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李家超昨早在立法會備詢時宣布,1月30日起撤銷對新冠確診者發出隔離令,將新冠病毒視為一種上呼吸道疾病。他解釋,主要考慮到香港的混合免疫屏障十分牢固,且3年來疫情和病毒都有演變,香港醫療系統防治能力亦有提升;加上與大陸通關十多日,並無增加疫情風險,社會對疫情的認知和處理能力已大大提升,因此疫情管理須邁向新階段、新模式。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稱,如無症狀患者建議可自由外出或上班,但學童檢測陽性建議不要上學,直至快測陰性為止。李家超指出,撤銷對新冠確診者發出隔離令的安排,主要是考慮到香港第二及第三劑新冠疫苗接種率已達到93%及84%,大批市民自第五波疫情以來感染後產生免疫力,等同接種第三劑疫苗的有效接種比率已達95%,社會的混合免疫屏障已十分牢固,完成接種的市民感染Omicron病毒後亦多屬輕症。他又稱,3年來疫情和病毒都有演變,香港醫療系統的防治能力提升,疫情對公共衛生風險已明顯減低。而香港與大陸通關後並無增加疫情風險,確診數字也從高位3萬例回落至近日3000多例,下跌9成;市民對新冠病毒的認知及處理能力大大提升,因此需要邁向新階段、新模式,從政府強制染疫市民隔離,改為由市民自行決定、自行負責,逐步建立新的常態系統,將新冠病毒病視為一種上呼吸道疾病。香港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屆時患者無須在住所、醫院或隔離設施等接受隔離;檢測陽性的人士,亦不須再透過衛生署網路平台申報。但他強調取消隔離令不代表新冠病毒已消失,疫情仍會為社區,尤其是「一老一幼」及醫療系統,帶來風險,加上全球疫情仍有變數,因此港府會維持新冠疫情的緊急應變級別,直至另行通知。此外,保安局長鄧炳強稱,李家超已就《基本法》23條立法設定時間表和關注點。當局會繼續努力推展立法工作。他提及必須建立良好的防範管理體系,如網路安全,提升對關鍵基礎設施網路安全保護,建議訂定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的網路安全責任。
年節將近,受到中國嚴峻疫情影響,台商返台恐為台灣疫情添變數。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4日在「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直播表示,過年期間台商返台、民眾出國旅遊,屆時將有小波流行,呼籲台商在台家人、密切接觸者把握本週黃金週,盡快接種BA.5次世代疫苗,「變種病毒流行,最好出國或回台灣前都要施打疫苗!」境外解封+變種病毒 疫情攀升陳秀熙解析目前台灣疫情,從去年12月底感染趨勢來看,隨著境外解封加上新變種病毒增加,各年齡層感染人數皆微幅上升,尤其5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感染率攀升較快,年長族群也需嚴防合併慢性病導致死亡率提高。同時,先前曾感染過也有可能再被感染,但台灣受到第三劑疫苗、BA.2/BA.5感染保護,估計不至於造成更大波流行。估3萬人次台商返鄉 衝擊不大 面對台商過年返鄉,陳秀熙說明,若以3萬人數、50%高陽性率來推估,將產生75名中症和44名重症病人,約占台灣ICU(加護病房)量能0.8%;如果是25%的低陽性率,則會產生38名中症和22名重症病人,占ICU量能0.4%。雖然台灣醫療量能受衝擊不大,但他仍建議台商在台家人、密切接觸者,以及曾確診但超過3個月的民眾,把握過年前1到2週的「黃金週」,即1月2日到8日,施打疫苗提升保護力,「最重要的黃金週,可以施打疫苗,施打疫苗之後,如果家人、台商返台,如果萬一真的是確診,那我們施打了現在的BA.4、BA.5疫苗,至少對於中國大陸的BA.5、BF.7可能會有很好的防止作用。」年假出國旅遊 應盡速施打疫苗除了台商返台,民眾若想出國旅遊,陳秀熙也建議出國前1到2週施打疫苗,提前部署提升免疫保護力,預防感染COVID-19或加重為中重症。陳秀熙表示,雖然台灣已有社區保護力,但隨著境外解封、新變種病毒增加,加上新春團聚即將到來,仍會有小波流行。想要抵禦變種病毒,堅實的自然感染社區防火牆與高覆蓋的疫苗接種率,都相當重要。
