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河北一名男子去年買了一輛奧迪,但交車時只收到一把車鑰匙,經銷商稱另一把弄丟了,他擔心車鑰匙被別人撿到,車子內的東西隨時可能會丟失,甚至整輛車都會被開走。最後他一狀告上法院,希望可以得到3倍的賠償金。根據《網易》報導,男子去年3月買了一輛奧迪A4L機動車,價格為26.7萬人民幣(約116萬元新台幣),「整車裝備表」顯示,新車含2把車鑰匙,但交車時經銷商僅交付一把車鑰匙,並告知他另一把隨後再到,但是等了好幾天,還是沒有下文,在他的催促下,經銷商告知「另一把丟失了」。(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男子上網搜尋資料後得知,丟失一把車鑰匙,最好立即將其點擊失效,以減少車輛及車內物品被盜的風險,不過車鑰匙附帶的機械鑰匙,仍然可以開啟車門等車內所有鎖芯。因此,他展開了長達數月的「維權」,他找到經銷商,主動要求對方將另一把車鑰匙點擊失效,過程中得知,已經交付的那把車鑰匙所附帶的機械鑰匙,並不能打開車門鎖,「也就是說,原本該有的2把鑰匙,丟了一把,只給了我一把,給的這一把,也只有遙控鑰匙是有效的」。男子發現這些問題後,起初要求經銷商更換全車鎖,對方以各種理由拒絕,但同意贈送2次保養(不含工時費)作為補償。透過微信對話紀錄可見,工作人員認可只交付一把車鑰匙的事實,但稱「不用擔心車鑰匙被人撿到」、「更換全車鎖不現實」,並提出送禮品等彌補措施。雙方協商沒有結果,男子於是在同年6月起訴至法庭,他認為對方在銷售時未告知「標的車輛只有一把車鑰匙,並且交付的車鑰匙附帶的機械鑰匙無法開啟車門」等情況,期提供的商品並不符合保障財產安全的要求,侵犯他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構成《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詐欺行為。(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男子的訴訟請求包括3點,首先是請求法院依法令判令對方更換全車鎖,並支付因修理造成的車輛貶值損失,再來是請求法院依法判令對方返回收取的服務費7000元人民幣、檔案費720元人民幣等,最後是請求法院依法判令對方賠償3倍購車款80.1萬元人民幣。男子表示,他發起訴訟後,對方曾找他進行調解,同意更換全車鎖,但就賠償金額未能達成一致,因此目前只能走法律途徑,交給法院判決。
馬達大廠東元電機(1504)近日頻上新聞,員工人心浮動,總公司與三廠區同步舉辦內部說明會,讓東元人更了解公司推動車電等策略、實績與相關等投資方向,其中倒戈支持黃育仁的創始股東家族代表之一的董事黃立聰,也現身於中,惹人注目。本刊接到讀者爆料,東元電機在4月20日分別於內港總公司、桃園中壢、觀音及新竹湖口廠區,共舉辦四場內部員工說明會,由公司治理中心主管、處長簡世雄等人負責說明,像是總部這一場來說,出席約150人左右。讀者爆料說,「東元董事、總經理室特助黃立聰,也有出席。剛開始他是做會場角落,他那三排都是空位,就聽到舉辦的人資部主管邀請黃立聰到前面坐,比較熱鬧一點,黃立聰也換了位子坐到前面一點。」現場同仁們聽了也會心一笑。說明會主要內容是關於東元,持續聚焦於本業核心技術之外,並應用數位科技,發展綠能商機、電動車產業、智動化產業、和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等,其中還包括法說會等財報分析等,讓東元人更加了解公司的運作及執行方向。「公司舉辦這樣的說明會,讓東元人直接跟公司對話,比看媒體報導更真實更清楚,是開放多元化聲音」,「坦白說,自從前常務董事黃育仁常在媒體說話之後,供應商、經銷商、親友都很關切我們的狀況,我們也感到一些壓力,其實大家一直以來都很用心做事,發想策略與創意,並非如外界所說的那麼不堪……」讀者說他有出席員工說明會。「我們東元本質,『很老實,不太會說話』,大家各個小組團隊做的事情,沒有特別敲鑼打鼓宣傳,可能因此讓許多人不是很了解。如今看了前常務董事黃育仁在媒體的一些批評,大家會感到疑惑,但大家也會虛心接受,只談事實,避免淪為口水戰,失了分寸,也失了高度」老東元人說出心聲。而在開放員工自由討論時間裡,黃立聰首先發言。50多歲的黃立聰,是東元創始股東家族、機械公會名譽理事長黃博治的長子,此次選擇加入黃育仁「脫隊參選」7人陣營,由菱光科技提名為東元董事候選人,若照外界分析黃育仁陣營應有兩席董事局勢來看,應該就是黃立聰與黃育仁。「黃立聰一開始就說,他要跟董事長邱純枝和各位同事道歉,站在另外一個陣營。日前會在臉書上寫了一些話,那是有些人要我說的……,但他就說,『選舉是一時,企業經營是永久,不要因為選舉而撕裂大家……』。」現場聽到黃立聰說話的東元人轉述。黃立聰過去近10年在新事業推動中心(後取消)、新能源事業部及綜合企劃中心,主要都是負責與電動車有關的企劃工作,近二年來則是在總經理室擔任特別助理,負責ESG/CSR。「其實,大家在企業工作,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很多看法也會很主觀的,團體作戰要擬定策略,需要集眾人智慧,我們也很期待新的經營團隊,是個有共識、有向心力、槍口一致對外的新隊伍,來帶領東元繼續向前邁進。」東元人期盼著說。
