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童不滿三歲竟有14顆蛀牙 全因「這習慣」戒不掉!
一位2歲9個月的女童有夜奶跟含飯習慣,全口20顆乳牙中有14顆蛀牙,尤其才剛萌發不久的臼齒也快速地出現明顯蛀洞。女童實施全身麻醉下的全口牙齒重建,歷經4至5小時的治療與麻醉照護,才完成乳牙重建治療,之後在家長配合努力下,女童戒除夜奶,並在牙齒恢復咀嚼功能後逐漸改善「含飯」的壞習慣。乳牙蛀牙 當心夜奶戒不掉、含飯壞習慣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醫師李俊育說明,不良的口腔習慣正侵蝕許多家庭「小小孩」的牙齒,那就是「夜奶」。會造成乳牙蛀牙絕非單一因素造成,但以三歲以下兒童最常見的蛀牙原因是便是「飲食習慣」,最明顯的就是「夜奶」,如:喝奶喝到睡著、半夜討奶喝、晚上刷牙後仍想喝奶再睡等習慣。睡眠時唾液分泌減少 齲齒菌種加速孳生由於人體在睡眠時的唾液分泌減少,酸鹼中和能力大為降低,若牙齒長期處於酸性環境中,一方面齲齒菌種加速孳生,一方面齒質也易被酸侵蝕。而乳牙結構和恆牙相比,前者有較大的牙髓腔、較薄的琺瑯質及牙本質,因此蛀牙的進程更易入侵到顎骨,進而產生囊腫、蜂窩性組織炎等感染問題,幼兒無法口語溝通配合看診,也難以精準地表達不適,導致多家長就醫時的困擾。含氟牙膏刷牙、定期塗氟 增加牙齒抵抗力李俊育建議,控制吃飯時間(每餐30分鐘尤佳)、避免夜奶、減少餐間點心的頻率等,都有益於控制口腔酸鹼值、齲齒菌量。除此之外,補充氟化物也相當關鍵,包含每天至少兩次使用1000ppm的含氟牙膏刷牙,定期每半年接受塗氟(有蛀牙者或高蛀牙風險的兒童建議增加頻率至每三個月塗一次),另外也可以在牙醫師評估下考慮額外補充氟錠、使用含氟漱口水,進而全面增加牙齒的「抵抗力」。李俊育提醒,孩童若有齲齒問題,家長可選擇具兒童牙科專業治療的醫療院所協助。

反對衛福部增波波牙醫國內實習名額 藍委要修法保障本土醫學生
選前曾備受矚目焦點的「波波牙醫」(有國外醫學院學歷的牙醫)國內實習爭議,並未因為縣市長選戰結束而平息。衛福部日前公告「國外牙醫學歷參加醫師考試臨床實作適應訓練辦法」草案,就被國內牙醫抗議是替「波波牙醫」解套。國民黨立委王鴻薇等人因此提案修正醫師法,立法限制外國牙醫實習(適應訓練)申請訓練人數,明訂不得超過國內牙醫系學生總招生名額的十分之一,推動波波牙醫國內實習制度化,也保障本來就已近飽和的本土牙醫就業市場。一直為「反放寬波波牙醫實習名額」的本土小牙醫聯盟召集人黃映綺表示,引進大量未成熟的國外醫學學歷畢業生,將與內醫學院學生分食臨床訓練資源,犧牲本土學生受教權,不僅不公平,也會造成全體訓練不足,影響全民將來的醫療品質。聯盟反對以任何理由加開國外學歷牙醫實習名額,更不能接受以少數弱勢民眾為犧牲品,為「波波牙醫」解套。王鴻薇今天與反對波波牙醫的國內醫學院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他指出,本次修法,是考量衛生署在民國98年跨部會會議決議,要求國外醫學系畢業生實習額「總容量」應為國內醫學生招生容額十分之一。她表示,目前牙醫師醫病比已經呈現飽和狀態,國內牙醫市場的需求已有不足,應優先保障本土牙醫就業,但衛福部新草案,針對國外學歷實習名額,卻是通篇未提及總量管制及人數上限限制,確實給予行政機關太大的權力。參與連署的國民黨立委李德維表示,國內牙醫科系採總量管制,過去7年牙醫生人數都被控管在371人(不包含國防醫學院牙醫系),從106年度迄今都是371名,加上國防醫學院牙醫學系20名(採用學測成績,軍校獨立招生 20名),國內八大牙醫學系每年招生「容額」是391名,顯見國內對牙醫體系,在培育學生時期就已經開始把關,維持供需平衡,因若不把關,恐影響醫療品質。國民黨立委游毓蘭指出,國內牙醫學生也都經過嚴格實習、以及國家考試才能進入職場,但如今卻因衛福部公告條款,大開後門,讓這麼多外國牙醫學生,大量進到台灣牙醫市場,嚴重影響本土牙醫權益,這次修法就是要「反特權、反黑箱 要公平、護健康」,讓整個牙醫體系可以更加回歸制度化。

