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大眾運輸何時可免戴罩? 王必勝:清明後宣布
輕症免隔離後,本土新冠確診個案昨天跌破百例,新增97例中重症個案,確診數創下新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昨透露,最快過完清明連假後就會宣布搭乘大眾運輸系統建議不用戴口罩,不再強制,最快上路時間會落在4月中或4月下旬。雖然新增新冠確定病例創低,但新增40例死亡,死亡人數顯然仍高。王必勝坦言,「死亡數的確下降速度是有比較慢了一點」,會再檢討每個個案的狀況,並強調過去一周的總確診人數比前一周再減少7.5%,本土Omicron疫情從去年4月開始有三波段流行,波峰一個比一個小,最後這周已是300多天來的最低點。指揮中心在2月20日開放室內免戴口罩之後,僅剩「醫療照護機構」及「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仍需配戴口罩。王必勝表示,已著手兩場所的進一步開放規畫,其中會先做公共運輸口罩政策再開放,改為建議,不強制配戴,其次是醫院的專責病房跟感染管控措施鬆綁。另外,指揮中心3月6日起推出「疫苗加一,解封安心」催打活動,至今僅32.2萬人次接種,王必勝坦言,疫情趨緩導致民眾接種意願降低,確實造成接種推動困難,但強調,活動至今有2萬5000名未曾接種疫苗的民眾響應,代表活動仍具成效。指揮中心社區防疫組組長莊人祥則以昨天單日新增40名死亡病例指出,其中20人從未打疫苗,另有2人僅接種1劑、4人打2劑,代表多數死者都未打滿3劑疫苗,且從未打疫苗的死亡率是打滿3劑疫苗的18.5倍,呼籲民眾還是打疫苗較好。王必勝透露,今年5月BNT官方將與我洽談疫苗採購相關事宜,預計針對上海復星代理權、國內施打情形、BNT次世代疫苗疑慮,以及癌症疫苗等議題進行討論,至於是否會再買BNT疫苗?有待觀察後續疫苗庫存情形。

BNT最快5月赴台談合作!莊人祥:購買劑量「沒有底線」
新冠肺炎流感化,疾管署署長莊人祥接受本報專訪透露,BNT原廠最快5月將來台接洽合作計畫,我國可望向其購買次世代疫苗,加上原本今年採購的1500萬劑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民眾至少有2種品牌可選擇。至於採購多少?莊人祥語帶保留說,和BNT合作「沒有底線」。國內2021年向美國莫德納簽訂2年共3500萬劑新冠疫苗供應合約,至今尚有約1794萬劑未到貨;而去年已到貨疫苗還有逾300萬劑沒施打。莊人祥表示,目前國內次世代疫苗僅莫德納,希望比照流感,分散風險,提供民眾多1種選擇。若不敢打mRNA疫苗,仍可打Novavax蛋白質疫苗。他說,已和BNT原廠接洽,對方高層預計5月來台,且合作不限定新冠疫苗,預計次世代疫苗購買劑量與金額等「不會有底線」。由於BNT疫苗的亞洲代理權仍在上海復星,要如何跨越此「障礙」和原廠對談?莊人祥說,與原廠是否有「其他合作方式」,也要看談了之後的結果,「就像指揮官王必勝一直以來說的,希望和BNT直接談。」衛福部長薛瑞元也證實,BNT原廠5月會派人來,不免會談到代理權、疫苗購買等議題,但是否買次世代疫苗,他說,還沒確定,不知道BNT未來是否有新產品。疫情趨緩後,民眾接種疫苗意願不高,即使指揮中心推出「疫苗+1」活動,但每天僅接種2萬人出頭,莊人祥坦言「數字波動不大」;若又採購疫苗,會不會打不完?他說,可能還要找其他方式鼓勵民眾接種。

