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太平洋艦隊「準備好支援台灣」 司令曝1隱憂沒解決:恐無法戰勝中國
西太平洋局勢日益緊張,身處最前線的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雖擁有200艘船艦、15萬官兵及非軍職人員,占比達美國海軍的6成,但在數量上仍遜於解放軍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就坦言,解放軍近20年的擴軍已對美國造成嚴重威脅,不過,海軍已做好戰時支援台灣的準備,只要命令下來,太平洋艦隊將迅速協助台灣。帕帕羅日前接受《CNN》專訪表示,中國在取得軍事上的關鍵進展後,解放軍在國際空域就變得更好鬥、愛挑釁,在政治上也採取咄咄逼人姿態,侵占並軍事化南海海域、放任非法捕魚,嘗試利用其國土9000英里(約1萬4484公里)的海岸線「改變遊戲規則」。帕帕羅對此指出,中國不斷對占全球海上貿易50%活動的第一島鏈施壓,結果換來太平洋盟友及伙伴加強與美國的合作與關係,他強調,美國正在做的不是遏制中國,而是要求他們遵守國際規則。帕帕羅對解放軍高層自斐洛西訪台以來的「靜默」感到擔憂。(圖/翻攝自U.S. Pacific Fleet臉書)面對數量上的全球最大海軍,以及號稱航母殺手的東風21、東風26飛彈威脅,乃至中國有意圖的洩露東風模擬攻擊美軍航母畫面,帕帕羅直言,如果對此說不會擔心,那就是太蠢了,尤其解放軍的火箭軍更讓他擔憂,不過,美軍也不會停止開發反制解放軍戰術的腳步,所以「我不會說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儘管從拳擊的角度來看,同為西太平洋國家的美國及中國,中國明顯「手比較長」,但這不意味著更有優勢。帕帕羅表示,美國的軍事科技、尤其在海戰扮演關鍵角色之一的潛艇,技術至少領先一個世代,且中國海軍還沒有能與美國海軍抗衡的空中力量及航空母艦,美國海軍航母及航空隊的數量,超過全球其他海軍的總和。他認為,中國目前最危險的是軍方領導層的對外沉默,從裴洛西訪台到間諜氣球事件,中方對美方的嘗試溝通都置之不理,這會導致雙方可能誤判局勢進而引發危機。帕帕羅引述名言「Si Pacem, Para Bellum」,表示「如果你想要和平,就要為戰爭做準備」,而這也是他當前的責任,指出一旦收到總統、國會命令將支援遭入侵的台灣,或與太平洋上的盟友及夥伴合作,共同給破壞國家安全及利益的人,付出無法承受的代價,但海軍也必須繼續維持足夠質、量的艦艇應對船艦數量不斷增長的解放軍,否則一旦達到「量多自有質」門檻,解放軍就可能無法戰勝。

蔡英文「過境美國」會麥卡錫 美專家:中國反應可能轉溫和
蔡英文總統傳出預定3月底至4月初訪問瓜地馬拉和貝里斯,根據外媒報導,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證實,當蔡總統過境美國時將與他會面,但麥卡錫強調,這次會面不代表排除台灣行。對此,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研究員塞克斯(David Sacks)撰文指出,蔡英文這次訪美,中國反應可能會比去年8月、時任議長的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還更溫和。蔡英文總統傳出預定3月底至4月初訪問瓜地馬拉和貝里斯。根據撰文內容,蔡總統在出訪中美洲友邦時「過境」美國,這種做法始於1994年,當時美國允許時任總統李登輝前往尼加拉瓜的途中過境夏威夷,而蔡英文擔任總統期間多次過境美國,最近一次是2019年,當時她在紐約和丹佛停留。塞克斯指出,這是相當明智的決定,可以讓麥卡錫在不排除未來有機會訪台的情況下,對台灣展現美方高層、兩大黨的支持。另外媒體先前報導,蔡英文此行將在雷根圖書館(Reagan Library)發表演講。雖然公開演說會激怒中國,但蔡英文早於2019年過境期間就在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演講,也在美國其他地方停留期間發表公開談話。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還記得去年8月,時任議長裴洛西訪台時,中國在台灣周邊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和飛彈試射行動,並對台灣實體實施一系列經濟制裁,但塞克斯提到,這次蔡總統發表演講,中國肯定會以某種方式表達不滿並懲罰台灣,但可能會比裴洛西訪台的反應更為溫和。蔡英文總統去年8月接見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團。塞克斯認為,由於距離台灣下一屆總統選舉剩不到一年時間,北京當局希望塑造蔡英文所屬的民進黨成為不負責任、無力處理兩岸問題的政黨。他推斷,北京的決策者可能會對蔡英文會晤麥卡錫一事做出強烈反應,有助於說服台灣選民不要再選出民進黨候選人擔任總統。中國也可能認為這是個很好的機會,藉由更靠近台灣海岸的軍事活動常態化,來繼續改變現狀,中國將被迫堅持自身立場,亦即宣稱更緊密的美台關係是不可接受的,且會付出龐大代價。