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綜合

鋒面滯留不是「整天整月都在下雨」 梅雨4大知識點一次看

(圖/翻攝自YouTube)

(圖/翻攝自YouTube)

對台灣而言,梅雨是個十分重要的降水來源,每年這段時間約為台灣提供30%的降雨量。但與此同時,這突如其來的將雨,有可能造成淹水、坍方等災情。中央氣象局也為此製作了科普影片,讓民眾快速的理解「梅雨」的相關知識。

中央氣象局日前在粉絲專頁「報天氣」發文,內容中針對梅雨一事補充4個小知識。第一「不代表一整天或連續好幾天都大雨下不停」,當梅雨鋒面接近或通過台灣時,大氣會變得相對不穩定,這才有下雨的可能。而每道梅雨鋒面的狀態與特性都不太一樣,所以會有的移動快速,有的則是接近滯留狀態般的緩慢移動。

第二點是「大氣條件相互配合下,降雨就可能高度致災」,氣象局解釋,由於每道梅雨鋒面的狀態不同,有時候會出現連續數日的強降雨或是豪雨的情況,這種梅雨鋒面的出現,除了夏季季風的影響外,還有其他高低層大氣的條件相互配合,這才會形成連日降雨的梅雨鋒面。

第三是「台灣的地理位置、獨特的地形」氣象局表示,有時候梅雨期間釀災的並不是鋒面與降雨本身,反而是台灣獨特的高山地形影響較鉅,因為這些地形會使得氣流遭到抬升,這樣會有利於豪大雨的發生,這也容易發展出高度致災的「中尺度對流系統」,這種系統會產生滯留時間較長、又會劇烈降雨的情況。

最後則是「梅雨的防災意識」,氣象局表示,平均每年的梅雨期間,會造成30億元的損失,甚至有時候會出現超過百億損失的水災災情,像是1981年的五二八水災、1984年的六三水災,其他像是1993年、2005年、2006年、2012年和2017年,都有廣泛、大規模的災情。氣象局也提醒,所謂的「清明時節雨紛紛」那並不是台灣梅雨的真面目,千萬不可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