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氣連4月低迷藍燈 創14年來新低
國發會昨天公布2月景氣燈號續呈「藍燈」,這是去年11月以來第4顆藍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再下滑1分至10分,這是2009年4月以來新低。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說,出口連續下滑,上半年景氣燈號恐難擺脫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歐、美近來各自升息2碼、1碼,而歐美是台灣出口最終產品的消費地,只要升息腳步不停歇,我國出口表現就難以翻轉,2月出口值已從去年400多億美元高峰降至310.5億美元。吳大任示警,若接下來我國出口值進一步跌破300億美元大關,別說寄望景氣燈號好轉為「黃藍燈」,經濟成長率恐怕連「保1」都有困難。吳大任表示,美國採暴力式升息後,現已看到升息讓零售市場與投資意願下滑、區域型銀行也有倒閉風潮,若這些風暴持續擴大,我國出口表現會更慘,大概要等歐、美停止升息,甚至進一步釋出貨幣寬鬆政策,台灣景氣燈號才有好轉的機會。國發會2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10分,較上月減少1分,燈號續呈藍燈;根據統計,上次分數落入10分,是2009年金融海嘯發生後的2月、3月,該年4月回升至11分。吳明蕙表示,好消息是對未來3至6個月景氣具預告作用的領先指標,已連續4個月上升,且增幅有逐步擴大,顯示整體信心面好轉,台經院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也連續4個月上揚,廠商對當前景氣看好比例增加,這些都是較正面的訊號,存貨調整應到尾聲。另外,吳明蕙認為,中國大陸經濟解封,對出口為導向的台灣是好消息,景氣底部訊號隱約浮現。國發會表示,全球景氣低迷,終端市場需求不振,加以產業鏈持續調整庫存,致2月生產面、貿易面、金融面、信心面指標仍低迷,惟內需消費回溫,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均較去年同期擴增。

全球經濟成長潛力下滑 世銀:恐陷「失落的10年」
世界銀行(World Bank)27日發布報告示警,2030年前全球經濟成長率恐降至2.2%,創下30年新低紀錄,意味著全球將陷入「失落的十年」,除非政府採行雄心遠大的計畫,提升勞動供給、生產力和投資,才能扭轉劣勢。世銀指出,過去幾年危機層層交疊,包括新冠疫情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斷了持續將近30年的經濟成長,並且加劇生產力下滑憂慮;生產力是收入成長和高薪的關鍵。根據報告顯示,在2022年至2030年間,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平均成長率估計將下滑至2.2%,不僅低於2011年至2021年的2.6%,更較2000年至2010年的3.5%低了將近三分之一。此外,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縮幅將更大,2030年前的GDP成長率恐跌至4%,遜於2000年至2010年的6%。世銀首席經濟學家吉爾(Indermit Gill)指出:「全球經濟恐正在醞釀失落的十年。經濟成長潛力持續下滑,嚴重打擊全球因應當代經濟挑戰的能力,例如貧窮、收入不均和氣候變遷等。」世銀示警,生產力成長可能創下2000年來最小步伐,2022年至2024年的投資成長率可能只有過去20年的一半,國際貿易的成長速度也大幅放緩。經濟快速成長的「黃金時代」似乎即將結束。為了擺脫逆境,世銀指出,全球政府應該將遏止通膨置於首要,確保金融業穩定,並降低負債,同時促進對氣候友善的投資,此舉可望讓經濟成長率增加0.3個百分點。此外,降低運輸、物流和法規相關成本,有助刺激貿易。增加永續產業的投資、降低貿易成本、利用服務業成長,並擴大勞動參與率,可望讓2030年前的GDP成長率增加0.7個百分點,至2.9%。世銀亦關注銀行業發展,利率上升和金融環境緊縮推高開發中國家的借款成本。

