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活氣死是真的!50歲男與同事爭執 慘釀動脈瘤破裂喪命
根據衛生福利部調查結果顯示,去(2022)年國人10大死因第5名為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高達1.2萬人,而「腦動脈瘤」即是引起腦血管疾病的殺手之一。神經放射科醫師阮郁修分享一起案例,一名年逾50歲的男子和同事對罵的過程中,突然不說話,下一秒整個人垂直往後一倒就陷入昏迷,送醫後便診斷出是因為動脈瘤破裂,造成大腦內瀰漫性大出血,搶救後仍宣告不治。阮郁修醫師日前在節目《醫師好辣》上分享案例,據悉,該名50多歲的男子平時情緒管理不當,因此常常與人發生衝突,事發當天跟同事又因為一件事情吵的臉紅脖子粗,在雙方情緒高亢對罵的過程中,男子突然不說話,下一秒直接往後撞擊地面陷入昏迷,送到急診室檢查後發現,該男子因蜘蛛網膜下腔出血,導致動脈瘤破裂的情況,阮郁修遺憾表示,雖然當下已經幫他趕快緊急做治療,但因為腦部傷害面積太大,出血太多,最終依舊不幸往生。阮郁修坦言,動脈瘤就像一顆不定時的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破裂,他也點名4類人要當心,除了患有三高的病人外,糖尿病或長期有抽煙習慣的人皆屬於高危險族群,另外,因為女生相較男生更容易有動脈瘤,因此若是已經停經的女性也必須更加留意。針對動脈瘤會出現的症狀,阮郁修補充,若出現頭痛、視力模糊、無法對焦的狀況,就應該要立即就醫檢查。對此,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曾在官方網站貼出相關文章,院內神經外科醫師陳捷一說明,腦動脈瘤多發生在內頸動脈系統,臨床上的病患常因為突然頭痛、頭暈、噁心嘔吐、頸部僵硬、癲癇,甚至意識昏迷到死亡,他也呼籲民眾,若能早期治療就能避免動脈瘤再破裂出血,也能避免過度血管收縮引發的腦缺血或腦梗塞。

ICU心血管患者暴增!42歲業務「輕忽1事」 手腳突癱講不出話
近來氣溫下降、溫差變化大,容易引起血管收縮及血壓上升,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老年人需要特別注意。一名護理師日前就在臉書分享,自己近期接了3個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3人都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其中一名42歲患者自身有高血壓,卻輕忽沒有定期量血壓,直到這次進入ICU才發現已相當嚴重,不僅左手左腳都已癱瘓,甚至連話都無法說。對此,護理師不禁呼籲「最不痛的治療就是預防」。護理師林婷在臉書「林婷一下吧 icu護理師」發文表示,自己日前在加護病房值班短短幾個小時,就接了3床相當棘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包括出血性中風、梗塞性中風及心肌梗塞,「年紀都在40至50歲之間,皆是男性,全是家庭的經濟支柱」。林婷指出,其中一名42歲的腦梗塞患者,平時跑業務且知道自己有高血壓,1年前曾就醫檢查,當時醫師表示還不用吃血壓藥,隨後因工作繁忙加上並無不適,便沒有繼續追蹤,平時也沒有養成量血壓的習慣,沒想到這次發病緊急送醫,狀況變得相當嚴重,醫師立即替男子做了血栓溶解術,並在ICU緊密監測意識狀態,醫師也表示男子「隨時都有意識變差的危機」。林婷進一步表示,因為該名男子梗塞的地方,有影響到腦部的語言區,導致他無法說話、左手左腳也癱瘓不能動,目前需要用降血壓的針劑藥物控制,仍處於危險期,男子的妻子得知後相當堅強,在病床旁安慰男子「別怕沒事家裡還有我扛著,你現在安心養病就好」,但一轉頭走到床外就開始痛哭,林婷也發現男子露出「早知道」、「為什麼是我」的神情,讓人相當不捨。林婷提醒,秋季轉冬季是心血管、腦血管病變的好發季節,氣溫下降時血壓會升高,因此有高血壓高、高膽固醇的民眾,一定要經常量血壓,若指數異常,就要到醫院再做詳細抽血檢查,林婷呼籲,定期抽血、每天量血壓都相當重要,「最不痛的治療就是預防」。

