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喜歡吃生魚片或生菜沙拉,然而食用未確實煮熟的食物有一定風險,因食材中極可能藏有寄生蟲,須小心病從口入,切勿因貪圖一時的口腹之慾,賠上了自身健康。大陸廣西省一名俸姓女子近日持續腹痛,就醫檢查後竟發現體內有1條長約3.5公分的「魚形寄生蟲」,且肝臟已被啃蝕掉一部分,畫面十分驚悚。《桂林晚報》報導,66歲的俸女近日時常腹部不適,嘗試用「拔火罐」等方法緩解疼痛,但效果並不理想,只好就醫檢查。2月16日,俸女被全州縣當地醫院轉至解放軍第924醫院消化內科治療。經醫生初步診療,在俸女肝臟內找到1條寄生蟲,其外形酷似比目魚,長約3.5cm,取出後仍繼續游動,而且還具有破壞力。消化內科主任賀學強表示,患者體內的寄生蟲是「肝巨片形吸蟲」,比肝吸蟲大好幾倍,極為少見,且俸女的肝臟已被吃掉約3分之1,導致肝內外膽管受損。醫師指出,在為數不多的文獻中,病因均與患者吃涼拌生魚腥草有關,「據我們了解,這名患者也食用過涼拌魚腥草,夏天也時常喝生水。」找出病因後,醫院日前對俸女進行了微創手術,患者目前正在康復中。醫生提醒,肝巨片形吸蟲對人體傷害性大,且病情難以診斷,在魚腥草、馬蹄等植物上較容易黏上蟲卵,建議民眾不要吃生魚腥草,不要吃生的水生植物,不喝生水,平時也要注意飲食衛生,才能避免病從口入。
東西記得要煮熟了才吃,否則可能會導致寄生蟲感染,嚴重的話,還有可能喪命。大陸一名謝姓男子追求鮮嫩口感,魚片只用熱水燙幾秒就拿起來吃,結果4個月之後人開始不舒服;經檢查才知,左肝被掏空,切開來滿滿都是蟲卵。根據陸媒《成都商報》報導,55歲謝姓男子到杭州打工十餘年,因父親病故回老家小住了一段時間,不久後便出現食慾不振和乏力,起初還伴有不明原因的輕度腹痛、腹瀉;4個月過去,他一直以為是心情鬱悶所致,直到出現連續3天畏寒、發熱,趕緊就醫。結果顯示,謝男的左肝已經被掏空,成了一個大膿球,大膿球達到19cm×18cm×12cm大小,把醫生嚇壞。經過CT檢查,發現肝膿腫壁上長了很多腫瘤樣的結構,而且壁很厚。醫生立即做了膿球的穿刺引流,把大量灰白色膿液順利引出。不過經過一系列化驗,並沒有在膿液裡發現細菌、真菌、結核和惡性腫瘤的跡象。雖然經過治療,謝男的左肝腫瘤小了一大半,但肝膿腫厚壁及厚壁上的很多腫瘤樣組織沒有變化,而引流管裡引流出來的液體開始減少,膿腔也不再進一步縮小。醫生之後果斷為謝男進行手術,沒想到切開後驚見,膿腫壁上大量的腫瘤樣結構竟然是「肉芽腫性炎性腫塊」,裡面甚至還爬滿了燈泡狀、殼厚的華支睾吸蟲蟲卵(又稱為肝吸蟲),數量多到數不清,讓人看得頭皮發麻。手術結束後,謝男表示,剛回老家時,買過當地的魚做了一次酸菜魚,為了追求鮮嫩的口感,魚片只用熱水燙幾十秒就吃了。醫生聽完後提醒,一旦魚被肝吸蟲感染,人吃了生魚片之後隨即也會感染,此蟲繁殖力驚人,每次可產1400至2000個卵,而且可存活20至30年,如果置之不理,它們不僅會在肝內生存,而且會靠肝吃「肝」。
生魚片是不少老饕的最愛,然而吃多容易導致寄生蟲感染,嚴重時可能喪命。大陸一名1歲男童連續嘔吐、發熱1週,就醫檢查後發現嗜酸性粒細胞數目偏高,很可能是寄生蟲感染,後來果然從糞便驗出海鮮常見的肝吸蟲卵。不過,患者年僅1歲,平時根本沒有吃生食,感染原因讓醫生相當納悶。《中山日報》報導,廣東省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兒科去年底收治一名1歲男童,患者因持續發燒、嘔吐長達1週前來就診;經過相關檢查,醫生發現男童的嗜酸性粒細胞數目偏高,顯示體內可能出現寄生蟲感染或者過敏,隨即對小朋友的糞便、血液等進行化驗,後來果然從排泄物中驗出肝吸蟲卵。由於1歲小孩罹患肝吸蟲病實在太罕見,醫生隨後深入了解原因,經過仔細詢問後得知,男童雖沒有吃過生魚片,但是家裡平時處理食物都使用同一個砧板,很可能是因為生熟食不分,才導致患者感染上肝吸蟲。所幸接受藥物治療後,男童已經恢復健康,目前已出院回家。報導指出,肝吸蟲被國際癌症機構(IARC)列為一類致癌物,其幼蟲常寄生在淡水螺和魚蝦體內,被人吃下肚後在腸道孵化,接著爬進膽管安家;肝吸蟲可在人體長期存活,有時甚至長達20至30年,初期症狀並不明顯,長時間感染後,膽管出現局限性擴張,管壁增厚,大量蟲體可引起膽汁阻塞,造成膽管炎、膽管肝炎等,不可不慎。
