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達籲:再生能源修正草案寬限期「同意備案」起算
從面板切入太陽能領域也頗有成績的友達(2409)今(9日)呼籲,「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擬調整太陽光電第一型發電設備的躉購費率寬限期起算始點,應維持之前的「同意備案」的基準點,而不是即將改成的「籌設許可」時間點。友達副總經理林恬宇指出,太陽能電廠的興建需要經過很多整合及手續等流程,如果貿然改變發電躉購費率寬限期起算始點,將會影響費率計算標準,因此還是維持之前的「同意備案」的基準點為佳。林恬宇分析,太陽能電廠的所需資金龐大,業者籌措資金是一大問題,而現在因為國內外的利率調升,還有通膨問題,另外匯率變化也拉高了進口材料成本,讓業者壓力增加。據了解,友達也攜手保險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來營運太陽能廠,由友達本身來負責電廠的興建及營運。友達與明基材(8215)聯手參展台北國際建築暨建材展,展示甫獲綠建材標章認證的PDLC智慧調光膜,透過通電及斷電的電流切換,呈現透明與晤面效果,一方面具有隔熱、隔絕紫外光的節能降耗特性,另一方面也兼具良好的隱私功能。

經部擬調降太陽能躉購費率 中美晶:成本高漲不利產業韌性
日前經濟部預告明年躉購費率草案將光電躉購費率調降1至3%,太陽能材料領導廠商中美晶認為此政策將對國內太陽能產業造成很大衝擊。中美晶指出,太陽能產業面臨從源頭多晶矽、各種工程材料成本、人工費用以及銀行融資成本等一連串的成本上漲,然躉購費率不僅未能反映建置成本上升之趨勢,反而調降,對於業者而言是沉重負擔。中美晶指出,依據台灣政府規劃的淨零排放路徑,2050年可再生能源比重將達70%,日照量充足是台灣最大的優勢,太陽能亦是再生能源主力,台灣的製造實力與國際競爭力仰賴穩定以及充足的綠色能源,期盼政府能夠考量產業情勢與國家戰略目標,制定合宜的太陽能躉購費率,使再生能源成為維持台灣能源韌性的最大助力。時序即將進入冬季,穩定能源供給成為各國關注焦點,今年能源短缺的情況使石化燃料電廠重啟,氣候異常情況加劇。面對環境永續經營與能源供給穩定課題,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在地化之建置除可使能源供給自給自足外,乾淨的能源亦可減緩日漸嚴重的氣候變遷問題。今年隨著太陽能建置量逐步攀升,太陽能原料多晶矽面臨供不應求,致使價格上揚,但近期隨著更多產能的投入,供需已逐漸呈現平衡,歐美等國推行的補助和獎勵政策,亦將有助太陽能電池、模組的價格穩定,推升太陽能建置量。中美晶在太陽能領域耕耘多年,為單晶高效電池產品的領先者,於今年完成尺寸產品規格提升,M6電池產線已全面量產,M10高效電池產線也完成建置,將持續開發新製程並提升太陽能產品的性價比,透過技術與產品尺寸差異化戰略,建立鞏固的競爭地位。

躉購費率「只降不升」慣例將打破? 太陽能業者搶進成贏家
近日有太陽能業界人士透露,蔡政府為衝刺國內太陽能裝置達標,正研擬調升明年太陽光電躉購費率,打破過往躉購費率幾乎「只降不升」的慣例,藉此刺激國內裝置意願,讓國內太陽能市場維持供不應求榮景,元晶(6443)、聯合再生(3576)、茂迪(6244)、安集(6477)等業者成為大贏家。目前國內太陽能模組產能來源以元晶、聯合再生、茂迪、安集四大業者為主,相關模組廠近年來為搶得更多市場商機,正積極加速擴產腳步,加上近期政策持續鼓勵太陽能光電建置,藉此因應通膨所帶來的影響,讓國內太陽能系統業者能維持一定的投資報酬率。 蔡政府再度下猛藥,對付通膨造成原物料報價上揚,期望協助台灣完成2025年太陽光電建置量達20GW的目標。不過,蔡政府力挺國內太陽能發電的決心,早已從過往的政策看出端倪,不僅去年下半年為了激勵光電裝置量提升,祭出優惠加碼措施,今年下半年的躉購費率更維持與上半年一致,打破原先下半年通常低於上半年的慣例。