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才剛升職…爸媽秒要求「繳2萬孝親費」 OL崩潰:把我當提款機嗎
不少上班族除了要支付房租、日常開銷,還要給家中長輩「孝親費」,而究竟該不該給孝親費?一直是網路討論的話題之一。日前一名女子就發文透露,她平時就會給家中孝親費,近期好不容易升職調薪,沒想到父母得知後,立刻開口要求將孝親費提高至2萬元,加上平時家中日常採買及水電費也是她負責,高額費用讓她幾乎無法存錢,崩潰直呼「是把我當提款機嗎?」原PO在Dcard上發文分享,自己原先薪水為4萬多元,每月會給家中1萬元的孝親費,也會幫父母補貼信用卡費、水電費、日常採買、油錢等,日前她好不容易升職,薪水也調升至5萬元,沒想到父母得知後,竟是要求她將每月孝親費提高到2萬元,讓她相當傻眼,無奈表示「真的不知道我這樣子要怎麼存錢」。原PO也透露,前陣子母親突然離職,兩老完全沒有退休後的規劃,讓她十分擔憂,因為要求她出資的金額愈來愈大,光11月她就已經給了近4萬元,快超出她所能負擔的金額,父母甚至開口表示「以後房貸車貸也要靠她跟她哥幫忙」,加上原PO哥哥工作不穩定,基本上只能靠原PO,這也讓她備感壓力,感嘆「爸媽是把我當提款機嗎?」此外原PO也逐漸發現,每次只要父母向她開口就是要錢,讓她相當困擾,但又不希望和父母斤斤計較,只好詢問其他網友意見,「家的爸媽真的對自己未來退休一點規劃都沒有嗎?還是都只能靠小孩了,拜託大家跟我分享,一個月大概給多少孝親費是適合的?」對此,不少網友留言建議「孝親費本來就量力而為的」、「升職加薪都不要跟父母坦白」、「有預感車貸房貸以後只有妳會付,然後最後名字是哥哥的。勸妳硬起來」、「報憂不報喜,說最近工作不順利,項目不賺錢,公司可能要裁員」、「你可以試試看完全不給孝親費。你現在覺得很難,試過後你看看是否有什麼不妥之處」、「父母有工作或是名下有房子,沒給父母撫養費不會有法律問題的」。

公司讓員工放10個月長假 法界人士:恐有變相解僱嫌疑
近日,中國深圳華邁興微醫療科技公司因企業經營困難,宣布員工放假至明年的五一連假,時數合計長達10個月,由於公司沒錢賠償,使員工不敢輕易提離職,而法界人士解析,該公司此舉有變相解僱員工的嫌疑。消息一出立刻在網上引發熱議,不少網友笑稱:「這可能是中國放假最長的公司。」據《上游新聞》報導,在華邁興微發布的兩份通知中顯示,放假時間分別為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與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4月30日,主因為訂單不足,無法滿足公司經營條件,因此決定採取此放假模式以緩解經營壓力,華邁興微竇姓女員工透露:「公司現在還有人在上班,沒有停工停產,但從今年7月開始,就有員工陸續放假,被迫放假的員工能熬就熬,熬不住就只能自行離職。」針對此事件,華邁興微工作人員證實:「目前工作業務正常開展,只是讓部分員工放假而已。」他進一步說明:「就是船變小了,但是船上的人太多、也不主動走,導致公司無法承擔負荷,只好讓員工放假了。」不過法界人士卻認為此方法並非良好之策,重慶捷恆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力指出,公司做法涉嫌變相辭退員工,以達到不支付經濟補償金或賠償的目的,此舉已侵犯到員工的合法權益。對於這次的案件風波,不少網友替員工打抱不平,至貼文留言「頭一次聽說把變相裁員講得這麼感人肺腑」、「放假回來,公司可能沒了」、「還以為是福利,結果是裁員」,但也有部分網友認為該公司還願意解決社保問題,且給予八成底薪,已經算很有良心了。

