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束訪俄返國 金正恩的下一步?外媒猜測將與習近平會面
俄國媒體報導,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昨(17)日結束俄羅斯6天訪問行程,專列火車自俄國遠東城市阿爾喬姆(Artyom)車站駛離,返回平壤。另外,韓媒報導,外界密切注意金正恩結束訪俄行程後,接下來是否可能造訪中國,猜測時間點包括,以本月23日開幕的杭州亞運會為契機訪華,另一個可能是今年10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峰會。金正恩12日乘坐裝甲列車抵達俄國濱海邊疆區,13日在俄羅斯東方太空發射場與俄國總統普丁會談,接下來參觀了俄戰機製造廠、可攜帶核武的戰略轟炸機、以及俄國引以為傲的極音速匕首飛彈,並登上俄軍太平洋艦隊護衛艦,聽取說明。金正恩16日在海參崴與俄國國防部長蕭依古(Sergei Shoigu)共進午餐並舉行會談,就進一步加強兩國軍隊在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的戰術戰略協作、合作與交流等務實問題進行探討。北韓媒體指出,「朝俄關係發展迎來團結與合作的新全盛期。」金正恩昨日結束俄羅斯訪問行程,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濱海邊疆區當局在阿爾喬姆火車站為金正恩送行,從阿爾喬姆到北韓邊境的哈桑火車站距離超過200公里,乘坐火車需要幾個小時。在站台上,俄東部軍區儀仗隊列隊歡迎金正恩的車隊,軍樂隊演奏了《近衛軍進行曲》,然後演奏了北韓和俄羅斯兩國國歌。之後,在戰鬥進行曲的伴奏下,送行人員陪同金正恩一起走向列車車廂。韓聯社指出,金正恩繼訪俄之後接下來是否會訪問中國,引發關注。據推測,金正恩有可能以本月23日開幕的杭州亞運會為契機訪華,並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金正恩出行一向鍾愛專列,但杭州距離平壤較遠。因此他有可能先派出勞動黨中央委副部長金與正等高層代表團訪華並與中方進行溝通,之後乘列車前往北京或東北地區,並同中方舉行領袖會談。另有觀點認為,普丁將出席定於今年10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峰會,若金正恩訪華出席該會,屆時朝中俄三國有可能舉行三邊峰會。

南極冰層消失中…面積竟是「不列顛群島」5倍大 專家示警:絕對世界災難
衛星資料顯示,南極洲周圍的海冰遠低於歷史冬季水平,這對一個曾經能夠抵禦全球暖化的地區來說,非常令人擔憂。專家指出,若沒有冰來冷卻地球,南極洲可能會從地球的冰箱變成散熱器。英國冰川學家也坦言,「我們正喚醒南極洲的巨人嗎?這絕對將是世界的災難。」據BBC的報導,南極洲巨大冰層調節著地球的溫度,白色表面能將太陽的能量反射回大氣,並冷卻冰層下方與附近的海水。然而,目前漂浮在南極海洋表面的冰面積不足1700萬平方公里,遠比9月份的平均值少了150萬平方公里,換算下來,消失的冰面積大約是不列顛群島(British Isles)的5倍之多。海冰在南極大陸的冬季(3至10月)形成,接著大部分會在夏季融化,它們是由冰山、陸地冰、巨大冰架互相構成的系統,這些覆蓋在陸地上的海冰可以充當保護套,防止海洋升溫。不過,「英國南極調查」(British Antarctic Survey)的卡洛琳霍姆斯(CarolineHolmes)博士則示警,隨著季節過渡到夏季,海冰萎縮的影響可能更加明顯,屆時冰融化可能會形成無法阻擋、互相反饋的循環。隨著更多海冰消失,海洋黑暗區域暴露出來,吸收陽光而非反射陽光,就會讓更多的熱量被吸收到水中,反過來融化更多冰,科學家稱之為「冰雪反照率效應」(ice-albedo effect),這可能給地球增加更多熱能,破壞南極洲作為全球溫度調節器的作用。英國艾希特大學(Universityof Exeter)冰川學家西格特(Martin Siegert)教授也坦言,「我們正喚醒南極洲的巨人嗎?這絕對將是世界的災難。」英國里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地球科學家霍格(Anna Hogg)教授也感嘆,「有跡象表明,南極冰蓋已符合最悲觀狀況的預測。」

