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WANT
search
  • 最新
  • 社會
    • 社會首頁
    • 時事
    • 直擊
    • 調查
  • 娛樂
    • 娛樂首頁
    • 即時
    • 大條
    • 專題
    • 人物
  • 財經
    • 財經首頁
    • 熱線
    • 人物
    • 專欄
  • 政治
    • 政治首頁
    • 焦點
    • 人物
    • 評論
  • 漂亮
    • 漂亮首頁
    • 美容
    • 時尚
    • 精品
  • 生活
    • 生活首頁
    • 綜合
    • 汽車
    • 美旅
    • 3C
    • 健康
    • 寵物
    • 運勢
    • 運動
  • 國際
    • 國際首頁
    • 最新
    • 大陸
  • 影音
CTWANT App icon

安裝我們的 CTWANT APP 體驗更好的服務,接收更快的即時資訊。

iPhone

ios icon 立即安裝

Android

android icon 立即安裝
⊗ 清除
  • 全部
  • 社會
  • 娛樂
  • 財經
  • 政治
  • 漂亮
  • 生活
  • 國際

alt

深夜後腰劇痛…果陀劇場創辦人衝急診 醫生曝原因「石頭掉到輸尿管」

果陀劇場創辦人梁志民是台灣中文音樂劇最重要的推手,編導作品達60餘齣,並持續劇場教育,赴企業、學校、社團演講逾700場,平時也常透過社群媒體分享生活。梁志民今(17日)上午透露,自己昨晚就寢後,後腰突然一陣劇痛,嚇得他趕緊到醫院掛急診,後來被診斷為腎結石,所幸目前已無大礙。梁志民在臉書表示,「昨天才在吹噓自己從來沒有過牙痛,今天馬上就給你來一個狠的!昨晚就寢後,過了半小時,寤寐之間後腰一陣抽痛襲來,來得又急又猛,我以為是背部抽筋,起床左轉右轉做做伸展運動,十分鐘後,實在痛得受不了了,只好把梁太太叫起來,愛的小手一陣又捶又捏的按摩後好像舒緩了不少。」他接著說,「誰知道,又過了三十分鐘,這股劇痛又開始了,而且這次更嚴重,從後腰開始順脊椎往上蔓延到背,再過一會兒,疼痛甚至已經穿透了整個腹腔,連下腹都開始痛了,我直覺不妙,趕快把梁太太叫起來一路殺去台大醫院急診。半夜三點的急診處依舊大排長龍,我痛到臉色發白、幾乎全身痙攣」。梁志民提到,好不容易輪到自己時,「醫生問了兩句,馬上判斷是腎結石,接著抽血、驗尿,打了兩劑靜脈注射:止痛針和肌肉鬆弛劑,就是這麼神奇,那個讓我痛不欲生的感覺幾分鐘後就消失了。吊完點滴之後,做了X光,果然,一顆0.2公分的結石已經掉到輸尿管的頂端了,就是這一顆小小的結石折騰了我一整夜」。梁志民感嘆,「不能再鐵齒了,我是個超級不愛喝水的人,老婆一直叫我不要只喝茶、咖啡,我總是當做耳邊風,這次小小警告,以示薄懲,以後不敢了,立志當個水桶,以謝太座!這種痛一輩子嚐過一次就夠了」。

publish-icon 05月17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嘟嘟爆婚姻危機 控聖結石封鎖離家出走

噪咖網路節目《小姐不藏私》今晚(27日)播出最新一集,派翠克與嘟嘟、張琳、Mia一起吃火鍋聊八卦,節目中嘟嘟還首次公開曾跟聖結石爆發激烈爭執,甚至差點引發婚姻危機的獨家秘密。有次嘟嘟跟聖結石通電話討論工作,但講著講著卻開始大吵。且他們每次吵架,聖結石常常會說「我覺得現在的談論是沒有意義」,覺得她講不聽,嘟嘟一聽就會瘋狂延伸,想著「所以你覺得跟我講話是在浪費時間?你覺得這一切沒有意義嗎?我們的婚姻是沒有意義的嗎?」而因此更加崩潰。嘟嘟自曝曾被聖結石封鎖。(圖/嘟嘟提供)最後聖結石乾脆掛掉她電話,她立刻生氣回撥,卻被老公封鎖,讓她又震驚又生氣,「我的電話、臉書、LINE都被封鎖,當下我直接被氣哭。結果我回到家,他竟然離家出走了!」最後聖結石甚至是發E-mail給她,寫說他需要自己靜一靜,就一個人跑去住airbnb,一個禮拜後才回家,讓嘟嘟超無言。

publish-icon 04月27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男子誤以為罹患鼻竇炎 醫師一檢查「竟發現裡頭長了一顆牙齒」

