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郵輪相關政策放寬 加速疫情後觀光復甦
疫情指揮中心核定修正國際郵輪掛靠、母港操作指引,以往遊客登船需具2天內快篩陰性證明,現將放寬為有症狀再快篩,可望提升國際郵輪來台意願,加速推廣疫情後的觀光復甦。航港局表示,指揮中心昨(3日)核定修正國際郵輪掛靠入境以及母港操作2項指引,郵輪業者最關切的遊客掛靠入境快篩政策,從原本需在入境前提供2日內快篩陰性證明,改為有症狀再快篩。母港自主防疫期間船員不可登輪作業之規定也已修正放寬,另就旅客自主防疫期間登輪需每2日快篩、確診者就醫車輛安排以及旅客返國之入境檢疫等相關規範同步檢討調整。航港局進一步說明表示,郵輪母港指引的部分,若民眾正處於自主防疫期間,登船前仍須提供2日內快篩陰性證明,上船後,於船上的自主防疫期間裡,從原規定需需每2日快篩至自主防疫期滿,改為有症狀再快篩即可。航程中若出現確診者,郵輪抵港時原本需要由業者安排防疫車輛,調整為搭乘一般車輛;另外,旅客返台後原規定領用4劑家用快篩以及需於入境當天或自主防疫第1天檢測的部分,將配合指揮中心最新自主防疫規定辦理。而原新登船船員於自主防疫期間不可登船作業,且須於登輪當日進行快篩之規定,放寬為登船前一天快篩1次為陰性者即可登船工作。船員自主防疫期間由郵輪業者自行訂定篩檢頻率,或有症狀再快篩。最新的遊輪掛靠指引將有關旅客入境前2天內須快篩陰性的規定,放寬為旅客有症狀時,再使用快篩篩檢。航港局表示,為讓郵輪業者了解最新郵輪相關規定,已立即將指揮中心核定的新版操作指引函知各郵輪業者,希望讓旅客入境通關更加順暢,提高國際郵輪來台意願,加速恢復觀光。

取消中國遊客入境篩檢限制 日本3月起改「隨機抽查」
目前有消息指出,日本政府有意自3月1日起放寬對中國旅客的入境限制,除取消入境的PCR陰性證明外,原有的落地篩檢政策也將取消,之後會改成隨機抽查。而來自香港、澳門的旅客則是直接取消陰性證明與落地篩檢。根據《讀賣新聞》報導指出,有鑑於中國疫情趨緩,多名日本政府內部人士透露,表示日本政府有意自3月1日0點起,取消現有對中國遊客的防疫規定。目前現行日本當局規定,自中國入境者必須要出示PCR陰性證明,同時還要接受落地篩檢,以及只能從成田、羽田、關西與名古屋等4個機場入境。而取消這些規定之後,自3月1日起,自中國入境旅客不再需要提供PCR陰性證明,落地時也不需要強制篩檢,但會改成隨機抽查。而原本限制只能從主要四個機場入境的規定也隨之取消。報導中也指出,日本厚生省表示,自1月下旬以來,從中國入境日本的旅客陽性率一直維持在1%以下,經檢測後病毒也沒有發現任何未知的突變,因此認為日本政府如要對中國放寬入境規定,是沒有問題的。

SOGO開百貨業第一槍 宣布20日起「不強制戴口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9日表示,經考量國內疫情逐漸平穩,醫療量能充足,且已進行跨部會溝通研議,經綜合評估後,如疫情持續穩定可控,自2月20日起放寬室內戴口罩規定。隨著防疫措施鬆綁,遠東SOGO百貨今(18日)也開出百貨業第一槍,宣布自20日開始,將不再要求消費者強制佩戴口罩。遠東SOGO表示,自2月20日起,消費者來店不強制要求佩戴口罩;但為配合防疫規定並保障消費者及員工,除本公司餐飲部門人員依規定配戴口罩,其餘於第一線提供服務之同仁,因處人潮聚集之處,仍建議持續配戴口罩,保障員工及消費者之安心安全。根據指揮中心規劃,自20日開始,室內空間由民眾自主決定戴口罩,但醫療照護機構如醫療、醫事、老人福利、長期照顧服務、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身心障礙福利機構,以及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如車廂、船舶、航空器等運具及場站等,仍須按規定全程戴口罩。指揮中心指出,有關各級學校、幼兒園、課照中心、補習班、托嬰中心等,則依教育部及衛福部規劃,開學後先加強相關防疫措施,如疫情穩定,自3月6日依指揮中心通案性規定,實施校園及托育場所室內口罩放寬。指揮中心建議,如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合、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是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時,最好還是戴上口罩,並籲請尚未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的民眾,儘速完成接種,保護自身及親友健康。