計程車副駕「腦梗兒子陪伴」 父椅背貼致歉書:對不起,您可以取消訂單
計程車副駕坐著司機兒子你能接受嗎?這位父親原先是千萬富翁,經歷了投資失利、公司破產和婚姻破裂的多重打擊,他轉行成了計程車司機,而他25歲的兒子更在就讀大學時確診腦梗塞,智商倒退像3歲幼兒一樣。當有人叫他的車時,他總會提前示意「對不起,副駕是我的兒子,他病了,您可以取消訂單」,但這樣令人鼻酸的故事,也讓網友們紛紛動容道「這一定是最安全的計程車」。綜合陸媒報導,重慶53歲的易和平曾經是擁有千萬身家的成功商人,但在2015年,他由於投資失敗,公司直接宣告破產,也與另一半離了婚。而更令人難過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2021年,他的兒子在讀大學時被診斷為腦梗塞、腦出血,智商只剩下3歲小孩的水準,於是在這種種的噩耗之下,父子倆人的生活陷入極大的困境。為了求生存,易和平選擇成為一名計程車司機,後來由於兒子的狀況,他不得不將孩子帶在身邊,陪伴他跑計程車,也就是說,每一次的出行,副駕駛上總會坐著他最愛的兒子。也因為這樣特殊的狀況,易和平便在座椅背後貼上致歉書向乘客表示「對不起,副駕是我兒子,他病了,您可以取消訂單,但請別投訴我,會封號的(帳號被封鎖)」。他會帶著兒子一同跑計程車。(圖/翻攝自star星視頻)對此,不少網友被如此父愛所感動,紛紛留言道「真的很偉大」、「父愛如山」,更有人直言道「這是最安全的出租車(計程車),因為他最愛的人在車上啊」。

澎湖驚傳空中醫療暴力首例 監獄收容人揮拳攻擊救護員害腦震盪
澎湖縣昨日驚傳空中醫療暴力事件,澎湖監獄年約60歲收容人,因腦梗塞戒護後送至高雄就醫,不料落地後正在更換病床時,他竟突然攻擊徐姓救護員,救護員遭揮拳打中頭部,造成外傷和腦震盪,已到醫院驗傷,目前尚未提告,不過收容人所屬的澎湖監獄第一時間對此事件卻未獲掌握。據了解,這名收容人因腦梗塞,需從馬公的三總澎湖到高雄長庚醫院治療,昨日搭乘凌天航空的醫療直升機後送,約晚間5時許降落高雄,就在徐員協助換床時,該名收容人突揮拳攻擊救護員,造成救護員頭部外傷,且受傷部位近於太陽穴,還有腦震盪症狀。而收容人所屬澎湖監獄第一時間卻對此事一無所知,直至今日了解過後才表示,當時配有2名獄警陪同後送,但收容人因是腦中風症狀而未配戴戒具,而收容人揮拳屬於無意識反射動作,陪同獄警當時才「見怪不怪」而未回報對,對空中救護員受傷,深感抱歉。當下徐姓救護員遭攻擊後並未立即就醫,待手中任務結束,將病患交付當地救護單位返回馬公機場後才至醫院進行驗傷。直升機醫療轉診服務中心主任陳萬昇指出,對於收容人揮拳傷人原因不清楚,基於人道立場,受傷的救護員暫不提告,但希望醫療暴力事件不要再發生。針對這起醫療暴力事件,澎湖縣衛生局局長陳淑娟表示,在醫院、診所等醫療場所,病患及病患家屬都不應該對醫護人員惡言相向,甚至出手攻擊等醫療暴力行為,並且嚴厲譴責醫療暴力行為。

體育主播詹啟聖驚傳腦出血驟逝 醫警告:現在是旺季
資深體育主播詹啟聖驚傳腦出血驟逝,享年58歲。醫師就表示,如今天氣轉涼正是腦出血旺季,這樣的疾病在青壯年與年長者身上都可能發生。必須多注意本身是否有三高、不良生活形態與疾病,做好血壓控制與健康管理是最好的預防方式。醫師表示天氣轉涼就是腦出血的旺季。(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腦出血是腦中風的一種,另外還有缺血性(腦梗塞、腦缺血)性中風、以及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其中腦出血是因腦血管破裂,形成血塊壓迫腦組織,常見有腦組織內出血及蜘蛛膜下出血等類型。