執行長坦言「公司已無競爭力」 福斯汽車確認裁員降低開銷
堪稱是歐洲汽車品牌中的老牌子福斯汽車,其執行長薛弗(Thomas Schaefer)日前表示,由於汽車生產成本日益高昂,生產力低弱,目前福斯汽車已經失去競爭力。之後福斯汽車將會進行節流計畫,同時還會進行裁員。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薛弗在一場員工會議上表示,目前的福斯因為固化的結構、繁瑣的流程、高成本等因素,福斯汽車已經失去競爭力。而之後福斯汽車將會進行節流計畫,打算省下100億歐元的開銷,同時還會與工會談判,希望透過降低成本來提高競爭力。而這其中,就包含許多都不樂見的「裁員計畫」。福斯汽車人力資源董事會成員基利安(Gunnar Kilian)表示,裁員計畫主要會透過說服部分高齡員工提前退休來實現。而百億歐元的節流計畫主要是透過裁員以外的方式來實現,預計完整細節將會在年底前推出。基利安也表示「我們需要勇敢誠實的面對問題,將那些在公司內部不斷重複的事情扔到一邊,或是承認我們就是不需要取得好結果的累贅」。

竹科爆大規模裁員「48廠商496員工失業」 國科會揭主要原因
新竹科學園區爆出9月有40多家公司裁員165人、10月又有48家廠商進行大規模裁員,人數達到496人,其中一家廠商甚至宣布倒閉。對此,國發會證實,主要原因為區內某硬碟零件生產公司隨著新興產業趨勢變化,致公司決定關廠,於今年8月即已依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規定通報竹科管理局。國科會表示,全球經濟雖受俄烏戰爭、庫存去化等不確定因素影響,科學園區112年累計仍引進52家國內外廠商進駐,預估實際帶動民間廠商建廠等投資金額約3,529億元,從業員工也自111年底323,113人,成長至112年10月底323,976人;其中竹科從業員工176,504人,相較去年同期增加約2%,科學園區就業整體呈現穩定增加趨勢。國科會說明,竹科10月份有48家廠商共裁員496人,主要原因為區內某硬碟零件生產公司隨著新興產業趨勢變化,致公司決定關廠,於今年8月即已依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規定通報竹科管理局。其餘所報導公司資遣員工皆為例行管理性資遣之個案,為公司營運考量所進行之人員調整。國科會已督導竹科管理局針對公司裁員皆提供勞工法令諮詢及就業資源,並提醒公司若有精簡人力需求,應依據解僱最後手段原則妥處,例如經勞工同意協商減少工時等方式處理,以保障勞工工作權;若有大量解僱勞工情事,則依法應於60日前向科管局提報大量解僱計畫書,科管局將協助轉請就業服務資源入場協助,並與勞動部合作舉辦就業媒合會,以減輕對員工所帶來的衝擊。國科會指出,因應半導體先進製程、精準健康、生成式AI等新興科技發展,帶動整體產業結構調整,國科會積極布局未來產業發展用地需求,近年已推動新竹園區寶山二期擴建、X基地、台中園區擴建二期、台南園區三期擴建、嘉義園區、屏東園區、橋頭園區及楠梓園區等8處新設擴建園區開發。新竹生醫園區第三生技大樓、X基地第一軟體大樓也預計明年上半年陸續完工啟用,均將為科學園區帶來成長新動能。除外,國科會優化園區投資及生活環境,推動設立高科、屏科、嘉科等3所實驗中學及4所非營利幼兒園,滿足園區廠商員工子女教育需求;中科設立資源循環中心,預計113年起營運,有助減碳、降低事業廢棄物去化及清理風險、增加就業機會並促進經濟永續發展。國科會將結合產學研能量及跨部會合作,打造「精緻多元、優生活、節能永續」之新型態科學園區,協助廠商不斷創新成長,為臺灣經濟發展持續努力。