大雄跟蠟筆小新都討厭 醫:吃青椒有4大好處
青椒是許多人討厭的食物,可能是無法接受它的味道。近日一名牙醫師表示,「許多動畫裡常有小孩子討厭吃青椒的片段」,但吃青椒可以幫助消化、保護心臟等4好處。牙醫師蔡雅藍在臉書個人粉專發文說,「許多動畫裡常有小孩子討厭吃青椒的片段,像是大雄跟小新都很討厭吃青椒,但其實吃青椒有以下這4種好處喔!」1.幫助消化:青椒中的豐富纖維素,有助於消化系統健康,吃青椒可以促進胃腸蠕動,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青椒中的消化酶,也能幫忙消化食物。2.保護心臟:青椒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B6,可以降低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青椒中的鉀和鎂等礦物質,也可以幫助調節心臟節律。3.改善免疫力:青椒中的維生素C和抗氧化物質,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青椒還有類胡蘿蔔素和生物類黃酮等特殊的學成分,對免疫系統的調節和保護也非常重要。4.改善眼睛健康:青椒中的生素A和類胡蘿蔔素,有助眼睛健康,維生素A可以保護視網膜、預防夜盲症等;類胡蘿蔔素可以降低眼睛受到光線和氧化損傷的風險。此外,也有網友發問,「彩椒算不算。」蔡雅藍回說,「青椒甜椒是同一種喔,只是青椒是幼果期就採收的番椒,甜椒是成熟期採收的番椒。兩者其實營養素成分不會差很多,但比起來的話青椒的纖維會多一些些,甜椒的維生素A、E會多一點。」

戒掉壞習慣 乳牙齲齒恐影響學習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112年「臺北市學齡前兒童整合性社區篩檢服務」將於3月6日開辦,篩檢對象及項目為:(1)滿3歲以上未滿4歲幼童:身體、口腔及聽力篩檢;(2)滿4歲以上至未上小學幼童:身體、口腔及視力篩檢,並對於未通過篩檢之幼童,提供後續轉介及追蹤治療之服務。乳牙齲齒影響學習 嚴重恐致死根據國際文獻,乳牙時期就蛀牙的人,一輩子都容易蛀牙;乳牙蛀到神經,細菌可能就會破壞底下正在發育的恆牙。依衛生福利部106至110年國民口腔健康促進計畫指出,幼兒的乳牙齲齒會影響身心健康發展,造成疼痛,進而影響發展學習與生活品質。嚴重的齲齒,更可能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甚至導致死亡。照護者當心留意! 6大原因致蛀牙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兒童牙科醫師王敏靜牙表示,幼童應該從長牙也就是大約六個月,最晚也要在一歲前開始第一次看牙及塗氟漆。蛀牙的原因,已不再只是沒餐後潔牙及高頻率的飲食,其實造成蛀牙的風險超過100種,其中最危險的是:三歲前就開始有齲齒,連一點點脫鈣都有蛀牙的可能、一天進食的次數超過五次,每次都不可超過30分鐘、夜奶或奶睡、照顧者本身牙齒健康狀況不佳。