登玉山突失明 直升機吊掛救援6旬導遊送醫
嘉義縣消防局今早獲報,68歲郭姓登山導遊與登山隊登爬玉山主峰,返回排雲山莊時瞬間失明頭暈,原派消防局員警上山,接到導遊生命徵象不穩定通知,立即申請直升機,由空勤總隊直升機將導遊吊掛下山至水上機場,送往嘉義基督教醫院治療。 據了解,嘉義阿里山分隊長,上午9點接獲南投縣轉報,登山隊10人從阿里山往玉山主峰攀爬,下山途中,68歲郭導遊眼睛突看不見、頭部暈眩,意識尚清,立即派遣1車3人協警察方,共計1車6人前往,途中接到導遊昏迷,生命徵象出現不穩定情形,即刻申請直升機吊掛救援。 空勤總隊駕駛直升機吊掛下山到水上機場,再由嘉義縣消防局水上消防分隊救護車載送至嘉義基督教醫院救治,當時在山上曾透過視訊讓醫生為導遊看診,醫生不排除導遊可能是視網膜剝離或某處血管破裂,患者至醫院時疑似有暫時性腦部缺血,目前已恢復。 警消也呼籲,民眾如要登山,先注意天氣與自身狀況,千萬不要強行爬山,且應準備充分裝備,萬一發生意外事故,一定要冷靜處理,並立即手機撥打119或112 請求協助,並利用手機內建地圖APP的衛星定位功能,告知搜救人員受困座標方位後,切勿再自行移動,耐心等待救援。

9人受困耳無溪谷2天 竟是鬼月挑戰「鬼門關斷崖」
台中山區近期午後常有豪雨,導致附近溪水暴漲,台中市消防局13日晚間近7時獲報,登山團體一行9人受困於耳無溪,因傍晚耳無溪溪水暴增,導致無法撤離,受困於大梨山地區的耳無溪營地附近,但無生命危險,消防局協助撤離,一行人於今日凌晨返回山口,成功脫困,所幸無人受傷。據了解,該支登山隊共9人,安排5天登山行程攀登北二段閂山、鈴鳴、甘藷、無明四座百岳,計畫在農曆七月鬼門關前,攻略北二段無明山及甘藷峰間最險峻地形,又稱「鬼門關斷崖」,眾人開始皆順利通過,前日抵達台中市和平區耳無溪營地,未料傍晚因溪水暴漲無法渡河受困。報案後消防人員派出梨山分隊救援,於昨日出動1車4人前往救援,下午3時15分抵達現場,由於地形險峻,消防員架設繩索協助民眾渡溪,歷經2個多小時,於傍晚5時25分成功救援9名受困民眾,皆無受傷,今日凌晨返抵登山口,而後平安返家。警消呼籲,民眾如要登山,先注意天氣狀況,千萬不要強行爬山,且應準備充分裝備,萬一發生意外事故,一定要冷靜處理,並立即手機撥打119或112 請求協助,並利用手機內建地圖APP的衛星定位功能,告知搜救人員受困座標方位後,切勿再自行移動,耐心等待救援。

恐破2萬人罹難!利比亞海嘯級洪災 救難員曝:開門上百具遺體就沖出
利比亞近日遭地中海大型風暴丹尼爾(Daniel)侵襲,導致人口約12.5萬人沿海城市德納(Derna)附近2座大壩潰堤,引發「海嘯級洪水」的世紀災難。德納市長蓋蒂 (Abdulmenam al-Ghaithi)坦承,城市有四分之一被洪水摧毀,死亡人數恐破2萬人。德納市受創嚴重。(圖/達志/美聯社)無國界醫生 (MSF)日前雖把罹難人數從8千人下修至5千人,但指仍有數千人在7公尺「海嘯」的洪災中失蹤;國際紅十字會也向利比亞東部城市班加西提供6千個屍袋,以確保「死者得到應有尊嚴」。利比亞前衛生部長奧克利(Reida El Oakley)則指出,洪災「幾乎席捲了整個國家」,救災志願者更親眼見證一打開門,大量遺體就被沖出,以及「汽車和屍體被沖進房子,外面還有數百具遺體從門或窗戶漂進,再被沖到更遠地方」。德納市幾乎全毀。(圖/翻攝自BBC)聯合國國際移民組織(IOM)表示,利比亞共有3萬難民,另有近90萬人處在受風暴影響地區。另從災難前後的衛星對比照,可見受創最嚴重的德納已成廢墟,因此IOM雖派出援助,但對當地不只滄海一粟,更因道路遭嚴重破壞,難以進入災區,且利比亞因長年內戰,國家分裂為政府掌管的西部,以及反政府的東部,為當地救災及國際援助增添一定變數。死者人數多到掘墓人成為最重要職業。(圖/達志/美聯社)此外,由於內戰導致大壩等老化設施沒得到適當維護,以及利國對風暴反應太過顢頇、權責過於分散,有批評者指災難很大程度是人禍而非天災。目前沙烏地阿拉伯、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土耳其、義大利已承諾提供捐款及援助,但要如何進入反政府勢力控制區仍是一大難題。