40歲小張是一名工廠作業員,長期右側鼻塞,一直以為是工廠粉塵造成鼻子過敏,不以為意,所以只在藥局買成藥控制症狀。最近一個月,開始出現鼻血及濃黃鼻涕流出,經診所診斷為鼻竇炎,給予二週口服抗生素治療,但未見改善,反而持續出現惡臭以及鼻化膿症狀,甚至眼睛被壓迫,顏面持續腫脹,發燒合併顏面蜂窩組織炎,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耳鼻喉科陳俊志醫師。陳俊志醫師透過鼻竇內視鏡檢查,看到右側鼻道異常腫脹並有膿水流出,長寬約5公分乘以3公分,約15c.c.膿水,電腦斷層更發現原來是醫學上罕見病例「鼻竇異生齒」在作怪。「鼻竇異生齒」是在正常鼻竇長出牙齒,病人的牙齒往鼻腔生長,跟一般生長方向不同,天生異生齒容易感染造成鼻竇炎以及蜂窩性組織炎及顏面蓄膿,因為異生齒對於鼻竇而言是異物,鼻子只要有異物,就會引發細菌感染。為了達到最佳治療效果,病人選擇用3D微創內視鏡導航手術,精準針對病兆處理,清除異生齒併引流膿瘍,鼻竇炎獲得改善,保留顏面外觀的完整性,同時,傷口小、恢復快,住院一天,隔天即出院。陳俊志醫師指出,鼻竇炎大多為雙側發作,症狀為鼻塞、膿鼻涕、嗅覺喪失、頭痛或顏面壓痛等症狀。若是單側鼻竇炎合併鼻膿,甚至鼻出血,則要考慮齒源性感染、黴菌性鼻竇炎或是惡性腫瘤。由於口腔細菌多,有時候會沿著牙根到上頜竇,造成細菌感染,齒源性感染占25-40%最為常見,由於口腔的細菌量大,會由蛀牙的牙根、植牙或根管治療後,往上感染至上頜竇,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演變成蜂窩組織炎,甚至腦膜炎。陳俊志醫師建議,鼻竇炎經過二週口服抗生素治療,若是持續有鼻膿或是鼻血,建議至醫院接受鼻竇內視鏡及電腦斷層檢查,找出正確病因。同時提醒,長期口腔清潔不好的病患,或是準備要植牙或根管治療的病患,要先把鼻竇炎的問題處理好,因為細菌會雙向感染,長期蛀牙,口腔清潔不好或是曾經根管治療的人,細菌會往上孳生造成鼻竇炎。而鼻竇炎的病人,先治療好再去植牙,因為植牙會把植體鑽入上齒槽骨,如果不慎鑽破,會造成鼻竇和口腔相通,鼻竇炎細菌變成往下感染,這樣植牙容易失敗。另外,定期洗牙,清除牙菌斑和牙結石,三餐飯後儘量刷牙漱口,如果發現蛀牙問題,一定要提早處理。

publish-icon 04月11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17歲弟宵夜嗑鍋…半夜上腹痛爆失眠 醫驚見「5顆石頭在漂」傻眼

