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持多時的俄烏戰爭可能在未來幾個月發生劇變,俄國宣布參謀總長吉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兼任「特別軍事行動」最高指揮官,俄國獨立媒體警告俄軍恐擴軍至150萬人。而在西方,美國與歐洲都加強對烏克蘭軍事援助,歐洲多國同意提供坦克,美國或允許基輔攻擊克里米亞,對此,克里姆林宮則警告西方,加大對烏軍援,恐讓戰火遍及歐洲。綜合外媒報導,多名美國匿名官員指出,拜登政府與烏方經過數個月討論後,開始認為烏國需要能攻擊克里米亞的武器,自俄烏戰爭以來,白宮除不願提供能在後方直擊克里米亞的武器,也不允許烏軍使用美援武器從前線打擊克里米亞,避免激怒自2014年就併吞克里米亞、單方面宣布克島屬本國領土的俄羅斯。儘管拜登政府考慮助烏奪回克島,無疑是戰爭以來最大膽的表態,美國日前最新一波軍援雖未提供烏國期待已久的GLSDB(陸射小直徑炸彈),但支援百餘輛M2布雷德利步兵戰鬥車、史崔克裝甲車與後勤料件。而歐洲除「將軍數量比戰車還多」的德國外,都嚴肅討論支援主戰坦克的必要性。德國成為俄羅斯的「豹2卡神」。(圖/達志/美聯社)然而,若要提供第3國豹2主戰坦克,必需獲得生產國德國的許可,且德國總理蕭茲已表示「美國先提供M1,德國才會支援豹2」,加上德國國會又把軍援坦克的問題踢回專責委員會,令歐洲多國支援豹2的前景堪憂,也讓波蘭考慮不理會德國單方面提供豹2坦克。不過,歐洲9國近日都提供「戰爭以來最大規模」的裝甲軍援,其中丹麥提供國內全數19輛的凱薩自走砲,英國支援1個連的挑戰者2式主戰坦克。美國和德國以外歐洲主要國家,加大加強軍援的行動,被解讀為在防範俄軍的春季攻勢,或是先於俄國發動攻擊。而俄國除持續試探烏軍前線弱點外,莫斯科的多個政府大樓,也被發現在屋頂部署防空武器,而克林姆林宮發言人佩斯柯夫除警告烏克蘭,若攻擊克里米亞將極其危險外,也再度威脅歐洲會因為烏克蘭陷入戰火,並表示無論西方支援何種武器,俄羅斯都會將其全數摧毀。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17日在2023年世界經濟論壇(WEF)年會指出,美中應權衡兩國發生衝突的風險,對於台海議題,美中兩國有必要採取具體措施,改善關係,台海兩岸應避免立即攤牌。綜合外電報導,99歲的季辛吉是以視訊方式,對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WEF發表演說。他稱,美中兩大世界經濟體不僅在發展人工智慧方面有競爭,也都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應該權衡兩國發生衝突的風險。季辛吉長期關注美中關係,他指出,當各方思考使用破壞性武器,以及如何對應時,都應該意識到破壞性武器對人類生存的威脅,而對於台灣問題,兩岸應避免採取「即將攤牌」的行動,並應降低威脅性語言,為對話創造條件。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甫敲定於2月5日至6日訪問中國,季辛吉建議,美國不得一邊口稱堅持「一個中國」,又一邊試圖在事實上製造「兩個中國」,應避免中美之間的直接衝突。他話鋒一轉,指中方「應該放棄軍事集結的行為,為改善兩國關係創造基礎」。去年7月19日季辛吉在紐約受訪談到美中關係、俄烏衝突時表示,在地緣政治問題上,現在需要「尼克森式的靈活性」,以化解美國和中國、俄羅斯與歐洲其他國家之間的衝突等。他提醒美國總統拜登,不要與中方「無休止的對抗」。他對達沃斯論壇演說時,也談及俄烏衝突,他一改之前的看法表示,烏克蘭加入北約將是「合理的結果」。季辛吉說,在俄烏開戰前,他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就是擔心會引發戰爭,事態既已至此,烏克蘭保持中立已「不再有意義」。不過,季辛吉還是說,在衝突持續的同時,要與俄羅斯保持對話,如果烏克蘭能夠奪回去年2月24日衝突爆發後,被俄方控制的領土,即可與俄討論「解決衝突」,阻止戰爭升級成針對俄羅斯的戰爭,必須給莫斯科重返國際體系一部分的前景。在2022年5月上一屆世界經濟論壇,季辛吉建議將2014年遭俄羅斯併入的克里米亞,及親俄人士控制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割讓給俄羅斯。遭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譴責這不啻為1938年對希特勒採取的綏靖政策。