中和宮廟簽署行動公約 警民共同守護公安及交通
新北市中和分局為防範有心人士,藉由遶境活動場合趁機滋事,破壞公共秩序進而危害安全。昨天(8日)商請中和區公所協助召開「優質宮廟文化-行動公約」座談會,並邀集市政府民政局、環保局、消防局、區公所等市政單位及宮廟代表共同參與。中和區公所召開的行動公約座談會,各局處都在會中提出建議,也提醒宮廟於遶境過程中降低音量、清除垃圾、減少施放爆竹、維護交通順暢及秩序、嚴禁鬥毆滋事,希望藉由「高自主管理」、「低環保公害」、「零聚眾鬥毆」、「交通真順暢」、「警民共協力」、「社會好期待」等自律宣言,共同守護優質宮廟文化。宮廟代表表示,理解各機關的用心及立意,考量遶境過程可能對於當地交通狀況造成衝擊,同意儘早結束遶境活動、避免衝擊交通。同時也配合各機關要求,遵守「減量燃放爆竹煙火」、「聘請義交人員協勤交通疏導」、「僱用清潔人員整理沿線環境」及「零聚眾鬥毆滋事」等行動公約,以維持活動順遂。宮廟代表簽署公約後,共同維護公安及交通。(圖/翻攝畫面)中和分局長陳忠龍表示,防疫措施持續鬆綁,中和地區宮廟陸續舉辦多場遶境活動,有鑑於其他縣市曾發生聚眾滋事等脫序事件,為防範類此事件,將持續針對參與宮廟、陣頭團體或不法分子介入情形加強查訪及約制,對於易生衝突地點及路段,加強規劃安全維護,以優勢警力蒐證及監控治安及交通等重點維安勤務工作。警方表示,高度尊重在地傳統宗教文化盛典活動,但也呼籲於遶境過程中切勿鬥毆鬧事、施放高空煙火或造成當地交通壅塞及事故發生等情形,也請參與遶境人員務必要做好防疫工作,全程佩戴口罩,不邊走邊吃,遵守防疫規定,並維護良好公共秩序及安全,共同打造平和神聖的宗教文化氛圍。