竹科驚爆大規模裁員潮 48廠商狠裁496員工「其中一家還倒閉」
目前有消息指出,新竹科學園區於9月有40多家公司裁員165人、10月時又有48家廠商進行大規模裁員496人之多。,其中一家廠商甚至宣布倒閉。根據媒體報導指出,依照新竹科學於圈的統計資料來看,9月份時,竹科內有40多家公司申報裁員,人數共計為165人,但其中多為表現不佳的員工遭到資遣。但是在10月份時,卻有48家廠商申報裁員,人數多達496人之多。其中甚至有一間電腦及周邊公司宣布倒閉。除此之外,先前網路也傳聞手機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在10月份要進行大規模裁員,但是在這波裁員公司中並沒有看到高通的名字,外界也因此傳聞高通可能與員工達成優離的協議。

航太需求升溫 豐達科赴大馬設廠估2年內投產
航太扣件廠豐達科(3004)上周五(24日)召開法說會,前三季每股稅後盈餘為3.98元,超越去年度表現。目前海內外缺工問題嚴峻,豐達科表示,在人力做好準備,備料也增加不少,比以往都來得積極,吸引客戶採購力道強勁。且由於飛機維修需求升溫,公司明年展望持續樂觀,將赴馬來西亞廠設廠,一期產能目標在2年內開出。豐達科表示,疫後隨著各國對旅行限制的放寬,航太市場回溫,新飛機製造、維修都明顯增加,近一年維修市場較大,主要是封存飛機回歸天際線需要配件整理,而新飛機需求也明確;目前航太產品比重超過八成,航太機身占9%。根據波音預測在未來20年內需要4.26萬架新機,未來會有2.1萬架飛機會被淘汰,空中巴士預期未來20年內,需要4.09萬架新機。到2043年,航空公司將需約4. 85萬架飛機營運,較2019年增長81%,其中近88%是新建飛機。除了商用客機需求成長外,豐達科表示,由於前幾年的疫情重創航太產業供應鏈結構,許多競爭同業裁員甚至倒開。目前航太供應鏈無論是零組件、都出現短缺的情況下,對於留住人才、備料充足的公司是非常有機會的,會積極備庫存以及留才。也由於全球航太產業展望持續成長,以及客戶對地緣政治風險考量,因此選擇在馬國建立汽車、航太生產基地布局。豐達科董事會日前通過於馬來西亞投資500萬美金進行設廠,目前一期已經展開,期望2年內可完工投產並通過客戶驗證,屆時馬來西亞產能將為台灣廠50%。展望明年,豐達科對營運、股利狀況,公司看法仍偏審慎樂觀。公司新的資本支出擴大產能,不過受到供應鏈的缺工、通膨等影響仍深,衝擊材料成本。公司仍對航太展望仍樂觀,豐達科在人力也做好準備,備料也增加不少,比以往都來得積極,吸引客戶採購力道強勁。

3年來首見! 美11月製造業、服務業人數雙雙下滑
當地時間周五(24日),金融分析公司標普全球公佈的報告顯示,美國11月份製造業PMI初值從10月的50降至49.4,為近三個月來的最低水平。服務業和製造業就業人數則出現了自2020年中期以來的首次下降,製造業產出指數業跌至50.4,服務商業活動指數初值則從50.6上升至四個月高點50.8,市場原先預期這項數據將降至50.4。PMI通過對採購經理的每月調查彙總而來,是衡量行業發展狀況的「晴雨表」,反映未來經濟變化趨勢。指數通常以50為臨界點,高於50,代表某領域處於擴張狀態;低於50則處於萎縮狀態。根據該調查,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從10月份的50.0降至11月的49.4,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從上個月的50.6升至本月的50.8。雖然整體略微向好,但數據還顯示,服務業就業人數自2020年6月以來首次出現下降,製造業就業人數也連續第二個月萎縮。報告稱,企業普遍提及裁員的原因,是因為需求狀況減弱和成本壓力升高。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首席經濟學家瓊斯(Sian Jones)在報告中寫道,由於對前景的擔憂,企業近三年半來首次出現裁員,這一現象不僅出現在製造業之中,服務業公司也在稱他們正尋求節省成本。有媒體分析稱,這是服務業雇員人數自2020年6月以來首次下降,而製造業就業人數已連續第二個月萎縮。美國就業增長一直是經濟的關鍵,勞動力市場持續疲軟有可能重新引發對2024年衰退的擔憂。

