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國際
最新

英國婦遭蜱蟲咬罹患「類伊波拉出血熱」 致死率高達40%

英國一名婦女遭蜱蟲咬傷,竟感染類伊波拉出血熱。(圖/翻攝自網路)

英國一名婦女遭蜱蟲咬傷,竟感染類伊波拉出血熱。(圖/翻攝自網路)

西非地區2014至2016年爆發大規模伊波拉病毒疫情,曾導致至少1.1萬人死亡,超高致死率與傳染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致命病毒」。令人擔憂的是,英國一名婦女日前被診斷出罹患「類伊波拉出血熱」疾病「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致死率高達40%,幸好科學家發現,此種疾病主要透過蜱蟲傳染,不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根據《鏡報》報導,英國一名婦女近日被劍橋大學醫院診斷患有「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CCHF),目前正在倫敦皇家自由醫院接受治療;該病有40%的死亡率,感染後將出現與伊波拉出血熱類似症狀,幸好其病毒主要是由蜱蟲傳染,不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對公衛的影響較低。

這名婦女先前去過中亞地區,醫院正在努力聯繫與其接觸過的民眾,以便對此疾病傳播情況進行評估。據了解,此案已經是英國第3例CCHF已知病例,先前2例分別發生於2012與2014年,不過都沒有造成傳播。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CCHF致死率相當高,若未積極治療,通常在感染2週後患者就會死亡。而此種疾病最早於1944年在克里米亞被發現,因此最初被命名為「克里米亞出血熱」,不過在1969年,專家發現其病原體在1956年也於剛果被發現,因此遂將疾病名稱改為「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亦表指出,CCHF通常由蜱蟲傳播,不過病毒也可透過接觸染疫動物血液傳染給人類,2種傳播方式潛伏期不同,遭蟲咬潛伏期通常為1至3天,接觸受感染動物血液則通常在5至6天會發病,最長則為13天。

染感該疾病時,症狀包括發燒、肌肉痠痛、頭暈、肌肉痠痛、眼睛痠痛與畏光,還有可能出現噁心、腹瀉嘔吐、喉嚨痛,同時伴隨強烈的情緒波動與意識混亂,由於此疾病死亡率高,一旦病毒出現大流行,將對公共衛生、醫療資源造成嚴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