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綜合

揭澳洲「封城5個月」實況! 過來人嚴肅「非喊口號喊爽的」:你能不能撐完?

疫情期間士林夜市內人煙稀少,許多攤商暫停營業。(圖/林士傑攝影)

疫情期間士林夜市內人煙稀少,許多攤商暫停營業。(圖/林士傑攝影)

國內疫情嚴峻,全國本土確診案例超過6千例,截至到29日為止,新北3132人最多本土確診,其次是台北市2513人;雖大多數民眾「自發性封城」,但仍有醫師建議,應該要升級到第四級警戒,執行全島封城。不過封城的生活似乎沒有想像中容易,過來人分享經驗。

文/Phoenix Wei

(全文獲Phoenix Wei授權,請勿隨意轉載)

其實很不願意聊封城,因為封城是件非常嚴肅的事情,需要負責任的聊,不是喊喊口號喊爽的。

澳洲是全世界極少數大規模疫情爆發後封城且成功病例清零的民主國家。而因為這主要發生在維多利亞州,身為住在維州八年的我,應該是有點資格來聊這件事。維州花了5個月封城並完成病例清零,在這過程中,維州是日確診最高一天到過700多例,而大概有兩個月的時間每日確診超過百例。

先說,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支持與不支持封城的理由,我只希望大家在討論之前,可以先靜下心來花點時間讀讀這篇正在經歷維州第四次封城的我,對於封城的一些想法。

.封城與個人

先講一句:你各位的自主封城真的辛苦了,謝謝你們的付出,幫自己、幫醫療、幫警消、也幫政府的忙。然而,目前所謂的自主封城,就真正的封城現實來說,還差很遠。甚至用很難聽的比喻:像是在玩家家酒。不是說在抹滅你們的自發幫忙,而是我很怕這種所謂自主封城營造的一時街上空蕩情境,就會讓大眾認為原來封城這麼簡單而已,然後把封城拿來當口號喊喊。

設想一個情境:你每天只能在家裡工作,因為疫情公司營運受影響一週只能給你上三天班、薪水只剩6成。房東也有難處所以無法調降房租,你減薪的薪水扣完房租水電瓦斯網路手機費後大概剩3000元台幣給你吃三餐過一個月生活。你每天只能早上5點到晚上8點的時間外出,你外出只能是為了工作、緊急看病、採買生活所需、以及去公園跑步運動。採買生活用品跟運動只能在家五公里範圍內、只限一小時且不能有人陪;家裡不能有訪客;家裡公寓的公設泳池健身房全部因禁令關閉不能用;外出強制戴口罩;想去銀行辦事結果捷運公車減班;跑到了銀行結果分行因為疫情影響調度營運沒開只能去總行;想吃巷口懷念的滷肉飯結果發現他老闆撐不住倒了;想買電動剃刀回來自己剪頭髮結果除了便利商店跟賣場外幾乎店家都沒開,買不到所以你只能回到你的小窩、用你之前存的積蓄網購,然後發現網路上早被搶光缺貨。

這是我在維州去年(2020年8月2日到9月28日)第四階段:災難狀態的逾2個月封州宵禁歲月裡的一日生活的台灣類比版。而這包含在維州自去年6月下旬到11月底的那5個月第二次大封城中。

先問問自己,你覺得你可以忍受這樣的生活多久。再試著假設你自己是當時的我,在墨爾本過類似這樣的生活快5個月,你覺得你能不能撐完。

封城這件事,最簡單來說,就是在看你口袋夠不夠深。如果你上有祖產、每秒多少上下、在家不工作耍廢超過一年都能活得好好的,那的確封不封城對你的經濟面沒啥影響,而且封城可能可以大幅降低你的染疫風險。

但我相信這個社會絕大多數的人不是如此,尤其是中低階層的人。

多少人在疫情前每個月收入扣掉生活開銷後就已所剩無幾?我相信大多數20-40歲年輕族群的生活是屬於60-80%緊繃的,只要生活沒有發生大變故意外,每個月多少可以幫自己存一點錢或是擁有一點點的奢侈花費小確幸,就是還過得去的生活這樣。

但這是在承平時代。

大變故發生了,例如這次疫情,你不會知道你會不會明天突然沒工作或被減班,你的經濟緊繃程度可能瞬間來到90%+甚至破百開始入不敷出需要吃儲蓄。如果此時需要你用自身積蓄先撐兩三個月甚至半年,你的口袋夠深嗎?需要先問自己這件事。

經濟層面聊完,換心理層面。

你可以忍受幾個月不能面對面見到你的家人、朋友、伴侶嗎?你可以忍受幾個月從早上起來到晚上睡前,你眼前都只是你那幾坪家居空間的房門、床、浴室、傢俱,然後每天只能有一點點的時間可以看看外頭的世界,戴著口罩透透氣?在此同時,你可能還要煩惱你的工作、經濟、家庭、生活、感情壓力,你真的覺得自己不會被悶壞嗎?你真的有把握封城只會封幾天嗎?

澳洲經過去年到現在目前各州封城做法大抵有兩種:看到小火苗就趕快封然後撲滅它;或是森林大火了所以趕快封先撤離戰場讓它自己先燒過勢頭開始要沒東西燒了再來慢慢撲滅。台灣如果這時候要封,就會是屬於後者,也就是如果要封城,一個月是一定跑不掉的。

各位,如果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病例還是每天破百,沒有解除封城的條件,你真的覺得你的心理不會出問題嗎?

兩個參考數據:上述提到的去年維州第二次大封城的五個月期間,維州心理諮商電話案件數增加了30%。在維州進入第四階段災難狀態宵禁的第一週,維州年輕人自殘緊急送醫的數量比起前年同期增加了33%。

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的身心都一樣強壯,而這些需要幫助的人、自殘的人,是不是也是在消耗醫療與社會救助量能?

