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福村狒狒大點名讓小編崩潰 「數完多一隻」林務局:去通報不然開罰
近日一隻狒狒出現在桃園市街頭,全台野生動物園都進行盤點,距離最近的六福村野生動物園就被懷疑,但六福村經過兩次盤點園內狒狒數量,不只沒減少還多了一隻新出生的狒狒寶寶,這也讓農委會林務局表示,必須去通報新竹縣政府,不然就要進行開罰。而找不到狒狒到底哪裡來的,又不斷盤點園內的六福村,社群小編也無奈表示,只想要抽薪止「狒」,停止跟狒狒有關的一切。六福村小編表示不想聽到任何狒狒消息了。(圖/翻攝自六福村臉書)狒狒從南向北走,在桃園市出沒多日,外界從一開始就指向可能就是從六福村跑出來的,但六福村經過盤點東非狒狒數量,加上若狒狒要出逃還要經過獅子群,以及電網等設施,否認狒狒是從六福村出逃。六福村則是兩度盤點狒狒數量後,發現原本登記的155隻變成156隻,原來有一隻狒狒寶寶出生後還沒有申報,林務局也指示六福村必須在10月以前去通報,不然將會由新竹縣政府開罰。而六福村小編也在臉書粉專曬出猴子照,表示「只想要犧牲薪水,停止一切跟狒狒有關的事」,更用成語抽薪止「狒」來形容。林務局也提醒民眾遇到狒狒要小心。(圖/翻攝自林務局)另外,鄰近的新竹市立動物園、台北與高雄市立動物園也都被懷疑,新竹動物園表示園內根本沒有養狒狒,北市與高市則表示狒狒數量沒有減少。

東非狒狒大逃亡! 空拍機飛5000公頃「1原因」仍未見蹤跡
桃園市爆發狒狒之亂!疑似一隻東非狒狒在平鎮、新屋一帶逃竄,14天前至今,民眾通報足跡超過10處,最新蹤跡則是在新屋中山東路,民間2次圍捕失敗,桃市府農業局派員埋伏搜查,昨晚更出動熱顯像儀空拍機,進行5000公頃大規模搜索,至今仍未發現狒狒行蹤,而混亂的足跡資訊也讓搜索難度增加,今日持續搜索中。桃市府農業局昨晚搜索狒狒未果,今日持續展開搜索。(圖/農業局提供/蔡明亘桃園傳真)「狒狒大逃亡」奇景引起社會關注,民眾好奇這隻狒狒腳程超強,橫跨桃園多個行政區,現在究竟藏身何處。農業局表示,昨日白天搜索未果,晚間祭出「高解析度熱成像儀器空拍機」,在平鎮與新屋地區展開全面搜查,總面積約5000公頃,持續搜索到午夜0時,仍未發現狒狒蹤跡。桃市府農業局昨晚出動熱顯像儀空拍機在新屋、平鎮一帶搜索狒狒。(圖/農業局提供/蔡明亘桃園傳真)農業局與警方、消防、民政區里系統合作,另請各區田間調查員針對農作物成熟區,進行全面搜捕,並與新竹縣建立通聯機制,於日間搜尋外,也依天候狀況持續啟動高解析度熱成像儀器搜尋。桃市府農業局昨晚出動熱顯像儀空拍機,進行5000公頃大規模搜索,至今仍未發現狒狒行蹤。(圖/農業局提供/蔡明亘桃園傳真)桃市府動保處坦言,目前搜索遇到1個困難點,因足跡消息相當混亂,通報來的最後時間與地點不一致,再次提醒市民,若發現該隻狒狒,請透過119或1999專線通報,或通知當地里長,以利掌握行蹤、後續追蹤處理。另民眾遇到狒狒時,手中不要拿著食物,避免吸引其覓食接近,務必放下食物遠離狒狒,避免遭受攻擊,確保自身安全。動保處提醒,狒狒屬於保育類動物,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37條規定,一、二級保育類動物逸失,依51條第8款處1至5萬元,並得依同法第52條沒入,另非法持有保育類動物則違反第31條規定,依51條第6款處1至5萬元,並得依同法第52條沒入。目前桃園市保育動物飼養情況,市府皆有統一造冊列管並定期稽查,若發生寵物不見情況,將請飼主提出適當說明,否則恐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規範。

