06月17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央行升息半碼 行政院「3措施」減輕特定族群負擔

央行今日調升政策利率半碼(0.125%)係綜合考量國內外經濟與金融情勢,並為了穩定國內物價,基於貨幣政策獨立性及權責所提出,應予尊重。惟考量升息將加重借貸資金成本以及貸款族還款壓力,為兼顧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目標並減輕部分民眾貸款負擔,政府決定以下列措施因應此次升息,減輕特定族群負擔:(一)勞工紓困貸款升息半碼之利息全額補貼為協助受疫情影響勞工,勞動部109年及110年開辦勞工紓困貸款,已核撥159萬件,每人貸款最高10萬元,貸款期間3年,由勞動部補貼勞工第1年貸款利息。考量勞工係因經濟困難而申請紓困貸款,屬經濟相對弱勢勞工,金融機構除將持續辦理今年3月份宣布升息1碼之利息補貼外,因應央行此次升息半碼,政府將全額補貼升息半碼之貸款利息。(二)依原貸款規定補貼利息,不受升息影響1、就學貸款:考量在學學生尚無經濟能力,因應此次升息,教育部將協助補貼因升息所增加之利息,所有辦理就學貸款之在學學生皆不會因升息而增加利息負擔。2、紓困振興貸款:經濟部主管之此項貸款,包括:舊有貸款展延、營運資金貸款、振興資金貸款,係依郵政定儲機動利率提供補貼,故會配合央行升息,調整補貼金額,惟每家公司仍有補貼額度上限(舊貸展延及振興貸款最高22萬元、營運資金貸款最高5.5萬元)。3、青年創業及啟動金貸款:由經濟部主管之此項貸款係針對金額100萬元以下的貸款,提供5年利息全額補貼。故於補貼期間內,利率調升差額均由政府全額吸收,貸款戶之利息補貼權益不受升息影響。(三)其餘項目則維持今年3月補貼利率1、財政部「青年安心成家購屋貸款」原已享有較優惠之貸款利率,故將維持今年3月份補貼措施,由公股行庫吸收半碼利息。2、內政部政策性房貸亦已享有較優惠之貸款利率,故將維持今年3月份補貼措施,由內政部住宅基金吸收半碼利息。二、以上各項措施之詳細情形,另由相關部會對外說明三、升息有助維持物價穩定,協助整體經濟金融穩健發展國內經濟成長相對穩健,惟今年1-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平均達3.04%,已連續數月高於2%,漲幅持續居高。央行升息有助抑制國內通膨預期心理,維持物價穩定、協助整體經濟金融穩健發展之政策目標。  

publish-icon 06月16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比爾蓋茲趁加密幣熊市補槍 狠批加密資產是「博傻理論」騙局

微軟(Microsoft)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一直以來對於加密幣都相當感冒,近日出席科技媒體舉行的活動時,再次批評加密資產就是博傻理論(Greater Fool Theory)騙局。《Bloomberg》報導指出,比爾蓋茲14日出席科技媒體TechCrunch舉行的活動,在活動時語帶嘲諷的表示NFT(非同質性代幣)「高昂的猴子數位圖片(指無聊猿)」,將改變世界;強調加密資產就是博傻理論騙局,但又補充自己不會做多、做空這類的數位資產。博傻理論(Greater Fool Theory)在金融、經濟學中,指的是資產價格是由多數人所決定,當預期該資產能以更高價格出售時,而資產價格就會無限制的飆高,反之則被低估,反映出價格由買家心態所決定,而非市場,因此以高價購買的買家被視為笨蛋。受到美國勞工部在上週五公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8.6%,達到近40年新高,超出市場預期,因此股市、加密幣市場迅速反應,其中比特幣(BTC)一度逼近2.1萬美元低點(約新台幣62萬元),以太幣(ETH)則是逼近1,000美元低點(約新台幣2.9萬元),幣圈認為比爾蓋茲只是在痛打落水狗,一旦加密幣回到牛市就會閉嘴了。

publish-icon 06月15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華爾街投資銀行均預期 Fed可能本周升息3碼

