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崇德考古遺址重要出土!挖出史前玻璃環殘件、宋朝銅幣
花蓮崇德考古遺址曾出土獸骨、陶器及石器等大量珍貴史前文物,近日發掘出土台灣史前未生產的玻璃環殘件、瑪瑙珠,甚至還有900年前的宋朝銅幣等物,縣府文化局研判該地在史前至宋朝期間與海外交流頻繁,未來將整理典藏、研究,拼湊崇德遺址的歷史樣貌。崇德遺址位在秀林鄉崇德村立霧溪河口左岸河階台地,面積約8公頃,距今1300年,屬十三行文化普洛灣類型,由於遺址被列冊為考古遺址,若居民有土地開發需求,需經調查、試掘評估,文化局2016年起先後在3筆土地考古試掘及搶救發掘,陸續出土獸骨、魚骨、具精美紋飾的陶罐及各式石器等珍貴文物。文化局上月委託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在村民欲建蓋房舍的土地考古試掘及搶救發掘,除發現地基一角疑似為墓葬遺跡,還出土罕見玻璃環殘件、瑪瑙珠及宋朝銅錢「熙寧元寶」等文物,令考古團隊相當驚訝。文化局長吳勁毅指出,台灣當時並未生產玻璃、瑪瑙,都是透過海外交流取得,宋朝銅幣則是首次出土,過去雖曾在壽豐鹽寮嶺頂遺址地面拾得,不確定是否為出土文物,沒想到這次竟從遺址挖出,可推測崇德地區在宋朝期間與大陸貿易頻繁,不過宋朝錢幣從未在遺址出土,目前尚未有清楚的研究。他表示,出土文物內容豐富,可研判崇德立霧溪口在史前時代各階段貿易活動比預期活絡與複雜,經屋主同意,未來還會利用2個月時間在該處試掘,同時也會清理出土文物,由考古博物館整理、典藏及研究,如有需要則會送請國外學者協助鑑定。

女花3歐元「在義大利買3間房」 老公見置產後1開銷驚喊:妳瘋了!
義大利地方政府4年前啟動「1歐元房產計畫」,以1房1歐元價格吸引義國和世界各地民眾買房定居,解救古老小鎮人口危機。然而,由於買家必須全額負擔修繕費用,連當地人也不看好這項計畫,卻有名49歲女子不畏老公與眾人驚喊「妳瘋了」,以3歐元(約新台幣101元)買下3間房後,執行野心勃勃的商業計畫。據《鏡報》報導,丹妮爾斯(Rubia Daniels)2019年聽聞義大利的「1歐元房產計畫」後,便在3天內啟程飛到西西里島的穆索梅利(Mussomeli)置產,並以3歐元價格買下彼此相鄰不到10分鐘車程的3間「超級中古屋」。來自巴西、目前在美國加州擔任專案經理的丹妮爾斯透露,儘管許多人、包含老公都對買房後必須「各花2萬歐元(約新台幣67萬)修繕3間房」,認為她瘋了或做出糟糕決定,但丹妮爾斯指出,相比「在加州花2萬美元(約新台幣61萬)還買不到1輛車」,這已經是非常小的投資。每間房的修繕費用高達2萬歐元。(圖/翻攝自推特)丹妮爾斯表示,穆索梅利雖是座小鎮,但有西西里的清新空氣和絕美料理,且包含商店圈在內的各種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更重要的是,「離海岸只有40分鐘,又有許多古老遺跡」,因此除了最小又沒屋頂的房子將作為居住使用外,另外2間房正改建成健康中心和美術館。雖然4年後的現在才要修繕完居住房,但丹妮爾斯和丈夫與來自巴西的姊夫,每幾個月依然會到小鎮翻修並盡可能維持最原始外觀,丹妮爾斯表示,她的合夥人非常支持這項計畫,且撇開野心勃勃的計畫,丹妮爾斯相信這裡的老屋足以作為傳家寶,傳給4個孩子和未來的子孫。

MIQUMICANG米勾米藏 探索曲冰、卡度布農文化2天1夜輕旅行!
