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政治
焦點

進口美豬破千噸市面卻完全沒萊豬?消基會示警 籲先停全齡加牛闖關

台灣從110年1月1日起,開放含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迄今已超過2年,但進口豬肉千噸卻完全不見萊豬,引發消基會憂慮進口肉品標示仍有盲點。(圖/消基會提供)

台灣從110年1月1日起,開放含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迄今已超過2年,但進口豬肉千噸卻完全不見萊豬,引發消基會憂慮進口肉品標示仍有盲點。(圖/消基會提供)

台灣從110年1月1日起,開放含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迄今已超過2年。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為瞭解這2年政府萊豬管理措施是否落實,在今年5月下旬展開調查,由志工在北部、中部及南部的市場攤販(5件)、便利超商(42件)、超市(146件)、量販店(34件)、百貨公司超市(50件)及餐飲業(12件)抽樣調查289件含豬肉成分的進口豬肉產品,卻赫然發現全然未見到任何美國產製豬肉商品,凸顯進口豬肉標示仍有盲點,在未強化改善前,消基會呼籲應先暫停開放全齡加牛進口。

消基會表示,在這次調查中,豬肉產地標示的合格率達到100%。但只有極少數的樣本(僅1.7%)明確標示產品不含任何萊劑。更令人擔憂的是,根據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豬肉儀表板顯示,從112年1月至5月29日,自美國進口的豬肉計1,204.06噸,豬其他可食部位(如豬腳、大腸頭、嘴邊肉、豬頭皮、豬腸衣等)計1,511.47噸,與進口量相近的法國(豬肉計1,367.38噸;豬其他可食部位計125.97噸)相比,自美國進口的豬肉總量略高於法國。然而,消基會尚可在市面上找到使用法國進口豬肉的相關商品,但美國進口的豬肉相關商品到底去了哪裡?!讓人困惑。

消基會表示,臺灣已開放萊豬進口超過2年,但目前美豬進入臺灣食品市場的情況仍然存在著許多不明確的環節。消費者難以得知這些豬肉流通過程與去向。調查結果也顯示,大多數豬肉產品標示了產地,但只有極少數樣本明確標明不含萊劑。

消基會質疑,目前台灣進口國外豬肉標示仍有極大強化空間,也凸顯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但食藥署今年4月卻再度公佈開放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進口的草案,引發了消費者對政府開放進口食品安全的擔憂。因加拿大牛傳出狂牛疫情,僅過去1年,對於「飼料」的安全性疑慮尚未釐清,而在已經實施2年的美國豬肉進口上,消費者需求的資訊透明度也無法獲得充分滿足,實在很難相信政府在開放加拿大全牛齡牛進口後能夠周延的實施產品揭露,讓消費者享有真正的「知情」與「選擇」的權利。

消基會再次重申,嚴正反對在加拿大牛尚有安全疑慮,且評估程序恐有違法之際,預告並決定開放加拿大全牛齡牛肉進口。並呼籲,食藥署需要更加積極地確保食品進口的資訊透明度和安全性,以滿足消費者對於食品的合理關注和信任。政府應該加強監管措施,定時公佈查廠報告、風險評估報告等,並要求食品業者如實清楚標示產地、成分和檢驗結果,向消費者公開這些資訊。同時,對於進口食品的風險評估和審查過程也應該更加嚴謹,確保進口產品的安全性和合規性,並及時回應消費者的疑慮和問題,以建立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