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長榮貨輪「長賜號」擱淺在蘇伊士運河,結果引發全球航運堵塞,讓不少人還心悸猶存。而先前又傳出一艘長榮名下的11萬噸級貨輪「長程輪(Ever Forward)」在美國港口擱淺。但如今,在擱淺34天後,長程輪終於脫困、重新浮起。綜合外媒報導指出,長程輪於13日上午7點左右完成脫困,在此之前,船上裝載著5千個左右貨櫃,為了方便救援、減輕重量,其中有500個已經卸除,最後是搭配周末的滿月漲潮,順利讓長程輪脫困。而目前在推特上,也流傳著長程輪脫困後、重新浮在水面上的畫面。在意外發生之初,長榮海運就曾表示,事件是發生在美東時間3月13日晚間20點40分,長榮海運亞洲-美國東岸(AUE)航線1萬2000 TEU級貨櫃船「長程輪」(Ever Forward)從美國巴爾的摩(Baltimore)出港時發生擱淺,好在沒有阻礙其他船隻出港,也沒有發生燃油外洩。據了解,長程輪本身長度長達335公尺,能載運1.2萬個貨櫃,也是屬於體積巨大的巨型貨輪。
在長榮貨輪「長賜號」在2021年擱淺蘇伊士運河,結果引發全球航運堵塞,讓不少人還心悸猶存。而現在又傳出,一艘長榮名下的11萬噸級貨輪「Ever Forward」在美國港口擱淺。綜合外媒報導指出,長榮海運旗下貨輪Ever Forward原本計畫13日晚間離開巴爾的摩港海格特(Seagirt)碼頭,前往維吉尼亞州的諾福克(Norfolk),沒想到在出發沒多久後,就在華盛頓附近的馬里蘭州乞沙比克灣(Chesapeake Bay)發生擱淺意外。由於不少人擔心是不是會像上次那樣,再次發生全球航運堵塞的意外。馬里蘭州管理局執行董事道爾(William P. Doyle)就出面解釋,雖然Ever Forward擱淺,但並不會影響其他船隻離開巴爾的摩港。而有關當局也在13日晚間開始著手協助Ever Forward脫困,但截至目前為止,救援仍在進行中。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長榮海運表示,這起事件是發生在美東時間13日晚間20點40分,長榮海運亞洲-美國東岸(AUE)航線1萬2000 TEU級貨櫃船「長程輪」(Ever Forward)從美國巴爾的摩(Baltimore)出港時發生擱淺,好在沒有阻礙其他船隻出港,也沒有發生燃油外洩。目前已經安排潛水員進行水下檢查,確認長程輪船體是否有受損,並協助相關單位協助長程輪脫困。
「大排長榮」再現!日本一輛印有「長榮」(EVERGREEN)的貨櫃車今(27日)疑似擦撞側牆翻車,直接卡死兩線道,導致後方的車輛無法通過,全堵在路上。此畫面曝光後,不少人都覺得似曾相識,像極了長榮貨輪去年卡在蘇伊士運河的場景。印有「長榮」(EVERGREEN)的貨櫃車翻覆。(圖/翻攝自推特/@silver_celica)根據NHK報導,今(27日)當地時間上午11時45分左右,民眾向警方報案稱,一輛貨櫃車在大阪市北區堂島濱1丁目的阪神高速環狀線上發生翻車事故。警方抵達後,發現貨車在翻覆在彎道上,導致2線道被卡死。貨櫃車翻覆堵住後面車輛。(圖/翻攝自推特/@barbara00901)從披露的照片可以看見,綠色貨櫃車上面印有「長榮」的英文名字,後面還有許多車,全都動彈不得。警方表示,所幸這場車禍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而駕駛為50多歲女子,她稱車子擦撞到左牆後就翻覆了,至於詳細事故發生原因還要再釐清。事後人員出動吊車,進行拖吊作業,兩線道暫停通行,關閉了3個多小時。據了解,該地點靠近阪神高速公路環狀線和池田線交匯處的中之島路口,是當地交通繁忙的地方。長榮海運表示,經查媒體報導在日本阪神高速公路發生的貨櫃車事故,其拖車並非屬於本公司所有,該貨櫃也已由貨主提領,本公司僅負責海上到港的運送,陸上運輸並不包括在本次運送範圍內,因此該事故與本公司無涉。
