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健康

馬桶坐太久恐釀「便便反蠕動」 醫曝大號黃金時間:降低痔瘡發生機率

研究顯示如廁時間與痔瘡有正相關。(示意圖/Pexels)

研究顯示如廁時間與痔瘡有正相關。(示意圖/Pexels)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就連便便也非滑不可。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就提醒,雖然坐馬桶是不少人難得的偷閒時光,但「如廁時間與痔瘡發生有正相關」,甚至可能導致糞便「反蠕動」,造成下次大號時更不易排出,應把如廁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

陳威佑醫師在臉書指出,研究報告顯示,習慣在馬桶上閱讀的人自覺有便秘情形雖然只有8%,低於沒習慣在馬桶上閱讀者的13.7%,但有痔瘡者的結果卻完全相反,來到23.6%比18.2%。且另項研究也發現,如廁時間長短與痔瘡的發生有正相關性。

他進一步指出,如廁時閱讀的放鬆感,推測能讓人更容易醞釀便意,進而讓排便更順暢,但久坐在硬的馬桶穿上,也會令「直腸或肛門靜脈產生壓力」更容易罹患痔瘡。匹茲堡大學的專業醫學博士曾表示,當腸道蠕動使糞便移動到直腸,刺激出排便感時,就應盡快去廁所並在15鐘內排完便。

若排便時間過長,會使糞便反蠕動「縮回結腸」,使下次要排出的糞便更乾硬而不易解出,成為導致痔瘡形成的因素。陳威佑醫師除呼籲不要坐馬桶太久,造成更容易罹患痔瘡或讓症狀更嚴重外,也提醒有痔瘡問題,就應趕緊找醫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