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面臨三大難題,導致經濟增長放緩,那就是內需經濟信心不足、出口經濟萎縮、原物料和能源價格飆升帶來的輸入性通膨,後2個因素肇因於全球主要經濟體進入加息周期,以及短期內難以落幕的俄烏戰爭,2者皆為中國政府難以干預和影響的範圍,但中共當局唯一可以調控的內需經濟卻也因多項政策的錯誤執行而被嚴重打擊。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央行都跟隨美國聯準會進入貨幣緊縮週期,全球經濟活動和進口需求勢將放緩,這會打擊中、日、台、韓等主要出口國的出口經濟。再加上俄烏戰爭、氣候變遷,以及全球原物料大國的資源民族主義紛紛抬頭,最容易推高各種商品價格的大宗商品輸入性通膨也讓許多原物料和能源進口國叫苦連天,中國就是其中之一,但中共當局早在多年前就為了應對可預期的極端氣候災害而大量囤積糧食,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國也效仿印度的左右逢源,在西方和俄羅斯之間盡量保持中立,因此獲得了俄國較為低價的能源供應。但擁有龐大內需市場的中國,卻陷入內循環經濟呈現一片死水的窘境,這要歸咎於2個原因,第1是中共當局去年提出的多項重要政策被錯誤執行,第2則是中國的防疫封控打擊了民眾、企業和國內外投資人的信心。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台灣宜蘭人,現居北京(圖/達志/路透社)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指出,中共在去年提出的雙碳目標、打擊補教業、房地產整治、科技監管和共同富裕其實是多項長期和全國範圍的重要政策,目標分別是針對能源汙染、基礎教育資源外流、房地產泡沫、P2P等投機產業過於興盛、資本壟斷和貧富差距過大等國家長期發展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但這些重要政策卻被「短期化、地方化和碎片化」的執行,扼殺了騰訊、阿里巴巴、滴滴等科技企業的創新發展,更打擊國內外投資者的信心。防疫封控更是重創內需經濟的元兇之一,由於民眾預期封城會因新一波的疫情而再度實施,導致工作停擺失去收入,所以就會傾向過度儲蓄不想消費,連帶影響企業收入,而企業也會因為封城的預期心理而取消原本的擴店和擴產計畫,人民不想消費,企業不敢投資,就形成內需經濟疲軟的惡性循環,但動態清零政策也確實讓中國的染疫和死亡人數大幅下降,遠遠低於歐美各國的數據,所以封控政策的執行有好有壞,相當兩難。騰訊馬化騰(左)和阿里巴巴馬雲(右)(圖/達志/路透社)中國內需經濟的「寒冬」反映在中國科技巨頭騰訊的大動作裁員,騰訊底下的兩大部門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與PCG(平台與內容事業群)為上半年的裁員重災區,而下半年,多個部門還是會繼續裁員,其中,PCG旗下各部門的裁員比例甚至會達40%到50%。此前,騰訊也多次預告集團將步入「寒冬期」,營收和成長都會放緩。中共當局目前除了放寬房地產、補教業和科技監管的打擊力道,試圖恢復內需經濟的信心之外,還利用資金充沛的公部門和國有銀行向疲軟的市場注入資金,不只如此,中國政府還計畫推動新能源、新水力和新基建的重大項目投資來刺激內需經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試圖在全球經濟即將陷入衰退時,防止中國經濟增長過度放緩。
近2年只公開露面2次的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不斷傳出「被消失」,先前《央視》報導「馬某」因顛覆國家政權等重罪遭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更讓外界一度以為馬雲被捕,雖然央視很快修正為「馬某某」,但已讓阿里巴巴股價一度跌近10%。而《騰訊網》等陸媒近日則曝光馬雲現身深圳打小白球,才再次讓外界見到前中國大陸首富的身影。綜合陸媒報導,馬雲在520當天現身深圳高爾夫俱樂部打球,還打出一桿進洞的驚人成績,馬雲也因打出漂亮一桿,在鏡頭前「笑得跟孩子一樣」,而馬雲現身打小白球的照片,也瞬間在網路上瘋傳。據悉,深圳高爾夫俱樂部在1982年註冊登記、1985年營業,不只開創當地的小白球先河,更舉辦過國際賽事並深受中國大陸名流喜愛。