台灣人愛吃火鍋,然而在享用美食的同時,還是要留意一下熱量、鈉含量及膽固醇等隱憂,否則恐怕會賠上健康。基隆長庚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透露,一名17歲少年半夜常感到上腹疼痛,徹夜難眠,症狀持續數月,經過超音波檢查發現,他的膽囊中至少有5顆結石,詢問飲食習慣後,才知道和吃火鍋有關。錢政弘醫師在臉書表示,「上週我在做超音波的時候,遇到了一位17歲的男性年輕人,他表示這幾個月斷斷續續上腹疼痛,大約是在胸骨下方的位置,我問他:『腹痛是發生在什麼時候?』他回答『大多都是在半夜一點,睡到一半的時候痛醒,會痛兩三個小時』。『你會噁心、想吐嗎?』我再問。『會啊!吐一吐會比較舒服』。」錢政弘心想,從患者描述來看,很有可能是膽結石引起的疼痛,雖然十二指腸潰瘍也會在半夜疼痛,但潰瘍比較會是持續的悶痛,不像他描述的這麼劇烈,「果不其然,超音波照到他的膽囊充滿著膽泥,已經沒有正常的膽汁,至少有五顆膽結石漂浮其中,每顆結石都有1.2公分以上!」醫師指出,「我是常見到膽結石的病患,不過這位年輕人才17歲耶!他的結石這麼多,應該前幾年就有了。他的身高有173公分,現在的體重是82公斤,他表示三年前他是68公斤,上了高中開始變胖。我接著問他變胖的原因?他回答『可能是我有吃宵夜的習慣』」,而且最常吃火鍋。錢政弘提到,愛吃高油脂食物容易形成膽結石,此外肥胖、三餐不固定、缺乏運動、肝硬化、糖尿病、貧血、脂肪肝、遺傳也是主要原因,「我告訴他,他的腹痛很可能就是膽結石引起,常吃高油脂的食物容易形成結石,肥胖也是膽結石的危險因子。飲食習慣一定要改,不然接下來還會得到胃食道逆流!」

publish-icon 04月10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年初靠NFT賺千萬…聖結石「無預警清空IG」遭疑跑路 本人回應了

「非同質化代幣」(NFT,Non fungible token)正夯,知名YouTuber聖結石今年初透露,自己較早接觸NFT,光是今年第1週就賺進上千萬,呼籲年輕朋友一定要開始了解,不料他近日突然刪光IG內容,並將YouTube影片轉為私人,遭網友質疑「跑路」。對此,聖結石28日發出聲明,強調自己絕對沒跑路,切勿以訛傳訛。聖結石今年1月在IG發文,「2022,你會看到很多NFT項目出現,身邊也會有越來越多人買賣NFT,你也會親眼看到你的某位朋友原本不懂英文、做著體力活工作,或者之前曾經跟你借過5000元吃飯錢,但是短短幾個月搖身一變,變成一個你突然發現已遙不可及的朋友。」他接著透露,光是2022年第1週,自己就靠NFT賺進上千萬,「我今天依然給你一個建議,這個建議在2021年就給過你了,就是『無論有沒有要玩,至少去了解加密貨幣與NFT!』。」沒想到,聖結石近日突然刪光IG內容,並將YouTube影片轉為私人,遭網友質疑是否因為投資NFT有變數,導致「跑路」。對此,聖結石在臉書發文回應,「1.聖結石沒有跑路。2.甜園狗AMA時也回應沒有跑路,公佈了公司地址歡迎大家去喝咖啡、看看進度。3.現在才提也有點來不及,我的社群清空是因為我最近看了心靈類的書,希望讓自己的內心與社群淨空,容納更多東西,跟這件事無關,請注意所有事情的時間點。」聖結石說明,「4.所有甜園狗持有者都移至甜園狗DC持有者專區討論了。5.甜園狗是我真心覺得可愛、demo超厲害的台灣項目,並不是隨意亂推,但如今確實驗證了這個項目方開發很強,但是社群與行銷沒有做好,導致項目發展不順,有推就有推,我沒有躲避過,沒在裝傻。6.未來關於幣圈的話題我會更謹言慎行,這次讓我學到了很多事。7.請勿以訛傳訛、道聽塗說,有問題請在這篇問我本人。」

publish-icon 03月30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聖結石小心!嘟嘟警告「1大忌」:我真的會生氣

