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綜合

援助敘利亞難民 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養活200家庭」

裘振宇(右)在土耳其催生台灣中心,並協助當地婦女製作販售編織品。(圖/裘振宇提供)

裘振宇(右)在土耳其催生台灣中心,並協助當地婦女製作販售編織品。(圖/裘振宇提供)

作為世界公民,台灣學者、建築師裘振宇設計、催生,位於土耳其南疆雷伊漢勒市,收容敘利亞難民的「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台灣中心)歷經嚴峻的疫情和通貨膨脹衝擊渡過了2021年,裘振宇說:「今年7月將正式開幕,3月起將進行大規模義賣,協助難民度過經濟危機」。

以台灣之名,在土耳其協助敘利亞難民的「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去年完成主體建築,是雷伊漢勒市最大的公共建築群,也是土耳其第一棟同時服務土耳其與敘利亞人的人道建築。「在這一場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難民危機中,台灣沒有缺席。」裘振宇說。

今年7月8日正式開幕的台灣中心,近期將進行建築空間的裝潢,讓使用單位進駐,然而去年面臨通貨膨脹和疫情,裘振宇說:「員工裡有2人染疫了,幸而其他員工仍能正常維持運作,沒有因疫情而使營運停滯」然而「瓦斯漲2倍、食物漲了2到3倍、電力漲2倍,即便薪水翻倍,這裡的難民家庭維持生計還是十分困難」。

但因為台灣各界的協助和支持,裘振宇說:「台灣中心活了下來,至今養活了200個滯留在土耳其雷伊漢勒市的敘利亞難民家庭。」受託擔任台灣中心執行長的裘振宇表示,即便外在環境艱難,但「授人以漁」的台灣中心得到國際肯定,今年夏天除了將有多位藝術家、工藝家、社會企業、NGO、NPO以及國際人道救援機構陸續合作,而來自台灣民間的捐款與各式各樣的幫助,從未間斷過。

裘振宇表示,台灣的菁鏈科技與甫田農耕,正與台灣中心合作,預計在今年於台灣中心建立都市氣耕實驗場。此實驗場將結合建築、能源與氣耕三大技術,成為西亞第一座此類型的實驗場。這將為難民的生存問題、全球糧食問題、氣候變遷以及土壤鹽化,提供解決之道。引進這樣的技術與作法,也已讓其他國際組織關注,台灣中心很有機會將出現姐妹中心。

裘振宇也表示,2022也會是困難的一年,目前已計畫3月開始有30種產品上架,均是由當地婦女手工編織的圍巾、束口袋以及牛、羊造型背包,提供婦女工作機會,也希望產品收入可持續照顧更多的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