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爽吃火鍋忽略1事…他頭劇痛癲癇發作 醫一看「全身700多條蟲」!大腦也有
大陸一名43歲男子日前吃完火鍋,結果突然持續頭痛一陣子,甚至出現癲癇,就醫後才發現體內竟有700多條絛蟲,所幸經過治療後已無大礙。醫師提醒,食用肉類食物前,記得煮熟才吃。根據《鏡報》報導,大陸杭州一名朱姓男子日前吃完豬肉後,開始覺得頭痛,甚至癲癇發作,不舒服的症狀持續一個多月後,決定去看醫生。醫生檢查後發現,朱男的體內竟有700多條絛蟲,包括大腦,診斷應是絛蟲病。朱男透露,記得大約一個月前吃過火鍋,當時可能豬肉沒煮熟就吃下肚。醫師表示,感染已經對患者的器官「造成損害」,所幸絛蟲病可以用瀉藥和藥物治療,但治療的劑量和持續時間可能會因感染的嚴重程度而異。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當絛蟲卵進入中樞神經系統時,會給患者帶來神經系統症狀,包括癲癇發作。醫師提醒,日常生活中往往會吃很多肉類食物,例如烤羊肉、烤豬肉,但如果沒有煮熟,可能把絛蟲卵吃下肚,引發身體疾病。

便當打開「肉被咬過」…小姑笑:偷吃比較好吃 她氣到想賞巴掌!婆婆:要有肚量
要吃別人東西之前,一定要先經過他人同意。一名人妻抱怨,小姑竟會偷吃她冰在冰箱裡的便當,儘管已幫小姑準備一份,但小姑仍堅持偷吃她的,說什麼「偷吃的比較香」,婆婆不制止就算了,還要她要有肚量,讓她超火大。人妻在《毒姑九賤婆媳討論區》表示,煮了隔天要帶的便當,放在冰箱竟然被小姑偷吃,而且是到公司打開便當後才發現,不是肉被咬過,就是蛋缺一角。人妻氣炸怒攤牌,怎料到小姑竟回「半夜肚子餓,才忍不住吃了兩口」,讓她忍不住翻白眼直呼「但我感覺噁心啊」。後來人妻想說乾脆幫小姑準備一個便當,沒想到小姑依然不放過她的便當。人妻嘆,「小姑說『偷吃的比較香』,跟婆婆說後,婆婆還叫我要有肚量?真想send幾個treepay(賞巴掌)給她們。」貼文一出引起討論,網友紛紛留言「那只能犧牲妳的便當,放多點瀉藥幫她清腸胃」、「想想偷吃的老鼠都是什麼下場,就知道該怎麼做了」、「鹽巴辣椒別手軟」、「噁心死了,放瀉藥讓她拉個夠」、「沒水準」、「廁所鎖起來」。

咖啡是天然瀉藥? 醫推「最佳飲用時機」:這樣喝更提神
擁有濃鬱香氣的咖啡已成為現代上班族不可或缺的飲品,早晨來一杯不但能提神醒腦,據傳還有清潔腸道的功能。對此,台北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也解釋,喝咖啡雖有助改善排便,但若未及時補充適當水分,恐造成糞便乾硬導致便秘。此外,黃郁純也建議睡醒半小時後再喝咖啡,因為大腦與身體運轉差不多後再攝取咖啡,「會發現提神的效果拉長不少喔。」黃郁純近日在臉書專頁《痔零姊姊 黃郁純醫師 良好生活 I 大腸直腸肛門外科女醫 痔瘡手術》發文指出,近年來,國外愈來愈相信咖啡具有清潔腸道的作用,但這種說法有道理嗎?她也說明,其實咖啡或者含咖啡因成分的飲品是「天然的瀉藥」,它們會刺激胃泌素和膽囊收縮素(CCK)等多種荷爾蒙的產生增加,刺激腸道收縮並將糞便移向直腸排出,較早的研究表明,咖啡對腸道的刺激作用似乎在早晨最強,「這可能是因為當您睡覺時,結腸收縮也會減弱,所以早起身體機能開始復甦,咖啡的刺激更能刺激更多的壓力和蠕動的收縮。」(圖/翻攝自Facebook/痔零姊姊 黃郁純醫師 良好生活 I 大腸直腸肛門外科女醫 痔瘡手術)不過黃郁純也提醒,雖然咖啡不管是早晨或者飯後使用,的確是可以加速腸道刺激蠕動,但是凡事都須達到平衡,若攝取過多的咖啡因飲品,不僅容易利尿讓身體排出過多水分,反而還會讓腸道缺水,若未及時補充適當的水分,不但會覺得口渴,腸道也會缺乏水份的滋潤,造成糞便乾硬導致便秘,反而就失去了最初的作用!