針對明年光電躉購費率將與今年持平,甚至可能上調,經濟部能源局回應,目前還在依照以往程序收集相關成本參數,做為明年躉購費率擬定基礎,針對未來躉購費率走向尚未有定論。國內太陽能業者認為,躉購費率一向是國內太陽能產業發展的風向球,今年因上、下半年維持一致;此次調升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太陽能電廠的投資報酬率能維持在一定水準,否則很可能會被通膨吃掉獲利,自然不會有業者想繼續投入開發,拖累國內太陽能光電建置腳步。由於過往光電躉購費率大多只降不升,藉此讓政府補助能隨著時間緩步退場,因此近期市場傳出明年光電躉購費率將調升的消息,實為罕見,正顯示出政府為了達到再生能源轉型目標,對太陽能產業的補助絲毫不手軟。

全台一年三次大停電 三三會林伯豐籲面對缺電現實「核二核三延後除役」
三三企業交流會理事長林伯豐今天(16日)主持例會中強調,303全台無預警大停電,這是自2016年以來第四次大停電,政府應面對台灣會缺電的事實,檢討能源政策解決缺電問題。電力穩定供應與價格合理,對台灣經濟發展功不可沒,只是近年來國內外重大企業、工商團體及美僑、歐僑商會對台灣的能源政策表示憂心,包括穩定供電、合理電價、綠能進度與電網韌性。今天例會中並邀請前副總總統陳建仁發表「後疫時代的產業創新」專題演講,陳建仁也非常認同林伯豐提到發展「綠能」的看法。林伯豐認為,政府超前部署各項政策之外,最重要的是溝通機制,建議政府以「客觀、科學、務實」的態度,用產業角度來檢討未來台灣能源政策,並提出四點具體可行方案。開春以來,台灣繼2021年5月兩次全國性大停電,今年3月又發生大停電,半導體、光電、蘋果供應鏈、石化、鋼鐵等產業受創,估計損失恐高達上百億元,台電統計至少549萬戶受停電影響,因此在今天三三例會中,林伯豐於致詞中發表關於產業企業界給予能源政策建言。林伯豐表示,首先,因應淨零排碳,重新檢討台灣2025年「50%(天然氣)、30%(燃煤)、20%(再生能源)」的能源配比。其次,發展再生能源要兼顧環境生態,降低再生能源躉購費率(2019年英國建置離岸風電5.5GW,競標價格每度新台幣1.52元),並鼓勵企業發展儲能設備。再者,完成電網重要樞紐檢修,透過智慧電網加強電網韌性,強化電網風險管理。第四點則是,保留核能為基載電力,核二、核三延後除役,以降低電力排碳係數,協助企業永續發展。林伯豐強調,期望政府在能源配比能參考國際趨勢,並兼顧台灣在能源的脆弱性,不輕易放棄任一種能源的配置,確保台灣能源充足穩定供應,讓產業能根留台灣,為經濟發展盡一分心力。

大停電曝儲能落後 王美花宣示核四廠發展儲能場域
303全台大停電掀能源危機,行政院長蘇貞昌今(11)日備詢時表示,將導入國外專業資源,研擬成立第三方監督台電的體檢小組,避免大停電事故一再重演;經濟部長王美花則表示,經濟部規劃將核四廠轉型為綠能、儲能以及發展氫能的場域,將積極與當地民眾溝通及研議相關法規配套措施。民進黨立委羅致政今質詢時指出,雖然這次事故並非缺電,但跳電衝擊不亞於缺電,凸顯台電管理出問題,然而每發生事故,台電一再進行檢討報告,並指向人為疏失,要如何真正落實改革?王美花表示,815、517以及303確實是人為錯誤,屬於管理面問題,經濟部將痛定思痛,落實第一線人員的專業訓練及SOP。羅致政指出,這種大停電事故在台積電等大型民間企業鮮少發生,顯然台電管理有嚴重漏洞,然而事後檢討報告都是由經濟部和台電自己提出,應研究成立獨立、專業且跨國的第三方體檢小組。蘇貞昌坦言,一再發生大停電很不應該,將責成經濟部找出問題、矯正錯誤,並研議委請國外專家加入。 羅致政也提及,蔡總統拋出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其中包括綠能及再生能源產業,然而行政院報告提及的發展策略中,諸如打造離岸風電、綠能參與制度等,卻缺少發展「儲能產業」。羅致政直言,我國目標2025淨零排放,國外已超前部署儲能產業,未來儲能產業也可能成為台灣另一個護國神山。