萬豐村曲冰部落充滿文化生命力進到部落活動中心廣場,布農耆老們穿著傳統服飾,圍成半圓或坐或站,哼唱著古調,用美妙的歌聲迎接遊客。沿著83縣道進入部落,近百公尺的六面故事牆,把神話傳說轉成藝術品,要孩子們記得布農族卓社群故事,與一整年的大型活動祭典。從烏日高鐵站到達仁愛鄉中的萬豐村曲冰部落,著名的曲冰遺址就在此區,因為海拔高度七百至九百公尺間,也可稱為台灣最高海拔的史前時代遺址,目前已受政府保護,等待後續的規劃與整理。所以眼前這片用柵欄圍起的雜草區,地下蘊藏著珍貴的遺跡,遊客可以透過照片了解先前挖掘時的景致。群山環繞山下的濁水溪還是源源不絕,但前人在此生活的歷史痕跡,已變成斷垣殘壁,留下的智慧與文化傳承,都在萬豐部落裡一一展現。記錄布農文化的洪文和老師(圖/仁愛鄉公所提供)。經營楓紅雞的台83線第一名廚何美欄,利用部落鄰近的自然食材,有竹筒飯、溪魚、蝦、地瓜、昭和葉裹上麵衣酥炸、馬告香腸、段木香菇雞湯等,使用原型食物,製作成既營養又好吃的原民料理。飯後亦可以欣賞由彩色串珠拼貼而成的原民傳說。藝術家洪文和表示製作一幅畫大約花費36小時,非常耗費眼力,但他樂此不疲,希望把老人家口中的經典故事,透過精準構想與設定,完成美麗的圖畫永遠流傳。萬豐鐵管吊橋橫跨濁水溪兩岸萬豐鐵管吊橋原是為了灌溉引水而蓋的吊橋,將武界壩的儲水輸送至農地之用;民國100年因莫拉克風災受創後來重新修建, 橋面寬度僅1.5人,兩岸的綠樹茂密,把紅色醒目的橋身襯托得更秀麗,四五月盛開的油桐花,可由鐵橋上方欣賞白色花瓣,吊橋全長有172公尺,因為交通便利與獨特造型,吸引許多網紅前來取景。布農族工藝串珠體驗曲冰文化驛站匯集有關木雕、石雕、編織與竹製品,驛站管理者劉春蘭特別安排幾個簡單的體驗DIY,來自原野的材料,每個小零件都有他的意涵,讓遊客透過手作彷彿回到原始狀態,敬天敬神地,串起難得的緣分,更加地了解布農文化與特色。烤肉晚會載歌載舞熱鬧非凡(圖/仁愛鄉公所提供)。農事體驗自然農法蔬菜更健康經營虹谷有機農場的廖金池前村長,四個大型溫室吸引遊客的目光,近期栽種四款百香果,透過自然農法,讓百香果各個飽滿,等到五月就可以供遊客摘採食用。鄰近露營區,營區的規劃完善,淋浴、廁所,許多露營玩家都深深著迷,星空下廖大哥也可依遊客需求安排BBQ烤肉PARTY,讓民眾有機會參與載歌載舞的原民晚宴,留下美好的回憶。熱鬧以外的中正村卡度部落因為地形走向很像要出港的大船,而布農族語的”船”稱為卡度(qatu),這就是卡度部落命名由來,離埔里市區僅十分鐘車程,以前滿山遍地檳榔樹的景象,如今已漸漸轉變。目前由高金水村長與兒子們開始帶頭,種植高經濟作物咖啡,而這裡好山好水的自然環境,讓咖啡豆品質優良,參加多次比賽都有好成績。卡度咖啡目前總栽植量達到25公頃,供應鄰近咖啡產業,更有新竹桃園的店家慕名而來採購。多肉植栽也很有原民風格(圖/仁愛鄉公所提供)。卡度873咖啡卡度八麒山咖啡又稱873咖啡,這裡可不是現代化的咖啡館,喝杯專業選豆烘豆的單品手沖,遊客可以體驗旁邊的射箭場地,三五好友比賽精準度,原民狩獵陷阱製作是枯枝、石板、藤蔓等,根據要狩獵的獵物大小來量身訂做,充滿智慧的陷阱裝置大開眼界。另外一區為療癒的多肉植物,高村長開發出特色盆栽,有竹筒、蝸牛殼等,處處展現原住民對於大自然的掌控與發揮。卡度教會後方的聖母堂(圖/仁愛鄉公所提供)。當地信仰中心卡度教會沿著藍天白雲階梯往上,首映眼簾的是像皇冠建築,盛開的紫色小花引導階梯往上,綠色攀藤植物充滿地聖母院主建築,與一旁超大黃金十字架,在此可以遠眺大象山,各種花草樹木依照時節綻放吐息,居高臨下的教會,可眺望整個卡度社區,就像守護著社區的全體住民般存在。達瑪啦舢烘培坊開立許多烘培體驗課程(圖/仁愛鄉公所提供)。布農搗米體驗與達瑪啦舢手做麵包利用糯米經過搗壓後,加入自己喜歡的內餡,有芝麻、花生、地瓜等,Q彈有勁,體驗最道地,是搭配手沖咖啡的好點心。達瑪啦舢手做麵包是石志強第二專長,以前在日月潭可是船長,負責導覽明媚的湖光山色。後來返鄉為了部落的小朋友,就到中正國小當任廚爸,最後幾番思考才成立這個烘培坊,用來教學與回饋鄉里。許多部落的小朋友或是社區大學,透過石師傅的教導後學得一技之長,改變人生。兩個常被匆匆經過的美麗村落:萬豐村曲冰部落與中正村卡度部落,在南投縣仁愛鄉公所的輔導下,開發出多樣化的遊程與旅遊特色,如果周末假日安排到南投度假,推薦這兩顆原民之星,走進可愛的原鄉讓大小朋友永生難忘。更多資訊,請洽仁愛鄉公所粉絲專頁。