雖然馬雲對高爾夫球的喜愛已到了幾乎大陸人盡知的地步,甚至1年多前身陷查稅和反壟斷風暴時,還曾前往海南的紅峽谷三亞高爾夫球會打球,可見他對高爾夫球的熱愛。而這次「公開露面」也是馬雲自2019年以來,第3次出現在眾人眼前。央視先前報導「馬某」涉嫌勾結境外反華敵對勢力、煽動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等危害國安活動,而被杭州市國安局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由於報導起初僅稱馬某,加上杭州為阿里巴巴總部,引起各界一片譁然。央視後來澄清,馬某應為馬某某,且身分是硬體研究部門主管,才讓外界尤其是阿里巴巴投資人鬆了口氣。
牙醫史書華近期因捲入團購消毒噴霧槍一事鬧得沸沸揚揚,他因產品為中國產地受人質疑藉此牟利;對此,他昨(12日)在臉書發文表示,自己做團購初心是做公益,意在幫助廠商與消費者,隨後火大回嗆攻擊自己的網友,「先搞清楚我是什麼等級的牙醫。」但網紅陳沂則不買帳,在臉書連連發文槓上史書華,曬出證據反駁他的說詞,更不客氣表示,「米沃擺明被他們的團購主盾牌牙醫史書華給陰了。」史書華在臉書粉專PO強調,自己做團購初心就是為了公益,每一筆團購也都做為公益慈善醫療防疫之用,合作廠商都以幫助台灣本土廠商優先,若是日本歐美大廠,只要非中國品牌就不介意製造地是中國,每一個團的內容也都解釋清楚從未刻意隱瞞。對於外界質疑史書華靠團購牟利,他則直接開砲回嗆,「先搞清楚我是什麼等級的牙醫!」他指出,台灣醫界能夠完全自費的醫師相當稀少,隨後也說明醫師賺的都是辛苦錢,為了讓自己有餘力捐錢才會透過團購分潤,「而且我也不推銷的,今天才有病人治療一年多了才知道我有在開團購。」眼見自己一番苦心遭人曲解,他在臉書寫下千字長文回應,最後更不滿表示,「門診夠累了還要回一堆狗屁倒灶的質疑,最後補個X。」史書華在臉書發千字文回應牟利疑雲。(圖/翻攝自盾牌牙醫史書華臉書)不過,網紅陳沂對史書華此番說詞卻相當不以為然,她接連在粉專發文打臉對方,大酸其團購的台灣品牌消毒槍產地是中國「米沃發的聲明書,刻意截掉了下面公司及代表人部分,但從史所發的圖,可以看到甲方就是中國的公司。一開始不是堅持台灣設計,中國只是出廉價勞力的代工,結果為什麼又變成共同設計開發了呢?」陳沂隨後幽默表示,自己的興趣就是搜集資料戳破別人的謊言,接著她曬出證據寫道,「米沃的聲明書說是和中國廠商共同開發的。(這個先自打嘴巴他們跟團購主史書華之前堅稱台灣設計,中國代工)但這台消毒噴霧器型號LD-191,早在2021年3月就在販售了,而米沃公司商標取得是2022年2月的事。米沃表示是別人山寨他們,請問一下要如何跨越時空來山寨?」陳沂認為,凡事總有先來後到,「究竟是誰山寨誰呢?再去查米沃聲明書中共同開發的中國廠商『靳春雷』,他們的IG滿滿都是這款產品LD-191,並且在影片中也清楚說到整個模具是他們設計研發,是一款私模產品!所以綜觀下來,是誰在說謊一目了然啊!」不僅如此,陳沂也嘲諷,「米沃聲明書上號稱的共同開發公司『聯合億達科技集團』他們在阿里巴巴的售價是115塊人民幣。(不要又扯是什麼山寨貨,這是你們自己聲明書寫的中國合作廠商)而到了台灣,加些愛國價值,身價就翻了好幾倍呢!貼標牙醫淘寶華,你怎麼看?」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史書華日前向媒體說明,自己販售的消毒噴霧槍為米沃科技與中國廠商共同設計,由中國廠商製造,絕對不是淘寶貨,對於在淘寶上型號相同的產品,他則稱可能是遭人剽竊或是冒用而生產的商品,沒想到卻被人以此進行攻擊。陳沂連連發文抨擊史書華。(圖/翻攝自陳沂臉書)
阿里巴巴(9988.HK)3日開盤不到半小時,股價立刻跌了近10%,當外界還在疑惑時,大陸官媒央視報導杭州馬某遭國安局以「意圖煽動分裂國家、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名逮捕,隨後才更正為「馬某某」,最後收斂跌幅至1%以內。大陸官媒央視新聞,3日上午報導指出,杭州是國安局針對利用網路涉嫌「意圖煽動分裂國家、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杭州馬某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其中關鍵字提到網路、馬某以及杭州。由於馬雲的阿里巴巴集團以及螞蟻集團都在杭州,外界就猜測是否就是馬雲被捕,許多投資人賠本也要把股票盡快清出,讓阿里巴巴在開盤半小時內,從102.1港元跌到只剩92.5港元,跌幅將近10%。一直到《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在微博發文,表示杭州國安局逮捕的是馬某某並非大家以為的馬某,才讓股價迅速攀升到100港元;外界認為,主要是先前馬雲深陷監管風波以及拜會時任美國總統的川普,讓高層不滿,從當時開始作風就極為低調。
