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溫驟降別急著開暖氣 台電提醒「先做這2事」…搭配「這裝置」能提升取暖效果
近期由於氣溫驟降,不少民眾都已經搬出自家塵封許久的電暖器來取暖,但台電官方粉絲團則呼籲民眾,在啟動電暖器之前,務必要先「清潔」後「檢查」,這樣不僅能確保安全,還能讓電暖器發揮最大的效力,省電又保暖。粉絲專頁「台電電力粉絲團」日前發文指出,民眾在使用電暖器前,有兩件事情務必要先執行,分別就是檢查、清潔。文章中解釋,久而未用的電暖器,累積的灰塵和棉絮都會影響散熱,甚至可能引起火災。文章中也表示,清潔的方式主要是以乾布或微濕抹布清潔電暖器的出風口、電源線、機器本體,有濾網的電暖器也要將濾網取出清洗。而檢查的部分,主要是檢查電暖器的▪️外觀有無破損、電線是否完整、功能是否正常運作,有無異音、異狀等情形。除此之外,台電也在另外一篇貼文中分享,許多民眾都知道「吹冷氣時搭配電風扇/循環扇,可以更省電」,但其實,當民眾在使用電暖器、除濕機的時候,也能搭配「循環扇」來提高除溼與暖房的效果。台電解釋,循環扇和電風扇雖然相似,但扇葉及設計不同,循環扇可以集中風力,吹出螺旋柱狀的強力風,適合用來帶動室內空氣流通、增加空氣循環。如果搭配除濕機或電暖器使用的話,可以讓室內對流效果增強,提高除濕與暖房的效果。

印度隧道崩塌41工人受困 救援行動邁入第15天…「急凍剩4℃」搜救遇阻
印度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一條施工隧道12日驚傳坍塌意外,導致41名工人受困,救援行動持續至今已邁入第15天,不過由於地質條件不穩定,加上當地出現雷擊、冰雹等惡劣氣候,促使搜救任務更加艱辛,預估最快需耗時4天才能幫助工人脫險。綜合外媒報導,這項艱難的救災任務已進入第15天,由於坍塌隧道地質條件不穩定,鑽探行動經常被迫暫停,打通廢墟通道變得更具挑戰,所幸日前救援小組已成功往隧道內插入一條管道,不僅順利將食物、飲用水及藥品等物資運送給受困工人,還能向內輸氧改善隧道空氣流通,被視為此次救援任務的重大突破。為了清楚掌握內部情況,救援人員將攝影機推入輸送管道,工人們也透過鏡頭回報「全員均安」,此前水平挖掘一直未獲成效,救難團隊26日決定改採從隧道上方「垂直鑽孔」。不過當地氣象局預估,山區即將迎來雷擊、冰雹等惡劣氣候,氣溫恐驟降至4度低溫,意味著救援工作將面臨更多挑戰。對此,救援團隊表示,已做好應對緊急情況的準備,最快4天後有望救出41名受困工人。

