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班日水氣多大台北東半部降雨 下周三雨區擴大「降溫時間點曝 」
補班日水氣持續多,據中央氣象署表示,基隆北海岸、大台北、東半部有降雨,其中東北角、宜蘭雨勢最大,中南部和各山區有午後雷雨,周日起水氣變少,下周三後水氣再增多,雨區擴大,而中秋連假受到熱帶擾動發展,後期嚴防東北季風,可能帶來今年首個降溫。氣象署表示,周六補班日水氣持增多,迎風面的基隆北海岸、大台北、東半部有降雨,其中東北角和宜蘭,從今晚到明日有較大雨勢,降雨將比今天大些,大台北則會有零星降雨,東半部雨勢較小,桃園以南多雲到晴,午後中南部和各地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周日到下周二則是水氣減少,除了基隆北海岸、東半部有短暫陣雨外,大台北僅有山區會有零星短暫陣雨,其他地區多雲到晴,午後中南部和各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下周三則是水氣又將增強,受低壓帶靠近影響,北部、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陣雨,降雨雨區更擴大,中南部則仍是多雲到晴天氣,午後會有局部短暫雷陣雨。至於中秋連假地天氣仍有變數,由於位在南海和菲律賓東方海面的大低壓帶中仍有熱帶擾動發展機會,強度變數仍大有待觀察,目前僅能預測下周三後低壓帶靠近,水氣和降雨增多,至於東北風是否增強為今年首個東北季風,目前預測時間點在下個周六,但仍要關注最新預測。

周末降雨預測出爐…2大變數亂中秋 今年首波東北季風下周恐出現
今、明(22日、23日)兩天東北風影響,台灣東半部、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地區及馬祖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中南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吳聖宇在粉專《天氣職人-吳聖宇》表示,明後天周末假期(23、24日)大致維持這種偏東到東北風的環境,迎風面基隆北海岸、東北角、宜花東以及恆春半島等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背風面桃園以南西半部山區午後有熱對流雷雨,平地受影響還是比較小一些,整體來說降雨的機率略高。吳聖宇分析,下周前半(28日前)還是這種偏東到東北風的環境,迎風面局部降雨,西半部午後雷雨的型態看起來不太會有變化;下周後半(29日以後)比較大的變數仍是在低壓區內擾動發展的變化情況,未來2-3天內的預報資料可能會相當關鍵,擾動的發展變化也將會決定中秋節的天氣好壞,是否接近台灣非常值得密切觀察留意。吳聖宇提到,下周後半還可能會有入秋第一波東北季風報到,跟未來熱帶擾動之間的互動情況可說是相當複雜,打算安排中秋節假期活動的朋友尤其要多留意。降雨預測。(圖/翻攝自臉書/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看到這個東半部、北海岸多雨,而西部平地一片空白的熟悉輪廓,可以猜出,許久不見的東北風要佔場;預報顯示,台灣上空明天至下周,全吹東北風,雖然還不夠強,還不到東北季風水準,也暫時沒有低於20度的氣溫,但起碼高溫不會太熱了,慢慢變得舒服。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表示,另外,在南方低壓區幫忙帶來水氣下,除了東半部、北海岸轉雨,中南部山區也還有午後陣雨;下星期,尤其中秋附近,南邊的低壓區整個靠近,除了讓水氣更多外,也會使東北風更增強一點,今年首波東北季風,也許就會在下周出現。

今全台好天氣 周五「首波東北風」到 北台有雨略降溫
根據中央氣象署指出,今(19)日臺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為晴到多雲,僅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南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明(20)日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為多雲到晴,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南部、大臺北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今日清晨北部地區易有局部霧或低雲影響能見度,請注意。氣象署表示,20日、21日各地為多雲到晴,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南部、大臺北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22日至25日東北風影響,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南部地區及中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圖/網編組製表)氣象專家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中指出,最新模式模擬顯示,週五、六(22、23日)微弱鋒面掠過北部海面,轉微弱東北風;北台雲量略增,北海岸、東北部有局部短暫雨的機率,高溫微幅下降,其他地區晴時多雲、仍偏熱,山區午後有局部短暫陣雨。下週日、一(24、25日)西半部多雲時晴、仍偏熱,山區午後有局部短暫陣雨;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雨的機率。吳德榮表示,「西北太平洋」有多個熱帶擾動活動的跡象,但各模式所模擬的生成時間及位置大幅調整,且不同模式間的強度差異亦不小,代表「不確定性」很大,不宜草率作「颱風擾中秋」的推論,應耐心觀察。