《央視新聞》一早報導,「馬某」涉嫌從事煽動分裂國家、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等危害國家安全活動,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消息一出,讓許多人聯想到是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導致阿里巴巴股價一度跌逾9%。不過《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表示,抓的是「馬某某」非「馬某」。根據陸媒《央視新聞》報導,杭州市國家安全局依法對勾結境外反華敵對勢力,涉嫌從事煽動分裂國家、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等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馬某」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目前此案正在深入調查中。消息曝光後,「馬某某涉嫌利用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登上微博熱搜,不少人聯想到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導致阿里巴巴一早一度跌逾9%。不過後來《央視》更新報導,「馬某」改成「馬某某」,詳細案情仍有待官方回應。胡錫進表示,確認過是「馬某某」,不是「馬某」。(圖/翻攝自微博/胡錫進)《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則在微博發文表示,據他向權威部門確認,杭州市國家安全局抓的是「馬某某」,不是「馬某」,寫「馬某」的報導都是不準確的。
甫於上週在南港展覽館落幕的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中,除了有大量的各式車用雷達感測系統、抬頭顯示器以及電池、馬達設備外,還有許多鎖定企業車隊為客群的車用電子產品。在2021年底興櫃的車載娛樂系統製造商凱鋭光電(2255),有別於中控台的影音系統,專注的是後座旗艦娛樂,客戶群為藍寶堅尼、賓利、保時捷以及奧迪,但此次要介紹的是凱鋭旗下的2輪部門品牌VIGOR PLUS。在2022年車電展中,罕見地出現2輪車用電子產品,VIGOR PLUS在現場展出與汽車看齊的機車用盲點偵測系統Hive BSM,透過後裝的感測雷達、警示燈,可以偵測機車後方15公尺、左右各4.5公尺範圍內的車輛,若被偵測的車輛在3秒內會超過機車,那警示燈就會以閃爍的方式提醒騎士注意車後狀況。許多人會疑惑,如果在台北、新北市車多的地方,那警示燈不就會一直亮起?現場人員表示,如果車輛在時速30公里以下警示燈不會作動,主要是提供騎士在行駛間預判後方車輛,主要鎖定的客群為黃、紅牌大型重機,但以白牌重型機車為主要通勤的族群也可以加裝,也有台灣的機車大廠對Hive BSM相當感興趣,已經與VIGOR PLUS進入洽談階段。安控廠昇銳旗下車威視,看準今年1月上路的車檢16-1規定,推出數位大餅、DVR整合式平台。(圖/方萬民攝)安控大廠昇銳電子(3128)旗下子公司車威視,主要負責車用監控電子產品,主力客戶分布在美國、日本以及澳洲,在去年接到日本客戶的車隊整合系統大單,已經為今年挹注相當動能。在此次車用電子展中,車威視端出協助澳洲客戶查找路面坑洞的整合平台,該平台透過AI分析,在行駛時可以辨識坑洞或者異物,並記下坑洞位置、數目,最後提報給政府外包的施工單位進行後續施工。由於適逢《車輛安全檢測基準》第16點之1(俗稱16-1)在2022年1月1日正式上路,自2023年起所有大客車、大貨車以及3.5噸以上小貨車若未裝設數位行車記錄器(俗稱數位大餅),也就是紀錄行車資訊的「黑盒子」,將處以新台幣1.2萬至2.4萬罰鍰。