搜奇/水庫乾涸驚見3400年前古城 神秘王國現身
隨著氣候危機加劇,中東地區面臨越來越嚴重的人類、動物和農業供水壓力,項是在伊拉克,過去一年就經歷了毀滅性的乾旱,民眾和農作物都亟需水源,不過這場乾旱也造成境內規模最大的摩蘇爾大壩(Mosul dam)水庫水位大幅降低,暴露出平常位於水下的湖床區域,並發現3400年歷史的的城市遺址。伊拉克水庫水位因乾旱下降,意外暴露出已有3400年歷史的城市遺址。(圖/翻攝自University of Tübingen eScience Cente網站) 根據《獨立報》和《CNN》報導,在底格里斯河摩蘇爾大壩水庫出現的宮殿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米坦尼(Mitanni)王國,也是古代近東(ancient Near East)最少被研究的國家之一。根據考古團隊的說法,米坦尼王國在青銅器時代統治了現今伊拉克和敘利亞北部數百年。專家表示,米坦尼王國從西元前1500年到西元前1300年左右統治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北部邊緣,直到被外敵西臺人和亞述人的王國摧毀。考古團隊在2022年初,發現這座大型城市的遺跡,包括一個倉庫群、工業建築和防禦城牆,還有罐子中裝著楔形文字板,上面有千年歷史文字的陶塊。專家認為,這座城市的遺跡之所以能保存良好,是因為在西元前1350年左右摧毀整座城的一場地震。地震導致部分泥牆坍塌,並完整覆蓋住建築群,保護它不被湖水溶解。專家表示,這座古跡在2018年的乾旱時期,也曾暫時暴露出一座宮殿,根據德國蒂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übingen)古代近東研究所考古學家普立茲(Ivana Puljiz)表示,這座宮殿處處都有精心設計,光是泥磚牆就厚達2公尺,有些牆高也超過2公尺,幾乎每個房間都有抹灰牆。研究團隊還在遺跡中發現許多紅色和藍色的壁畫,可能是當時宮殿的共同特徵之一,不過很少保存下來被發現。不過宮殿後來再度被水淹沒,當時考古團隊只能加緊腳步,為了保護遺址免受未來洪水的影響,該團隊用礫石填充了現場,並用防水布覆蓋。水庫現在已經填滿水,該遺址再次回到水下。摩蘇爾大壩因為建在不合適的地質上,自1980年代建造至今,壩體的穩固性一直印發外界擔憂,專家們過去曾警告,大壩可能隨時倒塌,並可能會因此沿著底格里斯河向巴格達造成災難性的洪水。

搜奇/湖底驚見大片「神秘圖騰」瘋猜是古城遺跡 官方1關鍵點出真相
中國大陸5大淡水湖之一的「洞庭湖」,去年因為水位下降,乾涸的湖床出現大規模神秘圖案,在正方形方塊中,還有許多不規則的小方塊,乍看之下像是迷宮,也像古代圖騰或文字,有人猜測其可能是古墓或古城遺址,還有人稱是外星人的傑作,對此官方也給出正確答案。湖底的神奇圖案是什麼?(圖/翻攝自四川觀察微博)根據《極目新聞》、《四川觀察》報導,長江武漢一帶的水位在2022年一度創下有史以來同期最低紀錄,由於上游水源減少,造成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湖水下探見底,未料湖水乾涸竟露出大規模的神秘圖案,有如陸版的「麥田圈」。寶島引述一名胡姓男子的說法,當時他聽到朋友說洞庭湖底有神奇的圖案露出來,於是前往空拍,沒想到真的發現這一大片深紅色的的長方形圖騰,畫面中可見,湖床上的黃沙中間有一塊被包圍起來的長方形區域,裡面有數塊大型正方形,裡面又像迷宮,散布著各種樣子的小方塊。