谷歌18年員工離職後怒了 怒批CEO目光短淺、破壞高階主管與員工信任
一名曾在谷歌待了18年的前員工,近日離職後發表了一封高度批評的信,攻擊該公司「被侵蝕」的文化,並指責執行長桑德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缺乏「有遠見的領導力」,也讓高階主管與員工之間信任度被破壞,士氣也將到歷史低點。一名叫伊恩希克森的員工,在谷歌工作了18年,近期他表示本月已從公司辭職,並透過部落格發表一篇文章,透露他「非常幸運」經歷了公司的早期階段,高層對員工坦誠相待,並鼓勵雄心勃勃的實驗創新,但他表示,這家搜尋巨頭的文化已經「惡化」,無能的中階主管管理層正在擴大。高階主管與員工的信任「透明度消失了,」,「以前我會熱切地參加公司範圍內的每一次會議,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但現在我發現自己能夠預測高管們會逐字逐句給出的答案。如今,我不知道谷歌有誰能夠解釋谷歌的願景是的。士氣處於歷史最低點」。他痛批執行長桑德爾皮查伊缺乏「有遠見的領導力」,他認為現在的谷歌決策從為用戶的利益出發,變成為谷歌利益為出發點,另外他也批評了該公司「短視」的裁員行為,谷歌今年曾宣布將裁員1萬2千名員工,以降低成本,呼應短視裁員說法。

上班2周突離職!他被罵「沒規矩」超氣回嗆:活該缺人 惹網一片罵聲
所有工作在離職前都應事前告知才恰當。一位網友就抱怨,前陣子剛錄取一家工廠,且馬上入職工作,但是過沒多久就接到另一家的錄取通知,於是就致電告知工廠要離職,不料卻遭來一陣罵聲,讓他覺得莫名其妙,「拿老舊思想來干涉別人,活該一直缺人」,引發討論。原PO在「匿名公社」發文,表示應徵了3份工作都要他回家等通知,後來他就到家裡附近一間工廠應徵,且馬上上工,結果數日後就收到通訊行及服飾店的通知,「比較一下,雖然加工廠的薪資比較好,但工作量比較大,後來我選擇去服飾店上班」。他馬上致電給工廠告知雇主已找到其他工作,所以就不去上班了,怎料,「接電話的阿姨就罵我,我覺得莫名其妙」。他認為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當天也有告知,卻被罵沒禮貌又沒規矩,「而且我才上班2個禮拜,覺得不適應不能不做嗎?拿老舊思想來干涉別人,活該一直缺人」。文章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就欠罵啊,被罵還上來討拍」、「本來就不能說走就走,阿姨罵的對!」、「告知本就是應該的,但你缺乏一個《責任,同理心》,換位思考吧!如果妳是老闆,遇到這樣你如何做?」、「至少離職給人家一個緩衝時間找人吧?這是基本尊重喔」、「遇到你這種的老闆太衰了吧」。但是也有人表示,「3個月內勞基法不用離職預告啊」、「公司裁員也不曾提前告知」、「主動告知離職已經非常好了,我已經多次遇到新人時間到還沒來上班,打電話關心時(怕上班路上車禍),才知道人家不做了。 」