金正恩、普丁相見歡!俄羅斯承諾將協助北韓發展太空計畫
「普金會」昨日登場,俄羅斯總統普丁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13日在俄國遠東地區的東方太空發射場(Vostochny Cosmodrome)進行會談。雙方論及敏感的軍事合作及農業發展等議題。針對俄烏戰爭,金正恩在與普丁對話時表示,「俄羅斯正在為主權和安全進行神聖鬥爭,平壤支持普丁做出的每一項決定。」普丁則表示將協助北韓發展太空計畫。兩人昨日握手會晤後,普丁為金正恩準備簡短的歡迎儀式,隨後陪同金正恩參觀俄製「聯盟-2號」等運載火箭。金正恩對運載火箭的運行原理、燃料特性、墜落物等都特別感興趣,頻頻提問。普丁被媒體問及是否協助金正恩建造衛星時,他說,「這就是我們來到這裡的原因。北韓領袖對火箭技術展現出很大的興趣,他們想要發展自己的太空計畫。俄羅斯將幫助北韓進行太空探索和火箭建造。」參觀完後,金正恩在胞妹金與正陪同下於發射場的貴賓簽到簿上留言:「俄羅斯作為太空先驅國家的榮耀,將流芳百世。」兩國代表團隨即與兩位領袖進行一個多小時的閉門協商,協商結束後,普丁和金正恩繼續進行「一對一」對話。隨後普丁以午餐國宴款待北韓訪問團,金正恩在祝酒時說,「相信俄國軍隊和人民將戰勝、懲罰具有霸權和擴張主義幻想的邪惡陰謀集團,在為創造穩定發展環境的神聖鬥爭中,取得偉大勝利,並在特種軍事行動和強國建設兩條戰線上,自信展現無價的榮譽美德。」會後,普丁表示,雙方就地區局勢與雙邊關係,坦率交換意見,俄羅斯與北韓討論進行軍事合作的可能,「但其中有一些俄羅斯必須遵守的限制」。普丁還說,俄羅斯和北韓在交通、通信、物流和重新開放海港等領域有合作的項目,雙方並就農業發展議題,交流意見。他也證實,金正恩還會參觀俄軍太平洋艦隊及阿穆爾河畔共青城的飛機製造廠,訪問海參崴遠東聯邦大學及俄羅斯科學院。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說,與北韓發展全方位的關係,意味著雙方會在敏感領域互動與對話,例如軍事。雙方昨天並未簽署任何文件協議,北韓對與俄羅斯在航空、交通和基建領域的合作感興趣,但兩人並未討論核戰爭風險問題。

金正恩、普丁時隔4年5個月再度會晤 克林姆林宮認了「兩國將在敏感領域合作」
根據最新消息,稍早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與普丁已在俄國的阿穆爾州東方太空發射場碰面,兩人上一次會面是在2019年,現場也拍到金正恩與普丁握手交談的畫面,兩人看起來心情不錯。13日下午,兩人預計將針對武器貿易、兩國軍事合作等問題展開雙邊會談。12日晚間,俄羅斯總統普丁從海參崴出發,並於13日抵達阿穆爾州東方太空發射場。根據《日本放送協會》消息表示,金正恩也於當地時間13日上午11點30分,乘坐其綠色防彈專用列車進入阿穆爾州。當金正恩抵達東方太空發射場並見到普丁後,兩人握手長達40秒,金正恩開口說出第1句話「感謝您在百忙之中仍邀請我」,普丁也回覆道「很高興見到你,這是我們的太空發射場。」隨著烏俄戰爭進入第2年,俄羅斯在戰爭前期的優勢已不再,因此急需北韓提供常規性武器和彈藥,而兩人也將在13日下午針對武器貿易、兩國軍事合作等議題進行討論。普丁表示,俄羅斯未來會協助北韓研發人造衛星,這也是他選擇在東方太空發射場舉辦會談的原因。俄國克林姆林宮也證實「俄國與北韓將在難以對外曝光的敏感領域上,進行合作」。

摩洛哥強震規模7.2和美國測出6.8不同 地震學家曝箇中原因
北非國家摩洛哥8日深夜出現世紀強震,摩洛哥國家地球物理研究所測得地震為芮氏規模7.2,而美國地質調查局則是認為6.8,中央氣象局也認為是規模6.8的地震,不少人疑惑為何同樣的地震,數字上為何會有差異,地震學家也解釋這個狀況,認為摩洛哥當局可能是以當地氣象站測量結果為準。摩洛哥強震出現兩種不同的震度,摩洛哥認為地震強達芮氏規模7.2,但美國則認為是6.8,地震學家厄爾(Paul S. Earle)就向《紐約時報》指出,摩洛哥可能使用了當地的氣象站,因此測量出現出來和美國有所不同。美國地質調查局則是利用全球各地的站點來進行測量,以便在全球範圍內對地震進行比較,地震規模的初始讀數通常是自動生成,數據的質量取決於多項因素,因此需要靠多位地震學家來進行修正與審查,後續還可能需要納入軌道衛星等數據,來提高準確性,因此正確地數據可能需要耗時幾天才能得知。地震的震度也會決定後續評估未來風險的關鍵,科學家可藉此預測餘震的直接風險,以及這個地區還可能發生更多大地震的長期可能性,而7.2與6.8雖然看似差異不大,但地震學家勃列特(Jascha Polet)也表示,這樣的差異實際強度大了2.5倍之多,釋放能量也多了4倍。