據《ETTODAY》報導,北榮新竹分院神經內科主任尹居浩受訪透露,近期天氣轉冷,急診室就會看到腦出血人數增加,是腦出血人數的旺季。過去本土研究顯示,當氣溫降至18度至19度,腦出血比例會增加3到4倍。且腦出血在青壯年與年長者身上都可能發生,最主要原因就是「高血壓控制不好」,高達90%以上都是這樣的狀況。腦出血中風的死亡率也高於缺血性腦中風,死亡率有2到3成。他也表示,不管是哪一種中風,都要把握時間送醫治療,如果沒有在8小時內控制好,血塊變大疾病嚴重程度就會更高。只要好好把血壓控制好,可以預防9成以上腦出血機會,也能減少血管硬化的狀況,除了要戒菸、避免三高、避免喝酒外,天氣冷也要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氣溫下降導致血管收縮引發腦出血。

搶救腦中風! 11月1日起健保放寬「溶栓、取栓時間」
中風嚴重者的家庭經濟負擔,平均一年增加50至100萬元,只要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就有機會恢復至能正常上班。健保署繼10月放寬中風溶栓,從「3小時內」使用,延長至「4.5小時內」,自11月1日起,將再放寬給付對象,經動脈機械取栓從發生中風8小時內,延長到24小時內,溶栓和取栓放寬給付對象,兩者相加,預估1年多2165人受惠,預算約增1.83億元。台灣腦中風學會統計,國內109年至111年,每年約有4萬人因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住院,且高達6成5病人無法回復原有工作,嚴重者終生臥床。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連立明說,腦中風可簡分兩大類,缺血性(腦梗塞、腦缺血)中風及出血性(腦出血)中風,其中缺血性腦中風為國內最常見的型態。他形容,中風就像馬桶阻塞要把阻塞拿掉,若經由靜脈溶栓,自費價格約4至5萬元,健保10月給放寬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從3小時內使用延長到「4.5小時內」。其次,若經由動脈機械取栓,原本規定發生8小時內可給付,超過時間,自費價格約30至35萬元,但不少獨居、甚至偏鄉地區,可能因此錯過。健保署長石崇良26日宣布,11月1日起,針對「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患,由原先「限前循環在發作內8小時內使用」,延長至「24小時內」,預估一年約新增565人次受惠,預算約1.13億元。石崇良說,若在加上10月放寬的對象,預估1年約新增加1600人受惠,預算約6900萬元,「兩者相加,一年可多2165人受惠,預算共增加近1.83億元,評估1年至少能減少268位中風後失能病人」。

載25歲兒開計程車 重慶爸3個月道歉1800次「原因藏洋蔥」
偉大的爸爸!中國重慶一名53歲易姓爸爸,經歷離婚和事業失敗,25歲的兒子2年前因為腦梗塞,需要他時刻照顧,只好帶在身邊開計程車,但常常嚇到乘客,逼得他在3個月來,道歉了無數次。根據《北京青年報》報導,易男1996年到深圳創業,成立一批經營通訊設備的人,但後來通訊行業落寞,他趁房地產起飛時進軍建築行業,又在網購興起時涉足物流業務,20多年以來總能看準商機,但後來衣錦還鄉回重慶創業,為了給兒子更好的未來,於是投入金融圈,但這次沒那麼順利,2015年因投資失敗慘虧,建築工地和物流公司也接連發生事務,賠了不少錢。生意上的失敗,使得易男無心關注家庭,導致和妻子離婚,由他獨自撫養兒子,兒子成績優異,準備到法國唸研究所,而他再度創業後,生意也有了起色,直到2021年11月19日,兒子起床上廁所,卻無預警暈倒在沙發上,又滑到地上,緊急送醫檢查發現是左腦梗塞,需要立刻動手術,幸好手術很成功,但術後復健需要一大筆錢。