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小時直播飛機起降!桃機憂被看光光想下架 觀旅局回應了
桃園市觀光旅遊局推出即時桃園機場畫面直播,傳出桃園機場公司內部討論,擔憂影響飛安或者有狀況恐引起恐慌,希望下架。航空迷Take痛批,指即時畫面的內容,民眾在機場旁都能看見,下架直播到底是什麼鴕鳥心態?桃園國際機場是台灣最繁忙的機場,每天都有各式各樣的飛機起降,吸引航空迷和攝影愛好者捕捉到最美的飛機照片。桃園市政府日前架設14支4K高畫質攝影機,讓民眾不用出門,透過YouTube直播觀看最清晰的飛機起降畫面。但上線不久,就傳出桃機與航空公司反彈聲音,認為直播機場一舉一動,恐被有心人利用。桃機公司說明,內部確實就技術面與適法性討論,但僅止於討論,因為透過網路直播觀看桃機,與一般民眾架相機、攝影機並不相同。在不違法的情況下,桃機都會尊重,並沒有要求桃園市府拆除,接下來則會持續觀察其影響。桃機公司指出,有幾項會影響航機進場的違規,包括雷射筆、無人機、養鴿等行為,都是嚴格禁止,但架設攝影機不在此限,且桃機為純民用機場,沒有畫設禁止拍攝區域。桃市府觀旅局則提到,即時影像攝影機放置在機場外的第三航廈機場咖啡廳,該地點平日即為許多遊客及攝影愛好者駐足觀賞及專業攝影拍攝飛機的起降處。也曾和機場公司討論是否資源共享,共同吸引國外觀光客來桃園。觀旅局表示,國外各地機場也提供相關即時影像,例如日本羽田、成田、捷克布拉格等機場。目前尚未收到桃機公司表示不宜之意見,會再請桃機公司協助了解,希望可以以觀光推展為共識,共創雙贏。另有網友發現,即時畫面原本能回放,1日新聞爆出後就取消回放功能。觀旅局說,廠商看到新聞後自行取消,已經要求改回原狀。觀旅局解釋,將與桃機公司討論,有疑慮者一併修正。Take表示,機場即時影像的畫面並非什麼獨特角度,一般民眾也能看到,差別只在於直播。但以航空迷來說,帶個大砲鏡頭都能拍出比直播畫面更清晰的畫面。他也提到,雖然是看到新聞才特別到網路查看即時畫面,但發現平均數百人收看,且聊天室一直有互動,顯然效果良好。他酸桃機公司,恐怕是怕未來出包時被直播到世界,才希望關掉畫面。

機捷15分鐘才1班車 通勤族狂怨:等到懷疑人生
TPASS助攻,桃園機場捷運運量大幅提升,但平均15分鐘才1班車,是有捷運的五都中最久的,讓許多通勤族抱怨等到懷疑人生。桃捷指出,平日早上通勤尖峰已加開3班次,縮短到5.5分鐘1班車,將研議再加開,中長期計畫則要添購列車,讓平均班距縮短到5分鐘1班。議員黃敬平質詢時指出,有捷運系統的直轄市當中,班距最密集的為北捷文湖線,尖峰2分鐘1班,新北捷運淡海輕軌尖峰4至6分鐘、離峰8至11分鐘1班,台中捷運尖峰6分鐘、離峰9分鐘,高雄捷運尖峰4至6分鐘、離峰8至10分鐘1班,反觀桃園15分鐘1班,1小時僅有4班車,旅客疏運效率低得嚇人。黃敬平說,解封加上TPASS助攻,機捷日運量已突破10萬人次,但僅有直達車11列及普通車20列,共31列車,除擔憂難消化龐大的旅運人潮,未來桃機第三航廈正式營運,出入境旅客人次再提升,恐將雪上加霜。桃捷公司指出,今年4至10月在平日7至8點增開3班次蘆竹以北北上加班車,加上該區段平日有直達車和普通車各4列,平均每5.5分鐘即有1班,有效紓解尖峰時北上列車擁擠狀況。平日早午尖峰時段也增開3班次直達車,增停A18及A21站,將直達車服務延伸至中壢市區,提供中壢地區旅客通勤、通學使用,目前也在研議平日南下尖峰加開、增停直達車,滿足往返台北、中壢旅客,目標年底前實施。桃捷公司也提到,正在辦理列車增購計畫,未來尖峰時段每15分鐘就有1列直達車及2列普通車,將班距縮短到5分鐘1班。另機捷16日停駛導致120名乘客摸黑走軌道逃難,藍議員批評蒙羞,要求檢討。桃園捷運公司總經理莊英震表示,和設備無關,是因前車誤點,導致2列車同時加速運行,電流值瞬間上升超出原設定供電容量所致,2021年也曾發生過一次,全面檢討後抓出高風險的北段3區位、南段還在清查,未來會透過速限調整排除,務求不再發生類似情形。