大陸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一名屈姓女子日前發文透露,她去世的父親被莫名接種新冠疫苗,引發網友熱議。屈女表示,父親因中風癱瘓在床等原因,並未接種疫苗,但他的健康碼上卻顯示接種了3針,其中第三劑新冠疫苗是8月9日接種,但父親早在8月2日就已離世。《新京報》報導,12月3日,長沙望城區屈女士發文稱,她去世的父親被莫名接種新冠疫苗,父親因中風長期臥床,並未接種疫苗,但他的健康碼上卻顯示接種了3針。更誇張的是,資料顯示老人於8月9日接種第3劑新冠疫苗,但屈女的父親早在8月2日就已過世,讓家人相當傻眼。消息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去世七天了,還出現疫苗接種記錄,這說明工作做得好啊!防疫工作滴水不漏」、「長沙的陽性就是被這些人越玩越多的」、「這種情況我知道是啥原因,因為我家老人也是不合適接種,但顯示接種了」、「就算是系統出錯損失的也是國家財產」、「不能這樣子啊,系統出錯就報廢,購置好的」。對此,屈父生前居住地、橋驛鎮衛生院負責人回應,出現類似問題是因為系統出錯,目前正在協調更改屈父的健康碼疫苗數據。針對官方說法,不少人不買帳,狠酸「靈異事件,不能用科學去解釋的」、「估計是還沒來得及銷戶,按人頭收費,能多收一個是一個!財政壓力大啊」。
曾多次公開力挺高端疫苗的台北市聯醫忠孝院區醫師陳昶宇被網友發現,打的4劑疫苗裡,沒有任何一劑是高端。對此陳昶宇大方貼出小黃卡反擊,「一堆人連疫苗都不懂就來開砲,自己前兩劑打AZ的時候高端根本還沒推出,有人還把AZ跟高端搞混快笑死。」陳昶宇直言,當時一堆人嫌AZ嫌得要死,還得推廣第二劑不見得要混打莫德納,免得第一劑打莫德納的人一直打不到第二劑;再來第三劑是追加劑,一開始本來就只有半量莫德納可以打,國外也幾乎都追加施打莫德納或BNT,除非特殊考量不然不會再打AZ,跟前兩劑基礎劑混為一談也是真的很好笑。陳昶宇提到,唯一有機會選擇的就是第四劑,其實本來沒很想打,之前就寫過對年輕人Omicron感染幫助不大,頂多減輕一些症狀跟後遺症風險,有點想等次世代來再打,但當時聽到那批BNT沒打完就要報廢,加上看到電子疫苗護照顯示是最後一劑打的疫苗,的確對出國比較沒影響,才想說去打一下。他強調,「再說我前文也都有寫,除非擔心副作用及沒有出國考量,不然我都還是先推薦國際認證疫苗,這點有在門診問過我的病人都可以作證,但高端的存在的確還是提供了額外的選擇,直到Novavax出現。」陳昶宇表示,高端以二期安全性及免疫數據,在全球都在搶疫苗的緊急時刻派上用場,後期也提供擔心副作用及沒出國考量民眾其他的選擇,在臨床上沒看到施打高端疫苗的病人有出什麼狀況,效果看起來也不差,以完成階段性任務來說,事後看來依然不覺得高端疫苗政策有多大的問題。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宣布,11/7號起將放寬確診者的隔離措施,隔離滿7天後,快篩陰性可解除自主健康管理,「7+7」的後7天若陰性就可以解除,同住接觸者過去依照打滿3劑與否採「0+7」或「3+4」居家隔離,也會從11/7起改為「0+7自主防疫」,以最後接觸日為第0天,隔日為自主防疫第一天。自防疫期間規範,需有2日內家用快篩陰性才可外出。(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官王必勝表示,7日起居家隔離將走入歷史,確診者接觸者需要7天自主防疫,以最後接觸日為第0天,並且無論是否完成疫苗追加劑,都改採0+7自主防疫,外出前要有2日內快篩陰性結果,外出、上班、上學期間全程配戴口罩,有飲食需求可暫時取下,但須在用餐完畢後立即佩戴,離開座位後應立即佩戴口罩。