不過,目前經濟部目標2025儲能增至1GW,國際為100GW,台灣僅占世界百分之一,明顯不足。他指出,核四若不轉型,二年後核四公投恐將重來,核四應該扮演儲能產業的關鍵角色,推動核四成為最大的儲能園區。王美花表示,再生能源如太陽光電和離岸風電搭配儲能,確實要加緊腳步,儲能產業發展和躉購費率等機制,還有技術面也是另一個議題。現階段台灣雖具備短期儲能技術,但二小時以上的儲能設備,國際價格高昂,因此國內研發加快建立儲能技術,及基礎場地等配套措施,都與儲能產業發展有關。王美花表示,北部電源及電力輸送不足,核四可作為綠能、儲能甚至是氫能應用場域,台電將進行初步規劃,後續也將積極與當地民眾溝通,並研擬相關法規配套措施。

費鴻泰批離岸風電多花9100億 政院駁斥
國民黨立委費鴻泰今天(8日)於立院總質詢時指出,政府推動離岸風電,但2018年4月躉購費率為5.8元,高於國際行情,同年6月就降至2.5元,以20年合約計算,台灣將多花9100億元,批評執政團隊「國賊」。對此,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反駁,國民黨執政時期的2015年,躉購費率就達到每度電5.74元,當時甚至沒有要求廠商要做國產化,民進黨執政後才增加對廠商的額外國產化要求,相關指控未正確理解政策的推動時間及意涵,卻任意對官員進行人身攻擊,令人遺憾。費鴻泰質詢時指出,2018年4月躉購費率為5.8元,高於國際行情2.2元,但時隔三個月後,童年6月的第二階段決標價就降至2.5元,出現2.3元的價差,他批評,以20年買電量價差9100億元,相當於國人每人每年要多出2000元。對此,羅秉成嚴正澄清,相關指控未正確理解政策的推動時間及意涵,卻任意對官員進行人身攻擊,令人遺憾。離岸風電躉購費率是早在國民黨執政時代,2010年時就已訂定的政策,用意是透過費率鼓勵廠商投資建設風場,此與2018年才推動的風場設備國產化政策,在政策推動時間點跟目的都不盡相同。且國民黨執政時期的2015年,躉購費率就達到每度電5.74元,當時甚至沒有要求廠商要做國產化,民進黨執政後才增加對廠商的額外國產化要求。羅秉成進一步說明,離岸風電躉購費率的訂定,必須考慮大型風場建置時的初期成本,當技術成熟、成本降低後,就可以競價的方式,用較低的費率來建置開發風場。這樣的發展模式在世界上已行之有年,相關指控刻意將躉購與競價兩種費率混淆比較並不正確。羅秉成以2019年為例指出,當年是最多遴選風場簽約的年度,躉購費率為每度5.5元,跟2015年國民黨執政時相比的5.7元相比還更便宜;進一步與其他國家相比,台灣的躉購費率也更低。例如英國的初期費率是5.5至7.5元,德國則是5.1至6.9元、日本則是9.8元。同時,再與世界各國相比進入較低競價費率的學習時間,英國花了18年、德國13年,台灣只花7年。也就是說,無論是與國民黨執政時比,或是跟其他國家比,都沒有更昂貴的問題,且台灣的學習時間更短,反而更省錢。至於設備國產化的要求,羅秉成表示,2018年考量台灣市場發展成熟,廠商投資意願高,政府進一步新增對廠商國產化的要求,也就是要求增加在國內的製造跟生產;這樣的作法,對於建構國內產業鍊、培植新興產業有良性效益。

離岸風電悖離「國產」初衷? 藍立院黨團點名經部次長疑涉官商勾結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天(26日)舉行記者會,針對台灣離岸風電執行達成率低,躉售費率又過高提出質疑。黨團總召費鴻泰說,黨團示接獲爆料,指控負責離岸風電水下工程建設的「世紀鋼」獲得特許同意進口韓國廠商的水下基樁,涉嫌以「進口」假冒「國產」,黨團懷疑,放行世紀鋼以韓國產代替國產,就是經濟部次長林全能,懷疑其中甚至可能有官商勾結。「2025非核家園」是蔡英文總統最重要的能源政策,按照表定,2021離岸風機預計完成291支,但今年應上線的離岸風電卻只有22支,距離原定的60%,達成率僅7.5%。