影片曝光後引發熱議,有人猜測,這個看起來像QRcode的神奇符號,有可能就是古城遺址或是古墓群,還有人稱是外星人的傑作,不過官方人員原先到現場查看後,則是排除「古城、古墓」的可能性,認為是「垸子」的可能性較高,所謂的垸子,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指出,垸子為一種防水建築物,通常沿著湖地圍繞田地,建成類似堤防的建築物。不過後來官方給了正確答案,其實這些深紅色的方形圖騰是用來捕撈魚蝦的土堆,也就是所謂的「矮圍」所留下的痕跡,矮圍是一種用以捕撈魚蝦的建築,在湖底築起矮壩,湖水上漲時讓魚蝦進入,水退後魚蝦就會滯留其中,以便捕撈。根據岳陽縣東洞庭湖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該區域位於湖中央,歷年來都被湖水覆蓋,不可能是古墓群,2018年洞庭湖在整治時,將湖邊用來捕魚的矮圍全部挖掉,如今因為水位降低,湖中矮圍的痕跡才又重見天日。

搜奇/1600年「教堂古蹟」沉睡湖底 奇景因疫情清晰浮現
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肆虐期間,造成人類經濟停擺,卻給大自然有喘息的機會,在疫情期間,中國上空的二氧化氮大幅減少,空汙狀況明顯獲得改善,而類似情況也在土耳其上演,暗藏在湖底的一座1600年歷史的教堂遺跡,也得以重見天日,清楚顯現在世人眼前。土耳其伊茲尼克湖中發現一座教堂遺跡。(圖/翻攝自推特) 綜合《dailynews》、《太陽報》報導,受到疫情影響,土耳其經濟活動也全面停擺,沒想到在波薩省(Bursa)的伊茲尼克湖(Lake İznik),也因為工廠廢水排放的情況減少,水域變得清澈能見底,透過空拍機拍攝,興建於西元4世紀的古老教堂殘骸清晰可見,這壯觀的景象連許多在地人都從未見過。土耳其烏魯達大學(Uludag University)考古學系系主任沙辛(Mustafa Şahin)表示,「我從來沒發現這個宏偉的結構」、「當我第一次看到湖面出現的清晰教堂結構時,我感到非常驚訝」。根據報導,考古學家於2014年偶然在西北部的布爾薩省(Bursa Province)的伊茲尼克湖(Lake İznik)中,發現這座教堂古蹟沉在湖底,大教堂具有1600年歷史,建立於西元4世紀,距離湖面約20公尺,包括考古、歷史、藝術史學者推估,推斷這座教堂在西元740年於地震中倒塌、沉入湖中。考古學家在湖的下方20公尺處看到這座教堂的遺跡,並不斷研究希望獲得更多線索,「這是一座長方形廊柱大廳式教堂,有3個圓柱」,沙辛表示,羅馬時期這種建築被用來作為會堂,「基督教在西元313年正式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後,虔誠的基督徒便開始興建結構相似的教堂。」。目前專家還在研究,希望找出教堂的主人,外界猜測,這座教堂可能是某些基督教書籍提到的聖彼得教堂(St. Peters Church)。考古研究團隊希望把這座教堂列為聯合國的世界遺產名錄,目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於該教堂的進一步開挖已做好準備。

搜奇/世界最大水底洞穴 發現馬雅文化古城「陰間之路」
電影《絕鯊47:猛鯊出籠》描述4名年輕女孩前往深海馬雅古城遺跡探險,過程中發現她們誤闖噬血的盲眼巨鯊的棲息地,成了鯊魚獵食目標,電影製作團隊創意無限,將馬雅文化寫進劇本裡,不過這馬雅海底古文明的情節,竟真的在墨西哥猶加敦半島(Península de Yucatán)的水域被發現,據了解這還是馬雅人的「陰間路」。墨西哥東部的猶加敦半島發現兩個水底洞穴系統相互連通,這不僅讓它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水底洞穴,還有助於一窺古馬雅文明。