鄭文燦再槓柯文哲 轟其市長任內沒有捷運完工
前瞻基礎建設近期引起熱議,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頻頻批評前瞻基礎建設,完工率低、北市分配預算少。對此,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昨(2日)晚於臉書發文反擊,強調前瞻特別預算並不是放在中央口袋裡,而是挹注各縣市基礎建設,讓台灣一起提升,但柯文哲在市長任內,一條捷運都沒有完工。鄭文燦昨晚在臉書發文表示,如果從台北看天下,許多其他地方是鄉下,「柯文哲曾說鄉下要有鄉下的樣子」。但他說,「我們的看法不一樣」,台北市是首都,建設較為完善,得到最大的財政補助,當然也要照顧,首都台北一直是放在第一位,但這不代表其他地方要被忽略,每一個人的故鄉都要受到照顧,即使建設的內容不同。鄭文燦昨日再轟柯文哲任內沒有捷運完工。(圖/鄭文燦臉書)鄭文燦說,根據審計部報告,前瞻第1至3期特別預算實現率83.07%,包含:新北捷運三鶯線、高雄捷運岡山延伸路竹、台北捷運萬大中和樹林線、淡海輕軌以及桃園捷運綠線,都在如期如質施工中;機捷增設第三航廈站也在進行前導工程。國發會統計,前瞻軌道執行率96.65%。鄭文燦表示,前瞻軌道建設都在執行中,這是第一個事實。一條捷運線,規劃期常常超過4年、施工工期最少8年,總共長達12年的時間,所以有前瞻計畫核定的捷運工程,現在還沒有完工,這是很正常的事情。鄭文燦還說,若按照柯文哲的標準,台北市爭取的南北環線、信義延伸線、萬大線、東環線都還沒完成,完工率也是0%,柯文哲市長任內,一條捷運都沒有完工,這也是第二個事實。鄭文燦表示,台北市、新北市的許多捷運計畫,納入前瞻計畫及公建計畫,數量規模龐大,不少於其他直轄市,這是第三個事實。鄭文燦強調,台北市、新北市已投入了1兆2千億的捷運建設經費。中央支持軌道建設將近8000億元,包括台鐵的立體化(如桃園、新竹、嘉義、台南、高雄等)。捷運建設必須有更大的預算挹注,因此前瞻計畫加上公建計畫,才能讓六都都有捷運。讓每一個城市的競爭力,透過公共建設的基礎,能夠更加扎實,這就是前瞻建設的真正的價值。

蘇俊賓當面向陳建仁爭取添購機捷列車 盼提供更優質大眾運輸服務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今(25)日下午前往桃園機場第二航廈,陪同行政院長陳建仁視察桃園機場國際旅客來台措施及第三航廈重要進展;蘇俊賓也當面向陳建仁爭取支持機場捷運的列車添購計劃,期許中央與地方攜手合作,共同為國際旅客提供更好的大眾運輸服務。蘇俊賓表示,隨著疫情趨緩、國境解封,來台國際旅客已於24日突破200萬人次,可說是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以桃園捷運運輸量而言,雖然目前入境旅客並未完全恢復疫情前水準,但機場捷運本5月的平均日運量已超越疫情前水準,現階段15分鐘一班的載客量,顯然不足以應付逐漸增加的通勤需求及國際觀光客。蘇俊賓當面向陳建仁爭取支持機場捷運的列車添購計劃,預計添購15輛的列車增購計畫及相關準備措施等,期盼中央能夠給予桃園捷運更多的支持,同時也期許中央與地方攜手合作,共同為國際旅客提供更好的大眾運輸服務,讓所有來台的旅客都能享有優質服務體驗。蘇俊賓指出,為加速吸引國際觀光旅客來台,交通部推出「遊台灣金福氣Taiwan the Lucky Land」及「過境旅客入境台灣觀光半日遊程」,市府會積極爭取把觀光客留在桃園,也感謝觀光局將大溪老街的歷史建築跟桃園最具特色的埤塘景觀納入體驗行程中,讓短天數的遊客可以留在桃園。他說,市府也會持續與中央合作,推出更多過境低碳旅遊行程,並希望第三航廈有更多機會與空間可以行銷桃園。 蘇俊賓提醒,交通部目標是年底前達到600萬觀光客,市府非常認同,但隨著旅客量增加,令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相關的服務品質能不能跟上是最需要擔心的,目標應該不只是創造人次,而是創造600萬人次的優質服務體驗。陳建仁表示,疫後的重建工作相當重要,相信今年將可順利達成來台旅客600萬人次的目標。今天也到場的交通部長王國材則提到,凡國際自由行來台旅客,皆有機會抽中5千元消費金,活動預計發放50萬份,並將持續視情況再加碼,歡迎所有國際觀光客到台灣旅遊。