國民黨團最近甚至接獲爆料,檢舉者指控離岸風電開發商CIP在彰化風場水下建設,因承包商世紀鋼自產能力始終無法到位,經濟部工業局竟然特別「圖利」世紀鋼,特許同意進口韓國鋼鐵商Samkang,8套水下基樁(Jacket)。黨團總召費鴻泰說明,離岸風電水下基礎樁工程鋼構原本應該要「國產化」,但離岸風電開發商CIP在彰化風場水下建設,因為承包該工程的業者世紀鋼自產能力無法到位,為了符合施工進度,經濟部工業局竟然特別「圖利」世紀鋼,特許同意進口韓國鋼鐵商Samkang,以8套水下基樁(Jacket)替代。費鴻泰指出,國民黨團接獲檢舉,指控世紀鋼未經過經濟部工業局核准,就私下先買了南韓鋼鐵商Samkang 46套水下基樁,準備在台組裝,依照合約,這46套基樁應該在2023年完工,世紀鋼卻偷偷進口半成品,以進口或假冒自製品,價差至少50%。由於台電原先估算離岸風電價格每度5.8元是在國產化為前提下的電價,在世紀鋼卻偷偷用進口貨假冒國產品下,將可望大賺差價。此外,他指出,黨團接獲爆料指前能源局長、現任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在8月20日曾前往世紀鋼,喬48組水下基樁合約問題,國民黨團要求林全能必須對外說清楚。費鴻泰並要求林全能回想,近期曾跟誰打高爾夫球?前中小信保基金董事長蔡憲浩,行政院長蘇貞昌認不認識?是否曾經大力提拔?世紀鋼靠山到底是誰?針對離岸風電的重重問題,國民黨團主張應該成立「離岸風電調閱委員會」徹查弊端。此外、經濟部應落實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每季向立法院提書面報告。其次,檢討未達國產化比例的離岸風電開發風場,應調降躉售費率。至於2025非核家園進度嚴重落後,沈榮津及經濟部長王美花應下台負責。藍委賴士葆則說,2025非核家園中綠能佔比高達20%,但目前離岸風電建置延宕,相關電力缺口蔡政府要從哪裡補上?是要繼續燒煤?還是天然氣?賴士葆說,天然氣目前正面臨「藻礁公投」和「三接站」等問題,難道蔡政府還要再做好幾個接收站?此外,107年離岸風電遴選制採躉售購費率每度電5.8元,競標制得標電價每度2.2元,政府在合約中保證收購20年。原本設計中間差價3.6元的目的,在於鼓勵風電能國產化,以每度差價「付費」學習國外技術,讓風電逐步國產化。而離岸風電政府不需出錢,廠商只付出少許資本;廠商卻拿著與政府簽訂的合約向國內本土銀行貸款約2500多億元,然後用台電購電收入,還款給銀行,其中原本風險相當高,會面臨資金緊縮和跳票問題,一但廠商發不出電,台電就不會付款,廠商也就沒錢還銀行,最後勢必產生糾紛。賴士葆強調,為了離岸風電技術深根台灣,國產化、自製率的價值在於每度3.6元的差價,20年就高達9100億元,但從黨團接獲的爆料看來,「國產化」已跳票,世紀鋼做不出水下基礎樁,經濟部、能源局特許由韓國進口原本該是國產的46套水下基礎樁,換句話說,已經沒有國產化這件事,而原本每度3.6元差價,20年價差9100億元的合約勢必要重新談過,經濟部有責任重新談合約,以維護國家利益、台灣人民的利益,而不是護航廠商、魚目混珠,以為國民黨團不會監督、看不到。

模組材料供應失序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業提4建言促5贏
我國太陽光電的發展在今年出現安裝速度遲緩現象,除了疫情影響外,模組材料供應的市場失序,太陽光電產業面臨「活不下去」的危機,將影響政府推動2025年太陽光電設置目標累計達20GW,是否能順利達標,同時補足尖峰用電缺口,對此,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提出4項建言達到5贏新局。公會表示,多元開放國外模組及電池產品進口,促使國內安裝市場取得充裕的模組供應並穩定交期,避免違約情事發生,讓台灣的系統產業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系統價格與競爭力能與國際接軌。