因此車威視推出數位大餅結合大型車專用的DVR(多路攝影鏡頭)系統,換言之,大型車不再需要分別裝設數位大餅、行車攝像紀錄儀器,所有檔案、影片都會被整合進系統中。產品經理凌育平透露,該系統是目前市面上唯一將2者整合的產品,預計售價會比分別裝設數位大餅(約新台幣9千至1.2萬元上下)以及DVR系統(約新台幣1.2萬至1.8萬間)的價格還要低,目前已經與物流公司嘉里大榮洽談,在法規推動下預計在今年有望賣出3千套以上。從電子開關起家的億勝企業,二代何恩慶接手後開發出可無線操控的防水薄膜式控制面板。(圖/方萬民攝)車用電子展中除了提供完整產品的電子大廠,台灣還是有許多逐漸轉型的傳統電子零配件廠,來自台南的億勝企業早期專門生產車用金屬電子開關、防水開關等零配件,隨著市場需求逐漸疲弱,遂進軍遊艇、車用電子開關市場。此次億勝展出的重點產品為SP5110A防水薄膜開關,最初在遊艇市場被大量採用,也與台灣中小型遊艇廠有密切合作,該防水開關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用手機遠端操控。在新冠肺炎期間,許多線下展覽停擺,因此二代經營的億勝總經理何恩慶就透過阿里巴巴國際站銷售,結果受到歐美地區買家青睞,線上銷量為線下銷量的3倍,1名德國Youtuber在頻道中開箱SP5110A防水薄膜開關,並裝進改裝露營車後發現到效果相當好,只要躺著就能控制車內的電燈,最後也與億勝合作在歐洲銷售該產品。何恩慶強調,主要是以往遊艇、露營車上的電子開關都相當大,這代產品也已經更新到第4代,把面板厚度縮減到8.5mm,背面孔位也相當小,因此才會受到露營車、遊艇的發燒級玩家青睞
受上周五(11日)中概股恐被逼退市的消息影響,香港股市14日遭逢黑色星期一,恒生指數14日開低走低,午盤一度狂瀉逾千點,跌破2萬點大關。在各類股中受創最重的就屬科技企業,大陸互聯網科技公司騰訊、阿里巴巴、美團等14日股價暴跌,拖累恒生科技指數暴跌10%,創歷史最大單日跌幅。港股恒指跌跌不休,從上個月的2,5000點一路向下,14日更是跌破了20,000點大關,午盤後一度暴跌1,013點、報19,540點。截至15點30分,恒指報19587.72點,跌966.07點,跌幅4.7%。在各類股中,科技股股價慘遭血洗。美團跌逾11%、阿里巴巴跌近8%。騰訊跌逾10%,創下2021年8月以來最大盤中跌幅。嗶哩嗶哩跌逾20%,股價創下歷史新低。科技股下跌亦重創恒生科技指數。恒生科技指數現報3,796.04點,單日暴跌450.93點,跌幅10.62%,不僅跌破4,000點支撐,跌幅創下單日新高。
近日中國河南發生一起英勇的救人事件,1名2歲女童在家中遊玩時,不慎卡在6樓窗戶邊的防護欄中。2名高職男學生路過發現後,隨即衝上樓救人,最後順利救下卡在窗邊的女童,讓現場的人鬆了一口氣。根據《新浪新聞》報導指出,這起事件發生在中國河南南陽,7日下午,1位2歲的女童爬到6樓家中窗戶的鐵窗上,結果半個身子就這樣卡在鐵窗中動彈不得,而女童似乎是為了擺脫鐵窗的束縛,不斷地搖晃自己的身子,這個驚險的畫面也被下方的民眾注意到,現場引起一陣譁然,民眾不斷地高聲呼喊「別動了!別動了!」。結果在事發地附近,2名正在學校上課的學生突然聽到眾人的叫喊聲,循著聲音找尋,就發現卡在鐵窗上的女童。而這2名學生第一時間就跟女童的母親拿到家門鑰匙,在3分鐘內快速奔跑上6樓,趕在女童快掉下去之時,順利地爬上鐵窗將女童拉起,下方也隨即傳來一陣熱烈的歡呼施救的學生是河南南陽第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牛新明與黨東彪,黨東彪當時看到意外發生時,隨即呼喊老師趕快在下方拉扯布條,避免讓女童直接墜地發生意外。而牛新明在前往路上的過程遇到女童家長,就跟女童家長拿了鑰匙,與黨東彪直衝上樓救人。牛新明表示,在發現女童的時候,他僅剩下雙手跟頭部卡在鐵窗上,幾乎整個人都快要掉下去。事後,牛新明與黨東彪也因為英勇救人的行為,獲頒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的榮譽證書,兩人也因此獲得人民幣1萬元的獎學金。