下週有熱帶擾動生成訊號…專家曝「發展成颱機會高」 中秋連假恐受影響
今天(18日)水氣偏少,各地為晴到多雲,環境吹偏東風,僅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的降雨機會,不過雨勢短暫、範圍也偏小,白天各地天氣穩定。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表示,歐洲ECMWF最新數值模式模擬結果顯示,菲島東部外海下週有熱帶擾動生成的訊號,後續發展成颱機會高,可能影響中秋連假天氣。林得恩今(18日)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今晨歐洲ECMWF最新數值模式模擬結果顯示,9/25前後,菲島東部外海有熱帶擾動生成的訊號,後續強度再發展成颱風的機會高。」專家指出,「由於目前各國對此預報的動態變化仍相當分岐,可以等到下週,熱帶擾動實際出現之後,再來評估可能會比較準確;不過,因為有機會影響到中秋連假的天氣,仍需賡續監測守視其未來可能發展趨勢。」另外,林得恩提到,「盤點1993至2022年(共30年)中秋假期前來擾台的颱風,計有1996年的薩恩、2008年的辛樂克、2009年的芭瑪、2010年的梅姬、2013年的天兔、2015年的杜鵑、2016年的莫蘭蒂、2016年的馬勒卡及2022年的梅花,共9個;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超過一半的颱風強度是強烈颱風。」(圖/翻攝自林老師氣象站臉書)

中秋連假恐有颱風 30年9颱攪局…專家示警「超過一半是強颱」
中秋連假要泡湯了?各國模式模擬,9月下旬期間,西北太平洋有熱帶系統發展的跡象,發展成颱風的機率很高,可能會影響中秋假期天氣。專家統計過去30年來,共有9個颱風在中秋假期報到,其中超過一半以上是強烈颱風,不可輕忽。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PO出最新的歐洲模式,提到月底菲律賓東方熱帶擾動有活躍趨勢,但要等低壓出現後再觀察,尤其距離還有很多天,變數很大,目前討論是否影響言之過早,「稍安勿躁,繼續看下去」。菲律賓東方熱帶擾動有活躍趨勢。(圖/翻攝自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臉書「老師氣象站」盤點1993至2022年中秋假期前來擾台的颱風,分別是1996年的薩恩、2008年的辛樂克、2009年的芭瑪、2010年的梅姬、2013年的天兔、2015年的杜鵑、2016年的莫蘭蒂、2016年的馬勒卡及2022年的梅花,共9個;值得注意,超過一半是強烈颱風。近30年共有9個颱風在中秋假期擾台。(圖/翻攝自老師氣象站)今晨歐洲ECMWF最新數值模式模擬結果顯示,9月25日前後,菲島東部外海有熱帶擾動生成的訊號,後續強度再發展成颱風的機會高。由於目前各國的預報仍相當分岐,可以等到熱帶擾動實際出現後,再來評估會比較準確。不過,因為可能影響到中秋連假天氣,必須持續監測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

今起水氣減!各地多雲到晴 午後局部雷雨
根據中央氣象署指出,今、明(18、19)兩天臺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為多雲到晴,僅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南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今日南部山區並有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圖/中央氣象署)氣象署表示,18日至21日各地為多雲到晴,僅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南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18日午後南部山區有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22日至24日東北風影響,北部及東半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南部地區及中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圖/網編組製表)氣象專家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中指出,最新模式模擬顯示,週五、六(22、23日)微弱鋒面掠過北部海面,轉微弱東北風;北台雲量略增,北海岸、東北部有局部短暫雨的機率,高溫微降;中南部仍偏熱,天氣晴朗,山區午後有局部短暫陣雨。下週日(24日)東半部有局部短暫雨的機率,西半部多雲時晴、仍偏熱,中南部山區午後有局部短暫陣雨。吳德榮指出,「西北太平洋」有多個熱帶擾動活動的跡象,但各模式所模擬的生成時間及位置不斷調整,且差異不小,需持續觀察。