由俄羅斯扶植的烏克蘭扎波羅熱州(Zaporizhzhia)行政委員會成員羅戈夫(Vladimir Rogov)在近日透過Telegram宣稱,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將於當地時間18日在俄國第2大城聖彼得堡(SaintPetersburg)針對烏克蘭戰爭發表重大演說。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普丁將在18日於聖彼得堡發表演說,以紀念蘇聯於二戰時期的1943年1月18日在「英雄城市」列寧格勒(Leningrad,聖彼得堡的舊稱)突破德軍圍城872天的80週年活動。此外,他還將出席列寧格勒英勇保衛者紀念碑的獻花儀式。普丁發表演說的相關傳聞最初由羅戈夫在Telegram上宣布,俄羅斯媒體也在隨後進行報導,但克里姆林宮至今仍未發表官方聲明證實此事。目前尚不清楚普丁的演講主題為何,但這個新聞是在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聲稱俄烏戰爭將進入「決定性階段」之後發布的。報導補充,這名莫斯科扶植的烏克蘭俄佔區官員,是「我們與俄羅斯同在」(We Are Together with Russia)組織的主席,也是烏克蘭札波羅熱州行政委員會成員,他一直以來都主張普丁應將烏東和烏南4州併入俄羅斯聯邦領土。
據報導,烏克蘭開發的「鯊魚」無人偵察機已開始執行任務。據悉這款無人偵察機是專門設計用來滲透俄軍臨時控制的領土,以便進行深度空中偵察、校準攻擊目標等任務,使用光電和紅外線攝影機進行監視和蒐集情報。「鯊魚」也是透過烏克蘭全民集資募款才得以順利開發完成。
由於日本今年是G7峰會主辦國,首相岸田文雄正為此展開訪問歐洲G7國家之旅。繼法國、義大利之後,岸田文雄11日訪問倫敦並與英國首相蘇納克會晤,雙方簽署允許相互部署武裝部隊的《相互准入協定》,讓英國成為第1個能在日本駐軍的歐洲國家;中國外交部11日就此批評,英日不應製造假想敵,將集團對抗的舊思維引入亞太地區。英國是第1個與日本簽署《相互准入協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RAA)的歐洲國家。英國首相府表示,RAA允許英、日在對方領土部署武裝部隊,是英國與日本逾一世紀以來最重要防衛協定,有助鞏固英國對印太區域安全的承諾,該協定允許英、日一同計畫及執行規模較大、複雜度較高的軍事演訓和部署行動。蘇納克會前表示,在過去的12個月裡,書寫了英日關係的新篇章。RAA不僅鞏固英、日雙方對印太區域的承諾,也凸顯兩國共同致力強化經濟安全、加速防衛合作、促進創新、創造高技術門檻的就業機會。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民主社會更應持續並肩努力、應對前所未見的全球挑戰。英日去年不斷加深安全合作。英國、日本及義大利在去年12月上旬宣布將整合各自研發計畫,並藉由「全球空戰計畫」(Global Combat Air Program)共同打造第六代匿蹤戰機。去年11月,英軍和日本自衛隊還共同進行了奪島演習;英、日去年也簽署了數位夥伴關係協議,以強化在半導體研發與技術交換、網路安全、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合作。NHK報導,參與協定討論的英國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艾爾(Jonathan Eyal)表示,此協定是日英之間超過15年談判的結果。英國一直強調俄羅斯威脅,日本強調中國威脅,但烏克蘭戰爭清楚表明兩者都對現狀構成嚴重挑戰。這項協議的真正目標,是為了促進日本和英國的防務合作和防衛裝備的聯合生產,以及技術轉讓和戰略磋商。