確診者將可陰性後解除自主健康管理條件。(圖/指揮中心提供)王必勝強調,確診者依舊隔離7日,但後7天則可看陰性而解除自主防疫,有和確診者接觸的人則是變為0+7,自主防疫的七天,依舊希望能1人1室為原則,需有獨立衛浴,且應盡量避免接觸65歲以上長者、6歲以下幼童、免疫不全及免疫低下者等高風險對象,有症狀就要在家休息,並以家用快篩試劑進行快篩,也禁止前往醫院探病、陪病。八大行業等將不再需要接種第三劑才能前往。(圖/指揮中心提供)公共場所也不需要量體溫了。(圖/指揮中心提供)
針對國人施打高端疫苗無法出國者,指揮中心今(19)日宣布,從今日起若施打高端疫苗有出國需求的民眾,可接種1到3劑其他廠牌的新冠肺炎疫苗,並公布接種其他廠牌的時間區隔。高端疫苗補打方案出爐。(圖/指揮中心提供)因日本不承認高端疫苗施打,因此要施打高端的民眾自費3500元做PCR核酸檢測,因此今日疫情指揮中心也公告,若有出國需求的民眾可接種其他廠牌的疫苗,必須出示相關出國證明文件,如電子機票或就學、工作證明等,另外前兩劑疫苗須間隔4週(28天)以上,第三劑的追加劑則要間隔12週(84天)。指揮中心也提醒,民眾接種後可至「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申請系統」,下載疫苗接種之數位證明(建議於完成接種後2天以上申請),供入境他國查驗使用。日本目前僅承認第1、2劑必須為:輝瑞BNT(復必泰)、阿斯利康(AstraZeneca)、莫德納(Moderna)或強生(Johnson & Johnson)、Bharat Biotech、Novavax。第三劑則必須為:輝瑞(復必泰)、莫德納(Moderna)、Novavax等疫苗,若施打高端疫苗的民眾堅持要去日本,則需要自費做PCR多花3500元。
高端疫苗今(5日)公布「有關高端新冠疫苗保護效益評估報告知說明」,表示以高端疫苗疫苗作為第3針追加劑,突破性感染率與其他2款mRNA疫苗並無顯著差異,保護力相當。高端疫苗生物製劑股份有限公司今日公布「有關高端新冠疫苗保護效益評估報告知說明」,指出公司於EUA上市後,每月定期提交安全性監測報告,並於核准後一年內檢送疫苗保護效益(effectiveness)評估報告。公告指出,本項研究以國內醫院員工為樣本,進行定群分析,觀察對象均已完成三針疫苗接種。評估指標為「突破感染率」及「感染風險比值」。報告指出,在2022年4月至7月這波流行期中,全國突破感染率為18.3%;而2.1萬個分析樣本中,以2款不同的mRNA疫苗及高端疫苗作為第3針,的突破感染率分別為「mRNA疫苗1」(17.5%)、「mRNA疫苗2」(15.8%)、「高端疫苗」(15.6%)。在感染風險比值部分,經統計變項校正分析後,不管是任何一種疫苗組合,風險比值沒有統計學之顯著差異,顯示三種疫苗之效益相當。《高端新冠肺炎保護效益評估報告》摘要:本研究以國內醫院共計21,729名員工(含醫護及行政人員)為樣本,分析疫苗接種史、新冠肺炎核酸檢驗確診日等數據,進行定群分析(cohort study)。自2022年4月Omicron疫情爆發至7月15日止,研究對象中共計3,672人PCR陽性確認。由於各醫院根據指揮中心之規範,全員於分析時皆已施打三劑,惟施打不同品牌疫苗之排列組合共計有四十五種。研究團隊取最多人施打的不同組合進行以下分析:分析組合一基礎劑施打兩劑AZ者,共計13,978人,以「mRNA疫苗1」、「mRNA疫苗2」或「高端」三種疫苗追加,三者突破性感染風險無統計學差異,惟施打高端組發生風險之點估計值較「mRNA疫苗1」組別小12%。分析組合二礎劑施打AZ+莫德納者,共計2,120人,以「mRNA疫苗1」、「mRNA疫苗2」或「高端」三種疫苗追加,三者突破性感染風險無統計學差異。分析組合三礎劑施打兩劑莫德納者,共計4,772人,以「mRNA疫苗1」、「mRNA疫苗2」或「高端」三種疫苗追加,三者突破性感染風險無統計學差異。