考量薄膜模組實施自願性產品驗證(VPC)模組享有躉購費率加成優惠,其模組製造商應有協助政府達成政策目標之義務,為避免模組供應秩序影 響安裝量達標,政府宜儘速建立VPC模組廠商供貨之信用評鑑管理制度,確保產業鏈有更健康且更穩健的市場環境。國內今年銅電纜、金屬支撐架及模組等各項系統原物料飛漲,已造成業界難以為繼之窘態,躉購費率計算公式應有 年度中反應系統原物料漲幅之彈性設計,例如參考工程會營造工程物價指數之作法,而各項系統原物料之漲幅應適 時反應在明年躉購費率計算,貫徹5.25%最低投報率誘因之躉購制度精神,持續鼓勵民間以私有資金投資設置。為確保未來太陽光電可穩健地大量供電及配合未來傍晚尖峰調度,倡議明年躉購費率計算應納入太陽光電系統結 合儲能設備之示範導入,促使系統產業先期養成太陽光電結合儲能設備之應用經驗,並就離海邊二公里內高鹽害地 區要求太陽光電設置應符合耐腐蝕施作標準及材料檢測認證,以確保未來大量海邊系統運轉之結構及電氣可靠度, 其墊高之系統成本則給予合理的躉購費率加成。希望日後達到準時掛表售電,投資者贏、順利達成目標,政府贏、信守合約承諾,模組廠贏、綠電加持競爭力,產業贏、低碳環境保健康,民眾贏的5贏。

四太陽能業者轟農委會 害綠能政策難達標
太陽能業者11日齊發聲,砲轟農委會「七七事變」讓台灣綠能政策無法達標。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理事長暨聯合再生能源董事長洪傳獻表示,日前農委會回函表示2025年漁電型光電可達4GW,農業設施、農糧設施、水產設施屋頂達3GW,以專業角度來看太過樂觀。業者反映,農委會未事先與業者溝通,在7月7日逕行公告修改「農業主管機關同意農業用地變更使用審查作業要點」,對於農地設置太陽光電有許多限制,推出漁光型跟屋頂型替代方案。若是照農委會規定,初估2025年頂多做8~10GW、遠低於20GW的目標,等於電力政策失敗,也會重創台灣太陽能產業。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11日召開第七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會後包括聯合再生董事長洪傳獻、元晶董事長廖國榮、中美矽晶董事長徐秀蘭、茂迪總經理葉正賢、以及協會理監事共同舉行記者會。原本依政府目標,累計至今年底應達到6.5GW,亦即今年要達成2.3GW,但由於政策的變動,今年將無法完成目標,實際安裝量可能砍半到1~1.2GW。若依農委會的規劃及限制將會減少6GW以上,這缺口將導致20GW的國家目標無法達成。期盼在政府和業者努力下,未來兩年透過大型地面建置能將缺口補上,一起達到2025年設置20GW之目標。徐秀蘭表示,國際間對綠能接受度大幅提高,台積電等愈來愈多科技業者加入RE100行動,2050年前必須使用100%綠電,台灣必須有足夠的綠電供應。要達成20GW的目標,台灣可以去核、減少火力發電,也會增加台灣業者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業者支持政策,但是要達成20GW的目標有實際上的困難,例如屋頂有遮蔽問題。此外還有饋線問題,業者要面對許許多多地主,一個個去談,「困難度比都更還難」。茂迪總經理葉正賢表示,政府程序太多導致時程過慢,流程上公公婆婆太多,政府應該由單一個行政主管,限制各環節審查時間,時間內沒表示意見視同同意。另外政府一些公告,例如出流管制、海管法這些都應該給予一定的寬限期,突然執行的新法規,政府應該提供躉購費率延期的方式,避免整個投資案的財務影響造成商務糾紛,政府在推動太陽能應該要更多元的方式,不砍樹、不影響農業下,應該開放太陽光電與農業結合應用。業者說,農委會僅提出漁電共生和不利耕作區規劃而且過分樂觀,但並未對於農作耕種與太陽光電結合作出規劃,歷次會議均要繼續試驗。洪傳獻表示,日本也有許多營農型成功案例,並不需要再花兩年重新實驗,需要的是政府從已經成功的產品、品種中讓業者與農民、青農共同投入。

《秉公義言堂》謝公秉:為什麼,剩下一口氣?