155隻狒狒怎麼數? 六福村員工算到崩潰
桃園平鎮區振興里23日驚爆有民眾目擊一隻東非狒狒逛大街,有民眾指稱該隻狒狒為六福村動物園所養,新竹縣政府即清查縣轄內登記飼養業主,於當日下午會同會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人員至飼主園區查察飼養之狀況。由於六福村去年底向縣府通報東非狒狒為155隻,年初增加1隻新生兒,目前共有156張保育卡。於桃園市平鎮區遊蕩的狒狒,按野保法規定狒狒屬保育類野生動物,具有一定之攻擊性及危險性,故桃園市政府已派農業局及動保處人員前往出沒地點誘捕中。亦籲請民眾如發現時勿靠近勿餵食勿驚擾,以避免受驚擾致攻擊之危險,並盡速通知桃園市政府派專業人員前往捉捕。新竹縣府當天下午派員至六福村動物園園區查察狒狒飼養狀況,由於園區狒狒會因為動物的出生及死亡等因素於數量會有所消長,以致實際飼養數字會跟每年呈報的數量有些許差異,即透過飼主之申報及查核,進行資料比對及勾稽,以符合實際數量。由於去年底六福村通報縣府東非狒狒為155隻,每隻都有專屬保育卡,今年年初因有1隻新生兒出生,於是共有156張保育卡。另外,縣府表示,由於園區狒狒飼養及活動場域面積很寬廣,且狒狒不時移動,又有相關設施及遮蔽物,於清點種類及數量上有其難度,當下難以準確點數,故請園區管理人員清查,並將清查之種類數量報縣府。另就園區狒狒飼養環境,了解飼養場域安全防護設施之設置狀況,於檢查後尚無發現可能逃逸之漏洞,亦請園方加強園區動物之飼養管理工作。新竹縣府指出,依據野保法規定狒狒屬為保育類野生動物,野保法第18條規定,保育類野生動物基於學術研究或教育目的,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者,始得持有、飼養及繁殖,一般人無法飼養保育類狒狒,另依野保法第37條規定:「瀕臨絕種及珍貴稀有野生動物於飼養繁殖中應妥為管理,不得逸失。如有逸失時,所有人或占有人應自行或報請當地主管機關協助圍捕」,違者可處以處新台幣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本案桃園市政府已派農業局及動保處人員立即前往狒狒出沒地點誘捕中,俟捉捕到後,以釐清其種類及歸屬。

狒狒桃園趴趴走「全台僅3座動物園飼養」 農業局研判2可能
桃園平鎮區振興里3月初傳出有東非狒狒出沒,里長黃志杰與守望相助隊隊員以及獸醫進行圍捕,最後還是抓捕失敗,目前狒狒還在外頭遊蕩。經過屏科大野保所蘇秀慧副教授鑑定,脫逃的不是東非狒狒而是「豚尾狒狒」,由於狒狒具有攻擊性,若在路上遇到一定要盡量閃避,並通報相關人員。林務局統計,目前全台僅有3座動物園有登記飼養狒狒,包括台北巿立動物園10隻東非狒狒,六福村150隻草原狒狒、8隻阿拉伯狒狒、5隻東非狒狒,高雄壽山動物園4隻長鬃狒狒、1隻阿拉伯狒狒,總共178隻。由於狒狒屬保育類野生動物,依《野保法》第18條規定,基於學術研究或教育目的,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者,才能持有、飼養及繁殖,因此一般人無法飼養。假如遺失,所有人應報請當地主管機關協助圍捕,違者開罰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平鎮區鎮興里里長黃志杰公布狒狒路線圖。(圖/翻攝自黃志杰臉書)原本以為狒狒來自新竹六福村,但六福村清點園內數量後並未短少,回應:「並非園區逃離的動物」。另外,桃園市府農業局也指出,已由林務科及動保處同仁前往處理,原則先備妥誘捕籠誘捕,視狀況必要由動保處獸醫以吹箭方式,目前經查該隻狒狒本市並無登記,判斷可能由其他邊界縣市棄養或越界逃入。據了解,狒狒具有攻擊性,且天性兇猛,民眾若手上有食物,因狒狒可能是為了尋找食物在外遊蕩,必須要立刻放下手中食物後再離開,並通報當地主管機關。

