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政治
評論

護台、食安、併縣市都變工具 為勝選而勝選反成目的?

民進黨婦女部在公投隔日即舉辦「女醫挺靜儀 醫起來護台」記者會,為中二立委補選候選人林靜儀造勢。(圖/民進黨提供)

民進黨婦女部在公投隔日即舉辦「女醫挺靜儀 醫起來護台」記者會,為中二立委補選候選人林靜儀造勢。(圖/民進黨提供)

民進黨用「台灣更有力」的口號喚出「台灣隊」,在四大公投獲得大勝,隔天在台中第二選區立委補選候選人林靜儀的造勢場合上,立刻乘勝追擊,再次喊出「女醫挺靜儀,醫起來護台」;「護台灣」本是政治人物當選後應該努力的目標,現在似乎反而成為勝選的工具,原本應該是「選某某人出來護台灣」,如今成倒成為「護台灣所以選某某人」,「目的」與「工具」主客易位。

四項公投全數摃龜,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隔天立刻召集黨籍縣市首長與黨內派系領袖,定調進行縣市合併升格,蔡總統說,合併升格攸關「未來台灣的國土行政區劃,必須以宏觀的視野進行討論。」但外界質疑,這是根據公投票催出的藍綠基本盤票數,找出明年選舉中綠營可能陷入困局的區域,進行選區重新整合、劃分,再搭配林智堅等綠營明星級政治人物,以確保民進黨的勝選最佳化。國土規劃本該是執政者實現理念的作為,但卻成了用來確保執政的工具,又是一次主客易位、目的變成工具的例子。

國民黨常愛批評民進黨「太會選舉」,講得好像會選舉是件壞事。其實在民主代議制下,會選舉不但不是罪,反而該是政黨必備的基本技能,民進黨「會選舉」堪稱是稱職的民主政黨。畢竟,若是選不上公職,就算有再多的理想,都只能淪為空談;而追求永久執政,更是政黨的天職。

只不過,勝選理應是過程,是讓政黨、政治人物能夠實現政治理念的工具。選上後,要達成「護台灣」這個目的;但現在護台灣、拼經濟、司法改革、食安似乎都成了過程,是用來動員選民投票的工具,勝選反而成為最終目的。有些藝術家崇尚「為藝術而藝術」,但政治家不應該「為勝選而勝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