長榮2021年營運「海賺」,高達40個月年終獎金在2021年最後一個交易日(30)早晨發放給所有員工,羨煞全台勞工。此次大撒夢幻年終獎金保密到家,最終由長榮董事長張國華拍板,最樂的還在後頭,2022年7月股東會後尚有一筆員工紅利入袋,長榮堪稱台股最幸福企業。長榮2021年網路聲量有三次達到高峰,第一次為2萬TEU長賜輪(Ever Given)3月中下旬擱淺在蘇伊士運河,「大排長榮」成為當時最火紅的話題。第二次為長榮股價直衝天際,最高達233元,並順利入台灣50成分股。第三次為年底此次的40個月年終獎金,30日一早便是全台勞工的議論焦點,長榮員工一早就像中樂透般的心情領到高額獎金,每位員工都笑得合不攏嘴。長榮今年前三季已大賺1,582.79億元,整年賺超過2,300億元不成問題,由於長榮手握龐大現金已相當苦惱,除了陸續償還銀行貸款降低利息支出外,公司早在12月內部研議發放年終獎金時也抱持著大方回饋員工的態度,最終由董事長張國華最拍板,大撒夢幻年終獎金,最高領40個月年終獎金,平均數字不到40個月。至於網傳長榮高階主管領到83個月年終獎金,長榮回應沒有這回事。「長榮40個月年終獎金」這詞在全台炸開,但長榮低調表示,要顧及關係企業的員工心情,希望低調,並強調公司有獲利回饋給員工是應該,也感謝員工一路支持公司,因不久之前2019年長榮營運低迷時,員工的年終獎金是零個月「掛蛋」。至於,長榮員工還能期待每年股東會後的員工紅利入袋,又將是一筆高額的紅利獎金。
Yahoo奇摩股市App今(29)日公布六大財經榜單,包括第四季「十大爆紅台股榜」、「五大爆紅ETF榜」,以及2021年度「十大熱門台股榜」、「五大熱門ETF榜」、「十大國內財經事件榜」及「十大國際財經事件榜」。其中,第四季台股榜宏達電飆風再起最吸睛;ETF榜則由配息型商品、ESG概念席捲榜單。至於2021年度台股年度熱門股,則是由「航運雙雄」長榮、陽明擠下「護國神山」台積電。年度ETF則由元大、國泰兩大投信霸據榜單,元大高股息ETF則連莊冠軍。回顧2021年度財經事件,則以台股衝上萬八居冠,其他則圍繞疫情、政府新制、企業併購案等;國際財經事件中則是道瓊攻上36000點,其他半數和科技發展有關,元宇宙、區塊鏈、加密貨幣、NFT成焦點。受惠於元宇宙商機,品牌廠宏達電(2498)重回市場目光焦點,奪下Yahoo奇摩「第四季十大爆紅台股榜」冠軍寶座,同集團威盛(2388)也高居第5名。第四季榜單持續由中小型股攻佔,其中以電子股最受矚目,包括主攻低軌道衛星題材的建漢(3062),聚焦背光模組產品且11月單月營收創4年新高的中光電(5371)。平時較少上榜的生技股藥華藥(6446)因研發罕病新藥Besremi在美國上市,股價一路飆漲3倍以上,直登第4名,突顯新藥開發產業的變化特性。此外,受到科技業景氣熱絡影響,化學品供應鏈跟著吃補,化工股囊括以清洗、蝕刻印刷電路板與矽晶圓的電子級硫酸為主力產品的中華化(1727),以及近期在醫藥用化學品領域營收倍增的永光(1711),入榜第7、10名。【2021年第四季十大爆紅台股榜】:1.宏達電(2498);2.建漢(3062);3.中光電(5371);4.藥華藥(6446);5.威盛(2388);6.合勤控(3704);7.中華化(1727);8.安集(6477);9.系統電(5309);10.永光(1711)。(圖/雅虎奇摩股市提供)今年上市櫃公司獲利出色,Yahoo奇摩第四季五大爆紅ETF榜上,有4席皆為配息型商品。第1名由今年3月才上市的永豐台灣ESG(00888)奪冠,其在配息型商品中獨樹一格,採取每季配息模式,並搭上近來選股熱門關鍵字「ESG」,備受投資人關注;其次則由元大高股息(0056)及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分居第2、4名,突顯投資人對配息型商品的重視。