分析組合四將全部群體分為施打0, 1, 2,或3劑高端疫苗者,各組突破性感染風險無統計學差異,惟施打2或3劑高端組發生風險之點估計值較施打0或1劑高端者小22%。單以國內醫院之粗觀察值而言,第三針採用高端疫苗作為追加劑,其突破感染率與兩種mRNA疫苗相比並無顯著差異,但以此三種疫苗任何一者作為追加免疫施打,其效益皆優於全國發生率之背景值。納入變項進行統計校正後,其分析結果依然與粗觀察值一致。不管是任何一種疫苗組合,再以「mRNA疫苗1」、「mRNA疫苗2」或「高端」進行第三劑追加免疫施打,保護力皆相當,未有顯著差異。此外,施打二劑或三劑高端疫苗的組別,對比沒有施打或只施打一劑高端的組別,雖未有統計學差異,但就點估計值而言確診相對風險少約22%,其確診比例有相對低風險之趨勢,亦證實施打高端疫苗可對防範新冠病毒感染產生良好的保護效益。
新冠肺炎肆虐至今,台灣已鎖國多時,如今總統蔡英文宣布請行政院評估開放邊境時程表,做好配套措施來開放觀光客入境,觀光局也將送出「旅行業辦理出(入)境團體旅客操作指引」草案,修正版本週提報指揮中心,國門即將打開也讓人期待是否可以自由出入回台不用再隔離,甚至不會有人因非伴侶親屬而結婚才能進台灣的狀況。蔡英文今(19)日出席台北國際觀光博覽會,她也宣布「現在正是時候」,面對國際疫情趨緩,已做好重新爭取國際觀光客來台的準備,並請行政院評估開放邊境時程表,在兼顧防疫與經濟下做好配套措施。觀光局長張錫聰也表示,「旅行業辦理出(入)境團體旅客操作指引」草案已送指揮中心核定並修正中。「旅行業辦理出(入)境團體旅客操作指引」草案採通案性規範,明訂出入境旅客以及導遊領隊人員都要施打疫苗追加劑(第三劑),PCR檢疫規定配合最新防疫政策;旅行業須留意旅客健康狀況,並要準備口罩和酒精,且需遵守量測體溫等規定,旅行團需團進團出、不能脫隊。入境旅客來台旅遊,都要全程配戴口罩,用餐時可拿下口罩,並勸導盡量不要交談;旅行業工作人員也都要經過防疫訓練。至於入境、出境禁團令鬆綁時程,將配合指揮中心邊境開放政策搭配上路。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表示,目前國內疫情雖然持平穩定,惟社區陸續出現Omicron變異株BA.4/BA.5個案,且邊境政策逐漸開放,未來社區感染風險提升,呼籲年齡滿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COVID-19疫苗之民眾儘速完成建議接種劑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ACIP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李秉穎也呼籲確診者也要打疫苗,因為自然感染的抗體,過了幾個月後仍會像打疫苗ㄧ樣慢慢消失,沒有所謂「無敵」這件事。李秉穎指出,一開始大家認為確診過新冠病毒者就獲得「無敵星星」,但其實只是免疫力會增強一點,第二次感染病毒依然有穿透力,且自然的抗體也會像疫苗一樣,隨著時間消失,因此呼籲確診者也要打疫苗。另外,李秉穎指出,建議長者接種四劑疫苗,是因為疫苗抗體效價會隨著時間逐漸下降,且病毒變異後,接種疫苗劑次較少者,保護力也會打折扣;以色列研究指出,雖然接種第4劑至第8週時,一般保護會消失,不過仍比僅接種第三劑在第六週的保護效果增加3~4倍左右,保護效果也有明顯的附加反應,在面對BA.4、BA.5病毒時,也會有附加效果。李秉穎表示,確診者打疫苗的好處在於「免疫系統可有效被激發到更高程度」,因此鼓勵確診者在確診後3個月接種疫苗,以延長疫苗保護力,而一般民眾打3劑,長者等高風險族群更要打到第4劑。指揮中心已開放50歲以上成人、機構住民、免疫力低下或不全者等對象接種第二次追加劑,尤其65歲以上長者感染後導致重症風險高,應儘速接種,以提升免疫保護力。此外,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檢疫、航空機組員等相關工作人員,亦可評估自身染疫風險及意願接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昨天本土新增2萬6943例、境外移入253例,新增57例死亡。