越穿越冷! 挑錯禦寒衣物恐失溫 醫曝:「這樣穿最保暖」
天氣冷颼颼,許多人把保暖衣物穿上就出門,醫學博士黃軒提醒,挑選合適的材質與合身衣物非常重要,如果穿錯甚至可能導致失溫,優先保護容易散失體溫的部位,例如頭部、手部和腳部,戴上帽子、手套和厚襪子,並穿著合適的鞋子,避免腳部潮濕。禦寒穿搭也是一門大學問,醫生發文提醒如何穿搭、挑選材質,才不會越穿越冷,穿對衣物才能暖暖呼呼的過冷冬。(圖/擷取自黃軒醫師Dr.Ooi Hean)黃軒在個人臉書粉專「黃軒醫師Dr.Ooi Hean」發文提到,正確保暖穿搭可以從挑選適合的內衣開始,適合的內衣材質對於保持體溫和舒適度非常重要,根據不同環境選擇也不同,寒冷的戶外可以許選擇像是羊毛、羊絨,長時間在室內環境的話就可以選擇棉質、合成材料。黃軒接著表示,寒冷天氣穿著涉及到多層保暖,穿搭外套可以劃分為基底層、中間層、外層三部分,基底層選擇羊毛、絲綢或聚丙烯等材料,對於保持體溫、濕氣排出有很好效果,中間層挑選羊毛、化纖或合成保溫等可以捕捉體熱的材質,最後外層可以再套一件防風防水的夾克,保持內層溫暖。許多人也會圍上圍巾保護頸部,黃軒提到,雖然圍巾有許多不同的圍法,但根據實驗結果發現,最保暖的方法是環扣式圍法,透過將圍巾對折再對折的方式,圍出四層防護,脖子周圍有更多布料重疊,自然不容易讓熱空氣逃跑,也能防止冷空氣鑽漏洞黃軒提到,選擇適合的手套對於保暖很重要,尺寸測量可以根據掌圍、手套全長和中指長來測量,不能太緊也不能太鬆,要留有一些空隙讓空氣流通,材質方面更推薦皮質,相較於棉絨、尼龍來說更加防風防水。黃軒說明,其實除了穿搭,也可以適量食用辛辣的食物,如薑、蒜、辣椒等,透過刺激血液循環,使身體產生暖和的感覺,但要注意不可過量,以免傷害胃部,黃軒提到,適當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增加體溫,如散步、跳繩、做瑜伽等,而且不只增加體溫,還可以改善心情,減壓放鬆,不過也要注意不要過度出汗,以免失去體溫。

台南登革熱疫情趨緩!前進應變工作隊解編 但「這些」影響反撲仍需注意
國內登革熱整體疫情已呈下降趨勢,衛福部部長薛瑞元於11月20日前往台南視察登革熱防疫情況,在聽取「登革熱前進應變工作隊」報告後,同意「登革熱前進應變工作隊」階段性任務完成,自即日起解編。不過,疾管署提醒,仍有部分縣市登革熱疫情依舊呈上升趨勢,而且國內仍有登革熱重症、死亡個案,因此民眾還是不能大意,應持續落實「巡、倒、清、刷」,尤其近日受東北季風影響有降雨可能,需特別注意。台南新增病例數創新低 登革熱前進應變工作隊解編疾管署於11月21日表示,上週(11月14日至20日)新增1,032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個案居住地仍以臺南市(603例)最多,其次依序為高雄市(348例)、屏東縣(27例)、嘉義縣(20例)、雲林縣(17例)、新北市(5例)、臺中市(4例)等。另外,新增本土重症病例4例及死亡病例2例。死亡病例年齡介於60多歲至80多歲,均為男性並有潛在病史,於發病後2至14天內因病情惡化不幸過世。而登革熱疫情最嚴重的台南,經過台南市政府、社區鄰里以及第一線工作的防疫及醫療人員不分平、假日持續投入各項登革熱防治工作後,上週新增病例數更是創下3個月來的新低。考量台南市登革熱整體疫情已獲有效控制,市府防疫工作重點已由緊急防治工作進入保全防疫成果規劃執行階段,因此衛福部部長薛瑞元同意「登革熱前進應變工作隊」解編。部分縣市疫情未減+東北風影響 傳播風險仍持續不過,疾管署指出,雖然國內整體疫情呈下降趨勢,而且預期下一週整體疫情也會持續下降,但社區傳播風險依舊持續,高雄等部分縣市疫情仍呈上升趨勢,由於目前病例數仍高,且氣溫適合病媒蚊生長,評估疫情傳播風險持續,須密切觀察後續疫情發展。疾管署也提醒,近日受東北季風影響,各地日夜溫差大且有短暫下雨可能,白天溫度仍適合斑蚊生長及活動,民眾除了注意保暖、維持室內的空氣流通外,也應持續配合政府執行防治工作,落實「巡、倒、清、刷」,減少病媒蚊孳生。而本週台南市將接續展開「滅孑保全計畫」,持續於熱區動員鄰里執行孳生源清除工作,進一步壓制疫情,保全防疫成果,避免疫情越冬。