首波東北季風抵達!「這時間」開始轉涼
今(17日)午後各地山區、南部地區有對流發展帶來局部的短暫陣雨或雷雨的機會,局部雨勢可能較大。氣象粉專也指出,周五(22日)開始將有東北風南下,可能短暫達到廣義東北季風定義,屆時北部感受上轉涼,約維持到周六(23日)。另月底菲律賓東方熱帶擾動有活躍趨勢,未來1個禮拜須持續觀察。氣象粉專《天氣風險 WeatherRisk》今早發文指出,最近台灣附近的風力偏弱,沒有明顯主導的天氣系統,不過中高層昨晚有西風波動通過,也帶來了一些中層的水氣通過中北部,晚上其實有一些非常少量的降雨,風力偏弱也代表擴散條件不佳,「這幾天也需要留意空氣品質的狀況。」今天清晨水氣東移後北部天氣轉晴,而南海北部到海峽南部有對流系統發展,雖然沒有明顯移入的狀況,但也顯示出環境的水氣不少。台南以南早上雲量還是偏多的狀況,午後各地山區、南部地區在水氣及熱力條件配合下,仍有對流發展帶來局部的短暫陣雨或雷雨的機會,局部雨勢可能較大,外出仍需要留意。明後兩天(18至19日)風向將轉為偏東風,北部天氣較穩定,白天大台北西南側地區、桃園到新竹溫度較高,風力也會稍增強,中部山區到南部位於弱風區,午後仍較容易有熱對流發展、帶來短暫雨或雷雨的天氣。周三、四(20至21日)風向轉為東南風到微弱的偏南風,風力仍弱,午後山區對流發展的位置可延伸到北部山區,降雨區域稍有變化。周五(22日)北方有鋒面氣旋發展、通過日韓一帶,後方將有較弱的大陸高壓移動到渤海到山東半島附近,菲東則有低壓發展,接續引導東北風南下,這波東北風可能短暫的達到廣義東北季風定義。預估約在周五下半天抵達北部,下午到晚間將有迎風面降雨,配合風力增強,感受上有轉涼的感覺,東北風約維持到週六(23日)。另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今早也發文表示,月底菲律賓東方熱帶擾動有活躍趨勢,但還有將近1個禮拜多一點的時間,「目前討論是否影響還言之過早喔。」

下週天氣型態出爐!恐有熱帶擾動發展 專家示警:可能影響中秋連假
今晚至明日(17日)水氣稍增,各地雲量增多,南部、東半部地區偶有零星陣雨,午後大臺北、嘉義以南地區及各地山區有局部雷陣雨,並伴隨較大雨勢。天氣風險分析師吳聖宇透露,菲律賓東方海面在下週後期可能逐漸發展擾動系統,有機會影響中秋連假天氣,不過目前預報動態變化分岐仍大。吳聖宇在臉書粉專表示,今明(16-17日)要留意午後天氣變化,在偏南到西南風環境下,水氣相對較多,雖然上午各地大致都是多雲到晴的天氣,但是中午過後山區容易有熱對流發展擴散,帶來雷雨機會,要到山區、溪流邊活動的朋友,一定要多加注意午後的天氣變化。專家指出,由於環境風向偏南到西南風,因此平地比較容易受影響的區域以大台北、東半部為主,西半部平地相對比較穩定,雖然午後雲量可能增多,但是下雨的機會不高,但午後外出最好帶著雨具;各地白天高溫31至33度,夜晚清晨空曠地區低溫21至23度,日夜溫度變化仍然稍微大了些。吳聖宇說明,下週一(18日)風向轉偏東風,午後雷雨發生的區域開始往中南部山區縮減,下週二到週四(19-21日)大致都是偏東風到東南風影響,中南部山區午後仍有局部熱對流雷雨,不過水氣減少,午後雷雨以山區為主,平地天氣相對較穩定。下週五到週末,隨著北邊有微弱鋒面掠過,後方大陸高壓前緣往南延伸帶來東北風,以及菲律賓東方海面有低壓擾動發展的影響,大環境轉為偏東到東北風,風力有增強趨勢,迎風面東北部、東部可能有局部短暫陣雨,中南部山區午後也還是會有局部熱對流雷雨的機會。吳聖宇提到,菲律賓東方海面在下週後期可能逐漸發展出擾動系統,目前預報的動態變化分岐度仍大,還在非常初期的模式觀察階段,等到下週實際有擾動開始出現的時候,再來看可能會比較準確,不過因為有機會影響到中秋連假的天氣,因此後續變化的情況值得密切注意,也請大家隨時留意最新的天氣資訊。(圖/翻攝自天氣職人-吳聖宇臉書)