桃機卡位戰1/華航轉機兩航廈跑20分鐘 工會:到第三航廈得搭電動巴士
中國國台辦19日閃電宣布,即日起恢復開放台灣團客赴中,觀光局長張錫聰隨即回應樂見其成,將盡速安排「小兩會」(台旅會、海旅會)溝通,華航(2610)、長榮(2618)也立馬允諾擴大增班,桃園機場兩航廈運量緊繃及第三航廈(T3)再掀「卡位戰」,備受矚目。目前沒有規劃大陸航線的星宇航空(2646),以開闢日本、東南亞與北美航點為主。不過,董事長張國煒在4月下旬北美洛杉磯首航媒體採訪中,左轟桃園機場開闢三個航廈工程落後新加坡樟宜機場五個航廈,右批華航企業工會主張「一聯盟一航廈,在台灣不成立」,引起話題,也讓大眾意識到「航廈與搭機旅客之間的便利性」與否。隨即,交通部長王國材也立馬跳出來澄清說,「已經不是用聯盟來分配T3,會是用航線來看最便於旅客使用」;原來,各家航空迎接後疫時代帶來的旅遊潮之際,成軍五年多星宇航空因未加入星空、天合及寰宇一家等三大航空聯盟,對於2026年將啟用新建第三航廈(T3)的分配策略,考量使用多樣化力主「非用聯盟,可用航線」來規劃。「但2018年最初規劃由華航及所屬的天合聯盟使用T3,長榮航空與星空聯盟也是會用到第二航廈(T2)、T3,以及廉價航空公司使用第一航廈(T1)來說,改成航線分配T3,可說是整個大翻轉;而且出席航廈分配協調會議的航空業者,還被要求簽保密條款不能外洩進度。」目前包括華航、國泰等天合、寰宇一家聯盟等的航空公司,使用桃園機場第一航廈T1,人潮爆棚。(圖/報系資料照)華航企業工會理事長劉惠宗談起去年還是無意間得知T3分配方式有變動,才會於11月舉牌陳情,他抱屈地說,「我們很單純用旅客搭機、機組等人員工作便利性,延續桃機既有及參考他國機場使用情況,建議『一聯盟一航廈』,加上T3空間大,華航等天合聯盟的航空公司進駐T3,不管用哪個策略,對我國國籍航空都是有機會在T3的。」國內的國際航線以桃園機場為主,台北松山機場居次。桃機目前使用的航廈有T1、T2,T3預計2026年整體完工,明年開始可以停機,分散T1的壅塞,等到T3蓋完,桃機每年客運量可以提升到8200萬人次。依桃機公布的規劃來說,T3客運量預計可達4500萬人次,再加上T1、T2合計逾3000萬人次客運量來說,光是一個T3的胃納量就大於T1、T2兩個的總量。「就人性來說,每個人都想使用新航廈新設備,偏偏一個T3無法裝得下全部航空公司或是天合、星空兩個聯盟,若華航未來能像長榮都集中在一個航廈,就不用像現在T1、T2跑來跑去找登機門」,「既可方便旅客轉機,也可讓機組、地勤等人員集中定點工作,就連貴賓室、報到櫃台也不用每個航廈都設置,浪費空間與資源。」劉惠宗說。劉惠宗以華航舉例,與所屬天合聯盟其他國家航空公司分別使用T1、T2,「飛香港、韓國與東南亞航線的是在T1登機,飛大陸、日本、美國的是在T2,我從香港飛來台灣轉機到美國時,就得從T1到T2轉機」,「因此,兩航廈間的登機門要靠近一點,以步行或跑步約花20分鐘,也可以搭高架化電車、地下化機場捷運。」「再來看看T3,獨立於T1、T2建築體,目前與T2是有停車場間隔,未來要從T1、T2到T3,目前所知規劃由電動巴士來運輸旅客,對於轉機乘客來說,就要仔細規劃航程時間的安排,這也就是航空業者正絞盡腦汁希望解決的痛點。」劉惠宗說。

桃機卡位戰2/水噹噹第三航廈「長榮星宇都能進駐」 華航苦等多年夢難圓
