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1.27萬汽車工人大罷工爭取加薪 特斯拉反成大贏家
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於當地時間15日開始罷工,約1.27萬名工人參與。但無論罷工結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底特律三巨頭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Stellantis汽車將在工資方面增加支出,而任何加薪都將進一步提升特斯拉在電車領域的成本優勢。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企業計劃利用新AI技術將生產崗位從工會工人手中轉移出去,這其中受到威脅的不僅僅是汽車工人,像是今年7月的好萊塢編劇和演員,與電影製片廠長達數月的罷工,也是與AI技術使用相關。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勞資關係學院研究主任格里爾(Ian Greer)表示,UAW關注的是,現在燃油車的製造工人是否能夠轉移到新的工作崗位,或者他們得經歷一段時間的失業。可以肯定的是,無論罷工結果如何,三大汽車公司肯定會花更多的錢,而任何加薪都將進一步提升特斯拉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巨大成本優勢。今年3月,馬斯克透露,他計劃將特斯拉下一代汽車的製造成本削減50%,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將依賴於先進的自動化、精益的工程技術和其他變革。特斯拉今年的舉動表明,特斯拉可以利用較低的成本結構,與世界各地的競爭對手打價格戰,以提高銷量。今年7月,特斯拉公佈的第二季利潤在降價後仍增長了20%。大約在同一時間,由於電動汽車的嚴重虧損,福特表示將放緩電動汽車的產量增長。行業數據顯示,三巨頭的勞動力成本(包括工資和福利)平均為每小時約66美元,相比之下特斯拉沒有工會組織,工資為45美元。但值得注意的是,UAW工人的薪水是獲得利潤分獎金,特斯拉則是獲得員工認股權,後者對公司沒有直接的現金成本。馬斯克曾表示,員工認購股票使他的工廠工人成為業內薪資最高的工人,並表示許多生產線工人多年來通過公司股票獎勵,成為百萬富翁。目前有許多分析人士預計,三巨頭最終將消化增加的成本。但巴克萊分析師列維(Dan Levy)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告誡投資者,此舉可能會讓電動汽車世界的轉型增添更大的壓力,特斯拉後續可能也將受到罷工的波及。據Glassdoor估計,在特斯拉,技術人員的平均時薪在23美元到32美元之間。特斯拉在加州發佈的工廠招聘廣告顯示,期望時薪從24美元到67美元不等,外加現金、股票獎勵和其他福利。康奈爾大學勞工專家惠頓(Art Wheaton)表示,UAW獲得更高工資的能力,可能會在特斯拉重新組織工會的過程中給其帶來壓力。

難怪美國廠找無人! 台積電年薪差「這公司」一大截
台積電在美國的亞利桑納州廠將於2024年量產4奈米先進製程晶片,並預計於2026年開始生產3奈米製程技術,但日前卻傳出有前任及現任的美國台積電員工在網上大吐苦水,聲稱他們無法忍受服從文化,還抱怨周末輪班、每天12小時的工作時數。若實際查找薪資網站後更會發現,像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公司OpenAI的年薪中位數就高達92.5萬美元(約合新台幣2880萬元),相比之下,台積電美國工程師的平均年薪卻只有13.8萬美元(約合新台幣429萬元),明顯有不小落差。據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的報導,1名台積電工程師於去年8月在美國人力資源網站Glassdoor上留言,「在辦公室睡了1個月,每天工作12小時是基本的,週末輪班更是家常便飯。這裡的工作與生活是多麼的殘酷。」另1名台積電工程師則在今年1月寫道,「台積電的體質是服從文化,所以還沒為美國做好準備。」對此,劉德音6月6日出席台積電股東會,並在會後受訪時也針對《財星雜誌》的報導做出回應,表示員工的聲音一定要聽,「我們也會看看管理的方法是不是有一些疏失,那如果是不願意值班的人,就不要來參加這個產業,因為這個產業並不是靠有高薪,而是你要對這個產業有興趣。」但台積電不只工作內容和時數無法吸引美國人,連薪資都差人工智慧產業一大截。根據國外薪資網站Levels.fyi的資料顯示,OpenAI工程師的薪資範圍,大概從32.5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012萬元)到137萬美元(約合新台幣4266萬元)不等,其中年薪中位數更是落在92.5萬美元(約合新台幣2880萬元),當中包括30萬美元的基本工資,加上大約62.5萬美元的OpenAI股票獎勵。至於台積電的薪資狀況,根據美國就業資訊網站Glassdoor上的數據,台積電美國工程師平均年薪約落在新台幣429萬元,雖然高出台灣去年員工平均年薪317.5萬元新台幣,以及碩士畢業新進工程師的年起薪200萬元新台幣,但明顯與OpenAI的年薪存在不小落差。