夫妻戶外泡澡「尪突被巴頭」 下秒轉頭一看:一頭美洲獅站在身旁
在野外容易撞見各種野生動物,若不小心恐會有性命危險!最近美國科羅拉多州就傳出一對夫妻在度假出租屋戶外的嵌入式熱水浴缸享受親密泡澡時光時,孰然被1頭美洲獅闖入還抓住人夫的頭部,所幸夫妻倆最後並無大礙。根據《每日星報》報導,這對夫妻18日在科羅拉多州以戶外活動聞名的納斯羅普(Nathrop)山區度假,夫妻倆當下到戶外的熱水浴缸泡澡時,附近竟出現一隻美洲獅,伸出前爪抓住丈夫的頭部,根據這名男子表示,當時感覺到有什麼東西抓住了他的頭,轉頭一看竟發現是美洲獅,於是他朝著美洲獅叫喊並對牠潑水,妻子也拿出手電筒照射美洲獅眼睛,最後這頭美洲獅是退到遠處看著兩人。這對夫妻隨後回到屋內,趕緊聯繫在科羅拉多州公園和野生動物部門工作的房東,這名人夫在清理傷勢時發現頭頂和右耳旁有4道抓痕,他認為傷勢並不嚴重,因此拒絕就醫。根據野生動物專家表示,美洲獅可能在黑暗中發現男子頭部在移動,但並沒有看到泡在浴缸裡的軀體,因此就跑了過去,而夫妻倆製造噪音和照射亮光驅趕美洲獅的做法相當正確,據了解,科羅拉多州自1990年以來至少有27人遭美洲獅攻擊受傷,其中3人傷重死亡。美國一對夫妻在戶外泡澡,孰料卻遭美洲獅抓頭。(圖/翻攝自@dailystar推特)

2.7公尺「世界最毒蛇」吞食小貓…隔天又出現 婦人目睹嚇壞
太可怕了!南非有一名婦人最近目睹一條蛇吃掉一隻小貓,沒想到竟是有「世上最毒蛇」之稱的黑曼巴(Black Mamba),以為蛇已經離開了,怎料隔天又出現,嚇得她趕緊通報專業人員。南非蛇類救援專家尼克(Nick Evans)在臉書透露,16日晚上接獲一名婦人通報:「有一條大黑蛇來吃小貓,我知道那是黑曼巴」,幾分鐘後收到語音留言,內容充滿各種尖叫聲,大喊:「蛇回來了!」他覺得很奇怪,怎麼會這麼快?懷疑是否是惡作劇,說時遲那時快,婦人接著傳來一段影片,證實真的是一條黑曼巴,「我簡直不敢相信!」因為朋友鄧肯(Duncan Slabbert)剛好在附近,尼克便請他過去幫忙,但是去到現場時,發現蛇不見了,讓每個人都感到失望,不過小貓的氣味還在,因此確信蛇還會回來,結果隔天真的回來了。不巧的是,蛇躲在巨大的木堆裡,周圍有一些灌木叢,旁邊是一個棚屋,當時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他們試著將木頭搬動,終於在柴堆中間的縫隙中,看到了一條巨大的黑曼巴,「牠的身體太厚了,幾乎塞不下」。黑曼巴有「世上最毒蛇」之稱。(圖/維基百科,由 TimVickers - 自己的作品, 公有領域)尼克表示,蛇知道自己被發現了,開始左右移動打算逃跑,不過最後還是被捕獲,整條長2.7公尺,重量接近3公斤,將其放生。他指出,人們可能會覺得小貓可愛,但對黑曼巴來說卻不是,「野生動物不會這樣,牠們只關心生存,這是牠們在自然界中的運作方式」,對這種體型的蛇來說,小貓只是一頓簡單的食物,同時他也提醒,黑曼巴不會亂咬人,但如果人類主動攻擊就難說了。據了解,黑曼巴蛇是一種分布在漠南非洲的大型毒蛇,成年個體長約2公尺至4.5公尺,平均為3公尺,是當地體型最長的毒蛇,毒液含有劇烈的神經毒素,若被咬傷可能導致呼吸衰竭、心跳停止甚至死亡。