雖然咖啡具有溫和的通便作用,並可能有助於改善排便,但重要的是要記住,「它並不是清潔腸道的神奇解決方法,腸道喜歡的從來都不是單一的刺激物,而是富含纖維的均衡飲食、適當的水分、健康的油脂,這對於維持健康的消化系統至關重要喔!」此外,黃郁純也建議睡醒30分鐘後再飲用咖啡,因為當我們睡醒時皮質醇最高,身體會快速分泌皮質醇帶給我們能量,通常在30至60分鐘達到高峰,之後就會下降,可以理解成電腦強制開機需要運轉很多資料,所以會迅速提升記憶體與CPU運轉,到一定程度就會恢復正常水平,「因此如果我們在皮質醇產生高峰階段喝咖啡、茶或其他含咖啡因的飲料,這咖啡因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有時我們反而會覺得不足,進而加倍攝取過多的咖啡因飲品。」至於很多人會將胃食道逆流跟咖啡關聯在一起,黃郁純則解釋,咖啡攝取後的確會減低下食道肌肉張力,從而使胃酸回流到食道中,但真正導致逆流的是關鍵是促進胃酸大量分泌的甜食、高糖量的食品、酒精、菸草中的尼古丁(Nicotine)。她也補充,大多數人喝咖啡會覺得有胃食道逆流的火燒心與噁心問題,大多是邊喝咖啡邊進食,尤其是高碳水化合物(糖類製品)會刺激更多的胃酸分泌,除此之外,胃食道逆流的高風險其實是長期肥胖及攝取酒精導致的。最新的研究也指出,大多數數據並不支持咖啡對胃食道逆流的直接影響,「所以,對於本身已罹患胃食道逆流症可限製或避免喝咖啡,而相反,若本身沒有此症狀,正常的飲用咖啡並不會讓您造成胃食道逆流唷!」

吃瀉藥10天拉一次…她便祕10年崩潰 醫清出「4公斤宿便」超震撼
說起便秘,很多人都經歷過,對多數人來說,這不過是生活中的小插曲,但對有些人而言,卻是天長地久的折磨。大陸一名潘姓婦人10年來深受便秘之苦,就連吃瀉藥也沒用,10多天才排便一次,讓她相當崩潰,直到前往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才終於找到了便秘背後的原因。《都市快報》報導,潘婦今年60多歲,已經被便秘折磨了10年,剛開始排便困難時,多數都依賴瀉藥或開塞露來輔助通便,每星期只能排便1至2次。近半年來,她排便困難的症狀加重,吃瀉藥也不起作用,10多天才排一次大便,每天感到肚子脹痛,為此飯也不敢吃,就怕吃進去出不來,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眼看肚子越來越脹,潘婦來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入院後醫生採用了各種灌腸和通便的藥物治療,足足為她排出了4公斤宿便,讓醫生都大吃一驚。雖然患者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但只是治根不治本。在一系列的檢查後,醫生發現潘婦多年便秘的原因,和乙狀結腸冗長有關,同時磁共振排糞造影檢查還提示,她存在直腸前突。由於患者的病情已經不適合保守治療,胃腸肛外科主任單毓強仔細研究病歷和檢查結果,進一步詳細、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後,認為潘婦排便困難的病因是混合型便秘、乙狀結腸冗長,同時存在結腸慢傳輸和肛門直腸排便障礙,需要通過一台微創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以幫助患者解決長期便秘的困擾。在完全的手術準備之後,單毓強團隊為患者進行了腹腔鏡下行結腸次全切除和升結腸-直腸側側吻合,這一術式又被稱為「金陵術」,手術順利。單毓強表示,乙狀結腸長度超過正常範圍達40至60cm或超過正常長度的35%至45%,都被稱為乙狀結腸冗長,是引起便秘較為的腸道疾病。由於乙狀結腸為糞便儲存器官,乙狀結腸冗長可致慢性便秘,但並非都需要治療,像潘婦出現明顯臨床症狀的患者才需要處理。

停路邊出事了!2機車遭「鳥群潑糞」炸成一片白 網傻眼:集體食物中毒?
