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健康

開學備戰4/擴大社區監測從根本解決 避免校園感染6大措施一次看

醫師建議應擴大社區監測系統,透過數據了解社區感染風險,才能更精準控制防疫的強度。(圖/報系資料庫)

醫師建議應擴大社區監測系統,透過數據了解社區感染風險,才能更精準控制防疫的強度。(圖/報系資料庫)

開學即將來臨,校園的團體生活實在難以預防群聚感染,到底該不該上學?甚麼狀況下該停課?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認為關鍵在「社區監測系統」。

「國外的社區監測系統相當完備,在各州、各區域廣設篩檢站,就能了解當地的感染狀況,再進而決定該地區的防疫強度,能不能上學?一切都有數據參考,也沒有爭議。」

張凱音說,台灣若能將強社區監測的密度,就能依照數據去決定該不該實體上學,如果感染數據增加,也能適時停課,不讓校園群聚擴大疫情。「不過,這實在有難度!」關鍵竟在於健保制度。

台灣全民健保制度造福許多弱勢族群,但在疫情中,卻因為各項篩檢、檢查節果都必須登錄進健保系統,繁瑣的行政程序讓一切變得相當複雜緩慢,除此之外,也變成醫院才能執行篩檢,一般診所無從幫忙起。

「這也是之前會發生校正回歸的原因,如過未來疫情又變得嚴重,確診人數一多,一定會再次發生校正回歸的情況,因為人手不足以應付增加的行政作業。」除此之外,張凱音認為台灣應該多多推廣居家篩檢,讓有疑慮的人、或是需要篩檢的人,都可以先在家初步篩檢。

上學、放學時也是人潮聚集最多的時刻,醫師建議避開熱門時段,或學校應規畫動線錯開。(圖/報系資料庫)
上學、放學時也是人潮聚集最多的時刻,醫師建議避開熱門時段,或學校應規畫動線錯開。(圖/報系資料庫)

「但現在大家普遍還沒有這個觀念!」若民眾能有居家篩檢的習慣,也能更及時發現病毒蹤跡,降低社區感染的範圍,張凱音也建議,孩子上學、放學時最好避開人潮洶湧的時段,降低感染病毒的機率,放學後回家則要立刻洗澡、換衣服,才能避免病毒「侵門踏戶」。

國泰醫院感染科醫師崔可忠則提醒,由於新冠病毒具有空氣傳播的能力,戴口罩時維持1.5公尺的社交距離尚可,若脫下口罩,就要間隔更遠的距離比較安全,家長也要時時提醒孩子「別碰他人物品」,減少接觸感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