不過他在撰文中也提到,無論會議地點在何處,若中國都以相同方式做出回應,那麼人們可能會作出結論,為什麼美國高層官員和政界人士不該訪台?因為美台任何層面的互動所付出的代價都相似,美國政界人士和官員將選擇向台灣做更多而不是更少的事情,而中國的強硬態度甚至回應,可能進一步疏遠台灣人民,並可能在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中為民進黨吸引選民支持。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塞克斯撰文表示,蔡英文在出訪中美洲友邦時「過境」美國會見麥卡錫,中國反應可能會比裴洛西訪台後還更溫和。(圖/翻攝自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網頁)

阻遏北京犯台 美駐華大使:美國有義務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當地時間27日參加美國商會主辦的活動上談到台灣問題時表示,透過1979年的《台灣關係法》,美國顯然對台灣負有獨特的責任,他強調,美國有義務在台灣及其周邊地區維持自己的軍事力量,以確保台灣當局有能力阻遏中國現在或將來採取的任何進攻行動。伯恩斯提到,中國對前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所採取激烈反應,違反過去70年台海現狀,也引發日本等國強烈反彈;因為他們明白,全球一半的貨櫃每天經過台灣海峽,中國引發的任何干擾活動,將對全球經濟帶來不可避免、極負面後果。伯恩斯說,美國及其盟友希望看到北京政府尊重台海現狀,停止一些更咄咄逼人的活動,尊重美國需要和平解決台海差異的事實。美國希望與中國有一個和平未來,不希望發生衝突,就像拜登總統明確表示的那樣,但美國會堅持自己立場。談到美中關係時,伯恩斯坦承,「目前顯然處於一個非常困難的時刻」。他本來認為,在拜登與習近平去年11月印尼峇里島會晤後,兩國今年會有機會使關係更為穩定,國務卿布林肯原定2月初訪華,但中國的偵察氣球事件使得這一切成為不可能。伯恩斯說:「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中國在氣球問題上,在全球輸掉了立基點,在世界各地失去影響力和信譽。他們現在反而把這歸咎於美方。這有點歐威爾風格,因為我認為各界都知曉事情真相。」伯恩斯表示,美國與日本、菲律賓等印太盟友關係的強化、澳英美安全協議的簽署以及西方安全對話機制的建立等加強華盛頓在該地區地位。在他看來,這種民主同盟力量讓北京感到意外。盡管美國政治在很多方面處於兩極分化狀態,但伯恩斯認為,美國民主與共和兩黨在中國問題上具高度共識,這是華盛頓與北京這個「難以打交道」的政府交手時的巨大優勢。

麥卡錫來不來? 國內學者:美中台角力結果
大陸全國兩會周六(3月4日)登場,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正式邁入第三任,明年初又有台灣總統大選,兩岸關係備受矚目。大陸學者分析,今年台海局勢仍有諸多變數,陸方緊盯賴清德的兩岸路線和論述;對於美國眾院議長麥卡錫是否訪台,北京深感憂慮,不過台灣學者指出,相較去年裴洛西訪台是導致台海緊張局勢升級的「因」,今年麥卡錫若訪台,則會是美中台三方互動的「果」。擔任民進黨主席的副總統賴清德自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多次拋出以「和平保台」取代「抗中保台」。上海東亞研究所助理所長包承柯受訪表示,不論口號再怎麼改,如果賴清德的台獨路線不改,大陸就絕無可能和他打交道,兩岸之間就不可能有和平可言。賴清德不放棄台獨 兩岸無和平包承柯表示,大陸對台政策非常明確,對台獨分裂勢力不會有容忍空間,如果賴清德不放棄台獨,未來兩岸關係只會愈來愈複雜。談及國民黨熱門人選侯友宜,包承柯認為,侯友宜在兩岸問題上並沒有太多論述,目前以務實處理新北市事務為主,其過去於警政署任職,兩岸間的交流非常微弱,因此今後在涉及兩岸問題上,既要能與大陸有更好溝通管道進行交流,又需要在台灣獲得選民支持,「他需要有很大的智慧」。但包承柯認為,以侯友宜的背景,在兩岸政策方面會非常務實,如果他希望兩岸關係發展的話,會在這方面做實事,而不會在虛幻的概念裡面轉圈子。侯友宜兩岸論述 走國民黨的路包承柯也指出,國民黨政策綱領已寫入兩岸一系列思考,當中包含九二共識,侯未來若要參選,應會按照國民黨的思路,不可能完全走自己的道路。談及綠營從「抗中保台」轉為「和平保台」,北京買不買帳?政大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曾偉峰分析,大陸欲保有兩岸關係的主動性,不會因此就願意與台灣官方對話,「他想要跟你談,就會買你的帳」。因此曾偉峰認為,兩岸互動的重點無關乎台灣提出的口號,而在於中共對台政策能否從單向轉為雙向互動,而後者也是我政府應努力的方向。蔡英文計畫訪美 陸方深感憂慮包承柯認為,中美關係曾因1995年李登輝訪美而破裂,進而引發台海危機,近來日媒報導,蔡英文今年預計將出訪友邦展開元首外交,可能過境美國,甚至在卸任前訪美,令陸方深感憂慮,他認為應該防患於未然。關於麥卡錫是否訪台與何時訪台,曾偉峰認為,美中雙方正就該議題討價還價,兩岸也各自努力向華府進行外交工作。因此,相較於裴洛西訪台是台海局勢緊張的「原因」,麥卡錫訪台則會是美中台三方角力下的「結果」,北京雖仍會大動作反制,但應在各方預期之內,不至於引發戰爭。