美國聯準會(Fed)周二召開例會,鑒於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意外加速,目前包括高盛與摩根大通等多家華爾街投資銀行均預期Fed很可能在本周就會一舉調高利率3碼。周二美股開盤在逢低買盤帶動,三大指數出現反彈,漲幅介於0.4%到0.9%間。周一受到Fed激進升息的預期上揚,美股殺聲隆隆,標準普爾500指數收盤更是崩跌3.88%,也讓該指數從1月3日收盤創紀錄高點迄今,已經累跌22%、再度遁入熊市。至於美債指標10年期公債殖利率周一也攀高到3.371%,創下2011年4月最高紀錄。周二盤中持續走揚、並一度升破3.4%,但隨後又回落到3.335%。Fed主席鮑爾曾在1個月前表示,「不會主動考慮透過升息3碼來對抗通膨」,然而面臨美國物價漲個不停,鮑爾可能被迫改變立場、加大升息幅度來避免通膨失控,這也導致升息3碼選項又一次浮現在檯面上。如此大幅度的升息舉動雖然並非史無前例、不過卻相當罕見。Fed上次一口氣拉高利率3碼是在1994年11月,當時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還是Fed主席。巴克萊經濟學家指出,為了增加公信力與先發制人遏制通膨,Fed應該會在本周升息3碼。傑富瑞銀行也加入升息3碼陣營,該投行表示通膨尚未觸頂,甚至還說不上已到高原期。它預測6月通膨率還將進一步竄高。高盛與摩根大通也已針對本周Fed的升息預期進行修正,從原先2碼改至3碼。前者解釋引發Fed加快緊縮速度的肇因就是5月CPI,以及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調查中的長期通膨預期指數再度走高。《華爾街日報》稍早曾報導,由於通膨恐將還會向上延燒,Fed官員將對先前升息2碼立場進行重新審視,並最快在周三結束為期兩天的例會中,做出升息3碼的決定。鑒於3碼呼聲在近日急遽升高,根據Fed聯邦基金期貨市場顯示,交易者目前押注Fed在本周調高3碼的機率已從一周前的3%急拉到40%,至於押注升息2碼的機率仍有6成。不過下個月上調3碼的機率則已超過50%,另外調高整整1個百分點(4碼)的押注也超過25%。

publish-icon 06月15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憂通膨、升息「熊市降臨」 美股重挫876點

繼美國上周五公布了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8.6%,未如市場預期般下滑,還續創逾40年新高,提高了聯準會(Fed)與其他央行擴大升息幅度。受到這項利空摜壓,亞股周一全面跳空開低,韓國大盤、港股與日股全部狂洩;歐股也跟著開低。美股13日開盤也重挫,道瓊跌逾800點點或2.6%,標普500暴跌逾3.66%,落入熊市。美股周一再次下挫,正式進入「空頭市場」(熊市)。投資人預料,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恐怕會因應通貨膨脹飆高,再次大幅降息。但外界憂心,全球經濟成長最近已疲態明顯,如果央行擴大緊縮貨幣政策,勢必讓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大增,這項憂慮讓美股應聲下挫。美股收盤道瓊工業指數重挫876.05點或2.79%,以30516.74點作收;標準普爾指數滑落151.23點或3.88%,收在3749.63點;科技股那斯達克指數大跌530.79點或4.68%,收10809.23點;費城半導體指數跌158.97點或5.61%,收2673.00點。

publish-icon 06月14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美通膨尚未觸頂?CPI年增8.6%創40年新高 加密幣遭拋售大蒸發31.2兆元

美國10日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達8.6%,創下1981年以來新高,各界期待的通膨觸頂情形不攻自破,而曾被部分幣圈人士視為避險資產的加密幣也迅速反應,13日暴跌至18個月以來低點,其中比特幣在上午11點20分許跌破25,000美元(約新台幣74.3萬元)。美國勞工部在10日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達到8.6%,外界原先猜測4月的8.1%已經觸頂,但沒想到通膨情形比預測的還要惡化,投資者預期Fed將有更積極的貨幣收緊政策,因此開始拋售風險性資產。在13日上午,比特幣(BTC)在11點18分時跌破2.5萬美元支撐點,來到24,895美元,目前價格在25,169美元,來到自2020年12月以來最低點,以太幣(ETH)則一度觸及1,300美元,最低來到1,306美元,目前價格為1,320美元。若以年初統計至今,比特幣從47,739美元已經下跌47%,以太幣則從年初的3,831美元下跌65%,而年初的加密幣市場總市值為新台幣65兆元,一直到6月13日下跌至新台幣33.8兆元,市值蒸發新台幣31.2兆元。

publish-icon 06月13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央行升息變數大 推估半碼接受度較高