易男貼了致歉書,仍不免遭到投訴。(圖/翻攝自北京青年報)易男沒辦法找全職工作,於是開始開計程車,白天陪兒子做復健,晚上就開計程車貼補家用,病情一度好轉,但後來又惡化,在加護病房熬了2個月,總算睜開眼睛,卻喪失生活自理的能力,只好帶著兒子開計程車,一邊賺錢一邊照顧兒子。每當載客時,易男總要解釋一遍又一遍「為什麼副駕上有人」,還在車內貼致歉書,「兒子2年前腦梗,多次手術治療,生活不能自理,因家裡無人照顧,特帶在身邊,給您帶來不便,請諒解,特此歉意」,平均1天接20單,3個多月下來,就道歉了將近1800次,但有些人不諒解而投訴,讓他被平台罰款,還封了3天帳號。不過,多數乘客還是善良的,有些人硬塞小費給他,或是偷偷在叫車軟體上打賞,直到現在給兒子看病,已經花了50多萬人民幣,雖然心裡還是有壓力,但他已經很滿足了,「起碼我的兒子還活著」。

健保署放寬腦中風藥給付條件 發病4.5小時內都可免費用
腦血管疾病是僅次於癌症、心臟疾病及肺炎的第四大死因,為掌握搶救黃金期,健保署今宣布放寬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及「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處置費」的給付條件,原僅給付發病3小時內,10月起擴大為4.5小時內。以50毫克的藥品為例,每支1萬7815元,成年男性每次使用2支,女性則每次使用1支,預計1年將新增1600人受惠,增加6900萬點預算。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腦中風主要可分為3種,包含缺血性中風(腦梗塞、腦缺血)、出血性中風(腦出血)及暫時性腦缺血發作。其中,缺血性中風為腦血管本身病變造成血管狹窄,或因心臟或其他部位血管內的血栓,進而形成腦血管栓塞,導致腦組織壞死和功能失調。根據健保統計,2020年至2022年因急性缺血性腦中風住院人數每年約4萬人,中風後的部分病人無法回復原有工作,或需輪椅代步,嚴重者則可能終生臥床,仰賴他人照護,造成病人與家屬極大的經濟、照護負擔。若在腦中風初期及早介入,可大幅改善預後,減少失能造成的家庭壓力,提高回歸社會的機會。健保署醫務管理組組長劉林義表示,現行用於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人的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如Actilyse),限病人發作後3小時內使用,台灣腦中風學會經參考國際實證和臨床指引,為了把握腦部再灌流的黃金時間,改善病人的預後,向健保署提出放寬給付規定的建議。劉林義表示,經過今年8、9月召開的藥物給付項目共同擬訂會議、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共同擬訂會議,健保署修訂「rt-PA藥品」及「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處置費」,由「3小時內注射」延長至「4.5小時內注射」,今年10月1日起生效,預計1年新增1600人受惠,增加6900萬點預算。「rt-PA藥品」共有2種劑型,20毫克的劑型每支8041元,50毫克則是1萬7815元。劉林義表示,以成年男性為例,每次需使用2支50毫克的劑型,而成年女性則每次使用1支。健保給付後,每名成年患者可省下1萬7815元~3萬5630元藥費。石崇良表示,感謝台灣腦中風學會及其相關學會提供專業的意見及協助,健保署基於增進全體國民健康的宗旨,期透過不同政策導入,提升慢病的醫療照護,降低腦中風及失能之發生,減少病家照護負荷與成本,以增進社會健康福祉。

視神經不知不覺間越來越少 等到看不見就不可逆了!