印度隧道崩塌邁入第10天!41工人「受困求救畫面」首曝光
印度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一條施工隧道12日驚傳坍塌意外,導致41名工人受困,救援行動持續至今已邁入第10天,如今也傳出好消息,透過現場畫面回傳,受困工人回報目前全員均安。綜合外媒報導,救援人員透過大口徑的空心管子提供受困工人物資,向隧道內運送食物、飲用水及藥品,為了清楚掌握內部情況,救援小組昨(20日)晚間將攝影機推入輸送管道,坍塌後的第一手現場畫面也曝光,只見工人們穿戴防護頭盔向鏡頭報平安,救援人員也借助擴音器精神喊話「別擔心,我們很快就能到達。」印度隧道坍塌41名工人受困,救援行動邁入第10天,受困現場畫面首度曝光。(圖/擷取自X)這項艱難的救災任務已進入第10天,由於坍塌隧道地質條件不穩定,鑽探行動經常被迫暫停,打通廢墟通道變得更具挑戰,所幸救援人員成功往隧道內插入一條管道,不僅讓工人們順利吃上一頓熱食,還能向內輸氧改善空氣流通,被視為此次救援任務的重大突破。對此,國際隧道專家狄克斯(Arnold Dix)表示,救援團隊嘗試從隧道上方「垂直鑽孔」以救出41名受困工人,估計救援行動可能在4至5天內完成,對於這項搶救工作十分有信心。

冷氣團報到「降溫很有感」 國健署曝「低溫保健8要點」:起床先活動四肢
近期氣溫驟降,今(17)日大陸冷氣團南下,明(18)日北部地區受到輻射冷卻影響,還可能下探10度左右,因此要特別注意保暖。對此,國健署提供8個低溫保健要點,提醒民眾在抵抗寒流衝擊的同時,應選擇洋蔥式穿法,避免因突然的溫度變化而導致感冒不適。1.保暖待在室內空間時,若想要保暖也得維持適度的空氣流通,做好防寒與安全措施;在室外則要注意,身體一定要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2.暖身抗寒五字訣「 慢、熱、起、穿、行」,特別提醒長者們,夜間或清晨時分溫度較低,身體對溫度變化反應會較不敏銳,晚上睡覺前,應先備妥保暖衣物在床邊、隨手可拿到之處。另外,無論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在床上活動四肢、進行伸展暖身運動,以便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而起身後也要先坐在床邊,添加好衣物保暖再慢慢下床,起床後的活動不要過於急促,並補充溫開水以暖和身體。3.飲食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以預防便秘,也要避免大吃大喝及情緒起伏太大。4.泡湯避免飯後或喝酒後立即泡湯,建議至少要在飯後2小時,而水溫勿超過40度,若是經醫師囑咐為高危險族群者,不宜單獨泡湯,切勿單獨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 5.運動有抽菸、酗酒習慣,或是肥胖、慢性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高風險族群,最好避開較冷的時段外出運動,若仍想外出運動,建議要充分的熱身,保有肌肉的彈性,避免因熱身不足所造成的傷害。6.按時服藥與情緒穩定控制病情注意定期量測、記錄血糖和血壓等數據,並遵照醫囑按時用藥及保持情緒的穩定。7.攜帶健保卡及緊急用藥外出應該要隨身帶著健保卡,並註記上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等訊息,如醫師有開給緊急備用藥品,更要隨身攜帶。8.有異狀立即就醫若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等心血管疾病症狀,或有辨識腦中風徵兆「微笑、舉手、說你好」,當身邊有人不舒服時,可請他做以下3種動作,首先,「微笑」確認是否有嘴角歪斜臉不對稱;「舉手」可判斷雙臂平舉時是否無力下垂;「說你好」則能觀察是否說話不清楚。如果不幸出現腦中風的任一徵兆,請不要自行開車,並立刻撥打119、記下發作時間,3小時內迅速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期。