針對英國將能在日本駐軍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1日回應稱,亞太是和平發展的高地,不是地緣博弈的競技場,中國是各國合作的夥伴,不是任何國家的挑戰。有關國家開展防務合作應當有利於增進各國間的相互理解、信任與合作,不應製造「假想敵」,更不應將集團對抗的舊思維引入到亞太地區。此外,岸田文雄10日訪問羅馬時已會晤了義大利總理梅洛尼。梅洛尼表示,雙方同意將關係提升到戰略夥伴關係層次,這是加深各層面接觸的重要一步,將啟動義日外交和國防的雙邊協商機制。且「印太地區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也是一個需要解決重大問題的地區」。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訪問法國、義大利、加拿大和美國等七大工業國集團(G7)成員國期間,於今天(11日)與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在倫敦塔(Tower of London)正式簽署允許雙方相互部署武裝部隊的《相互准入協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RAA),以強化彼此在軍事防務上的合作,不過駐日英軍在非執勤狀態下仍要接受日本司法系統的管轄,意味著最重可能會被處以絞刑。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英國是第一個與日本簽署《相互准入協定》的歐洲國家。該協定意味著英、日兩國能夠在對方的領土上部署武裝部隊,目標將加強兩國之間的安保關係,以對抗來自俄羅斯和中國與日俱增的威脅。兩國上次簽署類似的防衛協定已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也就是1902年簽訂、1923年失效的「英日同盟」。此外,《相互准入協定》還允許英、日一同規劃及執行規模較大、複雜度較高的軍事演訓和部署行動。目前除了與美國的安全保障條約,另一個與日本簽有《相互准入協定》的國家是同屬印太區域的澳洲。雖然英國在談判期間試圖尋求一項給予英國駐日軍人豁免權的協議,但最終還是同意駐日英軍在非執勤狀態下須接受日本司法系統的管轄,意味著最重可能會被處以絞刑,因為日本是允許政府合法執行死刑的國家之一。此外,日本、英國和義大利在去年12底也宣布了一項名為「全球空戰計畫」(Global Combat AirProgram)的聯合計畫,將致力於共同研發第六代匿蹤戰機,這也是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度與美國以外的國家展開大型國防工業合作。
為抗議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中國解放軍於2022年8月發射多枚導彈穿越台灣上空,另有5枚首次落入存在法理爭議性的日本專屬經濟區。對此,日本防衛省軍事智庫也直言,一旦台灣有事,日本可能會在2種情況下被捲入戰火,其中沖繩群島更是首當其衝。據《富士新聞網》的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2年10月的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再度重申,將不惜使用武力統一台灣。隨後為了回應美國《2023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 FY23)納入武裝台灣的相關條文,解放軍也於12月25日再度於台灣周圍海空域進行軍演。有鑑於此,日本2022年底也重新修訂了安保3文件,其中具體將中國的軍事動向定義為日本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略挑戰,並上修對中國的警戒層級。對此,日本防衛省智庫「防衛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 NIDS)的防衛政策研究室長高橋杉雄則在《關西電視台》的節目上指出,如果台灣發生緊急事態,日本恐在2種情況下被迫捲入戰爭:1.