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WANT
search
  • 最新
  • 社會
    • 社會首頁
    • 時事
    • 直擊
    • 調查
  • 娛樂
    • 娛樂首頁
    • 即時
    • 大條
    • 專題
    • 人物
  • 財經
    • 財經首頁
    • 熱線
    • 人物
    • 專欄
  • 政治
    • 政治首頁
    • 焦點
    • 人物
    • 評論
  • 漂亮
    • 漂亮首頁
    • 美容
    • 時尚
    • 精品
  • 生活
    • 生活首頁
    • 綜合
    • 汽車
    • 美旅
    • 3C
    • 健康
    • 寵物
    • 運勢
    • 運動
  • 國際
    • 國際首頁
    • 最新
    • 大陸
  • 影音
CTWANT App icon

安裝我們的 CTWANT APP 體驗更好的服務,接收更快的即時資訊。

iPhone

ios icon 立即安裝

Android

android icon 立即安裝
⊗ 清除
  • 全部
  • 社會
  • 娛樂
  • 財經
  • 政治
  • 漂亮
  • 生活
  • 國際

alt

「火星猴子」知名伴手禮店傳拖延發薪 員工反映竟被踢出群組

台北人氣伴手禮名店「火星猴子Monkey Mars」爆出拖延發薪的消息,員工不滿向媒體投訴,公司沒有如期發薪水,最長可達3周,反映還被踢出群組。對此台北市勞動局表示,尚未接獲申訴,建議員工可提出勞資爭議調解。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投訴人表示,公司自4月開始就一直拖延發薪,之後老闆以資金需周轉為由,將發薪日延至每月10日,豈料大家同意後老闆卻沒遵守如期發薪,最長可達3星期。投訴人透露,有同事不滿在群組反映,結果老闆竟回「能發會故意不發嗎?把自己事情做好吧」,接著把人踢出群組。對此台北市勞動局副局長陳惠琪表示,目前尚未收到這起勞資糾紛員工的申訴,建議員工可提出勞資爭議調解,進行勞資雙方紛爭處理,或向勞動局提起申訴。此外,如勞工對於自己的勞動權益是否受到損害或不清楚公司作法或規定是否合乎法規,可撥打勞動部免費諮詢及申訴的電話專線「1955」先行詢問,再決定是否申訴。檢視去年8月《DailyView網路溫度計》調查結果,網友熱議的前15「台灣曲奇手信名店」當中,位於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的門市的「火星猴子」網路聲量排行第2。不料如今卻爆出拖延薪資的負面消息,恐怕會讓消費者觀感不佳。

publish-icon 07月17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中秋大戰開打8/以茶佐餅、茶香入餡 茶與糕餅的美妙邂逅