9月底前可能有颱風發展 氣象署:對台影響待觀察
中央氣象署昨(15日)預測,未來2週(16日至29日)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增強影響,各地大致暖和穩定,山區及迎風面的東部仍有短暫陣雨的可能。不過在中秋節當週至9月底前,西北太平洋仍可能有熱帶擾動生成的機會,不排除有熱帶低壓或颱風發展,是否影響台灣仍需觀察。中央氣象署指出,今(16日)白天台灣各地及澎湖為多雲到晴,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金門、馬祖有局部短暫陣雨。今晚起至明(17日)澎湖、金門、馬祖及東半部地區、各地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南部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中央氣象署昨也在臉書粉專《報氣候 - 中央氣象局》發文表示,未來2週副高偏強,大致受偏東風影響,天氣以暖和、穩定為主,中午前後可能會較炎熱。不過迎風面的東半部還是偶有雨勢,西半部午後亦可能降下零星陣雨,且第2週各地降雨機率略高一些。此外9月底前,西北太平洋仍有熱帶擾動生成的機會,不排除有熱帶低壓或颱風發展,是否影響台灣仍需觀察。

熱帶擾動誕生「海葵殘骸分身」 雨彈再襲3天⋯這天逐漸好轉
今(9日)低壓帶影響,天氣不穩定,易有短延時強降雨,台灣中南部及東南部地區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中南部地區及午後東南部地區、其他山區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氣象局預報,今(9日)低壓帶持續影響,水氣偏多,天氣不穩定,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中南部及東南部地區有不定時的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也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尤其中南部地區和午後的東南部地區、各地山區易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並可能伴隨著雷擊及強陣風,外出活動應特別留意;氣溫方面,由於雲量偏多,各地高溫約為29到32度。天氣風險分析師林孝儒在臉書指出,今中南部及花東地區是受到較暖濕的南風且又比較位於南北風交會的區域,整體上雲量都比較多外,也都容易有短暫陣雨或雷雨的影響機會,尤其午後配合著熱力作用,可能都還是要留意有大雷雨的發生機會,且海峽南部也另有個小小的低壓發展中,周末這兩天雖然強度都偏弱,但大致上會在海峽一帶活動,因此天氣上有多了點不穩定的因素,也導致西部夜間仍有些短暫陣雨的機會,總之提醒中南部的朋友,外出還請多加留意降雨的影響。林孝儒分析,這樣不穩定的天氣環境要等周末至下周一隨著海峽小低壓逐漸減弱消散及低壓帶的範圍更往南海限縮,而南來的水氣逐漸減少的趨勢下,到下周二可望轉東北至偏東風影響,中南部的天氣就可望有逐漸好轉的跡象了,應該說還是有較大雨勢發生,只是降雨影響大概就不會那麼全面性,午後熱對流的區域會比較縮限到近山區一帶影響,甚至下周中後期隨著環境水氣的減少,山區熱對流的發展範圍也將更為減少,而早晚的天氣相對也都比較穩定些了。熱帶擾動91W誕生。(圖/翻攝自臉書/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則表示,熱帶擾動91W誕生,目前位於南海北部、廣東海域往東北移動,朝台灣海峽前進;當91W熱帶擾動今(9日)進入台灣海峽後,會把更多水氣帶到台灣上空,要密切注意這個低壓的發展及走向,決定今(9日)、明(10日)各地降雨情況。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基本上它要成為熱帶低壓還有點機會,不過成為颱風微乎其微,除非奇蹟出現;下周一(11日)基本上已經逐漸遠離或消散,帶下來的北風會把雲雨帶推到巴士海峽,各地天氣迅速穩定下來,「他是海葵嗎?應該算是海葵的殘骸的分身因為有一部分往中國廣西走去了。」