台積電在美設廠遇難題!《紐時》採訪台人工程師 他坦言:美國人很難管
美國知名政治媒體Politico才剛於美東時間14日爆料,時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在去年8月訪台期間,遭到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午宴上大潑冷水。他指出,若美國以為砸大錢就足以攻佔全球最複雜的電子製造市場,「那就天真過頭(terribly naïve)了!」如今《紐約時報》也訪問了11名台積電員工,證實了該企業在美國設廠存在許多隱憂。據Mactrast援引《紐約時報》的報導稱,台積電過去在2020年5月宣布在亞利桑那州設廠,最初承諾投資120億美元,2022年10月經濟部長王美花訪美後,台積電在12月又加碼投資金額至400億美元(約新台幣1.2兆元)。亞利桑那州的第1座台積電工廠預計將在2024年投產,量產4奈米。第2座工廠目前也進入動土階段,預計將在2026年開始生產3奈米先進製程。這不僅是台積電在海外的最大一筆投資,同時也是美國歷史上外國直接投資金額最高的一次。不過《紐約時報》指出,這項投資案充滿考驗。台積電高層1月在法人說明會提到,受人工成本、許可證、法規及物價高漲的影響,赴美設廠成本比在台灣高至少4倍。在部分內部人士眼中,這項400億美元投資案是個糟糕的經營決定。對此,《紐約時報》也採訪了11位匿名的台積電在職員工。其中一名工程師便坦承,他考慮過加入亞利桑那州的新工廠,但他意識到自己最終可能要幫美國員工「收拾殘局」,因此打消念頭,「晶圓製造最困難的不是技術,而是人事管理。美國人在這方面表現不佳,他們很難管。」另外3名負責培訓美國工程師的台積電員工也透露,美國工程師很難標準化作業,比起台灣員工毫無疑問的服從命令,美國員工傾向挑戰和質疑上級。一位台積電工程師更指出,美國人甚至會拒絕接受上面指派的新任務,而不是加班趕工來完成更多項目。上述報導似乎也呼應了張忠謀在去年8月裴洛西訪台期間的說法,這位91歲的台積電創辦人當時單刀直入地暢談了他對美國半導體政策的質疑,他坦言,自己很高興台積電可以從美國的補貼中受益,但美國真的以為僅靠砸大錢,就能為自己買下一個強大的晶片製造業嗎?張忠謀直言,若美國認為砸錢就能搶佔全球最複雜的電子製造市場,「那就天真過頭了」,華府如果需要一個值得信賴的半導體產業,就應該持續投資台灣的安全。畢竟,美國現在想做的,台積電早就完備。

陳吉仲為缺蛋道歉 民眾黨籲重視台海安全及「蛋蛋危機」
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邱臣遠、副總召賴香伶、幹事長張其祿今(22)日開記者會指出,要求政府在世界格局因烏俄戰爭即將重塑之時,兵役改革必須儘速到位,並建立有效的兩岸危機管理機制。另外,對於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對缺蛋向國人道歉,邱臣遠說,政府除了台海危機外,也應重視「蛋蛋危機」對民眾造成的不便。邱臣遠說,陳吉仲從二年前提出「雞蛋國家隊」,一直到近期的言論,都顯示他不認為缺蛋是一個問題,甚至前幾天還帶著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到大型通路賣場視察,告訴大家「蛋是足夠的」。但邱臣遠說,以他的個人經驗,近來到便利商店要買茶葉蛋都經常買不到,市面上的確有缺蛋的問題,「蛋蛋危機」已造成相當大的民怨。「陳吉仲現在才道歉,時間已經晚了,而且重點是大家還是吃不到蛋。」邱臣遠說,蛋價問題是因為政府未做好長期的配套措施,包括雞農的升級輔導、養雞場改建,以及產銷管道、經銷商利潤不透明等問題,都未看到政府提出具體而有效的政策,才會造成缺蛋危機。另外,邱臣遠表示,去年2月24日俄羅斯以「特別軍事行動」為由,大舉進攻烏克蘭,這場戰爭造成數十萬人死亡,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國際市場原物料與能源價格大幅飆升,這場延續一周年的戰爭,目前包含美國、歐盟、中國大陸等國家正積極介入,正在持續改變世界格局,使得台海穩定再次受到世界各國重視,呼籲國防部應向美方爭取新購武器儘早交付,更要提前訓練,美國新任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將於春季訪台,屆時中共可能比照去年裴洛西訪台時一樣,做出劇烈反應,政府應及早因應,除了避免擦槍走火,更要設法捍衛台灣主權及民眾安全。賴香伶指出,民眾黨原則上支持役期延長至一年,然而役期改制國軍每年將增加6到7萬可用兵力,與現在相比,所需訓練資源、場地設備都天差地別,「實戰兵」與「掃地兵」不可同日而語。台灣出生率連年下滑,青年勞動人口衰減,政府既然徵用寶貴的青年勞動力,就要提出合理且有效的訓練流程。其祿表示,近日中國間諜氣球事件發酵造成美中關係出現緊張,雖日前中美雙方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對於「援俄」問題不歡而散,但在氣球事件或俄烏戰爭意見分歧下,美中之間的大國博弈仍有衝突管理機制。反觀台灣政府處理兩岸事務不見彈性及衝突管理,使僵局及危機一再出現,政府必須恢復兩岸務實有效的溝通,並與對岸建立衝突管理機制。