比較特別的是排名第3的期街口布蘭特正2(00715L),它為槓桿型商品,今年油價隨著通膨局勢升溫,相關商品也成為投資人勇敢博取機會財的首要考量。至於位居第5的中信關鍵半導體(00891)則是一檔聚焦在半導體產業的主題型ETF,著眼目前市場有訂單、廠商有產能的熱絡情況,投資人想要「聚焦」在當紅產業的心態一覽無遺。【2021年第四季五大爆紅ETF榜】:1.永豐台灣ESG(00888);2.元大高股息(0056);3.期街口布蘭特正2(00715L);4.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5.中信關鍵半導體(00891)。台股今年底、封關前再度創高,順利站上萬八大關。其中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航運三雄是帶動台股今年指數上衝的主因,全數進入Yahoo奇摩「2021年度十大熱門台股榜」第1、2、9名。至於半導體晶片荒受疫情衝擊而更加嚴重,亦變相推動台股晶圓代工業者的營收表現,「晶圓雙雄」台積電(2330)、聯電(2303)的股價和業績雙漲,則拿下第3、4名。值得一提的是傳產龍頭中鋼(2002)、利基型記憶體大廠華邦電(2344)今年業績皆創新高,吸引投資人目光,分別排行第7、10名。【2021年度十大熱門台股榜】:1.長榮(2603);2.陽明(2609);3.台積電(2330);4.聯電(2303);5.群創(3481);6.鴻海(2317);7.中鋼(2002);8.友達(2409);9.萬海(2615);10.華邦電(2344)(圖/雅虎奇摩股市提供)元大、國泰兩大投信霸榜!元大高股息連莊冠軍!隨著台股熱絡,ETF市場跟著興旺,今年各家紛紛推出多元主題ETF加入戰局,不過從Yahoo奇摩「2021年度五大熱門ETF榜」來看,老字號ETF還是佔較大優勢,由元大、國泰兩家投信霸榜!今年依然由元大高股息(0056)穩居榜首,11月配息創2019年來的最高紀錄,高股息也符合利率走低下的投資趨勢,深受投資人關注。同樣元大投信旗下入榜的還包括第3名的國民ETF台灣50(0050),目前受益人達到36萬戶之多,股價更高達140元;以及第5名的元大台灣50反1(00632R),Omicron變種病毒掀起另一波疫情、全球通膨高漲,不少投資人因此對後市保守,是榜上唯一的反向型ETF。而國泰投信旗下的國泰台灣5G+(00881)和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兩檔配息型ETF則排名第2、4名,雙雙搭上今年股市最熱門的關鍵字「5G」及「ESG」,吸引投資人目光。【2021年度五大熱門ETF榜】:1.元大高股息(0056);2.國泰台灣5G+(00881);3.元大台灣50(0050);4.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5.元大台灣50反1(00632R)。回顧2021年,Yahoo奇摩表示,十大國內財經事件,多與疫情三級警戒有關,包括「台股盤中5月暴跌後,7月迎V轉狂飆上萬八」、「航運股價飆漲引爆當沖熱潮」、「防疫概念股狂飆」、「ETF因年輕人進場,股東人數首度突破300萬大關」,分別名列第1、3、5、10名。政府推出新制亦受市場關注。像是7月上路的「房地合一稅2.0」及「實價登錄2.0」等打炒房新制,8月針對當沖占比逾6成的股票祭出當沖警示制度,分別排名第2、4名。另,今年亦有多樁併購案,在零售業有「全聯併大潤發」及「家樂福出售」,在金融業則有富邦金(2881)併日盛金(5820),引發投資人熱烈討論,入榜第6、9名。【2021年度十大國內財經事件】:1.台股暴跌後又狂飆上萬八;2.房地合一2.0上路;3.航海王引爆當沖熱潮;4.