新冠起源出現新證據 可能跟武漢華南市場「貉」有關
新冠肺炎疫情如何爆發依舊成謎,許多科學家認為,最大的可能性是由動物傳人,和過去許多病毒的傳播模式類似,由於第一時間爆發疫情的武漢是多個實驗室所在地,收集與研究冠狀病毒,因此病毒也有可能是實驗室外洩,如今,有國際病毒專家小組表示,病毒來源可能和武漢華南生鮮市場裡走私的「貉」(或稱為狸,raccoon dog)有關。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所採集樣本,顯示有「貉」的DNA與新型冠狀病毒混在一起。(圖/翻攝自@newscientist推特) 根據國際科學雜誌《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引述國際專家的研究,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所採集的樣本,顯示有「貉」的DNA與新型冠狀病毒混在一起,增添病毒是來自動物傳人而非實驗室外洩的證據。所謂的貉,外型神似浣熊,在中國被飼養來取用毛皮與肉,這些檢驗的樣本是2020年初自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檯面上採集,不過資料隨後遭到移除,但一名法國生物學家偶然發現這些資訊,並分享給中國境外正在追查疫情起源的科學家。根據資料顯示,從市場中野生動物交易攤位上採集到的部分陽性樣本,也含有「貉」的基因,顯示這些動物或許也被病毒感染。這些分析隨後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率先刊載。根據參與分析的猶他大學病毒學家高德斯坦(Stephen Goldstein)表示,「很可能帶有這些DNA的動物,同時也是病毒的宿主。如果你在人畜共患病溢出事件後去採集環境樣本…基本上這就是你預期會發現的東西」。高德斯坦和研究團隊指出,他們的分析是顯示市場內有野生動物感染了冠狀病毒的第一個強而有力跡象。然而,這些病毒也有可能是被人帶到市場,然後傳給了貉,或是感染病毒的人碰巧在動物附近留下了痕跡。另外,美國疾控中心中國辦事處負責人葉雷(Ray Yip)表示,這些發現雖然尚未經過確認,但十分重要。根據《美聯社》引述葉雷的說法,「中國疾管中心公布的環境樣本資訊,是迄今支持病毒動物起源的最強力證據」。不過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技術負責人、流行病學家范科霍芙(Maria VanKerkhove)則是持不同意見,認為這些分析並沒有在任何動物身上發現病毒,也沒有發現任何動物傳人的堅實證據,「這只不過是給了我們一些線索,幫我們理解可能發生了什麼事」。

雅典動物園清潔工收垃圾撿到白老虎寶寶 機警通知動物園老闆「恐是野生動物交易」
希臘雅典的阿提卡動物園(Attica Zoological Park),一名清潔工近日竟然在垃圾桶旁發現一隻白老虎寶寶,且狀況極差已奄奄一息,他立刻機警立刻通知動物園老闆,獸醫團隊也緊急救治,這樣離奇的撿到白老虎狀況,也被認為是非法的野生動物交易後的受害者。據《路透社》報導,2月28日清潔工在停車場的垃圾桶中,撿到一隻還在呼吸但苟延殘喘的小白虎,他立刻通知園方,動物園發言人勒蘇爾(Jean-Jacques Lesueur)表示,「這是首次有這種動物被遺棄在動物園外,過去被拋棄的通常是小狗、小貓、烏龜等寵物,但這次是老虎,動物園也前所未聞。」而動物園附近的監視器也拍下,27日午夜有一輛車駛向垃圾桶,懷疑就是惡意丟棄老虎的人,警方正追踪車牌找出丟棄老虎者。而這隻白虎寶寶被發現時身體嚴重脫水且骨瘦如柴,動物園獸醫諾伊(Noi Psaroudaki)就指出,這樣的狀況恐是長期沒有進食,缺乏食物與必需維生素,甚至牠的後腿還有一隻金屬釘。歐洲刑警組織(Europol)也表示,歐洲的野生動物貿易價值數十億歐元,這些動物大多從亞洲和非洲非法輸入。希臘野生動物救援協會ANIMA負責人蓋諾提(Maria Ganoti)則指出,「過去歐洲動物走私多半從土耳其或賽普勒斯輸入,但希臘已開始成為輸出國之一。」

