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和美3兄弟都年過半百,住在三合院相依為命,僅靠老三的3700元身障補助,有一餐沒一餐,瘦到皮包骨,也餓到營養不良虛脫,17日4小時內3台救護車送醫搶救,20日老大離世,彰基表示,62歲老大,因營養不良,引起免疫力低下,引起菌血症,進一步衍生敗血症,因敗血症引起多重性的器官衰竭、死亡。彰基發言人暨副院長周志中表示,感謝社會大眾對和美葉家姓三兄弟的關心,老大62歲,上星期五來彰基的急診,因為肺炎、營養不良,院方安排他住院,但他婉拒且堅持要出院,星期六出院後,19日又來急診,發高燒到40度左右,肺炎跡象非常明顯,並非新冠肺炎,就隨即安排住院,進一步給予抗生素大量點滴為他治療,但是因為他營養不良,引起免疫力低下,然後引起菌血症,進一步是敗血症,因為敗血症引起多重性的器官衰竭,不幸20日中午左右離世。 彰基周志中說明和美三兄弟老大感染敗血症離世。(彰基提供/吳敏菁彰化傳真)周志中表示,葉家老三是在星期五就安排他住在病房,他剛進來的是腎衰竭、營養不良、血鉀過低、嚴重脫水;主治醫師的報告,目前情況相當良好、食慾不錯,吃的很多,護理人員跟他換尿布,社工部安排的特別看護也跟他餵食,他也配合的很好。整個情況,血壓、脈搏、呼吸、心跳都很正常,都在快速的恢復中。老二則在當天就回家了,議員賴清美表示,今天上午到葉家探視家裡,發現他虛弱的經常跌倒,洗澡也跌倒,雙腳都包紮傷口。乍聞老大離世,心情哀痛,需要陪伴、關懷。
新冠肺炎所帶來的症狀,就像詭譎多變的病毒一樣令人難以預料。英國一名51歲女子,染疫僅一週時間就感到「手腳冰冷」,幾天後手、腳趾就痛到她難以忍受,醫院緊急救治時更發現,她的手指與腳趾已「宛如凍傷般發黑壞死」,不得不安排截肢以保住她的性命。據《鏡報》報導,居住在蘇格蘭的帕特森(Catriona 'Tina' Patterson)今年3月因染疫後併發嚴重症狀緊急送醫,愛丁堡皇家醫院(ERI)的醫療團隊發現她手指與腳趾等肢體末端發黑、壞死,更無法測量到她的食指靜脈,患處的血液疑似已經凝結,且就在眾人積極尋找病因的同時,帕特森的器官也開始停止運作。醫師認為新冠病毒很可能是造成帕特森肢體末端壞死的原因。(圖/翻攝自鏡報)雖然醫療團隊成功拯救了帕特森的性命,卻也作出艱難決定「切除帕特森的8根指頭」。醫師表示,這罕見的症狀很可能是由病毒引發的,但現階段「我們還不能100%確定是病毒造成的」,並表示她曾經接種過完整疫苗,症狀卻來得又「奇」又猛,超乎眾人想像。帕特森指出,染疫後一直感到疲憊與疼痛,尤其是「凍僵到發痛」的手、腳趾更讓她難以忍受,當時還直接對護理人員大喊「切了它們」。雖然失去8根指頭與要面對未來的漫長康健期,帕特森仍樂觀表示至少命撿回來了,剩下的就是積極復健,而她的朋友也在眾籌平台發起募款,希望能藉由大眾的力量,幫助帕特森挺過這次難關。
今年五月時,因快篩試劑數量不足,一度造成全民瘋搶快篩的現象。有醫師今(13日)卻在網上發文表示,見到越來越多人,不自行快篩就直接跑去急診,要求醫護協助篩檢。此舉讓醫師傻眼直呼「這在之前五月時還沒這麼誇張」。貼文一出,掀起熱議。由醫師經營的臉書粉絲專頁「安東尼蘇的救命救急暗黑閒話」,今(13日)透露,揮別了五月快篩不足的情況後,近期快篩已不缺,卻見到許多民眾,覺得喉嚨癢癢的,或是身體有點痠痛、量到有點發燒的,連自主快篩都沒有做,就跑去急診請醫護協助他們篩檢,「不管是半夜或是凌晨,這在之前五月時還沒這麼誇張。」臉書醫療粉專「安東尼蘇的救命救急暗黑閒話」提及,早在五月時,民眾「未篩就衝急診」的狀況還沒那麼誇張。(圖/翻攝自臉書/安東尼蘇的救命救急暗黑閒話)醫師補充,這些跑急診快篩的民眾中,還有家長以「怕小孩會痛,不忍自己下手」為由,讓醫護人員充當「壞人」,卻在醫護人員幫忙篩檢時放任孩子肆意掙扎。此舉也讓醫師爆氣痛批,「你以為醫護很有時間在那邊陪你孩子內心戲,在那邊無限repeat數到十嗎?」