裴洛西轉述張忠謀建言 美應持續投資台灣安全
美國眾議院前任議長裴洛西去年8月2日訪台,引發軒然大波。她近日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指出,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台灣時對她直言,如果美國以為砸大錢就可以進占全球最複雜的電子產業市場,那就太天真了,如果美國想要擁有一個可靠的半導體體系,美國不如繼續投資台灣的安全。巴菲特旗下公司 重砍台積電ADR達86%股神巴菲特旗下公司「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去年11月披露,在第3季砸41億美元買進台積電美國存託憑證(ADR)6千萬股,首度買進台灣科技股。但波克夏海瑟威公司昨日公布去年第4季持股明細,卻大砍台積電ADR達86%,導致台積電股價昨日重挫。國內分析師指出,外資在去年8月後買進台積電ADR是買在低點,持有後,或許發現沒有想像中好,乾脆先獲利了結。裴洛西近期接受美國政治媒體《Politico》副總編輯柏恩斯(Alexander Burns)訪問,她提起去年8月3日,蔡英文總統在台北賓館設宴款待,她與張忠謀就美國《晶片法案》和520億美元的政府補貼,有一番討論。張忠謀那天輕鬆地提起這個話題,「500億美元,好,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包括蔡英文總統在內的與會者,很快就意識到,張忠謀不是在說笑。在蔡英文的注視下,張忠謀向裴洛西提出犀利問題,美國的晶片法案與半導體政策是支持先進產業的真心承諾,抑或是美國企圖進占這塊利潤豐厚全球市場的衝動之舉?張忠謀表示,台積電已在亞利桑那州開發一項重大項目,他很高興台積電能從補貼中受益,但美國真能獨吞半導體晶片製造業嗎?他警告,「如果美國認為可以透過520億美元的補貼,迅速進軍世界上最複雜的電子產業市場,那就太天真了。」裴洛西盛讚張忠謀 談話一針見血他指出,半導體晶片非常複雜,光是原材料的取得就需耗費大量勞動力,工廠和晶片組裝都需要精密技術;美國從大開支票到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晶片產業,還有很長一段距離。《Politico》報導分析,雖然美國總統拜登稱晶片法案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可以保護美國經濟免受中國對台發動戰爭的破壞,「確保美國供應鏈始於美國」。但是張忠謀的評論仍反映出拜登半導體政策面臨的挑戰。張忠謀提到,如果美國想要一個可靠的半導體產業,應繼續投資台灣的安全,因為台灣多年前就已擁有美國想要建立的完整體系。裴洛西盛讚張忠謀非常了解美國,談話一針見血, 但她也堅定表示,「我們知道在做什麼,我們決心要成功」。巴菲特旗下波克夏海瑟威去年第4季重砍台積電ADR高達86%,消息傳來,台股昨天開盤,台積電跳空大跌,終場下滑20元,市值縮水約5000億元,台股受此波及,盤中摜破1萬5400點,重挫221點、收在1萬5432點。股神縮手 台積電市值縮水5000億其實另一家知名投資公司老虎全球基金更狠,去年第4季直接把台積電ADR清倉,紐約州退休基金也跟進減持台積電ADR逾42萬股。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發文感嘆,「巴菲特溢價1個季度就玩完了」,推估這是專業經理人短線炒作的決定。投信投顧公會副理事長朱成志表示,巴菲特偏好價值型投資,且只投資在美國設廠的企業,巴菲特去年第3季大舉買進台積電,關鍵是8月裴洛西訪台後,兩岸關係緊張,台積電股價下跌,在低點買入,但持有後,或許發現沒想像中好,乾脆先獲利了結。

美砸錢搶佔半導體市場! 張忠謀潑裴洛西冷水:天真過頭
美國知名政治媒體Politico於美東時間14日爆料,時任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的裴洛西(Nancy Pelosi)在去年8月訪台期間,遭到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午宴上大潑冷水。他指出,若美國以為砸大錢就足以攻佔全球最複雜的電子製造市場,「那就天真過頭(terribly naïve)了!」美國若需要一個可依賴的半導體產業,就應該持續投資台灣安全,因為美國現在想做的,台積電早就具備。報導稱,去年8月3日,時任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在午宴上會見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蘇貞昌、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等政府高層,以及張忠謀伉儷、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和碩副董事長程建中等商界名人。