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財經
熱線

風電貴森森2/從選址到採購全靠自己 陸域風電廠嘆:只能自力更生

民眾抗爭風機設立的情況在台灣並不罕見,業者也只能盡力溝通。(圖/民眾提供)

民眾抗爭風機設立的情況在台灣並不罕見,業者也只能盡力溝通。(圖/民眾提供)

回顧台灣風力發電產業,起始於1980年代初期的能源危機,當時政府委託工研院陸續開發4kW、15kW、與150kW之風力發電機,然在能源危機解除後就停止開發工作。

不過到了2000年,政府發布了「風力發電示範系統設置補助辦法」,由台灣電力公司、台朔重工,及正隆公司,分別在澎湖、雲林和新竹,設置三個總容量共8.64MW的風力發電系統再度開展。至2004年政府開放民營電廠設置,開啟民間廠商投入風力發電開發,也堪稱是台灣陸上風電的興盛期。

分析台灣風力發電環境,根據台電的再生能源發電概況資料指出,台灣東北季風強盛,每年1到3月及10到12月,發電量約佔整年度之70%,相較之下,夏季用電高峰也就是每年的4到6月,恰是風力資源最弱季節。

陸上風電廠告訴CTWANT記者說,如果以一句話來形容台灣陸上風電發展,那就是「自力更生」,從選址開始,到設備採購,所有的行政流程,基本上都是要靠廠商自行解決,政府幫助的地方並不多。畢竟陸上風電是點的設置,這個地點不行,就稍微移動一下,只要不差太遠,基本上的風力是還不會差太多。

廠商指出,陸上風電最大的問題,其實還是民眾對於風電的不理解,就像民眾對於電磁波一樣,像是眩影跟低頻噪音就是民眾最常反映的問題,不僅影響人體,甚至影響家禽家畜等,面對這些問題,基於敦親睦鄰的原則,只能盡力說明,最後常常也是以補償金等方式來解決。之前業界還傳出,有民眾以低頻噪音導致其飼養的羊隻出現憂鬱症為由,要求賠償。

對於台灣的陸上風電,身為台灣第二大廠的台電,也不諱言表示,因為土地有限,而具有好的風力資源的地方就是那麼多而已,當第一波的廠商開發設廠後,後面的廠商自然就不可能有那麼好的風力資源,連帶也影響發電效益。

彰化地區因具有良好風場,也是陸上風電主要的場域所在。圖為彰化芳苑鄉漢寶濕地風力發電機組。(圖/報系資料照)
彰化地區因具有良好風場,也是陸上風電主要的場域所在。圖為彰化芳苑鄉漢寶濕地風力發電機組。(圖/報系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