醫師大嘆,民眾出現這種心態不難理解,就如同當初疫苗劑量充足時,沒人排隊去打,而當他們聽聞媒體報導某廠牌疫苗不足時,卻又像瘋了一樣,非打到不可。此現象也令醫師無奈道「這種饑餓行銷就是屢試不爽」。文章發佈後,有網友表示「身為護理人員,小一的兒子快篩我都自己來」、「我賭年底聖誕節的交換禮物會出現一堆過期快篩」、「篩一次收2000就會自己篩了」、「哪次不是這樣?這就是台灣人」。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處於高原期,死亡人數也維持在百人以上規模,醫護人員疲於奔命,中央與部份地方政府頻喊高額津貼,鼓舞更多護理人員投入第一線工作,有部立桃園醫院護理師向本刊投訴,該院護理人員從去5月就站上第一線支持防疫,當時衛福部長陳時中就承諾會給予優渥的津貼,結果拖欠一整年沒下文,部份醫護直訴政府津貼「看得到,吃不到」,還擔心這是一場「騙局」。據了解,去年5月本土疫情大爆發,許多醫護人員在國家面臨危難中走向前線支援,深入專責病房、機場、加強版防疫旅館、採檢和疫苗接種站等重災區,他們在台灣最嚴峻的時刻勇敢挺進,為了大眾健康與狡猾多變的病毒對抗,並成為台灣最堅強的後盾。 桃園機場入境篩檢工作繁重,也有高度傳染風險,政府祭出獎勵津貼,希望提高醫護前往支援國家邊境防疫的意願。(圖/黃威彬攝)當時,衛福部為了感激第一線人員付出,承諾將給予醫生每日1萬元、護理師每日5000元的額外「獎勵津貼」,此消息宣布後引發正面迴響,醫護認為基層人員的汗水與辛勞受到肯定,在防疫工作上更加盡心賣力,台灣也在他們的守護下走過三級警戒的黑暗期,各行各業終於能回歸平靜生活,疫情在去年下半年暫時落幕,熟料「津貼之亂」卻才拉開序幕。本刊調查,部立桃園醫院的不少醫護人員請公假,就近支援邊境高風險的桃園國際機場檢疫以及防疫旅館的工作,以一名護理師一般月薪約4萬多元,一天增加5000元的額外收入,只要加班10天就超原本月薪,的確具備誘因,因此醫護人員寧可犧牲自己的假期投入防疫,「獎勵津貼」就像是獎勵犯難的危險加給,但他們從仲夏盼到隆冬,又從春天等回夏天,過了一年都仍未見到這筆「傳說中」的津貼。 「大家等到年底發現錢還沒下來,才驚覺原來這是中央畫的大餅。」不願具名的醫護人員透露,部桃醫院從去年5月延宕發放支援第一線的「獎勵津貼」至今,醫護看破政府手腳後,不再自願走向前線,第一線工作也從自願性質的支援變成不得不的「任務」,每名醫護如今每週至少得輪班一次,基層怨聲載道卻又無可奈何。桃園醫院院長許永年也為此寄公開信向全體同仁致歉,表示津貼無法核發,是因院方認定的「疑似或確診病例」與中央單位標準不同,申請津貼文件仍在反覆的審核程序中,院方正努力補齊相關文件與名冊,以求儘早送審,並將津貼撥付予相關同仁慰問辛勞。桃園市議員余信憲在議會質詢醫護津貼未發放的問題,並呼籲桃園市府應先代墊款項以補償醫護。(圖/翻攝自余信憲臉書)「第一線真的很辛苦,為了國人的健康,我們可以多撐一些,家人也願意體諒醫護救人的責任特殊,為了大眾利益吃點小虧不算什麼,但一毛都不發實在太誇張。」另名醫護人員也表示,並非院方不願發放防疫津貼,而是卡在衛福部遲遲未撥款,期盼中央能早日兌現承諾,還給醫護應有的照顧。桃園市議員余信憲日前在議會質詢津貼未發放問題時表示,部桃醫院是防疫最堅強陣線,他們在防疫上勞苦功高、貢獻巨大,但政府拖欠允諾的津貼確實讓基層忿忿不平,希望能查清楚津貼延宕的主因,也呼籲桃園市府應先代墊這筆款項以補償醫護,別讓第一線人員寒心。