馬雅文明出現在西元前2500年,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瓜地馬拉和宏都拉斯等地,馬雅文明在最璀璨輝煌的時候消失在一夕之間,神秘的民族集體消失,甚至找不到任何殘骸,考古學家眾說紛紜,《路透社》報導,墨西哥國家人類學和歷史學協會(INAH)團隊在東部的猶加敦半島,發現兩個水底洞穴彼此連通,這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水底洞穴,這項發現更有助於一窺西班牙人到來之前的古馬雅文明。根據報導,(Gran Acuifero Maya)是一項專門研究和維護猶加敦半島地下水域的計畫。據負責這項計畫的人員指出,經過數個月探索地下水道迷宮後,他們發現這個長達347公里的水底洞穴。這個水底洞穴是由264公里長的白色洞穴(Sac Actun)和83公里長的雙眼洞穴(Dos Ojos)相連而成的。墨西哥東部的猶加敦半島發現兩個水底洞穴系統相互連通,這不僅讓它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水底洞穴,還有助於一窺古馬雅文明。這個團隊的水下考古學家安達(Guillermo de Anda)表示 ,古代馬雅人居住的城市,地底下也都是地下水洞狀的洞穴,又稱為溶洞或天然井,據了解,猶加敦半島上擁有許多馬雅人的遺跡,對馬雅人來說,天然井擁有特殊的宗教意義。古代馬雅人認為,地下水道連接著神祕的冥界,也是象徵生死循環之處,亡靈會通過這條水道前往陰間,這也是馬雅人的陰間之路,墨西哥考古學家先前已發現,在馬雅古文明遺跡碑銘神廟(Temple of the Inscriptions)內,找到了傳說的「陰間路」水道系統,象徵亡靈會通過水道前往陰間,而帕卡爾大帝(Pakal)陵墓位於該神廟內,或許他的亡靈就是通過這裡通往陰間。如今類似的水道系統在猶加敦半島被發現可說是相當「驚人」。安達補充,這個水下洞穴能讓學者好好的了解馬雅人在16世紀前的生活「也可以得知過往西班牙裔美國人在哪裡定居過」。墨西哥東部的猶加敦半島發現兩個水底洞穴系統相互連通,這不僅讓它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水底洞穴,還有助於一窺古馬雅文明。

兩岸分治74年首位訪陸卸任總統!馬英九進中山陵 向國父棺木行三鞠躬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指出,馬前總將於112年3月27日至4月7日赴中國大陸祭祖,同時也將帶領馬英九基金會「大九學堂」青年學子,訪問湖北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及上海復旦大學,與大陸學生進行交流,另外還將參訪辛亥革命、抗日戰爭等重要歷史遺跡,這也是自1949年,兩岸分治74年來首位踏上大陸的中華民國卸任總統。前總統馬英九今天(28日)上午前往南京中山陵拜謁。前總統馬英九首日抵達上海浦東機場,並在今天(28日)上午9點在南京拜謁中山陵。南京中山陵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建築,座落於南京紫金山,於1926年1月開始興建、1929年落成,面積共8萬多平方公尺,須登上392級階梯才能到達祭堂。前總統馬英九今天(28日)上午前往南京中山陵拜謁。國民黨不少人士曾前往中山陵,其中2005年4月27日,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赴大陸的「破冰之旅」,率領訪問團拜謁,這是自1949年兩岸分隔56年來,國民黨主席首次親臨謁陵。此外,2008年5月27日,以及2009年6月1日,時任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也曾率訪問團拜謁中山陵。前總統馬英九今天(28日)上午前往南京中山陵拜謁。前總統馬英九今天(28日)上午前往南京中山陵拜謁。前總統馬英九今天(28日)上午前往南京中山陵拜謁。