中秋節將至,應該不少人開始考慮下手買月餅了,styletc記者注意到,今年不少中秋禮盒結合茶品牌或茶元素,果然以茶佐餅甚是絕配。像榮獲英國星級美食生產者標章的精品茶品牌「十間茶屋」,與創立於1890年的頂級漢餅品牌「舊振南」,跨界聯名推出2022中秋限定聯名禮盒。聯名禮盒中包含十間茶屋3款原葉立體茶包新品,搭配2款舊振南限定月餅,精美外盒設計以雷射雕刻摺疊裝訂成卡片,一環又一環地交疊出海上明月的視覺之旅,如同月亮吸引著地球上海洋的潮流與潮汐,在靜謐中也能暗藏著無盡的力量,簡約時尚又蘊含百年傳統工藝。禮盒設計結合別緻的雷射雕刻卡片封套,腰封可拆下用來寫祝福語。(圖/十間茶屋提供、joshmonkey攝)十間茶屋推出的3款原葉立體茶包,分別為摘下英國星級美食大獎「Great Taste Awards」2顆星的初春蘭香,以及各摘下1顆星的烏龍午韻與暮色小葉紅,以台灣南投自家生產的四季春、金萱、烏龍茶樹,再經過樹蘭花薰香、三天兩夜烘焙等製茶工序,百分之百完整發酵,製成三款香味、口感由輕至重的特色茶品。英國星級美食大獎Great Taste Awards評語提到,「初春蘭香」在自然甜美的花香中帶有層層蘭花的香氣,茶湯甘甜芳香並融合鮮爽的茶味;「烏龍午韻」茶湯呈現明亮誘人的金黃色,帶有令人愉悅的烘焙烏龍茶香與溫和的烘焙麵包香氣,清爽順滑卻不厚重;「暮色小葉紅」擁有輕柔的奶油堅果與黑可可風味,香甜中蘊含著令人驚豔的花香。搭配的舊振南2022中秋限定月餅,以「吉祥月兔」圖樣設計餅模,將月兔童趣玩耍的模樣搭配溫潤線條,讓人感受到滿滿佳節氛圍。兩款月餅口味分別為「鳳梨月餅」:嚴選產於嘉南平原日照充足的台南關廟鳳梨為底,在入餡前充分研磨細擀鳳梨纖維,再與冬瓜膏充分融合,口感香甜不膩;「烏豆沙月餅」則將圓云豆去皮細磨,加入砂糖翻炒成綿密烏豆沙餡,再用傳統杏仁角香點綴其中,是最經典的滋味。「茶香禮盒」外盒發想於由淡至深的茶湯顏色,限量銷售。(880元,圖/珠寶盒法式點心坊提供)另一烘焙品牌「珠寶盒法式點心坊boîte à bijoux」則精心設計8款禮盒,其中首推以7款法式甜點結合中式6大茶系的「茶香禮盒」,以法式甜點為載體,結合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由淺而深的發酵程度及風味,設計出如碧螺春雪球、白牡丹貓舌餅、普洱費南雪等特色點心,並附上余三和紅玉黃茶立體茶包,搭佐茶香甜點最對味;另外還有「花好月圓」月餅禮盒,包含珠寶盒經典奶黃流心口味,及融合TERRA土然巧克力、舞間茶心紅烏龍茶、紅心芭樂果乾的創新口味紅烏龍巧克力芭樂;「繁星秋月」禮盒除了奶黃流心及紅烏龍巧克力芭樂月餅各2入,另有台灣芒果圓蛋糕、芝麻黑豆蛋糕、杏桃開心果蛋糕等融合台灣味的法式點心。「花好月圓」月餅禮盒(左)、「千層派禮盒」(中)、由知名插畫家米力繪製外盒的「艾許奶油布列酥餅禮盒」(右上)、「香草千層棒禮盒」。(圖/珠寶盒法式點心坊提供)今年珠寶盒還首度推出「千層派禮盒」,有以經典法式千層結合秋韻十足的白柚、傳統月餅內餡棗泥紅豆結合的鴛鴦鹹蛋黃,在酥脆口感與豐潤奶油香氣中,巧妙蘊藏熟悉秋節風味。除了上述創意禮盒,另有「法式經典.中秋禮盒單層/雙層」、「艾許奶油布列酥餅禮盒」、「香草千層棒禮盒」等多款法式甜點組合可供選擇。

publish-icon 07月14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WHO警告:猴痘全球持續傳播 恐開始進入孕婦、兒童等高危群體

新冠疫情還沒結束,猴痘(monkeypox)又開始在全球爆發。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猴痘在世界範圍內的持續傳播,可能會導致病毒開始進入高危群體,例如孕婦、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和兒童。《路透社》報導,世衛組織表示,正在調查有關受感染兒童的報告,其中包括英國的2例病例,以及西班牙和法國的後續報告,目前兒童案例中尚無重症。猴痘目前已在非洲以外的50多個國家中被發現,世衛組織表示,這些國家的病例也在增加,呼籲加強檢測。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說,「我擔心持續傳播,因為這表明病毒(正在)建立自己,並可能進入高風險人群,包括兒童、免疫功能低下者和孕婦。」根據世衛組織的統計,自5月爆發猴痘以來,已有3400多例猴痘病例,其中大部分發生在歐洲的男男性接觸者中。世衛組織上周裁定疫情尚未構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然而譚德塞表示,世衛組織正在密切追蹤疫情,並將儘快重新召集委員會,以評估情況是否仍然如此。在包括英國和美國在內的國家皆表示,願意分享他們儲存的天花疫苗後,世衛組織指出,這些疫苗也可以預防猴痘,還在研究一種更公平地分發疫苗的機制。

publish-icon 06月30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猴痘3大傳播途徑曝…確診要隔離到「皮膚結痂脫落」 症狀可能持續21天

猴痘(monkeypox)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已有近4000名確診案例。防疫醫師陳婉青指出,皮膚病灶出現後會依斑疹、丘疹、水泡、膿疱階段變化,最終結痂脫落,猴痘症狀可能持續14至21天。陳婉青說明,猴痘是人畜共通病毒感染,潛伏期約為5-21天,通常為6-13天,症狀包括發燒、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極度倦怠、皮疹,發燒1至3天後出現皮膚病灶,通常自臉部蔓延致身體其他部位,四肢比軀幹更常見;皮膚病灶出現後會依斑疹、丘疹、水泡、膿疱階段變化,最終結痂脫落,症狀可能持續14至21天。猴痘是人畜共通病毒感染。(圖/指揮中心提供)猴痘的主要傳播方式為,直接接觸感染猴痘的動物,直接接觸到病患的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的皮膚或黏膜、被污染的物品,以及飛沫傳播需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情境下較容易發生。猴痘疫苗與治療照護方面,陳婉青指出,目前國際間仍不建議大規模接種猴痘疫苗,國際間通常建議高暴露風險職業或高感染風險之密切接觸者可接種疫苗,而大多數病患的不需特殊治療,必要時,可提供輸液治療與維持營養等支持性療法,以減輕症狀和併發症,目前有數種藥物可用於治療,但僅建議嚴重病患或免疫低下者使用。猴痘的預防及照護方面。(圖/指揮中心提供)陳婉青提醒,前往猴痘病毒動物流行地區時,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及生病或死亡動物,所有食物必須澈底煮熟後才能食用,避免與猴痘病患接觸,或接觸時應佩戴適當防護裝備,如有任何疑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旅遊史與接觸史。

