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綜合

高雄機場新航廈預計明年動工 10年後可完成第1期建設

民航局場站組組長林宏憲說明高雄機場新航廈第一期建設計畫。(圖/簡立欣攝)

民航局場站組組長林宏憲說明高雄機場新航廈第一期建設計畫。(圖/簡立欣攝)

高雄機場新航廈工程第1期建設計畫今年9月決標,選出專業顧問團隊,民航局表示,前置工程預計明年下半年起陸續動工,將於2032年完成第1期建設、2040年完成全部建設,未來新航廈年容量可達1650萬人次,比目前的1029萬人次增加60%容量。

行政院去年5月核定「台灣地區民用機場2040年整體規劃」,其中高雄機場將配合新南向政策、亞洲新灣區、及南部半導體S廊帶發展,規劃興建年容量可達1650萬人次的集中式大航廈。

根據「2040整體規劃」,高雄機場新航廈將分兩階段興建,民航局已經擬定「高雄國際機場新航廈工程計畫-第1期建設計畫」,並於去年11月獲得行政院原則同意。

民航局場站組組長林宏憲表示,新航廈第1期建設主要是興建新航廈主體東側、國內與國際共用新登機廊廳及機坪。由於工區位於既有航站區,且工程期間機場營運不中斷,必須先遷移工區內既有設施,包括A滑行道北移、新建立體停車場、遷移共同管溝等前置工程,騰出空間後才能開展新航廈主體工程。

林宏憲表示,因為等於是「穿著衣服改衣服」,施工介面及排程複雜,難度更勝新建機場。為了更精準掌控計畫進度,民航局今年9月決標,選出專業技術顧問(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PCM)團隊,負責專案管理技術服務,協助民航局協調整合工區內各工程介面掌控財務、資源人力與各項工程進度。

PCM團隊由亞新工程顧問公司、美商傑明工程顧問公司及大林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組成,並由荷蘭商空港顧問公司(NACO)與慕尼黑國際機場(MAI)作為技術顧問。

高雄機場原本航廈容量是國際609萬人次、國內420萬人次;未來新航廈是國際1490萬人次、國內160萬人次。為何新航廈的國內容量反而比舊航廈少?林宏憲表示,這是因為民航局評估過,高鐵通車之後,國內容量不需要這麼多。

至於整體經費,去年爭取7百多億,最近物價調整,加上環境評估之後的修改計畫,整體經費總共8百多億,其中第1期4百多億元,已經呈報行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