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重回外資買超清單,能帶來多大效益,台股能否挑戰一七○○○點?在交叉買超排行榜中,台積電(2330)在經歷了長時間被外資賣超後,終於在上周四(四月一日)重新回到了買超排行榜內,且榮登台股五日交叉買超金額第一名。在過去一季中,台積電遭到外資等法人合計賣超一千億以上,連帶著台股走勢一直只能如專欄說的「區間震盪」,甚至就整個台股的資金流向來看,大盤能撐在月線附近,主要是受益於兩大因素:第一是美股各類股屢破歷史新高,同時間,二、三月還是走貶的美元,近來稍稍走強,在匯率影響下,外資沒有立即匯出資金的需求。此外,美國政府持續大撒幣,包括兩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方案,又將帶動企業發展的前景之下,多空意見併陳,難以走出較直觀的走勢。第二是台股其他大型權值股如鴻海(2317)表現不弱,即使台積電走勢遭月線反壓,影響加權指數表現,但整體而言並沒有太讓人擔心的地方。因此,阿水分享幾個看法,讀者朋友不妨從中思考,在糾結狀態的台股中找尋獲利的機會:首先,短線上必看的包括鋼鐵、IC設計以及面板股,資金流入的情況在清明連假前相對明顯,尤其是IC設計類股近兩個月稍稍回檔後,現在又有轉熱的趨勢;中長線則可多關注近來歐洲市場極為熱門的汽車類股,以及美股市場中轉熱門的電動車類股,從而關注台股相關供應鏈,尤其是包括車用IC、電池等關鍵零組件企業。上周三大法人在上市類股中共買超五百三十九.二七億元,其中外資(不含外資自營商)買超四百二十.○五億,自營買超六十九.八億元,投信在上市類股則買超了四十九.四三億元。附表為最近五個交易日三大法人合計買超排行榜,交叉比對有兩大法人以上合買的資料。三大法人上周紛紛回籠,讀者朋友除了可以多注意前述的幾大類股之外,同時也觀察,若台積電站上月線後,在利多不漲、且沒有利空訊息影響下,走勢還是偏弱,甚至加權指數莫名下跌,短線上就要小心忽然修正的風險囉。
不想再追著新聞買股票?那你一定要學會本期專欄教的這一招。收關前,阿水分享新春開紅盤之後,可關注被動元件類股、電動車類股及原物料類股等三大類股。而開紅盤至截稿前只有三個交易日,但打開漲幅排行榜,台股漲幅五日第一名就是亞信(3169),後面則有富致(6642)等個股。當中最吸引人目光的除了IC設計類股外,富致就是因為與車用需求相關,周漲幅就超過三成。很多投資人都有同樣狀況:常常追著新聞跑,可是消息一見報,股價又已是高點,後來乾脆靠感覺或網路消息,都比新聞來得可靠。阿水分享一個重要的觀念:新聞不能光看「新聞標題」與「內文」,而是要看他展示的趨勢。假設營收創高,那營收創高是為什麼?是因為該公司有特別吸引人的新產品、新低價,還是新的市場?就像聯發科的子公司購買亞信的全部私募股,變成第一大股東,占亞信達兩成,但這已不是聯發科第一次用子公司併購相關乙太網路產業,之前九暘也是。每一個新聞都是獨立事件,但是要用整體來看,聯發科為什麼接二連三用子公司或入股,或併購這麼多相關企業?是不是想切入什麼商機?想踏入什麼新的行業?他們花的金額是多少?占聯發科的再投資比例為多少?所以去了解並觀察布局後面的道理,就會知道,或許又是物聯網或車聯網的話題要出來了。那麼你選股時,就比較知道哪些會是你有機會先買,後面話題再上來的,你的布局就不會與市場相差太遠。上周三大法人在上市類股中,一共買超一百八十三.四五億元, 其中外資買超七十五.五一億元,自營買超九十八.一八億元,投信在上市類股則買超了九.七六億元。附表為二月五日至二月十九日,最新的三大法人合計買超排行榜,交叉比對有兩大法人以上合買的資料。可以看到整個法人買股的動作還是相對較強,只是台股來到一六○○○點之後,大部分的漲幅都受益在電子類股Q1淡季不淡的情況。大多數電子類股公司的財報表現都比預測佳,但整體大盤還是受制於台積電的漲跌很大,而台積電來到六百七十九元的近日高點後,一直在賣多買少,因此還是要注意大盤若因外資在台積電的買盤變弱變慢,加權指數與其他類股也容易受到影響,注意高點震盪風險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