不少機車族都會將愛車停放在路邊的停車格,除了擔憂會被亂移車、刮傷外,還可能因此面臨「洗車悲劇」,近日一名女網友分享,2輛停放在路邊的機車被「鳥屎轟炸」,車頭全白的景象極為悽慘。照片曝光後,網友忍不住吐槽,「那隻鳥是喝了早餐店的大冰奶嗎?」該名女網友在臉書社團「路上觀察學院」分享一張慘照,只見1黑1藍的兩輛機車好好地停在車格內,沒想到竟遭鳥屎進犯,龍頭、車身、把手及輪胎都被排泄物滴滿,讓原PO忍不住感慨,「這兩台機車到底哪裡惹到鳥了?」機車慘遭「鳥屎鍍膜」的畫面曝光後,引起網友紛紛留言笑虧,「肯定是早餐店大冰奶的功勞」、「這是吃了瀉藥吧」、「這鳥是腸胃炎喔」、「集體食物中毒」、「這是潑糞等級了欸」、「感覺全村的鳥都來朝聖了。」另外,也有內行人指出,肇事者就是「黑冠麻鷺」,研判機車應該是停在鳥巢所在的路樹下方,且該種鳥類十分容易受到驚嚇,排泄量更是驚人,「我親眼看過,一隻幼鳥就可以達到這種程度~跟瀑布差不多!」

14歲少年吃大量烤羊上吐下瀉! 檢查發現竟因感染病毒肝衰竭
大陸一名14歲少年,日前攝入大量烤羊,隔天出現上吐下瀉的情況,而吃腹瀉藥幾天後仍未見好轉,皮膚、眼白還開始發黃,便立即就醫治療。沒想到經過檢查發現,烤羊內的細菌使肝臟代謝解毒能力與合成能力下降,導致少年肝衰竭,後續進行治療後,目前況狀穩定,已出院返家休養。根據《澎湃新聞》報導,大陸一名14歲少年,在國慶假期時,和父母一同去吃烤羊,而他當天吃下大量烤羊後,回家便出現腹脹的感覺。起初他不以為意,只是覺得是自己吃太飽,但隔天卻開始出現下吐下瀉的情況,後來連續吃了好幾天的止瀉藥仍舊沒有改善。不僅如此,他的皮膚、眼白也逐漸發黃,連小便也明顯變黃,於是他才立刻前往當地醫院進行檢查。沒想到經醫生檢查發現,少年的肝功能指數全部超標,已經出現肝衰竭的情況,後來立刻轉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進行治療。對此,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盛吉芳表示,「少年可能是短時間吃了太多沒有熟透的羊肉,大量細菌進入胃腸道,在胃腸消化不良、動力不足以及腸道粘膜通透性增加的情況下,腸道菌群移位。細菌以及分泌的毒素進入血液和肝臟,引起肝臟代謝解毒能力與肝臟合成能力明顯下降,達到肝衰竭的程度,經對症治療,患者病情穩定好轉,目前已經出院。」而盛吉芳也呼籲大眾「食用烤羊腿、烤羊肉串、火鍋時一定要注意肉是否熟透,食用後出現不適應及時就醫。」

喝淨水、吃熟食仍食物中毒! 連假出國當心「一瀉千里」
一位職場人士出國開會,為了避免生病影響工作,用餐相當小心,飲用瓶裝水、在合格餐廳用餐、吃全熟食、水果也都自己剝,沒想到還是中標狂腹瀉!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家醫科醫師陳信儒仔細詢問旅遊史,揪出嫌犯疑為「冰塊」,由於無法確定冰塊使用何種水製成、是否為煮熟水,「這個東西太容易出漏了!」建議國人若前往衛生條件不佳的國家進食務必謹慎,尤其避免飲用含有冰塊的飲料。WHO食品安全5要訣保持食品清潔。生食熟食要分開。食物要完全煮熟(尤其是雞蛋與家禽肉類)。食物保存在安全的溫度。使用安全的飲用水與食品。何為「旅遊者腹瀉」?陳信儒表示,當旅客到了不熟悉的地方,1天腹瀉超過3次以上,而且糞便沒辦法成型,加上噁心、嘔吐、發燒其中一種腸胃道症狀,便診斷是「旅遊者腹瀉」。