半年前還是民進黨儲君,睥睨群雄的前行政院長賴清德,最近在陪同黨籍候選人掃街時卻苦嘆:「民進黨剩下一口氣。」聽來不勝唏噓,但原因是什麼?是民進黨變了,還是人民醒了?是人民要爭一口氣,還是民進黨的路線,已糖衣褪盡,毒性發作?抑或民進黨發揮了極至的狼性,卻漸失了人性,變成只求輸贏,罔顧是非?以去年11月24日九合一選舉作為分水嶺,之前的民進黨,中央執政,地方諸侯兵強馬壯,國會壓倒性多數,是民進黨建黨以來的顛峰狀態,但開票當天的結果,卻是最淒慘的一次;相對的,國民黨不但中央、地方、國會俱失,加上首次黨產遭凍結,糧草全失,只能徒手肉搏,選舉反而是近20年來最佳表現。兩黨發展此消彼長,是非常有意義的民主試煉,顯然召喚政治驟變的,既不是權力,也不是資源。或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民進黨宛如敗家的富二代,過渡任性揮霍權力,濫用資源,卻無視百業蕭條,民眾收入倒退不前,陷於痛苦,才導致如此下場。正所謂,富不過三代啊!假愛台之名 咨意妄行不是這樣嗎?蔡英文總統一方面為挽救低迷的聲望,深怕明年失去政權,寧願揮霍3、4千億元採購舊型戰機,欲取得向美國更靠攏的門票;另一方面,又透過從中央到國會橫行無阻的權柄,腰斬數十萬軍公教維生的年金。甚至為了虛幻的非核家園,不顧589萬公民的意志,把近3千億元的核四晾一邊,強推躉購費率高於國際均價兩倍以上的風力發電,等於多奉送2千多億元給外資。不管再多的反對聲浪,再大的公投民意,「只要我喜歡,你們耐我何?」如此強悍蠻橫,在民主國家實為罕見,類似這樣的案例,幾年來俯拾皆是。法國大革命重要領導人之一的羅蘭夫人,最後也被推上斷頭台,但她留下的亙古名言:「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觀察20幾年來民進黨的套路技法,不也是「愛台灣、愛台灣,多少惡行假汝之名以行!」民進黨靠愛台灣快速累積政治資本,又靠台獨仇共路線,鞏固愛台灣的專利,一路走來,所向披靡。正因為權力來源就靠這「獨孤一味」,來得容易,又何必思考如何治國,也就不會治國。背人民希望 拒不認錯然而,近30年來,台灣從威權體制,轉型總統直選,歷經大小無數選舉,早走出悲情;此時,民進黨也從萌芽、茁壯,一路成為壟斷的政治力量,但它並沒有給人民願景,依然吟唱著「愛台灣、獨立而全新的國家」。升斗小民要的是安居樂業,香腸瀑布賣得完,逛夜市喝得起虱目魚湯,民進黨卻還在販售政治迷幻藥。當裹著糖衣的迷幻藥慢慢露出毒性,人民醒了,不再服用了,民進黨反而自己上癮,無法戒斷。又因民進黨過去養成的狼性,即便走錯路了,仍團結一致恣意而為,死不認錯,甚至不惜向對岸挑釁開戰,來鞏固政權。只剩狼性,遠離人性,如何還能氣長?又焉能不剩一口氣?這個任性的富二代土豪哥,把人民的生命幸福拿來揮霍,人民為何還要對你急救,給你一口氣呢?作者/謝公秉台大心理系畢業,但心理不太健全。曾任聯合報黨政組召集人、聯合報撰述委員、親民黨文宣部主任暨發言人、花蓮縣政府副秘書長、花蓮縣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愛打籃球自稱「籃球阿北」。自認思慮周密,所以常失眠,而且很嚴重。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57期《周刊王》和2143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均售。《周刊王》最新257期隨刊附贈「F奶甜心 安希」跨頁性感海報,值得珍藏。雜誌內還附超商折價券,幫您激省802元,粉絲切勿錯過。想追蹤周刊王最勁爆消息,請進最新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119wantweekly/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時報周刊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