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戒掉上述壞習慣,有上述風險的人,就要每三個月看牙塗氟漆,六個月回診只有完全沒風險的才足夠,要讓寶貝沒齲齒,就要從一歲前開始看牙跟每天至少刷兩次含氟濃度超過1,000ppm的牙膏,不會漱口的幼童,也可以安心使用含氟濃度超過1,000ppm牙膏」。兒童塗氟有新制 需持健保卡及兒童健康手冊王敏靜提醒,從幼童長出第一顆牙齒開始,每三個月到半年一次的牙齒塗氟就非常重要,除了幼童每天使用兩次含氟濃度超過1000ppm的牙膏,還需牙醫師定期使用高濃度氟化物,為寶貝的牙齒穿上一層防護衣,遠離蛀牙!值得一提的是,衛生福利部公告自112年2月1日起,進行兒童牙齒塗氟服務需持健保卡及兒童健康手冊之「兒童塗氟補助時程與紀錄」,若缺了其中一項,醫療機構可拒絕補助。

喝這款飲料就胃痛 女星忍半年就醫「檢查發現胃破皮」
名模出身的女星王思平曾參與許多戲劇演出,2016年後事業重心移往中國大陸,2020年宣布和牙醫師李世偉結婚,迎來寶貝女兒「米果」,一家三口甜蜜幸福。她近日在節目上透露,自己很喜歡喝一種飲料,一喝就會胃痛,沒想到半年後檢查發現「胃破皮」。王思平在節目《醫師好辣》透露,她很喜歡喝蜂蜜檸檬,但每次喝完都會打嗝和胃痛,內心忍不住疑惑:「為什麼會這樣?」吃喝其他食物或飲料卻好好的,沒什麼症狀,唯獨喝蜂蜜檸檬肚子就會開始脹痛。雖然如此,因為太好喝,她一直戒不掉,「我就很愛喝」,常常在壓力大的時候,出現胃食道逆流。王思平檢查發現胃破皮。(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直到過了半年,這些症狀都沒有改善,王思平才決定去照胃鏡,檢查發現胃破皮,有點小潰瘍的狀態,相關症狀三不五時還是會出現,而她也坦言現在還是很喜歡喝蜂蜜檸檬。對此,肝膽腸胃科醫師王威迪解釋,王思平的狀況就是常見的,除了生活作息,就是飲食上,引起胃酸分泌過多,包含胃食道逆流、胃發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源頭都是「胃酸過多」,平常吃太多辣椒、咖啡、甜食或酸性食物,會刺激胃酸分泌,「如果說這個習慣一直都持續的話,就有可能會引起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實習要等十年! 300名海外牙醫衛福部前下跪怒吼
海外牙醫與本土牙醫爭議再起,中華民國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今率近300名國際牙醫前往衛福部抗議,要求衛福部履行去年5月30日由立法院三讀通過的醫師法修法,以及其中的7項附帶決議,在4年內將海外牙醫師排隊等實習的人數歸零,並向本土牙醫喊話「拒絕霸凌」、「合法出國」、「完整實習」等訴求,期盼能獲與本土牙醫相同的對待。去年5月,立法院三讀通過醫師法修法,規定海外牙醫系學生如要返台執業,必須先經過「學歷甄試」,同時朝野也立下7項附帶決議,要求衛福部在4年內讓海外排隊等實習的牙醫系學生數「歸零」,但政策後來引起本土牙醫強烈反彈,認為恐影響本土牙醫師權益,最後行政院決定暫緩實施附帶決議。中華民國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今率近300名海外牙醫師前來衛福部陳情,國際校友會理事長林宇晨表示,根據健保署2022年統計,國內有250萬民眾居住在牙醫人力極度缺乏地區,但即便在牙醫人力不足的現況下,衛福部卻持續限制400多名國際牙醫進行適應性訓練,使其無法為民服務,不僅是浪費醫療資源的作法,也忽視國人的醫療權益。