publish-icon 06月27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猴痘證實會「藉物傳染」:99%潛伏期23天 醫揭共用洗衣機風險

新冠疫情還沒結束,現在猴痘(monkeypox)又開始在全球爆發,台灣本月24日出現首例確診,讓民眾十分憂心。醫師就提醒,猴痘的潛伏期多達20幾天,還會透過物品傳染,共用洗衣機也可能有風險,預防方法也曝光了。保健名醫江守山在臉書分享「對抗猴痘最重要的2件事」,猴痘潛伏期很長,有99%的人需要23天,進行疫調會匡列很多人,但是不容易回想這麼多天的接觸史,是個警訊。由於猴痘被證實會「藉物傳染」,是重要傳染途徑,因此共用洗衣機的人,像是宿舍或投幣式洗衣機,記得在洗衣時添加適量的漂白劑,特別注意的是,常用洗衣劑的酚類殺菌、除蟎的藥對此病毒無效。江守山補充,如果漂白劑量不足,使用烘乾機或日曬也會有效果,「65度要25分鐘,日曬的紫外線對於病毒是有效果」,國內外有不少報導指出猴痘是男男性交所致,就是愛滋病,他解釋不是性交接觸到痂皮一樣可以傳染,還有大的飛沫傳染,因此不等於愛滋病,而且病毒的長相也完全不一樣,「一個是DNA,一個是RNA病毒」。共用洗衣機可能有感染風險。(示意圖/翻攝自pexels)不論是新冠或猴痘,假如家中有人確診,空間消毒必定不可少。信義居家指出,若是小範圍空間例如門把、桌面、桌椅,可使用酒精進行消毒擦拭,若範圍空間較大,可以自製簡易消毒清潔劑。漂白水和冷水1比100的比例稀釋,可用來消毒家具、廚房,1比10的比例則使用於浴室或馬桶表面,要避免和其他清潔用品混用,也要注意物品材質是否會腐蝕,尤其消毒時記得戴上手套和口罩保持安全。而消毒擦拭的方法也要注意,如果抹布來回擦拭,反而會將附著在上面的細菌及病毒,再次附著在清掃處,造成細菌大面積擴散,因此最好朝「同一方向」擦拭,也要把清潔和消毒的抹布分開,以免有交叉感染的風險。另外,居家照護者使用的床單、被套、窗簾等,也都要清洗更換。打掃後確認掃把、吸塵器集塵袋有無完整清潔,以免下次清掃時灰塵病菌再次擴散,抹布、毛巾和餐具可在使用完畢後,用滾水煮30分鐘。至於衣物怎麼清洗?可集中表面噴灑消毒劑,靜置幾個小時後再拿到洗衣機清洗,避免不必要的感染風險。

publish-icon 06月27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首例猴痘入侵台灣…「密切接觸20人」減列為9人 莊人祥曝原因

