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2項法律解散6私校 校方齊轟教育部有行政瑕疵「不能知法玩法」
大同商職等3私校偕同律師開記者會摃教育部。(圖/中國時報記者廖素慧攝)嘉義大同商職、雲林縣益新工商、臺南市華濟永安高級中學等3校,30日齊轟教育部解散6所私校有行政瑕疵,大同商職董事長朱欽姈表示,教育部不能知法玩法,6月依《私校法》解散6校,本月18日改用《退場條例》,原本打算賸餘財產近6000萬元現金及校產將捐贈他校,被臨時喊卡。教育部日前召開私校退場審議會後,以《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解散嘉義大同商職、花蓮國光商工、屏東志成商工、雲林益新工商、台南華濟永安高中以及高雄高美醫專等6所私校,大同商職、益新工商、華濟永安高中等3校高層偕同律師楊英杰開記者會。楊英杰表示,教育部今年6月8日以《私立學校法》第72條第2項勒令嘉義大同商職等6校解散,但12月18日又匆匆改依《退場條例》第21條勒令6校解散,行政程序充滿瑕疵以及不合理,6校將提起行政救濟。朱欽姈說,教育部6月8日用《私校法》命令6校解散,本月18日改用《退場條例》,用2項法律來朝令夕改,是有何依據?朱欽姈還說,大同商職依《私校法》辦理清算,清算後賸餘財產可依法人捐助章程捐贈給私立學校或辦理教育、社會福利事業之財團法人,大同商職清算程序也走到最後階段,董事會已決議將賸餘財產近6000萬元現金及校產捐贈給其他私立學校,教育部卻臨時喊卡,要這筆財產一定捐給退場基金,非常不公平。楊英杰說,教育部18日召開審議會的過程非常粗糙,會後立即改依《退場條例》解散6校,則賸餘財產要捐給退場基金或公立學校、政府,不動產捐給政府,大同商職原本依私校法可捐給其他私校,教育部卻臨時變更改用退場條例,作法充滿質疑。

高教工會批在職碩專浮濫 點名5亂象砲轟
2022年進入尾聲,高教工會昨日舉行記者會,列出國內高教「五大病症」,其中包含〈私校退場條例〉在校產處理部分有著巨大疑義,以及「論文門」衍生在職碩士專班亂象頻傳,教育部對大學採取差別管制,導致大學「學店化」。並強調,台灣高教體質不良已久,但政府始終不願面對,問題只會一再惡化。高教工會盤點年度五大重要教育新聞,並稱之為高教領域的「五大病症」。第一是〈私校退場條例〉未能解決退場私校的師生權益及校產公共性受損,甚至專輔學校不得強迫學生轉學等情況,皆毫無合理性可言。再者就是在職碩士專班亂象。高教工會提到,近來不斷傳出政治人物涉論文抄襲,但在個案背後,更重要的是在職專班浮濫開設與品質爭議,背後是政府一手所主導。這不該只是選舉攻防花絮,若政府不正視此種「差別管制」所滋生的「學店化溫床」現象,未來恐掏空我國高教正常生機。第三項高教亂象在於〈專案教師實施原則〉上路,但刻意缺漏續聘保障,以及未規範學校恣意不續聘等行為,導致專案教師「免洗筷化」、「用完就丟」。第四則是公教退撫改成「不確定給付」新制,打擊下一代公教人員。最後則是教育部官員退休轉至私校擔任「門神」,歪風日趨猖獗。高教工會理事長周平說,台灣高教體質不良已久,政府面對問題不僅解決不力,更縱容問題惡化,儘管各界不斷呼籲官方檢討與重視,但官員們始終不願虛心面對,將錯就錯,讓原本可改正的問題一再惡化。周平強調,2022年度高教有必要通盤檢討,並挹注充分教育資源,使新一代的環境日趨正常。

下令6私校退場!教育部:逾15.3億校產清算充公