景氣連4月徘迴低迷藍燈 「走勢向下」創14年新低
國發會昨天公布2月景氣燈號續呈「藍燈」,這是去年11月以來第4顆藍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再下滑1分至10分,這是2009年4月以來新低。國發會經濟發展處長吳明蕙說,出口連續下滑,上半年景氣燈號恐難擺脫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歐、美近來各自升息2碼、1碼,而歐美是台灣出口最終產品的消費地,只要升息腳步不停歇,我國出口表現就難以翻轉,2月出口值已從去年400多億美元高峰降至310.5億美元。吳大任示警,若接下來我國出口值進一步跌破300億美元大關,別說寄望景氣燈號好轉為「黃藍燈」,經濟成長率恐怕連「保1」都有困難。吳大任表示,美國採暴力式升息後,現已看到升息讓零售市場與投資意願下滑、區域型銀行也有倒閉風潮,若這些風暴持續擴大,我國出口表現會更慘,大概要等歐、美停止升息,甚至進一步釋出貨幣寬鬆政策,台灣景氣燈號才有好轉的機會。國發會2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10分,較上月減少1分,燈號續呈藍燈;根據統計,上次分數落入10分,是2009年金融海嘯發生後的2月、3月,該年4月回升至11分。吳明蕙表示,好消息是對未來3至6個月景氣具預告作用的領先指標,已連續4個月上升,且增幅有逐步擴大,顯示整體信心面好轉,台經院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也連續4個月上揚,廠商對當前景氣看好比例增加,這些都是較正面的訊號,存貨調整應到尾聲。另外,吳明蕙認為,中國大陸經濟解封,對出口為導向的台灣是好消息,景氣底部訊號隱約浮現。國發會表示,全球景氣低迷,終端市場需求不振,加以產業鏈持續調整庫存,致2月生產面、貿易面、金融面、信心面指標仍低迷,惟內需消費回溫,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均較去年同期擴增。

利率連5升!央行再升半碼 暌違14年「房貸利率飆回2%」
美國聯準會(Fed)宣布升息1碼後不到24小時,中央銀行23日召開今年首季理監事會,決議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主要考量國內物價上漲壓力仍大,須抑制通膨預期心理。央行去年3月重啟升息循環後,這是第5次升息,累積升息3碼,重貼現率達1.875%,為近8年新高,房貸利率地板價更是暌違14年後,再度回到2%以上。出口衰退升息 跌破市場眼鏡市場先前預期,央行從未在出口衰退時升息,因此預測不升息機率大,但昨日理監事會的結果,跌破市場眼鏡。對於貨幣政策「由鴿轉鷹」,央行總裁楊金龍說,他與聯準會主席鮑爾決策本質相同,都是看數據說話,「即使沒有完全符合市場預期,也不能解讀我們放鷹」。在矽谷銀行倒閉的壓力下,聯準會於美東時間22日下午2時宣布升息1碼,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來到4.75%~5%,是2007年9月金融海嘯以來的最高水準。聯準會政策聲明提到,官員認為「政策進一步緊縮」可能是適當之舉,揚棄先前暗示升息循環接近尾聲的說法。鮑爾表示,聯準會官員們在會議中一致支持升息,主要是通膨依然太高,升息是必要措施。根據最新公布的利率點狀圖顯示,今年落點的預估中間值仍維持在5.1%,和去年12月預估一致,鮑爾再次強調「不預期今年將降息」。今年GDP預估值 下修至2.21%台灣方面,由於今年上半年出口與投資疲弱,經濟成長低緩,央行已將今年經濟成長率(GDP)預估值由2.53%下修至2.21%,但因物價漲勢難抑,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預估值為2.09%,高於去年底所預測的1.88%。楊金龍表示,即使央行下修今年GDP,但從2020年累積至今經濟成長率還是不錯,反而覺得要注意通膨,畢竟「通膨以往不會那麼高」,透過升息可抑制通膨,且台灣沒有美國須穩定金融的顧慮。4月起電價調漲 後續仍待觀察值得注意的是,楊金龍刻意一改過去形容升息是「勇敢地決定」說法,表示升息半碼「很合適」,這是央行很謹慎的考量,市場不應解讀央行是鷹派,且相較美國急速且大幅升息,台灣的作法屬溫和且漸進式,可讓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調整較容易,對金融市場的衝擊較小。4月1日起電價將調漲,楊金龍說,今年電價漲幅較去年高,但民生用電、用電量較小的店家不調,波及效果不致太大,政府很審慎,此次調升CPI預估值已將電價上漲因素納入,後續影響央行將密切關注。對於雞蛋供不應求,價格上揚,楊金龍說,即使蛋價漲了30%、40%,但占家庭支出不大,且雞蛋漲價是量的問題、不是價的問題。在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方面,央行此次並無鬆綁或加嚴。楊金龍說,央行主要是看資源是否過於集中在房地產市場、導致房市過熱,危及銀行授信,從而影響金融穩定;央行會持續關注呆帳有沒有下來,如果管制成效不滿意,央行仍有加碼空間。