搶出國避雷針2/商圈提早打烊、店家大洗牌 自由行過來人建議「這麼做」
憋了3年沒出國,記憶中的街景、店家,是否如舊?CTWANT訪談已出國玩一波的民眾,大家感受最深的是商圈的人潮變少、店家提早打烊,甚至部分店家不敵疫情衝擊已歇業,再加上網路更新各景點商圈現況的資訊不完整,過來人一致建議,多預留彈性時間和備案,以應變各式突發狀況。「以前明洞商圈晚上人潮絡繹不絕,現在10點店家準時打烊,沒得逛,路上人潮也散的很快。」1月初剛去韓國玩的Bella,9點才從明洞餐廳吃飽準備逛街,馬上就因商圈店家打烊,只好意興闌珊回飯店。韓國在地導遊阿光就說,因疫情的關係,關門的店家很多,明洞、東大門等以前觀光客多的地方比較明顯,但是現在慢慢恢復中。東大門批發市場還是從晚上12:00營業到凌晨5點,可以滿足半夜逛街需求。不只韓國,「曼谷許多夜店和餐廳都關門了!」Cindy表示,3年過去,很多地方都不同了,有店家收就有店家開,像清邁就多了新的市集;2021年4月開放工作簽證就馬上赴大阪的Mak也說,很多觀光景點的店都關了,想憑過去記憶尋找店家、餐廳較難,而台灣可查資訊更新較慢,出發前最好先確認,或是有備案。除了商圈店家,機場也有很大變化,疫情期間沒有國際旅客,不少免稅店及餐廳都有櫃位調整,即便現在解封,仍有許多還是歇業狀態。Ariel在仁川國際機場等待半夜起飛的班機,因為店家幾乎都沒營業,唯一賣熱食與飲料的速食店和星巴克大排長龍,要等上半小時以上。不只台灣,全球各地國際機場免稅店、餐廳仍有不少歇業中,民眾分享韓國仁川機場出境航廈只有星巴克營業,因此大排長龍。(圖/翻攝自韓國觀光公社官網、韓遊網)宏觀旅遊領隊Edith就說,以轉機量大的仁川機場來說,疫情前是不會出現營業店家寥寥無幾的狀況,不只有台灣機場跟韓國,其它國家也如此,若擔心用餐不便,建議可自備小點心果腹;另外,目前機場人員仍較缺乏,報到及出入境排隊時間也需比較久。她也提醒,不管到哪個國家,需特別注意該國針對台灣人入境需準備的資料及疫苗施打的情況。以韓國為例,不管跟團或是自助遊,最不同的是,以前只要一本護照(6個月效期以上)就可以進入,現在進入韓國前需申請K-eta及Q code,K-eta是2年效期,可以無限次進入,但首次申請會有審核期間,最好提早辦理。品保協會公關主委李奇嶽也補充,日本部分主要機場入境旅客須先下載Visit JapanWeb APP辦理入境手續,有些國家則是看疫苗接踵紀錄,各國規範不同,詳細可至外交部網站查詢;此外也要留意國外部分場域還是有防疫規定,像是歐美進入博物館、公家機關、醫院還是要戴口罩,建議口罩隨身攜帶,國外買藥不方便,退燒止痛藥也是必備。出國玩不怕疫情傳染?也有民眾分享,1月初參加員工旅遊一團近30人,回台後至少7人確診,算起來有1/4,除了自身做好防疫管理,用餐最好也能固定同桌飯友,以避免餐餐都交叉傳染,能降低染疫風險。Klook台灣行銷副總監陳思穎觀察,2023年將是旅遊強韌年,旅客即使面臨各種不確定的情況,例如染疫風險、全球通膨等,但依舊充滿熱情和行動力,積極安排海外旅遊,建議準備衝一波的旅客,可以提前預訂票券或行程,減少與現場人員反覆溝通的時間,也降低使用現金付錢的機會,行程安排上也要預留時間彈性因應,例如提早到機場報到、多些旅遊備案等,避免突發狀況打亂出遊興致。從泰國回來的Cindy分享,曼谷許多夜店和餐廳都關門了,但是2020年底開業的泰國曼谷高空酒吧Tichuca Rooftop Bar成為新景點。(圖/讀者提供)

口罩禁令年後有望二次鬆綁 僅剩高密度場所規定要戴
台灣與國際疫情降溫,世界各國都紛紛解除室內口罩禁令,台灣也有望在春節過後第二階段口罩鬆綁,室內改為「正面表列室內需要戴的地方」才要戴,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就指出,放寬的場所範圍為民眾日常生活出入的場所,但若是醫院、大眾運輸等高密度的密閉空間,仍須要維持戴口罩。未來民眾在採購時也都不需要戴口罩了。(示意圖/林士傑攝)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透露,將於年後研擬第二階段的口罩鬆綁政策,不過仍須視春節疫情情況而定,最快1月底就會公布細項。羅一鈞也表示,會參考鄰近亞洲各國新加坡與韓國的做法,針對民眾日常作息出入的場所,解除室內口罩禁令。但若是醫院、長照機構、大眾運輸等場所,仍會繼續觀察並用「正面表列室內需要戴的地方」規則,其他場所則由民眾自主決定是否要戴。目前第一階段的室內口罩政策。(圖/指揮中心提供)目前室內可不戴口罩的場所,包含從事運動、唱歌、拍攝個人或團體照;自行開車,車內均為同住家人,或無同車者時;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外出時有飲食需求;餐飲場所也可以不戴口罩,並取消宴席不得逐桌敬酒敬茶之規定。