許多人都喜歡生魚片的Q彈美味,但生食的衛生危機,還是要小心!大陸廣西有一名愛吃生魚片的58歲男子,在過去的32年來,常常都是「一口生魚片、一口白酒」的大吃生魚片,雖然偶爾會有點肚子痛,但他依舊不以為意。後來最近因為身體不適就醫,醫師赫然發現,這位阿伯的膽管有大量肝吸蟲,每天瘋狂的從他的鼻子流出來。據《南寧廣播電視台》的報導,有名中年男子日前因為腹痛被家人送醫,後來醫師從患者的膽管中發現大量肝吸蟲,不停地透過引流管排出,每隻蟲的大小就像瓜子差不多,讓他當場嚇傻。男子身上的肝吸蟲被吸出體外。 (圖/翻攝自南寧廣播電視台)後來醫師詢問日常生活,男子才坦承,他平時很愛吃生魚片,已經吃了至少32年之久,常常是一口生魚片、配一口白酒,「我以為一口魚一口酒,就可以把蟲殺死了」;對於偶發性的腹痛,也不以為意。當地醫師表示,近年因為吃生魚片在廣西是主流,不時會見到因為肝吸蟲感染的患者,而這名阿伯患者在經過5天的治療,鼻子終於沒有再流出活蟲,現在他再也不敢亂吃生魚片了。
愛吃生魚片的人要注意了!中國廣西一名男子喜歡吃生魚片,即便偶爾肚子痛也不曾多想,然而醫生卻在他的膽管檢查到大量寄生蟲,手術持續多天,該男子每天親眼看著寄生蟲不斷流出自己的體外。綜合陸媒報導,廣西一家醫院收治了一名嚴重感染寄生蟲的患者,醫生在該患者的膽管中發現了大量的「肝吸蟲」。患者稱,他已經吃了32年的生魚片,一直以為喝點白酒就能殺蟲,如果有什麼不適症狀,也沒多想,認為就是肚子稍微不舒服而已。事後醫生手術取出活體後,用一根引流管「排蟲」。醫生表示,生魚如果是90度烹飪,必須達到10秒以上,才有可能殺滅寄生在淡水魚肉當中的幼蟲,一般這種高度酒的浸泡和陳年醋的浸泡,是不可能殺滅寄生蟲的。肝吸蟲是一種寄生蟲,學名「華支睾吸蟲」、「中華肝吸蟲」,通常依附於淡水魚和蝦的身上,醫生提醒,如果這類食物沒有經過高溫烹飪,食用者極易感染肝吸蟲病。觀看影片點我
秋天是吃螃蟹的季節,舉凡清蒸蟹、香辣蟹、咖喱蟹、炒蟹等作法,都能吃到秋蟹的美味,唯獨生吃是大忌!大陸浙江1名46歲的胡姓大媽近日出現胸悶症狀,時常感到喘不過氣,穿刺引流後胸管竟流出大量膿液,原以為是感染肺結核,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原來她誤信偏方生吃螃蟹,結果感染了近10種寄生蟲。《浙江之聲》報導,胡女從8月開始感到身體不適,除了不停咳嗽,胃口也跟著變差,然而她到醫院照胃鏡,卻沒檢查出消化道疾病;1個月後,胡女開始出現胸悶症狀,總是覺得喘不過氣,只好去醫院接受CT檢查,被發現胸腔裡有大量的氣體和液體,壓得肺張不開,懷疑是結核病,需要立刻住院治療。為了讓患者呼吸恢復順暢,主治醫師先安排了左側胸腔穿刺引流術,不料在引流過程中,胡女的胸管內竟流出大量膿性液體;檢查結果出爐後,醫生發現患者的各項指標均未顯示結核感染或腫瘤,但血液的嗜酸性粒細胞卻高達參考上限的29.3倍,代表胡女可能存在過敏或寄生蟲感染。患者的胸管內流出大量膿性液體。(圖/翻攝自浙江之聲)在醫師追問下,大媽才想起自己今年3月動了腰椎手術,休養期間聽友人說「生吃螃蟹可以強壯骨骼」,於是她便買了30多隻河蟹,搗碎後用米酒浸泡,去除浮沫直接生吃下肚;可怕的是,患者接受血液檢查後,竟被驗出一口氣感染了肝吸蟲、肺吸蟲、弓形蟲、包蟲、裂頭蚴、豬囊尾蚴等近10種寄生蟲。醫生提醒,淡水螃蟹含有大量寄生蟲卵,進入人體後在消化道破裂,幼蟲脫出並穿過腸壁進入腹腔,甚至會穿過橫膈入胸腔和肺,導致胸腔感染,形成膿腫積液;部分寄生蟲還會在人體內發育為成蟲,寄生於多種組織器官,如腦、脊髓、胃腸道、腹腔和皮下組織等,嚴重時會造成永久後遺症,不可不慎。