林宇晨說,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22年也公布,國內尚缺1450名牙醫才能補足特殊需求患者的照護,此外國內僅有22名嘉義市的牙醫師試辦長照機構中的牙科照護,各項數據都表明,台灣牙醫人力並不如想像中充足。林宇晨指出,現在國內仍有400多名已通過第一階段牙醫師特考,正在等待實習,但如果以現行每年僅50個實習名額,即便是在特考取得榜首的海外牙醫,也要等10年才能實習,距離執業簡直遙遙無期。執業牙醫師簡志成表示,海外牙醫的訓練並不比國內輕鬆,這些人在國外都具有執業證照及牙醫系合格的畢業證書,衛福部應正視這些因修法而喪失權益的學生,還給他們公平的待遇。衛福部口腔健康司副司長賴向華表示,醫事人力養成應遵守教考訓用原則,依國內醫事人力供需狀況、教學醫院實習量能及相關事項,逐年核算每年得接受實習之人數,並已在2月4日預告國外牙醫學歷參加「醫師考試臨床實作適應訓練辦法」,將持續與相關團體溝通。

牙醫師曝「4招護牙方式」 早晚做1運動:可讓牙齒保持堅固
保持口腔清潔非常重要,不過牙齒周邊組織也會隨著年紀愈漸脆弱,可能還容易出現牙周病、蛀牙等問題,牙醫師也分享了4種護牙方式,其中1種運動還能讓牙齒保持堅固。牙醫師蔡雅藍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指出許多銀髮族都會有口腔問題,若是出現問題要盡快尋求醫師幫助,另外也建議4種護牙方式:1.保持口腔清潔 :每天早晚用溫水刷牙,三餐後用清水漱口,定期至醫院去除牙結石防止牙周炎。2.叩齒運動 :每天早晨和睡前持續做上下牙之間相互叩擊。開始時輕叩十幾下,之後慢慢增加叩擊次數和力量,增強牙周組織纖維的堅韌性,促進血液循環,使牙齒保持堅固。3.用力咬合 :牙齒用力咬合,鍛鍊咀嚼肌,增強牙齒的功能。4.鼓腮漱口:每天做1-2次閉口鼓腮漱口動作,並將舌頭左右轉動,促進唾液分泌增多。

預防牙周病 有效潔牙最重要
牙科門診病人被診斷出牙周病,跟醫師抱怨每次刷牙都刷很久,為什麼還會有牙周病?牙醫師提醒「刷得勤快、用力,不如刷對方法」!錯誤的刷牙方式不但會傷害保護牙齒的珐瑯質,也會因刷不乾淨導致牙周病。嚴重牙周病恐致牙齒脫落 正確潔牙最重要臺中慈濟醫院牙周專科醫師何曉涵表示,牙周病成因是牙菌斑,不良的清潔使得牙菌斑長期堆積,起初出現牙齦炎症狀,牙齦發炎紅腫,刷牙時流血;持續惡化則進展為牙周病,齒槽骨受到破壞,更嚴重則會出現牙齒鬆動、牙齒位移,甚至牙齒脫落等症狀。「牙齒不是用力刷、刷得久就會乾淨,而是要刷對方法。」何曉涵醫師進一步說明,牙周病治療除了幫病人清除牙結石,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病人怎麼樣正確潔牙。刷毛應垂直清潔牙面 牙橋須用超級牙線或穿引器何曉涵提到,刷牙時刷毛要儘可能垂直要清潔的牙面,最常見刷不乾淨的位置在舌側面,因為舌側面不容易看到,牙刷擺放的角度不對就會刷不乾淨。用模型教具或是影片學習潔牙的效果有限,能實際在病人口腔內教刷牙並調整病人刷牙的動作,效果會更好。何曉涵建議,要針對不同的口腔狀況來搭配適合的潔牙方式,舉例來說有些患者舌頭較大或口底較淺、容易嘔吐反射、牙齒排列擁擠或傾倒,以上這些情形都可以使用單束毛牙刷輔助清潔;如果有牙橋,就要使用超級牙線或牙線穿引器清潔牙縫。醫師實際操作教學刷牙 牙周病需三至六個月回診為了讓病人學會刷牙,在牙周治療過程中,何曉涵會請病人拿著潔牙工具,實際在嘴巴裡操作,再根據病人動作和不同的口腔狀況及牙齒排列情形進行教學,不少病人說「都活了這麼多年,現在才真正學會刷牙!」最後何曉涵提醒,牙周病治療結束後,要定期每三到六個月回診追蹤,包含清潔牙結石,以及加強病人口腔清潔狀況,才能讓牙周病控制穩定,降低復發機會。