雖然多數人擔憂的是視力衰退,但更恐怖的其實是「視野缺損」。視野缺損可能因為腦部疾病而突然發生,也會因為青光眼而漸漸缺損。發現時常常為時已晚,因此要特別小心。當視野越來越狹窄,察覺到的時候就一定要特別注意,等到看不見的時候就太遲了,沒辦法恢復眼睛健康,希望民眾多注意自己的狀況。近九成青光眼患者 沒有接受治療雙眼對人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但要注意的地方並不僅止於視力。如果上下左右的視野出現缺損,日常生活就會受到限制,甚至走路也難以判斷道路狀況。而視野缺損的問題可能會發生在任何人身上。「視野缺損的起因當中,青光眼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四十歲以上每十七人就有一人;七十歲以上每七點五人就有一人罹病,因此絕對不是罕見的疾病。然而約90%的病患,對此疾病是置之不理,並未接受治療。青光眼是眼睛(視網膜)與腦部連結的視神經斷裂,造成視野變窄的疾病。不僅如此,視野一旦缺損就無法復原,可能就此失明。在日本,青光眼是最常造成中途失明(後天性)的原因。」這麼恐怖的疾病,為什麼接受治療的人卻那麼少呢?「簡單來說就是不易察覺。上方視野缺損的病例,比下方缺損的多,而一般上方視野缺損不容易察覺,再加上即使缺損,只要有一眼正常,就不會發現問題,就算兩眼缺損,隨著視野重疊,缺損的部分也會變小。除此之外,看不見的地方大腦還會自動「腦補」修正,因此在患者很難在罹病初期就發現自己有青光眼。」視野缺損的範圍會鯨吞蠶食地慢慢擴大。初期真的很難察覺。即使感覺到異常,也只會覺得視力開始衰退模糊,導致未接受治療的病患增加。年過四十之後,建議一年至少接受一次眼科檢查。視野缺損也可能是腦部疾病作祟然而,青光眼並不是唯一會導致視野缺損的疾病。「只要光線傳導至大腦的路徑某處出現異常,就會引起視野缺損。例如大部分視覺皮層所位於的枕葉若發生腦中風(腦梗塞、腦出血等),就會導致雙眼左側看不見,稱為『同側半盲』。此外,如果腦下垂體長了腫瘤壓迫到神經,就會出現雙眼外側看不見的問題,稱為『雙外側半盲』。好發於年輕族群,有時是因為視野缺損了才發現腫瘤的存在。其他還有接受光線的視網膜脫落,造成視網膜剝離;原本應該保護自己的免疫功能卻攻擊眼睛,造成視神經發炎等問題,都會導致視野缺損。」眼睛看不清楚的原因,除了眼睛本身之外,也有可能是腦部或神經纖維的緣故。如果放任視線繼續模糊,可能將導致無法挽回。無論原因為何,至少在症狀出現後,就立即前往醫院就診吧!【解說】東京大學醫學院眼科視覺矯正科學特別講師朝岡亮醫學博士。曾於東京醫大、濱松醫大、英國Mooelds Eye Hospital及City University London(日本學術振興特定國派遣研究員)等任職。曾獲國際視野學會學術獎金獎、Glaucoma Summer Camp,Young Investigator Award等獎項。本文出自ALBA阿路巴高爾夫雜誌第45期

「隱性缺水人」6大特徵曝光 醫揭:放任不管可致器官衰竭
炎炎夏日務必及時補充水分,以免身體出現病灶。腎臟科醫師洪永祥透露,人體喪失10%水分就會感到不適,到了 20%至25% 就會造成生命危險,其實許多民眾都對「隱性缺水」渾然不知。對此,他也列出「隱性缺水人」6大特徵,一旦放任不管,就易導致脫水、器官衰竭,甚至致命。洪永祥在臉書粉專表示,夏日的隱性缺水不只偷走腎臟功能,也有可能破壞全身器官,因為水可以說是生命基礎,也是人體含量最多的成分,起初嬰兒期含水量高達80%,成人60%到70%由水組成,老人的身體含水量雖有下降,但也有5成左右。此外,他以生理學家研究為例,人類不吃東西,大約可活4週,但若滴水不沾,在常溫下最多只能忍受3天,人體如果喪失10%水分就會感到不適,到了20%至25%就會造成生命危險,足見水對人類存活的重要程度。如何判斷有沒缺水?洪永祥說明,由於人體血液可濃可稀,滲透壓低就是含水量高,滲透壓高就是缺水。而當身體缺水,此時身體就會透過2個機制,保護身體器官不受缺水影響,分別是「濃縮尿液減少尿液流失」、「增加口渴感覺來增加喝水量」。他對此解釋,若當人體水分不足,血液滲透壓增加,下視丘被活化,促進腦垂腺後葉釋放ADH(抗利尿激素),促進腎小管對水分的再吸收,濃縮尿液;大腦下視丘口渴中樞感受到身體缺水,發出「補充水分」訊息,就會想去找水喝。