中央銀行周四將舉行第二季理監事會,升不升息出現拉鋸,由於當天聯準會(Fed)至少會升息2碼,市場估央行升1碼機率仍大,不過因疫情衝擊內需,全年GDP恐難保4,也有「折衷式升息」,也就是升半碼,抑制通膨之餘也顧及經濟成長的聲音,甚至建議暫緩升息,堪稱最「難料」的一次。俄烏戰事未歇,推升糧食與能源價格,美國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再衝高至8.6%,創1981年以來新高,核心CPI年增率也高達6%,均高於預期,通膨壓力未見和緩,加重經濟成長威脅,利率決策會議添新變數,原預估升息2碼,擴大至3碼的呼聲再起。不只美國,歐洲央行(ECB)上周會議,也為對抗高通膨轉向鷹派,並預計在7月升息1碼,英國央行(BoE)在升息4碼後,本周再升息1碼機率高。各國央行炮口一致對準通膨,台灣通膨仍處高點,都讓央行面臨跟進壓力。根據主計總處上周公布,5月CPI年增率持續上升至3.39%、創逾9年半新高,儘管與美歐相比,仍算是小巫見大巫,但未見轉折,且央行總裁楊金龍多次示警輸入性通膨壓力增加,預估升息仍然是主旋律,在於到底升多少。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認為,主要國家央行都在升息,我央行「升息是必然」,預估半碼起跳。不過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卻示警,升息將對經濟成長產生副作用,最後可能造成經濟衰退,畢竟疫情仍然處於高原期,升息恐與刺激消費政策牴觸。林啟超以「艱難的抉擇」,形容央行到底要不要升息的決定,與前次差別是,這兩個月疫情對內需產業影響。吳大任則說,台灣通膨並無美國嚴重,相對於物價,台灣下半年經濟表現更令人擔憂,非得升息就升半碼。金融圈認為,通膨壓力居高不下,實質負利率延續,利率正常化仍有必要性,且若央行放棄升息,將拉大台美利差,資金外逃恐讓新台幣轉趨弱勢,進而加重輸入性通膨,權衡各方面得失條件,央行還是要有些動作。金融圈認為,聯準會鷹式升息,經濟付出代價將於下半年顯現,倘若失業率上升,9月極有可能停止升息,明年甚至降息,台灣整體情勢波動相較美國穩定,不妨把對匯率的「柳樹理論」應用在利率政策上,升息半碼或許是不失不過的作法,也較能被各方接受。

publish-icon 06月13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公務員月退金 7月起調高2%

退休公務員今年7月起所領月退休金將調高2%,銓敘部日前發函各機關公布相關細節,確定發放對象只適用今年6月底以前的退休人員,7月以後退休者不調整,遺族領取的遺屬年金也一併調升。過去已退休公務人員或遺族領取的月退休金、月撫卹金及遺屬年金,是與現職公務人員一併調整,年金改革後從2018年7月1日起改為依消費者物價指數累計正負5%,或至少每4年評估是否調整,考試院與行政院核定從今年7月1日起調高2%,由於這是年改之後首次調整,銓敘部日前公布發放對象和計算方式等細節。銓敘部強調,此次調整方案適用對象必須是今年6月30日以前已生效的退撫案件,或者是今年7月1日以後審定,但溯自6月30日以前生效的退撫案件。今年7月1日以後生效的退撫案件,只能照退撫法規定審定的給付金額發放,不予調增2%。現職公務人員今年元旦起已調薪4%,外界質疑6月底前退休的公務員已調薪,退休金是否仍可增加2%?對此,銓敘部表示,由於兩者是依照不同的法規調整,屬於不同的事情,只要是6月30日以前已生效的退撫案件都是適用對象。銓敘部以今年原本領取公務退休所得3萬9257元的基層公務員為例,在增加2%之後,可增加787元,領4萬44元。至於遺屬年金方面,銓敘部以退休公務人員2020年4月23日亡故為例,亡故當月若所領退撫新制實施前後的月退休金給付金額,分別為1萬9928元及3萬3954元,月補償金為3354元。其遺族原本領取遺屬的年金為1萬1641元及1萬6977元,今年7月1日起就會分別增加至1萬1874及1萬7317元。是否會有公務員搶在今年6月底以前退休?銓敘部表示,由於月退休金還涉及到年資的計算,公務員應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時間退休,不致出現提前退休潮。

publish-icon 06月13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拜登怒批油商 今年賺的錢比上帝還多

