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綜合

進度落後!2024社會住宅20萬戶目標恐跳票

內政部除了推動租金和房貸補貼外,增加社會住宅數量也是政策目標,預計2024年底前達到20萬戶。圖為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廣慈社會住宅。(圖/中國時報鄭任南攝)

內政部除了推動租金和房貸補貼外,增加社會住宅數量也是政策目標,預計2024年底前達到20萬戶。圖為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廣慈社會住宅。(圖/中國時報鄭任南攝)

內政部長林右昌上任後,除了推動租金和房貸補貼外,增加社會住宅數量也是政策目標,預計2024年底前達到20萬戶的目標,不過,根據統計,社會住宅興建進度落後,恐無法達成政策目標;內政部次長花敬群表示,社宅都是以決標,而不是用完工計算。

行政院前於2017年3月核定社會住宅興辦計畫,採直接興建及包租代管兩種方式辦理,目標是預計於2024年底完成直接興建12萬戶及包租代管8萬戶,合計20萬戶,但因進度未如預期等因素,行政院兩度核定修正計畫。

根據進度,2022年預定興建和包租代管合計完成14萬戶,但實際僅12萬8345戶;且其中列為已達成的直接興建戶數7萬1112戶中,興建中者有3萬199戶,僅決標待開工有1萬6846戶,二者合計4萬7045戶,等於有6成6的社宅都還沒完工。

社宅租金較高,在台北市1個月就4萬元,加上抽籤制,也讓許多人看得到、住不到。民進黨立委賴品妤批評,很多年輕人好不容易抽到社宅後,遇到下個問題就是「付不起租金」,社宅以「抽籤制」入住方式,並沒有真正理解民眾需求。

巢運政策研究員廖庭輝指出,經濟弱勢的家庭其實更需要社會住宅,但因為現在年輕人買不起房,加上高租金,才變成社會住宅需求量大。

至於該如何增加社會住宅,廖庭輝說,政府用地都以高價標售給建商,房價當然推高,建議政府跟開發商以分屋的方式,建商賣掉一部分房子,成本回攤後,剩下的就可做為社會住宅,透過民間開發商力量增加社會住宅的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