所以一旦尿液變黃並且口渴,即為身體極度缺水的徵兆。此外,很多民眾都對「隱性缺水」渾然不知,如何判定自己為隱性的缺水人?洪永祥透露,人體大腦下視丘口渴的中樞感受到身體缺水,就會發出「補充水分」訊息,一旦置之不理,人體就會逐漸習慣缺水帶來的口渴、頭痛、心悸、倦怠感等症狀,此時就是隱性缺水人,接著腎臟功能與各個器官心,包括肝、脾、肺、腎的代謝免疫、神經功能都會逐步衰退。以下是隱性缺水人的六大特徵:1.尿液偏黃泡泡多2.口腔黏膜乾燥3.代謝變差:血糖血壓血脂肪尿酸偏高4.失眠頭痛、注意力無法集中、工作效率低、白天有很強的睡意5.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便祕6.全身無力、肌肉痛、腿抽筋洪永祥直言,若為一名隱性缺水人仍不自知,只要不慎感冒、發燒、腸胃炎致嚴重上吐下瀉、日曬、泡溫泉、運動大量排汗,都有可能進入脫水狀態,從「缺水人」變成「脫水人」。而脫水會使血液量減少,血壓掉到90以下、心跳加快、眼眶凹陷、口腔黏膜極度乾燥、皮膚拉起來可以拉到很高,外加冠狀動脈、腎動脈等大血管的血液循環惡化,他也提醒,「當血壓降低,血液無法順利送至身體各臟器,便恐引起低血容休克與各器官衰竭。」洪永祥直言,最可怕的是,脫水也會讓血液黏度上升、紅血球會失去柔軟性、白血球容易緊密相連、血小板容易變得僵硬,而當血球無法柔軟地變形,就容易產生血栓,「若發生在腦部、心臟血管,就容易產生腦梗塞、心肌梗塞,不論何者都恐危及生命。」至於一天究竟該喝多少水?他對此表示,千萬別等到口渴才喝水,而是隨時都要補充,每一公斤體重每天應喝30毫升到40毫升以上的水;體重60公斤的人,每天需要補充1800毫升到2400毫升的水;80公斤的人,每天就需補充2400毫升到3200毫升的水,「分多次慢慢喝,睡前床頭可放保溫杯,若起來上廁所可補充一兩口,起床後再把剩下喝完,避免清晨中風或心肌梗塞。當發現排尿次數太少,或尿色濃於烏龍茶色,即表示水喝不夠、須再多喝,直到排尿次數與尿色符合標準為止。」

喝1碗冰綠豆湯 男睡醒「手腳抬不起來」…醫一看搖頭:中風了
夏天來碗冰涼的綠豆湯,是許多人的至高享受。但中國大陸浙江1名40歲男子,卻在喝下1碗冰鎮綠豆湯後拉水便,隔天還出現半身無力、口齒不清症狀,緊急就醫診斷為中風,好在搶救後保住一命。醫師也解釋,1碗綠豆湯為何會引發健康危機的原因。據《澎拜新聞》報導,從事銷售業務的鄭男跑完外勤返家後,立刻從冰箱拿出綠豆湯喝下,未料當晚先出現水瀉,隔天醒來發現手腳無力、走路不穩,症狀還不斷加重,左側手腳變得難以移動與口齒不清,被家人緊急送醫。醫師診斷他為俗稱中風的腦梗塞,加上已錯失發病4.5小時內黃金時間,無法進行靜脈溶栓,所幸其他腦部組織未完全壞死,還有靜脈溶栓機會,搶救後已有逐漸好轉。收治的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張聖表示,鄭男因夏天出汗多及腹瀉,水分嚴重流失使血液濃稠,加上冰品及空調使血管收縮,鄭男又有高血壓和抽菸習慣,被「內外夾擊」而中風,呼籲民眾應避免長時間待在冷氣房,與短時間內讓身體溫差過大而誘發中風。

腦中風最新曙光! 研究揭7藥材中藥複方有望治療
台灣每年新增逾3-5萬名腦中風病人,其中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患者的比例佔了腦中風病患的7-8成。但目前FDA核准的治療藥物僅一種且有限制,研發新藥治療是當務之急。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由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牡丹皮、枸杞等藥材萃取的中藥複方「PM012」經動物試驗證實對神經細胞具有保護功能,有望應用於腦中風患者的治療,將進一步進行臨床試驗。FDA核准腦中風藥物僅一種腦中風(腦血管疾病)長年盤據我國十大死因第4名,造成失能的後遺症是成人殘障的主因之一。