日本少子化嚴重 這村莊「25年來第一次迎新生兒」
日本厚生勞動省近日表示,2022年出生人口為79萬9728人,這是自1899年以來,首次跌破80萬人大關。而少子化嚴重的日本,有一個地區25年來第一次迎接新生兒,這對村民來說像是一個奇蹟。據《CNN》報導,橫堀健太郎在約7年前出生,他是奈良縣川上村枌尾區25年來的第一個新生兒,健太郎的出生讓村民感到很新鮮,很多居民都前往探望給予祝福。健太郎的媽媽美穗回憶,老人家看到健太郎非常高興,一位不良於行的老太太拄著拐杖來找她,把孩子抱在懷裡,幾乎所有的老人都抱了兒子。美穗表示,她以前是一位東京的上班族,而她對這個日本最大城市的生活感到無助。報導稱,她和同樣是平面設計師的老公,選擇搬到了奈良鄉下,改經營一間小民宿,老公學習了木工工藝,為酒廠做木桶,而她則是當全職家庭主婦,養雞、種菜、砍柴,還要照顧即將升入一年級的健太郎。據了解,該村莊在沒有新生兒的25年中,隨著年輕人的離開和長輩的死亡,村莊人口從40年的6000人減少到剩下1150人,有很多房屋成了空屋,還變成野生動物的家。報導稱,川上只是無數被遺忘和忽視的鄉村小鎮之一,超過90%的日本人現在居住在東京、大阪和京都等城市地區,這些地區都由準時的新幹線子列車連接。然而,川上的狀況卻遠遠超出日本鄉村的問題,因為現在日本住在城市的人也不生孩子。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近日說,生育的時間不多了,日本處於無法維持社會功能的邊緣。2022年出生人口為799728人,這是有史以來最低紀錄,10多年來,死亡人數超過了出生人數。報導指出,隨著人口減少,許多傳統工藝和生活方式都面臨消亡的危險。

綠能也會引發生態浩劫 陳宜民指台灣光電板回收是影響生態系大隱憂
國民黨智庫、國政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召集人陳宜民今天警告,民進黨提「潔淨能源」原本是為強化台灣再生能源發展,各種「綠能」齊頭並進,但在執政後,卻是「光電」比例不斷攀升,風電相較下少很多,不僅地方屢傳「有弊端」,光電板汙染動物棲息地,學者也擔心光電板恐導致在地生態浩劫。他提醒政府,使用中的光電板距離大限雖仍有20年,但國內目前回收、技術都已遠不如國外,這是潛在隱憂,台南七股也也已成為漁電共生重災區,政府應予正視。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15日召開「綠能你不能的生態浩劫座談會」。陳宜民說,核二廠二號機已在昨日(14日)停機,核三廠兩部機組也將在明後年陸續除役,台灣在2050想要達到「淨零碳排」目標恐很難。他說,從經濟部公布的2025的能源轉型發電結構看來,民進黨政府主張讓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達到20%,燃煤降至30%,低碳天然氣發電占比達到50%,但再生能源增加比例卻非常少。最明顯例子的就是黑面琵鷺遷徙數量的大幅減少,主棲地的數量竟然銳減至141隻。台南七股以往成功復育的經驗,帶領全球黑面琵鷺數量持續增加,但現在這些鳥類棲地都種滿了光電板,又導致黑面琵鷺數量急速減少的。他說,根據台大生態系林如森教授提供的資料顯示,「今日鳥類,明日人類」,因只要有一個物種滅絕,就是全世界的問題,1992年在巴西舉行的地球高峰會議,就把「物種保護」列為主要議題。林如森還說,最近法國導演Patrick Rouxel拍攝紅毛猩猩「Green」的故事,凸顯人類因大量使用棕櫚油,造成印尼熱帶雨林被大肆砍伐,連紅毛猩猩的棲息地都毀了,這正是地球加速暖化的元凶,這幾天報載ㄍ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城市都被「霾害」籠罩,讓都市生活及觀光旅遊都受影響,可見棲地被破壞受害的不僅是野生動物,連人類生存都受影響。陳宜民總結,歐洲國家對於能源政策,並未像台灣般強烈排斥核能,除非歐盟有穩定的能源來源,否則各國都不會這麼輕易放棄核能。國政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則用影片呈現「滄海桑田變廢墟」的人為浩劫。影片中可見大量水田已放乾,成為「錯誤選擇」,他說,早年台北關渡的開發也曾有爭議,結果是生態派贏了,成為台北的肺,但在台南,「發展綠能」卻正成為歷史的關口,因人為粗暴的方式「種電」,台南已反映台灣發展光電衍生出的傷害正蔓延。明道大學講座教授王鎮東則在分析台電公司資料後指出,台灣發電依靠進口的煤與天然氣,近一年來燃煤價格平均漲幅162%,燃氣價格平均漲幅100%,在此之下,台電公司如果不調高電價,恐有鉅額虧損甚至破產!王鎮東說,近三年來綠電爆發的問題就是官商勾結。綠能是國家重大的政策,但背後牽扯的政治糾葛,政治力大舉介入,於是錢權色糾結在一起,做出荒腔走板行徑。風電七年來投入資金已超過兩兆,但其發電量僅佔全部發電量的0.207%,而光電等綠電造成台灣大量農地、魚塭、埤塘及濕地,都被用來「種電」,嚴重影響地方和農漁作。為吸引綠電業者,台電更被迫以極不合理的高價格向業者購買,造成購電成本大增,最後代價還是要由全民承擔。