派翠克日前在東森網路節目《小姐不藏私》首度曝光工作室,一行人舉辦睡衣趴,Pag穿了粉嫩的深V睡衣,獲封全場最有誠意造型,筱筱則是褲管破洞糗被派翠克抓包,嘟嘟更自爆在家都穿鏤空的薄紗睡衣。反而被噹穿的不像是睡衣的派翠克,竟當場脫掉褲子,露出四角內褲說「那我睡覺都這樣欸」,立即引起全場驚嚇尖叫。派翠克工作室不乏價格不斐的物件,嘟嘟每看到一樣高價單品,就對鏡頭爆氣吶喊:「老公你如果給我買這些東西,我真的會生氣喔!」當她看到一個出自潮牌、現值破萬的磚頭時,當場傻眼說「如果是我老公(聖結石)買,我拿到時應該會拿那個磚頭把他打死」,派翠克立刻打趣回「那妳打完之後他就真的剩粉(聖粉)欸。」讓嘟嘟哭笑不得。嘟嘟對鏡頭警告老公聖結石。(圖/東森提供)派翠克表示工作室內都是他多年以來蒐集的藏品,至今光公仔就花了有60、70萬,就連朋友都開玩笑說,哪天缺錢要來搬他的公仔。而工作室則是由老屋改造,整體裝潢共花了200多萬,從壁紙挑選、管線重拉、格局設計等他都親自參與,笑說自己成了裝潢小達人,「我才知道原來裝潢要花這麼多錢,其實200多萬是超出我預算的,但我覺得很值得,因為這完全是我自己想像中的空間,只好更努力賺錢,把錢賺回來了。」

publish-icon 03月30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採耳太舒服 派翠克頻喊「私給」快升天

東森網路節目《小姐不藏私》今(23日)晚將播出最新一集,派翠克帶張宇、嘟嘟、Amy做採耳初體驗,進行耳道健檢與清潔,並打賭耳朵最髒的人要請下午茶。結果張宇耳中竟有一個閃電形狀的耳屎,讓派翠克驚呼根本像皮卡丘的尾巴,還有鐘乳石的感覺。Amy則是從剛開始不停直呼可怕,卻不到2分鐘就舒服到快睡著,讓在一旁的派翠克羨慕喊「這整套下來直接升天了啦。」體驗採耳的過程中,嘟嘟問師傅能否帶耳屎回去做紀念,讓派翠克傻眼噹「哩洗咧起肖喔」,嘟嘟更自爆她有蒐集從身體上取下的東西的怪癖。譬如初次去熱蠟除毛的時候,她竟把除毛後撕下、上面還黏著毛髮的貼片拿回家,送給老公聖結石,「我覺得很值得紀念啊,想回家跟他分享。帶回去之後我老公說很謝謝我跟他分享,不過他覺得真的有點噁心!要我下次不要這樣了哈哈。」嘟嘟自曝有收藏怪癖,希望將耳屎帶回家。(圖/東森提供)派翠克則是一挖耳朵就舒服到頻頻用日文「私給!」發出感嘆,直呼這麼舒服怎麼可能忍得住不叫。且他的耳毛很短、顏色偏淡,立刻被Amy跟張宇接連虧問「那其他地方毛色也很淡嗎?」「也很短嗎?」。派翠克表示掏耳朵完全是新世界,因為那個深度是一般人沒辦法體驗到的。還說未來想帶女朋友去挖一次,看她被挖耳朵時的反應。

publish-icon 03月23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感冒要當心!攝護腺肥大患者吃「這藥物」 恐導致急性尿滯留

89歲的書法名家鄭先生最近一週因感冒症狀服用藥物,但沒想到感冒還沒痊癒,跑廁所的頻率倒是大幅提升,尤其到了晚上次數更是頻繁,一個晚上甚至會起床上廁所十幾次,嚴重影響睡眠品質。鄭先生到急診就醫後被診斷是急性尿滯留並有腎功能損傷,雖然即時放置尿管與調整藥物,但醫師評估後仍暫時無法脫離尿管。為解決攝護腺肥大這個根本原因,在泌尿科醫師建議下,鄭先生接受併發症較少的雷射剝離手術,術後兩天就出院,不再被排尿困擾的他也終於能一夜好眠。衛福部臺中醫院泌尿科醫師趙浩堅表示,攝護腺肥大在51~60歲的男性間約有50%的盛行率;但到了80歲以上,高達90%的人都有攝護腺肥大的症狀。輕度及中度的攝護腺肥大常見症狀有頻尿、排尿慢、尿流細小、急迫性尿失禁、有餘尿感或夜尿次數增多等等。若攝護腺肥大日益嚴重,患者到後來可能會完全尿不出來,進一步導致膀胱結石、腎功能衰退、血尿、反覆感染等併發症。趙浩堅醫師指出,攝護腺肥大的第一線治療方式仍以藥物為主,但若是藥物治療效果不好,或是出現上述併發症,就會建議接受手術治療,避免腎功能損傷或出現影響生活品質的併發症。常見的攝護腺手術方式包含「電刀手術」和「雷射手術」,雷射手術相較於電刀術併發症較少,又可分為「汽化術」、「切除術」及「剝離術」。不同於剝離術,汽化術及切除術如果遇到體積較大的攝護腺,就會需要花較長的時間處理,手術時間和麻醉風險都會增高;剝離術則是利用內視鏡將增生的組織和攝護腺周圍組織分開,再將增生的部分切碎後從尿道洗出,再手術率遠遠低於汽化術及切除術,手術切除的攝護腺增生組織也最完整,更能節省手術時間,降低手術及麻醉風險。趙浩堅醫師說,攝護腺肥大的患者如果突然發生排尿困擾或急性尿滯留,通常是因為吃了治療鼻塞的抗組織胺藥物,造成尿道及括約肌收縮,或是突發的疼痛引發交感神經亢奮,導致排尿症狀突然惡化。趙浩堅醫師呼籲,雖然攝護腺肥大是中老年人常面對的問題,但一般民眾如有上述症狀發生時,仍應儘早與醫師討論評估,讓醫師透過適當的藥物或手術治療,以避免造成嚴重併發症。