當沖新制上路;5.防疫概念股狂飆;6.零售霸主爭奪戰;7.鴻海電動車平台;8.台積電漲價又擴廠;9.史上首樁金金併;10.ETF股東人數創高。(圖/雅虎奇摩股市提供)進入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蓬勃發展。Yahoo奇摩指出,2021年度十大國際財經事件半數和科技發展有關。在蘋果、微軟等重量級科技股領漲下,「道瓊突破36000點」領頭居冠;「臉書改名Meta」宣示切入元宇宙願景引熱議,一併帶動「NFT新經濟竄起」,藝術創作者、藝人紛紛投入,分別排行第5、10名。隨著加密貨幣應用越來越廣,「比特幣衝破6萬美金」排名第4;電動車受節能、淨零等議題驅動,「特斯拉股價飆破千元」排名第6。國際危機事件吸引投資人關注,搶進第2、3名,包括中國房地產巨頭「恒大爆8.4兆負債財務危機」,被稱為中國版雷曼兄弟事件,以及「長榮貨櫃輪長賜號卡在蘇伊士運河長達6天」,惡化全球海運物流,增加海、空貨運運價飆漲力度。各國家政府政策影響經濟發展亦備受矚目,「中國大陸限電」以遏制碳排放。【2021年度十大國際財經事件】:1.道瓊突破36000點;2.恒大財務危機;3.大排長榮;4.比特幣衝破6萬美元;5.臉書改名META;6.特斯拉飆破千元;7.中國大陸限電;8.日圓創23年新低;9.GAMESTOP軋空;10.NFT新經濟竄起。(圖/雅虎奇摩股市提供)
長榮巨型貨輪長賜號(Ever Given)在3月因為擱淺蘇伊士運河,造成全球航運大堵塞。而在歷經漫長的談判、修繕之後,長賜號再次上路,而由於它近日再次進入蘇伊士運河,獲得全球各界的關注,就連當初負責挖掘長賜號的怪手司機,也在推特上發文關注。推特帳號「Guy With The Digger At Suez Canal」(暫譯:在蘇伊士運河開挖掘機的傢伙)日前發文,他貼出了一張全球即時船運航行圖表示,長賜號(EVER GIVEN)已經再一次地進入蘇伊士運河內,他甚至還在文章中寫著「保持肅靜」,似乎是擔心太過吵鬧,長賜號再次擱淺,而自己又有做不完的工作了。而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怪手司機本身很緊張外,似乎就連司機的老闆也很緊張,因為司機曾在12日發推文表示「我的老闆叫我在長賜號通過蘇伊士運河之前待命,不要接其他工作。明天也有許多挖泥船在附近待命,我們已經為了重逢做好準備了!」而在長賜號通過運河後,該帳號再度發文,內容表示「全部都結束了!沒有什麼好看的了!」。據悉,推特帳號「Guy With The Digger At Suez Canal」是在長賜號於3月擱淺期間出現的,雖然文章中他自稱就是那台負責挖掘長賜號貨輪前方泥土的怪手司機,但真實身分遭受不少人質疑,只是他因為在那段時間一直貼出許多官方媒體不具備的第一現場照片,而且對於現場描述得淋漓盡致,因此獲得許多網友的關注。目前長賜號已經離開蘇伊士運河,正在地中海海域中航行。(圖/翻攝自Vessel Finder)
今年3月擱淺蘇伊士運河的長榮貨輪長賜號(Ever Given),阻斷了全球商貿和交通要道,對於全球經濟及供應鏈造成重創,6天後才順利脫困。而目前長賜號正在中國青島接受維修,而長賜號嚴重受損的畫面也跟著曝光。根據《The Drive》報導指出,在歷經了數個月的談判後,長賜號終於在7月7日駛離蘇伊士運河,之後它先是在埃及賽德港接受檢查,接著前往鹿特丹和非力克斯托(Felixstowe)卸貨,最後抵達中國青島的港口進行維修。而這中間,由於長賜號受損情況嚴重,在美國航運局(ABS)評估後,要求長賜號以極低的速度航向中國。而在長賜號抵達青島後,眾人終於得以見到長賜號的受損情況,由於當時長賜號船體最前端的球狀船首(Bulbous bow),在發生撞擊後完全刺進河道側邊土層,導致貨輪被卡死岸邊。這也讓球狀船首被嚴重破壞、扭曲。經過評估後,該部分無法透過維修來復原,必須直接更換。而長賜號這段時間也是在等待預鑄模塊準備完成。報導中指出,長賜號體型巨大,排水量達26.6萬噸,約相當於2.5艘尼米茲級( Nimitz-Class)超級航母。長賜號的受損部位看起來也是十分驚人,遠遠看起來就好像一顆摔爛的南瓜。