賴清德出席蔡培慧六師後援會成立 兩台「戰車」支援南投
民主進步黨主席賴清德昨(12)日出席「六師挺蔡培慧後援會成立大會」,並致詞表示,「六師」是專業團體,都是社會進步穩定的力量,也是社會良心,願意在這場補選站出來,讓人非常感動。距離南投立委補選日期愈來愈近,立委蔡易餘也出借兩部宣傳「戰車」,前往支援掃街拜票。賴清德主席昨日下午先和蔡培慧、競選總部主委羅美玲接連至三間宮廟參香祈福,晚間再出席「六師挺蔡培慧後援會成立大會」,包括醫師、牙醫師、中醫師、建築師、會計師、律師都站出來力挺蔡培慧。賴清德親授戰旗表示,「六師相挺、培慧會贏」,希望大家在3月4日投給1號蔡培慧;蔡培慧上台致詞時則忍不住落淚。立委蔡易餘出借兩台宣傳車,到南投支援立委補選候選人蔡培慧。(圖/翻攝自蔡易餘臉書)賴清德致詞說,剛剛蔡培慧流眼淚,她的眼淚有很多意義,一方面是過去對921大地震不捨,南投這麼多鄉親受到災難,包括蔡培慧的家也倒了,她擔任重建基金會執行秘書,站在第一線,負起南投重建的工作,看到這麼多鄉親受苦,她很不捨。而在這個過程中,除了看到她的辛苦外,我們也看到她願意為南投犧牲奉獻和打拚的決心。賴清德表示,南投是台灣的中心點,台灣最高山脈玉山在南投範圍之內,台灣最長的河流濁水溪發源地也是從南投開始,而南投各項物產,也不輸其他任何一個縣市。更重要的是,南投的鄉親也沒有比其他縣市懶,也很樸實、認真、打拚,但南投相較之下,醫療資源、交通建設都輸別人,產業發展也不比其他縣市好。因此,蔡培慧作為南投的女兒,關心南投的發展,自然而然會流下不捨的眼淚。賴清德說,蔡培慧願意放棄大學教授的工作回來南投,從此沒有離開,而她回來南投之後,每天沒日沒夜的拚,上次立委選舉失敗沒有放棄,縣長選舉失敗也不放棄;這次初選她一樣擔起責任,願意再努力、犧牲,嫁給南投,卻沒辦法得到南投鄉親對她的支持與關心,所以蔡培慧也自然而然會流下眼淚,要擦掉蔡培慧的眼淚,不是拿衛生紙給她,是要給她機會、給她選票支持、讓她當選,讓她有辦法在這塊土地為南投打拚,這樣她的眼淚就不會再流。蔡易餘表示,蔡培慧曾與他在立法院共事過,是一位非常認真、優秀的立委,不僅積極推動《農民保險金法案》、《食農教育法》等重大法案,還替南投爭取許多農水路的建設,若由她擔任立委一定能為南投爭取更多的建設與經費,因此當蔡培慧團隊表示想借用戰車,他立刻答應支持兩台車,要一起為南投爭一口氣。

別再天天用漱口水 牙醫點出4傷害!曝正確使用頻率
牙線、牙刷、漱口水是很多人的潔牙三寶,不過牙醫師黃文龍提醒,牙線跟牙刷可以早晚用沒關係,但若求好心切每天用漱口水,反而會導致口腔情況惡化!牙醫師黃文龍在3日於臉書發文分享每天使用漱口水可能引發的4個問題:1. 刺激口腔黏膜:漱口水若有添加酒精成分殺菌,容易刺激口腔黏膜。建議使用不含酒精成分的漱口水比較溫和安全。2. 改變菌叢生態:過度使用漱口水會使口中菌叢不平衡,口腔內細菌的生態系改變後,反而會讓壞菌增生更快。3. 牙齒染色:部分漱口水成分(如:Chlorhexidine)長期使用下可能會造成牙齒、舌頭染色4. 改變味覺:有一些漱口水對味覺比較刺激,特別是含有Chlorhexidine的漱口水,會有令味覺改變的風險。黃文龍也在文末指出,漱口水只是潔牙的輔助,「一般來說一個星期使用1到2次漱口水,且1次在口中停留30秒就已經足夠乾淨囉!」