根據CTWANT調查,航空業者對於桃園機場第二、三航廈之間的聯絡交通方式,期盼能採與第一、二航廈的「地下化機捷」,以便旅客轉機,對照桃機的規劃也是有預留機捷站空間,而這與交通部長王國材釋出的「國內的華航、長榮與星宇,飛北美、東南亞跟東北亞的都可以在第三航廈,讓轉機最方便」的現行規劃,更是有加乘效果,只是還需考量經費與工期就仍是變數。桃園機場第三航廈樓地板面積約640,000平方公尺,以「 巨型航廈」理念出發規劃未來年服務量可達4,500 萬人、具備21個登機門,先期工程「 WC滑行道遷建及雙向化工程」(位於T2、T3之間)在2016年7月啟動,主體工程則在 2017年5月,分三階段進行,預計2024年完成北登機廊廳、2025年完成主體航廈、2026年完成南登機廊廳,力拼2030年啟用第三跑道。「目前航空公司有三個聯盟,像是長榮航空加入的星空、華航加入的天合聯盟,以及寰宇一家,這些聯盟會共同成立貴賓室、報到櫃台,機票也可以互相使用,一旦遇到突發不可抗力因素要調動航班時,聯盟成員航空公司也可以互相支援。」一名航空公司高層跟CTWANT記者說。「確實,多年來,航空業打團體仗各組聯盟拚服務綜效,像是長榮航2013年加入的星空聯盟長期推動『同一聯盟同一航廈』訴求,也獲得許多國家機場的支持,包括日本成田、韓國仁川、加拿大倫多、美國舊金山、邁阿密及底特律、法國巴黎、大陸北京及上海浦東機場等,人力資源、航線、旅客進出都集中在一個航廈,對公部門、企業、消費者三方來說都是有利的。」這名航空業高層說。華航企業工會理事長劉惠宗指出桃園機場第一航廈、第二航廈、第三航廈相隔(藍色塊),未來各家航空公司轉機客的交通時間,需好好規劃。左圖為第一、二航廈現況。(圖/李蕙璇攝、翻攝自桃園機場臉書)再來看桃園機場目前使用的第一航廈(T1)、第二航廈(T2),T1現有天合聯盟的華航與大韓航空、越南航空、寰宇一家聯盟的國泰航空等共同使用,T2則由長榮航空等星空聯盟成員使用之外,華航與中國東方、廈門航空等的「大中華攜手飛」計劃,以及荷蘭航空也共用T2。以長榮航空來說,即是集中在T2;華航部分,則依航線各在兩個航廈,在T1的是飛東南亞、韓國、香港的航線,T2的是飛美國、加拿大、日本與大陸航線。因此桃機兩個航廈使用現況,即是採取「一聯盟一航廈」加「航線分配航廈」的雙軌政策。星宇航空也是和華航類似,在T1的是飛亞洲航線,T2的是飛美國航線,今年4月北美洛杉磯航線開航就是用到T2,未來計畫至少每半年到八個月新闢一航點,銜接桃機做為東南亞轉機北美航線,也正在爭取進駐第二航廈設置報到櫃檯,而這也將打破多年來以兩個聯盟為主的T2分配方式,「星宇可以按規定申請,還要與現有業者協調討論。」桃機公司面對媒體詢問回覆說。「廉價航空集中在T1是比較確定的規劃之外,現在桃機與民航局也是朝各家航空公司提出的航線載客需求量、航線航班量等的大數據分析,找出最便於旅客與航空公司營運管理的使用方式」,「原本華航接到的公函是以華航等可以集中在T3的規劃,現在政策又變了,華航能不能像過去長榮航可以集中航線在同一個航廈,還在努力拚願望實現」華航企業工會理事長劉惠宗有感而發地說。CTWANT也訪問到多名在不同國籍航空營運高層,對於航廈分配使用採取「一航廈一聯盟」、「航線分配航廈」見仁見智,「既然政府政策底定,張國煒的建議也挺中肯的,我認為北美、東南亞航線、國人常飛的日本等航線,應會比較集中在T3,也較能打造桃機為東亞轉機樞紐重鎮,T2可能是有大陸、韓國、澳洲等航線。」不過,外籍航空利用松山機場靠近台北市區的優勢做為轉機競爭條件,「我回美國是搭全日空ANA,在日本成田轉機飛回松山,沒有搭美國台灣直飛航班,是想說省票價,也可少花桃機到台北市區的交通時間等。」住在美國三十多年的尹小姐說。桃園機場公司表示,航廈營運分配所涉層面多元,每個機場亦需考慮自己的發展目標及特性,有採以聯盟分配方式,也有以航線分配,國際間如法國戴高樂、馬來西亞吉隆坡等機場即採後者。桃機轉機旅客量,國籍航空佔比已達9成,T3為國家斥資近千億之重大公共工程建設,攸關國家整體競爭力,機場公司公平地與各國籍航空公司代表召會研商,期兼顧旅客權益與便利性,目前以「國籍航空優先並依航線分配」方案進行第三航廈營運分配規劃,針對有轉機接飛需求之相關航線,集中於同一航廈,同時就營運區域與相對應費率研擬定價,後續將再與各國籍航空業者整體溝通。

計畫及預算審核會議 明年歲出歲入雙創新高