長榮海運所雇傭的貨輪長賜號於3月下旬時擱淺蘇伊士運河,舉世關注,整起事件一直拖到7月初才整個結束。而日前長榮名下一艘更大的貨輪「長範號」(Ever Ace)於28日首度行使蘇伊士運河,不僅吸引外界特別矚目,就連蘇伊士運河管理局還特別在推特上發文恭賀,同時也登船送花致意。據悉,長範號是長榮名下最新、且最大的貨輪,全長400公尺、寬61.5公尺,總噸位23.5萬噸,吃水深15公尺,最多可搭載2萬3992個貨櫃。而在長範號於28日首度行使蘇伊士運河時,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推特還特別發文介紹,表示長範號除了是目前通過蘇伊士運河的最大船隻外,也是目前世上最大的貨輪。除此之外,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局長雷比(Osama Rabie)還特別指示2名引水人登船獻花給長範號船長,還彼此之間還特別交換紀念品,記錄下這難得的一刻。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人員登船與船長交換紀念品。(圖/翻攝自推特)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在推特上表示,這次長範號的通過,足以證明蘇伊士運河有能力迎接現代化與未來的巨型貨輪,管理局方面有信心讓貨輪可以安全快速的來往東西方的航線。
阿水最近分享的多是能應用在不同時局的操作觀念,這些做法幫助我從一個普通上班族,轉換成專職投資人。不管是台股二○一五年再次從萬點下殺,後來英國脫歐、中美貿易戰,一直到去年初開始的疫情,雖然中間經過了數次的大事件及台股多空轉折,每次都影響台股很大,不過對阿水整體資金曝險程度卻不是很高。事後檢討,主要是阿水把資金分得很清楚,長期投資與波段投資,放在不同的資金池,兩者不會混用。此外,同樣的操作觀念,運用在長期投資是對的,放在波段價差投資卻可能是錯的。停泊在埃及蘇伊士灣上等待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船隻。(圖/ 新華社)舉例來說,截稿前的航運股,如果以長期投資角度而言,像法人現在開始有承接,也跟著進場撿便宜,便是比高價時進場有利。但波段投資以賺價差為主,截稿前航運股大都只有籌碼面變化,沒有技術面上攻,中間變數也相對多,股價表現不如預期,若因為急著買便宜,就有可能資金被卡住,反而容易錯失其它的投資機會。因此阿水每次專欄一定會分享三大法人的合買資料,就是希望各位讀者朋友也能一起觀察,有法人在前面衝,身為散戶的我們才進場,自然就不容易被市場氣氛拐走。上周三大法人在上市類股中,一共賣超八百.一九億元,其中外資賣超六百八十五.○五億元,自營賣超一百六十三.七三億元,投信則買超四十八.五九億元。附表為上周五個交易日,三大法人合計買超排行榜,交叉比對有兩大法人以上合買的資料。在這段期間,法人的合買隻數與金額仍然偏少,三大法人中,比較積極做多的只有投信,就像阿水提醒的,大盤跌深反彈的機會雖然一直都有,但整體波段風險仍在,投資人如果真有考慮進場的類股,可以先從投信開始買超的個股看起,並且將資金分批投入,投資風險才會相對較小。