不過Politico稱,這位91歲的台積電創辦人當下竟然當著裴洛西的面,單刀直入的暢談他對美國半導體政策的質疑,「500億美元(晶片法案的補貼總額),嗯……這是好的開始。」包含裴洛西在內的4名與會者很快就意識到「張忠謀不是在開玩笑」。接著,張忠謀開始詢質疑裴洛西,美國的晶片法案(CHIPS Act)與半導體政策,是華府支持先進晶片產業的真摯承諾,還是美國企圖攫取這塊利潤豐厚市場的衝動之舉?張忠謀坦言,自己很高興台積電可以從美國的補貼中受益,但美國真的以為它可以像這樣,砸大錢為自己買下一個強大的晶片製造業嗎?Politico也指出,象徵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政治勳章」的晶片法案,確實如張忠謀所言,遠非一場穩贏的賭注,因為從大開各種政治支票到成立自給自足的晶片供應鏈之間,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在這場午宴中,張忠謀還直言不諱的告訴裴洛西,若美國認為砸大錢就能搶佔最複雜的電子製造市場,「那就天真過頭了」,因為製造半導體晶片的任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需要大量勞動力,以及非常精準的組裝和製造能力。且半導體產業的競爭相當激烈,即便美國現在投入大量資金建設高品質工廠,未來還是要加大投資來維持更新,否則美國很快就會發現自己投入的數百億美元成為了過時的硬體設備,單次且短時間的投資是遠遠不夠的。張忠謀進一步補充,若美國需要一個值得信賴的半導體產業,就應該持續投資台灣的安全;畢竟,美國現在想做的,台積電早就完備。Politico稱,張忠謀的言講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以至於太太張淑芬還一度打斷張,要他不要講那麼多。總統蔡英文也緩頰,稱張忠謀以直率敢言的大砲性格著稱。不過裴洛西事後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張忠謀很了解美國,而且他提出的部分問題確實深具挑戰性,不過她並未因張忠謀的嚴肅態度而退縮,她還多次稱讚對方是指標性人物,「我非常敬畏他」。而裴洛西也在會中向張表達了自己堅定的訊息:「我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們決心成功,而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浪漫情人節提案3/獲獎巧克力手刀預購 買玫瑰擬真蛋糕再送愛心氣球
說到情人節,應該許多人會想到巧克力與玫瑰這兩樣經典象徵,像在今年「世界巧克力大賽」International Chocolate Awards(ICA)總決賽獲得超多獎項的「Q sweet巧克力菁點」,終於將最新得獎作品上市了;而巧克力蛋糕品牌BAC則限時推出擬真玫瑰花造型蛋糕,搶攻情人節浪漫商機。Q sweet首發推出「真金雙享情人節禮盒套餐」與裴洛西訪台被選為外交贈禮的「三塊得獎巧克力霸大禮盒」,讓巧克力愛好者得以親身體驗這些讓國際評審也驚豔的滋味。其中像套餐式真金雙享情人節禮盒的黑白巧克力也各有特色,品牌創辦人吳葵妮展現女性獨有的體貼,發想出由2月情人節「享受黑巧克力禮盒」與3月白色情人節「享受白巧克力禮盒」組成的「真金雙享情人節禮盒套餐」,原價3,000元、早鳥預訂優惠2,600元,一次網羅7款最新在「世界巧克力大賽」獲得金牌、銀牌的比賽作品,在兩次情人節分兩階段取貨,方便戀人們雙向交流談情。2022世界金牌「療癒果物系列Comfort fruit-鳳梨」。(圖/Q sweet提供)像2月情人節-黑巧克力禮盒集結四款法式夾心巧克力,分別是在2022「世界巧克力大賽」亞太區金牌奪冠的「珍稀克里歐羅」、金牌「經典牛奶巧克力」、銀牌「絕對穀粒」,以及2021銀牌「金桔之島」。其中2022金牌的「珍稀克里歐羅」是全球僅存3%的可可豆品種,將其製作成黑巧克力內餡,十分考驗巧克力師的作工細緻度與選料功力。歷史上也只有2位亞洲主廚奪得金牌,其他年度均無人分數達標(另一位是日本大師小山進於2017年摘金);而包藏金桔法式軟糖的「金桔之島」,有別於坊間法式水果軟糖做法,以手工榨汁的新鮮金桔,加上研發一年的鮮果軟糖獨門技術,搭配生巧克力內餡,風味溫潤酸香;2022銀牌的「絕對穀粒」則被評審團認為不落俗套,主廚使用頂級穀物威士忌,讓巧克力內餡的穀物香氣呼應外殼加入穀物微粒的口感,不喝酒的人也能愛上。3/14白色情人節-白巧克力禮盒則一次網羅三款在2022全球總決賽「果乾巧克力類別」囊括世界金牌&世界銀牌的「療癒果物系列Comfort Fruit 」。裹上調味白巧克力的鳳梨乾、青芒果與香料青芒果乾看似簡單,製程卻相當耗時費工,才得以在全球總決賽奪得5項大獎(金牌、銀牌、特別獎-表揚嚴選在地食材、特別獎-表揚摩登精神),以勇奪世界冠軍的「療癒果物-鳳梨」為例,從手切鳳梨薄片開始,浸泡百香果肉、低溫烘乾、以秘方調味巧克力、現刮奢華昂貴的大溪地香草莢,再到等待定型的過程就需花費3~5天,才能換來香氣馥郁、風味多層的果乾巧克力,同時也讓台灣水果得以精品化。