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WANT shop_ctwant_logo
search loading
  • 最新
  • 社會
    • 社會首頁
    • 時事
    • 直擊
    • 調查
  • 娛樂
    • 娛樂首頁
    • 即時
    • 大條
    • 專題
    • 人物
  • 財經
    • 財經首頁
    • 熱線
    • 人物
    • 專欄
  • 政治
    • 政治首頁
    • 焦點
    • 人物
    • 評論
  • 漂亮
    • 漂亮首頁
    • 美容
    • 時尚
    • 精品
  • 生活
    • 生活首頁
    • 綜合
    • 美旅
    • 3C
    • 品味
    • 健康
    • 星座
    • 運動
  • 國際
    • 國際首頁
    • 最新
    • 大陸
  • 影音
⊗ 清除
  • 全部
  • 社會
  • 娛樂
  • 財經
  • 政治
  • 漂亮
  • 生活
  • 國際

情報
alt

電子煙傾向「全面封鎖」,百萬電子煙民流向何方?

超過13年未動,備受矚目的《菸害防制法》修法草案已注定2020年底卡關,只能等待2021年送進立法院審議,即便如此,該修正草案引發的爭議並未因此烽火暫熄。面對台灣百萬電子煙使用人口,在衛福部「禁電子煙,嚴管加熱菸」大方向下,是否真的能讓電子煙就此銷聲匿跡?以及須面對的「電子煙使用人口流向何方」與「黑市可能益發猖獗」等問題,環環相扣的連鎖反應,讓新興菸品在合法列管與禁止間,至今仍有不小的討論空間。衛福部擬禁電子煙 百萬煙民恐流黑市撇開電子煙各方說法不談,禁電子煙首先要面臨的問題,就是「百萬電子煙人口何去何從?」根據衛福部2018年度最新統計,台灣吸菸率約為13%,而業者初估有三分之一是抽電子煙。即使全面禁止,這超過百萬電子煙人口不可能一夕之間全部成功戒菸,更可能流回普遍認為有害物質更甚的傳統紙菸市場,或是轉向非法管道購買,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即使全面禁止電子煙,超過百萬電子煙人口不可能一夕之間全部成功戒菸,是否會轉入黑市成為隱憂不可忽視。「其實黑市流竄是假議題,因為台灣從以前就沒開放過電子煙,目前就是黑市,若真的明文規定禁止電子煙,只會讓實體店轉入地下化,絕對不會消失!」電子煙業者、沃德維普國際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浚豪表示,包括新加坡、泰國、印度等國家選擇禁止電子煙,非但未造成遏止效果,反造成「全面地下化」,交易更為猖獗。李浚豪指出:「完全轉入黑市化,代表電子煙便不存在『認證標準』,黑心產品就很可能魚目混珠,影響使用者健康更鉅。」他解釋,正常電子煙原料會使用像是食用級香精、丙二醇,若只能以黑市管道購買,像是夜市、私人社團、網路,若不肖業者改用工業用香精,造成危害更難以想像。衛福部分析我國成人吸菸率從2008年的21.9%下降到2018年的13%,稱成人吸菸率在10年間降幅達4成;然同時,台灣電子煙人口自2017年起大幅增加,究竟是政府與民間團體積極戒菸宣導有成,抑或是紙菸人口轉入電子煙成為「看不見的黑數」,便有值得探討的空間。電子煙在世界各國有禁有放,台灣各方角度都有,業者呼籲政府召開公聽會釐清爭議。業者籲召開公聽會 釐清爭議從稅收與傳統紙菸使用量的減少,除政府宣導禁菸的力道外,其實也看得出新興菸品崛起的情形。李浚豪認為,與其冒著全面禁止風險,不如仿效歐美以「專章專法」來嚴格管控電子煙,「問題是現在政府連機會都不給,即便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連署要求召開公聽會都已超過5,000人,衛福部都不願意辦,若讓合法商家全面消失,地下化市場崛起,對國家絕非有利。」倘若正規電子煙業者退場,政府卻無法對黑市有效控管,不肖業者反而利用網路或其他管道趁虛而入,未經保障與無法控管的商品藉機流入市面,使用者卻因資訊不透明而在品質、價格及標準的三重紊亂下,恐怕將受到更大的影響。電子煙該不該禁,國人目前大多是「選擇性的理解」,或許正如同蘇巧慧立委所強調的,國內並無針對成人使用電子煙、加熱菸和轉換做過調查,要讓國人作出正確判斷,到底有無危害,透過國內醫療體系的客觀調查評估,才可讓吵得不可開交的新興菸品爭議,獲得妥善解決之道。(《CTWANT》提醒您,吸菸有礙健康。戒菸專線:0800-636363)