教育部昨日召開私校退場審議會,花蓮縣私立國光商工、台南市私立華濟永安高中、雲林縣私立益新工商、屏東縣私立志成商工、嘉義市私立大同高商及高美醫專等6校因閒置逾3年且無法改辦其他教育,教育部令這些學校法人解散,總共逾15.3億元校產必須清算,若有剩餘全部歸公。教育部國教署長彭富源表示,6所學校自2019年後都沒有師生,校園長期閒置,3年停辦期限屆滿,仍未能恢復辦理或改辦其他教育、文化或社會福利事業的財團法人,教育部依退場條例規定,令6法人解散,並將要求他們辦理清算及剩餘財產的歸屬事宜。教育部表示,國光商工2013年8月1日停辦已逾9年,是停辦最久的學校:此外,6校校產依公告地價計算,至少值15.3億元,以國光商工值7億2841萬元最多。彭富源說,國光商工、益新工商及大同高商等3校之前曾提出改辦成文化藝術基金會或社會福利基金會的計畫,但計畫被教育部駁回,因為剩餘校產與改辦事業之間不具相當性。譬如益新工商是依20多年前財務狀況提出改辦計畫,已不符現實;國光商工還有7億多元校產,卻只申請改辦成僅需要200萬元的地方性文化基金會;另外3校則未提出申請。教育部表示,這6校法人被勒令解散後,由學校全體董事做為清算人負責清算校產,如果他們不依程序清算,教育部可向法院申請改由其他社會專業人士(如會計師)擔任清算人,避免校產落入私人口袋。各校校產清算後,若還有剩餘,必須全部歸公,可捐給地方政府、公立學校或教育部退場基金。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表示,這6所被勒令解散的學校,均是位於偏鄉的技職學校,他提醒教育部思考偏鄉私中「骨牌式」大量退場對地方人才培育的衝擊。他進一步說,教育部應該避免因主觀政策期待或成見而過度嚴格限制私校改辦機會,若因有防弊疑慮而放棄私校改辦興利,反而有損公益,將是社會的重大損失。

教育部召開第7次「私校退場」會議 2私大停辦2私中列專輔學校
教育部今(17)日下午召開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審議會第7次會議,公布中州科技大學、台灣首府大學將在明年7月31日停辦。位於高雄市的私立新光高中與苗栗私立賢德工商則因財務惡化,被列為專案輔導學校,改善期限設定為2年。教育部表示,中州科大與台灣首府大學均在第3次退場審議會當中被認定為專案輔導學校,但因為兩校財務狀況已不足以支應辦學,在缺乏營運資金的情況下,學校運作先由退場基金墊付,已主動申請停止全部招生。後續將由教育部解除該法人全體董事職務,並派任經本次會議審議同意的董事會成員。技職司副司長柯今尉提到,中州科大目前校內有69名老師、74名職員,校方已無資金可用,積欠教職員工數月薪資,目前先由退場基金墊付相關費用等開支支應。該校土地為私產,在明年停辦之後,將啟動清算程序。學生方面則有927名學生在學,111學年度將會有約650人畢業,將剩下254名學生,教育部會協助安置轉學。高教司副司長梁學政指出,台灣首府大學尚有55名老師、29名職員,校內可用資金估算可使用到明年1月。目前校內還有756名在學生,本學期結束後將還有417人在學,在了解其意願後,會討論是否協助轉學到鄰近學校就學。學校土地方面則屬於台糖所有,在完成解算金計算之後,會對外徵詢政府單位或其他企業等代表是否有意接收。至於列為專輔名單的高雄私立新光高中與苗栗私立賢德工商,國教署長彭富源說,兩校財務情況同樣惡化,可用資金僅剩3個月,已有不能清償債務之事實或嚴重影響校務正常營運,目前依照先提供改善期限2年。彭富源提到,高雄私立新光高中目前有學生232人、老師30人,苗栗私立賢德工商在學生則有81人、老師13人,教育部將會在14天之內簽准將兩校貼在公告專區,並將續提退場審議會審議加派該校專任教職員、學生及學者專家至少3人擔任該校法人董事,及加派學者專家1人擔任監察人,強化專案輔導學校治理。

財務惡化教師薪資遭設限!台中這間高中被點名 教育局回應曝