「鴻兔大展 三塊巧克力霸大禮盒」不只頗具份量,也以專屬紫色禮盒悉心包裝。(預訂優惠價1,650 元,圖/Q sweet提供)白巧克力霸可以2選1,圖為獲得2022亞太金牌、世界銀牌的「莫內花園」。(圖/Q sweet提供)另外像「鴻兔大展 三塊巧克力霸大禮盒」,消費者可在剛從比賽奪得金牌、銀牌的白巧克力霸中二擇一(莫內花園或夏日時光),再搭配2021奪得世界冠軍的「百香果粉紅胡椒」與店內的健康熱銷款「80%黃金比例」這兩款黑巧克力霸,共同組成禮盒。值得一提的是裴洛西訪台時,立法院也挑選三塊巧克力霸大禮盒作為外交贈禮,其中「百香果粉紅胡椒」、「80%黃金比例」都是獻給資深巧克力控裴洛西的指定口味。今年剛在總決賽得獎的白巧克力霸「夏日時光」,精選台灣鳳梨、芒果、百香果、南北杏及自家栽種香草,既繽紛又口感豐富;而宛如美術館名畫的「莫內花園」則以台灣桑葚、台灣茶和食用玫瑰、紫羅蘭揮灑而成巧克力藝術品,還受到評審另頒特別獎表揚摩登精神;而「百香果粉紅胡椒」則以黑巧克力為底,表面鑲嵌薄薄一層融合天然百香果的白巧克力,搭配帶有檸檬清香的粉紅胡椒,在舌尖交織令人驚喜的三重奏,除了勇奪2021世界冠軍,還獲頒特別獎表揚主廚配方;「80%黃金比例」由主廚精選三個可可產區以黃金比例調配而成,香氣、甜度、苦度與滑順度等各方面都達到平衡,推薦給喜歡高純度黑巧克力的人。「玫你不可」。(圖/BAC提供)另外,巧克力蛋糕品牌BAC推出擬真玫瑰花造型蛋糕「玫你不可」,紅玫瑰花語象徵熱愛、熱戀,每一朵「玫你不可」手工玫瑰花巧克力蛋糕層層綴上職人手工捏製的24片巧克力擬真花瓣,嬌豔欲滴的紅玫瑰造型宛如鮮花華麗綻放,蛋糕本體則嚴選高濃度比利時巧克力原料,於濕潤的湯種巧克力戚風蛋糕中夾上柔滑不膩的生巧克力餡,在味蕾上也有驚喜。即日起~2/19於全台BAC門市及官網限量開賣,原價999元,限時優惠價899元,再贈愛心造型氣球乙顆及精美時尚提袋。

海外置產停看聽1/兩岸軍演+日幣貶 海外置產重起爐灶「詢問翻倍」
國境一解封,沉寂已久的海外不動產業也如雨後春筍般,重起爐灶,在中國軍演及日圓重貶下,加速國人海外置產腳步,包括美國、泰國、越南、澳洲及最夯的日本。「近期海外置產詢問度翻倍!投資人關切金流及投報率。」業者多先打上警語,「有匯率風險」「再安全的國家,都有不可控的風險存在」。一個大雨平日,全台平均所得最高、科技新貴齊聚的新竹市一棟商業大樓裡,正在舉辦一場日本房產講座,約莫40個位子,投資客陸續入座,出席率約半滿。「匯率漲跌影響資產價值及租金收益報酬。」活動一開場,仲介就打上投資警語,接著細細介紹日本房地產買賣文化、流程、法規,甚至為大家試算購屋及代租代管成本。CTWANT記者現場觀察,出席者多介於30到50歲間,提問踴躍,大家相當在意貸款、購屋成本及如何收租等金流問題,希望找到高投報產物件。國境解封,增加投資人出國考察的便利性,業者建議想進場日本置產的投資人要慎選地點,以都市市中心為主,千萬別因為總價考量妥協買在郊區。(圖/翻攝自東京不動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臉書、新華社)業者透露,他們巡迴全台跑透透辦說明會,幾乎是場場報名額滿,出席狀況約有8、9成。類似活動近期在全台各地越來越多,不只賣日本,還有美國、泰國、越南、澳洲等,除了實體說明會,有的是線上舉辦,或是預約一對一諮詢。這一波海外置產潮,從8月初美眾議長裴洛西訪台,中國展開軍演,挑起台海敏感神經開始。專營國內外的豪宅仲介的大師房屋董事長陳建慶(Simon)告訴CTWANT記者,中共軍演後,大家心裡感受到壓力,「前2年參加扶輪社、打球、聚會,大家都是聊台灣市場,現在都在問『Simon,最近有什麼不錯的國外地產?』」目前大師房屋打「安心置產牌」,主推國內大陸建設在美國舊金山的物件「尚芮公寓SERIF」,一戶總價60萬美金起跳,陳建慶也剛去波士頓談下一個案子,預計明年第一季推出。美FED今年暴力升息下,日圓在8月底一路重貶,碰觸24年來最低點,美元兌日圓在140上下震盪,離年初的110匯率已跌掉快3成,相當於房價打了7、8折,興起台人赴日買房風潮。「日幣降的這波,詢問度多一倍,有不少台商把大陸資產收掉,在台灣和日本置產做風險分散,目標鎖定多是大樓或飯店。」服務過吳淡如、利菁等名人於日本買房的東京房東網集團執行董事李奇嶽表示,有一組客人12月上旬準備到大阪看飯店,為了2年後的萬博會開始布局。網紅Joeman(左)上個月才開箱吳淡如(右)在日本東京的房子,Joeman認為採光通風都很好,還有挑高的空間感,如果自住很舒服,不過若是投資,此時想獲利了解可能會賠了匯差。(圖/翻攝自Joeman YouTube、吳淡如臉書)另外近期熱議台積電熊本廠預計2024年啟動,據台灣海外不動產業者透露,明年將有熊本新建案要來台灣銷售,總價600萬台幣有找。對此,李奇嶽直言,「台積電概念推案是專為台灣人設計,實際上熊本廠周邊很荒涼,未來如何,說法兩極」,「任何投資或資產配置本來就有保守型和積極型,要追求本夢比高的物件,就要承受較大的風險。」服務據點遍及全球86個國家地區的21世紀不動產海外事業部經理王斟智也說,10月13日放寬居家檢疫後,出國實地考察成本大大下降,增加許多民眾海外置產的動力與信心,「近一個月接到詢問海外置產的來電,比起去年同期達到2倍之多,其中以澳洲跟日本最多人詢問,不少是為海外留學需求。」