花旗20年最大裁員10%逾2萬人20日啟動 明年3月完成重組
據CNBC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報導,美國第三大銀行花旗集團將於周一(20日)宣布第一輪大規模裁員,和職位分配,作為其公司改革的一部分。裁員幅度可能達10%以上,代表該集團在全球的近24萬名員工中,可能有進2.4萬人將失業。花旗的大規模重組,代號為「Bora Bora計畫」,目前正在對其組織結構進行自上而下的審查。最終將導致數萬個職位被裁掉。截至今年第三季止,花旗擁有24萬名員工,高於一年前的23.8萬名。花旗集團在10月公佈業績時曾透露,有意重組管理架構,把原有13層管理架構縮減至8層,並會涉及裁減人手。作為全面重組計畫的一部分。另將取消部門聯席主管和區域職位,削減50%的內部財務管理報告,並集中決策。針對最高兩層管理階層,花旗會削減15%的職能角色,並取消了60個委員會。執行長弗雷澤(Jane Fraser)早前在9月份公佈了重組計劃,她曾告訴員工,該銀行預計將在2024年3月底之前完成重組和由此產生的裁員。不過,知情人士透露,該銀行目前只完成審查約1%的職位,因此尚不清楚本輪裁員會有多少人。不同業務部門的負責人預計將於周一宣布誰將成為下一層領導者。許多員工表示,他們對這些變化表示歡迎,儘管有些人對這一過程的速度感到沮喪。弗雷澤強調,此舉是為了改善銀行的運營和效率,花旗希望此次重組能夠提振其股價,並改善該銀行滯後的回報率。最近一季,其股本回報率略有上升,達到近8%,但仍落後於大多數競爭對手。

求職搭露營風潮? 他「為省錢」每晚公園搭帳篷過夜:現在有點享受
新冠疫情期間,不少民眾來到山區或海邊露營,親山戲水既解悶也防疫,如今疫情和緩,國旅住宿費用漲到一般消費者吃不消,露營顯得相對親民,加上露營風潮持續興盛,越來越多人想體驗野外住宿,不過在大陸,卻是有人因為為了省住宿費,選擇在公園搭帳棚順道找工作。27歲的扎克楊為了省住宿費,選擇在公園搭帳棚順道找工作。(圖/翻攝自上觀新聞)夜深了,上海郊區公園更顯得安靜,根據大陸的《上觀新聞》報導,27歲的扎克楊(網名)將露營椅收進車子後車廂,鑽入帳篷,整理好防潮墊,打開手機播放音樂,關掉露營燈,酣然入睡,「我大學學的英語,畢業後在珠海工作過一段時間」,扎克楊說,2020年前後回到天津,過上了吃住在家裡、什麼都不操心的「神仙日子」。未料今年初,變故來了,「我被裁員了,那時候覺得沒啥,先玩兒唄」。扎克楊繼續表示,「過了大半年,就覺得還是要找個工作,但想去闖一闖。去哪兒呢?我要去中國最棒的城市,上海就蹦進了我心裡」。他自駕到上海第一天,已經是深夜,先是住進了青旅,開始找工作,但並不太順利。大概半個月之後,扎克楊第一次算起賬來,」青旅住宿一晚上50至80塊錢,加上三餐費用,開銷有點大」。27歲的扎克楊車後廂的露營設備。(圖/翻攝自上觀新聞)「有沒有省錢的法子」?他看到了車後廂的露營設備,靈機一動,網上查了下上海可以免費停車的公園,立即出發,就此安營紮寨。露營是為了降低找工作的成本,扎克楊在求職APP上投遞了不少簡歷,「競爭很激烈,也和我能力沒達標有關吧」,他低頭喝了口咖啡,又望向遠處。「我以前就經常和朋友們去露營,偶爾也過夜,有些經驗」。扎克楊說,從一開始露營想省錢,到現在他有點享受這樣的日子了。他把自己的經歷發到了社交媒體上,引來了不少網友熱議和鼓勵「還有人說要給我送物資,我婉拒了」。他還特意錄了一段視頻,回答網友的好奇。白天,扎克楊會開車去面試尋找工作機會,或到市區逛逛。夜晚,開啟並不孤獨的時光,「你看,這些房車,都是退休的叔叔阿姨們在這裡停車過夜的」。扎克楊說,他們有時候會一起聊聊天,還會交流露營裝備和心得,「這些天,我一直在想,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這一個多月來,扎克楊不斷地審視自我,探尋方向。他表示,自己渴望能穩定下來,「我有點嚮往這種踏實感。就像一隻鳥,不想飛了,想停在樹枝上」。每當週末的時候,公園裡都是來露營的家庭,喧鬧無比。天黑了,人們離開了,公園又安靜下來。扎克楊坐在帳篷前觀察、想像、描摹,建構起關於自己生活和未來的圖景,成了他此行最大的收穫,「我準備先去找日結的工作,手裡先賺點錢。同步在看合適的工作機會,最好是能提供住宿」。27歲的扎克楊在嘗試和尋找自我,或許並不順利,或許他會轉身離開,但在這個過程中,扎克楊一直充滿勇氣,人生不就是靠著這股勇氣,踏過荊棘。