斑馬突抓狂!攻擊主人手臂遭咬斷 全因這原因
美國俄亥俄州72歲農民羅納德(Ronald Clifton)日前遭到自己飼養的斑馬攻擊,手臂遭到扯斷,立刻打電話通知911前來救援,幸虧最後警方成功將失控斑馬殺死,羅納德的手也無須截肢。綜合外媒報導,匹克威郡(Pickaway County)警方12日傍晚接獲報案,在瑟克爾維爾(Circleville)的一座私人農場發生斑馬攻擊事件,而農場主人羅納德(Ronald Clifton)的手臂更遭到斑馬扯了下來。警方抵達現場後,看見羅納德滿身鮮血倒在地上,而攻擊人的斑馬也站在草地中虎視眈眈的看著眾人,展現出非常強烈的敵意,隨後警方便將警車停在斑馬及羅納德的中間,防止斑馬再次做出攻擊。而羅納德的家人也表示,要是情況緊急,可以將斑馬擊斃,並提醒警方不要背對斑馬,以免遭到攻擊。不過斑馬在警方百般威嚇下還是持續靠近並展現出攻擊意圖,在員警大喊3聲後還是無法嚇跑牠,情況危急之下,警方便使用散彈槍朝斑馬的頭部開槍,將其殺死;並將羅納德立即送往醫院急救,所幸最後羅納德的手並不需要截肢,家屬也表示目前他的狀況非常穩定。對此,哥倫布動物園的一位野生動物專家研判,斑馬是為了保護雌性斑馬,才會做出攻擊的行為「牠們絕對是野生動物,並且仍然具有野性本能和行為」而動物管理總監彼特姆(Dan Beetem)也表示「雄性斑馬具有領地意識,牠們的工作是找到並留住一群他想要繁殖的雌性,牠會非常保護這些雌性免受任何挑戰」。

南非徒步旅行卻誤闖狒狒領地 垂降時遭「投擲巨石」3人腳部受傷
近日南非發生野生動物攻擊人類的事件,一群7人的旅客正在南非達斯泰倫博斯(Stellenbosch)的班胡克山脈(Banhoek Mountains)進行攀岩垂降時,其中有5人疑似誤闖當地狒狒的領地,結果引起狒狒憤怒,甚至拿起石頭狂砸正在垂降的5人,結果其中有3人因為狒狒的攻擊而被砸傷腿。好在在其他隊友的協助下,受傷的3人最後被救護直升機送到醫院治療。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當他們在一處山壁垂降時,有兩人先行垂降下去,但眾人疑似因誤入領地,結果激怒了附近的野生狒狒。這群狒狒開始對剩下的5名旅客瘋狂的投擲石頭。其中有狒狒甚至推落了一顆重達60公斤的巨石,結果這顆巨石掉落時,爆裂的碎片砸傷了其中3人的腿部,另外2人中,一人受到皮肉傷,但另外一人被碎裂的巨石擊中,差點整個人從山崖上滾下去,好在是安全繩保護著他。最後,眾人頂著傷勢,無奈地趕快垂降,沒想到狒狒就在這時候又對他們投擲了數十枚石頭,這也讓他們被迫躲在山崖邊。而這時候,其中有一人打了求救電話,回報目前情況,更對救護人員表示,他們有兩名同伴的腿部因為狒狒的攻擊而骨折。在救護直升機抵達現場後,隨即將傷勢嚴重的三人送往醫院急救。而剩下的四人則是自行離去。救援隊的發言人馬萊斯(Johann Marais),這次三名重傷者能獲救,全仰賴另外兩位沒有受傷的旅客,他們在保持冷靜的情況下,為傷者在第一時間提供了出色的照護。