面對這波又快又急的海外置產潮,陳建慶特別提醒,「海外投資有很多風險,不動產不像股票容易出售,要考慮得很全面,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匯差,還有許多無法預期的因素,例如covid-19。」尤其上一波2013~2016年的海外置產熱潮中,有不少投資者因大環境變化物件慘遭套牢,有些則是碰到管理不佳、甚至非法吸金的不肖業者,衍伸許多消費糾紛。李奇嶽則強調,要找老字號、信譽可靠的管理公司,「買是一件事、賣又是另一回事,管理不好會煩死!」王斟智觀察,這次海外置產的民眾多關注「移居」可行性,以分散兩岸局勢緊張下的資產風險,「但每個國家對外國人居留政策大不相同,購買當地房地產,不代表就保證能移居當地。」此外,往蛋黃區、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擠,是投資房產不變的定律,各國皆然。台積電熊本廠如火如荼興建中,預計明年下半年完工,2024年量產,已有台積電概念推案打算明年到台灣來販售周邊住宅。圖為台積電熊本工地。(圖/翻攝自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推特)

民進黨大敗 外媒:抗中牌失靈
台灣26日舉行九合一選舉,是2020年蔡英文連任總統以來,首次舉行的全台大選。今年8月初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兩岸關係持續惡化,台海局勢緊張,國際媒體均對這次選舉表示關注。而選舉結果國民黨大獲全勝,尤其是贏得台北市長的控制權,外媒指這讓蔡總統遭遇挫折,也顯示她在地方選舉打「抗中保台」牌失靈。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目前在台北從事研究的澳洲國立大學政治學者宋文笛(Sung Wen-ti)分析稱,「抗中保台」牌已出現邊際效應遞減。他說,「民進黨已經運用抗中保台牌贏得2014至2016兩場太陽花(運動之後的)選舉,以及2020總統大選,在缺乏更多重大外部事件刺激的情形下,這張牌再而衰三而竭。」宋文笛指出,今年發生不少國家安全事件,例如裴洛西訪台導致中國舉行大規模軍演,以及俄烏戰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矢言要在兩岸關係上取得進展等。他認為,這些事件本應有利於民進黨,但民進黨未能把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轉化為選舉支持。日本讀賣電視台則分析說,這次選舉「中國威脅」並不是主要爭論點,選民都著眼在對候選人的好惡及經濟問題。而民進黨過去似乎是得勢過大「得意忘形」,選民希望以一種懲罰的形式,投票給國民黨。本次九合一選舉,台北市長選戰成為最受矚目的焦點,事關台灣政黨版圖氣勢消長,乃至被視為下屆總統大選的前哨戰。有美媒特別提到,代表國民黨參選台北市長的蔣萬安為「蔣家後代」。BBC中文更以「抗中牌」對壘「蔣家牌」,來形容這次的選戰。但BBC文中指出,這次地方選舉,市民未必將兩岸因素視為投票依據,尤其台北市的選民結構,一向以軍公教背景或「外省」家庭居多,這些選民多半在情感上與國民黨較近,在大陸經商定居的家庭者眾多,輔以民眾對於防疫政策的批評,讓原本被看好拿下台灣首都的前防疫總指揮官陳時中,在選戰中意外打得辛苦。至於此次選舉結果,將如何影響2024年的總統大選?宋文笛認為,按照台灣政治傳統,敗選一方的黨主席會被問責辭職,如今民進黨選舉失利,蔡英文辭去黨主席,恐將影響綠營總統提名過程的有效整合。

認「中國不適合投資」 美風險投資家目標轉向台灣
曾投資過百度、馬斯克旗下特斯拉、太空探索公司的美國矽谷創投家德雷珀 (Tim Draper) 日前接受訪問時表示,他已經離開了習近平領導下的「自由市場」,並認為中國已經不再適合投資。他也坦言,目前將投資重心轉移到台灣。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德雷珀於14日抵達台灣時接受訪問,他表示自己過去曾是中國的投資者,但由於自己發現一個「早期跡象」,所以讓他認為「中國準備脫離自由市場」,所以他決定停止在中國的投資。而他並未明確說明所謂的「早期跡象」是何事情。而他也表示,自己來到台灣就是尋找投資的機會,他也認為,台灣是個適合尋找投資機會的「自然之地」。目前他也表示自己對太空領域方面的項目比較有興趣,他也在14日晚間在新竹參訪了台灣的太空計畫。報導中提到,習近平一直在加大力道,要求台灣接受中國的主權主張,甚至在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之後,在台灣附近舉行軍事演習。為此,針對中國可能武力犯台的事情,德雷珀的表示「我只是希望習主席沒有完全失去理智」。

拜習會今登場!台灣問題成關鍵…美官員曝有「1結果」就算成功
