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盜賣「刺針飛彈發射筒」給黑幫 海陸66旅2軍士官遭收押禁見
國軍向美國採購的機敏武器「刺針飛彈」爆出發射筒流進黑幫。檢方昨(23日)拘提汪姓上尉情報官、曹姓士官長、邱姓及王姓士官,以及譚姓志願役上兵等5人,其中譚員今天清晨以10萬交保;汪員、曹員、邱員及王員被聲請羈押。桃園地院今晚裁定汪員、王員收押禁見,邱員具保10萬,曹員無保釋回。檢警今年3月在桃園龜山區破獲地下兵工廠,驚見黑幫疑持有國軍的穿甲彈空殼2發、煙霧彈1顆、刺針飛彈發射筒、手榴彈訓練彈、1萬4千餘發子彈、抗彈板、防毒面具等裝配備,另有10餘個放置國軍械彈之鐵盒、木箱,並有醒目品項和批號,引發國防部、法務部高度重視,溯源追查發現海軍陸戰隊66旅5軍士官兵涉嫌盜賣軍品。此外,刺針飛彈組成相當複雜,除發射筒外,另有腳架、導引、電池等模組,無法僅靠發射筒射出彈藥,因此黑幫是在不清楚此情況下取得發射筒,或是原本就打算取得其他模組,仍有待檢調釐清。

軍士官盜賣刺針飛彈發射筒給黑道 專業網友:買了也沒用
桃園地檢署日前破獲一處黑幫軍火庫時,從中發現大量現役軍品,甚至還包含低空防空武器刺針飛彈發射筒。之後循線追查,發現是陸戰隊66旅1名士官、3名士兵涉嫌盜賣軍品給黑道。而消息曝光後,有專業的網友表示「買了也沒用,基本就是個裝飾品」。網友wind200625在PTT八卦板發文,內容中表示自己過去曾任刺針飛彈的鑑測官,所以對這個武器相當了解。wind200625解釋,目前美國銷售台灣的雙聯庄飛彈系統中,是需要扶仰托架提控瞄準能力跟氬氣冷卻,整體來講非常大的一台。如果真的照新聞來講,遭盜賣的是刺針飛彈「發射筒」的話,實際上並沒有任何武器的能力,就只是裝在扶仰托架的筒子,用來連結電控系統的氬氣接口「基本這就是個裝飾品」。wind200625也提到,在國軍年度例行的神弓操演後,刺針飛彈發射筒就會因為實操演習的關係大量報廢。過往都是由美國清點完畢後,將發射筒轉交給聯勤兵工廠進行拆解。更早的時候美國甚至還會回收,但由於目前僅剩下台灣在使用這種舊款的飛彈筒,所以連美國都不收了。wind200625推測,新聞中所提的刺針飛彈發射筒,有可能就是在國軍神弓操演後的產物,然後被有心人士偷運出來賣給不懂狀況的黑道「畢竟黑道也不會真的用來射」。wind200625也表示,美國賣一枚刺針飛彈的售價是1百多萬元,如果轉賣給黑道的售價相同的話,相信黑道也不會有花大錢試射的想法。也因為如此,wind200625認為,目前應該不用擔心有現役軍武外流的問題,但是他認為,從這件事情來看,國軍的裝備回收程序倒是出現很大的問題。

「刺針飛彈發射筒」竟外流到黑幫軍火庫! 陸戰66旅4軍士官爆重大軍品盜賣
海軍陸戰隊66旅4名軍士官近日被查出,疑盜賣國軍最先進的「刺針飛彈發射筒」,並外流到黑幫軍火庫,引發國防部震撼!對此,桃園地檢署指揮桃園市調站及國防部軍事安全處昨(23日)深夜兵分三路,拘提1名上尉及3名士官到案,相關嫌疑人仍在漏夜偵訊當中,不排除還有其餘人員涉案。據《中時新聞網》的獨家報導,檢調日前破獲一處黑幫軍火庫時,赫然發現有防毒面具及國軍最先進的低空防空武器刺針飛彈的發射筒,引發國防部極度震驚,立刻配合檢調配合清查偵辦。透過溯源及清查批號,發現該批軍品疑似從龜山陸戰隊66旅流出。桃園地檢指揮桃園市調站、國防部保防安全處等大批人員,昨深夜直搗龜山陸戰66旅防空砲兵營搜索,後續追出1名上尉情報官、1名士官長及2名中士涉有重嫌,並拘提4名軍士官帶回偵辦,全案仍在持續調查中,不排除有更多官兵涉入,正由檢調釐清。號稱國軍最精銳,負責守備大台北中樞的陸戰隊66旅,日前才驚爆有名已婚砲兵營長大搞婚外情,不但把女網友肚子搞大,還逼對方墮胎,最後慘遭記2大過汰除,如今又爆出如此重大的軍品盜賣事件,海軍陸戰隊內部似乎已問題叢生。