侯友宜赴先嗇宮參拜 民政局預告2023新北燈會在熊猴森樂園
農曆大年初二,新北市長侯友宜今(23)日先後至三重碧華寺、先嗇宮及新莊慈祐宮、武聖廟參拜致贈香油錢,祈求市民健康平安、市政順利;民政局也預告,「2023新北燈會」今年將於1月26日至2月12日在三重熊猴森樂園盛大舉辦,歡迎民眾於年假期間走春拜廟,外出透氣,可順道走訪新北燈會。侯友宜表示,除了祈求市民健康平安、市政順利,同時也提到大年初二,按照傳統習俗是回娘家的日子,歡迎家長們帶著孩子到三重熊猴森樂園賞燈。他說,今年有規劃吸睛的花燈及豐富的表演活動,非常適合全家大小外出走走。先嗇宮董事長李乾龍表示,今年燈會提供「嫦娥奔月」、「月兔搗藥」的燈組在熊猴森展出,以中秋節故事為主題,將帶給國人不同的元宵體驗。他也指出,先嗇宮廟前的百草公園還有展出許多傳統燈藝,也歡迎市民前往賞燈。此外,新莊武聖廟初四將舉辦「接財神、饗元寶」活動,信眾可領到財神加持的食用元寶(水餃),添財運,歡迎信眾踴躍參加。民政局長柯慶忠表示,感謝過去疫情期間三重、新莊等各方重要宗教信仰中心廟宇提供協助,並且長期深耕為在地付出、嘉惠地方。民政局表示,「2023新北燈會」今年將於1月26日至2月12日在三重熊猴森樂園盛大舉辦,歡迎民眾於年假期間走春拜廟,外出透氣,可順道走訪新北燈會;同時提醒,請大家出入公共場所務必遵守相關防疫規定,並且戴口罩、勤洗手,做好自身防疫工作,互相保護彼此,開心出遊,平安回家。

又被罰 英國首相坐後座「沒繫安全帶」遭警開罰
英國42歲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近日又被開罰了,這已是他第二次被警方罰款。據了解,他日前前往蘭開夏郡時,在途中拍攝政策影片,結果被發現沒有繫安全帶,因此遭到警方罰款。發言人回應,蘇納克已承認錯誤並為行為致歉,將會繳交罰款。根據CNN報導,警方表示,有留意到社交媒體上流傳的一則影片,在蘭開夏郡一輛行駛中的汽車中,有一名乘客沒有繫好安全帶,深入調查後,已向倫敦一名42歲男子開出定額罰款。據了解,在英國如果沒有繫好安全帶,可能會被處以最高500英鎊(約新台幣1.8萬元)的罰款,除非有例外情況。對此,唐寧街發言人回應,蘇納克完全承認錯誤,將會接受處罰,同時為「短暫的判斷錯誤」道歉,並呼籲人民一定要繫好安全帶。回顧過去,這已是蘇納克擔任公職期間,第二次被警方處以罰款。2020年6月,他還擔任財政部長時,曾違反防疫規定,參加前首相強森的生日聚會,因此被罰款。