中國在登陸台灣時,勢必會先區域拒止駐紮在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Kadena Air Base)的美軍,因此沖繩群島的機場與港口將被癱瘓,尤其中國擁有近2000枚導彈,屆時不論是日本自衛隊、美軍或是民間設施都將成為中國解放軍的攻擊目標,意味著戰爭可能波及日本。2.但如果沖繩的防禦能力不足,解放軍更有可能直接登陸奪島,這樣一來,中國能更即時的阻止美軍支援台灣,但卻會使日本遭戰火波及。高橋杉雄進一步指出,中國有掌控西太平洋的慾望,北京希望華盛頓承認東亞為其勢力範圍,這將類似於美國在19世紀初把歐洲勢力驅逐出美洲的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因此未來中國將逐步提高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的軍事活動頻率,尤其是核動力航母下水後,中國海軍將具備美法等國的遠洋航行宰制力。至於若中國試圖攻擊日本領土,美國會站在前線保護日本嗎?,高橋杉雄則認為美國在美中爭霸下有輸不起的壓力。所以,只要東京認真應對可能的戰爭,就可以期待美國至少以同樣的熱情支持日本。而台灣有事真的會實現嗎?高橋杉雄則指出,歷史上許多足以改變人類歷史軌跡的戰爭都因為令人意想不到的原因而引爆,例如一戰是奧地利王儲遭刺殺,二戰是德國閃電入侵波蘭。所以,可能是在南海或東海引爆戰火,「我覺得一點都不能大意。」
普丁5日下令暫時休戰以慶祝東正教聖誕節,但烏軍因拒絕停戰又遭砲擊。與此同時,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6日聲稱,俄國打算在1月再度動員50萬人投入戰場。此前,俄羅斯國防部長蕭依古(Sergei Shoigu)才表示,必須將俄國武裝戰鬥人員的數量從115萬擴充至150萬人,對此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雖表態支持,但否認正在準備第2波後備役動員令,因為上次動員的30萬人目前只有一半被派往烏克蘭前線。綜合英國《衛報》、《烏克蘭國家通訊社》的報導,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副局長斯吉比斯基(Vadym Skibitsky)聲稱,情報顯示普丁將在1月15日新年假期後宣布新的動員令,屆時會再徵召50萬後備役上戰場,並打算在今年春夏於烏東、烏南戰線擴大攻勢。如果烏軍的情報正確,意味著俄國投入戰爭的軍力將在短短幾個月內翻倍。目前基輔估計俄羅斯共部署了28萬地面部隊在烏克蘭。不過,克里姆林宮一再否認還會有第2波動員令,而普丁上個月也才表示,再徵召後備役軍人「毫無意義」,因為去年9月動員的30萬人只有一半被派去戰場。與此同時,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於當地時間5日表示,俄軍將從6日中午12時到7日深夜24時,暫停對烏克蘭開火36小時,以慶祝東正教聖誕節,同時還呼籲國內擁有大量東正教徒的烏克蘭一起停火。不過,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顧問波多利亞克(Mykhailo Podolyak)隨即在推特上潑普丁冷水,宣稱這是虛偽的政治宣傳和陷阱,「只有當俄軍撤出烏克蘭的領土時,才有可能實現臨時的休戰」。或許是聽到了波多利亞克的言論,俄軍在稍晚無視停火令,再次砲擊一座位於赫爾松州第聶伯河西岸的首府赫爾松市的消防局。烏克蘭國家緊急事務中心負責人克魯克(Serhii Kruk)在Facebook上抱怨,「俄羅斯人再次證明他們是不可信的。我們在赫爾松的設施又被砲擊,造成人員傷亡。」此外,頓內茨克州的小規模衝突似乎仍在繼續。《路透社》聲稱,在俄羅斯宣布停火令後,俄軍仍在發射火炮。但俄國媒體《塔斯社》則指出,是烏軍在中午先砲擊了俄羅斯的佔領區。莫斯科支持的頓內茨克州領導人普希林(Denis Pushilin)5日晚間則表示,普丁下令如果在停戰期間遭到烏軍開火,俄軍可以予以反擊。