基本工資有望「連8漲」?勞動部長回應了
蔡英文總統上任以來接連調整基本工資,今年基本工資月薪達2萬6400元、時薪達176元,外界好奇基本工資是否會連8漲?勞動部長許銘春昨天表示,將在29日召開基本工資工作小組會議討論,站在照顧基層弱勢勞工立場,仍希望調升基本工資,以照顧邊際勞工。勞團則喊「應該調至2萬8000元」。國內基本工資已連續7年調整,從蔡英文上任前的月薪2萬8元、時薪120元,調整至今年的月薪2萬6400元、時薪176元。許銘春表示,這幾年因為疫情、俄烏戰爭等地緣政治,仍存在通貨膨脹問題,站在照顧基層弱勢勞工的立場,希望調升基本工資,但詳細的社經數據等,仍要待第三季才會較客觀一點,29日將邀集勞資政學等代表,召開基本工資工作小組會議討論社會情勢、交換意見。「應該調至2萬8000元」,全國產業總工會祕書長戴國榮表示,全產總多年疾呼應調整至2萬8000元以超過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定義的低薪族,尤其主計總處預估今年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達2.16%,若未調整基本工資代表邊際勞工購買力降低,減少消費後恐導致通貨緊縮。戴國榮進一步分析指出,雖然依主計總處預估的全年經濟成長率(GDP)為2.12%,除了較去年明顯下滑外,經濟部公布的外銷訂單也已連6黑,我國為出口導向的國家,一旦外銷訂單下滑恐進一步衝擊GDP,但基於CPI漲幅仍應調整基本工資,調整的比率應視第三季情況而訂。至於勞團曾呼籲應訂定最低工資法,但現在卻還躺在行政院,戴國榮表示,最低工資法爭議卡在參採指標,目前勞資雙方唯一有共識的應參採指標僅有CPI,勞團認為更應納入家戶所得、生產力年增率等指標,但資方不同意,如果現在送進立法院可能衍生更多勞資爭議,反而不利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的召開。

外銷訂單連半年負成長 2月訂單量衰減近20%
各月外銷訂單金額與年增率經濟部統計處昨日公布,2月外銷訂單為421.2億美元,年減18.3%,連續6個月負成長;累計前2個月外銷訂單896.3億美元,年減18.8%,則創下歷年同期第2大減幅。3月訂單恐怕也不理想,經濟部預估,外銷訂單金額大約在480億美元到500億美元之間,年減幅度較2月擴大至20.2%到23.4%,連續第7個月負成長。就地區分析,美國、中國大陸與香港、東協等區域不論是2月、累計前2月表現都呈現衰退現象,並為雙位數的跌幅。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表示,中國大陸內需市場來看,餐飲確實有明顯的反彈,顯示民眾仍先將錢花在民生消費上、但內需商品成長性卻不大。經濟部調查廠商看法,結果顯示中國大陸還未出現解封後報復性成長。經濟部統計處預估,通膨、升息壓力、俄烏戰爭及美中科技戰未見緩解,恐制約全球經濟成長力道,影響外銷接單表現,第1季訂單金額預估為1376億至1396億美元,年減19.3%到20.5%,也較去年第4季下滑。外銷表現不佳,加上1月景氣對策信號維持藍燈,根據國泰金控國民經濟信心調查結果,3月景氣展望指數下降至-8,現況指數亦走低至-20.1,大額消費意願指數微幅下滑至7.1。需注意的是,買賣房意願指數一降一升,顯示短期內民眾買賣房意願變化分歧態勢延續。景氣方面,民眾對於2023年台灣GDP的平均預期值為2.2%,59%民眾認為2023年經濟成長率會在2%以上;民眾對於2023年平均CPI預期值為2.4%,略高於上個月的2.3%,其中有7成民眾認為2023年通貨膨脹率會高於2%。進一步調查發現,41.9%民眾認為最主要的因素為外食、蔬菜水果、衛生紙等民生消費品價格變化,19.6%的民眾覺得經濟景氣影響大,16.8%民眾認為原油、鋼鐵等進口原物料價格會影響物價漲跌。