疫情雖趨緩,但台大公衛學者預測,BA.4、BA.5在國內占比8月中旬將達到40%,若持續攀升至55%以上,單日確診數恐站回3.5萬~4萬之間。指揮官王必勝坦言,「當然有可能」,面對變種病毒於國外再掀疫情,他也宣布,第4劑疫苗接種對象擴大至50歲以上,7月22日開始施打。而昨日死亡案例最年輕為40多歲女性,在家中昏迷送醫,因肺炎併呼吸衰竭,急救無效死亡。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國際間觀察BA.4/5病毒,平均花26天就會在該地從1%成長至20%,從20%成長至40%則約需11天,且每增加10%,感染率就增加4%,因此估計當我國BA.4/5占比達55%時,每日新增個案數就會回升至3.5萬至4萬,且時間點很可能在8月底。陳秀熙也指出,我國6月分的超額死亡率為43%,其中有63%是因新冠致死,37%是因無法得到醫療照護間接死亡,呼籲政府在關注確診病患之餘,也要關心癌症與慢性病患的照護需求,若醫療量能持續緊縮、人力短缺,超額死亡率就難以下降。BA.4/5疫情可能在8月讓國內疫情重返單日4萬大關?王必勝表示,這件事當然有可能發生,不過還要看到時候狀況。至於超額死亡率過高,王必勝則建議不要看短期。因應BA.4/5變異株來襲,指揮中心經ACIP專家委員會同意,宣布擴大第二次追加劑接種對象,周五(22日)起,開放50歲以上成年人,可於第三劑接種時間間隔5個月以後,預約接種第四劑疫苗;曾經確診過的民眾,則建議確診3個月後再打。另指揮中心日前宣布「騎機車免戴口罩」,但同車者僅限同住家人,也遭質疑無法查處,形同虛設。王必勝坦言,處罰上確實有認定困難,希望先以勸導方式。至於他在前天「散步不用戴口罩」說法,挨批擾民,他昨天重申,重點在「如果有症狀或無法保持社交距離」,就需要戴口罩,請民眾在此原則下自行衡量。
指揮中心今(20)日宣布擴大第四劑接種對象,自22日起,50歲以上民眾可預約接種,與第三劑接種時間需間隔5個月以上;另外,於6日上午抵達桃園國際機場的45萬劑莫德納幼兒劑型也於20日完成檢驗封緘,7月21日起各縣市同步開打。指揮中心20日宣布擴大第四劑接種對象,50歲以上民眾22日起可預約接種,與第三劑需間隔5個月以上,至於確診者則建議確診3個月後再接種,延長疫苗保護力。(圖/指揮中心提供)另外21日起,指揮中心將與各地方政府共同推動滿6個月至5歲嬰幼兒莫德納接種作業,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也指出,會注意場地舒適性及方便性,考量動線、距離、防曬以及防雨,並請縣市視所轄量能安排幼兒園或托嬰中心集中接種,且考量家長上班時間,應彈性於夜間、假日開設,若地方政府需中央協助可提出討論。(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ACIP專家會議建議,5歲以下幼兒莫德納疫苗接種兩劑;而輝瑞BNT在美國建議是4歲以下接需種三劑,目前還在持續各項洽談,到貨的時間尚未定,他也呼籲家長盡早安排家中幼兒優先接種莫德納疫苗。
據《第一財經》報導,自今年7月6日,西安確認中國首例感染Omicron BA.5變異株的本土病例以來,截至7月17日的不到兩周時間內,中國多地已報告了多達10種Omicron 變異株。新冠病毒的加速進化也引起科學家們的擔憂。7月17日,成都通報,最新一輪疫情基因測序分析,感染者感染的是Omicron 型變異株BA.2.12.1,在大陸國內本土疫情數據庫中尚未發現同源序列。BA.2.12.1是今年早些時候在美國最先發現的,為BA.2變異株分支,但傳播性較BA.2高出23%至27%。BA.2.12.1一度成為美國主導的流行株,不過後來被BA.5逐步替代。目前在美國,BA.5已經佔到了65%以上的新病例。另外,在甘肅蘭州最新一輪疫情中,監測到了Omicron變異株BA.2.38,該變異株也是BA.2變異株的分支,近期在印度流行。