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國際
最新

睡不飽恐釀大腦萎縮、失智? 挪威研究顛覆學界理論

(示意圖/Pixabay)

(示意圖/Pixabay)

先前曾有研究報告指出,如果人類長期面臨睡眠不足的情況,最終恐會導致大腦萎縮、失智症的發生。但如今挪威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大腦萎縮與睡眠時間長短並無直接關聯,甚至就連「8小時睡眠」這件事情也可能不需要。

根據《New Scientist》報導指出,許多人都知道,前一天睡眠不足的話,隔天就會發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近幾年甚至有研究指出,常態性的睡眠不足的話,最後會導致大腦萎縮,同時也有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該項研究中表示,夜晚大腦的排毒系統會排除一項名為β澱粉樣蛋白(amyloid beta)的有毒化合物,該化合物與阿茲海默症有直接相關。另外一份研究中也指出,睡眠時間過少或過長的人,其實在

腦部健康方面,或多或少都有些問題。

但挪威奧斯陸大學(University of Oslo)一項以腦容量為健康指標的系列研究,該研究已4.7萬人作為研究對象,研究這些人睡眠期間與腦容量,結果結果意外出現一條倒U型的曲線,腦容量最大的人,其睡眠時間為6.5小時。而團隊進一步的追蹤4千名受試者,進行為期11年的監測,當中也沒有發現睡眠時間與腦部萎縮有直接相關。

之後研究團隊再進行一次3萬人的基因數據分析,結果研究顯示,基因上顯示睡眠時間較長或較短的人,腦部容量不見得比較小。這三項實驗研究結果也直接顛覆了學界對於睡眠影響的看法。

領導這項研究的菲傑爾(Anders Fjell)教授表示,即便如此,還是不建議民眾刻意更改睡眠習慣,因為大腦還是需要確保身體能夠獲得足夠的睡眠量,菲傑爾認為,人體對睡眠的需求,其實是一個動態的平衡,隨時都會改變。菲傑爾也表示,如果人們感覺整天疲倦,那就是睡太少,但只要狀態感覺良好,就不用在意自己的睡眠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