立法院辦新冠肺炎公聽會 醫療公衛專家提疫後政策建議
立委林為洲、溫玉霞、立法院厚生會和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今(13)日共同主辦「新冠肺炎回顧與展望」公聽會,並針對抗病毒藥物的實際使用狀況、新冠肺炎重症風險因子評估,以及長新冠後遺症治療方針等議題進行討論,與會立委要求行政部門須採納專家學者意見,檢討評估相關政策,以降低新冠中重症和死亡發生。新冠肺炎對國人健康危害逐漸降低,但病毒的傳播力與重症、住院率還是明顯高於季節性流感,公聽會今日針對抗病毒藥物的實際使用狀況、新冠肺炎重症風險因子評估、長新冠後遺症治療方針,以及基層確診醫療制度等議題進行討論,並由疾病管制署長莊人祥代表將專家建議帶回進行政策討論和研議。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黃景泰表示,患者症狀需要進行嚴重度分級,進而針對不同嚴重度的患者進行相對應醫療處置。他說,在預防重症上,除了接種疫苗外,最重要的是抗病毒藥物治療,藉此降低高危險族群發生重症或病程延長的可能性,建議放寬高危險因子定義,例如下修年齡規定及納入更多相關共病。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新冠肺炎死亡率至今仍明顯高於季節性流感,政府應參考國外最新研究文獻、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指引,擴大重症風險因子判定範圍,包含納入年齡大於60歲、小於64歲,以及BMI大於25、小於30,現在或曾經吸菸者、未及時接種疫苗者,以及高血壓患者。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王宗道表示,國外抗病毒藥物實際使用風險評估結果,顯示高血壓患者使用抗病毒藥物後能有效降低重症風險,高血壓及腦血管疾病也應該被視為新冠肺炎重症風險因子之一。台灣肥胖醫學會理事長林文元表示,美國肥胖定義為BMI≧25,新冠肺炎重症風險因子納入肥胖,台灣參考美國CDC,同樣納入肥胖作為新冠重症風險因子,但建議至少將現有的重症風險因子BMI≧30下修至27。台大醫學系系主任盛望徽認為,疫苗接種很重要外,早期給予抗病毒藥品可以降低長新冠風險。中央研究院生醫研究所研究員何美鄉則期盼,針對確診死亡案例的給藥時間進行相關分析研究,釐清確診死亡與給藥時程的關聯性。溫玉霞建議,因應60歲以上高死亡率,應研擬放寬60-64歲使用,依專家建議將高血壓、BMI≧25均列入高風險族群。與會的立委黃秀芳也要求,新冠病毒流感化後,要確保藥物準備量充足,藥品的公費和自費應有明確機制。針對公聽會與會專家建議和委員的要求,會議主席林為洲要求行政部門納入相關政策檢討評估,以利降低新冠中重症和死亡發生。

最新防疫政策曝!每人至少都要打1劑疫苗 莊人祥:最快3月上路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16日拜會南投縣政府時表示,新冠肺炎防疫管制將會愈來愈寬鬆,但是疫苗是要接種,今年3、4月間每人最少再打1劑;南投縣衛生長陳南松說,25日全縣13鄉鎮市衛生所及5家醫院同步開打。莊人祥率疾病管制署中區管制中心主任吳智文等人到縣府拜會,包括副縣長王瑞德、衛生局長陳南松、民政處長吳燕玲、社會及勞動處長林志忠等人與會;莊人祥肯定南投縣防疫團隊的付出及努力,並討論提升COVID-19疫苗接種策略。莊人祥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近將推出政策,希望今年3至4月之間,全國每個人最少要打1劑疫苗,沒打過疫苗的民眾還是要打基礎劑,打過追加劑的人,要繼續打;確診3個月的民眾,也要打疫苗,打疫苗可以提升保護力,避免重症及死亡發生。王瑞德指出,南投縣65歲以上長者,還有1萬2922人(約13.3%)未曾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呼籲尚未接種COVID-19疫苗的幼兒及長輩,盡速到全縣83家合約醫療院所接種疫苗,接種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BQ.1、BF.7、XBB等新興變異株仍具保護力。陳南松表示,2月25日(周六),將於13鄉鎮市衛生所及5家醫院開設假日接種站,提供「5歲以上」民眾接種追加劑,請民眾踴躍接種;雖然疫情趨緩,但仍提醒民眾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防護措施,到醫院、長照機構及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必須依規定全程佩戴口罩,建議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在通風不良的場合仍要戴口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16日拜會南投縣政府時,表示指揮中心近期將發布新的防疫政策。(圖/廖志晃攝)