陸新領導團隊就定位 鎖定政策紅利股
大陸兩會上周閉幕,新任總理及領導團隊全面就定位,蟄伏3年的大陸市場,短期間內大陸尚難回復高速經濟成長的軌道,第一金中國世紀基金經理人張帆指出,新領導團隊仍將「安全」議題擺在經濟議題之上,陸股齊頭式大漲機會低,不過,從大陸政策訴求觀察,像是新能源、新科技、糧食與國防等安全議議題,仍可從篩選中較有受惠的政策紅利標的,其中,最看好需求穩定、市場呈現自然競爭態勢的新能源、綠電等產業標的。大陸兩會提出今年度工作目標,中國國務院新總理李強上任後直言,要達成5%的經濟成長目標有難度,張帆說明,去年的經濟成長目標未達成,這也顯示人均所得超過一萬美元後,達到了中等收入階段,經濟開始出現調整、轉型,也呈現經濟增速放緩跡象,這也將是新任領導團隊將面臨的挑戰,儘管股市較難出現普天同慶式的上揚行情,不過,重點扶持的優勢產業仍有投資利基。大陸新領導成員的談話,可以發現施政主題在「安全」議題,張帆舉例,從大陸領導班底世代交替中可以發現,每個時代的轉折點上,都會有重點政策紅利下的優勢受惠產業。張帆指出,像是2005年至2012年在社會建設及住房政策的推動下,就出現了地產行業的大爆發,及上下游產業大量投資機會等,現階段在全球減碳要求、新能源政策成為各國發展重點方向下,新能源及綠電等產業,除了具備強勁需求,還擁有自然競爭市場環境、同時經歷過去兩、三年的汰弱留強,整體成本降低等,相關產業的成長性、發展條件相對較佳,研判新能源與綠電產業,相對不受短線需求或經濟走勢變化影響,是確定性較高的投資機會。近期受到國際金融市場變數影響,陸股也呈現波動修正,大陸市場不容易像過往出現齊頭式大漲行情,不過利基型產業具備長線投資價值,張帆建議,投資陸股選股重於選市,大陸市場長期波動大,投資應當考量自身風險承受度與投資時間的長短等,面對行情忽上忽下的陸股,不妨採取分批買進、定期定額策略的投資方式,雙軌並進。

2月CPI漲幅回落、原物料價格趨穩!台經院:央行暫不必升息
美國矽谷銀行(SVB)倒閉,為全球金融市場投下震撼彈,也顯現美國暴力式升息1年副作用來了,金融市場普遍預期,美國聯準會本周22日宣布升息1碼機率高,投資人最關心的是台灣央行是否跟進、將升息半碼?目前銀行看法相當分歧;公股銀行認為,台灣要持續打壓通膨預期,應該跟進升息半碼,也有公股銀行認為,國際金融情勢詭譎多變,應「持穩觀望」,不宜跟進升息。我國出口表現連六黑,財政部日前公布,我國2月出口值為310.5億美元,年減17.1%,主計總處也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為2.12%;台經院董事長吳中書表示,經濟正處於下行風險、加上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已從先前逾3%,下滑至2.43%,當石油、煤、黃豆、玉米、小麥等國際原物料價格已明顯回落,央行暫時沒有升息的必要性。吳中書警示,若台灣運氣不好,景氣持續下修,今年底甚至可能有通縮風險發生,更彰顯央行3月沒有跟進升息的必要性;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認為,雖然升息可以壓抑房價、打擊通膨,但在經濟有衰退風險下,「救經濟比升息更重要」,預估央行升息的可能性不高。吳大任表示,出口已經從400多億美元驟降至310.5億美元,4月電價平均調升11%,廠商盈餘下滑後,又面臨利率、資金成本墊高,廠商在雙重經營壓力下,若撐不住可能引爆倒閉潮,失業率將因此攀升,許多家庭收入受到影響,惡性循環下將會重擊實體經濟。相對於美國2月通膨仍高達6%,吳中書也認為,美國聯準會升息1碼機率高。TAROBO大拇哥投顧認為,美國快速升息450個基點、創40多年來最快升息速度,矽谷銀行事件使銀行資產負債錯配、風險前緣資產募資不容易的問題浮上檯面,雖然美國聯準會逆回購工具餘額續處高位,反映市場流動性仍充裕,但在繼續升息縮表之下,往後市場流動性勢必減少,且波動持續,投資人須做好準備以規避潛在風險。