別再放冰箱!醫揭「5種食物」不需冷藏:會有負面影響
不少民眾認為要延長食品的保鮮期,只要將食物只要放進冰箱保存即可,但事實上,並非所有食品都適合放入冰箱。對此,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有5種日常食品不需要冷藏,這些食材冷藏後,反而會對味道和口感產生負面影響,「冰箱不是儲藏室啊!不是所有食品,一定要冷藏!」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並列出5種不需冷藏的食物:一、「番茄」醫師黃軒表示,與流行的觀點相反,番茄其實並不需要被冷藏,冷藏反而會讓風味變淡並影響口感,番茄在室溫下就能夠充分成熟,因此保存時只要注意將它們的莖部朝下,儲存在一個涼爽、通風良好且遠離直接陽光的地方。二、「麵包」許多人習慣將麵包冷藏以延長其保質期,但這實際上會導致麵包更快變乾,黃軒指出,應該將麵包存放在室溫的涼爽乾燥處,若要避免麵包發霉,將麵包放在密封的塑膠袋中或用鋁箔緊緊包裹起來。如果一整條麵包無法在幾天內吃完,可以切片個別冷凍,要食用時再拿出來解凍或烘烤即可。三、「馬鈴薯」醫師黃軒指出,許多民眾會冷藏馬鈴薯,但其實這可能會改變它們的質地和風味,因為低溫會使馬鈴薯中的澱粉更快地轉化為糖,導致馬鈴薯變得粗糙且甜,黃軒建議,應該將馬鈴薯儲存在涼爽、黑暗且通風良好的地方,像是儲藏室或紙袋。且要避免將馬鈴薯存放在洋蔥或其他水果附近,因為它們會釋放出加速腐敗的氣體。四、「洋蔥」黃軒提醒,把洋蔥存放在冰箱中,會導致洋蔥變軟並長出霉菌。因為洋蔥喜歡乾燥、空氣流通的環境,所以應該把洋蔥存放在涼爽、黑暗的地方,例如儲藏室或網狀袋中。黃軒進一步指出,若有預先切好的洋蔥,可以存放在冰箱的密封容器中,但要注意最多可存放3天。所以還是盡可能地使用新鮮的洋蔥,以享受他們完整的風味和質地。五、「蜂蜜」黃軒解釋,蜂蜜是一種獨特的物品,由於其低濕度和天然酸度,它不會變壞,但冷藏蜂蜜會導致結晶、變得厚重難倒。因此想要保持蜂蜜的新鮮度、保護一致性,建議存放在涼爽、乾燥、遠離直接陽光的地方,若蜂蜜結晶了,只需將瓶子放在溫水中,就可以恢復滑順的質地。

冬天除濕機耗電又做白工? 台電教3招讓你精準除溼
台灣冬季氣候潮濕,不少民眾會開除濕機來解決空氣潮濕問題,台灣電力公司就在臉書粉專教民眾要先確認三件事,才不會讓除濕機一直耗電做白工。分別為清潔除溼機濾網、使用時關閉門窗、擺對位置等3招。除濕機確認三件事更省電。(圖/翻攝台電粉專)台電表示,要先清潔濾網,久久沒用除濕機會讓灰塵附著堆積,濾網上如果髒污累積,不僅除濕效率變差,也會影響室內空氣品質,建議2-3週就要定期清理除濕機濾網,可年省下8%用電。使用時關閉門窗,除濕機是讓室內溼度降低,開除濕機時如果門窗沒關,會讓室外濕氣繼續流入,濕氣一直除不完,除濕機就會更耗電,所以別忘了要關閉門窗喔。擺對位置也很重要,除濕機的使用效果與擺放位置關係密切,放在合適位置除濕才更有效率,除濕機要放在室內空間中央處、空氣流通的空間、平坦的地方,別把除濕機當邊緣人,放在牆邊或角落不僅空氣較不流通,也影響除濕機散熱功能,使用時一定要注意要省電用除濕機,要讓除濕機發揮最大效能,一定要記得確認這三件事,另外除濕機可以搭配電風扇或循環扇使用更快速。