吳季穎打假球簽賭案外案 變賣名錶檢方證實:與他無關
SBL超級籃球聯賽的前球員吳季穎,涉嫌在上季賽事打假球並簽賭等風波,昨(18)日到地檢署應訊接受調查,被認為有詐欺、賭博罪以及違反運動彩券發行條例等3罪,另外在先前報導還有指出他去變賣名錶的狀況,他一開始就否認這樣的消息,檢方調查也證實他沒有說謊,並未偷竊或盜賣名錶,而是友人拿去賣的。吳季穎(左)否認打假球,但承認有玩地下運彩。(圖/籃協提供)吳季穎接受調查後,透露自己並非如外界所說住豪宅,而是在景美夜市旁租套房,另外名車是否是販售手錶後所買,他則沒有交代。但檢方釐清並非由他去販賣名錶,監視畫面可以看出,他是陪同友人去賣錶,並非他拿著錶去賣,全案和竊盜案無關。另外18日晚間以25萬元交保,他早已準備好現金,並非由友人幫忙辦保,也讓檢方感到意外。至於打假球一事他也否認,表示自己只是有玩地下運彩,籃球運動並非可以靠一人之力決定輸贏的比賽。

深不可測?! 盤根錯結的鏡傳媒股權結構 媒體公器私用NCC裝聾
2020年11月18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以某新聞台多次違規、內部控制機制失靈以及持有人嚴重干預新聞製作等問題,7名委員一致決定駁回申請、不予更換執照。這一決定在臺灣社會引發軒然大波,使臺灣在解嚴後最為自豪的新聞自由受到質疑,媒體界也充斥著各種爭議。與執政當局立場常常不合的TVBS新聞台是否也會受到NCC嚴格審查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然而,到了2023年6月28日,NCC委員以4:0的投票通過有條件審查,針對多次曝出賄賂前NCC官員、公司帳目不清、董事頻繁更替,以及在海外設立分公司自肥等眾多爭議和疑點的「鏡電視」上架中嘉、凱擘、台固等32個有線電視系統86個頻道案件。NCC的審查標準不僅讓外界摸不透頭腦,還引發了打壓和為特定媒體維權的疑慮,這有損NCC履行公開、公平審查職責的義務。在NCC審查「鏡電視」上架86頻道的「第999次委員會議紀錄」中,明確詳細列出了「鏡電視」需要遵守的12項負擔事項,包括「股權分散、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企業永續經營更重於獲利、多元且獨特專業且深度、嚴格的自律與制播準則、新聞不帶私益或個人目的、重視人才培養與專業、重視社會對話與收視聽眾申訴、重視法遵並落實經營計畫」等九大理念,以及「應落實其所訂定之編輯室公約,並確保該頻道節目(含新聞)制播不受政府、政黨、企業、廣告商、股東或經營團隊等任何人不當干預。」然而,剛剛上線不到3個月的「鏡電視」似乎成為特定人士的工具。今年8月19日,「鏡電視」新聞頻道在「鏡看現場」節目中,直接邀請了《鏡週刊》資深記者林俊宏進行長達19分鐘的專題報導,內容完全引用了《鏡週刊》8月8日有關國內生技企業三顧公司副董事長陳宗基一系列獨創性的虛構報導,包括「國發基金投資虧損、盜賣技術給中國危及國安、偷名醫報告申請補助、公司當後宮,甚至引發2個女人爭鋒吃醋」等。