《路透社》美東時間6日獨家披露,根據5名網路安全專家的說法,俄羅斯駭客組織「冷河」(Cold River)去年夏天曾鎖定3個美國核技術實驗室,騙取登入帳號密碼,並試圖入侵這些實驗室的系統,而攻擊時間點好巧不巧正值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揚言要動用核武捍衛領土時。據《路透社》的報導,根據5名網路安全專家的說法,去年8月至9月期間,一個名為「冷河」的俄羅斯駭客組織鎖定美國的布魯克海文(BNL)、阿貢(ANL)和勞倫斯利弗莫爾(LLNL)3個國家實驗室作為攻擊目標,為此他們創建了假的登入頁面,並透過電郵向核科學家騙取帳號密碼,以入侵上述實驗室的系統,而攻擊時間點好巧不巧正值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揚言要動用核武捍衛領土時。《路透社》稱無法確定這些實驗室為何成為目標,以及是否已遭到入侵。對此,BNL拒絕置評、ANL發言人則將問題轉交給美國能源部,並同樣拒絕置評,而LLNL也沒有回應媒體的置評請求。據網路安全研究人員和西方政府官員稱,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冷河」已經升級了針對烏克蘭盟友的駭客攻擊行動。該組織自2016年被英國外交部視為目標後首次出現在情報界人士的視線中,近年來還參與了數十起備受關注的駭客事件。報導稱,西方官員表示,俄羅斯政府在駭客攻擊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並利用網路間諜活動監視外國政府和企業以尋求競爭優勢。但莫斯科一再否認有主導任何駭客活動。
2022年當選巴西眾議員的席瓦(Marina Silva)在5日接任環境部長一職,並在任職典禮中表示,將對於巴西的自然環境問題給予更多的重視,更宣布將新增森林砍伐控制等多個署級單位。根據《路透社》報導,64歲的的席瓦(Marina Silva)在5日接任環境部長一職,這也是她第2次接任這個職位。2008年因為跟當時的總統魯拉(Lula da Silva)理念不合,脫離工黨。不過在2022年總統選舉魯拉再次上任總統後,重新接近席瓦,並在12月29日宣布將由席瓦擔任環境部長。魯拉過去一直強調,環境保護以及應對氣候變化議程將會是政府高度重視的事項,這次邀請席瓦擔任環境部長,也是希望以她過去在環保界的名氣可以用來影響國際社會的想法。席瓦在就職典禮中表示,將會進行一系列的行動,讓巴西的環境問題再次被全球重視。(圖/路透社)5日在席瓦的就職典禮中,她也直指前任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的環境政策以及前環境部長薩雷斯(Ricardo Salles)放寬環境保護法的行為,根本就是不尊重巴西社會環境。她更表示,未來將會新增多個署級單位,包括森林砍伐控制和領土規劃署、生物經濟署、城市環境管理與環境品質署和傳統民族和社區與可持續農村發展署,並將過去成立的國家供水和基本衛生署和巴西林業局再次恢復運作。讓巴西的環境問題再次被全球重視。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於當地時間5日表示,俄軍將從6日中午12時到7日深夜24時,暫停對烏克蘭開火36小時,以慶祝東正教聖誕節,同時還呼籲國內擁有大量東正教徒的烏克蘭一起停火。對此,基輔當局則批評該「停火令」是虛偽和陷阱。據《獨立報》及《新德里電視台》的報導,普丁目前已下令在1月7日東正教聖誕節期間對烏克蘭停火,時間從6日中午12點開始,將歷時36小時。普丁還補充:「鑑於大量信奉東正教的公民生活在戰區,我們也呼籲烏克蘭宣布停火,讓這些信徒可以在平安夜與聖誕節參加禮拜。」今次是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首次宣布停火。同一天,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RecepTayyip Erdogan)也與普丁通了電話,宣稱「莫斯科和基輔之間的和平談判應得到單方面停火及公平解決爭端方案的支持」。