2020年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遊客消費習慣也發生轉變,預估自由行與客製化旅行將成為疫後遊客偏愛的選擇。而瑞士可說是全世界大眾公共交通運輸網絡較為完善的國家,旅客可透過火車、巴士和遊船等交通工具串聯,輕鬆完成無縫接軌的旅程。瑞士交通系統在今年4月上線了全新的「瑞士交通旅遊卓越專家課程(Swiss Travel System Excellence Program)」,這次更增加中文版本,希望透過線上培訓,協助旅遊相關從業人員(包括旅行社、自媒體KOL等)在疫情期間建立更完善的知識,為後疫情時代做好充分準備。 兒童出行的優惠政策也是課程內容之一。(圖/瑞士旅遊局提供)「瑞士交通旅遊卓越專家課程」導入創新的互動式教學,特別設計了海蒂和彼得兩位卡通人物做為嚮導,藉由瑞士不同地區場景的展現,結合問答和模塊培訓,讓線上學員輕鬆完成課程。課程內容包括所有關於瑞士交通旅遊的訊息,從最基礎的火車線路到各地的山峰遊覽,從一票全包的瑞士旅行通行證到優惠車票,以及兒童優惠政策等服務細節,依據課程深淺共分為基礎、高級和專家三個等級,完成所有課程培訓並通過測驗,就能成為一名符合資格的「瑞士交通旅遊卓越專家」。 參加線上培訓課程,有機會贏得免費瑞士之旅。(圖/瑞士旅遊局提供)styletc記者覺得最吸引人的是優厚的獎勵機制,因為通過學員積分即時排行榜,可以和世界各地的學員進行線上PK大賽,在2021年年底將會結算總成績,獲得「瑞士交通旅遊卓越專家證書」且累積積分排名全期前五名的學員,將有機會獲得一次免費瑞士之旅;此外,所有參加線上培訓課程的學員,都可以參加不定時舉辦的線上抽獎活動,獎品包括瑞士旅行通票、瑞士百年鐘錶珠寶經銷商寶齊萊(Bucherer)提供的手錶等「Made In Swiss」多項好禮。 課程網址請點這
在自行車界被譽為「南台灣代理商扛霸子」的昇陽自行車,為了進入中國市場,昇陽的團隊走遍各省,積極找合作夥伴,卻也是紛爭不斷的開始。「在中國都是談區域代理,但卻有某區域代理商將自己的產品銷售到其他同一品牌代理商的代理區域,這樣『竄貨』的行為履見不鮮,找大家坐下來談也沒用;更別說山寨仿冒更是常見,隨便一部車就貼牌說是我們賣的高階產品,提告也沒有用。」陳素梅說。不過對他們來說,最心寒的卻是原廠的行為。陳素梅語重心長地說,「我們經營一個品牌,要維持他們的形象,還要做到業績,因為我們不愛計較,總是能做就做,想盡辦法深耕市場,結果原廠覺得好像很好賺,就用不入流的手段要把品牌拿回去做。」施和鋐也分享遇到的事情:「車輪組出了問題,車主拿回來修,原廠說是客戶的問題,我們只能轉達,結果車主上官網查,發現是原廠該負責的事,再對店家投訴,我們也把往來的信件給車主看,才化解誤會。但我們就知道原廠故意刁難我們,這樣的生意不做也罷,我們就不代理了。」 剛成立時,昇陽只有20坪大、5位員工,現在則有400坪大、30位員工,在台灣配合的經銷商近300家、中國則有上百家,目前年營收破億,但陳素梅卻不想多說。「2007年全台瘋鐵馬,我們曾經有一段快速成長期,不過大概2年就消退了,還好我們代理的是高端產品,影響有限,2020年業績有比前一年好一點。」為了想讓業績更上一層樓的陳素梅,在2018年跑去成大唸EMBA。她說:「唸了才知道,我們不夠『狼性』,太有良心,對成本的管控、利潤的要求不夠嚴苛。」也因為唸書後,她知道荷蘭Tacx有互動式試練台,能一邊騎車一邊結合網路虛擬實境,就積極去爭取代理權,結果1個月就賣贏原本代理商1年分的業績。製造折疊車高階零件的Colorplus創辦人歐一民表示,他認識施和鋐及陳素梅已經超過10年了,他們是很善良,而且是很積極的代理商,是南台灣代理商的扛霸子。對於未來,施和鋐認為,受新冠肺炎的影響,大眾交通工具沒人敢坐、在保持社交距離的原則下,自行車成了最佳通勤與運動方式之一,在中國及東南亞市場都會有不錯的進步空間,而台灣則因為2021訂為「自行車旅遊年」,相信會吸引更多想運動健身的人買車,而電動腳踏車也是未來的趨勢。陳素梅則會著手進行品牌重整,將精力多著力在獲利好的品牌上,希望讓業績也能順勢衝一波!