疫後出國潮來臨!春節出入境高峰曝光 建議提早2.5小時抵達機場
隨著防疫逐漸鬆綁,為期10天的春節假期也即將來臨,台灣出入境旅客預計迎來高峰。對此,機場公司航班運量人數預報系統也顯示,桃機今年春節疏運期間(1/19至1/30)的出入境高峰將落在春節收假前2天的1/28,預估約為9萬4000人次,是自2020年2月疫情後首度突破9萬人,桃機推估出境高峰為每日8時至8時59分,因此建議民眾可以提前2.5小時抵達。據民航局資料顯示,疫情前春節疏運期間,出入境曾達1天14萬人次的高峰。而隨著疫情趨緩,防疫規定鬆綁,航班運量人數預報系統預估,春節期間客運量最低為1/22(初一)的67617人次,客運量最高則為1/28(初七)的94520人次,疏運期間總人次達988875人次。另航班高峰日為1/20、1/21與1/28單日逾500架,航班量最高則為1/28的519架次左右。桃機航班運量整點人數預報表也顯示,1/11至1/17間,出境高峰為8時至8時59分,其次依序為9時至9時59分、10時至10時59分、12時至13時59分。而3時至3時59分則掛零。今年截至1/16的客運量則為961761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1532%,約為疫情前同期的48.28%,出入境人數明顯復甦。因此也建議不論出境時段人數多寡,建議都能提前2個半小時抵達。另外也可以多使用各航空公司網站進行智慧報到,自行列印登機證,在家完成就不用到報到櫃台排隊領登機證,行李則可至台北車站提前掛行李。而移民署還在松山機場、桃園機場、高雄機場、基隆港東西岸旅運中心、高雄港旅運中心、金門水頭港等地設置41座第三代自動查驗通關系統,回溯相容讓使用者不必重新註冊即可使用、開放外籍旅客出境時可使用通關、行進間即行辨識加快通關速度,但若多數人都在閘道口進行註冊,因每個人對機器操作速度不一,也有可能會因此塞車,而自動通關收集生物特徵,無法在家註冊。而且以前註冊、通關需不同櫃辦理,但自2022年11/1起,新增註冊及通關二合一服務,尚未註冊之12歲以上國人或持外僑居留證之外來人口,無需事先註冊,於入出國時可使用閘道自助註冊,註冊後即可通關。不過要注意的是,走此通道不會在護照上蓋出境章,民眾若想要有出國儀式感,可在通過閘口後申請蓋章。此外,也提醒民眾安檢時千萬不要用行李攜帶超過100毫升的液體(以瓶身為單位,且須放夾鏈袋)、行動電源也不能放在託運行李上,更要注意護照有效期是否不足6個月、打火機攜帶規定等等。

中國經香港轉機旅客防疫升級!1/6起需出示「證明2擇1」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3)日宣布,中國本土疫情嚴峻,除中國直航入境我國航班旅客須配合於機場唾液PCR檢驗外,自今(112)年1月6日至1月31日(表定航班抵臺日),自中國啟程經港澳轉機入境臺灣的旅客,須持有啟程地搭機前48小時內PCR檢驗報告或24小時內抗原快篩檢驗報告。(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說明,目前香港及澳門政府已針對自中國入境旅客採取相關防疫規範,香港政府規定,自中國入境旅客須持搭機前48小時內PCR檢驗報告或24小時內抗原快篩檢驗報告;自中國啟程之轉機旅客則配合航班目的地國家之防疫規定。澳門政府規定,自中國入境旅客須持搭機前72小時內PCR檢驗報告。(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指出,中國本土疫情嚴峻,各地疫情持續上升,年長者感染數及重症數均增加;由當地專家評估資料亦顯示,元旦後至春節期間疫情主要影響農村及中小城鎮地區,因該類地區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年長者及脆弱族群人口多,春運期間城市和農村人口流動性將對疫情產生重大影響,預期春節前、後人流將使疫情再上升,整體疫情可能持續逾3個月。指揮中心表示,目前中國流行病毒株以Omicron子代BA.5.2及BF.7變異株為主,惟人潮流動恐增加病毒株變異機會,指揮中心將持續加強境外個案變異株監測,以評估新型變異株發生風險及對我國疫情衝擊。指揮中心再次強調,適逢春節前返鄉人潮,請旅客返臺必須事先瞭解並主動配合我國現行入境7天自主防疫及篩檢規定,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跨年疫情傳播加速 王必勝曝「這三類人」不宜參加活動
本土疫情反轉,由原本的下降趨勢漸漸轉為上升趨勢,且上升幅度持續增加,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日前就證實,國內將會有新一波疫情產生。而年底將近,許多民眾計畫出外聚餐慶祝,參與跨年等大型活動迎接新的一年到來,王必勝表示,這將造成疾病傳播加速,因應本土疫情上升,建議3類人不宜參加跨年等大型活動。本土疫情升溫 預估新一波疫情高峰在2月初根據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上週(第51週)為今年倒數的第二週,確診總數為12萬775人,確診數比前一週增加12.6%,指揮官王必勝指出,這一個禮拜以來確診數增加的幅度都在20%以上,甚至來到30%,確診數不但在增加,而且增加的速度有加快的趨勢。指揮中心證實未來將會有一波疫情產生,初步估計這波疫情高峰會落在明年2月初,當週確診數會落在3萬左右,指揮官王必勝提醒,Omicron第三波疫情會再上來,民眾還是要注意相關的防疫措施。跨年防疫重點公開! 3類人不宜參與活動而年底將近,許多節慶活動也即將到來,王必勝發現,上週由於聖誕節的關係,民眾參與各種活動、聚會都相當踴躍,他表示,這會使疾病傳播加速,因應本土疫情的上升,接下來又有更大的跨年大型戶外活動,指揮中心提出了幾點建議。王必勝表示,以下對象須特別注意,第一,有高燒、呼吸道症狀、腹瀉、嗅覺異常等症狀的民眾,不宜參加大型活動;第二,自主防疫、自主健康管理者,依現行防疫規定須快篩陰性才能參與活動;第三,脆弱族群,包含未接種疫苗的長者、幼兒等,都不建議參加這些大型活動。歡慶之餘仍須注意防疫 自主配戴口罩、避免飲食此外,王必勝也建議,參與活動的期間,人潮洶湧、不能保持適當距離的時候,民眾應自主配戴口罩,另外,在人潮中也應盡量不要飲食,並且隨身攜帶一些手部清潔用品,在飲食前、如廁後應勤洗手。王必勝也特別提醒,這些建議不侷限在跨年戶外活動,當人潮擁擠,無法保持距離時都適用,由於近日本土疫情的上升,希望民眾過節慶祝之餘,還是必須保持警戒,此外,還未接種疫苗的民眾也建議盡速接種打疫苗,增強保護力。