病毒來討債1/腸病毒大流行恐再釀停班停課? 專家揭「關鍵傳染途徑」
隨著防疫措施陸續鬆綁,民眾原以為生活將逐漸步入正軌,沒想到年後竟遭「免疫負債」反撲,大大小小的病毒步步進逼,其中腸病毒睽違2年再度出現重症死亡案例,令專家憂心恐掀大流行潮。由於腸病毒無疫苗、藥物可醫,屆時恐再次步入停班停課一途,專家認為「成人沾染病毒返家傳染幼童」是關鍵傳染途徑,只要斷絕此傳染鏈,就能阻止腸病毒肆虐。許多民眾都猜測年後疫情指揮中心便會公布「口罩解封」,沒想到竟期待落空,指揮官王必勝解釋,春節後各醫院的加護病房幾乎都滿床,擔心口罩解禁恐會再加重醫療量能。為何最近醫院忙翻天?專家分析跟「免疫負債」息息相關,受疫情影響,過去3年人們幾乎不聚會、不出國、南來北返的機會也降低,不只阻絕了新冠病毒,其他病毒也一併被封鎖。在這段時間裡,人體的免疫系統猶如被保護過度的「媽寶」,現在不僅邊境開放,再加上適逢史上最長的10天年假,民眾參加一場又一場的聚會、大型活動如燈會也吸引許多人潮等,於是病毒開始來討債,其中又以腸病毒最為危險。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1/29至2/4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1,330人次,較前一周的933人次上升42.6%。早從去年12月起,國內便陸續出現4例腸病毒重症案例,其中一名5個月大女嬰經搶救後仍不幸於今年1/12病逝,這是2年以來的首位腸病毒死亡案例。不只如此,3例中還有一名30多歲男子也是重症案例,由於腸病毒的危險族群為5歲以下的幼童,成人重症相當罕見,因此也格外引發關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由於新冠疫情期間幾乎沒有腸病毒,許多幼童從未感染過,所以會有免疫負債的問題,因為免疫力從未被訓練,所以就算疫情再低,都可能造成重症。莊人祥說,現在腸病毒根本還未達流行閾值,卻已經出現重症、死亡案例,這是一個警訊。想要預防腸病毒傳染,噴酒精的效果不佳,最好的方式是以肥皂勤洗手。(圖/趙世勳攝)中山醫大附醫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表示,腸病毒發生大流行的機率很高,這三年出生的40多萬名新生兒,幾乎沒有感染過腸病毒,一旦發生流行,病毒將以極快的速度在幼童間傳播,尤其進入6月更要注意,因為腸病毒本來就好發於夏天,而且這也是防疫解封後的第一個夏天。謝宗學說,腸病毒目前還沒有疫苗或藥物可治療,未來若爆發腸病毒大流行,是否要確實執行停班停課隔離,是可能需要考慮、思量的選項之一。莊人祥認為,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但大多數成人感染腸病毒後症狀不明顯或僅有類似感冒症狀,容易因一時忽略而造成家中嬰幼兒感染。建議成人外出返家後,因為酒精對腸病毒的毒殺效果有限,所以務必要以肥皂洗手,落實「濕、搓、沖、捧、擦」洗手5步驟,才能與家中幼童接觸,避免將病毒帶回家中。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沈仲敏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的黃金治療時間,家長應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例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病毒來討債2/疫情世代「免疫力如白紙」 一生病曝2大症狀「嚇壞爸媽」
新冠肺炎自2019年底爆發已3年多,自去年10/13國境解封起,各項防疫措施逐漸開放,但各種病毒也陸續「回歸」,專家警告「免疫負債」已經開始反撲,尤其5~6歲以下的孩童最危險,免疫力猶如一張白紙,一旦生病往往又急又猛,發燒溫度特別高、時間拉得又久,讓爸媽操碎了心。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本流感季自去年10/1起截至今年2/6,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累計37例,其中31例A型H3N2、2例A型H1N1、4例B型,其中5例死亡,光是春節連假期間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就超過1萬9,400人次,較過去數周明顯上升。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目前流感重症人數仍處低點,以疫情爆發前2019至2020年流感季為例,重症通報人數就有900多例,但受到春節連假影響,流感疫情正在上升,依據實驗室通報檢測顯示,年節期間通報570例,較年節前297例約增加1倍,建議醫師遇到有類流感症狀的患者,即可開立抗病毒藥物治療。隨著出國民眾陸續回國,流感疫情恐怕會持續加溫,因為日本東京都政府2/2發布3年來首次的「流感警報」,目前東京都超過3成民眾都感染流感,顯見東京也正在上演免疫負債的反撲。新冠疫情爆發已逾3年,在這期間出生的40多萬名寶寶幾乎沒有接觸過太多病毒,解封後恐怕會面臨「免疫負債」。(示意圖/報系資料庫)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沈仲敏表示,免疫負債是指在防疫措施齊全時,人體較少接觸其他病毒,因此身體沒有機會產生相對應的免疫力,一旦不幸接觸到病毒後,就更容易被感染,發病症狀也會更為明顯,甚至會引發重症。沈仲敏說,尤其是這2~3年出生的幼童更為明顯,因為他們出生後沒有機會訓練免疫系統,所以一生病往往會顯得較為嚴重,以發燒為例,不但溫度會更高,發燒的時間也拉得更久,往往讓爸媽擔心不已。沈仲敏建議若幼童出現高燒,就可以盡快篩檢是否感染流感,因為若能在48小時內服用抗病毒藥物,就能大幅降低重症機率。此外,由於新冠疫情仍在持續中,也要當心流感、新冠雙重感染的狀況發生。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在臉書發文分享,日前一位女童發燒,在家進行COVID-19快篩為陰性,後來就醫確診A型流感。女童服用克流感藥物後,症狀卻沒有改善,還出現嘔吐、食慾不振的現象,所以家長趕緊帶女童來急診,女童再做一次新冠肺炎快篩,結果竟是陽性。吳昌騰說,這是雙重病毒感染,也就是同時感染流感和新冠肺炎,當它們同時流行時,這類雙重病毒感染有可能會比想像的更常見。吳昌騰表示,最近較為寒冷,會讓更多人選擇待在室內活動,因此病毒更容易傳染,建議要多加強個人衛生、洗手及環境清潔。