2千顆羊頭骸骨出土 文物部:還有母狗木乃伊
美國考古團隊在埃及南部古城阿拜多斯考古有新發現,在一個拉美西斯二世神廟底下發現,多達2千個托勒密王朝時期的公羊頭頭顱木乃伊,當中甚至還有母狗、乳牛等,被認為是法老王祭品的象徵。據《路透社》報導,埃及旅遊與文物部門發表聲明,指出美國團隊在神廟內發現公羊頭,還有被做成木乃伊的母羊、母狗、野山羊、乳牛、瞪羚、貓鼬等,認為這些動物木乃伊與遺骸都是神廟的祭品,顯示出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II)在逝後約1000年依舊受到崇拜。神廟所在的阿拜多斯(Abydos)位在開羅以南,約435公里的索哈省(Sohag),研究團隊除了在神廟發現動物遺骸外,還發現一座古王國(Old Kingdom)第六王朝時期的巨大宮殿式建築,牆壁厚度約5公尺,此外還有幾尊雕像、莎草紙、古樹遺跡等。該考古任務的負責人伊斯康德(Sameh Iskander)表示,這項發現對「重建拉美西斯二世神廟興建之前,阿拜多斯舊時的景觀」有很大的幫助。

搜奇/海底驚現5千年古城 隱藏不為人知的秘密
世界上的海洋約占地球的70%,只有5%的海洋被探索過,邁入21世紀,一支英國和希臘聯合考察隊的發現震驚了全球考古界,原來這個考古團在希臘伯羅奔尼薩斯半島南端的尼亞波利斯(Neapolis)附近海底,發現一座5千年前的古城。考古學家和海洋地質學家為這座城市起名為帕夫洛庇特里。(圖/翻攝自推特)據英國《衛報》報導,考古學家和海洋地質學家為這座城市起名為帕夫洛庇特里(Pavlopetri),可追溯到大約5千年前荷馬史詩中的英雄時代。帕夫洛庇特里遺址佔地近3萬平方公尺,包括由房屋、庭院、主要街道、墓地和宗教建築組成的群落,海底還發現了成千上萬的陶器碎片。帕夫洛庇特里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底城鎮。(圖/翻攝自推特)這座古城大約在公元前1千年左右沉入海底50年多前,英國海洋學家就已發現這處遺址,隨著海底探勘相關技術純熟,考古學家於2009年起,才對這座古城進行詳細考察,根據考古團隊發現,遺址內所發現的破碎陶器,可以追溯到約石器時代時期,驗證這座古在大約5千年前就存在了。報導引述諾丁漢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水下考古學副教授喬恩韓德森(Jon Henderson)博士的說法,「這座古城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底城鎮。其遺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800年到公元前1200年,比古希臘的鼎盛年代更久遠」。海洋地質學家目前未能解釋古城下沉的原因。(圖/翻攝自推特)韓德森還表示,「世界各地都發現過古老海底遺址,但是沒有一處像帕夫洛庇特里一樣是屬於有規劃的城鎮」。考古團隊還在古城內發現一座超過2722坪的中央大廳(Megaron),長方形大廳內還有巨型石碑的建築。這顯示這座古城曾經被古代菁英統治過,也凸顯這座城市的地位。考古團隊認為,從這些遺址或是陶器讓外界見證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相當富裕,不過海洋地質學家目前未能解釋古城下沉的原因,有理論認為,可能是因為海平面變遷、地震造成的地層下陷或是海嘯等其他因素。

出境管制屆滿馬英九有意赴中祭祖 總統府:尚未收到申請