海葵颱風今晚撞向台東!終結1471天紀錄 分析師:今明兩天務必小心
海葵颱風近日路徑大幅改變,中央氣象局昨(2日)也持續針對「海葵」發布陸上颱風警報,預計在今晚於台東地區登陸。對此,天氣風險公司天氣分析師吳聖宇指出,海葵有望終結台灣1471天沒有颱風登陸的狀況,此外「暴風圈可能要等到明天傍晚才會脫離,風雨將持續很長時間,請大家今明兩天務必小心自身安全。」吳聖宇昨在臉書粉專《天氣職人-吳聖宇》發文表示,巨大的季風環流圈,幾個小環流(颱風&熱帶擾動)撐起了這個寬廣的大環流,然後小環流又被大環流帶動著走,這才導致了海葵颱風的路徑預報一直變化。(圖/翻攝自Facebook/《天氣職人-吳聖宇》)目前路徑看起來,海葵應該就會被環流帶動「撞向台灣」,今(3日)清晨起暴風圈將逐漸接觸,今晚在台東地區登陸的可能性很高,吳聖宇也透露,「應該有機會終結自2019年8月24日以來,長達1471天沒有颱風登陸的狀況」,也就是4年前的白鹿颱風。吳聖宇續稱,預估颱風在明天週一(4日)清晨左右可能在高雄一帶出海,進入台灣海峽,然後受到季風低壓的牽制,移動速度放慢,繼續向偏西方向移動,暴風圈完全脫離台灣陸地可能要等到週一的晚間,陸上警報也才會解除,影響台灣的時間相當的長。吳聖宇也提醒,依照這個路徑「東半部跟南部的影響最大」,有明顯風雨發生的機會,北部影響次之,主要是外圍環流的一陣一陣風雨以及角隅效應引發的強陣風,中部受到地形屏障作用較明顯,影響較小。後續預報資料來看,海葵會緩慢西進,直到登陸廣東、福建交界沿岸,海上警報的時間有可能會再多延續週二、週三(5至6日)兩天,當然也不排除會更快一點就往大陸方向過去,這樣就有機會更早解除海上颱風警報。接著吳聖宇今早又在臉書發文稱,海葵過去一段時間因為內部結構重整,路徑呈現略為南北小幅擺動的擺線運動,這幾個小時略偏西南西,之後有可能回到西北西然後登陸,應該還是會落在台東縣境內,「接著中心穿越,明天清晨前後預估在台南、高雄一帶出海,暴風圈可能要等到明天傍晚才會脫離,風雨將持續很長時間,請大家今明兩天務必小心自身安全。」

蘇拉颱風「即將觸陸」!3縣市豪大雨特報 第12號颱風又要生成
強烈颱風蘇拉暴風圈預計將於今(30日)中午前後接觸屏東南端陸地,對此中央氣象局新增「台灣海峽北部」至海警範圍內,並針對恆春半島、花蓮縣、臺東縣、蘭嶼、綠島發布豪大雨特報。陸警範圍則維持屏東、恆春半島。對此,氣象粉專也指出,蘇拉颱風今下半天至明晨最接近台灣,「東南部嚴防較大風雨。」此外,TD13也正在生成並持續增強,有機會發展成今年第12號颱風「鴻雁」。氣象局表示,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易有短延時強降雨,30日上午至晚上,恆春半島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東部及東南部(含蘭嶼、綠島)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提醒民眾外出要小心颱風雨來襲。氣象粉專《天氣職人-吳聖宇》今早則發文指出,蘇拉颱風今下半天至明晨最接近,東南部則要嚴防較大風雨,根據30日清晨5點半的颱風警報資料來看,蘇拉颱風中心已提早來到恆春南方外海,而且未來的預測路徑有更偏西的趨勢,對於台灣來說就是相對的更加偏南,再加上這個颱風的暴風半徑並不大,預測路徑往西調整之後,暴風圈就只剩下邊緣部份,可能會在今天下半天到晚間輕輕掠過恆春半島一帶,午夜過後就有機會逐漸脫離恆春半島,因此預估最快可能在明天週四(31日)清晨前就有機會解除屏東、恆春半島一帶的陸上颱風警報,對台灣影響最大的時間可以說是明顯提前,而且縮短許多,海上颱風警報也可望在明晚解除。吳聖宇續稱,雖然目前來看蘇拉颱風路徑偏西,對台灣的影響減小,但是暴風圈邊緣仍有機會略過台灣南端,加上外圍環流的影響,迎風面的東南部地區,尤其是恆春半島、屏東以及台東地區仍要留意較強風雨的情況,其次就是在花蓮地區、南部山區一帶同樣要留意較大雨勢出現的機會。至於南部的南高屏地區因為颱風後期路徑較為偏西的關係,颱風後半部帶動南風北上的幅度可能會比較小,雖然今晚到明天白天還是會有些陣風跟陣雨出現的情況,但是預期風雨也不至於太明顯。而北部、東北部地區在今明兩天受颱風外圍環流影響,也會有局部短暫陣雨的機會,偶有較大的偏東陣風,但同樣因為颱風路徑偏西偏南的關係,風雨的情況也會比昨天預期要來得小。至於中部地區在整個颱風影響的過程中都是受到中央山脈屏障,風跟雨應該都不明顯。此外,氣象粉專《林老師氣象站》今早也發文表示,「太平洋海域,好不熱鬧!」在蘇拉颱風正準備通過巴士海峽之際,太平洋海域還有多個熱帶擾動系統正在同時發展中。目前,海葵颱風穩定朝西北方向前進;TD13剛剛生成並持續增強,有機會發展成今年第12號颱風「鴻雁」;後面,也還有其它熱帶雲簇正在接續醞釀的訊號。(圖/翻攝自Facebook/《林老師氣象站》)粉專續稱,根據今晨最新歐洲ECMWF數值模式模擬結果顯示,雖然熱帶擾動系統一個接一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但是,環境的導引氣流好像都盡可能朝技巧性避開臺灣的運動趨勢來走,但「日、韓可就沒這麼幸運了。」