美國工程師哀台積電太殘酷 劉德音:不願值班不要來
台積電在美國的亞利桑納州廠將於2024年量產4奈米先進製程晶片,並預計於2026年開始生產3奈米製程技術。但如今卻傳出有前任及現任的美國台積電員工在網上大吐苦水。對此,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6日首度正面回應,表示每個地方都有不一樣的做事方式,這是管理階層要去面對的,「但不願意值班的人,就不要來參加這個產業。」據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的報導, 1名台積電工程師於去年8月在美國人力資源網站Glassdoor上留言,「在辦公室睡了1個月,每天工作12小時是基本的,週末輪班更是家常便飯。這裡的工作與生活是多麼的殘酷。」另1名台積電工程師則在今年1月寫道,「台積電的體質是服從文化,所以還沒為美國做好準備。」報導指出,台積電的美國業務在匿名網站Glassdoor上共獲得91條評論,而且支持率竟不到27%,意味著只有不到1/3的評論者會鼓勵其他人在台積電工作。而台積電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英特爾(IntelCorporation)卻獲得了數萬則的評論,以及85%的支持率。劉德音6日出席台積電股東會,會後受訪時針對《財星雜誌》的報導做出回應,表示員工的聲音一定要聽,「我們也會看看管理的方法是不是有一些疏失,那如果是不願意值班的人,就不要來參加這個產業,因為這個產業並不是靠有高薪,而是你要對這個產業有興趣。」劉德音也坦承,現在公司有些員工管理能力還不夠,所以造成誤解和困擾,台灣不能只會管台灣人,要能管世界的人才。此外,國際化管理必須了解當地文化,包括語言、管理,未來台積電還要學習對年輕人的管理,去解釋「為什麼」,而不是像過去台灣製造業一樣「叫你做你就做」。此外,每個地方都有它的強項跟弱項,「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的做事方法,這是我們管理階層要去面對的」。劉德音也強調,台積電目前還在早期學習階段,首要希望能夠順利管理工廠、培養管理階層,文化融入對台積電來說還太早,但他相信沒有台灣做不到的事。

美國工程師嘆:每日工作12小時、週末輪班太殘酷 台積電回應了
台積電在美國的亞利桑納州廠將於2024年量產4奈米先進製程晶片,並預計於2026年開始生產3奈米製程技術。但如今卻傳出有前任及現任的美國台積電員工在網上大吐苦水。對此,台積電也強調,內部著重溝通管道暢通,此外,每週平均工時並未超過50小時,提供員工平衡生活環境。據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的報導, 1名台積電工程師於去年8月在美國人力資源網站Glassdoor上留言,「在辦公室睡了1個月,每天工作12小時是基本的,週末輪班更是家常便飯。這裡的工作與生活是多麼的殘酷。」另1名台積電工程師則在今年1月寫道,「台積電的體質是服從文化,所以還沒為美國做好準備。」報導指出,台積電的美國業務在匿名網站Glassdoor上共獲得91條評論,而且支持率竟不到27%,意味著只有不到1/3的評論者會鼓勵其他人在台積電工作。而台積電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英特爾(IntelCorporation)卻獲得了數萬則的評論,以及85%的支持率。對此,台積電也做出回應,表示過去2年每週平均工時都沒有超過50小時,只有少數推動新製程或趕建新廠例外,因密集拉升學習曲線,工時會超過50小時,但有週工時60小時的警戒線。台積電強調,提供員工平衡生活的環境,公司責無旁貸。隨著加速全球布局,跨國人才管理及文化融合是台積電當前的要務。除此之外,在選才、育才、留才及用才方面擬定完整配套措施,並著重內部溝通管道暢通。為因應員工人數不斷成長且結構組成廣泛,台積電秉持擁抱多元意見並營造共融工作場域的理念,在既有的13個廠區勞資會議外,以晶圓為諧音增設以組織為單位的「晶園會議」,透過調整勞資會議名稱,呈現公司與員工彼此協同合作的園地概念,提升溝通效能。此外,台積電還同步建置專屬系統「晶園會議反映管道」,員工代表可視反映人意願以匿名或非匿名方式向業務單位傳遞意見且及時獲得回應,並於每季「晶園會議」與代表針對未決的意見進行雙向討論。

1天工作12小時週末還要輪班 台積電美國員工大喊吃不消
台積電計畫斥資400億美元,在美國建設2家半導體代工廠,拜登總統認為這個舉措將會讓重要芯片供應鏈轉移到美國並扭轉和中國的局勢。然而亞洲企業想在美國設廠並不容易,最大的因素就是兩地文化差異,造成美國員工和求職者無法適應亞洲企業高工時、重權威的企業文化。在企業評論網站Glassdoor中,台積電在美國的代工廠只獲得27%的支持率,代表只有不到3分之1的評論者會鼓勵其他人到那裡工作,而台積電在美國的主要競爭者則有85%。1名美國當地工程師在評論寫道,「每天工作12個小時是基本的,週末輪班也很常見,這個工作很難和生活保持平衡」另1名工程師則表示,「在台積電工作需要無條件服從上級,顯然它沒有為在美國設廠做好準備。」2022年拜登簽署美國晶片法案,(CHIPSAct)目的是希望各晶圓大廠能落腳美國,台積電位於亞利桑那州的2個代工廠預計會僱用4500名新員工,不過台積電的亞洲工作文化令許多美國員工叫苦連天,可能會令它在招聘員工方面變得更加困難。