OECD上修今年全球經濟成長至2.6% 向Fed喊話「持續升息抗通膨」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上周五(17日)公布「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將全球今年經濟成長預測,從去年11月預估2.2%上調至2.6%,此為俄烏戰事爆發以來首次調升。該機構亦呼籲,儘管歐美銀行業相繼爆雷引發金融市場震盪,但包括美國聯準會(Fed)在內的主要央行,仍應持續升息以對抗頑強通膨。OECD上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主因在於能源與糧食價格下滑,與借貸成本攀升以及中國放棄防疫清零,不過仍呼籲通膨依舊處在高水位,是全球經濟的主要威脅。中國大陸今年經濟增速上修0.7個百分點至5.3%,原因在於解除防疫有助於提振經濟活動。儘管大陸經濟解封可能助長部分商品漲勢,但整體來說有助於拉抬全球經濟。此外美國今年經濟成長預測調升幅度極大,從0.5%上修至1.5%。歐元區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上修0.3個百分點至0.8%。日本今年估下滑0.4個百分點至1.4%。英國今年經濟恐萎縮0.2%,較上次估值攀升0.2個百分點。OECD首席經濟學家佩雷拉(Alvaro Pereira)警告,各國央行應持續升息,專注於將通膨降回目標區間,他表示,打擊通膨是首要任務,如今並非2008年,現階段沒有看到系統性風險存在。歐美銀行業接連爆發問題打亂各大央行升息步調,部分投資人甚至預估主要央行可能放緩或暫緩升息。但OECD表示,利率應維持在高檔,一直到2024年。同時並稱讚歐洲央行(ECB)16日按計畫,升息兩碼至3%為「正確決策」,並表示該央行可再調升3碼。英國央行則可進一步升息至4.25%的終端水平。Fed本週即將舉行政策會議,目前市場押注Fed本週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的機率超過60%,然而銀行業的動盪與不確定性,使Fed降通膨的努力複雜化,昨天(18日)晚上,芝商所(CME)FedWatch工具顯示,押注Fed將升息1碼的機率,已從上週初的85%下滑至62%,另有38%押注Fed將暫停升息。

富旺董座林正雄接棒盤石會長 首例碳中和交接典禮
由中部上市櫃企業組成的磐石會今(18日)午間,於林酒店舉辦「第26屆會長交接典禮」,眾多長官嘉賓蒞臨參與,交接大會由林佳龍出席擔任監交人,原會長鄭國烟交棒給新會長林正雄。此次典禮響應ESG,從活動宣傳物、場地管理到交通運輸皆計算產生的碳排放量,購買碳權實現淨零,成為台中首例碳中和典禮,實踐愛地球永續共好。現場冠蓋雲集,有賴清德副總統、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內政部部長林右昌、台中市長盧秀燕、彰化縣縣長王惠美、雲林縣縣長張麗善,及政、商、社福、學界等貴賓出席盛會觀禮祝福。磐石會擁有中台灣經濟引擎之美譽,卸任會長百和興業- KY董事長鄭國烟感謝去年全體會兄參與,期勉大家今年繼續支持會務運作。新任會長富旺國際開發董事長林正雄,近年來推動建設業在ESG領域的專業素養提升,在疫情期間為社會傳遞大愛和公益精神,對於推動公共事務不遺餘力。同時擔任不動產聯盟總會會長、臺中市不動產建築開發公會理事長,積極推動會務、開創新局,促成產業與政府間深度對談。林正雄表示,有鑑於目前會員平均年齡68歲,唯有新血加入,才有助推動更具競爭力的會務,本屆以「磐石納百川、世代齊發光」為主軸,會員人數將擴增至150名,且納入新世代參與事務,還打破競業加入條款,將和諧納為磐石會核心價值。針對ESG綠色投資浪潮,因目前政府尚未明定ESG規範,但磐石會表示會員在7至8年前倡議階段早已經開始落實應用,善盡社會企業責任,在去年更與東海大學、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聯手打造中部產業 ESG旗艦計畫。金管會近年更推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引導企業淨零轉型,身兼臺中市不動產建築開發公會理事長的林正雄,更以法制編列ESG委員會。去年連續舉辦2場大型高峰論壇,讓更多企業對ESG更有專業素養認知、進而朝向2025年ESG建築元年邁進、期許未來能全面實踐綠能智慧建築。此外,主計處預估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下修,恐創八年新低。林正雄認為建築業是台灣重要的基礎民生工業,影響整體經濟發展,除了期望政府能儘早解決缺工問題,針對近13年來,因政府實施的不動產政策不夠周全,造成民生經濟低迷。林雄強調「不再加稅」讓人民資產有合理估值,才能改善目前停滯性通膨處境。