中國大陸再傳假奶粉事件,四川重慶一名黃姓男子購買奶粉給女兒使用,沒想到使用20個月後,黃男發現女兒出現發育遲緩的現象,到3歲半還不會走路,而經過醫院鑑定後,黃男的女兒被判定為智力殘障2級。而崩潰的黃男也狀告奶粉公司,求償人民幣156萬元(折合新台幣約678萬元)。根據《新浪新聞》報導指出,黃姓男子的女兒於2017年9月出生,出生沒多久後就罹患肺炎,醫師囑咐要找「深度水解奶粉」給女兒食用,於是黃姓男子便購買金大洋公司生產的「特醫奶粉」給女兒食用。只是沒想到在食用奶粉的這20多個月裡,黃男發現女兒身上出現發展遲緩、智力低下的狀況,甚至女兒都已經3歲半了,還不會走路。因此黃姓男子變開始追查比對,沒想到在2020年5月時,黃姓男子發現金大洋公司生產的「特醫奶粉」,根本不是奶粉,而是一種「固體飲料」。而經過醫療單位的鑑定,黃姓男子的女兒也被列為智力殘疾2級,這讓黃姓男子感到十分崩潰。之後,黃姓男子便對青島金大洋乳業有限公司與經銷商提出告訴,並且求償156萬元人民幣,目前當地法院已於27日受理此案。而消息曝光後,這起事件引起許多網友的憤怒,有部分網友認為,除了要嚴懲金大洋乳業外,涉嫌隱瞞資訊的經銷商也一併要嚴懲。
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面對長子黃育仁,脫隊獨立參選董事的「家變」風波,仍維持原有「公私分明」立場,應是其秉持上市公司治理大原則前提下,一旦獨厚兒子接班,恐落入家天下口實之評。3月28日上午,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仍然如常地,與患有輕微阿茲海默症的妻子林和惠、女兒出席中崙長老教會台語禮拜。他牽著愛妻之手,緩步地步入會堂,由於前陣子林和惠才開刀出院返家,雙腳走起來還在復健中,需要親友攙扶協助。數十年來黃茂雄與妻子林和惠,星期天幾乎都會到教會做禮拜,這天他們提前半個小時即抵達會堂,教友見狀向前打招呼,還有人比讚給予支持,也會跟林和惠說說話。獻唱聖詩時,黃茂雄還幫忙拿著詩歌本給太太,虔誠敬拜,感受上帝給予的話語。而當教友們互道請安禮時,黃茂雄起身揮手向大家打招呼,真性情之舉也受到熱烈回應。不僅如此,黃茂雄去年親自主持東亞經濟協會與東元集團摩斯漢堡第一次聯手舉辦的「2020台日農漁產品企業及地方交流論壇」,會後,記者也目睹黃茂雄與妻子共餐的互動,自然流露的呵護神情,鶼鰈情深,令人動容。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中)偕妻,出席中崙長老教會禮拜。(圖/李蕙璇攝)黃茂雄於禮拜後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及,長久以來他和東元阿嬤林明穱、妻子同住一個屋簷,即使阿嬤公開信挺長子黃育仁當董事長,他們還是會聊天,「她都100多歲了,有時記得不是那麼清楚。阿嬤公開了那封信,身旁也有人跟阿嬤講有些超過了,但我從來沒跟阿嬤講這事,其實我不太習慣說家務事。」會長黃茂雄本人在3月25日當天,也親筆寫了一封聲明,提到「很遺憾育仁無法理解其堅守『公私分明』的原則,未能接受父親的理念,是非判斷有待育仁深思,而在私領域,父子親情人生珍寶,珍惜我們是家人,也珍惜我們是彼此相愛的家人」,記者遂詢問黃會長,「可不可以說些對兒子的愛,以父親角色分享給兒子的讚美……」。黃茂雄微笑著說:「會很肉麻…,黃育仁在集團裡面出任執行長、常務董事,就是代表我對他的支持與肯定」,記者遂追問那為何反對黃育仁提出的太陽能、電動車等建議案,「我們也是有做呀,像是跟茂迪的案子……」。「我太太走過來了,東元沒有你們說的會長制,是專業經理人制度,我也是從基層磨練起進到經營階層的……」只見會長連忙招呼妻子入座,還熱情地邀請記者一起品嘗熱咖啡,「這是樂雅樂的咖啡豆!」身旁的教友邊品茗邊回應著說,逗著大家心滿意足地笑呵呵。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左)將摩斯所推的口罩,贈送給出席家電產品說明會的經銷商們。(圖/李蕙璇攝)至於黃育仁為何會有如此辭職參選的改革宣言,黃茂雄反倒是說「要問黃育仁呀!」不過,黃茂雄在《工商時報》最新的專訪中提到「沒把他提到我的接班人位置,『傳賢不傳子』的說法激怒到他」,並提到這幾屆看到不錯的人來領導東元,他的原則就是找能負責、有德望的人,可以理解黃育仁對他的不滿意。黃茂雄也強調「父子沒有隔夜仇,平常心看待,沒有甚麼難過」,「黃育仁還不夠成熟,但他要爭、爭得到,自然可以去爭」,如同他先前回答本刊記者詢問「會長知道兒子要選董事長之事嗎?還是看報導才知道?」黃茂雄如此回答:「沒有先跟我說,兒子幾年前就想爭取上位了,老爸只能說『好好地選』。」黃茂雄也提到「即使自己不做董事,還是很愛東元」,覺得大家邀請他繼續當董事,是認為有調和作用。