俄烏戰爭後…戰機對峙事件倍增 北約14國「波羅的海」展開大規模軍演
隨著俄烏戰爭陷入僵局,北約成員國9日在波羅的海展開大規模海軍演習。德國海軍發布聲明指出,共有來自14個國家的3200名士兵參與了這場由德國主導的「北部海岸23號」(Northern Coasts 23)演習。據《阿拉伯衛星電視台》援引《法新社》的報導,本次軍演共有30艘艦艇與潛艦、19架飛機,以及各種登陸部隊參與。參演的國家包括德國、義大利、法國、芬蘭、愛沙尼亞、丹麥、加拿大、比利時、拉脫維亞、立陶宛、荷蘭、波蘭、瑞典和美國。該次演習負責人、德國海軍少將海什(Stephan Haisch)指出,這是德國海軍第一次被要求「規劃並實施如此大規模的演習」,且今年首次「在(北約)聯盟防禦框架內演練現實情景」。據悉,北部海岸系列演習由德國海軍於2007年發起,每年會由德國、丹麥、瑞典和芬蘭輪流規劃,而此次演習的地點則集中在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沿海及其境內。報導指出,俄羅斯也會定期在波羅的海舉行海軍演習,通常是為了回應北約在該地區的演習。此外,在俄羅斯進攻烏克蘭期間,涉及俄羅斯和北約飛機的對峙和攔截事件也在黑海和波羅的海上空倍增。

極端氣候衝擊全球健康 AI預警氣候及早應對傳染病威脅
全球暖化引起層出不窮的極端氣候災難,例如中國受到杜蘇芮颱風引發的洪水,夏威夷面臨乾燥高溫造成的野火災難,甚至全球蟲媒分佈的變化。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帶領研究團隊在《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節目中說明,人工智能AI技術不僅在經濟領域引起關注,近期《自然》(Nature)也報導了人工智慧(AI)應用於氣象預警,及早應對全球極端氣候與疾病衝擊。▲全球暖化引起持續的高溫現象,並且造成極端氣候災難。(圖/擷取自《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極端氣候衝擊全球健康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確認今年7月是有記錄以來地球上最熱的1個月。全球暖化引起持續的高溫現象,並且造成極端氣候災難,南北極的冰川亦快速消融。北極的格陵蘭海冰正在以每10年13%的速度迅速消融,對整個氣候系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衝擊全球的永續健康。陳秀熙團隊分析,根據不同的碳排放情境預測顯示,在最嚴重的情況下,2030年夏季北極海冰可能會完全消失;南極目前正處於冬季,也觀測到異常高溫現象,冰穹C地區往年冷到攝氏-50度左右,今年7月卻比往年平均熱40度,造成南極冰層快速消融,平均每年融化3200億噸冰冠,南極海冰面積也減少了260萬平方公里。全球暖化還造成日本腦炎傳播與蟲媒分佈的變化,受到雨量和溫度影響,豬隻被蚊蟲叮咬後造成日本腦炎的傳播。現今暖化速度加劇以及地緣政治對立,一些地區甚至超越了氣候指標的極限。▲全球暖化引起層出不窮的極端氣候災難,例如中國受到杜蘇芮颱風引發的洪水,夏威夷面臨乾燥高溫造成的野火災難。(圖/擷取自《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人工智慧如何預警氣候?如何預警極端氣象事件,成為當前科學界面臨的重大挑戰,也影響全球國家對於氣象監測資源之合作共享議題,AI對於氣象預警也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電影《氣象戰》提出緩解全球氣候災難之衛星科技,透過封堵水壩上的小洞,成功地阻止災難。