前總統馬英九的出境管制限制於2021年5月19日屆滿,目前傳出馬英九有意規劃3月27日至4月7日前往中國祭祖,由於是前往中國的關係,仍需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於出境前2日、返台7個工作日內填寫申報表、檢附必要佐證資料向總統府申報。而總統府方面表示,目前尚未收到相關申請。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如馬英九赴中祭祖,將成為自1949年以來,首位進入中國的中華民國卸任總統。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表示,屆時馬英九將帶領馬英九基金會「大九學堂」青年學子,參訪辛亥革命、抗日戰爭等歷史遺跡,並參訪湖北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及上海復旦大學,與當地學生進行交流。總統府發言人林聿禪表示,雖然馬英九的出境管制已經屆滿,但由於其意欲前往中國,因此仍需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於出境前2日、返台7個工作日內填寫申報表、檢附必要佐證資料向總統府申報。但目前尚未接到相關申請,也沒有接獲相關訊息。而馬英九有意赴中祭祖的消息曝光後,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則表示,慎終追遠是中國人的傳統,清明節祭拜祖先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習俗。兩岸青年加強交流交往,能夠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新生力量、注入青春活力。如有需要的話,國台辦有意提供馬英九來訪的必要協助。

74年來「首位登陸卸任元首」 馬英九將於本月底訪陸
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指出,馬前總將於今(112)年3月27日至4月7日赴中國大陸祭祖,同時也將帶領馬英九基金會「大九學堂」青年學子,訪問湖北武漢大學、湖南大學及上海復旦大學,與大陸學生進行交流,也將參訪辛亥革命、抗日戰爭等重要歷史遺跡,這也是自1949年,兩岸分治74年來首位踏上大陸的中華民國卸任總統。

台南鐵路地下化已挖出19處遺跡 交長坦言恐延後1年以上完工
台南鐵路地下化工程挖出19處歷史遺跡,包括人骨、清朝大北門城垣遺跡、糖間遺構以及日治時期台南車站舊排水設施,甚至還挖出全台僅存的1座日治時期轉車台。挖出遺跡影響地下化工程預計2024年底通車的計畫,立院交通委員會與交通部今考察該工程,交長王國材表示,為確保鐵路建設與文化資產保存兼容並蓄,預計工程會延後1年以上完工。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13日)與交通部前往視察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於現場評估了解歷史遺跡挖掘作業及相關移置維護狀況,並進行綜合討論。交通部鐵路局表示,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目前進度達75.59%,開挖之初便有提報「文化遺址監看計畫」,並經過台南市文資處同意核准。施工開挖期間,均有專業考古廠商在旁監看施工情況及定期提交成果,若施工中遇到文化遺址,則立即停工並通報主管機關,後續作業依規定配合辦理。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計畫從開挖至112年3月7日止,已陸續挖出19處歷史遺跡,遺跡由專業考古廠商進行測繪、掃描、包覆保護及移置作業,每月定期巡邏檢查,察看保存情況。其中15處已處裡完成,1處暫時原地回填保存,1處由專業廠商進行移置作業中,另2處依文資處核准由專業廠商探查中。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肩負都市再生與整合都會區交通運輸系統的責任,施工期間發現的歷史遺跡是見證台南古城歷史更迭的重要文化資產,如何在工程進行與古蹟保存間取得平衡,是此計畫首要關心的目標。王國材也坦言,「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原訂2024年11月前即可完工,但因施工期間發現大量遺跡,必須增加處理時間,造成工程落後原訂進度,預計仍需延後1年以上方能完工。他也要求施工團隊全力配合文化資產保存,在以遺跡保存為第一優先的條件下調整工序,盡可能加速鐵路地下化工程的進行。