電價大漲11趴 學者憂全年CPI恐破3%
電價4月起平均調漲11%,通膨警報提前響起!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示警,氣候變遷全球糧食短缺,俄烏戰火未歇,油價隨時可能反轉向上、突破100美元,這次電價再漲,會不斷上演「民眾搶購、廠商惜售」戲碼,民眾最近排隊搶蛋就是活生生例子,「高通膨環境」很難避免,全年CPI破3%機率非常高。經濟部昨日宣布電價漲幅,除民生住宅用電700度以上、小商家1500度以上全面調漲,更慘的是,工商業大戶調幅高達17%。產業去年已經調高15%,兩次累計下來電價上漲3成2,為最大受災戶,經營成本大為提高,衝擊中下游商品與服務價格。殷乃平指出,「大家對通膨的預期心理,比電價或成本上漲更可怕」,舉例來說,近來因產量減少,民眾預期雞蛋漲價,蛋商看到民眾瘋狂搶蛋,囤貨幾天再拿出來賣,反而造成雞蛋一上架,不論平價、高價統統搶購一空,蛋荒問題更嚴重。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這次電價調漲,對民眾生活造成全面性的衝擊,首先,製造業生產成本增加,賣場、小吃店經營面臨人事、電費雙調漲壓力,商家將成本全數轉嫁給消費者後,不少家庭的電費帳單也跟著增加;吳大任說,當家庭支出全面提升,等於削弱內需消費的實力。主計總處日前預測,全年CPI為2.16%,這個數字尚未將電價調漲方案考量進去,接下來會依經濟部提供電價調漲細部資料,才能算出這次電價調漲對全年CPI影響層面。台電則說,電價影響有直接與間接,合計初估影響CPI約0.204個百分點。不過,據過往經驗,電價平均漲10%,對全年CPI直接、間接影響分別為0.13、0.14個百分點,兩者合計為0.27個百分點;主計總處官員指出,服務業電價調漲轉嫁給消費者的比率高,製造業出口為主,對CPI衝擊會比服務業來得小。吳大任表示,在經濟成長下行風險、出口大幅衰退之際,政府此刻宣布調漲電價,這對疲弱的經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企業營收減少,現在還得面臨生產成本增加的壓力,後續恐引發大量裁員風暴。吳大任表示,產業面臨種種挑戰,若供應鏈有違約狀況時,最糟糕的情況是上下游產業供應鏈發生連鎖的系統性風險,建議電價調漲應緩一緩,待下半年出口復甦後,再逐步、分階段調漲。不過,行政院長陳建仁強調,發電燃料價格大幅上升,世界各國都大幅提升電價,但透過提前歲修,電力供應充足,民眾不用擔心。

企業界無奈接受電價調漲 三三會籲請穩供電及通膨
經濟部今(17)日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審議會議決議,平均電價調漲 11%,針對高壓及特高壓的產業用電大戶調漲其電價 17%,三三會代表企業界回應指出,企業雖然無奈但也只能接受,但須做出供電穩定的保證。三三會認為,工業用電大戶貢獻經濟成長率、稅收、出口及創造就業,以達到供電穩定及合理電價。為了避免電價調整影響通膨,三三會建議應加大調降關鍵原物料的關稅及貨物稅範圍、幅度,並延長期限至少到今年12 月底。並檢討調降營業稅、取消油氣類以外之貨物稅以穩定物價。