今年3月擱淺蘇伊士運河的長榮貨輪長賜號(Ever Given),阻斷了全球商貿和交通要道,對於全球經濟及供應鏈造成重創,6天後才順利脫困。根據最新消息,長賜號已經啟航,以7.7節速度往賽德港(Port Said)前進。根據《路透社》及航運觀測網站(Vessel Finder)指出,長賜號於當地時間近中午12時開始移動,將先在賽德港接受檢查,之後正式離開埃及。長賜號在台灣時間7日下午3時(上圖)與下午5時40分(下圖)的位置。(圖/翻攝自vesselfinder)回顧事發經過,長賜號3月23日疑因強風吹襲,在蘇伊士運河偏離航道並擱淺,嚴重堵塞雙向交通,至少150艘貨船大排長龍。建於2018年的長賜號,船體長度400公尺、寬59公尺,可以承載2萬124個貨櫃,貨輪斜向停在運河中間,船身把整個運河都擋住了,導致「大塞船」,約185艘載有石油、汽車零件和商品貨物的輪船受困於運河當中與運河兩端港口。全球供應鏈早已因新冠疫情影響,加上長賜號堵住歐亞之間的航運大動脈,使物流更晚到達。蘇伊士運河管理局(SCA)與日本船東正榮汽船談判長達3個月後達成協議,運河管理局7日在伊斯梅利亞(Ismailia)舉行儀式,慶祝簽署協議與長賜號啟航離開。長賜號在台灣時間7日下午3時(上圖)與下午5時40分(下圖)的位置。(圖/翻攝自vesselfinder)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曾開出9.16億美金的天價來進行求償,包括搶救成本、過路費等營收損失、名譽損失賠償,後來又下降至5.5億美元,雙方因此陷入僵局,之後也曾在埃及法院中商討此事件,但目前不清楚正榮汽船以多少費用與蘇伊士運河管理局達成最終和解。
長榮海運貨輪長賜號於3月23日因擱淺橫停在狹小的蘇伊士運河航道上,結果造成全球航運大打結。之後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便對長賜號所屬的日本船東正榮汽船商討賠償事宜,歷經了3個多月的談判後,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於4日傳出與正榮汽船達成和解,並宣布讓長賜號於7日駛離蘇伊士運河。根據《彭博社》報導指出,負責代表正榮汽船與蘇伊士運河管理局談判的律師事務所Stann Marine,其董事長皮爾莫哈梅德(Faz Peermohamed)於4日發表聲明,表示目前已經與蘇伊士運河達成初步共識,長賜號即將能離開。而這項消息也經過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確認,並表示雙方會在7日簽屬和解協議,同時讓長賜號正式離開。據了解,長賜號於3月23日擱淺在蘇伊士運河後,造成全球航運的大打結,歷經了6天的救援後,直到3月29日才脫困,雖然航運已經恢復正常,但長賜號從此就被扣留在蘇伊士運河。原因是蘇伊士運河管理局要對長賜號造成的損失進行求償。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曾開出9.16億美金的天價來進行求償,後來又下降至5.5億美元,而長賜號所屬的正榮汽船則曾對外表示僅願意賠償1.5億美元,雙方因此陷入僵局,之後也曾在埃及法院中商討此事件。而如今和解脫困的消息傳出,但目前不清楚正榮汽船以多少費用與蘇伊士運河管理局達成和解。
台股進入「大航海時代」,航運三雄長榮、陽明、萬海的股價屢創新高,外資高喊長榮上看200元、陽明235元,萬海6月28日更漲停攻上300元,然而,卻有大股東提前賣股跳船。究竟航運股到底還能不能買?根據航運業人士第一線觀察,「年底前運價沒有調降空間」,且基本面「好到不行」;不過,多位分析師不約而同地提出警告,「航運類股已成為熱門當沖標的,占大盤成交比重過高,不健康也不正常!」從去年至今,不論貨櫃船、散裝船、造船、承攬還是物流,23檔航運類股漲幅已衝上4到5倍,6月16日更以占大盤總成交金額的51%(2898.17億元),寫下歷史新高紀錄!然而,漲多就是最大的利空!滿載當沖客的航運三雄長榮(2603)、陽明(2609)和萬海(2615),一周前爆出驚天的高價大量之際,卻遭逢大股東賣股下船的巨浪。