慘遭裁員…25歲女回家當媽司機「領日薪」 網嘲諷:就是啃老不需美化
大陸一名女子失業後就回老家,找工作也四處碰壁,於是媽媽就請她和剛退休的爸爸當她的司機,日薪2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88元),以緩和女子失業的低落情緒;影片曝光後也引發熱議。據陸媒報導,山西晉中一名25歲的女子小宿,約在半個月前被公司裁員,原本在北京做產品經理的她就決定先回老家當「全職女兒」,不料找工作時卻處處碰壁;小宿的爸爸也剛退休不久,媽媽見2人無所事事,於是就決定「聘用」父女倆當司機,並給日薪20元。小宿表示,媽媽為了緩解她找工作碰壁、爸爸退休無事可做的鬱悶心情,就提出這個想法。「收到媽媽的鼓勵後心情好多了,每天至少還有20元的收入,之後也會繼續努力找工作。」網友也對這件事有不同聲音,「還得包吃住」、「現在社會就業情勢和就業宣傳內容都這樣了」、「這個媽媽真不錯,不製造焦慮。」、「媽媽真好啊,我當年失業家裡蹲還要看我爸臉色」、「日薪20,包吃包住還包玩可以啊」。另外也有人認為不應將這件事美化,「是悲哀還是可憐?」、「啃老又有委婉的說詞」、「全職兒女,啃老的代名詞?」、「現在還能隨便就跟社會脫節嗎」、「這樣炒作?」、「就是啃老,編一個好聽的名字罷了」。

老闆半夜狂Call 向主管反映竟被嗆「我們2點還在開會」…他傻眼:關我屁事
不少人下班後最怕接到主管與老闆電話。一名網友就因為不滿老闆半夜1點多打電話來而向主管反映,怎知竟被罵「不懂事」,主管還說自己當晚跟老闆開線上會議到凌晨2點多,讓他無言直呼:「關我屁事?」原Po在臉書社團「匿名公社」發文表示,有次半夜Line狂響但沒理會,接著就在凌晨1點多接到「老闆打電話來吵」。隔天被主管問怎沒把開會後報告上傳,回答「做完快6點超過下班時間沒傳」時,順便抱怨半夜被老闆吵。怎知,主管既不挺原Po還罵他:「我們昨天線上開會到2點多,老闆沒睡直接飛去挽留客戶怕單飛了,你很不懂事!」原Po聽了傻眼,「請問這關我屁事?我1個月多少薪水你們多少薪水?公司老闆的,他怕沒單也是他的事。我1個月才領5萬多,還要擔心公司未來不會太好笑嗎?根本慣老闆」!貼文曝光後,有網友大讚,「幹得好」、「下班直接靜音,我領的薪水不包含下班後時間」、「你他媽開你的會關我屁事」、「老闆沒給加班費提醒他違反勞基法,想省錢又不想違反,建議他別再下班後騷擾你了」。但也有人不認同表示,「下次的裁員名單應該會有你了」、「你的確不用擔心公司的未來,該擔心的是你自己的未來」、「報告如果上傳了,還會有電話來的這回事嗎」?