這是在剝削自己的小孩?還是重新替愛子「打開一扇窗」呢?中國大陸農村男童范小勤因為長相酷似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因此有著「小馬雲」稱號,不過後疑似因為「沒有利用價值了」,遭到經紀公司解約回到農村,當時已經13歲的他連「2+2」都不會,只會伸手向他人要錢。不過近日有媒體發現,「小馬雲」又重新出現在網路世界,還以本名「范小勤」出鏡,引起許多大陸網友熱議,後發現帳號擁有者正是范小勤父親,引起不少網友質疑他在剝削、消費兒子。綜合「澎拜新聞」、「網易新聞」等陸媒報導,近期媒體在短影音平台抖音發現范家親友共同開設的帳號,影片內容主打傳統手藝、勞動人民工藝等,其中一部影片可見,范小勤脫下球鞋、捲起褲子,光著腳丫踩進小溪流,拿著爸爸編織的竹簍抓螃蟹,成功抓到在泥沙上爬的螃蟹後,他還充滿童真的說「你看,我是抓螃蟹高手」。小馬雲去年被經紀公司解約丟回農村。(圖/翻攝自網易新聞)影片曝光後,引發廣大網友熱議,不少人一眼就認出他就是先前爆紅的「小馬雲」,該影片曝光後短短3天,就吸引16.1萬人按讚。仔細查看范家抖音帳號的介紹文,頁面除了放上一家4口合照,還寫著「上天給他關閉一扇門,而他卻要開啟一扇窗,生活如此美好,我們永不跌倒,感謝所有支持他的關心他的好心人」。小馬雲近日出現在抖音帳號「老范竹木工」影片中。(圖/翻攝自微博)報導指出,范家抖音帳號名為「老范竹木工」,於2021年11月開通,每隔2、3天就會發佈一段影片,其中有許多影片以范小勤為主角,像是「小勤給媽媽餵飯」、「范小勤過年去幹活」、「范小勤參加婚禮」等。「范小勤重回流量圈」受到廣大網友熱議,不少網友表示看到影片後,感覺他比之前懂事許多,也希望「大家不要再去打擾他」,也有人認為這樣的作法還是在消費、剝削小馬雲,即使范家可以因此分到一些錢,還是令人難以接受;不過也有網友表示,考慮到范小勤有智力障礙,從現在開始拍影片,替家裡帶來一些收入,還可以替他的未來做一些打算,也沒什麼不好。小馬雲近日出現在抖音帳號「老范竹木工」影片中。(圖/翻攝自微博)
雖然美國元月CPI物價指數恐創新高,但隨疫情稍緩、諸多利空持續鈍化,周三(9日)美股由科技股領軍持續反彈,四大指數全數收紅,道瓊工業指數漲逾300點。台積電ADR漲1.46%;日月光ADR漲3.46%;聯電ADR漲2.30%;中華電信ADR漲0.54%。9日美股四大指數表現:道瓊工業指數上漲305.28點、0.86%,收35,768.06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295.92點、2.08%,收14,490.37點;標普500指數上漲65.64點、1.45%,收4,587.18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118.59點、3.35%,收3,653.72點。美國科技股中,蘋果漲0.83%;Meta(臉書母公司)漲5.37%;Alphabet(谷歌母公司)漲1.57%;亞馬遜跌0.14%;微軟漲2.18%;特斯拉漲1.08%;英特爾漲2.25%;AMD漲3.60%;NVIDIA漲6.36%;高通漲3.00%;應用材料漲3.93%;美光漲4.76%。台股9日開高走高。開高後隨即攻上18100點,之後就維持高檔震盪,尾盤時在大單湧入下,指數迅速爬升,最高來到18168.60點,最後則以18151.76點作收,上漲185.20點、1.03%。櫃買指數則以221.00點作收,上漲2.35點、1.07%,成交金額續增至799.70億元。集中市場8日成交金額略降至2940.63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180.75億元,外資中止4連賣,買超104.12億元,外資自營商買超0.01億元;投信連7買,買超44.31億元;自營商買超26.96億元、自營商避險買超5.34億元。資券變化方面,融資金額增加7.00億元,融資餘額為2618.83億元,融券增加1.65萬張,融券餘額為43.88萬張。當沖交易金額增為2294.90億元,占市場比例為38.12%。目前正值美股財報密集發布期,在電動車、替代能源與工業自動化的強勁需求下,安美森半導體2021會計年度第4季財報表現亮眼,激勵股價大漲,本周迪士尼、Uber、阿里巴巴、可口可樂財報將陸續登場。財政部預計於明(11)日公布2022年元月出口表現。隨著歐美各國基礎建設、各項新興科技應用與備貨等所需增加,預期台灣元月出口金額可望挑戰連續第4個400億美元,估計達391億美元到401億美元,年增14~17%之間,出口將連19紅。統一證券表示,台股昨日指數連續第3日反彈上漲,且順利突破萬八整數關卡,雖然目前10日及月線等短中期均線仍呈下行,不過短均5日線已向上翻揚,加上外資認錯回補買超台股百億元,指數有望向上挑戰月線,維持震盪盤堅走勢。統一證券指出,Mini LED滲透率加速拉升,2022年蘋果採用在高階平板等大螢幕機種數量變多,也將加速成長,非蘋陣營也有夏普、三星、微星、LG、小米等陸續推出顯示新品,供應鏈新利基明顯浮現,帶動富采、台表科、億光、惠特股價走勢強勁。台股集中市場與上櫃股票2月9日大盤走勢圖。(圖/翻攝自基本市況報導網站)