鴻海每股配5.3元現金創新高 劉揚偉估今年營運持平
電子代工大廠鴻海(2317)股東會今(15日)決議,每股將配發5.3元現金股利,較去年5.2元微幅增加0.1元,也創下鴻海掛牌以來的股利新高紀錄,預計總共將發出734億元現金股利。另外鴻海將在5月31日召開年度股東會。鴻海下午舉行線上法說會,2022年全年營收達6.627兆,年增11%;毛利達4,001億,年增10%;營業淨利1,738億,年增17%;淨利1,415億,年增2%;每股稅後純益(EPS)達10.21元、較前一年度增長0.16元,也創下2008年以來近15年新高。而法人關心的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及淨利率,則分別為6.04%、2.62%、2.13%,相較於2021年的6.04%、2.49%、2.32%,雖然並無提高,但毛利、營業利益、淨利的絕對金額仍有成長。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集團2022年營收創下歷史新高的6.6兆,且年增幅超過一成,這和前一季度法說會預期大致相當,但如果和去年年初採持平的預估去比較,全年表現實際上是要高出許多。展望2023年營運,劉揚偉表示,今年全年ICT產業展望較為中性看待,雖說疫情所創造的高成長階段已過,加上各國央行緊縮貨幣,外界擔憂全球經濟成長可能減緩,能見度相對保守。集團還是會盡最大努力來維持穩定的表現,預期今年全年營運展望大致持平。至於股利部分,劉揚偉表示,基於集團現金股利配發率平均不低於四成的目標,今年每股將配發5.3元現金股利,配發率達到52%,創下自1991年上市掛牌以來的新高,且連續四年都超過五成。

世界盃奪冠無助於經濟改革 阿根廷通膨率102.5%創32年新高
2022年世界盃最後是由阿根廷奪冠,在當時就有專家指出,此事有助於阿根廷創造GDP,但似乎無助於阻止阿根廷通膨率的持續飆漲。目前有消息指出,阿根廷的通貨膨脹率在2月正式破百,達到102.5%的驚人數字,而這也創下阿根廷32年來的新高。英國薩里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的經濟學博士梅洛(Marco Mello)就曾於2022年11月21日發出一篇研究,內容調查了過去曾拿下世界盃冠軍的國家,在他們奪冠之後,國內的GDP會在賽後兩個季度呈現0.25%的成長。但也有專家認為,這種因為奪冠而產生的經濟成長是短暫的,等到奪冠的激情退去後,將會觸底反彈。而不論如何,阿根廷政府的確因為世界盃奪冠一事迎來GDP的短暫成長,但與此同時,「高增長高通膨」的情況也發生在阿根廷。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阿根廷國家統計暨普查局(Indec)表示,阿根廷在2月的通膨率上升6.6%,2023年目前的通膨率也上升了13.1%,整體通膨率來到驚人的102.5%,創下阿根廷32年來的新高。據了解,過去阿根廷曾在1991年創下171%的驚人通膨率。而這些年阿根廷一直在與經濟危機對抗,但即便如此,過去數年間還是多次出現2位數的通膨率。報導中也指出,阿根廷的高通膨率已經嚴重影響到民眾的生活,儘管當地政府已經規劃相關措施,但薪資還是趕不上物價的上漲,讓不少民眾苦不堪言。

陳建仁支持軍公教加薪 強調防疫有重要貢獻
物價上漲之際,加薪議題受到外界關注,針對軍公教今年是否要加薪,行政院長陳建仁今(14)日表示,「我是持正面的看法」,並強調軍公教人員對防疫政策有相當大貢獻,期盼軍公教員工待遇審議委員會今年有正面結果。主計總處主計長朱澤民昨日表示,物價上漲、實質所得降低時,薪資就應做出調整,而軍公教薪資2年沒有調整,可能會不公平。陳建仁今日一早赴立法院備詢前受訪表示,自己對軍公教加薪持正面看法,尤其我國在這2年經濟成長有不錯結果。他也說,軍公教人員在過去2、3年時間,因為疫情關係,對國家做出很重要貢獻,希望軍公教員工待遇審議委員會的結果,會有正向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