不過,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顧問波多利亞克(Mykhailo Podolyak)隨即在推特上潑普丁冷水,宣稱這是虛偽的政治宣傳和陷阱,「只有當俄軍撤出烏克蘭的領土時,才有可能實現臨時的休戰」。基輔當局一再重申,俄羅斯需要尊重其領土完整,並將其作為和平談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過隨著冬季的來臨,俄烏戰爭已成為一場消耗戰。每年的1月7日是東正教(EasternOrthodoxy)的聖誕節,東正教是基督教的獨立派系,已有將近10個世紀的歷史,並擁有17個主流東正教會(Eastern Orthodox Church),其中包括俄羅斯和烏克蘭正教會。最早拜占庭帝國曾是東正教的搖籃,故東正教又被稱為拜占庭派系,不過該宗教的發展重心已轉移到俄羅斯,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俄羅斯各地開始大力重修並新建教堂。自俄烏戰爭開戰以來,有部分信仰東正教的烏克蘭人也開始選擇在12月25日這天和全世界的基督徒慶祝聖誕節,以示與俄羅斯從政治、文化乃至宗教層面全面切割。
自從2022年2月24日開戰以來,目前俄烏戰爭已經進入314天,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日尼(Valery Zaluzhny,)表示,目前烏克蘭已經收復40%自開戰以來遭到俄羅斯佔領的土地,如果從2014年俄羅斯開始佔領烏克蘭領土統計的化,收復比例也達到28%。根據《福斯新聞》報導指出,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日尼表示,目前烏俄的交戰前線長達1500公里,在烏克蘭的赫爾松、扎波羅熱、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和克里米亞這5個區域中還能看到俄羅斯軍隊的身影,但其中已經有28%的區域已經擺脫了俄羅斯軍隊的控制,但目前在頓涅茨克的戰火還是十分激烈。而為了加強作戰能力,扎盧日尼表示烏克蘭的部隊曾在17個歐洲國家領土接受訓練,訓練人數多達2萬名士兵。而在2022年,有超過60萬人從迪對區域撤退,國際朋友也運送了超過200萬噸的物資到烏克蘭。英國國防部於3日發出一份評估報告,報告中指出,在烏克蘭頓涅茨克州的巴赫穆特(Bakhmut)中發現了惡名昭彰華格納傭兵集團的身影,但有證據推測該集團傭兵並沒有獲得充足的支持。而英國國防部也認為,目前俄羅斯在該區域只能進行「排級」或「班級」的進攻行動。
以巴衝突不斷升級,聯合國大會(General Assembly)周五投票通過,將向最高法院就以色列占領巴勒斯坦領土一事徵詢法律意見。巴勒斯坦視此為一大勝利,上周才回鍋的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則斥表決結果「可恥」。他說:「猶太人不是自己土地的占領者,也不是永恆之都耶路撒冷的占領者,聯合國的任何決議都無法扭曲史實。」聯合國大會周五以87票同意、26票反對、53票棄權通過決議案,將向總部設於海牙的國際法院(ICJ)尋求以色列占領巴勒斯坦領土爭議的法律意見。國際法院也被稱為世界法院(World Court),是處理國家間爭端的聯合國最高法院,可依《聯合國憲章》及有關公約對法律爭端做出裁決,但無權執行,對當事國不具強制力。巴勒斯坦官員讚揚表決結果,稱「是時候讓以色列負起持續對巴勒斯坦人民犯下罪行的責任」。尼坦雅胡則透過錄影回應:「就像多年來聯合國大會對以色列所作數以百計、失實的決議,以色列政府不會對今天這個可恥的決議承擔任何責任。」以色列總理辦公室並透過推特宣稱:「經我們從中斡旋,11個國家改變他們的投票傾向,使結果出現逆轉。現在,支持巴勒斯坦倡議的國家在聯合國占少數,不支持巴勒斯坦人的占多數。」尼坦雅胡領導的極右派新政府將擴張屯墾區列為優先要務,誓言透過發展計畫和預算擴大興建屯墾區,更有執政聯盟成員要求併吞被以色列占領的旦河西岸(West Bank)。多數國家認為在占領區建立屯墾區是非法的,但以色列以聖經和歷史淵源為由反對,並獲美國等極少數國家支持。聯合國大會這項決議要求國際法院就以色列「占領、屯墾和併吞…包括旨在改變耶路撒冷聖城人口結構、特徵和地位的措施」的法律後果提供意見。