此舉明確顯示,《鏡週刊》的發行人、精鏡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裴偉直接介入「鏡電視」的經營和節目製作,違反了要求的負擔事項,而且濫用了新聞媒體作為第四權力,損害了廣大觀眾的視聽品質。此外,「鏡電視」的董事長鄭優在2023年6月19日曾接受前總統陳水扁主持的廣播節目專訪,表示「鏡電視」不會變成八卦電視臺,但現在卻自相矛盾。至於為什麼「鏡電視」成為特定人士的打手?透過調查,發現現任「鏡電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優同時兼任新加坡RMT集團在台設立的博醫能能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而博醫能能生技是同一集團旗下的超基因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東(持股73%),並派任林書弘(石原智博)擔任超基因生技的董事長。超基因生技在2023年8月11日公告的董事監事改選名單中,可以看到包括前中研院副院長王惠鈞(2021年由蔡英文總統親自頒發總統科學獎)、前高雄市衛生局長與前衛福部政次何啟功、前臺南市副市長與前中油董座戴謙、前科技部長楊弘敦等人,使黨政、媒體和財團三方匯聚成不可忽視的利益糾結。林書弘(石原智博)本人以「原石國際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擔任「鏡視界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一職,而原石國際投資的董事長又剛好是鄭優。鏡傳媒和RMT集團旗下相關公司之間相互持股、擔任董事長和董事的關係密切,錯綜複雜。圖為林書弘(石原智博)。(報系照片)此外,「林書弘(石原智博)」亦為2021年曾遭國民黨立委林思銘所爆料,在新南向政策中穿梭的神秘買辦石原智惠,更疑似擁有台灣與日本雙重國籍,與「林書弘、林宏璟、石原智惠、石原智博」4個名字,而林書弘(石原智博)本人與RMT集團相關對外資訊相當有限,種種皆令外界霧裡看花,鄭優亦於中華電信董事長任內,與石原智惠往來密切,讓中華電信新加坡子公司與石原智惠持有之Infinity IntelligencePte .Ltd. 簽訂印尼發展通訊事業的合資協議,鄭優更曾擔任Infinity之顧問,是否因此讓鄭優自中華電信董事長退休後,得以擔任博醫能生技、原石投資,以及鏡電視董事長?至今仍不見林書弘(石原智博)本人對外公開說明。超基因生技自2022年底以來,與三顧公司發生一系列爭議,包括前董事長楊智惠疑似攜帶公司經營機密,以及三顧與日本合作生物技術公司CellSeed的專利技術跳槽至超基因生技,跟隨楊智惠一同跳槽的兩名離職員工,疑似受到指使,反咬三顧副董事長陳宗基,以及子公司樂迦再生科技董事長何弘能背信(對何弘能訴訟後來主動撤告),調查局臺北市調查處和士林地方檢察署都已展開調查。然而,《鏡週刊》和「鏡電視」在此期間以不符合比例原則的大篇幅虛假報導,攻擊三顧公司和副董事長陳宗基,打著新聞自由和維護社會公義的旗號,替特定人士和特定立場行事,已經讓外界難以交代其審查的公平性,特別是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已於2023年5月10日宣判,撤銷了NCC對某新聞台的「不予更換執照」的處分,呼籲NCC應儘早出面處理,還給臺灣自由和公正的媒體環境。(本文不代表本刊立塲)(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赴日旅遊爆抓幼蟬!中國大媽「裝滿寶特瓶」嗨喊:炸來吃特別香