味全龍啦啦隊「Dragon Beauties」創團成員梔梔,日前宣布離團,震驚許多球迷,曾靠高EQ回應酒醉球迷騷擾事件的她,突然在今(1日)大動作反擊網路酸民的謾罵,直嗆「酸民是沒有邏輯的」,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梔梔在大年初一這天,在IG宣布「重要的事情」,除再次宣布已經離開味全龍啦啦隊外,也羅列出有關味全龍和酸民謾罵的事件回應,以及分享自己的未來規劃。梔梔表示,自己過去對網路上的匿名攻擊會感到相當在意,有「生氣與反擊過」,但酸民們總是會像吵架中的男友一樣不斷翻舊帳,直言「酸民是沒有邏輯的」,她現在把酸民的言論當作新梗,或是想成「我是他們的心頭肉」看待。另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早在1年多前,就有個名為「靠北天母」的匿名臉書社團,不斷針對「Dragon Beauties」批評與抹黑,甚至爆料許多尚未證實的指控,其中自然包含人氣最高的梔梔,也讓梔梔在「新年報告」中特別回應有關酸民的問題。不過,有關味全龍啦啦隊的問題,梔梔則是有些避重就輕,特別是有關離團的原因,她僅說:「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曾說,員工辭職理由林林總總,但只有2點最真實,大家可以自行google。」透露出些許無奈。梔梔在去年的「龍象大戰」中,遭到酒醉球迷鹹豬手,梔梔事後以中性且和緩的語氣公開此事,並收得該球迷的私訊道歉,高EQ的處理方式讓她擁有大批粉絲,因此退團消息傳出後,震驚不少職棒觀眾。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梔梔C͟h͟e͟r͟r͟ ͟y⁶⁷ 🍒 (@chihchih67.__)
2021年大陸高壓監管網路企業重點事件。(圖/楊日興製表)論及2021年最悲慘的產業,莫過於官方高壓監管下充滿動盪的大陸網路科技產業,天價罰款一筆接一筆、業務禁令一道接一道,使近年如日中天的網路巨人們市值大幅縮水,必須在陰影下低調過活。不過進入2022年,市場看好這些網路企業最黑暗的時刻已過,將從谷底反彈迎來生機。股市上已經反映出相關跡象,進入2022年來,大陸網路巨頭們的股價已開始擺脫2021年底的低迷,在1月12日多檔在美網路中概股升至年內高點,甚至突破2021年12月的低迷價位,阿里巴巴ADS回升近140美元,創2021年11月23日以來的新高。百度ADS同樣自11月18日跌破160美元價位以後,在1月12日終於再次回升逾160美元。法國興業銀行日前分析,大陸在2021年嚴厲的整頓監管方針使網路平台、遊戲、教育科技等產業受到挫折,儘管當前大陸的監管動作尚未結束、可能還有進一步升級,網路科技企業們的業績成長也確實繼續受到政策的長期影響,但諸多現象已顯示,網路企業們最糟糕的監管風暴已經過去。法國興業銀行指出,預計在2022年,大陸會進入包括反壟斷等諸多新法新規的整理時段,這些新法律與規則需要進一步制度化及實施觀察,相信在這個時段中,對於企業的負面意外會減少許多,產業總體遭遇到的不確定因素也會大幅減少。大陸這波網路產業監管始於2020年底,從喊停螞蟻集團上市後開始,一路從金融科技、電商、遊戲娛樂、教育等相關產業展開監管動作,其中名列大陸市值前三大網路企業的阿里巴巴以及美團,總計被罰超過人民幣(下同)216億元的罰款,另外一家網路巨擘騰訊的主要業務遊戲和音樂,在過去一年也連番受到政策衝擊。資本市場上的相關企業同樣膽戰心驚,大陸前三大獨角獸之二同樣都受到監管衝擊,一是螞蟻集團上市觸礁,二是滴滴在2021年中旬赴美上市,惹怒大陸官方,直接祭出諸多新規嚴禁掌握數據的陸企赴美IPO,另外一家獨角獸字節跳動也因此遲遲沒有推進上市,至今業務已有萎縮,錯過了估值最好的時機。中美之間的較勁也波及大陸網企,美國在2021年底頒布「外國公司問責法」實施細則,讓中概股前景蒙塵,那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在2021年大幅下滑43%,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但在上述最嚴苛的監管措施都出籠後,市場預期,疫情等因素下欲恢復產業生機的大陸可能選擇在下完馬威後,於2022年給予這些網企稍微寬鬆的環境發展業務,雖然這些網路巨人們短期難以恢復過往榮光,不過至少勒在脖子上的韁繩已鬆,有望恢復動能繼續向前奔跑。