片中全球合作運用衛星技術結合人工健康與智能健康應用,實時監測氣象情況,提前發出預警與調控。提升大眾對於科技預測氣候災難的意識。例如為了預防火災,近地衛星OroraTech可監測地面溫度,並利用SensaioTech的IoT物聯網數據設備來測量森林數據,可精確預測野火的發生機率與區域,避免大火、降低全球暖化衝擊。為了緩解暖化多重威脅,首要重點是考慮全球碳排放量的變化。目前碳排放情境不僅惡化暖化速度,也增加氣候變遷敏感疾病(CSDI)風險。陳秀熙團隊表示,除了建立全球夥伴關係以大幅減少CSDI的風險,人工智能也能應用於疾病預測,包括氣候指標疾病預測工具CLIMSEDIS、傳染病傳播預測模型Insights、蟲媒疾病預估模型Mosqlimate以及登革熱風險預測工具DART等模型。WHO全球永續發展指標透過AI應用,在全球面臨極端氣候事件時,確保工作和經濟成長發展目標。在工業化過程中,利用AI達到零排放降低石化燃料造成潛在風險,並減少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地區以及脆弱族群,受極端氣候影響而遭受的傷害,進一步減少不平等現象。全球也可透過共同的氣候行動,解決氣候變遷問題。▲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至2080年將增加23億登革熱感染風險人口。(圖/擷取自《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AI預測蟲媒疾病 減少登革熱爆發風險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至2080年將增加23億登革熱感染風險人口,全球60%人口居住於登革熱流行區域,經濟弱勢地區如非洲、東南亞將面臨持續嚴重登革熱流行爆發威脅,已發展國家如歐洲、美洲疾病風險亦上升,發展全球夥伴經濟合作以降低碳排放有助於減少全球登革熱流行爆發風險。陳秀熙團隊引述一項研究利用哥斯大黎加資料探討中美洲極端氣候登革熱風險,登革熱傳播氣候因子包括:溫度、降雨、濕度,其他因子則包含:病媒蚊密度、蟲卵指數、孑孓指數等。登革熱氣候預測因子預測,可利用5平方公里高解析量測值觀察氣候災害監測站資料、北大西洋洋流海溫異常指數,了解洋流區域海洋表面溫度每週間監測,結合人工智慧方法,建立登革熱流行傳播機器學習模式,運用氣候因子,預測區域層級不同時間之登革熱風險變化,以及各區域登革熱時序風險演進。不過,部分極端風險區域Queopos(極低風險)、Montres de Oro(極高風險)於學習階段之預測略為偏離。顯示該研究運用AI預測登革熱流行傳播風險果,僅局部地區預測較接近,原因在於沒加入病媒分佈、人口特性、社經地位分佈等非氣候因子。過往人工智慧氣象因子預測台灣登革熱風險,運用聖嬰現象因子、海溫監測、降雨量、短波輻射環境溫度遙測,等氣象預測因子,同樣未能達到精準預測之目的。因此,陳秀熙團隊認為,後續在發展人工智慧運用時,若能納入生物與疾病特性考量,將有助於提高區域登革熱風險預測準確度。團隊先前運用氣象、區域傳播特性以及疾病特性發展日本腦炎預測模型,結果顯示5月到8月為日本腦炎發生高峰期,因此採取3月前完成疫苗施打將有助於降低感染風險。而前2週溫度上升與前一週降雨量增加將提高日本腦炎發生風險,此為環境對於病媒蚊生態影響所致。此為運用疾病、環境,結合氣象資料達到準確預警疾病之範例模式。人工智慧即時氣候預警成效評論為了因應極端氣候發生,陳秀熙團隊指出,需要進行即時氣象預測,因此需要空間精準、時間精準、變化精準以及強度精準,主要著重於變化上的準確性,其中受影響的決策領域包括:緊急應變服務與資源配置、能源供應管理、洪災應變措施規劃、航空交通規劃、海上航線引導以及貨運零售倉儲管理。過去幾十年間,氣象預測主要仰賴於傳統數值天氣預報(NWP),雖然準確度非常高,但速度較為緩慢。近十至二十年間,AI崛起發展出不少預測模型,Google DeepMind於2021年發布人工智慧生成模型DGM(Deep Generation Model),預測能力佳;FourVastNet優點為速度提升,但準確度不如預期;而盤古氣象模型,則兼具速度與準確性,其優異性能也讓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將其系統納入考量,期待在未來天氣預測可降低氣候災難之衝擊。 節目這裡看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全球暖化與蟲媒傳播登革熱威脅 (I)星球永續健康線上直播-AI即時氣象預測與疾病衝擊 (II)