海葵最快「這天」升級中颱 東方又有熱帶系統…12號颱「鴻雁」醞釀中
輕颱「海葵」今(29日)上午8時的中心位置在北緯18.9度,東經138.2度,以每小時11公里速度向西北進行,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23公尺,瞬間最大陣風每秒30公尺,七級風平均暴風半徑100公里。氣象局表示,「海葵」有機會在下月1日增強為中度颱風,且未來2、3天又有熱低壓生成機率,可能發展成第12號颱風「鴻雁」。氣象局說明,「海葵」今日上午8時中心位於鵝鑾鼻東方1860公里的海面上,向西北西移動,預估其未來路徑及強度發展不確定性較高,對臺灣天氣及未來雙颱效應的影響仍需再觀察,但根據目前預測資料,預計下月1日後中颱「蘇拉」及「海葵」距離才會拉近,然而前者移動到台灣西南方海域可能會減弱,產生雙颱效應機率較低。氣象局提到,「海葵」有機會在下月1日增強為中度颱風,是否影響台灣則要視太平洋高壓強弱而定,若太平洋高壓較弱,颱風就會逐漸遠離台灣,反之則會離台較近。此外,台灣東方海域有多個熱帶系統發展中,其中一個熱帶擾動雖然結構還不完整,仍不排除在未來2、3天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並有機會發展為第12號颱風「鴻雁」。臉書粉專「觀氣象看天氣」透露,「蘇拉路徑大致底定,由巴士海峽通過,降雨熱區集中在30-31日,以高、屏及花東山區為主,而恆春半島、桃園沿海風勢也會偏大,其餘地區影響有限」。另一方面,目前「海葵」位在「蘇拉」東方約1550公里處,兩者距離仍在持續縮短,近幾小時海葵環流十分集中,也有捲眼跡象,強度預計將持續增強。