80歲的蘇一仲熱衷魔術,人生也很奇幻,經歷染上瘧疾、創業失敗、通路熄燈和倉庫失火4大劫難,一路走來勇於嘗試、不怕失敗,成就了和泰興業這個上班族心中的幸福企業。蘇一仲獨特的廣告策略,令日本大金空調從「No One」翻身為「No. One」,但他最想做到「Only One」;和泰興業則從他1987年接手時營收10億元,成長到去年的165億元,讓500名員工年終獎金超過10個月、每年調薪逾3%,公司還買單投保團體年金等,成為上班族心目中的「幸福企業」。能動能靜的蘇一仲,在經銷商大會上熱舞,令現場氣氛愈發活絡。(圖/蘇一仲提供)「我體認到任何生意,資金和人才缺一不可。」蘇一仲堅信,員工是事業成敗的關鍵,為了拉近和員工的距離,各部門每天下班都會輪流安排一名同事,陪著他在台北市大直河堤公園散步1小時,散步時不太聊公事,多半在關心員工的家庭狀況。蘇一仲甚至在2012年時,從人資部門獨立出「美生中心」,聘請2位健康管理師專職規劃一切職場健康促進事宜,每年也提供員工及親屬的健康檢查補助,還開辦有氧課、補助運動社團,甚至還讓鄰近的經銷商一起參加有氧課,公司同仁能帶家屬一起參加員工路,讓大家的健康一起變好。在和泰興業工作26年的林鴻志,去年接下總經理一職。(圖/張文玠攝)目前蘇一仲退居二線,和泰興業交棒給總經理林鴻志。對於4名兒女的接班問題,蘇一仲採行放任主義,兒子蘇利永擔任和泰汽車及和泰興業的董事,大女兒則美國、台灣兩頭跑,最近因為疫情而長居台灣,「我父母都沒有管我念什麼,我走過許多冤枉路,也跌跌撞撞過,我只希望兒女健康快樂,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大金先生愛養生「我認為人生的優先順序,第一是健康快樂、第二是家庭及事業,最後則是服務社會。」蘇一仲相當重視養生,20多年前,他就養成每天早起慢跑6公里的習慣,一度在營養師建議下,只吃水煮青菜水果,2個月內剷肉12公斤。對美食很講究的蘇一仲,自行投資不少蔬食餐廳,其中包括主打豆製品的「上善豆家」。(圖/翻攝自上善豆家臉書)近年為了保護膝蓋,蘇一仲漸漸以健走、瑜伽、氣功代替跑步,還聘請了瑜伽老師,由淺入深編了77種瑜伽招式,並親自示範,出書免費送給同仁;他歸納出養生3招,分別是喝牛蒡茶、做伸展與核心腹式呼吸。熱愛美食的蘇一仲為兼顧養生,還乾脆自己投資善果餐飲集團,旗下擁有上善豆家、禪風茶樓、蔬慕等養生餐廳。
1990年,「鴻源集團(鴻源)吸金案」爆發,震撼全台。「有一天,鴻源破產管理人(破管人)法院代表突然來我的辦公室,表明『要找一位熟稔百貨業務的人,幫忙整理鴻源百貨債務』。」孫幼英因此進駐鴻源,協助管理資產。「我是個看到問題就會想去解決的人。」孫幼英回憶說:「鴻源百貨鬧工潮,我逐一整頓各單位繼續開業,幫破管人收回4億多元債款。」不久,鴻源旗下的大飲託管人怕跳票而辭職走人,孫幼英也受託進入大飲。1965年成立的大飲,創辦人是菲律賓華僑李鴻略,他與研發蘋菓西打的美國「謝斯尼斯CosCo」公司議約,取得蘋菓西打裝瓶合約,回台設廠經營。1979年,創始股東將大飲盤讓給蔡辰男的國泰信託集團及「國信」、「旭順」兩家食品公司,改組後由蔡辰男任董事長,大飲及旭順生產並經銷碳酸飲料,國信則主打金蘋果、健健美乳酸飲品。位於桃園市平鎮區的大西洋廠區,負責生產蘋菓西打,並配送到國內外各城市的經銷商。(圖/馬景平攝)過了六年,國泰信託受「十信案」風暴波及遭擠兌,大飲、國信及旭順又一併轉賣給鴻源集團。「我到大飲後不久,就被派任為董事,要化解即將面臨的跳票危機。」孫幼英透露,大飲經營權之爭也接踵而來,「那時我連一張大飲股票也沒有,因此開始徵求委託書,才贏得董事會多數席次。」孫幼英參與整理債務,「鴻源破管人準備退出大飲經營,法官詢問我要不要接手,我就買下寶亞公司(大飲第一大股東,持股23.27%)股權,並以80萬美元(當時約新台幣2300多萬元),一口氣向謝斯尼斯CosCo買下蘋菓西打的經營權、專有權及商標權,以避免被對方收回授權合約。」國信、旭順與大飲原為國泰信託集團所有,受十信擠兌風波(圖)影響,轉手賣給鴻源,後又出事易主。(圖/報系資料庫)
據地產開發公司粗估,孫幼英的國信食品名下位於新店的土地,一旦闢建豪墅,推案量達上百億元。為保住這塊寶地不被法拍,孫幼英整頓旗下資產,進行三筆土地交易,以盡速還掉法院判賠的近9億元。不料,屋漏偏逢連夜雨,二公升瓶裝的蘋菓西打在2018與2019年,兩度爆出「內有懸浮物」的食安危機。「檢查發現,是原料混合槽內壁出現裂痕,導致飲料變質發酵。我們全面回收產品並賠償退款,損失達3000萬元。」孫幼英說。緊接著,大飲因會計師未簽具財報遭到調查,蘋菓西打品牌形象跟著重挫,市占率大幅滑落近10%。兩公升瓶裝的蘋菓西打,三年前因出現懸浮物引發食安風暴。圖為二○一八年新北市衛生局為此舉行記者會。(圖/報系資料庫)「當時檢調來家裡搜索,翻箱倒櫃,帶走我母親,也嚇壞了我一歲多的兒子,常常哭問『奶奶有沒有回家?』一年後,法官終於讓母親交保。」