猴痘(monkeypox)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台灣24日出現首例確診個案,是一名自德國返台的本國籍男子,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紅疹、鼠蹊部淋巴腫大等症狀,就醫採檢後確診。疾管署昨(24日)公布,個案密切接觸者共有19人,今(25日)再匡列1名家人,總計20人,但衛生局稍早依公佈之指引重新檢視後,將接觸者減列為9位。臺南市24日通報一名16日自德國返台的25歲男性猴痘個案,該男檢疫期間結束後因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皮膚出現紅疹以及鼠蹊部淋巴腫大等症狀前往就醫,經研判通報為猴痘確診病例。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透露,男子已收治負壓隔離病房,須待全身皮膚病灶結痂完全脫落,才能解除隔離。莊人祥表示,該名25歲男子今年1月至6月至德國就學,6月16日搭機返台,機場新冠檢測陰性後返家進行居家檢疫,6月20日開始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紅疹、鼠蹊部淋巴腫大,在6月21、22日就醫,經醫師評估後,進行採檢及通報,檢體送疾管署昆陽實驗室檢驗,於24日確認陽性。莊人祥24日指出,該個案密切接觸者共20人,包括家人3人、醫療相關人員10人、司機3人及其他4人。不過,莊人祥今天表示,因國內首次出現猴痘個案,最初採擴大匡列方式,今天已公布相關工作指引,把接觸者匡列處置分為高中低,經重新檢視後,不需要匡列予以排除,最後減列為9位。台南市衛生局指出,該名男子目前收治於負壓隔離病房,相關症狀皆有改善。匡列密切接觸者共6人,包括家人及醫療相關人員,目前均無症狀。另外,由於個案曾至高雄就醫,高市衛生局表示,染疫男子到高雄就醫時,戶外診療站3名醫護皆著完整防護裝備,評估應無傳染風險,目前持續健康追蹤無異常。衛生局說明,猴痘主要由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傳播給人,屬人畜共通傳染病,雖證實可有效人傳人,不過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多與陽性個案親密接觸或不安全性行為,或為照顧確診者的醫護。相關症狀包含皮膚病灶如斑疹、丘疹、水泡、膿疱、發燒、畏寒或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週、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極度倦怠。由於國際猴痘疫情逐漸擴大,民眾應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生病或死亡動物,所有食物必須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同時避免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以降低人際間傳播,自海外入境者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如有猴痘防疫相關問題,可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本局防疫專線06-2880180諮詢,相關資訊可至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 )查詢。

publish-icon 06月25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台灣首例猴痘「密切接觸9人」曾至高雄就醫 染疫男最新病況曝光

猴痘(monkeypox)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台灣24日出現首例確診個案,是一名自德國返台的本國籍男子,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紅疹、鼠蹊部淋巴腫大等症狀,就醫採檢後確診,目前收治隔離病房。台南市衛生局表示,匡列密切接觸者共6人,包括家人及醫療相關人員,目前均無症狀,預計健康監測至7月14日。臺南市24日通報一名16日自德國返台的25歲男性猴痘個案,該名男性個案檢疫期間結束後因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皮膚出現紅疹以及鼠蹊部淋巴腫大等症狀前往就醫,24日經研判通報為猴痘確診病例。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透露,男子已收治負壓隔離病房,須待全身皮膚病灶結痂完全脫落,才能解除隔離。台南市衛生局指出,該名男子目前收治於負壓隔離病房,相關症狀皆有改善。匡列密切接觸者共6人,包括家人及醫療相關人員,目前均無症狀,將由衛生單位進行健康關懷,預計健康監測至7月14日。高市衛生局表示,染疫男子到高雄就醫時,戶外診療站3名醫護皆著完整防護裝備,評估應無傳染風險,目前持續健康追蹤無異常。衛生局說明,猴痘主要由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傳播給人,屬人畜共通傳染病,雖證實可有效人傳人,不過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多與陽性個案親密接觸或不安全性行為,或為照顧確診者的醫護。相關症狀包含皮膚病灶如斑疹、丘疹、水泡、膿疱、發燒、畏寒或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週、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極度倦怠。由於國際猴痘疫情逐漸擴大,民眾應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生病或死亡動物,所有食物必須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同時避免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以降低人際間傳播,自海外入境者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如有猴痘防疫相關問題,可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本局防疫專線06-2880180諮詢,相關資訊可至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 )查詢。

publish-icon 06月25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猴痘入侵台灣…醫警告:一進社區就「斷不了根」 預防感染關鍵「別做這件事」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未歇,現在又有猴痘(monkeypox)來勢洶洶,台灣疾管署才剛剛公告,把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結果昨(24日)晚間,國內馬上就出現一例由德國移入的猴痘確診病例,引發國人擔憂,深怕像新冠病毒一樣,掀起大流行。台大前醫師林氏璧也在臉書提醒,猴痘的感染途徑,主要是來自「接觸傳染」,國人除了勤洗手、戴口罩、「不要進行不安全的性行為」才是關鍵;而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則警告,猴痘一旦進入社區,就會「很難斷根」。林氏璧在臉書發文指出,這波猴痘疫情短時間已經有超過3000例,多半都有性行為密切接觸史。WHO報告中表示,此次病毒有一些不典型表現,不少患者不會像傳統的病程發展,先發燒然後再起疹子,這波疫情滿多病患,身上疹子不多,有的甚至只有一顆,這樣不典型的表現,讓他不禁猜測,病毒本身可能已經發生突變了。林氏璧指出,目前還不是很確定,性行為的體液是否會傳染猴痘,但可以確定的是,透過直接接觸受感染的皮膚疹子,是具有傳染力的。不過他也提到,基於「3原因」他不認為猴痘的傳染力會比新冠病毒高,因為第一點,就目前看來,飛沫甚至空氣傳染,應該不是猴痘的主要傳播途徑,但他提醒,「不要進行不安全的性行為」;第二點,猴痘已經有防範的疫苗與治療藥物,且絕大多數會自己康復,對多數人來說威脅不大;最後,猴痘為DNA病毒,不會像RNA病毒一樣,很容易產生突變。至於台灣昨天冒出第一起由德國境外移入的猴痘確診病例,是一名20多歲男性,本月16日搭機返國進行居家檢疫,卻在20日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紅疹、鼠蹊部淋巴腫大等症狀,接著確診猴痘陽性,目前收治在負壓病房治療中。疾管署指出,這起台灣首例猴痘境外移入病例個案,其密切接觸者共有19人,包含家人2人、醫療相關人員10人、司機3人及其他4人,預計健康監測至7月13日,若在這關鍵20天內,若有人被傳染,代表猴痘疫情入侵社區,疫情控制上就會比較棘手。至於猴痘的傳染力,黃立民指出,猴痘的傳播模式看起來,有點類似淋病等性病,必須要有人與人之間親密、長時間接觸,才有可能被傳染,即便人傳人,也只限小規模族群,但他提醒,一旦猴痘出現社區傳播,基本上就很難斷根,不過猴痘的致死率不高,沒有嚴重到必須全民打疫苗防範,大家不需要太過緊張。