颱風蘇拉近台時「強度正值巔峰」⋯專家示警:絕不容輕忽 各國預測路徑曝
今、明(27日、28日)兩天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為多雲到晴,東南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苗栗以南地區及各地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山區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氣象專家吳德榮提醒,蘇拉颱風鄰近台灣時,強度正值巔峰,故無論登不登陸,其帶來的威脅差別並不大,絕不容輕忽。氣象局預報,今(27日)仍為各地晴到多雲、有午後雷陣雨的夏季天氣型態,白天要注意高溫,普遍為32至35度,其中台北盆地、高雄近山區及花東縱谷有可能出現36度以上高溫,外出務必做好防曬並多補充水分;降雨方面,東南部地區不定時有零星短暫陣雨,苗栗以南地區跟各地山區主要受午後熱力作用,容易有雷陣雨發展,山區容易有局部大雨發生,尤其在中南部山區雨勢會比其他地方更加明顯,下午外出請留意天氣的變化並攜帶雨具備用。預測路徑。(圖/氣象局)氣象局指出,第9號颱風蘇拉凌晨2時增強為強烈颱風,中心位於鵝鑾鼻南南東方610公里之海面上,明天起將逐漸北轉接近台灣,基隆北海岸、東半部(含蘭嶼、綠島)及恆春半島沿海有長浪發生的機率,前往海邊活動請多注意安全;第10號輕度颱風丹瑞目前位於台北東方2810公里之海面上,未來往北朝日本東方海面前進,距離遙遠,對台灣天氣及蘇拉颱風皆無影響。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提到,最新中央氣象局預報資料顯示,蘇拉中心平均風速51米/秒,已達「強烈颱風」標準,未來將逐漸增強至53米/秒;今明持續在呂宋島東北方海面打轉,約花5天完整繞了一圈;周二(29日)轉向西北、向台灣逼近,周四(31日)2時中心已在台灣南端,其「不確定範圍」略縮小為660公里。吳德榮指出,最新歐洲模式模擬顯示,蘇拉打轉後,轉向西北,周四(31日)20時已從東南部登陸並進入台灣海峽,美國模擬亦調整與為歐洲模式類似;由於主、客觀預報資料皆顯示,仍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存在,急著去推估何時發布警報?會在哪裏登陸?並不合理,明(28日)起問題自然會愈來愈明朗。吳德榮提醒,不過蘇拉鄰近台灣時,強度正值巔峰,故無論登不登陸,其帶來的威脅差別並不大,絕不容輕忽;至於另一輕颱丹瑞快速前進,漸行漸遠,無「雙颱共舞」的機會,而關島附近1、2天內另有第3個熱帶擾動發展,會逐漸對蘇拉的動向產生干擾,更添蘇拉末期路徑的「詭譎多變」。

颱風蘇拉「小鋼炮」恐變強颱⋯專家示警:襲台機會大增 1條件三颱共舞
今、明(26日、27日)兩天台灣各地為多雲到晴,東半部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山區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氣象局預報,今(26日)仍為各地晴到多雲、有午後雷陣雨的夏季天氣型態,白天要注意高溫,普遍為32至35度,其中台北盆地、中南部近山區、花蓮縱谷及台東長濱有可能出現36度以上高溫,且近中午紫外線達到過量等級,外出務必做好防曬並多補充水分。降雨方面,午後因熱力作用,各地都有雷陣雨發展的機會,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尤其中南部山區可能有短延時強降雨,下午外出請留意天氣的變化並攜帶雨具備用。氣象局表示,第9號颱風「蘇拉」已於今天清晨2點時增強為中度颱風,目前位於恆春東南方410公里之海面上,預估周末兩天會向南遠離台灣,在菲律賓東方海面上打轉,對台灣周末天氣暫無直接影響;第10號輕度颱風「丹瑞」目前位於台北東南東方3440公里之海面上,未來往北朝日本東方海面前進,距離遙遠,對台灣天氣及「蘇拉」颱風皆無影響。預測路徑。(圖/氣象局)氣象局指出,關島未來會有第3個熱帶擾動發展,不排除下周三生成為今年第11號颱風「海葵」。是否出現三台共舞情況?氣象局表示,丹瑞颱風正逐漸跑到風速較強的中緯度地帶,預計27日逐漸減弱,丹瑞颱風活久一點、海葵颱風盡快發展,才有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氣象達人彭啟明在臉書提醒,持續保持關注,蘇拉襲台機會大增,尤其接近台灣時可能是最強時候,有機會接近強颱等級,下周三、四的活動務必要提高警覺,路徑仍有相當高的變動空間,周日再來觀察可能是較好時間點。氣象粉專《林老師氣象站》分析,蘇拉颱風是「小鋼炮」型的颱風,根據今晨日本JMA最新數值模式模擬顯示,蘇拉颱風在29日有機會從「中度」颱風再增強為「強烈」颱風,發展強度推進到最巔峰;當時環境海域條件,分別為弱垂直風切、高海溫以及海水熱焓量大,颱風要不強壯也難,面對這樣又強又結實的颱風,帶來的不只是驟雨,也需留意強風與大浪,一定要預先做好防颱避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