日本警方6月才剛逮獲大陸旅客疑似為了走私盜賣,竟在當地海灘抓捕多達683隻寄居蟹,沒想到如今又傳出大陸遊客在日本「狂抓幼蟬」炸來吃,各種亂象讓日本當局超頭痛,紛紛在公園立起告示牌,警告民眾「請不要在公園內抓蟬的幼蟲等生物食用」。綜合日媒報導,近日一名來自山東的大媽遊客帶著孩子夜遊日本公園,拍片分享公園裡四處都是蟬,讓她興奮直呼「只有在做夢的時候才會出現這樣的場景」,甚至聲稱炸來吃特別香。該名大媽在影片中透露,自己跟孩子才在公園抓了20分鐘,幼蟬已經快要裝滿2個寶特瓶,讓她愉悅喊道「來到日本後,發現遍地都是截流龜(大陸用語指蟬)是什麼心情啊」。事實上,蟬又被大陸老饕視為「唐僧肉」,據傳具有滋陰補陽、延年益壽等功效,近10年內蟬的價格更是翻漲了2倍,也難怪在日本會掀起大陸遊客爆抓幼蟬的亂象,嚴重影響當地居民,隨著大陸解除赴日團體旅遊禁令,恐怕捕蟬潮又將再度席捲日本。

快訊/馬祖岸巡總隊參謀主任「私吞國軍罐頭」盜賣牟利!涉案5軍士官遭起訴
馬祖岸巡總隊參謀主任林佑柏去年涉嫌侵占國軍伙食罐頭,甚至轉賣罐頭至台灣本島從中獲利,林佑柏、曾姓少校後勤官及張姓女上士等3人因涉犯《貪污治罪條例》侵占公有財物罪遭羈押禁見。經士林地檢署偵查後,今(18日)起訴5名軍士官,下午將召開接押庭,由法官裁定是否繼續羈押。

徵兵中心「收賄幫閃兵役」慘了 澤倫斯基怒解職所有官員…轉交他們接手
烏克蘭遭俄羅斯入侵引發全國上下同仇敵愾,但戰前的貪腐陋習並沒有隨戰爭結束。烏國總統澤倫斯基11日便因徵兵中心爆發貪腐收賄,宣布「解除所有地區」的徵兵中心官員職務,並將徵兵工作交由有作戰經驗者負責。綜合外媒報導,烏國軍方在前國防部副部長沙波瓦洛夫(Viacheslav Shapovalov)涉貪下台後,於進行的再調查發現徵兵中心存在濫權、非法斂財等情事,導致部分18歲以上60歲以下具戰鬥能力、被禁止離境的烏國男性,得以離開烏克蘭躲避徵兵。澤倫斯基在宣布經與部會討論,決定解除所有地區徵兵中心官員職務同時,嚴批貪腐削弱了對國家機關信心,並由具戰鬥經驗人士接手徵兵中心工作,因為唯有「清楚戰爭本質」的人,才不會抱持輕佻態度做徵兵工作與發生收受賄賂的叛國罪行為。烏克蘭2021年遭國際透明組織認定貪腐指數高局歐洲第2,僅次於俄羅斯。澤倫斯基自戰爭以來雖開除包含軍方、情報部門在內等多名重要部門官員,但政府貪腐事件仍時有所聞。至於貪腐歐洲第一的俄國,則發生總統發言人兒子向媒體放話「我有後門不被徵召」、數十萬件士兵裝備遭盜賣,最近還發生廠商交出「水罐頭」給前線士兵事件。

「幹口罩」中校下場超慘 盜賣3箱賺8千「撤職判刑6.5年」
在疫情期間,台灣曾一度成立口罩國家隊,由政府統一委託生產、配發廠商所生產的口罩。但其中台北市後備指揮部中校科長李志交則藉監督之便,指示上士張政陽拿走3箱900片口罩,並銷售其中600片口罩獲利8千元。目前李志交、張政陽除遭撤職外,李志交還被判刑6年6個月定讞,而張政陽則被判刑1年8個月、緩刑3年。根據媒體報導指出,2020年2月,中校科長李志交奉命前往廣鉞淂公司督導口罩生產,但卻私下指示上士張政陽載運口罩做私用。整起事件先是被一名沈姓士官撞見後,沈姓士官就向上級檢舉。