publish-icon 06月25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台灣爆首例猴痘「密切接觸19人」 2傳染途徑曝光:死亡率最高10%

猴痘(monkeypox)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台灣今(24日)也出現首例確診個案,是一名自德國返台的本國籍男子,出現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紅疹、鼠蹊部淋巴腫大等症狀,就醫採檢後確診,目前收治隔離病房。醫師提醒傳染途徑,死亡率最高10%,要特別注意。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該名25歲男子今年1月至6月至德國就學,6月16日搭機返台,機場新冠檢測陰性後返家進行居家檢疫,6月20日開始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紅疹、鼠蹊部淋巴腫大,在6月21、22日就醫,經醫師評估後,進行採檢及通報,檢體送疾管署昆陽實驗室檢驗,於今日確認陽性。莊人祥透露,男子昨日已收治負壓隔離病房,將治療至全身皮膚病灶結痂完全脫落,才能解除隔離。目前密切接觸者共19人,包括家人2人、醫療相關人員10人、司機3人及其他4人,預計健康監測至7月13日。男子出現症狀,採檢後確診。(圖/達志/美聯社)至於猴痘是怎麼傳染的?主要途徑有2種,分別是動物傳染及人體傳染,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和體液、損傷的皮膚或黏膜,食用受感染的動物肉類、接觸到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或被污染物品,都有感染風險。不過,飛沫傳播需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較容易發生,另外產婦感染猴痘,也可能經過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或在生產過程中因接觸而傳染。外界好奇台灣是否有猴痘疫苗,疾管署署長周志浩表示,國內有儲備第一代天花疫苗,雖然有妥善保存,足夠所有人使用,但第一代、第二代疫苗是活性疫苗,病毒打入體內仍有可能增殖,因此第一代戰備疫苗暫時不考慮使用。目前正在洽談採購第三代疫苗,但世界衛生組織不建議大量接種,僅限於臨床照顧患者、實驗室人員,或與病人有密切接觸的對象。台灣目前正在洽談採購第三代疫苗。(圖/達志/美聯社)針對首例猴痘入境台灣,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在臉書提醒,猴痘的傳染對象多是與陽性個案親密接觸或不安全性行為,或照顧確診者的醫護,要小心飛沫與體液接觸就可能會傳染,死亡率1~10%,好在國外研究發現,猴痘的R0值大概2左右,因此努力防疫應該擋得住。

publish-icon 06月24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傳播超快!猴痘恐再掀全球疫情 台灣若開國門「感染是遲早的事」