眾所矚目的拜習會將於今(14日)下午5點半在印尼G20峰會期間舉行,成為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以來首場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面對面會談。儘管外界不認為這場談話會有實質成效,美國官員仍指出,只要雙方因此開啟低層級的政府溝通管道,「會談就算成功」。而台海、烏克蘭及北韓議題,預料將成為兩人交鋒的重點。綜合外媒報導,隨著美國民主黨保住參議院控制權,預料拜登將更有「底氣」與習近平就各項核心議題進行對話。不過,《NBC》引述中國專家史考特(Scott Kennedy)說法,悲觀表示這場會談可能只有「大聲爭吵或針鋒相對的演說」、「問題原封不動」以及「讓事情更糟」3個結果。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就透露,若兩國因會談出現低層級的溝通管道則拜習會就算成功,並希望雙方領導人因此更瞭解對方的不可談判立場與紅線。官員進一步指出,美國希望的溝通層級是中國因裴洛西訪台後「切斷與美國軍方例行對話」的級別。讓雙方必談的台灣問題增添新的議題。《路透社》則引述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聲明指出,拜登將表明美國「已準備好與中國激烈競爭,但不尋求衝突」的立場,且會談可能會視情況長達數小時。雖然各界預料會談因美中關係陷入極大惡化,不太可能有具體結果,僅會如美國官員所說雙方不會發表聯合聲明,與拜登會後開記者會發表談話。但拜登已在G20峰會前和東南亞及東亞各國領袖對談,並暗示美國不會退出在東亞及東南亞的競爭,而習近平則握有北韓核試驗以及近期平壤不斷朝南韓發射飛彈,造成南韓及日本不安的籌碼,都顯示這場不會有突破結果的會談仍會有極大的火花。

共艦逼近24浬線嗆「不存在」 海軍司令部稱「絕不退讓」
近年台海局勢緊張,8月份美國聯邦眾議院長裴洛西訪台後更是引來共軍大動作反應。據推特用戶超音速砍刀發布的一段錄影顯示,一艘馬紹爾群島註冊的LADT NEETI貨輪11月10日經過台灣東部海域錄到到的兩岸海軍對話,中共廈門艦直嗆我方「你所謂的24浬線不存在!請注意你的用語」,消息曝光後海軍司令部也在12日發出聲明表示針對共艦侵擾「絕不退讓」。根據推特影片內容,我國馬公艦廣播「你即將進入我24浬警戒區,請你適時調整航向。」沒想到廈門艦反嗆「你所謂的24浬線不存在,請注意你的用語,我艦在此正常航行」,所幸雙方後來並未有進一步的言語交鋒和挑釁。該推特用戶還指出,「台海中線已經沒有了,每天軍機進出一天沒斷,變成傳統訓練空域,現在台海24海浬警戒線也沒有了,我共日拱一卒步步進逼的釣魚島戰術,再次發揮作用了。」(圖/翻攝自推特)海軍司令部指出,針對廈門艦逼近24浬線嗆我馬公艦,海軍秉持堅守海疆的態度,均會檢派艦船應變處理,並且視共艦航向航速,預判將接近我鄰接區,就會依規定驅離,絕不退讓。對此海軍司令部12日回應,針對共艦的侵擾,國軍秉持堅定守護海疆的態度,均檢派艦船應處,並視共艦航向航速,預判將接近我鄰接區,即依規定驅離,絕不退讓。海軍司令部進一步表示,自今年8月份中共聯合軍事行動後,仍持續在台海周遭實施戰備警巡,日益增加我軍艦艇戰備壓力,國軍全體官兵克盡職責,戮力戰訓本務工作,有能力、有決心捍衛海疆安全,籲請國人放心,並持續給予國軍支持與肯定。

英特爾示警 台灣晶片供應鏈危險了
英特爾(Intel)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周一(24日)再度強調,美國需要把更多的晶片先進製程從亞洲帶回美國和歐洲,他並指出,「台灣在全球科技供應鏈上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但是台灣卻是岌岌可危(precarious),這個世界需要更多地理上平衡的彈性供應鏈。」季辛格在《華爾街日報》的年度科技論壇(Tech Live)大會上作了以上表示。外媒表示,台灣是台積電的主要生產基地,為蘋果、高通、超微、特斯拉、甚至英特爾等科技企業進行代工。但在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中國曾針對台灣進行軍事演習,加上俄烏戰爭,都讓外界對其地緣政治環境進行重新評估,季辛格的發言反映出外界對中國是否試圖收回台灣威脅新的憂慮。不過,如果晶片製造從台灣移轉出去,英特爾也可以從中獲利。季辛格指出,就如同過去50年石油儲備在地緣政治上扮演的重要地位,晶圓廠將在未來50年占有更重要的位置,他強調,美國和歐洲需要製造更多先進製程的晶片,以因應人工智慧、國家安全和電腦應用的需求。今天亞洲晶片製造占了全球八成,季辛格希望到2030年能降到五成,美國則是從目前的12%增加到3成,歐洲從目前的不到1成,增加到20%,「這是個長期的過程,」季辛格表示,他相信這個過程現在正在進行之中,過去花了30年時間讓電子供應鏈集中在南中國海周圍,而美國總統拜登先前所簽署的巨額政府補助法案只是逆轉過去這個趨勢的第一步。美國商務部於10月7日宣布對中國增加新的半導體限制措施,包括晶片和製造設備的對華出口等,對此,季辛格指出,他對美國向中國科技出口加諸的更多限制並不感到訝異,這個限制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美國希望在與中國的競爭中保持技術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