香港劏房翻版 3層樓高建築改建成78鳥籠房業主爽賺黑心錢
電影《一念無明》裡,曾志偉與余文樂所住的劏房就是香港底層的困境縮影,所謂的劏房,就是屋主將一個普通的住宅單位分成兩個甚至更小的單位,一個單位就是一個劏房,平均租金約新台幣8000元,而新加坡先前有網友分享一間沒有對外窗戶的「儲藏室」,每月租金高達650新加坡幣(約新台幣1.5萬元),未料如今連地大物博的鄰國馬來西亞也出現類似的情況!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一處3層樓高的商業建築,有惡質房東將屋內改裝劏房,空間小得如同鳥籠、環境惡劣!(圖/翻攝畫面)根據馬來西亞的地方政府發展部官員聯合消防單位,在首都吉隆坡取締一處3層樓高的商業建築,他們發現惡質房東將屋內被改裝成劏房,屋內竟有78間小房間,空間小得如同鳥籠、環境惡劣、甚至空氣流通等成問題,官員直言現場猶如難民營。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一處3層樓高的商業建築,有惡質房東將屋內改裝劏房,空間小得如同鳥籠、環境惡劣!(圖/翻攝畫面)根據《中國報》報導,大馬的華裔地方政府發展部長倪可敏邀請當地媒體到這處建物突擊,發現第一層被分隔為38間的小房間、第二層有23間,第三層則17間,總共78間小房間。這些小房間走道相當窄,僅能容納一人走動,並且每個小房間的空間不僅密不透風,甚至還彌漫著一股惡臭。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一處3層樓高的商業建築,有惡質房東將屋內改裝劏房,空間小得如同鳥籠、環境惡劣!(圖/翻攝畫面)除此之外,部分小房間僅設有一個通風口確保空氣流通,並且所使用來間隔空間的材料是易燃的木板,若是發生火災等意外,後果恐不堪設想。倪可敏怒斥,「第一層被分隔的38間小房間,估計約有50名租戶,只有一間廁所共用,衛生環境惡劣和強烈異味」。他並表示,每間劏房都沒有視窗,只有一個四方形的洞口,房內只具備一張薄床墊、舊枕頭、燈泡和電插座,空間極其狹窄,且沒有消防安全措施,不符合法規。倪可敏痛斥業者,為了賺取利益不惜改造劏房的行為非常沒人性,直言行為不僅涉及安全問題,還有人性問題,因此消防局將和政府單位聯手,共同打擊這些非法改造的劏房,並且當局將會對業者採取法律行動,他下令將違規的劏房全部拆除,並請相關業者儘快自首,若不配合,會將他們控上法庭!

日本夏季流行病患者創新高 「咽結膜熱」傳染性強孩童要注意
咽結膜熱(Pharynx Conjunctivitis Fever)最近在日本相當流行,據日本國家傳染病研究所表示,相比過去10年,全國患者人數增幅創下新高。根據日本國家傳染病研究所2023年9月26日發布的數據表示,截至9月17日,日本全國約3000間小兒科醫療機構通報平均患者數為1.45例,相較過去平均患者數,日本已連續5年增長,且增幅創10年新高。而在地區部分,福岡、大阪的平均患病人數數據分別為4.65人、4.09人,高於其他地區,若前去旅遊要小心。咽結膜熱好發於春、夏季,該病多由飛沫、空氣、接觸傳染,患者多有發燒、頭痛、喉嚨痛、結膜炎等症狀,該病更是與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合稱為「兒童夏季三大感冒」。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表示,若要預防該咽結膜熱,在公共場所要避免毛巾接觸傳染,此外也要注意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出入公共場所、養成洗手的習慣、充分的睡眠、適當的保暖及運動,以預防感染。咽結膜熱傳染性極強,康復後也可能多次感染,若遭傳染確診,日本醫療法人愛神會中江醫院內視鏡治療中心醫師中地幸之助建議,因該病是病毒感染,所以抗生素沒有效用,建議要對症下藥,等待康復,可以補充對喉嚨侵略性較低的的食物,如粥、豆腐、果凍等容易食用的食物,也要多喝水,在症狀完全好之前建議在家休息,不要外出。