台灣正迎戰新冠疫情關鍵一役,染疫確診人數也居高不下,中央火速解決醫護人手不足問題,下令調高醫護比,並喊出高額津貼。但台北市一家公立醫院的護理人員向本刊抱怨,衛福部宣稱每名醫護每天有1萬元防疫津貼,許多醫護人員從疫情以來只領過一季津貼,經過抗議後日前才又領到去年的津貼,金額也打了八折,立委憂心政府片面撕毀承諾,恐怕會打擊前線醫護士氣。「家人都覺得『很好啊,一天的津貼好像很多』,但其實都還沒有拿到,多數醫護人員心裡也會盤算,也許津貼拿不到了。」在醫院專責病房工作的一名護理師指出,衛福部原本告訴他們,負責第一線的護理工作,每人每班可領1萬元的防疫津貼,但她只在去年領到一次前年度的津貼,而且只領到8成;去年的津貼款則一直沒有消息,直到最近大家抗議聲浪很大,前幾天才又收到第二筆錢,不僅中間相隔一年多,金額也仍然打8折;至於今年排班照護確診病患的津貼,則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拿得到,也沒把握是否能領得到全額。護理師照護病患時要面對各種不同狀況,例如這位小朋友在自由廣場打疫苗時忍不住哭鬧,接種站必須派出4名護理師安撫並幫忙固定。(圖/黃耀徵攝)衛福部為解決醫護人力不足的問題,日前研議調高護病比,讓每位護理師照顧更多病患,衛福部長陳時中喊出,每人每班照顧1名病患可領到2000元津貼,以提高護病比1:7計算,第一線護理人員每班最高可領到14000元。該名護理師氣忿地說,先前政策原本說好護病比1:5、不滿5名病患以5名計算,也就是說每人每班可領滿1萬元津貼,但實際執行的情況卻是不滿5名病患時,不管是3名還是4名,都完全領不到津貼,「病患的人數不可能剛好是5的倍數,所以每天都會有人領不到。」她指出,一般來說,一個人每個月會排上班約20天,但因為同事間輪流負責不足5人的病患,每個人會有6天無法領到津貼,但每個月仍約能增加10到14萬的收入。 「原本醫護可以入住專門的防疫旅館,由政府全額補助住宿費用,但上個月又公告新的辦法,只有排班當天可以申請,排休日必須自付每天1600元住宿費,或是返回自家。」另名護理師也說,若回家住,豈不是冒著把病毒帶回家中的風險,因此不少人還是自費住宿,更有一些護理師當初響應政府號召,從南部離家加入第一線防疫工作,現在變成休假日也必須自費住防疫旅館,若是領不到防疫津貼,北上的生活費用反而成為一項負擔。立委蔡壁如說,政府針對醫護人員的防疫津貼編列了96億元的預算,她在5月參與政黨協商延長「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以及特別預算施行期間的時候,曾詢問這筆預算的執行情況,官員坦承津貼發放的進度緩慢,主要是因為各醫院必須先匯整醫護排班名冊與確診病患資料,送交各縣市衛生局核對,再上呈衛福部審查,查核無誤後才能撥款到地方政府,然後由地方政府轉交各醫院,再發放給醫護,行政程序繁複。立委蔡壁如指出,國內有高達37%的護理師取得執照卻不執業,主要原因就是這份工作錢少、事多。(圖/翻攝自蔡壁如臉書)「防疫視同作戰,應該要三軍未發,糧草先行。」蔡壁如說,她能理解核對資料確實曠日費時,但津貼若不能及時發放,將會打擊第一線人員的士氣,因此曾向陳時中建議,可以預估每個醫院當季的津貼數額,先行核撥一筆款項,讓醫院即時發放給第一線醫護,之後再多退少補。不過,財會人員評估後,擔心萬一醫院、地方政府與中央認定金額不同,款項一旦多發,可能收不回來,會有財政紀律的疑慮,最後未採納這項建議。蔡壁如建議,行政院應該召集相關單位,研議合法、可行的方案。
英國諾丁漢郡(Nottinghamshire)2018年發生孕婦產後身亡的不幸事故,但當局經過長達4年調查後,認為醫療團隊有重大疏失,指出醫師與院方「4次拉扯還未脫離胎盤的臍帶」、「未觀察到持續性出血使產婦失血5.5公升」與「子宮內翻」等多重疏漏,是導致孕婦死亡的主因,直批嚴重違反護理義務。綜合外媒報導,時年33歲的潔德(Jade Hart)在7月8日晚間10點於「巴塞特羅醫院」(Bassetlaw Hospital)產下兒子雨果(Hugo),卻在產後不到1小時內失去意識,並在數小時後死亡。這讓潔德的丈夫李察(Richard Hart)難以接受,表示「本應該是美好的日子,卻變成了悲劇的一天」。