NFT熱潮急速消退 全球最大交易市場「OpenSea」大砍半數員工
曾經創下不少暴富神話、在2020年至2021年期間搶下不少媒體版面的NFT(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時至今日已經嚴重退燒,先前甚至有媒體報導指出,目前市場上僅剩5%的NFT具有真正的價值。而如今更傳出,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市場OpenSea竟裁員50%員工。而OpenSea創辦人暨執行長芬澤(Devin Finzer)則表示,此舉是為了未來OpenSea 2.0而準備。根據《decrypt》報導指出,OpenSea是2021年至2022年NFT紅遍全球之際進入市場的,當時每月交易金額可達到數十億美元。而在2022年時,OpenSea的估值高達133億美元,在2022年1月時也成功進入C輪融資,最終取得3億美元的投資。而隨著NFT在2022年年中急速衰退,以NFT作為主大交易商品的OpenSea也面臨著營業額大幅下降的局面。再加上新進NFT交易平台Blur主打「取消創作者版稅」的制度,試圖透過這項制度來減輕平台的付費壓力,以及增加使用者的交易意願,而這也讓強調「創作者版稅」的OpenSea陷入一種尷尬的局面。最終,OpenSea於8月31日起停止了絕大部分NFT的創作者版稅。創作者版稅是一種十分新穎的概念,當創作者將自身創作的NFT上傳到OpenSea的平台後,之後即便該NFT不斷的轉手出售給別人,原始的創作者都能在每一次的交易過程中獲取到部分利潤。此舉立意雖然十分良善,但有部分惡質創作者開始盜用他人作品,或是直接在平台上傳一堆毫無價值的創作。而對於後進的投資者而言,創作者版稅也是造成其負擔的原因之一。而OpenSea創辦人暨執行長芬澤日前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內容中表示目前正在重新打造一個新的基礎,將OpenSea轉換為OpenSea 2.0,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向許多原有的隊友告別。芬澤也表示,未來的OpenSea 2.0將會成為一個與用戶直接聯繫的小團隊模式,維持著高效、靈活的方式繼續經營NFT市場。報導中也提到,這次OpenSea雖然一口氣裁員50%,但這也並非是近期首次裁員,其實早在2022年7月時,OpenSea就裁員20%的員工。而在歷經了2次裁員後,目前OpenSea的員工人數僅剩下100人左右。

新竹80K男「有700萬不敢買房」 網一看原因嗆爆:無病呻吟
年輕人想要買房,若沒有其他人的幫助,肯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新竹一名男子苦惱,工作存了300萬、家人贊助400萬,雖然有買房的頭期款,可是他害怕工作的不確定性,也擔心房價下跌,種種可能讓他打住。原PO在《Dcard》論壇提到,在新竹住了10年的他,開始工作存了一些錢,才開始關心房市,但每次看每次反胃,雖然工作2年存了300萬,加上家裡贊助了400萬,目前有700萬的經費,但家人是靠「定存」得來的退休金,因此他還是決定靠自己。原PO月薪實領8萬,他希望居住環境舒適,最高考慮買2000萬的房子,認為貸款40年還勉強可以負擔,但又擔心有變卦,尤其是不景氣裁員和房價下跌,到時不僅付不出貸款,甚至賣掉房子也還不清,變成忙了幾年沒房沒存款只剩一身負債。男子擔心被裁員以及房價下跌,會剩下一身債。(圖/翻攝自pexels)原PO心想,如果不買房遇到突發狀況,身上至少還有幾百萬存款可以應付,但如果買房壓力就大了,他不理解為何房價這麼貴,也希望可以中樂透、或早3年出生,就有經費可以買房,但自己卻不安分當個躺平族,因此感到煩惱。貼文一出,網友紛紛留言建議:「就算讓你早出生3年,你一樣會覺得很貴而沒有買,一直看到現在,買房子不論在哪個時代,都是心臟要夠大」、「我覺得新竹不太可能跌,相反的新竹應該還會緩漲…現在不買以後只會更貴」、「700萬還不敢買,那我不知道誰敢買了,想太多我看你還是永遠都不要買算了」、「你可以不要買新房,二手屋也不錯啊」。另外,也有許多人狠酸:「家裡肯給400萬,已經夠爽了在那叫什麼」、「無病呻吟,庸人自擾」、「有家人贊助400萬,是有什麼好在這邊靠X的」。原文。(圖/翻攝自D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