根據醫學研究,旅遊者腹瀉主要造成細菌與病毒感染。預防原則是避免生食、餐前洗手,尤其是未開發或開發中國家衛生條件較差、感染疾病風險較高,建議民眾吃水果自己剝皮,到合格的餐廳用餐,並且避免喝含有冰塊的飲料。若家長帶寶寶出國,盡量使用70度以上熱水沖泡奶粉,可殺死大部分的細菌,較為安全。事先查好國際旅遊疫情醫師提醒,出國飲食的衛生原則跟在家烹調相同,不過要注意的事項較多一些,民眾可於出發前查詢國際旅遊建議等級,例如國人常去的日本衛生良好,屬於低風險區域,至於未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例如東南亞、中東、非洲、中南美洲等地區,衛生條件差,被列為高風險區域。不過,疫情解封加上全球化影響,世界各國無論是工作或旅遊,人員的交流相當頻繁,無法確保低風險地區一定不會引發感染,因此即使到低風險國家仍須留意衛生。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止瀉3大治療策略萬一出國食物中毒、上吐下瀉怎麼辦?陳信儒表示,大部分民眾免疫力正常,可自行痊癒,除非是碰到特別凶猛的細菌侵襲,或是免疫力較弱的年長者與小孩、腸胃道較差的族群等,一中標可能就會非常嚴重,建議事先備妥藥物。第1招:基本藥物例如一般的腸胃用藥、止瀉藥,針對症狀治療。第2招:口服補充液民眾可在一般藥局買到電解質水等口服補充液。不建議喝市售運動飲料,因為其中的糖份和電解質,比較不適合人體腹瀉脫水時所需補充的營養。第3招:施打疫苗若民眾需前往衛生條條件不佳的國家,可事前到旅遊醫學門診自費施打傷寒疫苗。另外A肝病毒雖然不會造成腹瀉,但糞口傳染仍會引發發燒、噁心、黃疸,建議30-40歲中壯年族群若需出遊或工作,可自費補打A肝疫苗。各旅遊醫學門診合約醫院據點及服務班表我適合預先用抗生素嗎?至於是否需要預防性使用抗生素?陳信儒說明,這個議題目前在旅遊醫學界比較不建議。第一,抗生素可能把體內正常菌種殺死,好菌宛如天然益生菌,在腸胃道裡具有保護效果,若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殺死正常菌種可能導致外來病菌更易入侵;第二,出國前尚不知道可能感染何種細菌,使用不對的抗生素,反而會導致抗生素的抗藥性變強,因此目前醫學界不建議用預防性使用。除非民眾必須前往極端環境,或是運動員出國比賽,特殊情況才會考慮使用此方式。出現3大症狀不要忍! 盡速就醫症狀1:嚴重脫水當發現口乾舌燥、眼睛淚液分泌非常少,甚至眼眶凹陷、上廁所沒尿液等,這並非泌尿道出問題,而是體內水分嚴重不足,建議到醫院施打點滴補充水分。症狀2:拉個不停輕微的旅行者腹瀉,通常3天內即可改善,但若出國7天就拉了5天,像這樣不正常的狀況,「該去醫院還是去醫院」醫師叮嚀。症狀3:排出血便一旦感染入侵性較高的病原體導致血便,代表腸胃道黏膜受到嚴重侵害,有可能連帶發燒畏寒,建議在當地就醫。國人出國就醫可申請健保補助,民眾不用擔心高額費用。出國在外緊急就醫,可申請健保自墊醫療費用核退醫師最後呼籲,民眾出國前可到藥局購買成藥,或是到旅遊醫學門診施打疫苗。旅遊醫學門診由家醫科醫師組成,是一個綜合性門診,可根據民眾行程判斷感染腸胃道疾病、暈機暈車、高山症、潛水夫病等風險,給予行程意見、常備用藥或施打疫苗,例如針對爬富士山開立高山症預防用藥,民眾都可妥善利用。出國小心謹慎,才能好好享受旅遊。

長達4年大出血便不以為意 檢查發現罹患直腸癌險切除肛門!