publish-icon 03月18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女膀胱內長巨大結石「包裹完整玻璃杯」 她害羞認:4年前色色時塞的

突尼西亞一名45歲女子日前因為感到尿道有點奇怪就醫,不過醫生評估後發現,女子既無血尿,也無尿失禁症狀,毫無頭緒之時,才發現女子的膀胱內竟有一個巨大的結石,將結石取出、切開,竟驚見一個完整的玻璃杯。事後女子才坦承,自己是在4年前,為了追求「性愉悅」才將玻璃杯塞入體內。醫學期刊《泌尿科病例報告》(Urology Case Reports)1月份時刊登此一病例,報告指出突尼西亞「哈比卜布爾吉巴學術醫院」(AcademicHospital Habib Bourguiba)接獲一名45歲女子就診,女子懷疑自己有尿道感染問題,並稱自己曾經接受過多次膀胱炎治療,但未曾接受深入檢查;醫生為其評估後卻不見血尿、尿失禁等症狀,最後照了X光才發現,女子的膀胱內有一個巨型結石,約8cm x 7cm x 8cm。女子膀胱內經見一個巨大結石。(圖/翻攝自sciencedirect)醫生檢查後發現,女子體內有發炎反應,且結石內還有一個長方形的異物;透過手術取出結石後,醫生驚見結石內竟然有一個完整的、高約7公分的玻璃杯。事後女子才坦承,自己是在大約4年前,為了自慰,才將玻璃杯塞進自己下體,之後一直取不出來,卻因為害羞遲遲不敢就醫,沒想到最終害自己的膀胱出現巨大結石。幸好,女子的身體並沒有因此遭受太過龐大的損傷,她也在接受手術後第2天,便可出院回家休養。女子膀胱內的結石切開後,出現一個完整的玻璃杯。(圖/翻攝自sciencedirect)

publish-icon 03月18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鄭伊健來台拍戲「傳加入《華燈初上》」 製作公司1句話藏玄機

夯劇《華燈初上》卡司強大,第二季加入霍建華、王淨、林柏宏、吳慷仁等實力派演員,上月宣布第三季將於本月上架,同時釋出首波預告,讓不少粉絲相當期待,紛紛瘋猜到底誰是殺死「蘇媽媽」的凶手。不僅如此,港星鄭伊健近日來台,傳出將參與《華燈初上》演出,如今製作公司也做出回應。《ETtoday》報導,鄭伊健近日傳出來台拍戲,接洽劇組正好是《華燈初上》製作團隊,加上作品劇情也是懸疑走向,引發外界猜測他可能加入演出。對此,製作公司百聿數碼表示,鄭伊健確實應邀來台,工作內容仍在保密階段,希望大家多留點隱私給藝人,讓他們順利完成工作,將最好的作品呈現給觀眾。不過,《噓!星聞》指出,鄭伊健這次來台,其實是為了拍攝導演蘇文聖的新作,也就是懸疑推理劇《百萬人的推理》。據悉,鄭伊健近日結束隔離檢疫後,預計在台停留3個月;而此劇主要以網紅、YouTuber作為題材,也會安排聖結石等知名網紅客串,相信不同世代的組合,絕對會擦出不一樣的火花。根據FlixPatrol網站統計,《華燈初上》第一、二部不僅在台灣Netflix累計蟬聯35天Top 10榜首,在香港、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希臘、土耳其都進榜告捷,隨著第三部上線,將有英語、巴西葡萄牙語、西班牙語、泰語,四種語言配音選項,將華語內容推向國際。總製作人林心如表示:「為了堅持最高品質,第三部讓大家久等了,謝謝全球劇迷們的支持與等待,相信成果不會讓大家失望的。」

publish-icon 03月15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婦患腎結石不敢補鈣…3年後反出現「這毛病」慘了 醫曝正確飲食法