這2年在新冠病毒肆虐期間,全球富豪資產大幅增長,不過受到中國官方打壓重擊,中國大陸科技富豪資產大失血,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統計,大陸10大科技富豪淨資產在今年總共損失800億美元(約新台幣2.22兆),相當於他們總資產的1/4,其中損失最大的則是社交電商平台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彭博億萬富豪指數統計,至今年12月29日為止,世界上最有錢的10個人身價暴漲4021.7億美元(約新台幣11.16兆),其中全球首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資產就在今年增加1210億美元(約新台幣3.4兆),另包括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比爾蓋茲等富豪資產也在今年爆增;不過受到中國大陸監管機構廣泛打壓,中國大陸10大科技富豪資產大失血,創下該指數自2012年開始統計以來最大年度降幅。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馬雲,也受到監管機構打擊,身價縮水。(圖/中新社)其中損失最多的富豪是電子商務平台拼多多創辦人黃崢,該平台自上市以來,股價暴跌近70%,黃崢資產也跟著蒸發約429億美元(約新台幣1.19兆),相當於總資產2/3已經消失,小米創辦人雷軍損失金額145億美元(約新台幣4048億)居於第2位。事實上,自螞蟻集團去年IPO(首次公開發行)計畫臨時喊停以來,監管機構收緊審查機制,包括阿里巴巴、騰訊、拼多多的大型科技公司,皆被官方指控壟斷、擾亂市場機制,遭罰巨額罰款。其中最能反映大陸科技業大起大落的企業是「滴滴打車」,該公司今年6月在美國上市前,受到廣大投資人歡迎,一度將公司估值推升到950億美元(約新台幣2.6兆),但隨後受到監管機構打擊,滴滴股價暴跌60%以上。中國大陸官方提出一系列反壟斷措施,對該國大型科技公司形成打擊。(圖/阿里巴巴)
有全球電商奧斯卡之稱商業創新指標獎ECI Awards(國際艾奇獎),來自台灣的大數據與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阿里雲及百度、中國平安集團、小米、愛奇藝等其他大咖同台競技、毫不遜色,拿下消費級銅獎,成為唯一獲頒此國際大獎的台灣AI公司。ECI Awards以重視產品創新的技術原創與領先性,更強調全球化應用與可持續性的價值標準,成為這個獎項的代表性。大數據獲得2021國際艾奇獎的主因是透過線下IoT設備進行數據收集與分析,再將商圈的數據、人流分析把資料回傳到雲端大數據,反饋提供使用者交通、天氣、旅遊、購物、店家等功能化資訊,改變原本使用者需至各平台收集資訊之現狀,完成虛實整合O2O目標。大數據表示,除做到龐大雲端數據資料的整合與運用,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投入為大型連鎖企業客戶打造量身訂製的「AI語意分析平台」,透過自動化的結構式演算分析法,判讀來自線上線下顧客的反饋,做出正負情緒、評論內容與內容關鍵字等顧客數據構面,再運用AI貼標分群分眾歸納出專屬於企業體質的「自有顧客數據平台」。對企業的好處是企業不再需要費時分析顧客意見反饋,而是透過清晰、視覺化的CDP(Customer Data Platform)客製AI模型,達成鞏固舊客、開發新客,進一步精準顧客與有效地分配行銷資源、投放廣告。幫助企業優化營運管理與產品制定策略,完整為企業導客導流的無縫數位轉型。大數據今年10月更找來曾任職於HTC、Google、聯發科、中強光電等公司的人工智慧科學家孟令三博士,擔任大數據的技術長,瞄準結合文字圖像與數據,強化「AI圖像分析」技術的能力。