半年內「施打1劑追加劑」可降低感染率!指揮中心曝最新疫苗效益評估
台灣口罩政策將於本月20日實施第二階段鬆綁,但接種疫苗仍有必要性,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9)公布最新「疫苗保護效益分析」,指出半年內至少施打1劑追加劑,就可降低新冠感染率。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針對「各年齡層近半年至少接種1劑追加劑比例」與「春節期間新冠感染率」,進行追加劑與次世代疫苗效益分析,初步發現近半年至少接種1劑追加劑可降低感染率。指揮官王必勝也指出,從去年9月以來的保護效益報告及數據來看,半年內接種追加劑,確實能降低感染率。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已於1日起和各縣市溝通,「加強50歲以上民眾接種追加劑」,並提供方案促進施打率。行政院首席防疫顧問張上淳則建議年長者、免疫低下或有潛伏疾病者,盡可能完整接種疫苗來保護自己。

275萬劑BNT將過期 未打完浪費21億公帑
還沒接種BNT疫苗的民眾動作要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考量國內最後一批BNT疫苗將在今年3、4月到期,即日起將不提供幼兒、成人劑型第1劑預約接種,兒童劑型則從4月2日起不提供預約接種;總計275萬劑庫存如未使用完將銷毀,呼籲還未完整接種BNT疫苗的民眾踴躍接種。指揮中心去年購買766萬劑BNT疫苗,包含6個月至5歲的幼兒型、5至12歲的兒童型、12至18歲的成人型,以及18歲以上成人型共4劑型,目前剩下139萬劑幼兒劑型、117萬劑兒童劑型、19萬劑成人劑型未接種。如以去年中央公布的疫苗平均採購單價765元計算,剩餘疫苗未打完,將浪費21億元。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考量到疫苗即將屆效,即日起不提供第1劑接種的劑型包含BNT幼兒型與成人型,兒童型則從4月2日起不提供第1劑接種。各族群後續如有接種需求,幼兒型與兒童型將以莫德納疫苗銜接,成人型則建議接種Novavax疫苗。指揮中心說明,滿6個月至11歲幼童的基礎劑需以同廠牌疫苗接種;滿12歲至18歲青少年的基礎劑則應以同製程疫苗接種。因此這段時間如家中孩童僅接種1劑BNT疫苗,尚未打完基礎劑也就是2劑,父母應盡速帶孩童前往指定醫療機構施打。至於18歲以上成人,莊人祥表示,如預定以同廠牌完成接種,請民眾務必在2月21日以前打完第1劑BNT疫苗;如於2月22日以後才接種第1劑,後續就只能以Novavax疫苗銜接做第2劑。莊人祥提醒,目前全國65至74歲及75歲以上長者尚有約10.2%及17.7%連1劑新冠疫苗都沒打過,民眾家中若有65歲以上長者,請鼓勵盡速完成基礎劑接種,以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新冠病毒「感冒化」? 李秉穎:未來不用每年打疫苗
世界各國皆關注新冠病毒的未來發展,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2日提出不一樣的看法,他認為新冠病毒最終將走向「感冒化」,而非當前主流認為的「流感化」,估計未來可不用每年打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王必勝則指出,新冠感冒化確實有可能,不過,今年難以達成。李秉穎指出,目前已知的感冒病毒共100多種,其中有4個為冠狀病毒,若將來新冠走向感冒化,將成第5個感冒冠狀病毒,意味著將來人們得到新冠,使用支持性治療藥物即可,不必每年接種1次疫苗。雖然如此,但李秉穎認為,目前感染新冠的死亡率仍比流感高,因此,還要再觀察一段時間,未來的防疫工作也應將重點放在毫無保護力的新生兒,以及免疫功能缺損的成年族群,這兩個族群仍可能要接受常規接種。對於新冠病毒未來可能走向感冒化,王必勝表示,依據目前的疾病嚴重度排名,依舊是新冠第一,其次為流感、感冒,即便國內已有近半數民眾感染,加上7成多的3劑疫苗覆蓋率,但新冠重症與死亡率仍遠高於流感,顯示其危險性仍比流感高很多。王必勝認為,新冠將來確實可能成為感冒,但要在今年達到感冒化恐不太可能,現階段仍鼓勵民眾接種疫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則表示,國內已有近400萬人接種次世代疫苗,加上目前庫存的BA.4/5疫苗仍有212萬劑,呼籲國人只要符合資格,應踴躍接種提升保護力,指揮中心也會視需求,評估有無增購的必要性。