腎結石(Kidney stones)屬於尿路結石的一種。腎結石是指腎臟的代謝物,在尿液裡形成堅硬的結晶沉積物並在腎臟中累積,隨時間越長越大。腎結石一般小於2公分,但也可能大至5公分以上。科博特診所院長劉博仁分享案例,一名婦人有腎結石問題,誤信攝取鈣質會使病情惡化,對高鈣食物敬而遠之,3年後下場超慘。劉博仁醫師在臉書透露,「一位55歲女士因為發生腎結石,做完碎石手術之後,從此不敢攝取鈣片或者是含高鈣的食物,可是後來一樣發生結石,而且骨質流失非常快,在三年後被診斷骨質疏鬆。基本上有腎結石發生的體質的朋友,掌握均衡飲食以及多喝水的原則,至於鈣片的補充每日不要補充到1000毫克以上,但是還是要補充一些鈣質」。醫生表示,如果有腎結石的體質,要盡量降低食鹽的攝取,維生素C方面,「一般的水果所攝取的C倒不至於這麼高,一顆芭樂也不過50到60毫克的C,一般維生素C片的劑量大約500毫克,有結石體質的朋友,只要不要攝取到500毫克以上,大致還好。」劉博仁強調,「重要的是喝水,每日盡量達到2500甚至3000 CC。至於我們幫患者注射的高C注射,到目前為止在國外的研究以及我個人的經驗,並不會增加腎結石的機會。簡單說,有腎結石體質的朋友,多喝水,不要憋尿,多吃蔬菜,不要吃太鹹以及太多的加工食品,這樣子就會降低結石復發的機會。」

publish-icon 03月05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頻繁血尿恐有泌尿道腫瘤 醫師警告「不會痛更恐怖」

居住在安養機構的84歲廖阿嬤過去一年來常常有血尿,也因反覆泌尿道感染頻繁住院,前幾天也因連續多日血尿合併解尿困難而緊急送醫。經電腦斷層顯示,廖阿嬤除了膀胱有大量血塊之外,右側腎臟也有疑似腫瘤的病灶,醫師利用內視鏡移除血塊並進行切片檢驗,結果證實為第一期的泌尿上皮癌。阿嬤也終於找到血尿原因,目前正在接受妥善治療中。衛福部臺中醫院泌尿科醫師簡宏祐指出,血尿是一個生活中蠻常見的症狀,從性質上可分為「肉眼可見的血尿」及顯微鏡下才能辨識的「顯微性血尿」;從症狀上則可區分為「有痛性血尿」及「無痛性血尿」。血尿原因有很多種,通常是由於尿路結構異常所致,如腎盂腎炎、膀胱炎或泌尿道結核菌感染等泌尿道感染,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有痛性血尿。另外,當有尿路結石的時候,也可能會有血尿伴隨疼痛的情形發生,年長的男性患者也常因攝護腺肥大而出現血尿,還有如自體免疫與其他原因造成的腎絲球發炎性疾病,都是可能出現血尿的原因。醫師也分享,有時候民眾因服用一些抗結核藥物或紅龍果、甜菜根及黑莓類食物,會出現紅色尿液,這屬於正常現象,不須懷疑是血尿而過度驚慌。簡宏祐醫師表示,除了發炎感染造成的血尿外,另一種血尿的常見原因就是泌尿道腫瘤,如攝護腺癌、腎細胞癌、膀胱癌及上泌尿道的泌尿上皮癌。由於癌症造成的血尿通常是無痛性,所以反而會讓人忽略它的存在。遇到無痛性的血尿,泌尿科醫師通常會特別小心地做進一步檢查,若狀況沒有改善,有時候會需要進行膀胱內視鏡檢查或影像學檢查來確認有無腫瘤。泌尿道腫瘤如膀胱癌常見的危險因子有抽菸、飲用含砷地下水、血吸蟲感染、暴露在油漆、染料、重金屬或石化工廠等芳香胺環境中,以及曾接受過骨盆腔放射線治療與接受特定化療藥物等。個案廖阿嬤罹患的泌尿上皮癌危險因子也大致與膀胱癌相同,僅多了服用過量含馬兜鈴酸在內的中草藥、曾經確診膀胱癌以及有相關的家族史等。簡宏祐醫師提醒,血尿雖然是常見主訴,但背後原因百百種,從只需定期追蹤的良性疾病,到足以致死的惡性腫瘤都有可能。建議民眾如果出現血尿時,可盡快到泌尿科或腎臟科門診做進一步檢查,以利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避免憾事發生。