36歲的孫嘉隆透露,孫幼英不習慣看守所的水質,吃泡麵要配蘋菓西打才咽得下,所以他天天探監送飯,家裡帳戶也遭凍結,得向長輩借錢度日,一天花費限制在200元內。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學系碩士的孫嘉隆,原想待在美國生技公司做研發,「十多年前,母親跟我說要改良蘋菓西打配方,我才回台。」走在廠區裡,他細數填充區、包裝區與倉庫的產品數量。孫嘉隆(左)跟著大西洋廠長,檢查準備出船運至海外的蘋菓西打。(圖/馬景平攝)走在前頭的孫幼英則說:「經銷商看到我回來,都說安啦!」其實,手握美國蘋菓西打配方及商標專營權的她,以名下三間公司投資的七間公司,持有大飲71.30%股權,在在保證蘋菓西打不會消失。「絕對會讓大家在超商、超市都買得到蘋菓西打,再次愛上蘋菓西打。」母子倆正積極與通路商溝通持續上架事宜。對於被法院依違反《證券交易法》一審判刑9年6個月,孫幼英表示:「有信心,(法院會)還我清白。」下一秒,她轉身抱著兒子說:「不要擔心我啦!」
中國智慧型手機的四強,一直是華為、小米、oppo及vivo,而華為近5年來一直維持著霸主的角色,也最受到民眾歡迎,但如今第一名的位子易主。不過,去年華為因為受到美國制裁,領導地位受到影響,從1月開始,oppo在國內銷售數量上獲得第一名,而且市占率達21%,第二名的vivo則是20%,華為、蘋果、小米都是16%左右,而且oppo在銷售上,比去年12月增加33%、整年度則增加26%。Oppo的翻轉和策略有很大的關係,他們積極在三線以下的城市開設專賣店,也在網路上強力放送廣告,去年新冠肺炎流行之際,他們也減輕經銷商的負擔,給予6成的房租補助;除此之外,他們也重視創新,目前為止共申請超過5萬件以上的發明專利。華為的霸主地位,主要受到晶片供給不足的影響而易主,但緊跟在oppo之後的vivo也有20%,隨時都有機會翻轉局勢,中國手機市場面臨群雄割據的狀態。
智慧型手機已是一般人片刻不離身的物品,偶爾手滑摔落地面,或是在上班時,不慎弄倒水杯或咖啡杯,液體進入手機機身造成損傷,也許每個人都早已有了類似經驗。就算你每日小心翼翼,一支新手機在用了一兩年之後,電池壽命就會衰減,若不換新機就得換電池,這就是智慧型手機的宿命。以一線大廠為例,蘋果iPhone提供一年保固,倘若超過保固期的維修費用,Apple台灣官網有詳列出螢幕、電池及其它損壞的維修價。像是6.7吋的iPhone 12 Pro Max和6.5吋的iPhone 11 Pro Max、iPhone XS Max,這三款螢幕維修價皆為9,890元。其餘如iPhone 12Pro、iPhone 12、iPhone 11 Pro、iPhone XS、iPhone X這幾款則為8,190元。目前還在Apple台灣官網銷售的iPhone 11,64GB單機售價為19,900元,螢幕維修價為6,090元,約占手機價格的三成左右。「AppleCare+」服務專案適用所有蘋果產品包括iPhone、iPad、Apple Watch、AirPods、HomePod、Mac電腦和MacBook筆電。(圖/蘋果提供)經常把螢幕摔壞的那些手滑族,倘若每次都花個八九千塊來維修,肯定吃不消呀!這時,若額外購買「AppleCare+」服務專案,不管是哪款iPhone螢幕損壞送修,都只需自行負擔900元費用;「AppleCare+」還包含兩次意外損壞的保固服務。相較螢幕維修的天價,iPhone換電池的價格相對就親民許多,iPhone8系列及更早機型,以及iPhone SE第二代的電池更換價格皆為1,490元。而iPhone X系列以及後續機種,也就是近三年半的機型,電池更換價格皆為2,050元。而且,倘若使用者的iPhone還在原本保固或AppleCare+保固範圍內,皆可享有更換電池服務。但若是其他損壞,也就是螢幕維修及更換電池之外的狀況,包括主畫面按鈕,液體進入機體等,果迷若有額外購買AppleCare+服務,仍需額外支付自負額3,200元費用。但若沒有購買AppleCare+,手機又已超過保固期,每台iPhone維修價幾乎都是9,000元起跳,螢幕較大的幾個機型如iPhone 11 Pro Max、iPhone XS Max甚至超過18,000元,幾乎已是手機原價的一半。在AppleCare+價格部分,iPhone 12Pro和iPhone 12 Pro Max兩款延長一年保固價皆為7,800元;iPhone 12和iPhone 12 mini則為5,800元;螢幕較小的iPhone SE2保固價則為3,100元。 德誼數位網站有明確列出AppleCare+售價。(圖/截自德誼官網)至於果迷最在意的「維修時間」,Apple直營店和部分原廠授權維修中心皆提供「當日螢幕完修」服務;例如STUDIO A站前維修中心,存放的零件型號較為齊全,因此可提供「當日螢幕完修」;其他維修中心若有足夠備料,也可提供平日3小時(六點前送件)、假日4小時(五點前送件)快修服務,當日稍晚即可取件,但此服務需提前預約,且送修前需自行完成產品內資料、數據進行備份。STUDIO A針對白金/鑽石會員提供「代用機」服務,且提供專屬服務通道。(圖/STUDIO A提供)另一經銷商─德誼數位自即日起,推出指定機型更換電池890元優惠,包括iPhone 6/6Plus/6s/6s Plus/7/7 Plus/8/8 Plus等8款手機,在3月底前上網預約登記取得活動資格,再至德誼全台五家授權維修中心即可享有優惠。