室內脫口罩週四將公布細項規定 跟進日韓有望2月就實施
室內戴口罩的政策將鬆綁,31日行政院在跨部會會議中討論到口罩政策,晚間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證實,確定在本週四將在防疫記者會上公布具體細項。新閣揆陳建仁視察指揮中心後,召開臨時記者會由王必勝主持,宣布2月7日開始取消中國入境唾液PCR篩檢,放寬入境0+7檢疫為有症狀才進行快篩的規定。如今也在跨部會議上討論口罩政策,結合教育部、勞動部、交通部等部會意見,將在週四記者會上公布定案後的政策,參考日韓做法,有望只在高密度空間戴口罩,如醫療院所與大眾交通運輸上。

人事改組大風吹!周志浩傳接衛福部常次 莊人祥升疾管署長
衛福部人事改組大風吹!繼薛瑞元續掌衛福部、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接健保署後,昨又傳出常務次長空缺將由現任疾管署長周志浩接任;其遺缺則由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升任。不過,薛瑞元表示,該人事異動尚未完全拍板,將待準閣揆陳建仁明天就任後再確認。蔡英文總統27日宣布由前副總統陳建仁組閣,隔天陳即宣布衛福部長薛瑞元續任,並讓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接掌健保署。雖然外界推測,健保署長異動可能與健保個資洩密案有關,但業界人士指出,此一事件對內閣人事調度影響不大,主要是為新瓶裝舊酒的陳內閣帶來些許新意。現任健保署長李伯璋在任長達6年8個月,早已打破歷任健保署長任期紀錄,此次卸任早在預料之中。至於石崇良過去本來就督導健保署業務,由他接掌不僅能無縫接軌推動改革,還能補足政務官歷練,有利未來爭取衛福部長大位。知情人士指出,石崇良接掌健保署後,原先常務次長一職將由現任疾管署長周志浩接任,莊人祥升任疾管署長。原本傳出要在去年底接任部立桃園醫院院長的王必勝,則待指揮中心降級後再另行安排。對於此項人事安排,莊人祥以「毫無所悉」低調回應,並笑稱自己是八卦絕緣體。但薛瑞元指出,目前人事異動尚未完全拍板,石崇良仍是次長,新人事至少要等次長出缺後才會討論,還要再與陳院長討論後才能夠定案。

近4周爆64起諾羅群聚!單周腹瀉就診近14萬人次 CDC:春節飲食小心
本周末即將迎來農曆新年假期,現在正值聚餐高峰的歲末年終,但病毒仍舊蠢蠢欲動,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提醒,光是上周1月8日至1月14日,全國門急診因腹瀉就醫的人次,已快破14萬人次,高達去年同期;且這波的腹瀉所檢出的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過去四周更爆出64起腹瀉群聚通報,較去年同期56起高,其中就有高達28起被檢出諾羅病毒。提醒民眾除了要留意手部清潔與飲食安全,若有腹瀉症狀,請等症狀解除後至少48小時,再恢復上班上學,以防病毒到處傳播。從疾管署監測資料發現,光是上周全國門急診腹瀉就診,就高達139,728人次,高於2022同期的104,114人次與2021年同期的116,497人次;且近期近期腹瀉就診人次呈現上升趨勢;全國近4周就接獲64起腹瀉群聚通報,較去年同期56起高,其中就有28起被檢出諾羅病毒,佔比高達44%。疾管署提醒,諾羅病毒具有多種型別,不分年齡層,都可能因食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手部接觸受污染的物品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黏膜、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通常感染後1至3天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有噁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肌肉酸痛等情形,症狀可持續1至10天。由於諾羅病毒傳染力強,且容易引發群聚感染,疾管署也提醒民眾,春節連假期間與親友圍爐聚餐時,務必留意手部衛生與飲食安全。而若家中有人確診感染諾羅病毒,受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污染,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進行消毒清理。