publish-icon 03月04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85歲老翁急性膽囊炎 內視鏡超音波「取石」不須開刀

85歲姓男子有高血壓、糖尿病及慢性腎病的病史,上月因發燒及右上腹痛到亞東醫院急診就醫,經電腦斷層掃描後發現一顆3公分大且硬的膽結石及急性發炎。因患者年紀大又具有慢性疾病麻醉及開刀風險較高,經評估後轉介至亞東醫院超音波暨內視鏡中心由鍾承軒主任執術,利用經口內視鏡超音波導引,放入雙翼官腔吻合金屬支架進入膽囊內,將膽囊內發炎感染的積液引流至腸胃道內,配合電動液壓及碎石金屬網將結石碎掉取出,3-4週後再使用胃鏡將金屬支架取出達到「保膽取石」治療效果,因病人無須開刀,術後痊癒很快。急性膽囊炎是膽結石常見的併發症,而外科開刀切除膽囊是急性膽囊炎的治療首選方式,然而隨著台灣逐漸高齡化,使得許多老年人尤其合併有慢性疾病者,倘若發生膽結石合併急性膽囊炎時,其外科開刀及全身麻醉的風險增加,只能暫時性地使用經皮穿肝置放塑膠外引流管將膽囊內發炎感染的膽汁積液排出並配合抗生素來治療,鍾承軒主任說明,這樣的治療方式無法取出膽結石,且外引流管的滑脫以及拔除後會有反覆發炎的狀況,治標不治本。內視鏡超音波導引金屬支架進入膽囊內,將膽囊內發炎感染的積液引流至腸胃道內,配合電動液壓及碎石金屬網將結石碎掉取出。(圖/亞東醫院提供)鍾承軒主任表示,近年來隨著內視鏡醫療儀器及技術的進步,許多經自然孔洞(如口、肛等)的微創內視鏡技術可以取代傳統外科侵入性手術治療許多疾病,尤其是內視鏡超音波在膽胰疾病上的應用,除了疾病的診斷以外,也在腸胃道管腔內執行超音波導引,來做內引流治療,並同步配合較大管腔的金屬支架置放術,可以建立不同器官之間的人造廔管來增加內視鏡治療的空間。雖然內視鏡超音波相比過往療程療效更佳,但鍾承軒主任仍提醒,目前健保尚未給付相關治療,此外在急性膽囊炎的應用只適用於經外科醫師評估無法開刀治療之患者,因此若有出現相似徵狀,需與主治醫師討論評估其可行性,方能執行手術。

publish-icon 02月27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4歲妹連吃6塊柿餅…隔天腹痛「嘔出黑液體」嚇壞媽 醫竟要她每天灌可樂