長期戴口罩導致「下巴後縮」顯老 日本牙醫師揭1方法免費「改善臉型」
隨著新冠疫情已持續3年之久,出門戴口罩如今也成為大眾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對此,日本牙醫師山口和巳則在綜藝節目「カズレーザーと学ぶ」上示警,長期戴口罩會改變我們的呼吸方式,進而對臉部形狀和牙齒排列造成負面影響。據《網易》的報導,山口醫生表示,他在疫情期間觀察到很多前來矯正牙齒的病患,特別是還處在發育階段的小朋友,其實並不是牙齒天生就長得不整齊,而是因為疫情期間長期戴口罩改變了呼吸方式,進而對臉形和牙齒排列帶來負面影響。山口醫生還在節目中展示了病患矯正呼吸方式前後的臉型差異,只見照片中的小朋友只是單純將嘴巴呼吸的習慣改回用鼻子呼吸,短短7個月就大幅改善下巴後縮與暴牙的問題,這讓節目來賓不敢置信的表示:簡直是修圖。照片中的小朋友只是單純將嘴巴呼吸的習慣改回用鼻子呼吸,短短7個月就大幅改善下巴後縮與暴牙的問題。(圖/翻攝自《網易》)山口醫生指出,關鍵就在於用嘴巴呼吸還是用鼻子呼吸!「對未滿12歲,還在發育期的小朋友來說,變化會相當大。」山口醫生進一步解釋,用鼻子呼吸會讓鼻腔周遭持續受力,加上舌頭自然頂住上顎,鼻子附近的肌肉和骨頭就會變得緊實。反觀如果用嘴巴呼吸,就會導致上顎骨和附近的肌肉向下塌陷。山口醫生也點出長期戴口罩的問題:「因為戴口罩比較難用鼻子吸氣,因此很多小朋友就會自然用嘴巴呼吸。這種情況有可能導致臉部塌陷,讓你看起來特別老!」用鼻子呼吸會讓鼻腔周遭持續受力,加上舌頭自然頂住上顎,鼻子附近的肌肉和骨頭就會變得緊實。(圖/翻攝自《網易》)山口醫生也提醒,不論是小朋友還是大人,都應該留意自己是不是不小心習慣用嘴巴呼吸了,如果發現要趕緊矯正用鼻子呼吸,「只要時時注意自己有沒有用鼻子呼吸,久而久之大腦和肌肉就會習慣了。」至於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習慣用嘴巴呼吸呢,醫生則要求來賓先閉上嘴巴,並用鼻子深呼吸3次後,馬上檢查自己的舌頭在哪個位置,如果舌尖頂著上顎,代表平常習慣用鼻子呼吸,如果舌頭前端沒有頂著上顎,就代表平常習慣用嘴巴呼吸!山口醫生解釋,這是因為人一旦習慣用嘴巴呼吸,舌頭頂著上顎就會很礙事,所以舌頭不自覺就會下移。

一天3患者因「這水果」來就診 醫認證「牙齒終結者」:早有預兆
許多食物其實都隱藏著巨大的傷牙風險,一不小心可能就造成牙齒崩裂,新北市牙醫師公會理事、台灣牙醫植體醫學會理事林子盟就透露,昨天有3名患者因吃芭樂導致牙裂前來就診,他也透露有3樣食物容易導致牙齒崩裂。林子盟在臉書「林子盟 Lin Tzumeng」發文,一名女孩前來就診稱自己只是輕輕咬了一下芭樂,他回應「妳是今天第3個,因為吃芭樂牙裂,來找我作陶瓷嵌體的患者。」並表示「芭樂真的是牙齒終結者(認證蓋章)」。該名女患者相當疑惑,認為先前完全沒有任何預兆,林子盟則回答「有啊。上次有建議,已經有裂痕,要認真處理囉。」對方則無奈表示「我以為….沒有那麼嚴重,沒想到這麼突然就…」,這也讓林子盟笑說「妳不覺得這個對話,和 分手前的情侶 對話很像嗎?」並表示「沒有什麽是突然發生的」,其實牙齒在出現問題前,就會有些預兆跑出來。先前牙醫師王巍穆也曾在臉書「老穆牙醫/王巍穆牙醫師」PO出燒鴨便當的照片,他表示毫不起眼的燒鴨、雞肉便當,裡面卻藏著可怕陷阱,「像這種剁切過的雞鴨,常有碎骨頭埋在飯裡面,一不小心用力咬下去,不管真牙假牙,輕則發麻,重則斷裂」,嚴重將會面臨拔牙、植牙的命運。