目前主要且唯一為FDA核准的治療藥物是使用血栓溶解劑(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僅限於治療發病3小時內的缺血性腦中風患者,使用上還有諸多限制,且已受損的神經細胞與周邊組織無法恢復,必須藉由物理職能訓練復健使其他未受損的神經細胞產生替代作用,使身體恢復部份的機能,非常辛苦且成效及復原速度都慢。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誠珍說明,缺血性腦中風會引發大量谷氨酸(glutamic acid)釋放,造成鈣離子大量進入細胞及神經細胞凋亡。經研究發現,中藥複方PM012可減少興奮性胺基酸誘導的細胞內鈣離子流,降低神經細胞死亡,在動物實驗中發現PM012明顯減少腦梗塞面積,改善腦中風引起的運動行為障礙。在阿茲海默症動物模式中,PM012也增強了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表現,提高保護能力,並改善了記憶障礙。相關研究成果已於今年2月刊登在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期望能對腦中風患者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國家衛生研究院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誠珍(左2)說明,中藥複方PM012在動物實驗中明顯減少腦梗塞面積,改善腦中風引起的運動行為障礙。PM012由7種藥材萃取而成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牡丹皮枸杞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藥理學科教授陳玉芳表示,PM012的藥材與坊間「六味地黃丸」有6藥相同,包含可滋陰補腎、生血生精的熟地黃,瀉腎利濕的澤瀉,補益脾陰而固精的山藥,淡腎脾濕的茯苓,滋養肝腎、收澀精氣的山茱萸,以及清瀉肝火的牡丹皮。另外增加的藥方為枸杞,富含豐富維生素,有助於黏膜修復。陳玉芳強調,中藥不像西藥一體適用,須視每個人的體質與病況調配,成分比例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提醒民眾不可自行拿此藥方到中藥房抓藥。PM012對於腦中風的治療功效仍需經人體臨床試驗、取得藥品許可證等程序,且使用要經中醫師判斷,才能確保安全。

打完AZ疫苗12天後腦梗塞性出血 40歲女獲最高額250萬救濟金
衛福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近日公布最新會議紀錄,共審議150案,其中一名台北市40多歲鄭姓女子接種AZ疫苗後12天意識不清送醫,診斷為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專家研判與接種疫苗有關,核予救濟金250萬元。根據VICP第201次審議小組會議紀錄,本次共審議150案,其中26案核予救濟金,分別為24案接種新冠疫苗、2案接種卡介苗,核予救濟金5000至250萬元不等。新冠疫苗相關24案當中,9案為BNT、7案AZ、6案莫德納、2案高端。本次獲得最高額救濟金的是台北市40多歲鄭姓女子,接種AZ疫苗後12天出現意識不清送醫,腦部電腦斷層檢查結果顯示腦梗塞性出血,血小板及D-Dimer檢驗結果符合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的臨床表現。經專家審議,研判個案症狀與接種AZ疫苗相關,依據「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基金徵收及審議辦法」第18條第1項及其附表障礙給付的規定,核予救濟金250萬元。另有一名台中市20多歲龔姓男子,接種BNT疫苗後13天,因四肢麻木無力與複視等情形就醫,相關檢驗與神經傳導檢查結果符合「格林巴利症候群」臨床表現,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BNT疫苗的關聯性,核予救濟金45萬元。