美國小工程師來台受訓 揭台積電內部軟體老舊+每天開會3小時
台積電的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廠預計在2024年進行投產,許多美國工程師陸續來台進行受訓,不過近期1名受訓的工程師在評論企業的網站中透露,台灣的台積電每天工時長達12小時,但效率比起美國人的8小時還要低。該名工程師主要負責設備相關,在《glassdoor》評論企業網站中針對台積電提出許多評論,在優點部分,他認為能在全球無人不知的企業工作,且能夠接觸美國以外的文化,可以獲得許多理想職缺的藝能。至於在缺點部分,美台之間的工作文化存在許多差異,他確信台積電的鳳凰城廠一定會將工作時間改為每週5天、每天工作8小時,或者是上3天班、休息4天,但是台積電的台灣員工每天工時超過12小時還必須值班、輪夜班,即使是來台受訓的他,也必須上班10小時,但效率不比美國員工工作8小時。再者,台積電雖然有提供宿舍給來台受訓員工暫住,但不重視個人自由,像是要遵守門禁、不得在規定時間外面會訪客,甚至想要長期居住,還會被安排到較遠的地方,當然也會花上不少通勤時間。至於給管理層的意見,該名工程師提出3點,第1點就是台積電的軟體太過老舊,應該要整合1套簡單的軟體節省上班時間、提升工作效率,同時也能省下加班費,但台積電大多的費用都會在維修、添購設備以及開發晶圓製程。第2點則是每天花很多時間處理軟體、開會至少也要花3小時,他建議可以利用軟體將多數工作自動化,以省去會議時間,並解決高工時問題;第3點直指內部的「e-learning」有著大量中翻英的問題,讓受訓過程體驗很差,在這系統中也學不到東西,認為「應該把該系統刪除」。有網友將整段評論翻譯成中文,引起許多網友共鳴,認為許多披著外資皮的台骨企業比起台積電的情況更糟,其中「e-learning」系統在許多企業都存在,但同樣沒有發揮效用,反而增加員工的負擔。

外資挺進大陸「搶人」!知名外資開出百萬美元年薪
全球資管巨頭正快馬加鞭搜尋中國市場人才,甚至開出年薪百萬美元優厚薪酬。機構人士表示,不少外資機構將2021年當成進入中國市場的最好時機,預計外資「搶人」現象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兼具海外背景和境內公募、私募、監管機構經歷的人才最吃香。瞄準大陸市場,全球資管巨頭重金搶人。(圖/視覺中國)《中國證券報》報導,外資機構正瘋狂搶人以拓展中國業務,一位獵人頭經理指出,此前一家內資機構高管加盟某知名外資機構,對方開出了百萬美元的年薪,此類人才的緊俏程度可見一斑。今年不進場 就晚了據求職網站Glassdoor資訊,世界頭號資管巨頭貝萊德上海公司近期有很多職位開始招聘,薪酬非常有吸引力。例如董事總經理級別,外界估算貝萊德這一職級全球平均年薪折合300萬元(人民幣,下同)。頂級量化機構Two Sigma,全球頂級的資管機構貝萊德、富達國際等都在挖人,職位包括法規、交易、通路人才等。一家大型外資機構中國業務負責人剛剛跳槽到另一家機構,「最近需求太旺,決定跳槽後,很快就找到了下家,工作有點太好找。」上述負責人指出,究其原因,對於還沒有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機構來說,2021年再不來就太晚了,他們對懂中國市場的人才需求很旺。上海必勝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總監陳志源認為,最合適的候選人往往來自內資公募基金、監管機構或者內資私募基金管理層。海外資管機構之所以青睞有監管背景的候選人,是為了更快地推進中國業務申請以及獲得與相關監管部門高層溝通的機會。例如,貝萊德中國區董事長湯曉東和先鋒領航的中國區負責人羅登攀都有大陸證監會工作背景。陳志源指出,對於首席投資官、基金經理來說,外資資管機構往往要求他們在2019年、2020年擁有優異的業績記錄。值得注意的是,外資機構也希望他們會做直播,接地氣。有陸市場經驗 快速銜接他進一步補充,銷售主管則需擁有與大陸本地銀行、券商、主權投資機構合作的經驗,並可同時銷售在岸和離岸產品。也有產品主管在面試時被問及「是否認識監管層的人,能否幫助我們在接下來發行幾隻產品」。另外,外資機構青睞的人選必須有中國市場的直接經驗,因為沒有時間來培訓他們了。最多兩年,中國市場這邊就必須要做出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