現代人生活忙碌,想用美食犒賞自己時,經常選擇以外送服務享用剛出爐的各種料理。不過,其實並非所有外送食物都是點餐後烹飪的,竟有業者事先將餐點做成「料理包」放冰箱,等到客人下單後加熱裝成現做美食,有些甚至已經存放了18個月!料理包簡單加熱後外送,消費者還以為是大廚現做美食。(圖/網易新聞)據陸媒《網易新聞》報導,以料理包出餐的方式行之有年,是餐飲界一本萬利的法寶!客人用手機點餐後,外送員送來一道道熱騰騰、香噴噴的宮保雞丁、紅燒牛腩,其實全都是老早就做好的料理包,成本約人民幣4至8元(約台幣17至35元)。(圖/網易新聞)大陸一名記者佯裝是餐廳老闆,找上生產料理包的經銷商,發現對方銷售的料理包涵蓋粵菜、川菜和湘菜,共有25種菜色,每一包的重量約是200公克,剛好是一份外送餐點的份量。經銷商表示,餐盒中的飯、配菜由餐廳老闆自己搭配,主菜就用料理包,可大量節省成本,餐廳單日的銷售額可以成長10倍,從200份提高到2000份。(圖/網易新聞)報導指出,料理包的保存期限最長可到18個月,所以消費者點餐後收到的「新鮮料理」,可能是18個月前做出來的;經銷商對此表示很正常,冷凍保存可以讓料理一直保持新鮮。業者認為料理包有低溫保存,所以跟數月前剛做好時一樣新鮮、美味。(圖/網易新聞)記者詢線找到廣東省深圳市幾間餐廳,每一間的店面都很小,也不提供座位讓客人入店用餐,僅以外送為主要營業內容;其中一間店使用的料理包,就是之前經銷商提供的菜色,老闆也坦言:「我不會做大廚,我要是會做大廚我就開大飯店去了!」不過,老闆表示料理包都有低溫存放,保證新鮮,跟剛剛做好的一樣美味。
鈴木汽車在1909年創立,目前在日本輕型車市場及印度車市場,市占率都是第一名,而領導鈴木汽車42年、目前高齡91歲的鈴木修會長,將在6月股東大會時卸下會長職務、轉任顧問。91歲的鈴木修,身體仍然非常硬朗,2020年還打了47場高爾夫球,他向媒體表示,自己身體還不錯,請大家安心,而他也是讓鈴木汽車從一家小製造商變成世界知名品牌的關鍵人物。鈴木修於1978年、48歲時被任命為鈴木總裁。當時,豐田汽車有限公司的總裁是豐田榮治(Eiji Toyoda),日產汽車有限公司的總裁是石原隆(Takashi Ishihara),本田公司的第二任總裁是川島清。從那時起,汽車界的高層都陸續換人,但對鈴木汽車來說,無論被掛上董事長、總裁或是其他頭銜,擔任領導人物的都是他。擔任社長的第二年,在鈴木修主導下,推出了「Alto」輕型車款,在當時的價格是47萬日元,比市面上其他同款車便宜2成以上,大受歡迎,他對經銷商的了解程度,詳細到連家庭成員的狀況都能掌握,也因為建立了牢不可破的關係,讓鈴木的輕型車連續33年保持龍頭地位。鈴木修也積極開拓海外市場,1983年進軍印度,也讓鈴木汽車成為目前印度市占第一的汽車製造商。另外從2016年10月起,他也決定和豐田進行業務合作,致力於擴展原有版圖。鈴木修表示,雖然要卸任會長,但他會依然很活躍,轉而擔任顧問職。現任社長表示,會長一生都很活躍,他從未想到過會碰到這樣的情形。也會完成中期管理計劃,持續維持輕型汽車的市場。汽車行業正處於轉型期,電動車和自動駕駛都是這百年來最新的變革,惟有跟上時代,才能讓品牌持續下去。
圖書免徵營業稅3月1日上路,省下來的5%究竟該歸誰?邊譜書店老闆廖英良16日深夜於臉書貼文表示,春節前收到經銷商通知,表示免稅實施後,進書價折數將不會改變,不會為此扣掉稅額,認為是中上游廠商變相調漲折數,想分掉5%。不過經銷商聯合發行總經理林建仲則認為,5%應該要上中下游「雨露均霑」,才對產業有長期幫助,近日在業界引起熱議。書店主張回歸繳稅者廖英良指出,根據稅法,目前產業上游的出版社、中游的經銷商所繳的營業稅,實際上是外加給下游的書店負擔,免營業稅後,這筆金額中上游卻要來瓜分,而且只發一紙聯合通知,「照理來說,原本誰負責繳稅,就是誰省下這筆錢。其實書店並非完全不顧中上游利益,但8家主要經銷商一起列名發通知,讓書店沒有別的選擇,合法、合理嗎?」「5%」歸書店,或是上中下游一起分,對書店而言會差多少?假設某書店平均一個月營收20萬,在一年240萬元營收當中,原本要繳出12萬的營業稅。圖書免稅上路後,書店就能省下12萬。但若照經銷商說法,藉由進書價折數不變,讓上中下游一起分,書店只會得到其中的32500元,25000給經銷商,62500給出版社。