大陸北京市1名4歲女童近日空腹連吃6塊柿餅,不久後開始出現上腹部間歇性疼痛、嘔吐等症狀,嚇得家人趕緊帶她就醫。醫生檢查後,發現女童體內有巨大胃結石,無法靠胃鏡手術取出,遂建議患者每天喝可樂軟化胃結石,並接受密切觀察,最終醫護團隊沒有開刀,就順利取出女童胃內的異物。《澎湃新聞》報導,4歲女童彤彤(化名)近日空腹連吃6塊柿餅,14日開始出現上腹部間歇性疼痛、嘔吐等症狀,後來甚至吐出黑色液體,嚇得母親趕緊帶她就醫。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急診科檢查發現,患者有高位腸梗阻,不能完全排除,又做了腹部CT,結果顯示胃大,內容物多,可見點狀鈣化病灶。消化科內鏡室醫護人員評估後,為彤彤進行胃鏡檢查,發現胃內較多糜爛、出血,胃角有1×0.6cm大小的潰瘍。更令人吃驚的是,彤彤胃內還有巨大的黑色團塊狀異物,醫護人員多次嘗試用異物網套住異物,均因異物過大、過硬,無法從食道取出,最後建議女童每天飲用可樂,藉此軟化胃結石,並接受密切觀察。女童連吃6塊柿餅,導致胃結石。醫生透露,胃結石在可樂的浸潤下,由於二氧化碳氣體釋放,表面被大量的氣泡所包圍、沖擊,從而一定限度地沖開胃結石表面鬆散之處;另外,可樂中的磷酸能在分子狀態下,攻擊和破壞胃結石核與核之間的連接點,這樣就使得結石無法凝聚成塊狀,從而使胃結石變得越來越小,並通過排便排出體外。2月18日上午,消化道異物MDT團隊進入手術室,準備為彤彤取出胃結石;插入胃鏡探查後,醫護人員欣喜地發現,彤彤的胃結石已變得變小,且有所軟化。術中,治療團隊先用異物網把胃結石切分成2塊,再用異物網籃分次取出。在消化道異物MDT團隊的通力配合、精心治療下,彤彤終於轉危為安。

publish-icon 02月23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長年偏愛葷食炸物 膽囊竟塞滿「近5000顆膽結石」

台中體重破百的43歲李姓男子,近幾個月飯後老是腸胃不適就醫檢查,竟然發現「膽汁都沒有了!」台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緊急安排腹腔鏡手術,驚見膽囊塞滿近5000顆膽結石,原來男子長年偏愛葷食與炸物,余政展提醒務必清淡飲食,才能重拾健康。台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任余政展(左)拿著膽囊取出的一整瓶膽結石,叮嚀回診病人清淡飲食保健康。(圖/台中慈濟醫院提供)余政展指出,一般膽結石10顆、20顆就很多了,這位病人多達近5千顆且粒粒分明,十分罕見,以腹腔鏡手術切除膽囊,取出結石放在手術專用彎盆,讓見多識廣的醫護人員都驚奇。余政展說,只要1顆掉入膽管或塞住膽囊開口,都可能造成膽囊炎、膽管炎、胰臟炎,甚至膽囊破掉變成腹膜炎,病人膽結石那麼多,讓膽囊膨脹近一倍大,風險更高。膽囊(手指位置)功能是儲存濃縮肝臟製造多餘的膽汁。(圖/台中慈濟醫院提供)從事業務工作的病人自訴,從小媽媽就擔心孩子胃口不好,晚上都買炸物讓他們配飯,長年飲食習慣就是偏愛葷食。大學時期最愛跟同學大啖炸物,上班後三餐不定食,同仁慶祝業績達成,最受歡迎就是幾桶炸物分食,大夥吃不完的,通常就由他一人惜福包辦。去年上半年,李先生偶爾胃脹、胃悶,背部不經意疼痛,下半年胃很悶、不舒服,看診吃2周胃藥沒效,近3個月也腹瀉不停,照超音波才發現「膽囊塞滿石頭已無法儲存膽汁」。他術後看到滿滿一整罐膽結石,才驚覺身體變化真的跟飲食有關,過去確實吃太多油膩食物。余政展表示,很多人上腹疼痛都直覺以為是胃痛,其實上腹的疼痛可能來自肝、膽、胃、胰等器官病變。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膽結石,卻常被誤以為是胃痛而久治不癒。案例病人飲食無節制加上過度肥胖,正是結石好發原因,幾千顆膽結石把膽囊脹到10公分左右,已是一般膽囊一倍大,難怪會不舒服。余政展說,膽囊功能是儲存濃縮肝臟製造多餘的膽汁。膽囊切除後,膽管可取代儲存功能而不影響生活,僅少數人吃到油膩食物可能會腹瀉,注意飲食即可。

publish-icon 01月25日, 2022 繼續閱讀
First
Last
置頂
ctwant-logo
  • 關於CTWANT
  • 聯繫&爆料
  • 隱私權政策
  • fire icon 發燒熱搜
  • facebook-icon Facebook
  • facebook-icon Youtube
  • facebook-icon Telegram

© 2020 The CTWANT Company

本網站所刊載內容著作權屬王道旺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或經授權使用,他人非經授權不許轉載、重製、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