publish-icon 01月11日, 2021 繼續閱讀
alt

電子煙助「戒菸」? 新興菸品叩關台灣引熱議

電子煙要禁還是放,尚未有定論,不過政府欲禁電子菸,卻開放加熱菸的立場卻引起社會各界議論。新興菸品叩關國內《菸害防制法》除了影響層面大,更涉及「是否能幫成人戒菸?」「是否造成青少年成癮」多個面向討論,在完成修法前,主管單位更應完整說明釋疑。電子煙在世界各國合法性不一。英國把電子煙視為「戒菸門診」的選擇,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劉宗榮認為,這與英國歷史背景有關,「英國受香菸危害很久,認為焦油是致死主因,所以少了焦油、提供較紙菸危害物質更少的電子煙,就成了戒菸選項。」劉宗榮也強調,這樣的「邏輯」英國可以接受,其他國家不一定認同。電子煙在世界各國合法性不一,英國把電子煙視為「戒菸門診」的選擇,但也有不少國家持反對看法。除了電子菸能否成為戒紙菸選擇引發關注外,還有一項爭議性議題便是「是否導致青少年上癮?」董氏基金會提出數據表示,三十多年來高中生紙菸吸菸率從15.2%降到8.4%、國中生則從8%降到3%,但短短數年全國已有7.3萬名青少年接觸加熱菸、電子煙等新興菸品,危害甚大,「尤其電子煙煙油可添加多種口味,什麼可樂、柚子等無數風味,誘惑力太大。」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公共事務主任林清麗警告。電子煙是否會導致青少年上癮,也是國內許多專家學者關心的議題。添加於電子煙的煙油主要有兩種系統,一種是密閉式,一種則為開放式,「電子煙販售通路業者自救會」代表Tobe認為,若使用封閉式煙油系統可以降低隨意添加口味的風險。雖然為避免青少年受菸害荼毒,國內反菸團體傾向加熱菸與電子煙的全面禁止,不過英國在2017年報告曾顯示電子煙合法後年輕人的使用量很少增加,而英格蘭公共衛生署PHE在2020年報告也指出吸菸者及曾經吸菸的人是使用電子煙的主要族群,不到1%的非吸菸者使用電子煙。電子煙爭議也在立院掀起漣漪,立法委員蔡壁如就曾在10月22日提出質疑,指出衛福部只引用美國報告卻未曾在國內進行風險評估的疑慮;而廖婉汝委員則認為若電子煙跟加熱菸都有害,那為何還要開放加熱菸?在支持開放與反菸各持其理狀況下,政府在修法前,應該以更完整的論述來與民眾溝通,才不致爭端越演越烈。