美媒曝金正恩會普丁談軍援 美軍將加入10年來首次黃海聯合軍演
東北亞風雲起!韓國情資傳出,朝中俄有可能首度舉行聯合軍演,美媒報導又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最快周日訪俄,將商議向莫斯科提供武器。另一方面,美日韓8月才在大衛營峰會敲定,未來每年將定期舉行三國聯演,美軍近日即將參加在黃海的大規模聯演,這是10年來首次在大陸北部黃海海域舉行大規模軍演,這有可能加劇美中緊張關係。《紐約時報》4日報導,金正恩計畫從平壤乘防彈列車,至俄羅斯海參崴,與俄國總統普丁舉行會談,但另有一說金正恩也可能前往莫斯科,尚未確定。俄國因烏克蘭戰爭面臨武器短缺,正與北韓就炮彈等武器支援進行談判,俄朝領導人將親自會面討論。美國官員表示,平壤可能提供俄羅斯彈藥與反坦克飛彈,莫斯科則以人造衛星科技及核動力潛艦等核開發技術為回報,並提供糧食支援。據稱,普丁與金正恩將出席10日至13日在海參崴舉行的「東方經濟論壇」,金正恩還計畫訪問俄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軍艦停靠的33號碼頭。東方經濟論壇開幕式前一天,即9月9日是北韓建政日(國慶日)。韓國國家情報院4日才透露,俄國國防部長蕭依古7月訪平壤時,向金正恩提議舉行朝中俄海上聯合軍演。韓國外交部5日警告說,北韓不能與俄國進行危害國際社會和平與穩定的軍事合作,聯合國成員國不能違反安理會對北韓的制裁決議,非法武器交易即包括在內。另一方面,香港《南華早報》5日報導,由「美利堅號」兩棲突擊艦率領的美國海軍兩棲戰備艦隊(ARG)與加拿大海軍巡防艦「溫哥華號」,將參加韓戰「仁川登陸戰」73周年和美韓同盟70周年活動,並在紀念活動前後與韓國在黃海展開大規模聯合兩棲登陸演習。美韓上次在黃海舉行大型聯演是2013年。黃海位於中國大陸與朝鮮半島之間,被視為華北的海防前哨,也是華北一帶的海路要道。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高級研究員許瑞麟(Collin Koh)指出,美國海軍在黃海進行大規模演習是「對中國的威懾訊號」,或許意在提醒「美國能在中國所有近海投射力量」。

半導體新戰場2/化合物半導體競逐2027年63億美元商機 分析師:「這些台廠」將後發先至
「台灣在晶圓代工領域獨佔鰲頭,第一類矽晶圓的代工大廠是台積電(2330),第二類砷化鎵晶圓的代工大廠是穩懋(3105),第三類氮化鎵與碳化矽是美、日廠」,資深半導體顧問陳子昂表示,第二、三類化合物半導體市場仍小,因主要應用在5G、電動車、充電樁、衛星等未來產品,在這些產品未或廣泛採用前,台廠在整個化合物半導體的市佔率不到20%。目前第3類半導體碳化矽(SiC)競賽中的前段班為美國科銳(Wolfspeed)、安森美(ONSemi),歐洲英飛凌(Infineon)、意法半導體(STM),日本羅姆(Rohm)、三菱(Mitsubishi )、電裝(DENSO),中國三安光電等。研調機構Yole指出,化合物半導體發展方向為「供應鏈整合」,電源供應、電力基礎建設、光伏、UPS(不斷電設備)、電機驅動、風能和鐵路電氣化需求推動,在2021年市場規模僅10億美元的碳化矽模組、2027年將達63億美元。國內電機大廠高層指出,指揮電動車馬達的「動力系統」,需要用到化合物半導體「碳化矽」,碳化矽模組占整個動力系統成本約10%, 目前用歐美品牌比較多,但因市場策略,若是銷售中國能考慮中國品牌,也有採用國內朋程的碳化矽模組搭配送樣,終端應用為大巴士、貨卡車、電動腳踏車、電動船等,「在目前電動運具的萌發期,系統穩定、安全是最重要的,價格反而是最後考量,且台廠上下游密切、願意客製化服務,在這種情況下台廠有發展利基」。中碳高純度碳粉及自建鹵素純化爐燒製石墨坩堝,是碳化矽所需材料。