行政院長蘇貞昌26日主持明(112)年度計畫及預算審核會議,初步敲定明年歲出規模為2.7兆元,大幅成長逾2成,歲入逾2.54兆元,成長逾1成,雙創新高,明年編列赤字預算。行政院表示,債務舉借不超過歲出總額15%(流量),累計債務未償餘額占前三年度名目GDP平均數僅約30%,離存量上限40.6%還有相當距離。民國112年度總預算案初步重點。今(111)年立法院通過法定預算,歲入2兆2,670億元,歲出為2兆2,511億元,在經濟規模擴大,各項政務支出都有成長的情況下,據悉,明年度歲出2.70兆元,比今年約增加4,580億元,成長20.3%;歲入編列2.54兆元,比今年增加2,789億元,成長12.3%,其中稅課收入2.16兆元,是最大貢獻來源,比今年度成長約14%。據了解,明年歲出成長逾4,500億,是預算史上最大增幅,相當罕見。在成長幅度中,有一筆額外經費最受矚目,就是經濟部編列1,500億元增資台電案,做為電網建設、穩定電價和發展綠能投資之用,經濟部明年預算規模含特別預算約2,500億元。因應疫情持續發展,還有少子女化加碼、育兒津貼等政策,衛福部所屬業務預算明年度成長也很有感,公務預算匡列高達3,700億,若加上特別預算及基金約近4,000億元。科技預算方面,明年度公務預算編列1,171億元,比今年多156億,成長近15%,主要用於基礎科學研究、淨零排放跟太空基礎工程。若再加上特別預算212億、國防科技預算131億以及營業跟非營業基金263億,科技相關預算總計1,777億,成長近12%。至於公建預算,明年度公務預算匡列1,725億元,比今年增加345億,成長約25%,其中桃機第三航廈就佔了逾120億。若加上前瞻特別預算,加上請增數200億元,還有營業跟非營業基金,總數會高達5,931億元,跟今年相同基礎相比增加1,416億元,成長幅度高達約31%,其中包含給台電的1,500億元。軍公教調薪部分,在這次總預算中並未納入,官員表示,軍公教今年甫調薪,明年要再加薪有其難度。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強調,112年度總預算案初步審核結果,其中部分計畫尚在審議程序中,各項數字仍有增減的可能。據悉,8月中以前將向總統報告總預算案及請示國防預算規模,預計8月底行政院會才會拍板定案。

明年總預算 歲出、歲入可望雙創新高
行政院長蘇貞昌26日將主持112(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審核會議,據悉,歲出、歲入皆逼近2.5兆元,可望雙創新高,明年編列赤字預算。其中稅課收入應有望破2兆元。而科技及公共建設預算仍是明年經濟動能二大成長引擎,增幅接近10%。111年立法院通過法定預算,歲入2兆2,670億元,歲出為2兆2,511億元,從赤字預算調成盈餘預算,高層透露,112年度總預算「歲出、歲入都有成長」。明年經濟成長率政府估逾3%,今年也有3.5%以上,高層說,明年不需採擴張性財政籌編總預算,因經濟規模擴大自然會成長。據悉,歲出規模在2.5兆~2.6兆元間,成長幅度上看逾10%,歲入面逼近2.5兆、成長逾10%,歲出、歲入可望雙創新高,差短僅數百億,將編赤字預算。受矚目的是,上市櫃企業表現不差,明年營所稅為稅課收入貢獻主力,稅課收入估站上2兆大關,成長逾12%。但今年5、6月台股日成交金額均未達3,000億,明年證交稅保守編列,恐低於1,000億,負成長幅度不小。科技力即國力,面對全球競爭,112年度科技預算投入逾1,300億元(含前瞻200億),包括基礎科學研究、人才培育、半導體發展、mRNA藥物研發、低軌衛星、淨零科技等科技發展。另物價上漲及需求增加,明年公建預算,加請增數及特別預算,國發會爭取近2,600億元,比今年高,因應淨零排放,前瞻四期匡列100億元,而科技預算淨零綠能也匡列逾100億元。政院官員表示,明年總預算歲出、歲入規模仍在核算中,俟蘇揆26日主持總預算案審核會議後才會明朗化。高層人士指出,歲出以社會福利居首位、占約1/4,社福支出估逾6,000億,其中衛福部爭取逾3,000億元,蘇揆日前透露,光少子化明年逼近千億元,另因應病毒株變異,採購次世代疫苗常態化,衛福部匡列疫苗經費有望比今年疫苗基金120億更高。另勞保財務壓力沈重,行政院今年挹注勞保基金達300億元,高層說,明年撥補盡量滿足勞動部需求,以延緩勞保財務惡化速度,估有望逾300億。為協助桃機增資,明年交通部初步匡列1,085億,比去年淨增295億。其中包含120多億第三航廈公建增資,還有填補資金短缺20億,對業者機場降落費等補貼加碼編列40多億。

