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健康

沒有喉嚨卻能演講 病友互相扶持分享心情

無喉者復聲協會日前特別舉辦演講比賽,邀請60位無喉者分享抗癌的心路歷程和學習食道語的甘苦談。(圖/臺北榮總提供)

無喉者復聲協會日前特別舉辦演講比賽,邀請60位無喉者分享抗癌的心路歷程和學習食道語的甘苦談。(圖/臺北榮總提供)

64歲張先生,原為貿易公司業務經理,因工作關係常需要應酬,漸漸養成抽菸喝酒的習慣。後因聲音沙啞了半年未痊癒才至醫院就醫,原以為是小毛病,卻被醫師診斷為下咽癌第四期,張先生永遠記得當他告知家人需進行全喉切除手術以保性命時,全家人傷心落淚的場景。

張先生於民國87年進行全喉切除手術,至今逾20年。剛動完手術的張先生,面對人生未來的態度非常消極,原本的工作也因無法說話而停擺,家庭從此陷入愁雲慘霧中。大約一年多後,因為朋友的鼓勵和復聲協會團體的支持,他慢慢的走出失去喉嚨的陰霾,也積極地開始進行言語復健,也逐漸地恢復說話的能力、重回社會。

台灣每年有1800多位新增的咽喉癌患者,近年來由於醫療技術的進步和器官保存觀念的盛行,全喉切除手術案例也逐年減少,但每年仍有近百位患者接受此項手術。手術後病患立即失去喉頭的發聲機能,想說話而沒有聲音,身心因此遭受巨大的改變,家庭生計與社交生活也受到重大影響。

中華民國無喉者復聲協會於民國75年由臺北榮總耳鼻喉部前部主任張斌教授成立,主要宗旨在協助無喉者進行嗓音復健,藉由病友間的相互扶持,讓生活逐漸恢復正軌,重新走入社會,今年5月由同為臺北榮總的耳鼻喉頭頸醫學部主任朱本元教授接任第十二任理事長,繼續為無喉者服務。無喉者復聲協會日前特別舉辦溫馨的「樂活新聲-重新啟航」無喉者演講比賽,邀請60位無喉者分享抗癌的心路歷程和學習食道語的甘苦談,期能藉此機會讓社會大眾認識與了解無喉者,並給予他們支持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