新冠肺炎尚未結束,但猴痘(monkeypox)似乎逐漸蔓延全球,目前確診病例已經超過3200例,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開會評估,將猴痘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台灣已於昨(23)日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規定必須在24小時內完成通報,感染科醫師坦言,台灣若接下來開放國門,猴痘進入台灣是「遲早的事」。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指出,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所引起的,它與天花屬於同一病毒家族,但嚴重程度要輕得多,之前專家們說其傳染性很低,但至今快速蔓延擴散,這樣的傳播速度太快了!感染猴痘後,最初的症狀包括發燒、頭疼、腫脹、背疼、肌肉酸痛和全身無力。發燒之後,就會出現皮疹,往往先從面部開始,然後蔓延到身體其他部分,最常見的是在手掌和足底。皮疹可能會非常癢,在最終結痂脫落之前會發生不同變化和不同階段。皮膚破損可能會導致疤痕。感染會持續14到21天,也通常會自行消失。黃軒表示,這種感染本來限制在非洲大陸內,這次的傳播,是猴痘首次出現在中非和西非地區之外的地方大量的快速感染。另外,依據WHO 最近資料,現在全球流行的猴痘84%是來自歐洲大陸,美州大陸(12%)出現的猴痘,也是比本來的非洲地區更多。基於以上的原因,都讓人更擔憂猴痘的後續發展。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謝思民受訪表示,台灣若接下來開放國門,猴痘進入台灣是「遲早的事」。猴痘與天花都屬於正痘病毒,基本上疫苗可以互通使用,雖未經過大規模實驗證實。不過採購第三代天花疫苗不容易,因各國都有急迫需求,且價格昂貴,難確定是否可以採購到。今日疫情記者會上,疾管署長周志浩透露目前已在洽談「第三代疫苗」。根據WHO資料,猴痘病毒與天花病毒一樣,屬於「正痘病毒」的一種,為罕見的人畜共通傳染病。針對防猴痘的「天花疫苗」,周志浩表示,WHO不建議「大量接種」,主要接種對象為「猴痘患者的照護者」、「實驗室工作者」及「與患者短時間內有密切接觸者」,使用對象相對有限。此外,周志浩指出,目前接洽的為「第三代」疫苗,還在與廠商洽談供應…等問題,如若有進一步的進度,會再與民眾報告;而台灣現存的「第一代」疫苗為戰備儲用,現階段並不考慮拿來使用,因為「第一代」疫苗為活性疫苗,使用較傳統的方式製作,產生的副作用可能會較多一些,「第三代」疫苗則是細胞培養,使用分子生物的方式來製作。

publish-icon 06月24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猴痘入侵南韓8接觸者「不願打疫苗」 機場恐淪防疫破口

就在新冠疫情持續升溫之際,猴痘(monkeypox)疫情也自歐美地區蔓延到亞洲,繼新加坡衛生部21日證實發現1例境外移入病例後,南韓也出現疑似猴痘病例,並在22日證實其中1例確診,不過《韓聯社》指出,8名接觸者卻不願施打疫苗,引發外界質疑南韓機場檢疫恐怕已出現漏洞。仁川國際機場恐成猴痘入境的大破口,南韓首例確診患者送往仁川醫療院隔離。根據報導,南韓首宗感染案例為一名30多歲的返國乘客,這名男患者21日從德國搭機、入境仁川國際機場時,出現發疹等皮膚病、37度微燒、喉嚨疼痛等症狀,經確診後,同班機的乘客和空服員被歸類為接觸者,其中坐在確診者前座、後座、斜對角座位的8名乘客為「中度風險」,其他包括2名空服員在內的41人則為「低度風險」。南韓猴痘恐有傳播疑慮?8名接觸者「不願打疫苗」。所謂的「高度風險」接觸者,一般是確診者出現症狀的21天內與確診者接觸的同居人,或是曾經有性行為方面的接觸。據悉,目前南韓首起確診案例並無存在高風險接觸者。南韓疾病管理廳在24日召開會議討論,研擬動用國內持有的天花疫苗進行猴痘預防接種,不過據相關人士透露,雖然官方向被歸類為「中度感染風險接觸者」的8名同機乘客勸導,可以在處於暴露感染風險的14天內接種第2代天花疫苗,然而卻沒有一個人同意接種。南韓輿論擔心才剛開放入境免隔離的機場恐將淪為「猴痘防疫大破口」!另一名猴痘疑似病例患者非韓籍人士,也在同一日入境南韓,雖然最後篩檢結果呈現陰性,不過他從19日起就出現皮疹、喉嚨疼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然而入境時,這名男子竟在健康狀況調查問卷上填「沒有症狀」通過檢疫站,直到隔天才被隔離。針對這位首例確診患者,雖然出現微燒37度、喉嚨疼痛、疲倦、發疹皮膚病等症狀,竟能順利通過機場檢疫站,直到在機場大廳時,他才向疾病管理廳致電通報,懷疑自己感染猴痘,在送往隔離篩檢後呈現陽性確診,隨著猴痘加快傳播速度,外界便擔心才剛開放入境免隔離的機場恐將淪為「防疫大破口」!

publish-icon 06月24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猴痘將列第二類法定傳染病 「感染症狀」8大QA一次看