(圖/中碳提供)國內指標碳材料供應商中碳(1723),開發高純度碳粉及自建鹵素純化爐燒製石墨坩堝,碳粉已經量產,坩鍋正在對國內各大廠送樣中,石墨坩堝用於長成晶柱,自製技術是台灣唯一,「目前國內多向歐洲、日本進口,下訂後到貨至少要等六個月,先不用比價格,在地製造光是交期就有優勢」。中碳第2季毛利率寫下29.57%,每股稅後盈餘2.08元。全球第三大矽晶圓製造商環球晶(6488),董事長徐秀蘭8月法說會中透露,汽車、工業電子和生成式AI等應用推動半導體含量上升,8吋與12吋SiC矽晶圓產能利用率超過9成,今年上半年也持續簽訂新的長約(LTA)。該公司2023年上半年合併營收365.1億元創下同期新高,稅後每股盈餘EPS 22.49元寫下歷史第二佳表現。而第二類半導體的標竿穩懋(3105),是全球首座以6吋晶圓生產砷化鎵微波積體電路(GaAs MMIC)的晶圓代工公司,今年6月董事會通過再斥資15億元於桃園市龜山區科技園區購置土地及建物。受阻於通膨以及5G未出現創新應用,手機換機潮未出現導致功率放大器(PA)需求疲弱,該公司毛利最高的5G基地台漸成獲利主力。穩懋上半年每股稅後虧損1.18元,期待出現轉機。穩懋(3105)是全球首座以6吋晶圓生產砷化鎵晶圓代工公司,圖為穩懋董事長陳進財。(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臉書)

太陽出現「巨大黑子」疑釋放高能爆炸 下周恐癱瘓全球電網
目前有消息指出,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火星探測器,發現太陽上出現巨大的黑子,雖然目前這個黑子正在太陽的背面運行,但是下周將面向地球,而且有釋放高能爆炸的可能,屆時全球的電力網路可能遭到癱瘓。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NASA火星探測器「毅力號」在8月17日至20日的這段期間,從太陽的背面觀測到這次的黑子,也因為是在太陽背面的關係,科學家推估,這個黑子將在下周面向地球。也有專家警告,當這個黑子面向地球的時候,恐怕會施放高能爆炸,而爆炸所散發的磁場,有癱瘓地球電網的可能。報導中也提到,所謂的黑仔,其實就是太陽表面上一種巨大的漩渦,因為期內度溫度僅有3000至4500度,比太陽表面低上1000至2000度,所以巨大的溫差形成漩渦流,這也導致漩渦流的顏色叫太陽表面看起來比較深沉,這也是黑子的由來。其實過往黑子影響地球的案例並非沒有,其實早在1859年9月1日,太陽出現大量黑子群,結果地球多地出現罕見的極光,北美、歐洲電報系統遭到癱瘓,電力系統也發生問題。當時甚至有傳聞,赤道附近竟然有出現極光。2022年2月,馬斯克旗下的SpaceX公司送49顆低軌衛星升空,結果在升空隔日就有40顆衛星墜入大氣層中焚毀,而導致這起意外事件的,正是太陽黑子。

8月底「土星衝」與「超級藍月」接連登場 天文盛事想衝要快
土星衝與超級藍月輪流登場 天文迷不能錯過!愛好天文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今年8月底將迎來兩場特別的天文奇觀,分別是27日晚間8點的「土星衝」,與31日晚間6點10分登場的今年最大滿月,且因適逢罕見的當月第2度滿月,故天文界別稱「超級藍月」。南瀛天文館邀請大家一同欣賞美麗的星空盛宴,不要錯過。將於27日登場的「土星衝」,是指土星與太陽分別位在地球兩側,彼此相隔180度。當天民眾往寶瓶座方向看時,會發現土星肉眼可見,若用高倍數望遠鏡觀看,可看見土星的環繞光環,清楚程度連光環間的「卡西尼縫」及旁邊的衛星都能看見。31日出現的「超級藍月」,同時也是今年的最大滿月,別稱「超級滿月」,月球以橢圓形軌道繞行地球,其距離約在36萬公里至40萬公里之間,當天月球與地球的距離將縮小到35萬7000多公里,距離相當近,南瀛天文館分析,「8月31日的滿月視直徑達33.43角分,比最小的滿月29.44角分大了約10%(發生於2月6日)。」另外當天恰逢當月第2次月圓,南瀛天文館分享,藍月不是月球變成藍色,「只是如同英文俗語『Once in a blue moon』,表示這是一件不常發生的稀有事情」。南瀛天文館會在27日同步於Youtube直播「土星衝」,31日除了有「超級藍月」天象直播外,也會有專人解說月球的大小知識,千萬不要錯過!