經銷商認應雨露均霑林建仲表示,今年1月19日時,幾家經銷商、出版社和圖書產業的公協會曾開會討論,決議「免稅上路後與供應商和通路往來折扣不變」,進書價不因圖書免稅而扣掉原本中、下游要負擔的稅額,讓經銷商、出版社都能一起從免營業稅中獲利,「這已經是最接近公平的方法。」但也有許多出版社、書店表示完全不知道有此會議,甚至沒收到通知。新手書店店長鄭宇庭則表示,長遠來看「雨露均霑」是合理,尤其經銷商是產業脆弱又關鍵的一環,但希望能充分討論,「目前出版社沒有打算調整定價,經銷商不降書店進書價折數,上中下游都無人退讓,對讀者而言,也不會因此買到較便宜的書。」廖英良表示,文化部已回覆將協助於25日召開協調會。然而協調會開完之後,隔一天就是228連假,接著就是3月1日,業界能否來得及做出反應?鄭宇庭也建議,是不是應該留多一點時間讓大家討論?「圖書免稅如果3月1日就急著上路,問題會很多。」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車廠在2020年的銷售成績紛紛衰退,唯獨台灣不跌反升,但受制於海外進口車廠停工甚至出現有錢買不到車的窘境,車廠們就將目標放眼2021年,紛紛端出牛肉搶市。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汽車市場的衝擊,不遜於2008年的雷曼風暴,去年全球汽車銷量由前年的9000多萬輛狂跌到7300萬輛。台灣因為防疫得宜,以及TOYOTA Corolla Cross、NISSAN Sentra、FORD Focus等強力國產車的挹注,整體市場反而逆勢成長,全年總掛牌數到45萬7435輛,創下近15年新高,也讓進口車商期待已久的「黃金交叉」(進口車銷量大於國產車),沒能如願發生。大改款後的M-BENZ S-Class,將頭尾燈組面積縮小,使外觀更具科技感。(圖/中華賓士提供)再看2021年,不僅全球疫情持續延燒,恐影響歐洲車廠產能,導致進口車的交期及數量難以估測;國產車也因缺貨櫃、缺車用晶片等因素,勢必影響產量甚至價格。包括和泰、裕隆等國產車業者,對今年車市都不表樂觀,估計全年市場量約在42至43萬輛間。但不管市場如何低迷,並不太會影響汽車「三年小改、五年大改」的研發期程,整個2021年,台灣仍有20多款小改款、大改款或全新車款要上市,包括已搶在一月發表的LR Defender、M-BENZ GLS、LEXUS LS等豪華進口車。農曆年後開始,也幾乎月月有新車上市,本刊記者挑選其中幾款特別值得關注的大改款新車,如果讀者打算今年換車,不妨看看這些新車端出什麼牛肉來。M-BENZ S-Class 預計上市:3月 預估售價:450-745萬元賓士新世代W223的S-Class於去年9月正式發表,國內引進時間估計在3月初。從經銷商的預接單來看,第一批導入的車型,包括短軸S350d(450萬元),以及長軸的S350d L(515萬元)、S450 L(625萬元)、S500 L(745萬元)等。外觀改變甚為明顯,加大後的水箱護罩明顯變大,相對讓LED頭燈組變小,全車視覺上更穩重。豪華與科技仍是這部旗艦房車的焦點,賓士幾乎傾所有新技術於其身,全車共配有5個大尺寸彩色螢幕,4個車門把手為隱藏式,加上能透過攝影機與電腦自動學習的第二代MBUX Interior Assist系統,讓這部全新大改款的旗艦車種,猶如一具先進的大型遊戲機。車身尺碼來到了5,289×2,109×1,503mm,軸距為3,216mm,均比上一代略大,創造出極其寬敞的乘坐空間。輔以高級真皮材質3D設計座椅,並具備按摩功能,以及車室內兩套香氛系統,舒適程度堪比百萬級沙發。車身大小、軸距相比前代略為提升,使後座乘客有更舒適的空間。(圖/中華賓士提供)2021年新款S-Class,將搭載Mercedes Travel Knowledge,具備AI自適軟體,能提供給駕駛個人化的資訊。(圖/中華賓士提供)INFINITIQX55 預計上市:5月 預估售價:188-238萬元早在20年前,INFINITI就推出將跑車底盤與流線車體的FX系列旅跑,一直到2020年終於將FX的跑旅設計語彙融入QX的車體中,INFINITI QX55就是台可以滿足想要QX大空間、FX跑格的族群,預計在2021上半年就可以看到實車。從外觀來看,QX55的車頭相比QX50更具侵略感,更大的水箱罩以及跳色的下氣壩,加上自C柱就下滑的車頂、標配20吋鋁圈,外觀承襲了FX系列車款的狂野。 融合FX、QX的設計元素,在空間小幅更動的情況下,也能有帥氣的跑格外型。(圖/INFINITI提供) 內裝與QX50完全相同,中央採用上下雙螢幕,使行車資訊、導航都能並行顯示。(圖/INFINITI提供) TOYOTAGR Yaris 預計上市:第三季 預估售價:150-180萬元全球供不應求的「暴力鴨」TOYOTA GR Yaris何時引進台灣?一直是國內性能車迷關注的焦點,近日更有媒體指出,GR Yaris在全球銷售已超過30萬輛,目前更是一車難求。