50多歲陳先生,平日喜應酬膏粱厚味,106年開始排便習慣改變,出現間歇性排便黏糊摻雜血絲,因工作繁忙不以為意,就這樣持續了4年;110年底因血便頻繁到一天7、8次,伴隨肛門急迫感、偶爾失禁,有感症狀嚴重連忙就醫,大腸鏡檢查發現肛門口上方齒狀線處有潰瘍性腫瘤,經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為直腸癌第三期伴隨局部淋巴轉移(cT3N1M0, Stage IIIB)。中低位直腸腫瘤 化療致裏急後重、排便疼痛 原本外院醫師建議先手術切除再化療,但由於腫瘤近肛門口,會連同肛門切除,並在腹部開一個永久性腸造口,A先生因不願切除肛門而至奇美醫院尋求第二意見。經大腸直腸外科醫師依核磁共振(MRI)影像顯示腫瘤位於肛緣上2.6cm處,屬於中低位直腸腫瘤,建議先採化療合併放射治療縮小腫瘤後再手術以減少切除範圍。陳先生在第二次療程後出現腹瀉頻繁症狀,帶血絲黏膜一天6、7次,服用止瀉藥也無法緩解,隨著療程進行,腹瀉持續一個月伴隨裏急後重、排便疼痛,遂尋尋求中醫治療期盼改善症狀。以辨證論治為原則 中藥配合針灸緩解腹瀉陳豪君說明,中醫藥治療以辨證論治為原則,以A先生的狀況,長期應酬膏粱厚味飲冷,加上平日工作壓力大、易緊張、個性急、肝氣不疏加上濕熱鬱積在中下焦,而成直腸潰瘍性腫塊伴隨黏液血便出,而後化療藥物毒性損傷脾胃之氣下陷而出現腹瀉頻繁無法止的狀況,經處方益氣健脾、清下焦濕熱的中藥配合針灸,化放療期間腹瀉的頻率改善至無,療程結束後持續回診中藥加針灸,兩個月後影像追蹤腫塊縮小,達到病人想減少手術範圍保留肛門的期望。對抗化療不適 中西醫治療造福患者 陳豪君表示,根據奇美醫院統計院內去(111)年大腸直腸癌住院會診中醫共有152人次,大腸癌中醫癌症專案門診有103人次,呈現逐年增長,透過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式,可減輕病人化放療期間不適症狀,這些症狀經由中醫師處方中藥或針灸治療都可以有很好的改善,順利完成整個療程,造福許多大腸癌的病人。

大冰奶不夠猛烈!網曝「喝1神飲」屎狂滾:拉到以為身體出狀況
不少人早上一定要來杯早餐店大冰奶,一喝就拉的神奇功效又被封為「地表最強瀉藥」,就有一名女網友發文詢問,哪款飲料喝下肚最容易拉,引起一票人點名早餐店奶茶,不過卻有部分人分享,只要在「這地方」逛一圈,保證立馬有感。該名女網友在臉書社團「爆廢1公社」貼出一張早餐店大冰奶的照片,並發文好奇拋問「喝什麼飲料最容易拉?」貼文曝光後,引起大批網友一致認為大冰奶名不虛傳,「早餐店大冰奶,我剛拉完」、「早餐店的奶茶...喝完後保證通暢」、「早餐店奶茶是個排便神器。」另外也有人分享其他通腸飲品,「退冰半小時以上的燕麥飲」、「十二韻玫瑰茶,包你拉爆」、「我的話是統一高纖無糖豆漿」、「統一高纖無糖豆漿+1,拉到我以為是身體出狀況」、「早餐店的咖啡牛奶。」不過,卻有部分網友表示「逛寶雅」能獲得同樣效果,「還喝什麼咧,逛寶雅速度快到你怕」、「花錢買飲料幹嘛?去寶雅不就可以得到一樣的效果」、「不用喝只要去寶雅或家樂福就立馬有感了。」