如何分辨感冒、流感? 兒科醫點出「最大差異」:它來得又急又快
面對開學和換季,許多孩童近期紛紛中鏢掛病號,導致不少家長困惑,到底一般感冒和流感差在哪裡?兩者都會發燒嗎?對此,小兒科醫師巫漢盟近日也貼出比較表,點出2者的最大差異在於「症狀是否來得又急又快」。此外,流感症狀屬於全身性,而感冒則以呼吸道症狀為主,較少出現肌肉痠痛,也不一定會發燒。巫漢盟醫師近日在臉書粉專《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解釋如何分辨「感冒與流感」,他指出,2者最大的差異便在於感冒的症狀通常不會來得急又快,而流感會。尤其流感的症狀以全身性為主,包括發燒、肌肉痠痛、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感冒則呼吸道症狀為主,較少出現肌肉痠痛的狀況,且不一定會發燒。(圖/翻攝自Facebook/《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透過巫漢盟貼出的比較表可知,一般感冒與流感主要可從致病原、影響範圍、發病速度與主要症狀來判別。例如感冒的致病原包含200多種病毒,如鼻病毒、腺病毒,而流感則以流感病毒為主;病程一般感冒僅2至5天,流感可能持續1至2週。巫漢盟也提醒,雖然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是接種疫苗,但疫苗僅能降低症狀,無法完全避免,因此平時需保持環境空氣流通與衛生,尤其秋冬氣溫逐漸降低,家家戶戶常門窗緊閉,容易引起呼吸道症狀,保持暢通才能降低感染機率。此外,巫漢盟也在文末指出,家人感染流感或一般感冒時,家中可能已有病毒存在,因此可使用70%酒精或合格物品消毒,降低病毒傳播率。

早晚溫差大…「2病」風險激增 由內到外保命5重點曝
入秋後早晚溫差大,國民健康署提醒,低溫與早晚溫差大均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呼籲民眾面對氣溫下降而導致的溫差大,一定要加強身體的保暖,並維持室內的空氣流通,避免門窗完全緊閉,適當補充水分及身體的活動等。國健署指出,常見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腹部肥胖、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膽固醇偏高等,但其實這些是可以被提早預防的;首先,先了解是否有家族病史的疾病,並善用政府提供之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以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確認是否有三高或其他疾病等問題),透過健檢的結果,早期發現是否有慢性病、早期介入及治療,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國健署再次呼籲,由內到外保命的5個重點:1.控制三高:有三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民眾要維持量血壓-量測7天、每天2次、每次2遍原則、定期測血糖習慣,更應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及定期回診追蹤,切勿任意停藥或增減用藥劑量,積極做好三高的管理與控制。2.健康飲食、體重及腰圍的控制:採低油、低糖、低鹽、高纖(3低1高)原則,避免加工食品的攝取,並建議身體質量指數(BMI)控制於18.5-24之間;另外,腰圍部分,成年男性控制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3.規律運動、減輕壓力:避免早、晚低溫時段外出運動,運動前先充分暖身,或天冷時改採室內運動;尋找適合自己的放鬆方式,盡可能減緩或降低緊張情緒。泡湯時溫度勿超過攝氏40度,避免冷熱溫差過大,且不宜單獨泡湯。4.戒除喝酒取暖、戒菸、遠離二手菸:不管是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都會增加血管傷害以及心臟病的風險,所以戒菸、遠離二手菸危害;另,以茶(水)代酒,避免喝酒造成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下降更危險,茶(水)溫度以攝氏65度以下入口,避免食道灼傷。5.注意保暖:留意天氣,採多層式穿搭法,適時增減衣物,外出穿戴帽子、口罩、圍巾、手套、襪子、暖暖包(須注意溫度與放置的位置)等。