最近出爐的驗屍法庭調查報告指出,當時一名醫師和一名助產士「發生多次醫療疏失」,其中醫師在胎盤還未脫離之前,就「拉扯臍帶至少4次」,這項極為嚴重的錯誤間接導致潔德的死亡,讓她在凌晨遭遇罕見的「子宮內翻」,出現子宮底陷入宮腔內,導致部分或全部的子宮體內膜內往外翻,甚至從子宮頸逆入陰道或脫出陰道口。另在潔德因子宮內翻出現持續性出血與多次心跳驟停時,醫院竟未在這關鍵幾小時安排護理人員對她定期檢查,導致潔德因心跳驟停、器官衰竭和腦損傷死亡。報告直指醫院違反護理義務,並做出遠遠低於調查人員預期的「非常糟糕判斷」。對此,李察感謝調查人員替他們找回真相,並表示終於有時間能為妻子的離開感到悲傷,但也會「盡量沉浸在潔德帶給我們美麗兒子的快樂中」。
色情片情節真實上演!婦產科醫師沈怡岒日前在節目中透露,自己遇過一名女患者,因為遭婆婆懷疑出軌,被押著進診間驗DNA,讓護理人員看傻眼,好說歹說才平息衝突,不料3年後,該名媳婦自行前來看診,表明要做親子鑑定,隨後竟語出驚人表示「孩子可能是公公的」,宛如八點檔的情節讓她震驚不已。沈怡岒醫師近日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回憶,該名女病患一開始被婆婆押著進診間,說要進行親子鑑定,自己連忙詢問原委,得知她被婆婆懷疑有外遇,隨即好言相勸,說可以等孩子生下來、長大一些再驗DNA,同時安撫家屬情緒,經過一番勸說,好不容易才讓婆媳間緊張的氣氛緩和下來。婦產科醫師沈怡岒分享超扯案例。(圖/翻攝自YouTube/醫師好辣)沈怡岒提到,原以為事件就此落幕,且女病患後來遇上婦科問題,也都會來找她看診,然而大約3年後,對方主動帶著孩子到診間,希望自己幫忙做親子鑑定,突如其來的要求讓她十分錯愕,連忙追問原因,這才得知了驚人真相。在醫師追問下,患者坦承,她和公公有次單獨在家,對方酒喝多了,2人不小心發生了關係,後來發現自己懷孕,也不確定到底誰才是孩子的爸,直到小孩漸漸長大,越看越覺得長得像爺爺,才驚覺孩子可能是公公的,但她始終不敢讓別人知道,一直等到婆婆過世,才敢來做親子鑑定。
新北市中和2歲男童恩恩確診重症不幸病逝,成為國內首宗兒童病歿個案引起外界關注,恩恩父親林姓男子悲痛拿出報案錄音檔,要求1922及新北市府提供2機關與相關單位的通聯紀錄,希望找出「消失的81分鐘」背後真相,讓市府衛生局及消防局承受極大壓力。對此,昨(2日)一名林姓網友在臉書社團「新北市公務人員協會」PO長文表示,「恩恩爸爸你的喪子之痛我們感同身受,但我們119真的盡力了。」林姓網友在臉書社團「新北市公務人員協會」發長文寫道,面對疫情的衝擊,當下時空背景是還是清零的政策、對於疫情的控制避免擴散、染疫者的匡列和醫療量能的保全都是那當下的緊縮措施,「我們119是防疫抗疫的執行者,無不依循指引兢兢業業的做事,確保民眾的安全。」男子無奈指出,單位按照流程指引做事,相關的輿論走向卻讓遵守規定的他們成為代罪羔羊,「似乎變成了整個制度下的犧牲者。」【接獲新北119同仁心聲、文長慎入,謹透過本會FB社團全文轉貼如下】恩恩爸爸你的喪子之痛我們感同身受,但我們119真的盡力了。面對疫情的衝擊,當下時空背景是還是清零的政策、對於疫情的控制避免擴散、染疫者的匡列和醫療量能的保全都是那當下的緊縮措施,我們119是防疫抗疫的執行者,無不依循指引兢兢業業的做事,確保民眾的安全。恩恩事件的發生當下,我們依照當時確診者送醫的規定,主動聯繫衛生單位儘速指派指定醫院後送外,更直接幫忙聯繫了就近醫院是否可以收治,但當時的回覆還是要循系統流程才能送醫。我們能了解醫院的難處,因為院端如未能做好準備,護理人員不幸被染疫後可能造成的急診量能的停擺。在勤務中心裡面對民眾每天超過幾百通蜂擁而至的報案和諮詢電話,我們不會放棄任何個案,也持續追蹤到結案為止,日子雖然累、壓力雖然大,我們堅信大家需要119,我們必須努力堅持下去。當這件案件發生後,相關的輿論走向卻讓我們灰心,遵守規定的我們卻成了代罪羔羊,似乎變成了整個制度下的犧牲者。