大陸觀察者網30日報導,滴滴出行當地時間29日在美股披露上市後的首份財報。與市場預期相符,在旗下多款APP因違規被下架後,滴滴的營收和平台總單量均出現下滑。更為觸目驚心的是,滴滴第三季淨虧損超過3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1305億元),幾乎是2020年全年淨虧損的3倍。在財務資料之外,滴滴還披露了兩個備受關注的資訊:一是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辭任該公司董事會董事一職;二是董事會支持滴滴從紐交所退市,已批准該公司進行相關工作,董事會也授權滴滴啟動在香港主機板上市的準備工作。受多重消息影響,滴滴出行美股當天收跌8.18%,總市值為238.27億美元。按6月上市時的14美元/股發行價來算,滴滴出行股價整體跌幅達64.7%,市值蒸發約2800億元。當地時間12月29日,滴滴在美股同時披露了截至2021年6月30日未經審計的第二季業績以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未經審計的第三季業績。財報顯示,2021年第三季,滴滴營收為427億元,環比下降11.48%;2021年第二季,滴滴營收為482億元,第一季營收為422億元。在利潤表現方面,今年第一季扭虧的滴滴(淨利潤54.83億),在第二、三季再次出現大幅虧損。其中,第二季淨虧損242.71億;第三季淨虧損303.75億;第二季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244億元,第三季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306億元。對比來看,2020年全年,滴滴的淨虧損「僅為」106.8億。在非通用會計準則口徑下,滴滴第三季調整息稅攤銷前利潤為虧損75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虧損僅為0.17億元。財報披露,滴滴第三季巨額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到對橙心投資的公允價值變動影響,該公司在第三季確認了208億元淨投資虧損。近期,滴滴的社區團購業務橙心優選出現了收縮,最近橙心優選APP在滴滴出行頁面還出現了下架。另外第三季多款APP因違規被監管下架,也不可避免對滴滴業務造成影響。目前,滴滴收入由三部分構成,中國出行業務(中國網約車、計程車、代駕和順風車等業務)、國際業務(國際出行和外賣等業務)和其他業務(共用單車和電單車、車服、貨運、自動駕駛和金融服務等業務)。其中,中國出行業務占總營收的比重超過90%。今年7月初,由於「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問題,國家網信辦依據網路安全法相關規定,通知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隨後「滴滴企業版」等25款APP也被下架。財報顯示,滴滴第二季 482億元的總收入中,中國出行業務的總收入為448億元,國際業務和其他業務的收入分別為8億元和26億元。第三季,滴滴出行的中國業務收入為390億元,環比下降12.94%。而其國際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分別為10億元和28億元,均小幅增長。其中第三季,滴滴中國出行業務虧損0.29億元人民幣。而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前兩季,滴滴中國出行業務在非通用會計準則口徑下調整息稅攤銷前利潤都是正的。從交易資料來看,第二季和第三季滴滴核心平台總交易額分別為733億元、687億元。其中,第二季國內出行業務的總交易額為646億元,第三季為584億元,環比下降9.6%。而滴滴出行的國際交易額有所增長,第二季和第三季的總交易額分別為87億元、103億元,第三季環比增長18.4%。就單量規模來看,2021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滴滴核心平台總單量規模分別為30.04億單、28.55億單;其中二、三季國內出行的總單量規模分別為25.7億單和23.56億單,環比下降8.3%;而國際業務的總單量規模為4.34億單和4.99億單,環比增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