男戶外抽菸被18公尺遠女丟水瓶 她不爽:空氣流通你影響我健康
近日在廣州發生一起讓網友吵得沸沸揚揚的事件,起因是一名男子在公共場合抽菸,而有一名女子不爽菸味飄散便拿水瓶扔他,最後兩人大吵一架還引來了警員協助調解。不過,雖然兩人的爭吵已經停止,網友們卻開始對「公共場合是否能吸菸」為題進行熱烈了討論,還牽涉到了相關法規禁令,以及拿濃烈香水味來做類比。據陸媒《中華網》的報導,有名男子在廣場一邊仰望星空一邊抽菸,突然有個水瓶從天而降,才知是距18公尺遠的女子丟來的。女子舉著手機直播,並怒視著男子向他走來,男子也質問為何要丟水瓶,而女子便以「你吸菸影響我健康,空氣是流通的」來回覆,讓男子相當傻眼。兩人持續劍拔弩張,來引起了群眾圍觀,還有位老翁在了解情況後,感嘆「外頭抽個菸還要被打罵,真沒天理」,之後員警前來調解,示意他們各退一步、大事化小,最終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針對此事,網友們開始熱烈討論「公共場合能否吸菸」,有人覺得「法無禁止即可」、「雖然我不吸菸,但我尊重別人有吸菸的權利」,也有人直言「很討厭吸菸者」,更將菸味飄散和濃烈香水味類比,表示均是刺鼻的味道,是否都可以要求侵害賠償。另外,也有人說起這對男女究竟誰對誰錯,而大部分網友都認為,先丟了水瓶攻擊人才是沒素質的表現。

濃度飆2萬ppm 竹北氣爆點附近「民宅再飄瓦斯味」
新竹縣竹北市近日發生氣爆,造成一名少年大面積燒燙傷。25日竹北一處民宅再飄瓦斯味,瓦斯濃度飆20000ppm,所幸消防員到場後強制通風,已恢復正常。竹北市長鄭朝方說,若民眾家中發生瓦斯外洩,要遵守4原則。竹北市仁義路一民宅25日飄瓦斯味,而地點就在24日氣爆地點不到100公尺處,消防人員到場後,發現瓦斯濃度飆20000ppm,之後進行灑水和通風作業,濃度慢慢下降,在凌晨已恢復正常。至於近日「竹北氣爆」發生原因,新竹瓦斯公司人員表示,調查後發現是整壓站流閥遭異物入侵,讓瓦斯壓力飆高,供氣壓力流量在短時間飆高。據《自由時報》報導,竹瓦公司總經理邱世昌表示,25日的瓦斯外洩,是瓦斯爐軟管脫落索致。鄭朝方也在臉書發文呼籲,民眾家中如發生瓦斯外洩事件,要遵守以下4項原則:1、禁:禁止開、關任何電器,以免產生火花引起爆炸。2、關:關閉天然氣瓦斯總開關或瓦斯桶開關。3、推:小心推開窗戶以避免產生摩擦火花,讓空氣流通,讓瓦斯儘速飄散出去。4、離:儘速離開現場到戶外,離開室內後撥打119報案及通報瓦斯公司協助。

冷氣搭配「1法寶」涼感加倍又省電 台電:放對位置才有用
夏天一年比一年熱,不少民眾熱到怒開冷氣卻又擔心電費報表。對此,台電也發文指出,冷氣搭配循環扇,不僅幫助室內空氣對流,又可以提高冷房效果來省電,但務必要放在2種位置才會有用。台電24日在臉書粉專《台電電力粉絲團》發文指出,循環扇雖然跟電風扇很相似,但扇葉及設計不同,循環扇可以集中風力,吹出螺旋柱狀的強力風,因此「適合用來帶動室內空氣流通,增加空氣循環,是冷氣的最佳神隊友。」至於循環扇要擺放在哪裡比較好呢?台電則解釋,由於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建議可以將循環扇擺在冷氣出風口下方,也就是跟冷氣同側。第2種則是放在房間內最長的對角處,讓循環扇的風朝室內中央吹,並呈仰角擺放,讓後方扇葉能捲入冷空氣,並將熱空氣吹散及反射,將風帶到室內更深的角落,「如此反覆循環促進對流,就能快速調節室溫不均的情況。」因此台電也提醒,在吹冷氣時使用循環扇,不僅可以加速室內降溫,也能減少冷氣耗能,「循環扇擺對位置,讓涼感更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