有加油站才有安全感 常有滾屎感快就醫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一位三十出頭的鮮肉應徵到一個私人公司的老闆司機,雖然很珍惜這個工作,但因為老闆開會必須準時,擔心路況又害怕遲到,心理壓力炸鍋狀態下,他每次開到半路就想拉肚子,導致每次出門必須找加油站,不僅讓老闆在車上等,甚至最後因為造成老闆開會延遲,而錯過了與國外客戶簽約的重要會議,讓老闆損失了一筆很大的生意,就為了他的腸躁症,自覺虧欠便自行離職了。阮綜合醫院副院長蔡青陽醫師表示,腸躁症最常見的臨床症狀通常包括腹痛、腹瀉以及便祕,並且男女患者在症狀表現上有所不同,女性通常會便秘,腹瀉情況較少,而男性則可能更常表現為腹瀉。腸躁症的臨床症狀常受情緒波動影響,情緒因素如緊張、壓力和恐慌等可能導致腸蠕動異常。敏感、完美主義者或性急的人,甚至憂鬱症及焦慮症都可能引起腸躁症。常有患者覺得自己就是腸躁症,然而,腸躁症的診斷需謹慎進行,蔡青陽醫師提醒,需透過先檢驗以排除其他疾病。例如進行腸胃鏡,以排除胃或大腸器質性疾病,另外也透過腹部超音波確認其他內臟沒有問題,並且抽血做生化學檢查確認數值正常,經過這些檢查後,才可能是腸躁症,並且歸咎腹瀉、腹痛或便秘等症狀是壓力造成的。腸躁症首重抗痙攣消脹氣 新型口服藥安全性高腸胃的疼痛與皮膚疼痛不同,蔡青陽醫師指出,在以內視鏡檢查時切除息肉時,患者並不會感到疼痛,但腸胃痙攣的收縮痛,或氣體在腸道的脹痛,會讓患者感到疼痛不適,因此腸躁症治療首重抗痙攣、消脹氣。蔡青陽醫師進一步說明,腸躁症傳統治療採症狀治療,但若是軟便劑吃太多會拉肚子,並且止瀉藥過量,反而會便秘;若抗痙攣藥用太多,腸子不會蠕動,患者會更不舒服、更脹,但新型的抗痙攣劑並不會造成患者更不舒服,因此症狀治療的藥物都只能短期使用。若想要良好控制,長期使用必須要用真正治療腸躁症的藥。目前臨床上已經有很好的腸躁症口服藥物可以達到良好治療效果,新型的口服藥是極少量吸收(<3%),專一作用於腸胃道,並且以原劑型排出,不僅無全身副作用、安全性高,且穩定治療至少15週可達到最佳療效,預防90%患者免於腹痛復發的困擾,此外有共病,例如:攝護腺肥大或有三高疾病的患者,建議可以與主治醫師討論安全的用藥選擇。阮綜合衛教 藥物+心理調適雙管齊下曾有一位科技公司的高階女主管,事業成功常常受邀去演講,但因為自己知道身體的極限是十分鐘、二十分鐘就會想要跑廁所,因此從來不敢接超過半小時的演講。後來透過良好的醫病和信任,患者配合醫囑持續服用口服藥物治療了三到四個月左右,除了症狀明顯改善,症狀復發率也降低了。甚至可以接一個小時的演講,患者十分感激,透過良好的疾病控制,也提升她在工作上的成就。蔡青陽醫師指出,生活壓力會造成疾病惡化,但疾病本身又會造成生活壓力!患者感受自己的疾病造成別人的困擾,壓力雪上加霜,這種反覆的惡性循環讓腸躁症難以緩解。因此衛教在腸躁症治療中起著關鍵作用。透過衛教,患者能夠了解疾病的本質,學會適當的情緒管理,並配合醫囑規律服藥,通過醫患合作,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山道猴子真實版?20K男大生跑山車禍 重機撞壞「40萬貸款擺爛不想繳」
YouTube影片「山道猴子的一生」近日爆紅,故事描述做超商大夜的男主角,為了買重機還改車,雖然揹著學貸仍不惜貸款,最後落得淒涼的下場。沒想到,故事真實上演,有男大生貸款40多萬買了二手重機,結果發生車禍,無力負擔維修費,而且想擺爛不想繳貸款,掀起一番議論。原PO在臉書《爆廢公社二館》指出,家族有一名大學三年級的姪子,打工月薪2萬元,想買二手重機,但家人不幫忙,只好花40多萬貸款,怎料才第1年,日前卻在跑山時過彎摔車,自撞水泥護欄,因為傷到車台,維修金額很額貴。