喪子之痛我們絕對感同身受,因為我們也是為人父母。所以當恩恩爸爸想要對於這個案件的了解,需要調取相關資料時,我們也在勤餘時間整理了完整的內容,希望幫助你了解我們做的一切。但我們百思不解的事,為何媒體為何一直要長官們公布錄音內容,我們願意提供給恩恩爸爸聽,更希望當面能說明來龍去脈,更甚者交由司法機關來做公平的審視?可是爲何外界就是要求公布公布,在這個鄉民正義的時間點,有理性討論的空間嗎?我們希望長官不要公布錄音內容,因為裡面有我們的聲音我們的名字,如果單純真想了解真相過程,難道逐字稿和現場聆聽還不夠嗎?還是別有居心的人想藉由策動公布來公審?你們知道鄉民正義會殺人嗎?相信在疫情最艱難的時刻,不管民眾還是第一線所有的防疫人員,大家都努力遵守著規定,希望疫情早日平息,回到正常的生活,對於小朋友的離開我們深感難過與不捨,也能感受父母的煎熬與痛苦,身為119的一份子,每個人不同的防疫任務職責上都是盡忠職守,不敢懈怠,119對於每個急需送醫的民眾也不會拒絕,只是憾事仍然發生了。當然政府後續也針對兒童急重症更加了解了,相關指引也改變了,地方隨著配合做了調整,就是希望避免再有類似案件的發生。我們只想告訴外界不要再用倒果為因的邏輯,時空環境不同的對比來衝擊了第一線防疫同仁的士氣,更要SOP的防疫執行者扛起所有責任,當我們垮了、熱情沒了難道是大家的希望嗎?
有媒體爆料,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專責病房某護理師表示,專責病房不夠用,並加開一般病房來收治確診者,甚至大人、小孩混住同病房,有護理人員要幫病人送便當,餵吃飯還被拒絕,民眾醫院暴力攻擊等事件。醫院2日回應,因應疫情嚴峻,確診者持續增加,專責病房得依原房型恢復多人一室。根據護理師指出,要對病患抽痰依規定在負壓隔離病房,新冠確診者痰液病毒量高,但卻可在一般病房執行抽痰,隔壁床病患只能「廁所避一下」,家屬無法理解,護理人員不斷解釋。有護理師說,中央說人力夠,但護理師一個月僅休6或7天,專責病房目前是1比7,但上班非常忙碌有時連吃飯都沒有,還要應付瑣碎狀況,今年迄今一些護理師都離職了。對此,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指出,依照每日確診量高,醫院依指揮中心指示成立專責病房,專責病房設置依照疾管署及衛生局標準,並報備衛生局核可而設立。強調醫院護理人員完整接種3劑疫苗,並依疾病管制署醫療機構因應COVID-19感染管制措施指引提供防護裝備,讓第一線醫護同仁執行醫療處置時之完整防護。
本土醫療量能持續緊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即日起推動照護輔佐人員可進入專責病房給予協助,院方要先進行感染控制相關訓練,護佐津貼為每班8小時5000元,採3班制。陳時中說「專責病房與負壓隔離病房的空床率,全國仍維持有5909床,空床率42.5%,基本上變化不大」,陳時中說指出,專責病方壓力較大,要照顧病人還要穿脫防護衣,所以開放在專責病房提供Skill-mixed照護。陳時中說「因為病人要陪病比較不方便,都是要由護理人員來執行相關照護的工作,但是在護理照顧已經非常辛苦、非常花時間,還要做生活相關的照顧。」因此照護輔佐人員能在專責病房,給予病患生活上的協助,「提供餵食、翻身更衣跟身體清潔的工作」,減輕醫護的負擔。在護佐薪資方面,陳時中說「每人每班上班是8小時,津貼是5000元,採3班制,每人平均照顧6床位」,照顧對象為長輩病患或是罹患較嚴重疾病為主,即日起實施,新北市在昨日(31)已開始招募,希望各大醫院能多利用。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確診人數不斷攀升,醫療量能備受考驗。