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點名台中市私立嘉陽高中多年來財務惡化,教師薪資遭設上限,向教育局反應均石沉大海。台中市教育局指出,接獲反映後即刻進行了解後,學校即已發放教職員薪資,教育局並非沒有作為。另台中市目前並無私校提出退場申請。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林碩杰表示,台中市私立嘉陽高中多年來因財務顯著惡化,教師薪資遭設上限,超過的一律砍掉,且教師之基本鐘點竟從16節一路增加到21節,教師長期在做功德,全教產所屬之地方工會向教育局反應均石沉大海。台中市教育局指出,有關嘉陽積欠薪資部分前經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反應,教育局即刻進行了解後,學校即已發放教職員薪資,教育局並非沒有作為。教育局表示,依「教師待遇條例」第17條規定,私立學校教師之職務加給、學術研究加給及地域加給,應將所定支給數額納入教師聘約;私立學校在未與教師協議前,不得變更支給數額。教師加入工會者,授權由工會代表協議。學校調整基本鐘點與學術研究費部分,為維護學生受教及教職員工權益,教育局已要求私校務必依規定辦理並列入私校考核參據。教育局提到,私校退場應依據立法院通過之「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規定並提私校退場審議會辦理,目前台中市並無私校提出申請。

私立高中職退場 教育部:超過20所被提報
教育部已開過5次私校退場審議會,和春技術學院被令明年5月10日起停辦,並有6所私立大專校院被列為專案輔導學校。教育部今天透露,接下來要決定哪些私立高中職會被列專輔學校名單,目前超過20所被提報上來審議。和春技術學院明年5月10日起停辦,現有的72位在學生中,四技部的大四生及五專部的五年級共34人可於明年原校畢業,其他學生則安排轉至其他學要就學。另目前有大同技術學院、高苑科大、中州科大、台灣首府大學、明道大學、環球科大等6校被列為專案輔導學校。潘文忠今天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國民黨立委萬美玲質詢指出,和春技術學院明年5月停辦,學生怎麼辦?而被列為專輔學校的6所學校,未來是否可能解除專輔?潘文忠回答說,和春技術學院應屆畢業生,會協助他們在明年4月前修完所有學分,然後原校畢業;至於其他非業界畢業生,明年寒假會調查他們的意願,然後安排他們之後轉到其他學校就讀。至於6所專輔學校,如果未來辦學狀況有所改善,當然可以脫離專輔學校名單。退場審議會在初步完成審議私立大專校院部分後,後續將審議私立高中職部分。萬美玲問教育部,到底有多少私立高中職被提報為專輔學校候選名單?教育部國教署長彭富源一開始並不想直接回答此一問題,僅表示相關數字還要依指標認定後才能確定。不過在萬美玲逼問下,彭富源表示「超過20所」將被提報審議,以決定他們是否會被列入專輔學校名單。

928教師節「私校老師不快樂」 工會揭私校侵害教師人權10大惡行
今(28日)是教師節,全國私校工會整理私校侵害教師人權10大惡行,盼教育部正視並積極解決。全國私校工會表示,期待政府有所作為,若只是在教師節行禮如儀,頒獎並於臉書發文祝福老師教師節快樂,對私校教師毫無意義。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指出,今日又逢教師節,各地孔廟祭典依然行禮如儀,總統及行政院長照例頒奬表揚優良教師,教育部長臉書祝福教師節快樂,一切看似祥和、功德圓滿,但私校退場條例於今年五月公告實施,不少私校面臨退場危機,學校又將危機轉嫁給老師,導致私校教師面臨空前職場壓力,教育部長對教師賀節的同時,最好問一下私校教師真的快樂嗎?或者可捫心自問,教育部真的有關心私校教師的處境嗎?尤榮輝認為,其實大部分私校教師工作並不快樂,痛苦的原因除了擔心失業外,主要出在私校教師在職場不受尊重,勞動權受侵害,人權狀況不佳,干擾教學活動的外務太多,讓私校老師身心俱疲,失去教育熱忱,目前仍有不少私校的體制宛若原始叢林,老師在封閉、人治、威權的私校任教多年後,人格扭曲、噤若寒蟬,有些年輕教師涉世未深,不懂私校潛規則,勇於說真話卻慘遭權勢霸凌,身心嚴重受創,若教育部能進行大規模身心狀況評估,恐怕大部份私校老師都患有輕重不等憂鬱症。