被逼工作25年 71歲象奶奶一口氣載6名觀光客「脊椎凹陷變形」
許多民眾到泰國旅遊,都會體驗「騎大象」,但是人類在滿足自己的慾望時,卻傷害了這些動物。一隻被迫在觀光業工作25年的大象,背部脊椎嚴重變形,有時甚至得一次載6名觀光客,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根據《CNN》報導,泰國野生動物之友基金會(WFFT)在2006年收容這隻71歲的母象派(Pai Lin),並分享這頭大象的故事,在觀光旅遊業工作長達25年,有時要一次載6名觀光客,脊椎嚴重受損,背部還留下疤痕,這種對大象身體的持續壓力,會使牠們背部組織和骨骼退化,造成不可逆轉的物理傷害。派的背部和脊椎嚴重變形。(圖/翻攝自Wildlife Friends Foundation Thailand)組織提到,派現在年紀大了,體重也增加,比剛來這裡的時候更重,「但你可以清楚看到脊柱的形狀,這是牠將不得不忍受的身體畸形,不過牠適應得很好」。雖然騎大象在東南亞國家是一項受歡迎的活動,但這種行為其實是虐待動物,因為大象的身體不是為了騎乘或承載重物而設計的。組織呼籲人們不要騎大象。(圖/翻攝自Wildlife Friends Foundation Thailand)組織希望藉此提高人們的認識,明白大象和馬的不同,不是為了騎而飼養的,「牠們不是寵物,而是從野外捕獲並飼養的惡劣的環境下」,如今疫情過後,旅遊業復甦,人潮再度回來了,為此也呼籲民眾永遠不要騎大象。

南橫天天落石 當地居民懷疑「跟牠們有關」
南橫公路台20臨105線14.4K、梅山口到天池路段,今天上午出現落石,導致道路中斷也嚇壞遊客,當地居民表示,該路段湖光山色,不僅吸引人上山,更吸引山上山羌等不同野生動物活動,懷疑經常落石跟野生動物奔走有關。桃源區當地里民表示,南橫公路梅山口到天池路段,經常出現野山羊、野山羌及野山鹿在山上走動,該處也曾經有熊出沒,由於這些動物經常在夜間出沒,山上幾乎天天發生零星落石,在地居民相當熟悉地理環境,因此經過此路段都會非常小心;桃源區梅山里長顏忠義證實此事,表示若不熟悉的遊客路過要小心,以保障生命財產安全。六龜分局梅山派出所所長謝明華說,上午接獲發生落石立即趕到現場管制交通,得知是因在做邊坡工程引發的落石,他坦承該路段確實山上出現許多野生動物奔走,但是否因為動物奔走造成落石,他無法證實。

對曬太陽的海獅「扔石頭」 頑劣女童被救生員趕出加州海灘
近日美國加州有一個小女孩,被救生員趕出當地的沙灘,並且拒絕他再次進入。原因是這個小女孩在家長陪同的情況下,不斷地對躺在沙灘上曬太陽的海獅扔石頭、沙子。有鑑於海獅被嚴重侵擾,所以救生員才將這對母女趕出沙灘。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這起事件發生在加州的拉荷亞海灣(La Jolla Cove),當時一名身穿紫色上衣的小女孩,在母親的陪同下,不斷地拿著沙灘上的石頭、沙子投擲一旁曬太陽休息的海獅。而遠處觀看這一切的救生員,看著小女孩似乎沒有停手的意思,於是就直接用擴音器喊道「那個穿紫色衣服的小女孩,你現在可以離開了,謝謝」。而這些情形,都被人用手機給拍攝下來。雖然影片只有短短的幾秒中,但是上傳到TikTok上之後卻引起廣大的迴響,不少人都對頑劣的小女孩感到憤怒,也對於一旁的母親不多加管教而感到無奈。甚至有網友敲碗希望能看到小女孩被趕出沙灘時的畫面。塞拉俱樂部海豹協會(Sierra Club Seal Society)主席大衛杜夫(Robyn Davidoff)受訪時表示,這些海獅顯然是已經習慣了人類的存在,所以才這樣直接躺在沙灘上曬太陽。但追根究柢,牠們終究還是充滿野性的野生動物,而且現在正好是海獅的交配季,人類應該要自動閃遠點,而不是打擾他們「否則牠們有可能攻擊人類」。(點此觀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