高雄一名護理師爆料,政府不斷徵收醫院病房,作為專責病房使用,院方卻沒有任何配套措施,竟然只用塑膠布把病房和護理站隔開,還規定病房不能開冷氣,病人被熱到脫光衣服,全身只剩一件尿布,整個病房都瀰漫汗酸味,讓護理人員超崩潰。原PO日前在網路論壇Dcard發文,「疫情延燒到現在,護理人員真的快支撐不住了!醫院不是應該要當護理人員的助力嗎?怎麼變阻力?政府一直徵收醫院病房變成專責病房,可是前提應該是病房要有所謂的負壓跟相關配套措施才對,不是用個塑膠布把護理站跟病房隔離起來這麼兩光,就打發護理人員欸!」護理師提到,「明明衛生局有發給醫院隔離病房設備改良的費用,現在都不知道花去哪裡了,市立醫院這樣可以嗎?規定病房不准開冷氣(因為中央空調會散播病毒),現在大夏天欸!每天都27-30度,病房裡面一定更熱,每個病人都脫到只剩一件尿布,還狂冒汗,熱到每一個病人都在胡言亂語」。原PO表示,「我們也是穿著全套隔離衣服、頂著熱到快中暑的環境執行護理照護,而且自從政府公告1:7照護比之後,我們每天都1:10以上哦!因為一直超收病人的緣故,病房從單側開到雙側(病房是直線型,中間卡一個護理站),病人送上來病房後,直接穿越護理站,所以這樣有管控原則嗎?」護理師無奈喊話,「不都說護理人員是醫院的最大資產嗎?為什麼醫院感覺一點都不管我們的死活?醫院要超收病人,那就請給足人力,不要都一直壓榨護理師。我們也都持續在蒐集證據,希望大家可以把這件事頂上去,我也相信全台灣一定還有其他醫院也這樣。我們醫院就在衛生局的旁邊,竟然衛生局沒發現醫院荒唐的行徑」。對此,被指射的高雄市立民生醫院稍早發出聲明,本院為傳染病指定應變醫院,所有照護皆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地方衛生機關指導辦理,相關設備及人力都符合規定,針對目前網路上有不實的傳言指控本院防疫不力的部分,本院在此發表嚴正聲明如下:1.本院專責病房,皆符合中央防疫的設置規定,並無設備簡陋之情事。2.本院專責病房皆有空調並開窗,維持舒適溫度及空氣流通。3.本院是地區醫院,專責病房照護比1:10,優於醫院設置標準1:154.有安排適當的照服員協助病人日常生活起居。5.專責病房設置符合衛福部規定,且由本院感染症專科醫師指導監督。6.流傳照片為專責病房,並非負壓隔離病房,設置符合衛福部規定。7.照服員皆取得合格證照,每年完成相關感控課程及隔離衣穿脫訓練。8.民生醫院給予專責病房的所有工作人員適當的防護裝備(包含N95、面罩、隔離衣)。民生醫院強調,院方基於照顧市民健康及保護員工職場安全的責任,本院會持續提供良好的醫療品質,請社會大眾勿以訛傳訛重挫醫護信心,讓本院能將防疫重心放在照護病人身上。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一個都不能「走」!台中太平1名5歲林姓女童停課在家學習卻突然高燒抽搐,父母急忙騎著機車要載她到附近醫院就醫,值下班時間車流量大,著急的林父忽然看到巡邏警車,趕緊上前請求協助,員警二話不說立即驅車在前引導開道,近5公里的路程4分鐘內即到達醫院治療,該女童到院也快篩陽性確診,經即時治療後狀況已穩定。太平警分局宏龍派出所副所長呂招農、警員陳玉明日前下午5點多巡經光興路沿線,忽有1男子騎著機車載著妻小急忙向警方示意,並稱「女兒高燒不退且身體有點抽搐現象,因適逢下班時段車流量大,請求警方協助開道就醫。」員警見狀立即協助導引至附近長安醫院就醫,原本約10多分鐘的路程,僅約4分鐘就到了急診室,父母趕緊將女兒送由護理人員觀察,經初步快篩結果為「陽性」,隨後即由院方處置及治療,據事後瞭解女童狀況已穩定。林姓女童因同學確診,加上疫情期間停課在家,那日突然整天發燒,傍晚時分高燒不退且有點恍惚及抽搐現象。爸媽見狀不對勁趕緊騎著機車前往附近醫院就醫,剛出巷子口就看到警方的巡邏車,於是請求警方協助幫忙。獲知寶貝女兒已確診,女童父母相當感謝警方即時救援,讓女兒在黃金治療期即獲得妥善醫療,未併發中重症,而其父親經院方快篩所均為陰性。太平分局分局長葉志誠表示,這段疫情期間如遇有民眾因急病需到院就醫而請求開道護送,警方均會本於急難救助之精神,全力安全護送來縮短就醫時間,事後得知女童平安無事,感到相當欣慰;也呼籲民眾於居家隔離(檢疫)期間,如有身體不適,請主動與衛生單位聯繫或撥打1922防疫專線,以利安排就醫事宜。