猴痘疫情全球擴散,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昨(22日)表示,上周國內有通報疑似個案,不過已經排除,應該在今明兩天會將猴痘正式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至於什麼是猴痘、感染猴痘會出現什麼症狀等,以下8大QA供讀者參考。Q1什麼是猴痘?1958年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首次從研究用猴子身上被發現,因此該病被命名為「猴痘」。人類感染猴痘病毒最早的個案是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名9歲男孩,此後中非和西非靠近熱帶雨林的偏遠地區陸續有個案報告。猴痘病毒屬痘病毒科(Poxviridae),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主要由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傳播給人,屬人畜共通傳染病;猴痘病毒可分為中非(剛果盆地)分支病毒和西非分支病毒,中非分支比西非分支病毒更容易傳播和嚴重,中非分支致死率高達10%,而西非分支致死率約為1%,隨著1980年天花消滅和之後停止接種天花疫苗,猴痘成為現存最嚴重的正痘病毒感染症。Q2人類如何感染猴痘?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損傷的皮膚或黏膜而被感染,食用受感染的動物肉類也是一種危險因子,或是接觸到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或被污染物品而感染。飛沫傳播需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情境下較容易發生,因此醫護人員及同住家人都有較大的感染風險。產婦若感染猴痘病毒,可經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或於產程中因接觸而傳染。儘管密切接觸已知是傳染危險因子,目前尚未確定猴痘是否透過性接觸傳染。Q3感染猴痘會出現什麼症狀?猴痘感染後症狀包括發燒、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週、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極度倦怠。發燒一至三天後出現皮膚病灶,通常自臉部蔓延致身體其他部位,四肢比軀幹更常見。皮膚病灶出現後會依斑疹、丘疹、水泡、膿疱階段變化,最終結痂脫落,嚴重病患疹子數目可達數千。症狀持續14至21天,致死率低於10%,大多數個案可於幾週內康復。兒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容易重症,併發症包括繼發性細菌感染、肺炎、敗血症等。Q4猴痘如何治療?大多數猴痘病患的病程為自限性(self-limiting),因此以輸液治療與維持營養等支持性療法為主,以減輕症狀和併發症。目前國外有數種抗病毒藥物如Tecovirimat、Cidofovir 與Brincidofovir以及針對天花病毒的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Vaccinia Immune Globulin Intravenous, VIGIV)可在試驗情境下用於治療,但僅建議嚴重病患或免疫低下者使用。我國目前尚未儲備上列藥物。Q5猴痘是否有疫苗可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於2019年核准由含有減弱天花病毒株(attenuated vaccinia virus Ankara strain)製成之新疫苗(JYNNEOS),可用預防天花和猴痘感染,適用於18歲以上感染猴痘之高風險族群。美國FDA亦核准ACAM2000為含有活病毒的天花疫苗,目前被用於感染天花高風險者,如在實驗室操作天花病毒之人員。台灣目前尚無此兩種疫苗。Q6一般民眾如何預防猴痘?●降低人畜共通傳播風險: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時,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以及生病或死亡動物,所有食物必須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降低人際間傳播風險:避免與猴痘感染者接觸。醫院照護疑似或確定病例時依循標準防護措施、接觸傳染防護措施及飛沫傳染防護措施。針對陽性個案應啟動接觸者追蹤,並隔離曾接觸之哺乳類動物寵物。●如有任何疑似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旅遊史與接觸史。Q7猴痘的致死率高嗎?哪些人感染後要注意?猴痘對大多數人的的症狀通常輕微,症狀持續14至21天會痊癒。西非分支猴痘病毒株,也就是英國病例的病毒株,其致死率為1%;但中非(剛果地區)分支病毒株致死率則高達10%。免疫功能低下族群,孕婦及幼童感染後要特別當心。Q8發現猴痘疑似個案如何通報?國內迄今尚未曾出現猴痘病例,如果醫師在臨床上發現疑似個案,請於傳染病通報系統之「重點監視項目」項下,進行猴痘通報與採檢送驗。採取病患發病期內皮膚水泡、血液、咽喉擦拭檢體或結痂檢體,以A類(P620)感染性物質包裝,在2-8 0C下送至疾管署昆陽實驗室檢驗。

publish-icon 06月23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猴痘入侵亞洲!新加坡、南韓通報國內確診個案 莊人祥曝:將列法定傳染病

猴痘疫情全球擴散,繼新加坡衛生部昨天(21日)宣布,該國出現首例猴痘(monkeypox)境外輸入病例之後,南韓疾病管理廳也在今(22日)證實,境內出現首例猴痘確診個案,為一自德國返國的南韓籍人士;我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則在今日表示,上週國內有通報疑似個案,不過已經排除,將在今明兩天將猴痘正式列為法定傳染病。綜合外媒報導,在新加坡通報一例猴痘確診病例後,南韓先前也通報2例疑似確診個案,其中一人為外籍人士,週一(20日)入境南韓,因為皮膚出現水泡,被直接送往釜山市醫院;另一名則為南韓公民,在21日自德國入境,但他早在18日就出現頭痛、低燒、喉嚨痛和疲倦等症狀,同時皮膚也出現水泡症狀,因此被送往仁川一間醫院隔離;此南韓公民在22日被確認為猴痘感染病例,引發該國對病毒傳播的擔憂。隨著猴痘疫情蔓延到亞洲,外界也擔心台灣是否做好準備?對此,莊人祥表示國內一直以來都有在關注猴痘疫情,上週也有入境個案被發現有些水泡皮疹,被通報為疑似猴痘病例,不過後來經檢驗已排除,應該在今、明兩天會將猴痘列為法定傳染病。(圖/衛福部提供)根據衛福部發布之資訊,猴痘為人畜共通傳染疾病,與天花病毒同屬,主要在靈長類和齧齒動物類間傳播,由於台灣目前尚未出現疑似病例,疾管署正持續嚴密監控疫情變化中,將在必要時強化相關防疫措施,因此也提醒出入境民眾,如有發燒、皮膚出現水泡皮疹、畏寒、肌肉痛等症狀,請立即戴口罩就醫,並告知相關旅遊史。(圖/衛福部提供)