publish-icon 11月19日, 2020 繼續閱讀
alt

無法可管?台灣電子煙妾身未明的「小三困境」

超過13年未修法的《菸害防制法》,最新修正草案在5月29日公告後,提案將合法吸菸年齡從18歲提高到20歲,並打算將電子煙歸類為類菸品,全面禁止製造、輸入、販賣、使用,但對國內廣大電子煙消費族群來說,若無法提出有力數據佐證電子煙造成的弊病,爭議勢必不斷。而同樣屬於新型態菸品的加熱菸,因日前「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已授權通過加熱菸產品得以reduced exposure(減少暴露在危害中)的宣稱進行產品營銷;且「世界衛生組織(WHO)」,在第八屆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中(COP8)提出主要建議:「加熱但不燃燒型煙草製品符合公約對煙草製品的定義。締約方會議無需做出決定,相關條款就已適用,我們敦請各締約方確保加熱但不燃燒型煙草製品,包括加熱器具,在各國的法律框架內恰當包括」。但相較於加熱菸,電子煙在新版的《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中卻可能全面禁止,引起支持與反對兩方爭議不斷。「電子煙販售通路業者自救會」代表Tobe指出,希望政府都多參酌國外對電子煙的作法制定規範。針對修正草案,致力於電子煙合法化的「電子煙販售通路業者自救會」代表Tobe指出,電子煙在很多國家都是合法,但台灣作法卻是一個「先禁國家」,意即什麼都先禁止再說。他進一步表示,電子煙原本只是次文化產品,6年前在台灣僅約二千多人使用,但到今天使用人數粗估已達一百二十萬人。電子煙人口大幅增長,Tobe認為不外乎幾個因素,其一是菸價不斷上漲,將部分吸菸人口推向電子煙;第二點就是近年健康觀念抬頭,大家都知道傳統菸品對身體造成危害,而對比於紙菸,電子煙危害相對較低,也讓市場近年在台灣持續擴張。「這不是信口胡說,英國醫院的戒菸門診的確是以電子煙來協助癮君子戒菸。」Tobe解釋,當初英國政府委託實驗室進行實驗,結果顯示電子煙的危害,較傳統紙菸減少九五%,且呼出的煙霧大多都是水蒸氣,並不會產生二手菸、三手菸。他希望政府都多參酌國外對電子煙的作法及規範,勿將電子煙汙名化。電子煙的適法性,在全世界都引起廣泛討論,在台灣,電子煙因妾身未明,想要獲得「認同」,勢必得要有國內權威機構提出有力佐證,國外採證僅能作為參考性質。然而國內至目前為止,無論是政府作東送驗,或是民間業者能否主動提出檢驗要求,都未有明確論定,也讓台灣對電子煙的正反論述,迄今仍未有有力數據證明杜悠悠之口,這也是造成今日該議題始終爭論不休之主因。《菸害防制法》最新修正草案中,電子煙可能遭全面禁止,勢必又將引起一波話題。董氏基金會曾論及電子煙多含有尼古丁、甲醛、乙醛、丙二醇、丁二酮、多氯聯苯醚、重金屬或其他藥物及香料等有害物質,會傷害人體健康,呼籲政府不可等閒看待,並建議全面禁止電子煙。對此Tobe反駁表示,董氏基金會就曾提出數據,指出台灣每年死於菸害約3萬人,全球每年死於菸害七百一十萬人,「但電子煙在台灣已經流行7年,有誰聽過誰抽電子煙死亡的案例?」電子煙爭議不斷,美國曾有吸食電子煙致死的案例,也是國內看待電子煙勢必面對的問題,針對這樣的疑慮,Tobe指出經證實這些案例都是使用含有THC(四氫大麻酚)的煙油,其中的維生素E醋酸酯導致肺部病變,導致死亡的原因並非電子煙,而是非法添加含有大麻成分的煙油,「政府及反菸團體應該讓這些死亡案例的因果報導更透明,而非一味的污名化。」根據《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第31條規定,未來使用類菸品者,將可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且第24條則規定,製造或輸入類菸品業者,將處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鍰,也就是不管吸食者或是輸入者,都會面臨重罰。「菲律賓是全世界反毒最徹底的國家,只要抓到就是槍斃,但他們在今年卻幾乎將電子煙合法化,目前已經一讀通過,台灣如果真的不將電子煙合法納管,真的是落後許多國家。」Tobe呼籲道。電子煙目前處於法律盲點,究竟該合法販售或是全面禁止,這塊燙手山芋的灰色地帶,讓反菸團體與電子煙業者爭論不休,不管結果為何,當務之急就是須由國內權威機構針對電子煙提出完整的科學論據,以客觀事實來佐證,讓國內電子煙消費人口有所本,才是解決之道。◎提醒您:吸菸有礙健康、吸菸害人害己,未滿18歲請勿吸菸。

publish-icon 10月14日, 2020 繼續閱讀
First
Last
置頂
ctwant-logo
  • 關於CTWANT
  • 聯繫我們
  • 隱私權政策
  • fire icon 發燒熱搜
  • facebook-icon Facebook
  • facebook-icon Youtube
  • facebook-icon Telegram

© 2020 The CTWANT Company

本網站所刊載內容著作權屬王道旺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或經授權使用,他人非經授權不許轉載、重製、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