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綜合

不只西藥缺!中藥也缺很大 診所只能「以藥易藥」

疫情之後,全台使用中醫藥的人口大幅成長45%,一般常用的當歸(見圖)一口氣從一台斤600漲到700,帶動十全大補湯、四物湯也都漲價。另外酸棗仁、枸杞等,超過3成以上的藥材都喊漲,漲幅在2到3成左右,民眾想要補身,也要口袋深。(圖/中國時報鄧博仁攝)

疫情之後,全台使用中醫藥的人口大幅成長45%,一般常用的當歸(見圖)一口氣從一台斤600漲到700,帶動十全大補湯、四物湯也都漲價。另外酸棗仁、枸杞等,超過3成以上的藥材都喊漲,漲幅在2到3成左右,民眾想要補身,也要口袋深。(圖/中國時報鄧博仁攝)

國內不只缺西藥,中藥也缺很大!

新冠疫情後,民眾看中醫人數比疫情前大增45%,導致藥廠產線「開到最大」仍跟不上需求,連治感冒、調經的主要藥物都缺,各診所「以藥易藥」硬撐,中藥材也應聲而漲。中藥行表示,以台灣人幾乎天天吃的「當歸」漲最凶,常當食材的枸杞、八角也變貴,民眾想補身,也要口袋夠深才行。

根據今年4月最新的中醫院所調查,優先通報中藥濃縮製劑短缺的主要品項包括用於調經的加味逍遙散;治療感冒的辛夷清肺湯、葛根湯、止嗽散、麥門冬湯、桂枝湯;治療氣喘的定喘湯,還有安定精神的天王補心丹等,共20項第一線主要用藥全都缺。

濃縮製劑主要品項 用藥全都缺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根據健保申報用藥指出,疫情前全台看中醫人數約560萬人,但去年第3、4季躍升至812萬人,國人使用中醫藥在2年來大幅成長45%,平均每10人就有逾4人需要中醫照顧。

全聯會常務監事陳潮宗認為,清冠一號的成功帶動民眾對中藥的信賴,包括後續「長新冠」治療滿意度頗高,加上現在第四波疫情仍處在高峰,染疫民眾即使吃過抗病毒藥物,後續的保養仍會求助中醫。

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指出,疫情之前,全台科學中藥的藥廠生產線約3條,產能約80%已是滿載,剛好可供全台用藥。現在中醫利用率成長1.4倍,即使藥廠產量「開到最大」,也只有疫情前的1.1倍,落差很大,「現在藥廠生產出來的藥物馬上就被搬走,根本來不及生產。」

由於開缺的品項,都是用於第一線的主要用藥,中醫診所叫不到藥,只能和其他診所「以藥易藥」,互通有無,或是設法替換效果接近的某些方劑,否則完全沒藥可用。

擴廠加上認證通過 至少需3年

詹永兆表示,國內中藥廠多年來都只有3個產線,目前有1條產線正在擴廠,但擴廠時間加上後續認證通過,至少需要3年。只增加1條產線夠嗎?他坦言,藥廠也會擔心後續疫情消退,市場需求降低,因此不敢冒進,短期內還會再缺藥一陣子。

疫情後中藥材售價跟著水漲船高,逾3成藥材通通喊漲,漲幅在2成至3成。常民愛用的當歸,一口氣從一台斤600元漲到700元,十全大補湯、四物湯也跟著漲價,就算變貴,還是供不應求。

料理配菜的八角、枸杞,平均每台斤漲20至30元。治療失眠用的酸棗仁更是「高貴」,普通的每台斤約1、2千元,品質更好的,就要2、3千元。

逾3成中藥材變貴 漲2至3成

中藥房廣德堂老闆蔡鐘福表示,3年疫情讓民眾對中藥的依賴度加深,除了防疫,癒後的調養、補身,也讓民眾加深對中醫藥的依賴。但近年面臨進口的物流成本,此外工資調漲增加種植藥草的人力成本,「需求愈大,價格愈貴。」

蔡鐘福認為,這波中藥材漲價,至少還會維持一陣子,尤其疫情還不穩定,加上大陸最近因氣候變化,影響生產,進口數量有限,價格恐怕暫時「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