然而,家裡還是不幫忙,只好先放在地下室。男大生想擺爛不繳貸款。(示意圖/翻攝自pexels)原PO指出,這個月繳貸款的期限快到了,姪子沒錢修車,當然也沒錢繳貸款,好奇問他:「車子撞到無法騎…還要繳貸款嗎?如果不繳會怎樣」,更透露姪子來借錢2次,但是他都拒絕,希望目前先把貸款處理好,等以後有錢再來修車,可是姪子不聽勸,「他一直說車友告訴他可以不繳,說很多人沒繳貸也沒怎樣」,讓他超傻眼。此文一出,網友紛紛留言狠酸:「沒那個屁股就別吃那個瀉藥啊,沒錢騎什麼重機,不繳就信用破產啊」、「又是一個山道猴子,可憐」、「去借高利貸再買一台就好囉」、「叫他去柬埔寨打工一下就還完了」、「1個人有2顆腎,方法教你了,不用謝我」。

肚子腫脹快爆炸…2歲女童罹「兒童癌王」手術5hr 結果讓醫護都哭了
超心疼!中國一名2歲女童,罹患「兒童癌王」神經母細胞腫瘤,肚子膨脹像快要爆炸的氣球,起初治療沒什麼起色,父母原本打算放棄了,但看見女兒堅強的求生意志,決定放手一搏,最後在醫護們的努力下,終於成功完成手術,也保住女童的命。根據《搜狐健康》指出,2歲女童去年9月下旬開始出現腹瀉,吃止瀉藥仍沒有效果,症狀持續了2個多月,父母只好帶她到醫院就診,照超音波發現,右腎上方長了一個8×7×9公分的瘤。隨後又到其他家醫院做進一步檢查,腹部電腦斷層顯示腫瘤長在右側腹部,瘤體包繞右腎血管,腸管也明顯擴張,確診兒童神經母細胞腫瘤。由於病情較重,女童當天就住院,醫生進行常規治療,想等瘤體變小再動手術,但前3個療程效果不明顯,還出現嚴重的低血鉀、高血壓。所幸做了5個療程後,腫瘤比之前縮小了一點,怎料女童狀態愈來愈差,不得不住進加護病房,肚子1天比1天大,腫得像個大皮球,好像隨時都會爆炸。經過檢查,是腸管擴張太厲害,父母看著女兒奄奄一息,不想再讓女兒受罪,於是放棄繼續治療回家。女童經過手術後,情況好轉。(圖/翻攝自搜狐健康)神奇的是,女童過了2個月仍頑強地活著,好像在說「我想活下去!」因此,父母帶著最後一線希望,找到胸部及腫瘤外科主任武玉睿,對方思考了一下,決定接下這顆「燙手山芋」。女童快3歲,但體重只有8000克,屬於重度營養不良,武玉睿制定科學精細的診療計畫,分分秒秒與時間賽跑,確保病情不再惡化,經過1周的努力,血壓從200mmHg降到120mmHg,雖然距離這個年齡的正常值80mmHg仍偏高,但已經看到了希望。只是,女童的精神狀態愈來愈差,必須馬上動手術,但大家都不太樂觀,擔心一麻醉就醒不了,可最後依舊決定手術。歷經5小時,手術終於結束,女童腫脹的肚子不見了,變成平坦的小腹。隨後被轉入ICU精心護理,當天晚上血壓就正常,腹瀉也不再出現,血鉀很快就恢復正常,隔天就轉回普通病房,在慢慢休養後,可以開口進食,體重很快就增加,四肢不再那麼乾瘦如柴,臉蛋也變得圓潤可愛,這樣的結果,讓醫護團隊和女童父母都感動不已。

準公公稱「家族有頭有臉」逼辦婚禮 她竟被未婚夫要求貸款傻了
一名女網友日前被要求借80萬元的信貸辦婚禮,原因是準公公認為,家族在地方有頭有臉,不許2人只有登記結婚。不料,未婚夫見狀也不願拿出300多萬元存款幫忙,讓她不知如何是好,「所以我應該要去借信貸嗎?」原PO在「匿名公社」表示,婚期將近,未婚夫卻要她借一筆80萬元的信貸辦婚禮,並稱不能只是登記,因為準公公認為,家族在地方有頭有臉,2人不能「偷偷摸摸結婚」,必須舉行公開典禮。(圖/翻攝自匿名公社)之後未婚夫還說,自己300多萬元的存款,打算用於買房付頭期款和育兒開銷,不能花在婚禮籌備,此話一出讓原PO不知如何是好,「所以我應該要去借信貸嗎?」貼文一出引發熱議,網友相繼指出「別結了,他不愛妳」、「有頭有臉的還要叫妳去借錢,傻子才會相信」、「沒錢就不要結婚」、「叫妳公公把自己財產拿去貸,沒本事就不要吃這個瀉藥」、「誰要面子就誰負責出錢,事情就是這麼簡單」。

