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客運副董事長王應傑的兒子王怡中去年12/17於運動時突然心肌梗塞,25日仍因心臟衰竭死亡,享年39歲,由於王怡中平時有運動習慣,再加上家族無心臟病史,因此讓親友們格外震驚不捨,王應傑受訪時曾感嘆:「只能說遇到了!」王家友人也直呼,不知「明天」與「意外」哪個會先報到?心臟負責人體的血液循環,每分每秒都在運作,如果已經有相關危險因子如肥胖、三高疾病等,一有閃失就容易導致心臟「當機」因而導致猝死,例如劇烈運動就可能瞬間導致心肌缺氧導致猝死。「很多人自認平時都有運動習慣,所以不可能突發心臟病,這是錯誤的觀念。」中醫大新竹附醫內科部部長暨心臟血管科主任林圀宏說,門診有太多運動健將在如常運動時突發心臟病的例子,主要分成兩個原因。內科醫師林圀宏提醒,若有相關心血管疾病風險,要特別小心任何「用力」的時刻,因此要避免便祕的問題。(圖/醫師林圀宏提供)第一是超過負荷。「雖然平時有運動習慣,但可能本來就已經超過體能負荷,所以某一次身體狀況不佳時,就可能引發心臟病風險。」其次是心臟有狀況而不自知,林圀宏說許多運動健將從沒想過自己健康有異狀,直到心臟病發作才知道心臟血管堵了2~3條。「這些人平時運動、沒有三高或家族史,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有心臟病。」林圀宏建議可在健檢時增加運動心電圖或斷層掃描,才能揪出潛在的心臟危險因子,先確定生理機能一切正常之後,再循序漸進增加運動強度,而且只要身體感到不適,就要休息,千萬不要逞強運動。近年非常流行重量訓練,但若有心臟疾病而不自知,就可能爆發心血管風險,建議先進行運動心電圖等檢查,確認無虞才健身。(圖/報系資料庫)
歐洲醫學心臟學會的期刊近來發表一篇新研究,發現若是長期午睡時間超過1小時的人,心血管風險較一般人高出34%。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一般心臟科主治醫師蘇彥伯說,適時的午睡其實能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如果午睡過久,可能反而適得其反。「因為午睡需要超過1小時,這顯示睡眠品質不佳,背後可能隱藏呼吸中止症的問題,另外,睡眠時間長也代表不動的時間較多,可能有肥胖等問題,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蘇彥伯分析。(圖/報系資料庫)想要及早遠離心臟病風險,蘇彥伯認為定期健檢最為重要,尤其是患有三高疾病、家族史、抽菸等危險族群,除了一般的血壓、心電圖、X光之外,建議更進一步做精細的檢查,例如運動心電圖就能找出難以發現的心律不整問題,及早預防、治療,才能真正拆除心臟病這個不定時炸彈。(圖/本刊攝影組)(圖/陳家欣繪)
跨年夜寒流來襲,引發許多猝死案例,其中大多數是心臟疾病,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引進8K-HD全景寶石電腦斷層(GE Revolution CT),院長陳自諒表示,電腦斷層心臟檢查是目前非侵襲性檢查心臟血管的最佳利器,有五大特色。第一為快速,0.28秒的時間可完成全部心臟血管掃描、降低82%的輻射劑量,第二提供精準的鈣化分數與心臟血管阻塞狀況,第三無痛,第四智慧診斷,第五超高空間解析度0.23mm,甚至末梢血管仍能清晰可見,進而評估心肌梗塞發生的風險。副院長阮春榮指出,8K-HD全景寶石電腦斷層一次心跳內0.28秒的時間可完成全部心臟血管掃描;相比於傳統電腦斷層,最高可降低82%的輻射劑量,另外,檢查結果相當準確,超高空間解析度0.23mm,即使末梢血管仍清晰可見,而且能精確分辨血管斑塊、結石、以及腫瘤的成分。醫學影像科主任劉昌憲表示,電腦斷層心臟檢查能有效診斷因斑塊造成冠狀動脈的狹窄,而斑塊可能是由脂肪、膽固醇及鈣化形成,沉積在血管壁內,造成血流量變少,嚴重時將可能會堵塞血管造成心肌梗塞。在執行電腦斷層心臟檢查時,需要注射對比劑,對比劑能幫助血管顯影,清楚看見血管壁上的斑塊及狹窄程度,提供醫師最佳的診斷及治療。檢查結果相當準確,超高空間解析度0.23mm,即使末梢血管仍清晰可見(圖左,圖右為一般斷層掃描)。(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提供)醫學影像科主任劉昌憲建議以下情形者可透過健檢或是心臟血管科做電腦斷層心臟檢查1. 懷疑血管構造先天異常者。2. 疑似有冠狀動脈狹窄且有胸悶或胸痛者。3. 運動心電圖及抽血報告(如CK-MB、troponin)異常者。4. 接受過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患者或心臟支架者。5. 心臟衰竭患者。胸悶或胸痛這些症狀也有可能發生在主動脈病變或肺病變的患者,所以是否接受電腦斷層心臟檢查是需經過醫生審慎判斷後才能決定。最近天氣溫差變化大,容易造成血管痙攣、斑塊剝落進而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提醒高風險族群更要注意保暖,以防憾事發生。心肌梗塞一瞬間就可能毀了一個美滿的家庭,每一個人都不可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