學測考生中重症確診缺考怎麼辦? 招聯會這樣說
112學年大學學測驗明年1月13日至 15 日(日)舉行,有些考生可能因為確診而不得應考。大學招聯會決議,針對具報考國內大學資格且已報名大學入學測驗(含學測、分科測驗及術科考試),但因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疫規定」導致不得應考的缺考生,將透過招生管道補救。招聯會執行秘書王文俊表示,因確診(中症或重症)而不得參加升學考試的考生,在繁星推薦、申請入學、分發入學等三個管道皆提供補救。但前提是,必須是已經報名112學年學測、術科考試或分科測驗的考生,因為疫情防疫規定不得應考,或是考試期間因防疫規定而未能全程參與已報名的考試科目,均可向聯會提出申請,並經招聯會審核同意才適用。招聯會說,循111學年補救措施模式,112學年的補救方案採取外加名額錄取,但涉及政府人力管控之醫學系、牙醫系、中醫系、師資培育生公費系組及全師培系組除外。招聯會表示,「大學繁星推薦、申請入學及分發入學招生管道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疫規定致無法參加大學入學測驗考生補救方案」,將報教育部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意後公告。

大陸入境旅客採檢?蘇貞昌拍板了 薛瑞元曝「政策大轉彎原因」
大陸國家衛健委26日宣布,2023年1月8號起邊境解封,入境當地的旅客不需再進行隔離。消息宣布後,日本第一個宣布要針對大陸旅客進行嚴格的篩檢,美國及韓國似乎有也有意跟進,行政院長蘇貞昌今(28)日也拍板,將對大陸入境旅客採檢。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目前規劃針對大陸入境旅客實施唾液PCR,在機場留下聯絡方式與唾液,沒有進一步限制,待結果出爐若是陽性,即進行「5+N」隔離,而會針對大陸入境旅客在機場PCR篩檢的原因,是因為在當地PCR都買不到,在大陸境內要做PCR有困難。對於昨天才公布維持現有邊境政策,隔一天卻又公布要對大陸入境旅客實施唾液PCR,薛瑞元則表示因為世界各地都對大陸解封祭出應對措施,包括日本已第一個宣布針對大陸旅客進行嚴格的篩檢,美國及韓國也考慮公布相關方案,因此認為「做這件事是對的」,而採取PCR篩檢可針對陽性病患進行基因定序,監測是否有新興變異株,至於上路日期,將由指揮中心宣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宣布,因應中國疫情升溫,為保障國人健康安全,及早發現確診者連結醫療照護,並防範及偵測高風險變異株,自明(112)年1月1日零時至1月31日(航班表定抵臺時間),除維持現行不開放中國觀光客來臺之政策外,搭乘自中國4個直航航線,及金馬地區民眾春節交通專案之來臺旅客,入境時須於機場(或港口)配合採集唾液檢體進行PCR檢測,採檢後儘速返回住所進行7天自主防疫及後續自我篩檢,篩檢陽性者依規定進行5+n居家照護及自主健康管理,陽性檢體則後送疾管署昆陽實驗室進行病毒定序。指揮中心指出,隨中國近期調整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加上其疫情資訊不明、感染者有激增情形,目前已有日本、義大利等國家紛紛祭出相應邊境管控措施,加強對中國入境旅客全面採檢、管控航班或其他嚴格措施,預期中國疫情亦可能衝擊我國防疫及醫療量能。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COVID-19疫情變化難測,除上述中國加強採檢措施外,其餘入境旅客,入境時或入境前14日內有疑似COVID-19症狀者,仍請主動洽機場(或港口)疾管署檢疫人員,配合健康評估及採集唾液檢體後,於搭車前往住所時,務必全程佩戴口罩及落實手部衛生。指揮中心強調,所有入境旅客抵臺時領取快篩試劑後,請落實7天自主防疫規定,於入境當天或自主防疫第1天,以及有症狀時進行自我快篩,以維護自身及國人健康;自主防疫期間外出時,需持有2日內快篩陰性結果。篩檢陽性者依規定進行5+n居家照護及自主健康管理。