例如6月22日,台航(2617)公告申讓1.3萬張的陽明,隔日就下跌;散裝運輸正德(2641)大股東正展投顧、台船(2208)法人董事代表謝國榮、益航(2601)總經理郭人豪及志信(2611)法人董事代表的天鼎公司等申報轉讓持股後,股價都一度走軟。大股東下船確實讓市場人心晃動,股市菜雞及老水手都想知道,航運類股到底要賣還是買?還會繼續漲嗎?誰是下一個航海王?擁有20年資歷的報關業者馬丁,分享他的一線觀察,「這一波航運熱,從去年第3季開始,當時疫情日趨緊繃,在空運大量縮減下,海運貨櫃一櫃難求,國際運費開始調漲;去年底歐美耶誕採購旺季後,大量訂單延遲到今年初才到貨,供需失衡使得運費再度調漲。」今年3月下旬,長賜號卡在蘇伊士運河之中,阻斷運河雙向航行達6天,讓原本趨緊的海運載量,更加窘迫。(圖/翻攝自HiggsBosAnON推特)此外,竟然還出現「大排長榮」的卡船事件。今年3月23日,長榮向日商正榮汽船公司租賃的貨櫃輪「長賜號」(Ever Given),打橫擱淺在埃及的蘇伊士運河,阻斷運河雙向航行,使得擔負全球12%運量的蘇伊士運河,打結長達6天。「這對已經吃緊的貨運市場來說,更加惡化船隻、船員間的調度。」馬丁說。接踵而來的是疫情爆發的巨大衝擊。「尤其是印度疫情的惡化,不僅造成有些船隻拒停印度港口,甚至部分國家拒絕印度籍船員上岸,或是停靠過印度的船隻入港等等,種種事件累積下來,就不只是船期延長而已。」馬丁指出。由於印度變種病毒Delta來勢洶洶,大陸廣州等地港口封閉部份碼頭,加上人員管制,造成塞港情形更嚴重。(圖/中新社)馬丁進一步透露,「印度變種病毒Delta的迅速流竄,已使全球航運業展開新一輪的防疫警戒措施,不但擴大封鎖區域、管制人員進出與工作時間,甚至還關閉部分碼頭,例如大陸廣州、新加坡等地的部分碼頭,作業時間大幅縮短、卸貨靠岸時間大幅拉長,這使得在港外排隊準備進港卸貨的船隻數量大增,船期時間拉長。」由於印度變種病毒Delta來勢洶洶,大陸廣州等地港口封閉部份碼頭,加上人員管制,造成塞港情形更嚴重。(圖/翻攝自VesselFinder網站)6月下旬,原本2個月可以跑完一趟的歐洲線,現已變成3個月,儘管成本上揚,整體運量仍持續縮減。「現在幾乎沒有空的櫃位,船務公司都會請客戶盡量『合櫃』一起運。」馬丁斬釘截鐵地說,年底前船期只會雪上加霜,運費沒有降價空間,不排除還有新一波調整,「目前新船下水的數量有限,且因貨櫃船期拉長,船公司對於空櫃需求持續增加,預備迎接歐美報復性消費潮,市場需求穩定增溫,加上油價可能調漲及缺船員、港口排隊封鎖等不利因素,明年海運的運費應該還是處於高檔位置。」
長榮巨型貨輪「長賜號」今年3月在蘇伊士運河擱淺近一周脫困後,被埃及扣留至今。船東日本「正榮汽船」23日與運河管理局達成初步賠償協議,金額約2億美元,預計數日內將獲放行。《華爾街日報》報導,負責協助各方談判的大英船東責任互保協會(UK P&I Club)表示,「正榮汽船」和相關保險公司已和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在原則上達成協議」,各方正合作簽署相關文件及辦理手續,一旦完成,長賜號便能再度啟航。大英船東責任互保協會並未具體說明協議內容,也未提到長賜號啟航的確切時間。消息人士僅稱長賜號「最快可能於未來幾天再度上路」,賠償金額約2億美元(約台幣56億元),不過包括台灣長榮海運公司、日本正榮汽船和航運管理公司「貝仕船舶管理」,皆拒絕發表評論。長賜號3月在蘇伊士運河擱淺6天,對全球航運造成重大影響。運河管理局在救出該船後,將其扣留於運河中段的「大苦湖」,並要求9億1600萬美元(約台幣256.3億元)的脫困費用及名譽傷害、營收損失等賠償,後來降為5.5億美元(約台幣153.9億元),正榮汽船拒絕;運河管理局董事長曾透露,正榮汽船提議的賠償金額為1.5億美元(約台幣42億元)。