publish-icon 06月22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猴痘入侵亞洲? 新加坡通報首例、南韓傳2起疑似病例

猴痘疫情從歐美蔓延到亞洲了嗎?根據新加坡衛生部昨天(21日)宣布,新加坡出現首例猴痘(monkeypox)境外輸入病例,確診者為一名42歲英國籍男子,而該例也成為東南亞通報的第一起猴痘確診病例。另外,南韓疾病管理廳(KDCA),也通報了2例疑似猴痘的病例輸入至南韓。綜合外電報導,根據新加坡衛生部所發布的消息表示,新加坡這名境外移入猴痘的患者,是一名英國籍男子,他是一名空服員,確診後已進入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接受治療,同時當地衛生部,也追蹤到13名密切接觸者,將進行21天隔離觀察。新加坡衛生部指出,該名空服員,是在本月15日至17日於新加坡停留,後來離開後,19日再次入境新加坡,隔天就確診猴痘。據了解,這是這波猴痘疫情發生以來,新加坡發布的首例,但其實3年前,新加坡也通報過猴痘病例。亞洲地區除了新加坡,南韓《韓聯社》昨天晚間引述南韓疾病管理廳指出,南韓也通報2例疑似猴痘病例,其中一人是經仁川國際機場入境時,出現猴痘病徵,已轉至仁川醫療中心接受治療觀察,若真的確診,將會成為南韓首例猴痘病例。

publish-icon 06月22日, 2022 繼續閱讀
alt

猴痘全球破1600例確診 WHO下周召開會議…評估是否列國際公衛緊急事件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於6月23日召集其專家顧問緊急委員會,考慮是否應將日益嚴重的多國猴痘(Monkeypox)疫情宣布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Ars Technica》網站指出,截至6月14日,世衛組織已收到來自39個國家的1600多例確診猴痘病例和近1500例疑似病例的報告,這些國家包括8個以前已知猴痘感染會從動物身上傳播的國家,以及32個新感染的國家,大部分病例在歐洲。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TedrosAdhanom Ghebreyesus)14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猴痘的全球爆發顯然不尋常且令人擔憂。出於這個原因,他決定召集緊急委員會來確定它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譚德塞說,「我認為現在很明顯存在一種不尋常的情況,這意味著即使是病毒的行為也與過去的表現不同,不僅如此,它還影響到越來越多的國家,我們認為,由於地理分布,它需要一些協調一致的反應。」譚德塞提及,猴痘的典型症狀包括早期流感樣階段,隨後出現遍布全身的病變,主要集中在四肢,包括面部、手掌和腳底,但在當前的爆發中,一些感染者沒有經歷早期的流感樣階段,而是更輕微和有限的病變,通常從肛門和生殖器區域開始,因此臨床醫生報告說,當前爆發的病例很難與常見的性傳播感染區分開來,例如梅毒、衣原體和淋病。譚德塞表示,隨著疫情的不同尋常、受影響國家的名單不斷增加以及合作的需要,PHEIC的3個標準現在非常非常明確。譚德塞指出,無論專家顧問是否建議下周發布PHEIC聲明,會議本身就很有價值,因為專家們聚集在一起討論有關病毒的情況、傳播和病例的最新數據,幫助在未來更有組織的方式做出更多回應。由於多名專家、科學家認為,猴痘名稱帶有污名化、歧視性和種族主義。譚德塞指出,世衛組織正在與專家合作,重新命名猴痘病毒,將儘快宣布新名稱。

publish-icon 06月15日, 2022 繼續閱讀
First
Last
置頂
ctwant-logo
  • 關於CTWANT
  • 聯繫&爆料
  • 隱私權政策
  • fire icon 發燒熱搜
  • facebook-icon Facebook
  • facebook-icon Youtube
  • facebook-icon Telegram

© 2020 The CTWANT Company

本網站所刊載內容著作權屬王道旺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或經授權使用,他人非經授權不許轉載、重製、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