俄羅斯前總統麥維德夫(Dmitry Medvedev)長年以來都被視為是現任總統普丁的親信。而他在27日時,預言了2023年10件國際大事,其中包含了法國與德國之間將會爆發戰爭,然後美國會因為內戰的關係,最後由馬斯克(Elon Musk)當上總統。而馬斯克本人在看到這些預言後,直接留言吐槽「這是我聽過最荒謬的預測」。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麥維德夫目前是安全委員會的副主席,同時也在一個監督軍事工業的單位擔任普丁的副手。而他在27日時,在自己的推特與Telegram頻道發表了自己在2023年的10大預測。而麥維德夫所提出的10個預測分別如下:1.油價將會上漲到每桶150美元,天然氣價格將會達到每千立方公尺5000美元的誇張價格。2.英國將會重新加入歐盟。3.英國回歸歐盟後,進而導致歐盟解體,歐元會被取消使用。4.波蘭和匈牙利將會出兵佔領烏克蘭西部地區。5.第四帝國即將成立,其範圍包含德國、波蘭、波羅的海國家、捷克、斯洛伐克、基輔共和國和其他被國際遺棄的國家。6.法國和第四帝國之間將爆發戰爭。歐洲會因為這場戰爭面臨分裂,而波蘭的領土也會在這過程中重新劃分。7.北愛爾蘭會脫離英國,加入愛爾蘭共和國。8.美國加州爆發內戰、德州宣布獨立,德州將會與墨西哥組成一個同盟國,而馬斯克會因為各州的支持成為美國新任總統。在內戰結束後,這些州將會交由共和黨統領。9.國際股票市場與金融活動重心將會離開歐美,轉移到亞洲。10.《布雷頓森林協定》(一種以美元與黃金為基礎的金匯兌本位制度)將會崩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也跟著崩潰,歐元與美元將會停止做為全球儲備貨幣流通使用,而數位法定貨幣會在這時候開始積極被使用。就先不論這10個預言有多麼的驚世駭俗,單是其中任何一條的發生都會撼動整個世界。而被預言將會在2023年成為美國總統的馬斯克,在看到這些預言後,他先是留言回應「史詩般的預言」,之後又留言解釋「這些絕對是我聽過的最荒謬的預測,同時也顯示出他對人工智慧與可持續能源進步有著驚人缺乏的認識。」馬斯克留言吐槽這些預言。(圖/翻攝自推特)
為了回應美國《2023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納入友台條文,共軍東部戰區25日於台灣周邊進行軍演。官方的軍事宣傳攻勢一波波,東部戰區微博今日發布一段軍機軍艦的演練現場影片,也再度展示共軍「俯瞰中央山脈」畫面。此外,央視軍事於「2022年中國軍事大場面」短片中,也剪入8月圍台軍演片段。共軍東部戰區今日於微博發布昨日於台灣周邊演練的現場影片,時長約為36秒。影片以一架戰機升空為開場,再展示一艘軍艦航行、艦上官兵遠望另一艘船隻畫面。影片接著播出艦上一位中共海軍士兵的現場聲音:「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我們的行動就是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我將採取一切必要反制措施。」短片最後是從軍機上眺望中央山脈的景象做結尾。該影片的說明表示,「12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位台島周邊海空域組織諸軍兵種聯合戰備警巡和聯合火力打擊演練。這是針對當前美台升級勾連挑釁的堅決回應。戰區部隊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央視軍事今日也於一部名為「2022年中國軍事大場面」短片中,剪入8月圍台軍演片段。影片稱8月軍演是共軍在台灣周邊「首次全要素演訓」,包括常規導彈首次穿越台灣、殲-20首次執行實戰背景下任務、首次在台灣東部設實戰射擊靶場等,並輔以軍演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