先前長賜號在3月時擱淺在蘇伊士運河,耽誤全球航運7日引發世界關注,而雖然目前已經成功救出,但由於後續的賠償問題,目前長賜號遭到埃及當局扣押,等待處理完賠償事宜後才會重新運作。而長賜號上價值1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280億元)的貨物,目前還受困在當地,據了解,船上的貨物分屬全球1860間廠商,其中包含了IKEA、聯想電腦,都是這波受災戶。綜合外媒報導指出,長賜號擱淺事件事發至今已有3個月,但目前長賜號仍然被扣押在埃及當地,目前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仍然與長賜號所屬船東正榮汽船協商賠償事宜,據傳聞,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提出了9.16億美元的賠償,甚至一度下調至5.5億美元,但正榮汽船僅願意支付1.5億美元,目前埃及法院預計在20日召開聽證會,協助雙方進行協商。據悉,長賜號上載運了價值10億美元的貨物,分別隸屬於全球1860間廠商所有,其中包含了IKEA、聯想電腦等知名品牌。英國自行車製造商Pearson 1860的董事長威爾(Will Pearson)就表示,他們在長賜號上有價值10萬美金的貨物,雖然有投保運輸險,但是他們已經作好幾個月、甚至是幾年沒法看到這些貨物的心理準備。就有些中小型商家曾對媒體表示,平日根本沒有多餘的經費幫貨物買保險,這次的事件讓他們損失慘重,其中就包含了英國小型家電公司EasyEquipment,他們有一批價值10萬美元的冰箱也在長賜號,但他們並沒有幫這些冰箱保運輸險,這也導致他們不僅失去了這批訂單的利潤,同時也打亂了原本的交貨計畫。海事求償諮詢組織(NAU Pte)的經理札格納特(Mathu Jagannath)就表示,在這次的事件中,貨主無疑就是最無辜的受害者,他認為,正榮汽船與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之間的訴訟拖越久,會造成貨主更嚴重的損失。
先前長賜號由於擱淺在蘇伊士運河,耽誤全球航運數日引發世界關注,而雖然目前已經成功救出,但由於後續的賠償問題,目前長賜號遭到埃及當局扣押,等待處理完賠償事宜後才會重新運作。而近日傳出,長賜號所屬的日本船東已經向法院提出「共同海損」的請求,要求運載貨物的業主也要分擔損失,如果確定執行的話,負責承攬航運業務的長榮海運,將會面臨業主請求的天價賠償。綜合外媒報導指出,由於長賜號所屬的日本船東正榮汽船僅願意賠償1億美元,此價格距離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所開出的9億美元賠償有著天壤之別。而近日傳出,正榮汽船已經向法院提出共同海損的請求,目前已經進入司法程序。而長賜號上貨物的貨主也都收到相關文件,被要求要共同承擔部分責任。據悉,所謂的共同海損,意指在船舶航程期間,為了保證全體貨物、人員的安全的情況下,因人為因素所造成的損失時,這項損失就可以列為「共同海損」,這部分的損失將會由所有利益相關人共同承擔。這也代表著,如果正榮汽船所提出的共同海損通過的話,長賜號上的貨物業主也必須要面臨部分責任的承擔,而業主則會把這項責任拋回給負責承攬貨運的長榮海運,屆時,長榮海運極有可能面臨業主的天價求償。而長榮海運方面稍早表示,針對船上的貨櫃、燃油等資產,均有安排適當的保險,經過估算後,長榮海運所要承擔的金額十分有限,長榮海運方面也會配合正榮汽船進行共同海損理算的相關事宜。而長榮海運方面也通知長賜號上的貨物業主,在賠償問題處理完畢前,無法運送貨物,但公司方面會盡速將貨物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