搜奇/沉睡海底的罪惡之城 「這個特色」被視為通往陰間入口
2千多年前,巴亞(Baia)堪稱是古羅馬帝國的「拉斯維加斯」,古羅馬的超級富豪們周末會來到這裡聚會,權勢顯赫的政客們會在海灘上建造奢華別墅,這座古代城市是「奢華和墜落」的代名詞,但由於火山活動導致這座古城沉沒於現今義大利那不勒斯海灣。頻繁的火山活動才是導致巴亞衰敗的主因,若干個世紀的火山和地震活動,引發巴亞的地殼緩慢升降導致許多地方被海水淹沒,形成了今日的景象。(圖/翻攝自推特)巴亞古城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1世紀,在古羅馬鼎盛時期,巴亞古城曾居住過古羅馬的著名人物,其中包括凱撒大帝和尼祿暴君等。富含礦物質的溫泉和溫和的氣候,正是吸引羅馬城的貴族前往巴亞的原因,這座小鎮被當地人稱為「燃燒的田野」,因為這裡四處布滿了火山口,原因是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對這些火山口心存敬畏,認為這是通往陰間的入口。巴亞城於2002年對外開放時,正式被指定為海洋保護區域。(圖/翻攝自推特)事實上,這些火山口催生了當地特有的防水水泥,也就是石灰和火山岩的混合物,用於建造雄偉的廟宇、大理石製成的建築、私人的魚池甚至是豪華公共浴池上。儘管這座小鎮聲名狼藉,但頻繁的火山活動才是導致巴亞衰敗的主因,若干個世紀的火山和地震活動,引發巴亞的地殼緩慢升降,導致許多地方被海水淹沒,形成了今日的景象。不過地殼的升降也促使部分廢墟從海平面上升,這個曾經名噪一時的沿海旅遊勝地直到上世紀40年代才復甦。透過考古學家探索海面下的廢墟,以及3D掃描技術和海洋考古學領域等技術應用,這個遺跡首次被展現在公眾面前,巴亞城於2002年正式被指定為海洋保護區域。巴亞遺跡見證了古羅馬的繁華。但是,留給遊客的時間恐怕也不多了,地質學家預測,在不久的將來,巴亞的海岸可能因為火山活動影響,這也將讓這座古城再次陷入未知的情況。近年來,甚至已有專家討論將水下廢墟永久封閉,不再對遊客開放。巴亞城於2002年對外開放時,正式被指定為海洋保護區域。(圖/翻攝自推特)

他討前妻財產 「沒牌照」律師竟騙走近70萬
高雄黃姓男子與前妻婚姻破裂後要打離婚官司,於是黃男找上「無律師執照」的許姓律師幫忙,許男先是向黃男收了律師費10萬5000元後,又陸續向黃男收取共55萬餘元的金額,孰不知許男從頭到尾只幫了黃男寫訴狀,連開庭時都利用理由推託掉,讓黃男認為根本是請了一個「鬼之律師」,經查後才發現許男沒有律師執照,因此憤而提告詐欺罪。8日高雄地檢署依詐欺罪、違反律師法起訴許男。2018年4月開始,黃男要和前妻打離婚官司,收拾愛情最後的遺跡,於是黃男找上許男擔任律師,沒想到許男先是向黃男收了10萬5000元的律師費後,只幫黃男寫了訴狀和提供諮詢。沒想到開庭日陸續到來,黃男卻從未見黃男出庭,每每都以其他理由推託出庭,讓黃男相當不爽。最後黃男成功打贏離婚官司,這時許男又跳出來,告訴黃男可以再幫忙追討前妻的財產,彈藥黃男給付執行費、保證金等費用,陸陸續續又騙了黃男55萬3千元,結果許男拿到錢後竟真消失不見,成為名符其實的「鬼之律師」。黃男驚覺被騙後追查,發現許男根本沒有律師執照,於是向許男提出詐欺告訴。偵查時,許男坦承收取費用一世,但強調並沒有要騙人;但檢方根據匯款紀錄、黃男說詞等證據,認為黃男違反律師法和詐欺罪,偵結後依詐欺罪將許男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