尤榮輝直言,私校工作環境不佳己是陳年老問題,整體來看,私立高中教師人權狀況比大專更惡劣,呼籲總統及行政院長重視私校教師工作環境惡劣、人權狀況不佳問題,教育部應積極建立尊重教師並能保障教師人權的工作環境,而學校也應自律,避免濫用權力侵害教師人權。適逢教師節,全國私校工會整理私校侵害教師人權10大惡行:一、大專教師評鑑已被許多私校濫用,淪為懲罰教師、剝削教師、或剝奪教師專業自主權及工作權的手段。二、不少私校透過不合理聘約剝奪教師進修權利,求償鉅額違約金,逼迫教師同意減薪,或從事招生業務,或要求教師義務或以低報酬兼任行政工作。三、私校無法定工時及出勤時間,不少私校強迫教師工作過勞,把老師當血汗奴工,甚至連晚間、週六及週日都要求教師出勤上課,影響教師身心健康及家庭生活。四、許多私校無限上綱提高教師基本授課節數,形同變相減薪,並產生超額教師。五、許多私校未與教師協議即片面扣減研究費、調減鐘點費及導師費。六、許多私校濫用排課權整肅異己。七、不少私校考績會、教師評審委員會,以及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不能公正審案,侵害教師升等、救濟及其他權利,甚至淪為學校打壓異己的工具。八、不少私校以行政會議取代校務會議,攸關教師權利義務重要章則未經校務會議討論,而由行政會議通過侵害教師權益章則。九、許多私校主管濫用權勢,透過查堂、強行侵入教室觀課,或寫黑函、製造性平案等手段羅織罪名霸凌教師。十、許多私校濫用行政權力或透過司法濫訴侵害教師人權或霸凌教師,卻不會受到相對課責或懲罰。

私校退場多校列入專輔名單 張其祿籲防範道德風險
教育部連續兩天召開 「私校退場審議會」,至昨(7)日已公布7校列入專案輔導,立委張其祿警告,教育部所提專輔制度的時間差,恐造成道德風險,憂心爆發私校經營者、學生及職工逃命期,更可能發生私校被不肖經營者把持,將學校資產、重要文物及資源被不當轉移、私有化的弊端,呼籲教育部須主動負起督導及善後責任,這也將會是立法院新會期中密切監督的關鍵議題。教育部連續2天召開 「私校退場審議會」,並公布高苑科技大學、大同技術學院、中州科技大學、台灣首府大學、明道大學、環球科技大學及和春技術學院共7校列入專輔名單,教育部將督導入列的學校,解決包括財務狀況惡化、拖欠薪資的問題,並設定改善期限。張其祿警告,教育部所提專輔制度之時間差,恐釀「道德風險」;當前專輔制度看似搶救面臨退場危機學校,仍保留學校於專輔期限中可進行招生,實際上一公布這些學校列入專輔名單,形同向大眾宣告這些私校「辦學不佳」,國內的家長和學生豈願意賭上「可能無法原校畢業」風險入學?另一方面,專輔期限的時間差可能成這些私校經營者、學生及職工逃命期,須慎防私校被不肖經營者把持發生學校資產、重要文物及資源被不當轉移、私有化之窘境。張其祿指出,當前還許多私立名校都有缺額危機,私校進入專輔程序很難有效救回,呼籲教育部應思考專輔制度須以更快、更高的強度進行專輔學校退場之前的收尾措施,甚至應考慮不允許繼續招生,以防「道德風險」發生。若教育部建議學校改變經營模式,甚至轉辦為文化或教育基金會,就要負起督導、防弊及把關責任,防範學校經營者擅自把學校財產不當私產化,這當中包含即時性的退場防弊、善後處置如校產與文物保存,教職員工及學生權益保障與他校轉介更是首要之務。張其祿表示,過去政府主導、同意廣設大學,教育部實質掌控著國內大專院校人數消長數據,如今因少子化導致大學生入學人數下降,面對此趨勢也該主動重整整體高教戰略,而不該只是被動輔導或是建議;而對於私校列專輔名單時的防弊、學生權益及職工工作權的維護及教育資源妥善運用,教育部須主動負起督導及善後責任,這也將會是立法院新會期中密切監督的關鍵議題。