在截至7月2日的30天內,BA.2.38佔據了印度約30%的新增病例。中國本土監測到的其他Omicron變異株還包括上海、天津和青島報告的BA.5.2.1變異株;廣州、佛山和北海報告的BA.2.3變異株;廣東、上海和臨沂報告的BA.2.2變異株;西安報告的BA.5.2變異株;大連報告的BA.5變異株以及天津報告的BA.2和BA.4變異株;珠海報告的BA.5.1變異株。值得關注的是,以上所有的Omicron亞型變異株都為境外流行的毒株輸入中國的。例如上海首次監測到的BA.5.2.1變異株,就是今年5月首次在比利時發現的,並在歐洲多個國家傳播;BA.2.3變異株也是美國首次發現的。一位公共衛生專家表示,「這意味著我們仍然應該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動態清零政策。發現輸入性的疫情擴散,就要及時撲滅。」按照中國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要求,對入境人員進行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天居家健康監測。在截至7月17日的一周內,中國平均每天報告了390例本土新增新冠病例,較前一周的340例有所增長。然而對於多地的疫情,流行病學調查都尚未發現病毒感染來源。報導稱,在今年3月開始的一輪中國疫情中,大部分人感染了Omicron BA.2變異株。而在過去的幾個月裡,Omicron已經進化出更多的變異株,病毒傳播速度也更快。例如首次在南非發現的BA.4和BA.5變異株就比BA.2有大約13%至15%的傳播優勢,並且還可以逃避BA.2的免疫力。有病毒學家介紹稱,雖然這些變異株的名字各異,但都屬於Omicron,從病毒結構來看差別不大,病毒傳播過程中,平均每個月大約出現2個左右的氨基酸位點變化,基本特性相似,免疫反應也差不多。儘管從目前真實世界報告的數據來看,無論是BA.2.12.1、還是BA.2.38或者BA.5變異株,都顯示它們並不會導致更加嚴重的疾病,但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放鬆警惕,因為這些變異株逃避免疫的能力會導致大量的再感染,而且由於它們的傳播速度很快,也可能會加速新的變異。根據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發佈的最新數據,在BA.2和BA.2.12.1流行的情況下,接種兩劑mRNA疫苗對抗新冠重症的有效性大幅降至24%,而接種第三劑加強疫苗對抗重症的有效性可提升至52%至69%。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徐建國指出,「數據顯示,從病毒感染細胞的情況來看,Omicron的致病力下降了,但病毒的複製速度增加了,而且病毒仍在不斷地變異和進化,這可能會導致現有疫苗的保護力下降,已經給我們帶來新的挑戰。」徐建國認為,感染的人越多,病毒變異的幾率也越大,這是不爭的事實。「病毒變異速度很快,一些變異株的抗原性可能會發生變化。」他表示,「所以我們一定要尋找新的方法和技術,切切不能大意,應該高度警惕疫情的發展。」
台灣本土新冠肺炎疫情連日降溫,不少民眾已開始出國遊玩,更期待入境回國時可以不用隔離,而指揮中心記者會再度強調,目前入境總人數依舊維持每週4萬人,入境依舊維持3+4,至於第三劑疫苗覆蓋率是否高過75%,就能鬆綁為0+7不需要再隔離,他也給出答案。不少民眾趁全球疫情降溫出國,但入境回台仍要隔離,讓不少民眾反彈。(示意圖/黃威彬攝)不少民眾都希望可以入境時變成自主管理,不用強制隔離的狀況,指揮中心則表示,目前依舊會維持3+4政策,但自7月14日起,入境或來台轉機者,免持2日內PCR報告。至於是否第三劑覆蓋率高過75%就能如世界各國開放邊境,莊人祥也表示目前第三季覆蓋率為70.53%,要到75%還要一陣子。目前第三季疫苗覆蓋率尚未達到75%,因此還不能討論全民覆蓋率的狀況。(示意圖/黃威彬攝)另外新型變異株BA.4、BA.5侵台,前副總統陳建仁以專業性評估7月中旬後,每日確診數可以低於萬人,而莊人祥則認為「當然有可能降到一萬」,但仍然要靠大眾的努力。