備妥家用快篩迎春節! 「這4類人」可免費領取試劑
國內COVID-19疫情升溫,近日雖然上升幅度趨緩,但仍處在第三波疫情當中,再加上農曆春節時天連假即將到來,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先前提醒民眾,備妥防疫物資,尤其是家用快篩試劑。1月9日指揮中心公布,10日起,免費提供第5輪65歲以上長者、第7輪0-6歲學齡前幼兒 5劑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此外,全國弱勢民眾、身心障礙者12日起也將發放公費快篩試劑。0-6歲、65歲以上民眾 依健保卡領取免費快篩為因應民眾農曆春節假期家用抗原快篩試劑之需求,指揮中心宣布,自今(2023)年1月10日起至2月28日,實施第七輪0-6歲學齡前幼兒與第五輪65歲以上長者免費領取快篩試劑。而指揮中心進一步提醒,去(2022)年12月1日實施的第6輪0-6歲學齡前幼兒與第4輪65歲以上長者免費領取家用抗原快篩試劑,領用時間到9日截止,10日起,符合第6輪及第4輪資格尚未領取的民眾無法補領。弱勢民眾、身心障礙者 亦將發送免費快篩此外,針對近日疫情上升,指揮中心也宣布,1月12日起至2月15日前,將提供全國弱勢民眾(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與遊民)及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證明者公費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根據指揮中心監測資料顯示,本措施預估約有180萬人受惠。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部分將由地方政府規劃並製作發放清冊管理,發行時間從12日起,發放數量為每人一份(共4劑),這是為了保護弱勢族群、身心障礙者的健康,加強有症狀者的篩檢,同時呼籲民眾及早就醫。指揮中心亦提醒幼兒家長,家用快篩試劑僅可用於2歲以上幼童,幫2歲以下幼童領取的快篩試劑,可供幼童家長使用,請勿使用於2歲以下幼童。

台商返國3天確診…X光驚見「大白肺」插管病危 病毒基因定序出爐
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6日在臉書發文透露,一名從中國回來的台商確診,演變成嚴重肺炎,X光照片可以看到變成了「大白肺」,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10日也公布定序結果,確認該名台商感染OmicronBA.5,和目前國內主流病毒株相同。蘇一峰6日在臉書發文,指出一名從中國回來的台商,返台3天後快篩驗出陽性,但沒有第一時間通報、就醫,拖了4、5天沒有好轉才就診,結果給抗病毒藥物也擋不住進展,已經插管病危,從X光照片可以看到,呈現嚴重肺炎的「大白肺」。莊人祥10日也公布了該名個案的病毒基因定序結果,檢出為BA.5,與目前主流病毒相同;莊人祥也指出,無論是哪種變異型,都可能有重症個案出現,而向這名個案沒有立即就醫,就可能演變成重症。蘇一峰稍早也PO文更新該名台商的狀況,指出目前情況已經穩定,X光照片也可以看到,插管4天後狀況好轉許多。(圖/翻攝蘇一峰臉書)

陸客入境首日PCR結果出爐 高達2成8旅客陽性反應
疫情指揮中心公布1月1日起零時起至1月31日,凡自大陸4個直航點入境的旅客,以及金馬地區春節交通專案的來台旅客,應於機場、港埠接受唾液PCR採檢。指揮中心今公布大陸首入境524人的採檢結果,當中有146人陽性,陽性率高達27.8%。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自大陸入境共524人次,其中PCR陰性為378人,陽性146人,陽性率約27.8%。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陽性率明顯比過去落地採檢的數據高,這些確診者待檢體完成上傳通報作業後,會由地方衛生局向個案逐一通報,因此確診者今天就會收到通知,至於對本土疫情的影響,則要看病毒基因定序結果而定。莊人祥說,目前掌握大陸主流變異株為BF.7以及BA.5.2,昨落地的航班基因定序結果依程序要到周五才會有結果出爐,屆時會再對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