桃機獲交通部600億增資 為第三航廈、跑道吃下定心丸
桃園國際機場因疫情加上蓋第三航廈等因素影響,近3年虧損達113億元,明年恐再舉債超過資本額,因此桃機向交通部與行政院爭取增資,交通部長王國材也證實,將同意增資600億給桃機,可作為蓋第三航廈與跑道的工程費。據《ETTODAY》報導,桃園機場因疫情沒有旅客加上蓋航廈舉債,讓其虧損高漲,又面臨第三航廈工程與第三跑道等支出款龐大壓力,加上營運、維修等資金,財務缺口上看1500億元。今年初桃機也向交通部與行政院請求增資,當時希望能獲得700多億元的支援,最後政府同意增資600億元,其他缺口須等疫情緩解旅客回流才能應付。交通部長王國材也證實此消息,並表示若不增資,桃機恐沒錢做好第三跑道與第三航廈。而600億的資金,將從明年開始投入,第一年150億元到2026年第三航廈完工啟用為止,可完成600億元的增資,而民航局年底也先將增資桃機9億元,勢必讓桃機股本增加能更快支應工程款項。

桃機舉債破百億面臨破產? 交通部回應:支持桃機重大建設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航空與觀光市場,桃園國際機場去年旅運量僅91萬人次再創新低,年收入較疫情前減少數10億元,必須舉債度日,今年3月舉債將破百億,由於有龐大工程款支付壓力,若舉債破248億資本額將面臨破產。交通部回應,桃機沒有破產問題,已請桃機公司提出增資計畫,將給予協助。桃園機場去年貨運量創下新高的281萬噸,旅運量卻創下最低的91萬人次,因旅客才是金雞母,桃機公司仍要面對鉅額虧損。桃機公司2020年首度出現虧損,2021年舉債度日,今年3月舉債金額將突破百億元。由於桃機正在進行第3航廈與第3跑道建,總經費高達1300億,一旦舉債金額超過資本額248億,根據《公司法》將宣布破產,桃機已提出計畫向交通部求援。交通部長王國材回應,持續支持桃機重大建設,已請桃機公司提出增資計畫,交通部將會從增資協助。交通部指出,桃機是100%國營公司,沒有破產問題,給予資金調度支援,邊境解封後就會補回來,桃機也提出了幾項方案,包含增資在內。桃機公司副總經理洪玉芬表示,目前沒有破產疑慮,但財務狀況確實不好。桃機前年累計虧損19億,去年虧31億,整個合起來50億,今年估再虧損63億。洪強調,若政府有給資源就不會有破產問題,下個月舉債會有100億,是桃機工程進度的關係。

桃機三航站127億機電工程 東元士林電機聯手奪標
東元電機(1504)今天(30日)以新台幣127億元,取得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站區主體航廈機電工程TP6B標案,是繼承攬「能源中心」及「變電站」工程後,再與士林電機及百總工程所組成的團隊,三度拿下三航廈的「機電工程」案。東元電機團隊得標範圍為主體航廈及南北兩側登機廊廳之機電工程,預計於2021年10月開工,2026年完工啟用。而東元於2019年與偉銓營造共組團隊,以新台幣62億元得標的能源中心與變電站工程案,可謂為第三航廈之心臟,也會使用東元電機所生產的相關設備產品,使日後維運更加便利,也是優於其他廠商的有利條件。東元電機取得桃機三航站機電工程標案。(圖/東元電機提供)東元電機於今年將事業體改組為「機電系統暨自動化」、「空調暨智慧生活」、「智慧能源」三大事業群,其中,智慧能源事業群具有豐富的機電工程施工經驗。