伴讀天使2/年供500名弱勢兒學餐費 熱血老牙醫盼擦亮後山未來
根據衛福部統計,我國經濟弱勢兒至少超過20萬人,其中又以台東、花蓮比例最高,「新希望基金會」看見東部偏鄉困境,自2006年起在台東設立基地推動「東光計畫」,無償提供中低收入戶、單親、隔代教養家庭中的孩子就學、就養服務,甚至資助他們交通費、學費、餐費等,同時開設課後輔導班,盼能擦亮後山孩子的未來。「當時會到台東,是因為基金會創辦董事長張茂松牧師看到後山的孩子有需求,所以我們一開始先試辦一個點,原本預計實施2、3年,但我們後來發現,一旦我們走了,孩子的幫助就停了,那孩子們未來該怎麼辦?所以基金會才會堅持延續這個計畫。」新希望基金會董事長戴建隆說。本刊調查,新希望基金會的「東光計畫」,自2006年發起至今,在資金不足的狀況下仍篳路藍縷地走到現在,如今在台東縣7個鄉鎮市共有20個據點,每年幫助超過500名台東地區小學到高中的學童,資助學費、交通月票、晚餐費及運動鞋等,並開設課後陪讀班、生命成長營會等。現在就讀於台東大學幼兒教育系的女大生「唐寧」,因為小時候父母離異,而父親也因為犯罪入獄,母親另組家庭,她被原生家庭拋下,和哥哥相依為命居住在台東尚武部落的外婆家。 「外婆是在種菜的,小時候我下課之後,就在社區附近遊蕩,當時沒有人可以教我功課,是教會將我從社區帶回去,鼓勵我參加課後的陪讀班。」唐寧回想起當時的經過,至今仍然相當感恩。「小時候,我曾經因為想念爸爸媽媽,還一度割腕輕生。」在陪讀班老師的陪伴下,唐寧擺脫原生家庭帶給她的陰影,同時課業也逐漸有所起色,唐寧漸漸對學習產生興趣,最後考上臺東女中,畢業後又順利考取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系,未來也將成為教育界的新血。來自台東的唐寧,從小父母就不在身邊,所以生活行為有些偏差,但在教會的協助下重拾書本,最後考上大學。(圖/新希望基金會提供)除了陪讀之外,基金會還規劃「東光夢想之旅」,因個別孩子的潛能、興趣不同,帶學童們走出台東,看看山外的世界,並安排孩子到有興趣的職業工作場合參訪,許多被計畫協助的孩子考上國立大學,有人已成為優秀法官助理、醫生、護士、舞者等,大展長才。「我們希望提升孩子們的競爭力,好還要更好,小太陽、東光計畫施行10多年,我們看到在計畫中的孩子們成績顯著成長,就算從計畫中畢業了,他們也時常回來教會,看到每個人發展都不錯,這一切都值得了。」戴建隆說。新希望基金會董事長戴建隆表示,未來希望基金會對於弱勢的服務可以拓展的更深更廣。(圖/黃鵬杰攝)戴建隆已經70歲高齡,目前仍是執業的牙醫師,他從28歲、新希望基金會還沒創立時,即開始走遍泰緬、馬來西亞、台灣山地偏鄉從事義診服務,因為和基金會創始董事長張茂松牧師是老朋友,後來還接下董事長一職。談起基金會未來走向,戴建隆引用德雷莎修女所說,「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這是新希望基金會創立宗旨,除了維持原本的服務外,未來也會加深加廣,從1991年只有戴建隆、張茂松的草創時期,基金會一路走來已逾32年,如今就如2人盼望,點滴的愛心已然成為江河。

喝「1湯品」好處多多!醫曝「熱量超低」:還能減肥、防癌