行政院長蘇貞昌院長今(4)日上午召開擴大防疫會議,針對邊境管制措施,蘇貞昌指出,由於上週全球疫情已上升21%,境外移入案件亦持續檢出變異株,目前國內也進入暑假期間,旅遊及聚會的頻率增加,因此現行邊境管制措施應繼續維持。蘇貞昌表示,由於全球疫情有回升趨勢,上週更已上升21%,且不排除與Omicron亞型BA.4及BA.5變異株有關,境外移入案件亦持續檢出此二變異株,而目前國內也進入暑假期間,相關旅遊及聚會的頻率皆會增加,因此現行邊境管制措施應繼續維持,並請指揮中心持續觀察國內確診病例與中重症比例,並視疫情發展與國內醫療量能整備,再滾動檢討邊境管制措施。指揮中心表示,全球疫情近期回升21%,歐美增幅頗大,但包括日韓、新加坡與菲律賓等國也上升20%至50%,可能與暑期旅遊增加以及Omicron亞型BA.4及BA.5病例持續增加有關;國內疫情近一週本土病例數雖呈下降趨勢,輕症或無症狀比例維持近99.6%,但境外移入病例持續檢驗出Omicron亞型BA.4及BA.5變異株,須持續密切監測進入社區情形,而暑假期間因國內外旅遊及聚會人次增加,境外移入及本土疫情風險可能上升。指揮中心指出,截至本月2日止,12至17歲青少年第三劑施打約66.3萬人次,戶籍人口接種率達55.4%,社區涵蓋率達71.1%,因學生已開始放暑假,已請地方政府持續針對符合接種間隔、而適逢考試而未接種第三劑者,持續安排指定合約醫療院所或開設接種站接種;75歲以上長者第1劑為80.2%,第2劑為75.6%,第三劑為64.6% ;65至74歲長者第1劑為89.7%,第2劑為86.9%,第三劑為78.4%,其中,65歲以上第三劑接種率為73.4%,若以符合接種間隔者計算則已達96.3%,第四劑接種率則為19.7%。蘇貞昌感謝指揮中心、教育部與地方政府持續努力,包含學童、65歲以上長者之國內疫苗人口涵蓋率持續穩定提升,本月也即將進口6個月至5歲幼童可施打的疫苗,請指揮中心持續就各廠牌幼童疫苗洽購適足的疫苗數量,並按規劃推動進行施打作業,以提升國內全年齡人口的保護力。
接種新冠疫苗常見的副作用有頭痛、發燒、疲倦、肌肉痛等不良反應,但一名27歲女子琪琪,在1月7日施打第1劑莫德納後,居然在一個半月內頭髮全掉光,她認為嚴重落髮跟疫苗副作用有關,也去通報疫苗接種嚴重不良事件,並難過的表示:「我不在意補助,而是要給我交代」。琪琪昨(27)日在臉書社團「爆料公社公開版」傾吐自己的落髮經驗,文中表示,她是一名疫苗受害者,並訴說著掉髮過程的傷痛是旁人所無法體會的,同時琪琪也希望藉由自己的經驗分享,能幫助更多的受害者走出陰霾。網友也在PO文底下留言,為她加油打氣,「沒了秀髮一樣看得出是個美女」、「祝妳早日康復」、「還是很漂亮,加油」。琪琪也接受YouTube頻道「不再沈默·無懼之聲 Unmuted Channel」訪問,透露自己打完第一劑莫德納疫苗後,頭髮卻在兩、三週開始狂掉,而且每次洗完頭,頭髮都是一大把一大把的在掉落,一個半月後,原本一頭亮麗的長直髮,也成了光頭。琪琪也說明,一開始以為是壓力導致所以去看了精神科,但精神科醫師認為她掉髮太過嚴重,要她轉診皮膚科。皮膚科醫師診斷後表示可能是營養不良,讓她先服用類固醇治療。但琪琪認為掉髮原因不太可能是營養問題,詢問醫師是否為疫苗副作用,醫生也表示無法斷定,讓她不要再施打第二劑疫苗。短短時間內就掉光頭髮,琪琪認為可能是疫苗副作用,因此她在3月24日去通報疫苗接種嚴重不良事件,並取得「疫苗接種嚴重不良事件通報紀錄」。琪琪直言,不在意有沒有獲得補助,在意的是能否有個交代。她也坦言身邊有朋友打BNT掉頭髮,甚至有朋友年紀輕輕施打第三劑後就逝世了。琪琪將自己的遭遇發布在網路上,安慰同樣因打疫苗而掉髮的人,並且呼籲更多和她一樣受苦的民眾可以站出來,為自己討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