美國通膨爆表,不僅引發民怨四起,也讓民主黨在11月期中選舉選情更加危急。美國總統拜登10日在洛杉磯港發表演說時,將通膨居高不下歸咎於美國油業。他還指名全美最大石油生產商艾克森美孚,抨擊它說「今年賺的錢比上帝還多」。汽油價格衝到歷史新高,加上糧食成本漲個不停,導致美國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再度刷新40年高點。上任後曾矢言將降低對石化燃料倚賴的美國總統拜登,眼見通膨不斷延燒,10日改口說將加速石油生產,預料美國油產明年可望創下紀錄新高。不過,他在同時也嚴批美國油業,抨擊它們獲利激增主要是受油氣價格暴漲所致。受美國通膨意外加速與中國政府實施新的防控措施,西德州油價10日下滑1.04美元,收每桶120.47美元,布蘭特油價也跌1.06美元到122.01美元。累計一周兩大指標油價仍各自上漲1.9%與1.5%。拜登在演說中,還特別點名艾克森美孚,聲稱它「今年賺的錢比上帝還多」,這些獲利卻用來買回庫藏股,而非提高產能,他批評該業者「應該開始投資、開始繳稅」。艾克森美孚針對拜登指責沒有正面回應,只說會持續擴大美國石油、天然氣與柴油產能。該業者2月曾公布去年第四季獲利,結果創下七年來最佳單季紀錄,它還宣布,今年將恢復庫藏股計畫,並表示到明年底庫藏股支出規模,將達300億美元。拜登稍後在民主黨籌款活動上向民眾喊話,宣稱通膨將會逐步趨緩,不過「我們仍需忍受一段時間」。先前拜登政府與經濟學家認為,高通膨只是暫時性,隨著經濟在疫後逐漸復甦,通膨壓力也會隨之緩解。未料之後卻因俄烏開戰,導致石油與食品供給陷入混亂,物價漲勢更已擴展到全球商品與服務業上。通膨狂飆不止,已成為拜登的一大政治難題。儘管他先前曾釋出戰備儲油與對石油輸出國施壓,希望能抑制油價上漲,但成效不彰。分析師表示如果通膨再不降溫,民主黨可能在期中選舉將失去國會的席次優勢。

publish-icon 06月13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拜登示警「美通膨將持續一段時間」 台學者:升息恐付高昂代價

美國近期因具有政治敏感性的物價壓力近幾週意外飆升,總統拜登在以色列裔美國籍億萬富翁、媒體大亨薩班(Haim Saban)於比佛利山(Beverly Hills)舉辦的民主黨募款活動中提出警告表示,「我們將忍受這種通膨一段時間。通膨會逐漸下降,但我們要忍受一段時間。」根據《路透社》報導,拜登政府在11月8日期中選舉前面臨的壓力逐日增加,使得民主黨同僚對國會的控制出現危機。據報導,拜登政府與眾多經濟學家最初認為,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緩解,經濟亦逐漸復甦之際,通膨壓力僅是「短暫的」。豈料,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石油和糧食供應從本已緊繃的全球市場中段,物價壓力擴更是擴大到全球其他商品和服務。據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5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美國年增8.6%,達到40年來的最高點,油價也創下歷史新高,糧食價格更是一路狂飆,成為拜登政府的一個大難題,雖已嘗試多種措施壓抑物價,但卻未見成效。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對於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突破40年新高,是否牽動央行理監事會議利率決策,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貿然升息恐將排擠消費,應審慎思考背後可能付出的高昂代價。吳大任認為,美國通膨問題嚴重原因在於俄烏戰爭導致能源與糧食價格居高不下所,進而使得供給出現問題,影響全球物價,加上中國日前因疫情封控,讓供應鏈斷鏈,也加大美國物價壓力,預估美聯準會下週將升息2碼。而台灣央行將在16日舉辦第2季理監事會議,是否將跟進美國升息,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則指出,央行升息將考慮包括國內通膨情勢、疫情對內需產業與消費的影響,以及主要國家央行貨幣政策動向等3項條件,目前關鍵落在近兩個月的疫情對內需產業影響。 林啟超表示,近期其他主要國家央行一次升息2碼,可預見央行下週理監事會議決定升息是必然之舉,但吳大任警告,升息將對經濟成長產生副作用,讓民眾的房貸、車貸成本提升,恐影響其他民生消費,最終導致經濟衰退。對此,吳大任建議,台灣應暫緩升息,除了國內疫情仍在高原期、內需衰退,與政府希望刺激消費的政策牴觸外,目前台灣通膨並不如美國嚴重,若堅持升息恐讓許多家庭經濟受到嚴重影響。

publish-icon 06月12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漲學費案勝訴 教部審核若過…3校漲至少2%