冷颼颼的天氣,不少人都會想喝碗熱湯來暖暖身子,牙醫師劉馥萱就分享了喝味噌湯的四大好處,不僅熱量低,內含的益生菌可以促進腸胃蠕動,還能夠降低膽固醇、預防癌症,好處多多。牙醫師劉馥萱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指出,由於台灣曾受到日本統治,而現在許多店家都會販售的味噌湯,就是從日本傳進的美食,且喝味噌湯還有4大好處,包括減肥排毒、降膽固醇、預防癌症、改善女性更年期症狀。1.減肥排毒 :以市面上常見味噌湯碗為例,多數味噌湯的熱量皆不超過100卡,因此在攝取蛋白質、澱粉這類熱量較高的食物之前飲用味噌湯,能增加飽足感減少進食。味噌含有一種叫做「米麴菌」的益生菌,研究證實這類益生菌能促進腸胃蠕動,改善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並且緩解腸道的消化症狀。2.降膽固醇 :黃豆所含有的皂素、不飽和脂肪酸與磷脂質,能降低低密度膽固醇、增加高密度膽固醇,對於預防高血脂、動脈粥狀硬化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有許多幫助。3.改善女性荷爾蒙 :黃豆製品如味噌、豆腐、豆漿等食物皆含有大豆異黃酮,可幫助身體產生雌激素,改善女性更年期缺乏荷爾蒙所出現的問題,如熱潮紅、盜汗、心悸、頭痛與情緒不穩等。4.預防癌症:黃豆發酵後的味噌所含有的類黃酮,具有高度抗氧化能力,可避免發炎反應及細胞基因突變,進一步達到預防癌症的效果。牙醫師劉馥萱就分享了喝味噌湯的四大好處。(圖/翻攝臉書)

護波波牙醫稱女牙醫只算0.8人 本土小牙醫聯盟批性別歧視
對於日前有牙醫師為護航「波波牙醫」,指稱台灣的女性牙醫只能算0.8個人力,以此凸顯台灣牙醫人數比例尚未飽和,「本土小牙醫聯盟」今(23)日發文抗議性別歧視的言論,並指出公平正義是非善惡是台灣人堅持的普世價值,台灣高教體制的公平與正義不容破壞,呼籲在國外就讀牙醫科系的學生如果真想要在台灣當醫生,就請尊重台灣的體制與台灣的規定。小牙醫聯盟今天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台灣的女牙醫一週上班6天、工作12診以上的比比皆是,現在男醫師同樣也會請育嬰假,還有參與更多家庭事務,性平觀念早已普及化,但有護航「波波牙醫」的醫師竟在媒體上宣稱台灣的女性醫師工作產能比男性低,根本就是性別歧視。小牙醫聯盟指出,醫師人力評估有國際常用的參考依據和通用指標,是一門科學,2020年國家衛生研究院的人力報告已指出牙醫人力過剩的危險,台灣目前的醫病比為1比1438,遠低於國際公衛的理想標準1比2000,衛福部也早有評估和相關數據,並公告國內每年培訓的近420位牙醫人力足夠應付甚至超過國人照護需要,因此未來會適度降低國外牙醫學系畢業生實習名額。況且國內出生率下降、人口已經呈現負成長,在台灣牙醫師成長率遠大於出生率的情況下,未來醫師過剩現象將會更趨嚴重。「馮茂倉醫師大膽斷言:台灣5到10年後恐鬧牙醫荒,並無科學的根據或研究支持。若果真如此,到時有人力需要的話再開放即可,何須急於現在開放?」小牙醫聯盟表示,若未來台灣真有牙醫荒,也應該是由教育部總量規劃,公正公平地經由學測考試入學方式,以增加國內牙醫系招生名額的方式解決,而不是增加引進波波牙醫學生,畢竟,台灣並不是醫療落後的地區。「想在台灣當牙醫,為什麼不在台灣唸牙醫系?」台大牙醫中區校友會會長暨本土小牙醫聯盟召集人黃映綺質疑,引發爭議的外國牙醫科系學生不會波蘭語、西班牙語,卻去波蘭、西班牙學牙醫,而且到波蘭和西班牙學醫,讀的卻是英語專班,既然想讀英語班,卻又不去美國或英國,懷疑是因為入學太容易,所以才要到波蘭、西班牙拿學歷,讓「波波管道」已經成為「無法考取國內醫學院」但是「具經濟能力出國」的人在台灣當醫師和牙醫師的捷徑和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