雖然沈姓士官曾撞見張政陽載運口罩的事情,但李志交仍然沒有收斂,甚至還致電向軍中有人表示「那些口罩我們把它封起來,他應該是沒有證據。」、「那個士官長他應該是想要好處。」、「就是我那天偷偷運,被他發現可疑,但是他沒有抓到我們有拿出去」等語,沒想到這些電話內容,被負責監聽的調查人員聽的一清二楚。在法院審理期間,李志交雖然辯稱口罩並非是廣鉞淂公司生產,是從他處所尋得的,但張政陽向法院坦承,表示李志交以「進貢長官」為由,要他連續2日開車前往工廠載運口罩,而自己則分得200個口罩。近期整起案件判決出爐,李志交被依侵占非公用私有財物罪,遭判刑6年6個月,張政陽則被判刑1年8個月、緩刑3年。

最貪內幕1/3.6億毒品盜賣案竟這樣破獲 緝毒英雄認罪、長官慘了
有「緝毒英雄」之稱的前調查局航基站調查官詹孟霖不慎搞丟6.5公斤毒品,想用偽造公文方式曚混過關,不料東窗事發,卻意外讓檢調破獲最貪調查官徐宿良勾結幫派分子盜賣3.6億元毒品案。詹孟霖從檢方偵辦期間就懺悔認罪偽造公文,希望能有改過自新機會,經檢方同意,日前獲桃園地院輕判1年6月、緩刑3年。相較於詹孟霖,檢方認為當時他的長官、前航基站副主任林聖智知情不報、協助隱瞞,事後不願認錯,未來判決結果令人擔心。調查局專案報告指出,財政部關務署台北關航基站2019年3月9日寄來密函,透露截獲從美國寄來的6.5公斤毒品郵包,調查局採樣驗出為含有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交由詹孟霖承辦,經郵局協助投遞,想釣出收件人,不料沒人認領,案情陷入膠著,桃園地檢署半年內兩度函詢航基站辦案進度,都沒下落,同年11月乾脆直接打電話給詹孟霖,要他以公文回覆,詹孟霖和同事開始翻箱倒櫃找毒品郵包,卻遍尋不著。調查官詹孟霖曾連續2年破獲毒品量占全局1/2以上,被稱為緝毒英雄,不料遺失毒品遭法辦。(圖/報系資料照)詹孟霖事後聲稱,當時有向緝毒組長徐宿良等長官口頭報告。但徐宿良、林聖智擔心被追究責任,未向上陳報。共同商議以毒品送驗理由應付檢察官的催辦,同年11月間,詹孟霖兩度偽造送驗公文,還用修正帶更改日期,意圖曚混過關。一年後,終於紙包不住火,桃檢得知6.5公斤毒品郵包不見了,緊急指派檢察官和北機站偵辦,北機站意外查出徐宿良、李翠萍夫婦、及李的弟弟李智超等人,銀行存款竟然高達1億又123萬1361元,深入追查後,發現徐宿良從2012年11月起,透過線民竹聯幫成員楊正祥等人盜賣查獲的3萬顆一粒眠,及調包92公斤、142公斤的愷他命後轉賣,案情曝光、震驚全國。徐宿良、詹孟霖,林聖智等人遭檢方起訴。神奇的是,消失3年的6.5公斤毒品郵包,2022年9月突然在航基站地下室鐵櫃中發現。調查局指出,6.5公斤毒品郵包是被另一批1000多公斤的桶裝毒品原料擋住,所以先前多次清查才都沒有發現,不過整起案件依舊疑點重重。徐宿良監守自盜毒品、個人獲利1.6億元被捕,2022年底以100萬元交保,並以電子設備監控。(圖/報系資料照)詹孟霖在桃園地院出庭時表示,當時以為6.5公斤毒品很快就會找到,才回覆毒品送驗中,坦承此事自己保管公物不確實、及對公文書製作不嚴謹所致,被記1大過處分及調職後,工作態度已有調整,對於刑責部分會坦然接受,他的律師則希望法官能予以自新機會,讓詹能留在調查局繼續工作。至於林聖智則在檢方歷次訊問時一再卸責,檢察官痛批他毫無悔意,案發時為維護職位隱瞞毒品郵包下落不明,錯失查找、保全扣案證物的最佳時機,後來林升任航調處國安科長時,也不向接任他的副主任職位同事透露,建議法院從重量刑,不給讓他緩刑。法院審理期間,林聖智還主張合議庭迴避,理由是隔離訊問證人時,法庭不應關門,已違反審判公開原則,不過遭到駁回。根據《公務人員任用法》第28條規定,公務員判緩刑確定,不會喪失公務員資格。資深法官指出,詹爭取緩刑應該是希望不要喪失調查官資格,但林則是選擇直接爭取無罪,至於最後結果是否能如願,恐怕存在不小風險。

