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塊
生活
健康

被低估的大麻2/學生吸食人數竄升「只輸K他命」 黑數難抓!專家提醒家長注意3件事

隨著社群、網路的發達,讓學生更容易陷入毒品誘惑,舞台劇也以此作為主題,呼籲年輕人遠離毒害。(圖/CTWANT資料照)

隨著社群、網路的發達,讓學生更容易陷入毒品誘惑,舞台劇也以此作為主題,呼籲年輕人遠離毒害。(圖/CTWANT資料照)

台灣社會近年出現的「大麻」煩,已進入大學校園。據教育部今年前四月統計,大麻已竄升至學生濫用藥物的第二名,僅次於K他命。毒物專家及醫生向CTWANT記者表示,「大麻的成癮性比香菸還高,若青少年開始吸食,成癮率更高,會嚴重傷害大腦,使青少年智商下降,容易情緒不穩、憂鬱,罹患思覺失調症的機率增加6倍!」

麻煩的是,「大麻急性期症狀不明顯,因此難被察覺,造成吸食黑數甚多。」專家建議家長,平日可注意孩子身上是否有異味、交友狀況、情緒行為有無異常,才能及早將孩子拉離「麻害」。

去年5月7日基隆海關查獲走私大麻花456公斤,為史上查獲最大宗的大麻花走私案件;同年9月20日桃園地檢署查扣大麻4,218株,是史上查獲規模最大的大麻植栽場。根據臺灣高等檢察署統計,近4年來查獲的大麻重量暴增近8倍,查獲的大麻株也增加近7倍,大麻流向台灣各地,其中也包括校園。

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科長張惠雯在一場針對青少年大麻防治的論壇中指出,大麻在2021年是學生藥物濫用的第5名,占7.71%;但到今年(2023年)1到4月統計,已前進到第2名,占14.29%,僅次於K他命。張惠雯分析,可能與台灣人喜歡前往旅遊的泰國,近年將大麻合法化,可近性增加;加上近年屢有公眾人物「呼麻」事件登上新聞版面,都易使青少年受到影響。

「一名20多歲的年輕男生吸大麻被捕,律師建議他來檢測大麻濃度,藉此證明自己並非慣犯,所以來醫院門診諮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說,這個年輕人私下坦承,其實他已經吸食大麻一段時間,被查獲當天,剛好朋友身上有帶大麻,所以便一起分享吸食。「年輕人說,吸的時候會感覺昏昏的,眼前事物彷彿暫停一般。」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學生取得大麻的管道相當多元,尤其從網路上取得更是方便。「從國外網站上購買最為常見,只要留訊息詢問就能買到,另外,社群上也可詢問購買,還有一些人到國外直接買回來。」王瀚陽說,原本很多國內消費網站也有販售,後來國教盟不斷檢舉才下架。

其實就算學生不主動購買,藥頭們也會伺機而動。在新店溪右岸有許多學校聚集,是知名的消費商圈,一家酒吧的老闆私下透露竟有藥頭混在客人中企圖販售大麻,還詢問是否能介紹想買的客人,「我立刻拒絕,而且趕緊找藉口支開他」,但由此可見學生的生活圈中隨時都有大麻誘惑。

這位老闆表示,藥頭穿著新潮、身上有刺青,很容易讓年輕人覺得「酷」,再加上很多年輕人在國外試過大麻,也聽聞國內在推動大麻合法化,所以自然就不會排斥大麻,也不覺得吸食有多嚴重。據了解,目前黑市上大麻以10克為1單位,1克市價約1300到1800元。

洪東榮說,其實人體本來就有「大麻接受體」,分布在大腦與中樞神經系統,而人體會分泌一種類大麻物質,再與大麻接受體結合,讓人自然地感覺歡樂與愉悅。「但如果吸食大麻,大麻接受體就會一直被刺激,長期下來就會改變大腦的各種功能,最常見的就是認知、判斷力、情緒等等。」

高檢署認為大麻查緝量以倍數增加,但檢察機關偵結施用大麻人數卻未明顯相對提高,顯見施用大麻黑數偏高。圖為行政院院長陳建仁巡視查緝毒品成果。(圖/黃鵬杰攝)
高檢署認為大麻查緝量以倍數增加,但檢察機關偵結施用大麻人數卻未明顯相對提高,顯見施用大麻黑數偏高。圖為行政院院長陳建仁巡視查緝毒品成果。(圖/黃鵬杰攝)

衛福部嘉南療養院成癮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曾分享一位女大生案例,這個女生從17歲起接觸大麻,常和朋友聚會時一起吸食,持續3~4年後開始出現幻聽、幻覺,常覺得有人跟她說話。李俊宏說,長期吸食大麻罹患思覺失調症風險為一般人的6倍,且吸食大麻的成癮率為9%,但如果從青少年階段就開始吸食,成癮風險便增加到17%。

洪東榮說,千萬不能輕忽大麻的成癮性,再加上它會造成憂鬱、情緒不穩定,所以對人體的危害是相當大的。「很多人以為大麻跟香菸一樣,事實上它的成癮性是香菸的好多倍以上,除了會傷害大腦之外,所有香菸的毒害,大麻一樣也沒少,等於有雙倍的害處!」

但因為吸食大麻的急性期症狀不明顯,所以不僅警察難查獲,醫院急診室也不常見,就連臺灣高等檢察署也公開承認「黑數相當多」。洪東榮建議家長從「氣味」著手,因為大麻會散發一股獨特的味道,不同於香菸,所以家長若發現孩子身上經常有奇怪的味道,還有交友圈出現變化,以及近來情緒起伏很大、行為衝動,就要特別留心孩子是否接觸大麻,及早發現才能盡快把孩子拉回正軌。