在食用生食之前,真的要好好注意食品的品質啊!日前在中國大陸浙江省杭州市的謝姓男子,吃完酸菜魚生魚片後,出現食慾不振、疲勞、腹痛等症狀,起初以為是父親逝世所導致心情鬱悶,未料到醫院檢查後,發現謝姓男子的肝臟已經被寄生蟲啃掉一半了。根據《新浪網》報導,杭州市55歲的謝姓男子,從今年春節後開始出現食欲不振、疲勞、腹痛、腹瀉等症狀,這些病症持續了4個月之久,謝姓男子一開始還以為是父親過世所導致,但直到連續幾天發生畏寒、發熱等症狀,才去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做檢查。檢查之後卻把醫生與謝姓男子嚇壞了,因為根據超音波的檢查結果,謝姓男子的左肝已經被掏空了,變成一個極大的肝囊腫,而且有許多腫瘤生長在囊壁上。醫生先是進一步的針對囊腫做穿刺引流,後又透過手術將謝男的左半肝切除,經檢測結果,囊壁上的大量腫瘤均屬肉芽腫性炎性腫塊,裡面爬滿了無數隻肝吸蟲。謝姓男子才回想起,自己回四川老家時,曾經買當地的魚生做酸菜魚,而且為了追求鮮嫩的口感,魚肉僅川燙幾十秒就吃了。醫生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肝吸蟲是中國感染率最高的寄生蟲之一,肝吸蟲喜歡躲在淡水魚蝦等水產物體內,當人們食用到衛生不達標的生魚片、未煮熟的魚蝦等食物的話,寄生在魚蝦體內的肝吸蟲就會轉寄生在人體的肝膽系統。感染初期可能無症狀,嚴重時會有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營養不良、疲倦等症狀。而且此寄生蟲每次可產1400至2000個卵,又可存活20至30年。而且由於其會吃肝的習性,會導致肝臟遭到汙染,導致宿主出現肝臟反覆發炎、肝膽道內結石、器官衰竭等症狀,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肝硬化或是肝癌。但醫生同時也表示,由於近年來各地衛生狀況與民眾生活習慣越來越好,此類型的病人已經越來越少見了。
「病從口入」果然有其道理!大陸福建省一名男子,最近因高燒不退求醫,結果照了X光發現,肝臟居然爬滿到處蠕動的蟲,而引起肝臟有蟲的原因,與男子連續3年愛吃生魚片的飲食習慣有關。據《福建電視台》報導,福建一名男子,不明原因連續高燒39度快10天,還伴隨咳嗽症狀,本來他自行服用退燒藥,但高燒依舊,到醫院照了X光檢查,赫然發現,男子肝臟爬滿到處蠕動的活蟲,罹患所謂的「肝吸蟲病」,嚴重恐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癌。後來醫師詢問,男子才坦承,他平時很喜歡吃生魚片與淡水魚蝦等生食,平常都稍微沾個芥末就吃下肚,以為這樣就能消毒,已經連續這樣吃了三年,沒想到「病從口入」因此染病。醫師提醒,避免「肝吸蟲病」等這類寄生蟲病,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吃生食,如果出現高燒、身體無力等症狀,最好趕快就醫釐清病因。
福建省福州市一名男子多日高燒不退,加上還有咳嗽症狀,前往醫院就診,一照X光看到肝內「爬滿正蠕動的活蟲」!醫生表示他患上了肝吸蟲病,體內的寄生蟲可長時間存活,嚴重可引發肝硬化甚至肝癌!而罪魁禍首,竟是他3年來愛吃生魚片的飲食習慣!根據陸媒《福建電視台》報導,大陸福建一名林姓男子,持續高燒近10天都不見消退,體溫最高達攝氏39度,不只身體發熱,還有咳嗽症狀,起初林男自行購買退燒藥,卻始終不見成效,緊急到醫院檢查,被醫院確診患上了肝吸蟲病。醫生說,中華肝吸蟲的幼蟲通常寄生在淡水螺和淡水魚體內,比如人們常吃的鯉魚、鯽魚、吳郭魚等淡水魚,「一旦幼蟲被人吃進去以後,將會在人的腸道中孵化,再爬進膽管內安家。」中華肝吸蟲的幼蟲通常寄生在淡水螺和淡水魚體內。(圖/翻攝自《福建電視台》)據林男表示,平常他嗜吃生魚片、淡水魚蝦等,尤其特別喜歡生吃,覺得這樣才能保持海鮮水產的鮮美度,並且認為在吃生魚蝦時,只要蘸芥末就能消毒,因此3年來一直都是這種吃法,沒想到,因此禍從口入。醫師提醒,要避免寄生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吃生食,若真的一時克制不了口腹之慾,也要注意水產來源、檢疫狀況等,切勿拿身體健康開玩笑。醫師說,被肝吸蟲寄生病程緩慢,初期不會有明顯不適,但若出現無力、持續發燒、上腹不適等症狀,就要盡速就醫檢查,確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