但我們都知道,人之所以叫人類,就是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不只是一個獨立個體。只要是人,就多少有羈絆。

.封城與家庭、社群

還記得上面我的宵禁生活一日類比版嗎?我們試著幫這個情境加一些附加狀況。

如果我同時有伴侶老婆,對方卻因為疫情完全沒收入了,怎麼辦?

如果我同時有小孩、嬰兒或寵物,怎麼辦?

如果我同時還需要煩惱退休的父母的生活,怎麼辦?

如果上述你需要同時擔心的父母老婆小孩伴侶嬰兒寵物,他們是生病需要照顧的,那又怎麼辦?

加上這些情況,套回剛剛聊到的經濟與心理層面,你又覺得你可以忍受這樣的封城生活多久?一個月?還是跟維州一樣,來個五個月?

再來我們換個角度來想供給面。舉餐廳做例子好了。我合作過的墨爾本知名餐廳,疫情前廚房內場平均需要5人、外場服務員平均需要7人,因為封城只能做外賣,廚房只需2人、外場只需1-2人打包外賣,而且這些有工作的人的薪水改為當日銷售額的固定百分比。那麼這家餐廳瞬間有8-9人沒有收入、其他人收入減少。一個商販餐廳因為封城可以影響多少家庭的收入,那麼幾千幾萬個商販餐廳呢?當人們收入減少、消費力就會降低、商販餐廳生意就會更差、關門暫停營業甚至倒閉、就會減少更多工作機會,然後惡性循環。

.封城與社會國家

上述的狀況,或許你都可以問一句:國家怎麼不介入?我繳的稅用在哪了?社會福利呢?封城就是要有配套啊?

是的,國家的存在理論上就是要來解決眾人的麻煩跟問題,尤其是這種時候,所以就會有紓困、補貼、減稅,等等等。澳洲是全球社會福利前幾名的國家,在維州封城的期間,我自己接觸到或有用到的救助就包括提前提領退休金(每會計年度最多10000澳,因為橫跨七月新會計年度所以最多可領兩年份)、JobKeeper(因疫情減薪一定程度者國家每雙週每人最低付你的原始薪水總額、最高付$1500給公司讓公司發給你。但若你減薪後仍高於$1500你就感受不到補助,例如我)、JobSeeker(因為我沒失業所以與我無關)、租屋協助減免(但必須先就自身經濟狀況自行跟房東協調,若房東無法降價且同意你申請,你們則可共同簽署文件讓政府審核通過後補助房東,房東以此調降房租)、商號租賃減免、帳單(水電瓦斯信用卡電話費貸款)協助延遲減免、還有不少其他針對育兒、教育、各行各業的紓困減免、篩檢補助、染疫補助、等等等等等。

然而這裡很直接的會有兩個問題。首先,這些補助有許多都是公民或永久居留的居民才享有的福利,那麼學生簽、打工度假簽、其他簽證的人們怎麼辦呢?換作台灣的概念就是外籍生、外籍工作者、移工,又該怎麼辦呢?所以當時澳洲也不諱言的說,其他簽證者請審慎考慮自身財務狀況,必要時澳洲建議其離境回到母國。當他們走不掉、沒錢沒工作沒地方住、流落街頭、不幸染疫或遭受意外,自然就會產生額外的封城社會成本。而維州去年封城也真的有很多人被迫只能回到母國。再來,社會福利再怎麼努力都一定會有其疏漏或瑕疵,每個人遇到的狀況也會不盡相同,這些因為封城而遭受更多急難損失的民眾,又該怎麼再協助?全世界社福頂級的澳洲,中小企業因為封城損失慘重、多少餐廳商家倒閉關門。澳洲如此,台灣真的可以做得比較好嗎?我不是專家,我給不出答案。

另外,維州有沒有因為封城而抗爭?有,雖然零星,雖然比起歐美規模小很多,但還是有。台灣人能做到封城五個月不暴動嗎?我不敢打包票。

是的,封城一定可以即時為醫療量能止血,問題在於能止多久。如果封城一個月、兩個月、或是像維州封了五個月,如果無法在最短時間藉由封城鎖住壓制縮小範圍甚至清零疫情,那麼後續社會成本的急遽上揚以及暴動自殘,對於醫療量能也是再一次重擊。於我而言,封城對於醫療量能來說是短多長空的做法,能不能在短多期就徹底止血?沒有人能保證。

我只是一個在兩年內經歷過高社會福利民主國家四次封城的37歲老百姓。我對封城其實沒有絕對的好惡,就像是維州現在的第四次封城,我某種程度上算是認同。一來維州目前的狀況是這隻進來的印度病毒株研究顯示感染最快一天就具傳染力,比起以往快很多,目前這起社區感染6天累積35例確診;二來確診足跡已踏足三家知名夜店及澳式足球聯賽,5天的匡列者就約15000人,其中第一第二圈親密接觸者達3000人,所以勢必要馬上反應避免後續危機。但站在一個普羅大眾的角度,我認為封城是民主國家最需要審慎考量的激烈決策之一,而且每一次封城對於民主而言一定是重傷害。該不該封城,各國國情不同,狀況不同,我尊重當權者審慎評估後的最終選擇。當然,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把尺,你可以自行量測針對國情與疫情,不封城帶給你的染疫甚至生命喪失風險VS封城帶給你的身心靈與經濟損失,孰輕孰重,然後做出你支持與不支持的決定,我都能理解。但喊封城與否,這個議題始終是需要很負責任的談,而人民的素質,也絕對決定了政府有多少決策籌碼。

疫情期間,沒事別出門。幫醫護,幫警消,幫政府,更是在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