智慧能源事業群張松鑌總經理表示,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站區主體航廈機電工程,是智慧能源事業群改組之後第一個得標的重大工程案件,預估今年尚有機會取得離岸風場陸上變電站工程、和IDC機房(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等案件,年營收增長約30.1%,可望為公司營收成長挹注可觀動能。東元電機邱純枝董事長表示,東元電機團隊目前已承攬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站建物運作的能源與動力系統,將有利於兩工程案介面整合與測試,對機場營運維護更加便利之外,還會就能源、水資源、廢棄物、健康服務、舒適服務等系統之設施與設備,進行即時回饋、分析與控制,以提供更佳的機場營運品質。

桃機第三航廈將再次招標 預算提高至445億元
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站區主體航廈土建工程」資格標招標已於本(5)月11日公告上網,桃園機場公司將於本(5)月28日(星期四)上午10時及下午2時,於第二航廈1樓1019會議室,舉辦2場說明會,即日起開放報名,報名時間至本(5)月26日下午5時截止,歡迎各界先進踴躍報名共襄盛舉,惠賜寶貴意見。為順利推動第三航廈相關建設,歷經半年時間,由行政院及交通部邀請外部專家學者分別召開6次及16次專案會議徹底檢討,並經由價值工程專家團隊協助檢核後,在維持原國際競圖設計理念、降低施工困難度及維護風險之原則下,提出兼顧市場接受度及國門意象之整體優化方案:依工程內容合理考量市場行情,調增本工程經費達新臺幣445億3千餘萬元,保留雙曲面波浪屋頂及雲頂天花造型,維持國際競圖設計理念,取消航廈屋頂817組天窗及模組化結構,減輕重量約11,000噸,以及部分樓板改採鋼承板方式施工,減少模板工需求等,並配合營運維持需求,分3階段完工,延長總工期為60個月,具體回應過去廠商對部分工項施工困難度及風險較高之相關顧慮。(圖/桃園機場提供)此外,為務實衡量當前市場環境與機場施工特性,經行政院協調勞動部修改聘僱外籍營造工作業規範,交通部已協助桃園機場公司專案申請放寬聘僱外籍營造工人數核配比例限制(由40%調增至80%),並獲行政院同意,本工程將可引進約2,400人;同時交通部民用航空局,也協助規劃提供更便利之機場西側A3土地(距工址約1公里、且非屬管制區範圍),供設置工寮及材料堆置場之用,有效因應勞工安置、施工動線、人員進出等課題;而為降低廠商備標負擔,本次招標方式也改以選擇性招標,第一階段資格標,廠商僅需先繳資格文件,尚無須投入實質成本備標;另為減輕廠商資金壓力,施工期間亦改為每半個月可估驗計價一次。為配合防疫,本次說明會採實名制報名,每場次以40人為限,各單位限2名人員參加,出席時需全程佩戴口罩並採梅花座入席;另請配合機場實施門禁量測體溫作業,及填寫健康聲明書。

台灣世曦「花博」爭議 魯明哲:未來如何監督「國王人馬」
民進黨前立委施義芳上周出任台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慶祝花籃擺滿公司宛如「花博」,引發外界議論。國民黨立委魯明哲今(15)日於交通委員會上質詢交通部長林佳龍有無送花祝賀,林佳龍尷尬回應說,「自己沒有特別送」。魯明哲今日在委員會上播出「慶祝施義芳接任董事長的花海」影片,並質詢林佳龍是否有看過這段「狂賀施董登基大典」的影片,以及是否有送花籃祝賀。對此,林佳龍承認看過,但自己沒有特別送花,但同仁有沒有送,還要回去了解。魯明哲說,台灣世曦董事長是受交通部、行政院指派,且該公司在台灣涉及重大工程超過百項,但最近新任董事長上任就爆發此事,真的非常不妥。他表示,防疫期間,地方大型慶祝活動都已低調處理,現在大張旗鼓送花真的不妥;且影片從哪裡流出來,爆出影片是否代表內部仍因人事問題鬥爭不斷?魯明哲呼籲,交通部及所屬單位必須去了解。魯明哲也說,影片中也聽聞,公司人員非常關心「總統的花籃」是否有來,代表董座心思在總統,台灣世曦是專業工程顧問公司,上級單位是交通部、行政院,但主事者似乎想凸顯與總統的關係,未來交通部敢管「國王的人馬」嗎?他也指出,雖然施義芳已說會檢討,但人格養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後續還要觀察。魯明哲最後強調,他最擔心還是桃園機場第三航廈,這是民眾非常期待的建設,台灣世曦也涉及該工程的設計和監造,目前第三航廈也追加許多經費,希望部長能多費心監督。