「坐馬桶1小時」無法解便!50歲男竟患大腸癌 醫指1習慣超傷身
一名從事業務工作的50歲男子,素有多年「忍便」習慣,導致他總在馬桶坐上1小時,都還無法解便,後來瀉藥和灌腸也跟著失效,某天發現腹脹就醫檢查,卻是罹患大腸癌第三期。敏盛綜合醫院外科醫師陳榮堅透露,國外研究證實,經常忍便會讓腸道新生的黏膜病變,增加罹患大腸癌機率。陳榮堅在臉書粉專、個人網站先以一名50歲男子的病情為例。男子自從20幾歲開始從事業務工作,經常不在固定時間飲食,外加忍便習慣,到了 3、40歲因此自律神經失調,總在馬桶坐上1小時,都還無法解便,接著他開始服用瀉藥,眼見劑量越來越重仍未改善,就去灌腸或用大腸水療等方法解便。不料,男子後來還是無法順利排便,灌腸也跟著失效,同時察覺莫名腹脹,於是就醫做了大腸鏡檢查,發現罹患大腸癌第三期。對此,陳榮堅提到,忍便會讓大腸處於發酵、不健康的環境,很容易使新長出來的黏膜病變,進而增加患癌風險,此說已被國外研究證實。他也提醒,一旦在外不便如廁,「偶爾忍便可以,但千萬不要變成常態性的忍便,這是有科學證據會誘發癌症的!」此外,陳榮堅建議,50歲以上男女可每1年至2年,就醫做大腸鏡檢查;若檢查結果完全沒有問題,本身亦無家族病史、菸酒史的民眾,便可拉長至5年檢查1次,若有排便異常相關症狀,則需縮短檢查間隔時間。他也說明,許多民眾發現大便出血的症狀,大多誤以為是痔瘡,但切勿放鬆警惕,建議1個月內出現2、3次以上血便,就要盡快就醫檢查,此外務必留意一些徵兆,「排便習慣改變,變多變少都需要注意,大便突然間變得很細、很細的時候,也是大腸病變的明顯警訊。」

大胃王女星驟逝…生前厭食症纏身 醫揭「6大前兆」:有1項快就醫
日本大胃王女星高橋知成(高橋ちなり)21日驟逝,享年30歲。據悉,高橋知成生前罹患厭食症、疑似自體免疫疾病等4種病症,去年底又因脊椎壓迫性骨折住院,健康似乎早已亮紅燈。雙和醫院精神科指出,厭食症患者在體重變輕過程中,容易感到虛弱和體力衰竭,只要出現1項警示症狀,即需立刻住院治療。雙和醫院精神科表示,厭食症的患者非常在意自己的身材、體重,對身體形象有知覺錯誤,一直認為自己過胖而僅進食非常少量食物,過度運動,並因此造成體重過輕。厭食症分成2型,一是節制型厭食症,另一則是暴食或清除型厭食症。雙和醫院精神科說明,厭食症大部分見於年輕女性,因為體重過輕常合併許多身體問題,厭食症也合併許多情緒和行為問題。當患者合併嚴重營養不良徵狀,或行為問題如自傷、瀉藥濫用和催吐時,應接受住院治療。雙和醫院精神科補充,厭食症者體重變輕的過程中,容易感到虛弱和體力衰竭。厭食症的住院治療,有2個重要方向,最主要是恢復健康體重和建立正確地飲食習慣;再者是針對怕胖心態給予認知行為治療。當患者出現以下任何一種症狀時,即需立刻住院治療:1、體重低於標準體重80%。2、電解質(血鉀、鈉、氯等)不平衡,口服藥物無法矯治。3、身體檢查和心電圖顯示心臟功能不正常、嚴重心律不整。4、每天暴食、催吐或無節制使用瀉劑。5、體溫過低或失水嚴重。6、有自殺行為、嚴重憂鬱、精神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