這一波新冠疫情至今,已造成10歲以下兒童22例重症、10例死亡,確診死亡率10萬分之5,遠高於日本10萬分之0.55、南韓10萬分之0.86,新加坡則為0。眼見兒童確診死亡率如此之高,為人父母者莫不焦慮萬分,社會大眾也深感憂慮,行政院長蘇貞昌不但不覺得慚愧,反而指責網路「很多孩子走了」的貼文是「假訊息」,要求查辦,難怪引起社會強烈反彈,連蔡總統臉書都湧進上萬留言,一片批評聲。人命當數字 囂張冷血可能因為近年民進黨選舉屢屢創造奇蹟,國民黨黨產被清算後,只能趴在地上苟延殘喘,民眾黨還不成氣候,加上民意支持度多能維持高檔,即使去年疫情失控一度造成民怨,但疫情過後很快就恢復原狀,因而對政權穩定自信滿滿,蘇貞昌才會如此囂張冷血,認為死10個孩子「不算多」,說「很多孩子走了」是假訊息。在蘇院長或陳時中眼中,「10」可能只是一個數字,放在每天好幾萬人確診、上百人死亡數字下,並不特別重要,卻忽略了「10」背後代表每一個親人的眼淚與悲痛,無數父母的焦慮與憂愁。更嚴重的是,民眾對這一波疫情政府的表現,憤怒已瀕臨爆發點,「很多孩子走了」事件正好成為引爆點。這一波疫情台灣爆發最晚,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都歷經衝擊波,其中新加坡表現最好,確診率與死亡率最低,香港表現最糟,韓國和日本各有千秋,這些國家的經驗與教訓足為台灣的借鑑。民進黨高層早在2月就規畫在4、5月間放棄清零,改採與病毒共存政策,換句話說,指揮中心有充裕的時間,也有鄰近國家足夠的經驗與教訓,可以做好萬全準備,讓台灣疫情軟著陸。公共衛生背景的前副總統陳建仁在疫情剛剛爆發時就說,只要疫苗覆蓋率夠高、快篩試劑充分、抗病毒藥物充分,重症數及死亡數就可以大量減少。陳建仁意在安定人心,但也等於為指揮中心設下三道防線,只要守好防線就安全無虞,可以與病毒共存。陳建仁言猶在耳,三道防線卻全面崩潰,確診例與死亡數節節高攀,造成社會人心不安。指揮中心與行政院如何因應危機呢?不外幾個老招,第一,粉飾太平,製造專責病房高空床率假象,企圖把專責病房護病比由現行1:5調高為醫學中心1:9、區域醫院1:12、地區醫院1:15,卻引爆護理人員反彈聲浪,最後妥協以1:7為上限。更不可原諒的是提供假訊息,疫情剛爆發尚未出現太多死亡個案時,陳時中故意忽略台灣尚未出現死亡潮的事實,不斷騙民眾說台灣致死率比鄰近國家低很多。如今單日致死率達千分之1.2,依據《紐約時報》全球疫情軌跡,過去90天台灣致死率為萬分之5.1,隨著確診例在高原期擺盪,致死率勢必繼續提高,專家估計總死亡數將超過1萬人,絕非危言聳聽。忽視疫情傷害 民心翻轉第二招就是網軍出征,不准民眾說真話,Netflix宣傳新劇,用劇照配上「風吹日篩還是買不到」文字,卻被網軍指責「暗諷快篩劑缺貨」發動退訂,迫使Netflix道歉聲明,承諾「深自檢討」。藝人郭彥均分享醫護朋友「看到這麼多孩子就這樣走了」貼文,也被網軍出征,郭彥均只得刪文,但蘇貞昌不肯罷休,祭出「法辦假訊息」第三招。他的動機很明顯,不准妄議疫情,卻忘記人民有言論自由的權利。蘇貞昌是連戰1997年卸任閣揆後,25年來任期最長者,可能因而志得意滿,陳時中則活在民進黨為他精心打造的防疫英雄光環中,希望能為民進黨取得垂涎已久的首都市長職位,進而為2024年民進黨勝選奠定基礎,但他們都忽略了這一波疫情對民心所造成的傷害。台灣民意基金會5月調查,民眾對陳時中防疫表現評分平均59.53分,4月是70.22分,「鐵粉」流失14.8%,約286萬人。美麗島電子報即將公布最新調查,吳子嘉透露,陳時中全國滿意度從4月的63.9%跌到48.9%,不滿意度從33.0%上升到47.6%,台北市他的滿意度只有36%,不滿意度58.3%,蘇貞昌滿意度再度死亡交叉,不滿意度48.5%,比滿意度高5.5個百分點。看來蘇貞昌和陳時中都高估了自己的政治能量,低估了民眾對疫情的恐懼和對指揮中心失能的氣憤。