最貪內幕2/「囚徒困境」讓調查官拚了 徐宿良案魔咒延燒不盡
榮獲74屆奧斯卡4項大獎的「美麗境界」影片,描寫患有思覺失調症的數學家約翰.納許傳奇的一生,感動了不少人。約翰.納許因「賽局理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賽局理論中最有名的應用案例是「囚犯困境」,研究被告應否認罪才能在法院判決獲得最大利益,類似場景竟出現在最貪調查官徐宿良盜賣毒品案的「案前案」,也就是徐宿良昔日航調站同事詹孟霖和林聖智,因為遺失6.5公斤毒品衍生的偽造公文案。所謂「賽局理論」,最初是研究橋牌等博弈遊戲的學問,也被翻譯作「博弈論」,被應再在經濟學和企業管理上,提供決策者分析敵我間的「資訊」與「預期」,以對手的反應為前提,判斷如何做出最佳決策。如應用在司法的刑事追訴上,就成為應否認罪的「囚徒困境」理論。經典的案例是:警察抓到兩名嫌犯並隔離審訊,其中一人如果認罪、另一人拒絕承認,自己有機會無罪釋放,對方則重判30年;如果兩人都坦白,則各判 15年(用坦承換取較短刑期)。兩人都不承認罪刑,則各判1年(因為犯罪證據不夠明確)。如果把「囚徒困境」套在前航基站調查官詹孟霖和林聖智的偽造公文案,就變成認罪能否獲得輕判的問題。資深司法官觀察,詹、林兩人的訴訟策略南轅北轍,詹從檢方偵辦期間就認罪,但林則始終認為自己沒錯,結果是詹已獲檢方首肯認罪協商,並獲法院輕判,至於林除了不認錯,還向法院聲請法官迴避,按照「囚徒困境」理論,未來判決可能對林不樂觀。不過也有檢察官表示,「囚徒困境」畢竟只是經濟學上的理論,判決沒出爐前,很難判斷結果。調查局航基站前組長徐宿良盜賣3.6億元毒品,又發生數起調查官弊案,被稱為「徐宿良魔咒」。(圖/翻攝Google Map)徐宿良盜賣毒品案不只與「囚徒困境」理論有關係,甚至還有辦案魔咒,部分與案情有牽扯的調查官竟因此「惹禍上身」。其中一位是偵辦過本案的北機站蔡姓調查官涉嫌在網路購買槍彈,還有一位航基站吳姓調查官涉嫌濫用內部網路偷查個資,兩人皆遭查獲。前北機站蔡姓調查官辦過徐宿良盜賣毒品案,曾被視為明日之星,卻以比特幣約15萬台幣,利用暗網從美國購買1把克拉克制式手槍、2副制式彈匣、1副特製彈匣、1支消音器,以及子彈50發,賣家將槍彈夾藏在黑膠唱片機,從美國紐約州寄回台灣時,遭美國海關攔截查獲。雖然他辯稱是精進辦案能力,破解犯罪模式,但檢察官不採信,依法將他起訴,還建請法院從重量刑,而調查局也將他記兩大過免職。另一位偷查個資的吳姓調查官,當初是徐宿良在航基站的同事,吳姓調查官的林姓友人因車禍肇事,委託他查對方個資,吳在辦公室登入內部網站的法眼、天網系統,取得對方個資及前科紀錄,還問熟識的員警如何在車禍案件舉證,希望有助於友人打官司,沒想到檢調為追查徐宿良案,意外查出吳姓調查官濫查民眾個資,基隆地檢署考量他有悔意,予以緩起訴。