本次審議個案中有一名台南市40多歲郭姓女子,該案已於VICP第182次會議完成審議,其檢驗結果符合格林巴利症候群診斷,其症狀無法確定與接種高端疫苗的關聯性,核予救濟金10萬元;由於發生新事實或發現新證據,本次會議重新審議核予救濟金20萬元,與前次合計30萬元。另外,本次核予救濟金個案中有2案為10多歲男性,皆為新北市個案,都是接種BNT疫苗。杜姓青少年於接種後隔日因心悸、胸悶等症狀就醫,檢查結果無特殊發現,無法確定與接種疫苗的關聯性,但考量個案經住院治療,核予救濟金5000元;林姓青少年接種疫苗後9天胸痛就醫,血液檢驗結果顯示心肌酵素及發炎指數上升,疑似有感染情形,其心肌炎症狀無法確定和接種疫苗有關,核予救濟金1萬元。

天氣炎熱去市場買菜 男子返家狂吹冷氣竟「急性中風」
雖然現在時序才剛進入5月,但其實世界各地已經逐漸出現炎熱的跡象,但真的要注意室內外的溫差是否過大,否則可能會引發意外。越南近期就發生一名男子從炎熱的戶外走進室內狂吹冷氣,結果才幾分鐘的時間就發現自己左半邊身體麻木,被緊急送醫後才發現是急性中風所導致。根據《docbao》報導指出,越南一名男子時常會幫妻子去菜市場買菜,日前他照慣例前往市場,在下午1點左右返家,但由於當天天氣實在太熱,男子返家後就「冷氣加電風扇」狂吹,試圖用最快的速度降溫。沒想到幾分鐘後,男子突然感覺到頭痛、頭暈,由於男子有高血壓病史,他自行偵測血壓後發現竟然測得150/100 mmHg的驚人數據,他立刻就選擇服用降血壓藥,但也就在這個時候,男子發現自己嘴巴的左邊有麻木感,左半邊的身體也出現無力的症狀,這也嚇得男子趕忙致電親友帶他去醫院。在醫師檢查後,發現該名男子是發生急性中風的現象,如果放任不管的話,有可能演變成急性腦梗塞,急忙施打溶解血栓的藥物,避免男子發生癱瘓、加重腦血管閉塞的情況。在經過一周的藥物治療後,該名男子已經恢復九成,可以正常的工作與生活。報導中也指出,罹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的民眾,在夏天時要注意溫差過大的問題,同時也要注意高強度工作、高壓、失眠等情況,這些都是導致高機率中風的因素。

喪夫婦被12村民輪流、分批、排班性侵 「她不反抗」檢方不起訴
還記得國立台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爆發性醜聞,從2004年開始到2011年發生性侵害與性騷擾事件,居然高達164件、被害人多達92位,年紀最小的甚至只有小學二年級,情節宛如南韓電影《熔爐》翻版,沒想到近日南韓就發生一起類似的悲劇,一名50多歲中年婦女自從腦中風(腦梗塞)後,智商降到8歲程度,而她就慘被丈夫12名親友輪流性侵,然而最終卻因為證據不足以不起訴結案。智商降到8歲程度的婦人慘被丈夫12名親友輪流性侵。(圖/翻攝自SBS) 南韓媒體《朝鮮日報》報導,全羅道一名現年50多歲的婦人與丈夫務農維生,還育有一女,不過婦人在40歲時因為腦中風的後遺症,智力退化婉如8歲女童,生活需靠著丈夫照顧,不過丈夫後來因為肝臟手術失敗病逝,她的生活自此宛如夢魘般的不停輪迴。原來婦人遭同村的12為村民輪流、分批、排班性侵,根據法律文件指出,從2014年到最近為止,12名男性先後性侵智商不足的婦人,這些男性皆是丈夫生前標會或工作時結識的朋友,或是住在附近的親戚,關係如同堂表兄弟般和睦。這12名涉嫌性侵的村民中,只有1人坦承罪行,被檢方求處7年刑期。(圖/翻攝自SBS)同村的12位村民,不但沒有照顧這名農婦反而乘人之危,根據婦人透露,這些男性親友先後來到住處「壞壞」,導致非常害怕住在家裡。不過這些遭到性侵指控的男性親友在接受SBS電視台時事節目《我想知道真相》時矢口否認,「是婦人凌晨4點先來我家找我的」、「是她本人自己先打電話,我們才見面。女人都自己先打電話了,我怎麼好意思拒絕」,村民們甚至指控婦人和女兒同住後受到女兒操弄,一方面要求和解、一方面又勒索錢財。根據電話的通聯紀錄,婦人家裡的電話只有村民「撥打進來」,沒有婦人打給村民的紀錄,而這12名涉嫌性侵的村民中,只有1人坦承罪行,被檢方求處7年刑期;警方最後以婦人「沒有反抗」為由,向檢方呈報,檢方以不起訴飭回這些鄉民。婦人的女兒無法接受偵辦結果,於是向媒體爆料,希望司法能幫母親討回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