大專校院111學年度學雜費調漲申請截止,今年沒有學校向教育部申請,不過世新大學、中原大學與實踐大學在107學年度提出學雜費調漲,法院去年判決3校勝訴,可依各校情況裁量基本調幅,教育部也回應將在今年審核,如通過,至少將調漲2%學費。據了解,教育部於4月行文各大專校院,依照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年增率、受僱員工薪資年增率」進行核算,111學年度大專校院學雜費收費基準調整幅度為0.44%,調幅創5年來新低。教育部每年都會行文各大專校院,公告下學年度學雜費收費基準調幅,但只要論及調漲學費,教團與學生的反彈聲浪極大,導致近年來私校大多不敢提報。而今年狀況相同,教育部表示,截至10日下午5點為止,沒有任何大專校院提出申請。至於世新大學、中原大學與實踐大學的學費調整案,教育部指出,3校因「107學年度大專校院學雜費收費基準申請調整」案未獲審議通過,經學校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在110年6月17日判決主文指出,教育部應依法院判決的法律見解,對於學校調整107學年度日間學制學士班學雜費收費基準之申請案作成決定。教育部表示,3校107學雜費調整審查,將併入111學年度作業審議,審查後,會將審議結果函知申請學校,由學校評估是否於111學年度起調整學雜費。由於107學年度教育部核准調漲學雜費的學校調幅為2%,因此須比照當年通過漲幅,才不會違反法院判決。如通過,至少將有2%調漲,若以一學期學雜費新台幣5.5萬元計算,下學年開始,每學期每生至少增加超過1000元學雜費。

publish-icon 06月12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今年無學校提出調漲學雜費申請 北部3校可依判決結果調漲2%

大專校院111學年度學雜費調漲申請在昨(10)日截止,今年沒有任何學校提出向教育部申請,不過世新大學、中原大學與實踐大學在107學年度提出學雜費調漲,法院去年判決三校勝訴,可依各校情況裁量基本調幅,教育部將在今年審核,如通過至少將調漲2%學費。據了解,教育部4月行文各大專校院,依照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年增率、受僱員工薪資年增率」核算,111學年度學雜費收費基準調整幅度為0.44%,調幅創5年新低。不過,教育部表示,針對「111學年度大專校院學雜費收費基準申請調整」,截至10日下午5點為止,都沒有學校提出申請。至於世新大學、中原大學與實踐大學的學費調整案,教育部說明,3校因「107學年度大專校院學雜費收費基準申請調整」案未獲審議通過,經學校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前於110年6月17日判決主文指出,教育部應依法院判決的法律見解,對於學校調整107學年度日間學制學士班學雜費收費基準之申請案作成決定。教育部提到,3校業函請本部就107學雜費調整進行審查,教育部將併入111學年度作業審議,待審查完畢後,會將審議結果將函知申請學校;倘獲通過者,由學校評估是否於111學年度起調整學雜費。由於107學年度教育部核准調漲大專校院學雜費的學校,調幅為2%,因此教育部必須比照當年通過學雜費的漲幅,才不會違反法院判決。如通過,依照計算,預估至少將有2%調漲,若以一學期學雜費新台幣5.5萬元,下學年開始,每學期每生至少增加收取超過1000元學雜費。

publish-icon 06月11日, 2022 繼續閱讀
First
Last
置頂
ctwant-logo
  • 關於CTWANT
  • 聯繫&爆料
  • 隱私權政策
  • fire icon 發燒熱搜
  • facebook-icon Facebook
  • facebook-icon Youtube
  • facebook-icon Telegram

© 2020 The CTWANT Company

本網站所刊載內容著作權屬王道旺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或經授權使用,他人非經授權不許轉載、重製、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