哈佛醫學院爆賣遺體 FBI查驚見男子家中「藏40顆頭顱」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爆發遺體竊盜、販運醜聞,而聯邦調查局(FBI)循線調查器官黑市時,在肯塔基州的一名男子家中查獲40多顆頭骨,沒想到這名男子被人贓俱獲的同時竟向警方表示「這些都是自己的朋友」。根據多家美媒報導,美國聯邦檢察官在6月時起訴哈佛醫學院太平間55歲經理羅吉(Cedric Lodge)和63歲妻子丹妮絲(Denise Lodge),這對夫妻被控在2018至2023年間,盜賣死者捐贈給哈佛醫學院作為研究、教學的遺體及器官。如今FBI擴大搜查,據《CNN》報導,來自肯塔基州的男子諾特(James Nott)被FBI從他家中搜出人類骨骸,光是頭骨就有40顆,當詢問是否有其他人在家時,諾特警表示「只有我死去的朋友」。根據起訴書內容,諾特家中的骨骸有的用布包裹著,有的直接放在他睡覺的床上,除了頭骨之外,還發現了脊髓、股骨、髖骨和一個哈佛醫學院的書包,還有包含AK-47步槍在內等多種武器。起訴書也指出,諾特雖然還未被指控和人體遺骨有關的罪刑,但由於他在2011年犯有「持有未經登記的破壞性裝置」的聯邦重罪,所以這次在家中搜出多項武器後,他面臨違反槍支管制法規的罪名,法院已裁定不可保釋,將於8月4日進行提審。肯塔基州的男子家中藏有大量從哈佛大學醫學院盜竊販售的人類骸骨。(圖/翻攝自推特)

沖繩海灘「爽抓683隻寄居蟹」!陸夫妻遭逮喊:打算煮來吃
大陸一對夫妻日前在日本沖繩遊玩時,竟攜帶多個飼育箱,在當地海灘抓捕多達683隻寄居蟹,並聲稱是為了食用,由於寄居蟹被日本列為「自然紀念物」嚴禁捕捉,最後2人也遭警方逮捕。綜合日媒報導,沖繩那霸警方14日獲報,一對大陸籍男女在地下停車場行徑鬼祟,到場才發現2人正在搬運飼育箱,而箱子內竟裝滿683隻寄居蟹,準備開車運走,警方隨即依違反《文化遺產保護法》,將曹姓男子(39歲)與趙姓女子(36歲)雙雙逮捕。對此,夫妻倆聲稱,抓捕寄居蟹是打算烹煮食用,完全不知道已經觸法,不過可疑的是,2人還自備多個飼育箱,不排除意圖走私盜賣。事實上,2犯嫌所捕獲的大多為日本特有種「紫陸寄居蟹」(Coenobita purpureus),日本政府已於1970年將此種寄居蟹列為「國家指定天然紀念物」,未經許可不得隨意抓捕,至於詳細情況仍待警方進一步調查釐清。

哈佛醫學院爆賣遺體 太平間經理讓買家「親自挑選」各器官價碼曝光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爆發遺體竊盜、販運醜聞,一對在醫學院停屍間工作的夫妻,自2018年起涉嫌對外販售原本捐做醫學研究用途的人體器官,甚至讓買家直接到停屍間挑選,而這些器官的販售價格,如一顆頭顱僅1000美元(約台幣3.1萬元),而一顆大腦僅要200美元(約台幣6200元)。哈佛醫學院太平間經理羅吉夫婦被控盜賣捐贈給醫學院進行研究、解剖的遺體與器官。(圖/翻攝自推特) 根據《美聯社》、《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和《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波士頓地方台》(NBC Boston)等多家美媒報導,美國聯邦檢察官14日起訴哈佛醫學院太平間55歲經理羅吉(Cedric Lodge)和63歲妻子丹妮絲(Denise Lodge),這對夫妻被控在2018至2023年間,盜賣死者捐贈給哈佛醫學院作為研究、教學的遺體及器官。根據報導,羅吉在學校不知情或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偷走捐贈遺體的部分器官,包含頭顱、大腦、皮膚和骨骼等,並將這些器官從麻州的停屍間運到他位於新罕布夏州的住所。