中國疫情升溫 1月1日零時起大陸入境採檢後須7天自主防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宣布,因應中國疫情升溫,為保障國人健康安全,及早發現確診者連結醫療照護,並防範及偵測高風險變異株,自明(112)年1月1日零時至1月31日(航班表定抵臺時間),除維持現行不開放中國觀光客來臺之政策外,搭乘自中國4個直航航線,及金馬地區民眾春節交通專案之來臺旅客,入境時須於機場(或港口)配合採集唾液檢體進行PCR檢測,採檢後儘速返回住所進行7天自主防疫及後續自我篩檢,篩檢陽性者依規定進行5+n居家照護及自主健康管理,陽性檢體則後送疾管署昆陽實驗室進行病毒定序。指揮中心指出,隨中國近期調整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加上其疫情資訊不明、感染者有激增情形,目前已有日本、義大利等國家紛紛祭出相應邊境管控措施,加強對中國入境旅客全面採檢、管控航班或其他嚴格措施,預期中國疫情亦可能衝擊我國防疫及醫療量能。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COVID-19疫情變化難測,除上述中國加強採檢措施外,其餘入境旅客,入境時或入境前14日內有疑似COVID-19症狀者,仍請主動洽機場(或港口)疾管署檢疫人員,配合健康評估及採集唾液檢體後,於搭車前往住所時,務必全程佩戴口罩及落實手部衛生。指揮中心強調,所有入境旅客抵臺時領取快篩試劑後,請落實7天自主防疫規定,於入境當天或自主防疫第1天,以及有症狀時進行自我快篩,以維護自身及國人健康;自主防疫期間外出時,需持有2日內快篩陰性結果。篩檢陽性者依規定進行5+n居家照護及自主健康管理。

日本強制篩檢中國旅客 美國有意重啟政策跟進
中國宣布防疫鬆綁之後,各地就出現大規模的確診病例。但中國於26日宣布隔年1月8日取消入境旅客隔離措施,這也代表著有不少中國旅客也會趁隙外出旅遊。消息傳出後,日本第一個宣布要針對中國旅客進行嚴格的篩檢,目前也有消息傳出,美國似乎也有意跟進這項政策。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由於自從宣布鬆綁防疫規定後,中國當地的確診人數變得非常不透明,近期更是直接宣布「不公布確診人數」。就有一名美國官員表示,美國政府可能會針對中國旅客實施新的防疫措施,但至於是要強制篩檢還是隔離,報導中並沒有明確提及。就在中國政府宣布要在2023年1月8日取消入境旅客的隔離措施後,日本就隨即宣布要針對入境的中國旅客、或是曾造訪中國的旅客進行全面的快篩,就算是只有7天旅遊史也要。而如果快篩結果呈現陽性的話,旅客必須接受7日的隔離。除了日本外,南韓也在21日宣布,自16日起將中國列為重點查驗國家,將會加強篩檢力度。除此之外,馬來西亞、義大利等國家也是採取相同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