台灣世曦董座陷花海爭議 「國王人馬」問題令林佳龍尷尬
民進黨前立委施義芳上周出任台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慶祝花籃擺滿公司宛如「花博」,引發外界議論。國民黨立委魯明哲今(15)日於交通委員會上質詢交通部長林佳龍有無送花祝賀,林佳龍尷尬回應說,「自己沒有特別送」。魯明哲今日在委員會上播出「慶祝施義芳接任董事長的花海」影片,並質詢林佳龍是否有看過這段「狂賀施董登基大典」的影片,以及是否有送花籃祝賀。對此,林佳龍承認看過,但自己沒有特別送花,但同仁有沒有送,還要回去了解。魯明哲說,台灣世曦董事長是受交通部、行政院指派,且該公司在台灣涉及重大工程超過百項,但最近新任董事長上任就爆發此事,真的非常不妥。他表示,防疫期間,地方大型慶祝活動都已低調處理,現在大張旗鼓送花真的不妥;且影片從哪裡流出來,爆出影片是否代表內部仍因人事問題鬥爭不斷?魯明哲呼籲,交通部及所屬單位必須去了解。魯明哲也說,影片中也聽聞,公司人員非常關心「總統的花籃」是否有來,代表董座心思在總統,台灣世曦是專業工程顧問公司,上級單位是交通部、行政院,但主事者似乎想凸顯與總統的關係,未來交通部敢管「國王的人馬」嗎?他也指出,雖然施義芳已說會檢討,但人格養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後續還要觀察。魯明哲最後強調,他最擔心還是桃園機場第三航廈,這是民眾非常期待的建設,台灣世曦也涉及該工程的設計和監造,目前第三航廈也追加許多經費,希望部長能多費心監督。

林國顯上任桃機公司董事長 盼盡速推動第三航廈
桃園國際機場公司於本(27)日上午舉行第四屆第一次董事會,會中通過民航局長林國顯代理桃園國際機場公司董事長,在交通部參事、機場公司監察人楊永盛監交下完成交接印信儀式。新任董事長林國顯肯定卸任董事長王明德的付出,包括完成第二航廈擴建及滑行道的整修工程等;林董事長並表示此次行政院和交通部指派其代理董事長,希望能持續讓桃園機場設施趕上運量成長,他也會「努力讓各項擴建計畫獲得交通部、行政院的認同」。林董事長指出,10年前機場公司成立,昨(26)日也是桃園機場成立41周年,近幾年機場公司提供非常好的服務,也獲得很多國際評比的肯定,希望能協助機場公司經理部門,把服務和效能提升到更好。卸任王董事長表示過去的442天相當充實,交出過去一年整體績效創歷史新高的成績單,第三航廈和第三跑道是未來最重要的事情,希望在同仁努力運作和各駐站單位的合作之下,桃園機場未來比過去更好,更國際化,提供更好的服務,他也永遠以身為機場的一份子為榮。新任董事長林國顯為交通大學運輸工程與管理學系畢業、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土木暨環境工程研究所博士,歷任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組長、交通部路政司司長、交通部主任秘書、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局長等職務,就任後希望帶領桃園國際機場公司團隊,強化機場設備面及服務面運作更往前邁進,尤其儘速推動外界關注的桃園機場第三航站區重大建設計畫,為臺灣民航界展開新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