GR Yaris最大的魅力,在於顛覆過去Yaris平價代步車的形象,搭載一具1.6升的三缸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最大馬力268匹與最大扭力37.7公斤米,搭配6速手排變速箱與AWD全時四驅系統,0~100km/h加速僅需5.5秒。本刊估計會在暑假左右導入台灣,售價約150~180萬元。TOYOTA GR Yaris顛覆過去平價代步車的印象,推出三門性能板。(圖/TOYOTA提供)有別於平價版,採用的是GA-B模組化底盤,不僅剛性大幅提升,在高速行駛間的穩定性都經過數百次調校。(圖/TOYOTA提供)搭載的3缸引擎,可榨出268匹馬力,「暴力鴨」的綽號實至名歸。(圖/TOYOTA提供)SubaruOutback 預計上市:開始預購,第二季交車 售價:159.8萬足足6年沒有大改款的SUBARU Outback,首次換上SGP模組化底盤平台,在車體剛性以及空間設置相比前代更為優秀,並優先導入「EyeSight4.0智能駕駛安全輔助系統」,新增「LCF車道維持置中系統」與「AES 緊急自動轉向輔助系統」主被動安全配備。有別於以往樸實的內裝,座椅採用豪華進口車才會出現的Nappa皮革,並首次標配以12隻揚聲器組成的Harman Kardon鑽石級音響,中控車機也升級為11.6吋螢幕,內裝設計更接近進口豪華車的標準配置。SUBARU Outback領先全車系,率先導入「EyeSight 4.0智能駕駛安全輔助系統」,行車安全性大幅提升。(圖/SUBARU提供)Subaru Outback(圖/SUBARU提供)ŠKODA Octavia 預計上市:4月 售價:105-160萬2020年ŠKODA在台灣繳出銷售超過7,000台的成績單,全球市場有百萬台的銷量,而其中最暢銷的車型正是7年未經歷大改款的Octavia,而2020年發表的Octavia即將在2021年第二季正式進入台灣。大改款後的Octavia依舊採用集團的招牌MQB底盤,並規劃有四門斜背以及Combi旅行車共2款車型,外觀上相比前代更為銳利且具科技感,並可能將把ADAS系統(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列為全車系標配。動力部分預計會導入1.5TSI、2.0TSI汽油渦輪版本,除此之外,讓許多車迷期待的Octavia Combi RS性能板也有相當大的機率引進,至於48V Mild-Hybrid輕油電以及插電式的油電車導入的機率相對較低。ŠKODA旗下最暢銷的Octavia將會有四門斜背,及Combi旅行車款,勢必在2021年車市掀起搶購潮。(圖/ŠKODA提供) ŠKODA Octavia(圖/ŠKODA提供) KiaCarnival 預計上市:3月 預估售價:145-195萬許多人會把KIA Carnival當成是HONDA Odyssey的勁敵,但兩者比較接近的只有價格,事實上以KIACarnival的車身尺寸以及內部空間格局,真正的對手為更高階的TOYOTA Sienna,軸距長達3,090mm,使得乘坐空間更為舒適。新一代的KIA Carnival車系編成共3款,豪華型、尊貴型以及頂級進化型,最基本的車型包括三區空調恆溫、感應式電動華門以及能夠讓第三排的乘客面對面乘坐。尊貴型則是加大中控車機螢幕,鋁圈升級為19吋,並配置通風加熱座椅;頂級進化型把音響升級為BOSE,第二排改為電動座椅,並加上可以開啟式的雙電動天窗,大改款後的KIA Carnival,從內而外幾乎媲美頂級商務車TOYOTA Alphard。KIA Carnival軸距長達3,090mm,將座椅倒平後將會有2,905公升的空間。(圖/KIA提供)中控座艙也進行大改款,搭載雙12.3吋螢幕,駕駛還能透過螢幕調整後排座椅的椅背以及前後滑移。(圖/KIA提供)KIA Carnival(圖/KIA提供)FORDTourneo Connect 預計上市:3月 預估售價:100-150萬元對台灣來說,Tourneo是全新的車名;但實際上,估計會在農曆年後發表的Tourneo,卻是小改款車型,只是過去一直沒引進。Tourneo其實就是小一號的Transit,是福特近年頗受歡迎的商用車,曾在2020年台北車展上曝光過。引進台灣的Tourneo Connect車型,外觀也追隨家族特色,擁有「馬丁頭」水箱護罩,及大梯形進氣壩,未來在台灣的最主要對手,將會是VW Caddy。FORD Tourneo Connect有著7人座的配置,無論是家用還是商用都相當適宜。(圖/FORD提供)中控車機配置6吋SYNC 3多媒體螢幕,還搭載主動防碰撞、行人偵測、定速巡航等多項配備。(圖/FORD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