檢察官稱,羅吉夫婦檔涉嫌竊盜、出售和運輸這些人體遺骸,有時甚至是透過美國郵政服務系統來寄送。羅吉還讓買家直接到停屍間內「選購」人體遺骸;起訴書並指出,買家還將身體部位賣給多個州的買家,圖為另一位買家。(圖/翻攝自推特)除了這對夫妻被起訴,另外兩名買家44歲麥克林(Katrina Maclean)和46歲的泰勒(Joshua Taylor)也遭到起訴,法庭文件顯示,麥克林在麻州皮博迪市(Peabody)經營一間名為「凱特怪奇原創」(Kat’s Creepy Creations)的商店,根據介紹店內販售許多稀奇古怪的娃娃或物品。起訴書還指出,羅吉還讓麥克林與泰勒到哈佛醫學院的停屍間內「選購」剩餘的人體遺骸;起訴書並指出,麥克林涉嫌在2000年10月向羅吉支付600美元購買了兩張解剖下來的人臉,並將這些身體部位賣給多個州的買家,包含將人體皮膚賣給賓州一名男子,並製作成人皮皮革。泰勒至少向這對夫婦購買了39次器官,支付超過3.7萬美元;據了解,泰勒在2019年5月19日支付了1000美元購買一顆「7號頭顱」,並在2020年以200美元購入一顆大腦。對於這起事件,哈佛大學醫學院在一份「可惡的背叛」(An abhorrentbetrayal)聲明中指出,他們對此感到非常震驚,「這起事件是對哈佛醫學院(HMS)的背叛,最重要的是,受害者都是無私地選擇將自己的身體透過解剖捐贈計畫交給HMS,以促進醫學教育和研究」。羅吉已在5月6日被開除,目前HMS也正在與聯邦當局合作,以確定有哪些捐贈者受到影響;HMS同時任命了一個外部小組來重新評估解剖捐贈計畫和停屍間的政策,而美國聯邦陪審團已對羅吉夫婦等其中6人提出共謀、跨洲運輸贓物等指控,若罪名成立,最高恐面臨15年有期徒刑。

盜墓清代五爪龍袍 笨賊「試穿Po網想賤賣」…害整團人被一鍋踹
6年盜墓40多座沒被逮,卻因試穿龍袍而遭殃。中國大陸廣西日前破獲大型盜墓集團,逮捕42名犯嫌並搜出165件文物,但讓這些橫行廣西、廣東、江西、安徽、甘肅和貴州的盜墓賊落網的關鍵,卻是其中一名主嫌試穿清代龍袍Po網想吸引買家。據《光明網》報導,這群晚至清代五爪龍袍,上至漢朝陶簋,幾乎無墓不盜、無物不賣的盜墓團,原本只是5人的盜墓隊,一行人在2005年5月深夜只花3小時,就成功盜墓清同治提督碣石總兵李楊生的母親「一品誥命夫人」劉淑德的墓穴,之後持續在深夜作案,規模也越發龐大。成員以近乎賤賣的價格兜售文物。(圖/翻攝自微博)但不論是檯面上還是黑市,只要持續販賣文物,就有被洩漏的一天,桂林警方2020年10月接獲線報,在當地賓館捕獲「聲稱在地攤買的」唐姓嫌犯,但員警在專家協助下,查出這十多件地攤貨是清朝二品誥命夫人的鳳冠,與清玉腰帶等其他文物。擴大搜索後,每年都有盜墓團成員落網。二品誥命夫人的清銀鎏金鳳冠。(圖/翻攝自微博)不過,令員警驚訝又無言的是,這個犯案53起的盜墓團,雖透過網路和訂單化打造出盜賣鏈,但挖出的3件二級文物、15件三級文物與147件一般文物,卻都賤價販售。二級文物龍紋青花將軍罐,只賣了人民幣2萬多(約新台幣8.7萬),明代弘治的三級墓誌銘甚至只賣300元(約新台幣1292元)。若非張姓主嫌穿龍袍兜售,要把盜墓團連根拔起,可能需要更多時間,但龍袍的主人因為墓穴被填,地方政府未挖掘,真實身分仍是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