第一所解散清算學校 和春技術學院勒令停辦
教育部7日舉行第3、4次私校退場審議會,宣布中州科大、台灣首府大學、明道大學、環球科大4校列專案輔導,和春技術學院則因限期改善成果未通過,勒令在明年5月13日之前停辦,成為退場條例實施後,第一所解散清算的學校。和春技術學院強調,會優先考量學生受教權及教職員權益來處理後續事宜。教育部表示,依照會議決議,中州科大、台灣首府大學、明道大學、環球科大皆被認定財務狀況顯著惡化,已不能清償債務,並嚴重影響校務正常營運,4校都被要求限期改善。至於和春技術學院,該校在110學年度停招,當時已被限期改善,但檢核結果沒有通過,因此認定為專案輔導學校,依規定得在私校退場條例施行後1年內停辦。審議會發言人柯今尉表示,目前校內有70多名學生,其中只有延畢生可順利畢業,大四以下在校生無法原校畢業,教育部會協助安置。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認為,如無意外,和春技術學院將成為退場條例實施後,首所依據該條例解散清算的學校,校產亦將歸公,這對於私校校產回歸公共,有著重大意義。環球科大校長沈健華表示,目前學校財務沒有問題,只是未達教育部規定的財務指標,若教育部要讓有心辦學的學校繼續走下去,應放寬限制。明道大學也指出,在教育部會議中提具說明籌集資金的成果,遺憾未獲支持,近期籌集資金到位後,將研議提出申覆案。中州科大則表示,接受教育部決定,盡速提出改善方案,而本學期各項開學準備事務均已完備,不受影響。和春技術學院發言人孫福應表示,目前還有76名學生、29名教師,會優先考量學生及教職員權益。至於台灣首府大學,校長張淑中表示,董事會已決定不再挹注資金,學校停辦後也不辦轉型,對教育部核定自111學年全面停招,將不提訴願。

中州科大、台首大列專輔學校 停辦成定局
教育部今(7)日召開第3場私校退場審議會,上午宣布通過中州科技大學與台灣首府大學為專案輔導學校。私校工會認為,兩校分別有境外生學工案與疑似掏空校產情況,諸多因素導致缺乏資金挹注,走向退場與停辦已成定局。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表示,中州科大被認定為專輔學校,主要肇因於爆發烏干達學工案後被教育部命令停招,導致財務急遽惡化,嚴重影響校務正常營運。中州科大已停招又陷入專輔泥沼,外部資金卻步,恐難脫退場命運。尤榮輝指出,中州科大急速走向退場令人遺憾,是地方教育資源的重大損失。中州案提醒私校在處理境外生招生、教學及生活輔導上引以為戒,必須特別謹慎小心,否則一旦爆發學工案,損害國家聲譽,有可能被教育部依私校法第55條命令停招,後續產生骨牌效應,引發財務危機、走入退場。尤榮輝提到,首府大學仍被認定專輔學校毫不意外,主因是人謀不臧拖垮學校財務,教育部有監督失職之嫌。目前董事會已無心辦學、無意挹注資金,111年度已停招,走向停辦似已成定局。尤榮輝說,首府大疑有掏空校產情形,目前檢調偵辦中,今年五月底董事會突然宣布停招引發師生抗爭,是退場最壞的示範,造成師生權益受損,呼籲有意退場私校及早並妥善處理退場程序,不要重蹈覆轍。

教育部證實「台首大全面停招」 將依照學生意願協助轉校
教育部14日證實,台灣首府大學將於111學年度起全面停招,包含所有學制,經實際探查確認,台首大已無法維持教學品質,並與教職人員間缺乏妥善溝通的橋樑,在諮詢私校諮詢會後,依照私校法強制台首大停止招生,為保障學生受教權,教育部將提供學生安置協助,並依法保障教職員之權益。過去台灣首府大學就曾在5月17日傳出向教育部申請停招的消息,後續又因為未在期限內完成資金籌措,被教育部列為專案輔導學校,教育部曾在7月1日表示,未收到台首大停招(辦)的計畫,沒想到今日就傳出台首大全面停招的消息。教育部證實,台灣首府大學自111學年度起全面停招。(圖/翻攝自台灣首府大學官網)教育部指出,台首大因為財務狀況不佳,董事會未能依照教育部函文籌措2千萬元資金,在教育部實地探查,確認台首大已無法維持教學品質,及與教職人員進行妥善溝通後,徵詢私校諮詢會,以《私校法》第55條法規,命台首大自111學年度起全面停招。教育部為保護學生的受教權益,提供學生安置協助,若有學生希望安置到其他學校,教育部將依照學生的申請給予協助,學生分發的學校以鄰近的同學制、同學系院校為主;另依《私校法》和《私校退場條例》保障教職員(專任教師57人,職員12人)的權益。