普里格津生死成謎!之前就有「假死」過 網傳人在另一架飛機…但手機已被尋獲
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曾在6月發起兵諫,並以失敗收場,如今其62歲領導人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的私人飛機卻驚傳在23日墜毀於俄羅斯特維爾州(Tver)。對此,卡達《半島電視台》也援引瓦格納消息人士的說法指出,普里格津的手機在墜機現場的一具屍體旁被發現,不過他本人的屍體尚未尋獲。目前網路謠言四起,有人認為他是自導自演假死,也有人認為這是美國的假旗行動。據《環球網》的報導,一架從俄國首都莫斯科的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Sheremetyevo International Airport)飛往聖彼德堡(St.Petersburg)的「萊格賽600」(EmbraerLegacy 600)私人飛機,於23日傍晚、起飛約15分鐘後,在特維爾州墜毀,機上共有10人,包括3名機組人員。初步資訊顯示,機上人員全部遇難。另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導,俄羅斯聯邦航空運輸署(Federal Air Transport Agency,FATA)也在23日晚間發佈消息證實,俄國私營軍事組織「瓦格納集團」的聯合創始人之一普里格津在這起墜機事故中罹難,另一名創辦人烏特金(Dmitry Utkin)也死於空難。事發後,一位前FATA消息人士聲稱,這架飛機是被炸毀的;而航跡追蹤網站「flightradar24」的資料也顯示,飛機在當地時間傍晚6點19分左右突然垂直下墜,並在30秒內,從2.8萬英呎的高度驟降到8000多英呎。巧合的是,這起空難距離瓦格納發動兵諫僅過了2個月,因此事故背後的原因,以及普里格津的死訊也引發大量的討論及揣測。有網友便在極右翼陰謀論留言板「匿名者Q」(QAnon)上發文聲稱,這是普里格津本人策畫的墜機事件,以製造自己罹難的假象。還有人聲稱,美國暗中參與了這場「意外」。甚至有網友貼出一張註冊號碼為RA-02748的私人飛機追蹤地圖,表示普裡格津當下實際上是搭乘這架飛機,而他本人也在事故發生後改變航線,掉頭返回莫斯科。有俄國知情人士還聲稱,「這次墜機可能是策劃好的」,因為普裡格津此前就已經在某場飛機失事中「喪生」過一次。另有消息人士指出,他在「Flightradar24」上發現那架墜毀的私人飛機,其註冊號碼為RA-02795,與瓦格納兵諫後載著普里格津飛往白俄羅斯的飛機相同。此外,與瓦格納有關的社交媒體也表示,飛機是被防空系統擊落的,但又有一名俄軍事專家分析稱:「如果是被防空導彈擊落的,那麼影片中應該會出現煙硝痕跡,我還沒有看到任何痕跡;若目擊者沒有看到導彈起飛和飛行軌跡,那麼被防空導彈擊落的說法就值得懷疑。按飛機的墜落方式,飛機內部可能發生了爆炸,或者可以被稱為恐怖襲擊。」不過上述說法目前都未經官方核實。俄國政治學家瑪律科夫則指出,這可能是烏克蘭策劃的「謀殺案」,「瓦格納創始人普里格津和烏特金被殺,這無疑是烏克蘭獨立日之前對俄羅斯發起的恐怖襲擊。所有俄羅斯的敵人今天都歡欣鼓舞,且普里格津被殺,是烏克蘭今年最重大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