澎湖七美鄉1名8歲男童27日確診新冠肺炎,後來病情急轉直下,醫師擔心併發兒童腦炎,在阿公陪同下,經海巡警艇協助載送至馬公港,由三總澎湖分院收治,目前狀況穩定,院方已持續給予瑞德西韋藥物治療。但在後送過程中,因船艇無隔離艙,男童裹著棉被由阿公緊抱,被安置在外,吹風顛簸1個多小時船程,引發外界罵聲連連。該名8歲男童27日確診,隨後出現全身無力、頭痛、嘔吐等症狀,七美衛生所醫師擔心會併發兒童腦炎,晚間7時許在男童阿公及護理人員陪同下,準備轉診至馬公三總澎湖分院。由於澎湖外海風浪過大,原規畫以農漁局巡護船澎興號前往接運,最後還是由海巡隊的警艇接手,但海巡船艙並無負壓艙的防護設施,男童只能穿著雨衣、裹緊棉被由阿公抱著,一路顛簸1個多小時的船程抵達馬公港。七美鄉長呂啟俊指出,男童來自於弱勢家庭,就讀的小學日前發生群聚感染,男童也跟著染疫。男童家裡還有2個幼童需要媽媽照顧,鄉公所介入後,陪著阿公一同將男童後送就醫。據了解,男童到院後,腦部電腦斷層正常,嘔吐改善減緩,不過頭痛症狀持續,且精神活力差,血壓偏低,院方已先給與抗病毒藥瑞德西韋,密切觀察避免惡化。澎湖昨也發生首例重症死亡案例,一位有糖尿病、腎臟疾病、高血壓、癌症等病史的78歲老太太21日出現咳嗽、發燒及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快篩陽性確診,後來收治在三總澎湖分院負壓隔離病房,投藥後本來意識逐漸恢復,多重器官衰竭情況也有改善,未料27日病情突然惡化,經醫師緊急處置,仍於28日凌晨搶救無效死亡。
澎湖發生首例重症死亡案例,一位有糖尿病、腎臟疾病、高血壓、癌症等病史的78歲老太太,收治在三總澎湖分院負壓隔離病房,27日病情突然惡化,經醫師緊急處置之後,血壓到仍只有50mmHg,至28日凌晨搶救無效。七美鄉一名男童經確診新冠肺炎,疑似有兒童腦炎症狀,經海巡警艇協助載送至馬公港,目前收治三總澎湖分院負壓病房。(圖/澎湖海巡隊提供)澎湖縣政府表示,該個案在21日出現咳嗽、發燒及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快篩陽性確診,至附近診所診療開藥服用,採居家照護。老太太23日晚上出現呼吸喘、意識改變,緊急送至三總澎湖分院,由醫師進行插管及接上呼吸機治療,收治於負壓隔離病房。三總澎湖分院表示,由於確診個案除新冠肺炎感染外合併有泌尿道感染及敗血症,給予瑞德西韋、生物人工製劑Tocilizumab、類固醇、及第四代抗生素等藥物,同時建立連續血液透析治療,密集監測生命徵象。在院方悉心照護下,個案意識逐漸恢復,多重器官衰竭情況也有改善,不料27日病況突然惡化,經醫師搶救之後依然不治死亡,成為澎湖首例新冠肺炎重症死亡的案例。另外,七美鄉一名男童經確診新冠肺炎,出現全身無力、頭痛、嘔吐等症狀,七美衛生所醫師評估疑似有兒童腦炎症狀,由於家裡有2名幼童需要照護,晚間由護理人員及阿公陪同,經海巡警艇協助載送至馬公港,目前收治三總澎湖分院負壓病房。據了解,該名學童腦部電腦斷層正常,到院後嘔吐改善,但頭痛仍然持續精神活力差血壓偏低,院方先給與抗病毒藥瑞德西韋。由於澎湖外海風浪過大,澎湖縣政府衛生局原規劃以農漁局巡護船澎興號前往接運,最後還是由海巡隊的警艇接手,但因海巡船艙並無防護設施,這名8歲小孩裹著棉被由阿公抱著,坐在船艙外一路顛簸到馬公港的畫面曝光之後,遭網友在臉書痛罵,怎麼讓病人忍受大風大浪送到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