未列輔導私校想自我了斷怎麼辦? 教育部回應了
有些私校未被列專案輔導學校卻急著想退場,引發爭議。教育部技職司長長楊玉惠今天表示,將要求未列入專案輔導卻自行停招停辦退場之學校,必須能提出優於《退場條例》之教職員慰助金以及相關學生權益保障,否則教育部不會允許未列專輔之學校輕易退場!現在私校停辦有雙軌,除了《私校退場條例》,也有學校是依照《私校法》規範停辦。但私校經營狀況還可以,卻可能提前自我了斷,即使未被教育部列為專案輔導學校,也走《私校法》提前自我了斷,以避免財產充公、支付教師資遣慰助金等。但如果學校經營狀況很差,被教育部列為專案輔導學校後,期限內又無法改善,教育部就會介入重組董事會,讓他們循《私校退場條例》退場。這時,原先的那群董事們,就只能靜待校產被充公。教育部今天召開《私校退場條例》子法研商會議,高教工會提出,「專輔學校」依據《私校退場條例》退場,而「非專輔學校」卻得依據《私校法》自行退場,這樣的「雙軌制」,日後可能造成嚴重道德風險。高教工會認為,這種雙軌退場制,等於「提醒」高中以上私校提前自我了斷,更可能嚴重侵害成千上萬教職員生權益,更可能造成上千億校產無法回歸公共與社會!楊玉惠當場承諾,私校要停招、停辦,都要在教育部核准之下才能進行,對於要用《私校法》招停辦的學校,教育部會用嚴格的標準來檢視他們的計畫書,他們必須對老師提出更好的優離優退條件才可以。楊玉惠說,如果私校循《私校法》退場,學校要完全負責後續的處理,教育部的退場基金也不會補助。而且,這樣的學校必須能提出優於《退場條例》之教職員慰助金以及相關學生權益保障,教育部才可能讓他們退場。

私校退場骨牌1/原校畢業好難!收攤校系生憂延畢被迫棄學
立法院4月22日三讀通過「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私校退場條例)後,台灣首府大學(台首大)成為第一所被列為專案輔導的大學。該條例通過後,掀起全台私立學校的退場潮,也引發部份學校師生不安,私校退場後學生可能因為學分認定問題造成延畢,甚至讀到找不到鄰近匹配學校就讀。立委郭國文對此就表示,首例列為專輔大學此刻正檢視著法條的完備性,若學生無法原校畢業必須轉校,教育部應補助交通等費用,讓學生安心畢業。全台各大專院校在少子化的衝擊下,招生每況愈下,頻頻傳出招生不足,進而影響到學校的經營。2014年起,至今已有12所大專院校停招或停辦,包括高鳳數位內容學院、永達技術學院、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南榮科技大學、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等,今年則有列入專案輔導的台首大以及八月即將停招的中州大學和大同技術學院。根據私校退場條例,退場機制為預警和專輔學校,最後邁入停招及停辦。就讀台首大幼教系碩士班的李同學將面臨學校退場,對於未知的安置方式感到憂心。(圖/讀者提供)台首大列入首例專輔後,預估將衝擊現今校內811名學生及教職員,其中約600名學生面臨轉學。其實首府大學110年度註冊率僅38%,早就是「瀕危名單」,為何學生仍甘冒「踩雷」風險就讀?一名就讀台首大飯店管理系二年級的黃同學就指出,台首大是目前台南溪北唯一一間私立大學,對於在職的本地人來說,成為就近進修的首選,他十分憂心未來恐將轉學就讀,因為全台開設飯店管理系的學校很少,未來新學校是否能認定首府的學分也是一大問題,若影響畢業時間,不排除考慮要放棄學位,但對於已經唸了兩年、每年付出約十萬學費感到十分可惜。另一名就讀台首大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二年級的李同學同樣是台南人,目前在才藝教室擔任美術老師,由於台南私立大學中僅首府有幼教系,她非幼教本科系生,因此需下修大學部的師培課程後,未來才能考取教師證,原本預計2024年將完成學業,但若未來面臨轉學,性質較相近的學校為私立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該校雖有師資培育中心,但卻沒有開設幼保系碩士班,要如何轉校、轉去哪裡目前都還是未知。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秘書長陳尚志指出,很多南部的私立大學像是台首大和高苑科技大學的整體辦學情況都尚可,不致面臨倒閉,而是董事會想把學校「拿去做別的事」才匆促停辦。他表示,這些學生之所以會選這樣的學校和學系,大多與鄰近性和未來就業有關,原校畢業是最基本的訴求,校方至少先從停招開始,讓其餘三個年級的在校生原校畢業,這對學生是最好的安排。立法院四月甫通過私校退場條例,立委郭國文認為教育部應未雨綢繆,提前思索學校師生權益。(圖/張文玠攝)陳尚志說,私校退場條例三讀通過前,就已宣布停辦的稻江管理學院,在校生也面臨無法原校畢業的問題,當時高教工會與嘉義地區包括國立中正大學與私立南華大學的大專教師們提出解方,主動協助至稻江授課,提供稻江學生原校畢業所需的相關課程;這次聖約翰科技大學部分停招事件,高教工會也透過《團體協約法》與資方談判,目前在新北市政府勞工局已進入團體協約程序,保護教師就業權益同時也保護學生的受教權。

私校退場骨牌2/停辦校產將充公 公益董事憂賤賣校地傷國產
在《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私校退場條例)三度通過前,過往私校退場都是依循《私立學校法》,兩部法令除了停辦後改辦或改制時間縮短為兩年之外,最大差異是在剩餘資產的處理方式,後者剩餘財產可捐給私校法人或財團法人,前者只能在清算後充公。擔任已停辦的亞太技術學院公益董事就警告,未來私校退場若走到清算資產這一步,偏遠的校地恐遭到賤賣,中央應介入處分,勿白白造成國有財產損失。目前私校停辦採雙軌制,視各別學校不同情況,採行《私立學校法》或《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辦理,兩部法差別在於依照《私校法》停辦後改辦或改制期限為三年,停辦清算剩餘財產可捐私校法人或財團法人;《私校退場條例》則是規定,當學校被列為專案輔導對象後,停辦後改辦或改制期限將只有兩年,停辦清算剩餘財產也只能充公,歸屬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或公立學校。已停辦的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公益董事林尚志認為,私校退場後面臨資產清算的程序,政府應介入校地處分,避免被賤賣後才充公。(圖/截自高教工會)位於苗栗的亞太創意技術學院2019年停辦迄今,直至去年11月全面改選為公益董事會,開始著手學校退場的善後事宜,亞太技術學院公益董事陳尚智說,在清點校產過程中發現,教師的資遣費和以董事會名義向外借款累積負債約七、八千萬,但整個校產與土地預估價值十億元,進入清算程序勢必面臨土地拍賣,偏遠地區的土地恐因多次流標而延長清點程序,也可能經過多次流標最終以低價賣出,他認為,既然最後都是充公,中央應介入處分資產,例如由國產署處理。此外,私校退場條例明定應公告專案輔導學校名單,但由於教育部近期仍在修訂子法階段,預計8月才會召開退場審議會,並公告專輔名單,然而大學分科測驗將於7月11日至12日舉行、27日公布成績,7月30日至8月2日選填志願、8月12日放榜,這份示警名單顯然無法提供本屆大學新鮮人一盞「明燈」,立委郭國文表示,將力促教育部加快流程,提供考生更透明的就學指引。私校停辦過往依循私校法辦理,清算剩餘財產後可捐私校法人或財團法人,私立南開科技大學日前研議捐贈校產給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消息傳出後引發強烈反彈。(圖/截自南開科大教職員工權益促進會)在教育部公布專輔名單前,「守護臺灣教育平臺」率先以警示燈號為私校的註冊率、師生比以及財務情況評分,調查66所私立技職學校,其中財務和註冊率「雙紅燈」(示警之意)的有華夏學校財團法人華夏科技大學、遠東科技大學以及中華學校財團法人中華科技大學等三所;而35所私立大學中,台灣首府大學與明道學校財團法人明道大學同樣在財務和註冊率兩項也被評為「雙紅燈」。

解決高教退場亂象 民眾黨籲公私校同步減招
少子化衝擊全台各級學校招生狀況,立法院民眾黨今與教育界一同舉行記者會,呼籲教育部平衡公私校資源、同步減招以利優質私校存續,並確切落實退場條例。立委張其祿表示,私校停辦雙軌進行,形同架空退場條例的功能與強制性,私校董事會可以考量自身利益,在未正式列入專案輔導學校前,依私校法辦理退場、清算校產,嚴重影響教師與學生權益。張其祿指出,2005年到2017年政府投入兩期耗資千億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最後造成高教M型化、各校輕教學、重研究等弊端,隨後又在2018年推動5年836億「高教深耕計畫」,33所公立大學平均每年獲得一半以上深耕計畫資源,台、清、交、成4所大學每年經費占總額33%,高教M型化依然無解。張其祿直言,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2021至2030年大學學齡人口預估減少26萬人,2070年國中小、高中、大學學齡人口都只剩2021學年度一半,若國立大學招生員額不變、家長及學生先公立後私立想法不改,10年後恐怕只有2.4萬人會選讀私立大學,全台僅5、6所大型私校能生存。教育部不應單方面要求私立大學與科大減招,公立大學也應該跟進,維持公私校學生穩定比例,並讓辦學不佳的私校退場,既可以維持公校品質,也對辦學績優的私校比較公平。 前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張瑞雄提出三點建議,針對國立大學要公教分離;第二,教育部應該用心於監控畢業生的品質,更甚於其他評鑑和訪視;第三,大幅鬆綁管制,例如系所的關閉和成立、招生數量、學費訂定等。全國私立學校產業工會理事長尤榮輝指出,廣設大學政策在遇到少子化後已使高教發展陷入危機,出現諸多亂象,舊體制已無法適應少子化新情勢,政府須進行第二波教育改革,針對高教重新擘劃發展藍圖,可惜目前執政黨並未重視高教問題,得過且過。尤榮輝呼籲執政黨重視高教,召開高教國是會議、制定總體高教發展藍圖,公私校同步減招、發給私大學生每學期2.5萬元教育券,以及建立學費彈性調整機制等。民眾黨團認為,退場條例通過後短短不到2個月,已經傳出好幾所私校停招、停辦,或打算捐贈給國立大學的爭議。教育部應停止私校退場雙軌制,落實《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保護學生與教師的權益,教育部對大學合併也應提出具體規畫與方案,做好準備迎接少子化對的高等教育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